鄂尔多斯机场到包头拼车?


《跋涉者的后裔》,Ordos,喻添旧 原创图文,偷风景的人旅书社,鹿溪传播版权所有。

一座合格的博物馆,真的需要提供博古通今的知识元素,尤其是对于鄂尔多斯这样的古老文明发祥地来说。啥?古老?上一篇不是说鄂尔多斯是一座堪当21世纪新城市典范吗?那是说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康巴什。鄂尔多斯大着呢,大到开车开到看厌了草原沙漠,仍然没出了鄂市包围圈,大到从从鄂尔多斯博物馆到萨拉乌苏河畔,总能感受到来自太阳星辰和远古的跋涉者对这片土地的厚爱。

鄂尔多斯博物馆建在城市中心的康巴什新区,好像给这一“寻不到什么文化根源”的地区增加了历史之味。如果让我推荐鄂尔多斯市区及近郊不可错过的景点,这座博物馆必然会在列表里——造型奇异的室内外空间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8层的庞大空间里,详细讲述了与鄂尔多斯有关的一切。像国内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一样,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博览起点从三叶草和恐龙开始……不过真正属于古老鄂尔多斯生活的展厅是正在敲制石器的河套人(模型),他们与接下来到达的蒙古文化构成了流传至今的鄂尔多斯气质。

最先发现河套人遗址的是法国人、天主教神父Emile Licent,这些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跋涉者在20世纪20年代重见天日——尽管只是最初的一小颗牙齿化石。旧石器时代贯穿宇宙时间300万年,河套人(现在也叫鄂尔多斯人)只像是星空中的一个闪亮点,然而他们在鄂尔多斯高原南端艰难生存,从敲打石器到磨制石器,一个制造工具方式的微小改变,推动了旧石器到新时期时代的更迭。

清清地流淌着的萨拉乌苏河悄无声息,在开放式的遗址公园里(只能算是拥有一座大门的山野地带),如充满野性神秘的沙漠绿洲一样的山谷之下,是繁茂如丘陵的树丛和放牧的牛羊。走下沙质山坡到达谷底河边并不是难事,然而重新返回却需要费劲体力。雨水使沙坡变得松软,每一步向上都极其困难,四周偶尔随见的枯骨状化石,又增加了真正的“跋涉”艰辛,也让人感慨历史演化的伟大。

爱车多达百辆的浩荡车队从鄂尔多斯城区出发,就像曾经探寻未知道路的跋涉者的后裔,向西南方向到达,那里的庙是鄂尔多斯如今为数不多的召庙之一。再向南穿越道路崎岖的草原地带,到达萨拉乌苏河的大拐弯处,就是风景震撼人心的河套人遗址。然后折返,经过鄂尔多斯城区外围,通过高速公路直到,享受沙漠中的静谧时光,这样的一段自驾旅行,适合花费3到4天来度过。

召庙是蒙古族人对于藏传佛教庙宇的习惯称呼,鄂尔多斯有著名的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准格尔召,杭锦旗沙日召三大母召,重要程度紧随其后的就是乌审旗的乌审召等。乌审召庙静静深藏在林野之间,需要开车走很长一段狭窄曲折的道路,然而尽管暴雨让路途变得更加艰难,但到达之后的豁然开朗还是让我感叹不虚此行。

根据记载,乌审召庙最早建造于1713年(康熙时期),一位来自西藏的喇嘛囊索说服当地首领,出资筹建了包括一座宏伟白塔的寺庙群。这座金顶白塔和另外两座殿堂躲过了十年浩劫的毁坏,至今屹立不倒。修复后(几乎重建)的乌审召庙更吸引人们争相膜拜的是院落中心的四面佛塔,据说这样与加德满都著名的四面佛塔相似的塔只有三座,另有一座在泰国。

重返鄂尔多斯北部的旅程相对容易了不少,至少在以乌审旗交通大环岛作为中转之后,便可以由高速公路直接到达沙漠之中的豪华酒店(达拉特旗)。乘坐缆车和吉普进入被戈壁和沙漠环绕着的莲沙度假岛,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沙尘,却可以洗尽连日奔波的沙尘,即使因为阴天而不见星空,也是点亮星星绰绰的温暖光芒的绿洲岛。骆驼在起伏的沙丘上踩出一排曲折的小路,也在酒店走廊的墙壁上投下给人安全感的影子。

在经历过狂风骤雨和泥泞坑洼的颠簸之后,响沙湾这样奇特美好与众不同的鄂尔多斯,是跋涉者归家路上的又一个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尔多斯机场怎么到包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