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材还算可以吗??会不会太胖了?

身材的好坏不仅是评判一个美与不美的标准之一,还是评判一个时尚驾驭力的要素,至少你总得拥有还算不错的体型,才能驾驭住各种样式的服饰吧?但是那些身材不错的女人也别太自满,身材好并不代表你任何服饰都能驾驭,就像郭美女,一米七的模特身材也有hold不住的款式,一袭抹身材小黑裙,愣是把一米七的个头穿出了一米五的既视感,到底咋回事?

郭美女穿小黑裙比例失衡,宽大裙摆让身高“缩水”

大家对于小黑裙都不陌生,这种裙子可谓是路人甲都能穿出高级感的裙子,但是郭美女这一次却“翻车”了,这条小黑裙的整体样式还是不错的,简约又大气,很容易突出郭美女子雅迷人的气质,可是这种版型拉低了身材美感,很多人都觉得小骨架女人才适合穿抹身材裙,分分钟穿出精致小巧的美感,但实际上骨架偏窄的女人整的不适合完全暴露肩膀,在抹身材样式之下,郭美女的头肩比例失衡,头大身子小既视感过于明显。

郭美女的头大身子小问题还只是一个开始,这条裙子的裙摆设计得实在太蓬松了,别说一般人穿不出去,就算穿出去了也毫无美感,就连郭美女这种身高一米七的高挑美人,在蓬松裙摆的“压力”之下,腿部比例都直线“缩水”,此时加上头肩比例失衡的问题,郭美女看上去像个身高一米五的“大头娃娃”似的,虽然气质的确没话说,但是身材真的让人失望。

郭美女虽然个子很高,但是骨架的确太窄了,就连离远了看,头肩比例失衡的问题都非常明显,蓬松裙子的累赘感更不用问了,而且她这条裙子的料子还很厚重,加上过于夸张的蓬松效果,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沉重的感觉直接就把小骨架的她“压垮”了。

一贯美得像“女神”一样的郭美女,居然都能有驾驭不住的裙子,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哪怕你是超模身材,搭配不当就无法穿出美感,那么我们在穿裙子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保障身材方面的基础美感呢?请大家接着往下看,要点和技巧都不要错过哦!

穿裙子时如何维持身材美感?(穿搭要点)

裙装的上半部分设计,尤其是肩颈及身材部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是美感的一半来源,很多身材瘦的女人特别喜欢穿露肩的,但是如果你的肩膀很宽或者很窄,最好还是不要完全暴露整块肩膀,前者会穿出头小身子大的显壮效果,后者则会穿出头大身子小的比例失衡效果。

2、合理控制裙摆蓬松感

在日常生活中,小咖不建议大家穿太蓬的裙子,因为如果没有大长腿,太蓬松的裙子会让你的腿看上去很短,而蓬松感的程度还要根据裙子的长度来控制,短裙或者长过脚踝的裙子可以更蓬松一点,但是介于膝盖上方三厘米到小腿部分的长裙,一定不能选择太蓬松的款式。

具有蓬松感的裙摆不一定是一种样式,比如花苞裙、蛋糕裙、A字裙等等,日常穿搭还是选择这种简约的A字裙比较好,衬托腰细又显腿细,无袖+立领样式对于小骨架的女人比较好,注意小骨架不代表个子矮,而是整体骨架偏窄,比如郭美女这样的。

小圆领“花瓶”裙对于身材比较骨感的女人来说,“花瓶”裙摆比蓬松的裙摆效果更好,顾名思义,也就是下半部分具有花瓶一般流畅的收束线条感,这种裙摆搭配中国风版型和样式效果最好,而小圆领设计就适合那些骨架偏大的女人了。

穿裙子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女性的魅力的,可是如果连基本的身材美感都保障不了,何谈魅力呢?大家平时穿裙子的时候真的要注意了,小细节方面要拿捏到位,时尚穿搭就是这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头肩比例是一个问题,直接决定了你是否会穿出身材比例不协调的效果,肩宽肩窄都别穿直接暴露整块肩膀的款式,裙摆的蓬松感一定要控制得到,不仅要根据自身身材来控制,还要根据裙子的长度来控制,而裙子的长度选择又和身材有关,所以说是方方面面共同决定的,大家需要多加注意。

加密房间,精神控制,强迫性虐,几十近百位受害者,极高的未成年受害率,以及 27w+ 的付费观众……

“N号房事件”,这起手段残忍、性质恶劣的性犯罪事件,相信大家早有耳闻。

时隔两年,网飞将这起事件重新整合梳理,制成了一部事件纪录片——

也许有人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曝光于两年前的老事件,以及一些讨论了不止两年的老话题。

但我想,我们永远不该对此感到习惯,也不该产生任何“免疫”与“惯性思维”。

2020年3月25日,“N号房”头目赵周斌(博士)被移交检方作进一步调查

不然,就会像最初刚看到检举信时的记者一样——

“社交网络上传播的少儿情色影片,这已经是几十年的老问题了。”

“这种事还算新闻吗?我最初甚至怀疑这件事是否值得取材……”

而如果他当时真的没有选择取材报道,而是就这样错过了检举信。

这起轰动世界的恶性数码性犯罪事件,或许就不会这么快地曝光于我们眼前——

《网络炼狱:揭发N号房》

片中,相关记者与检举人们相继叙述了自己在调查中印象深刻的几处细节。

以此,细节叠着细节,更加具体、更加令人发指的性剥削事件全貌因而浮现。

首先,是主谋之一“博士”的手段。

他会故意接近正在求职或需要钱的女性,佯装有工作机会(比如寻找试装模特),引诱她们下载特定的加密交流平台,并要求提供试装照片——最初是穿着衣服的,或是穿着内衣的。

“你很漂亮,很适合当试装模特。那个,方便看一下你的身材吗?”

女孩通过“面试”后,会被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与个人资料,“以便汇款入账”。打工兼职大多都需要提供身份证,女孩们以为那是必要的。

至此,博士露出恶态。他以“不发就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裸体”为由进行胁迫,强制受害者一张又一张地发送私密照片。

同时,直接将女性的身份信息公布于“N号房”群聊中。

身份证,住址与个人信息的外泄,使她们成为了恶人的“靶子”。持续暴露于二次伤害的风险里,引起一轮又一轮的“循环虐待”。

片中,《韩民族报》的女记者自述道:

加入专案组后,她感到最震惊的是,“照片或影片被上传后,在受害人家门前拍摄的认证照片也会一并被上传。为了证明那就是某某受害人家门口。”

“他们想藉由那种行为向所有人展示,受害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被控制的。这让我觉得非常可怕。”

以此,有人会拿着她们的住址与信息,私下找到真人,强迫她们为自己提供性服务。然后将过程录成视频,成为进入更黑暗的房间的“投名状”。

“甚至不是违法拍摄某人的性行为,也不是为了满足窥探癖好的偷拍影片,只是一名女性为了达成某个任务,极其怪异地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而群组里所有人,一起目睹这件事的发生。”

“甚至在那之前,女性的个人资料就已经被非常具体地分享给所有人,那些人还在持续地讨论着攻击那名女性的方式。”

纪录片还原出了这一幕:

群聊里,博士忽然公布了一名女性的姓名与家庭住址。

另外的男性用户看到后,打开地图,输入地址,一键分享坐标到群聊:“谁要一起去她家?我们去强奸她。”

另一名电视台记者回忆,他试图忘记那些性剥削影像,但有一幕在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在公共厕所里,受害者互相询问彼此:我们一定要这么做吗?然后,两个年纪非常小的女孩,(被要求)舔了公共厕所的地板瓷砖。”

“女孩的表情看起来真的很不想做,却又必须带着笑脸。”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记得她是这么说的。”

那些“N号房”的受难者们

两年后再看“N号房”,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

比起事件的始末,或许应该是那些受到侵害与虐待,几近精神摧毁的女性与孩童;

以及那些同样经历了类似“N号房”事件的,数之不尽的性剥削受害者们。

关于她们的现在,与未来。

遭遇了这样的厄难,她们如何生存?

她们正在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自己?

那些尚年幼的受害者,会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塑成了错误的两性相处模式?

如果没有恰当的、合适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干预与引导,她们该如何“正常”生活?

人的情绪记忆转瞬即逝。

很多时候,当下的同情会轻易地被此后的一个又一个新故事所掩盖,所淡化。

在一系列类似事件里,有一点必须被我们记住——

一个曾经被性剥削、被性侵害的受害人,未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不那么“可爱”的,不那么有道德感的,不那么积极阳光的,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甚至是不那么“正常”的人。

真的到了那时,你会如何看待她?你该如何看待她?

无论如何,请记住一句话:

你知道的,这不是她的错。

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所讲: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同施暴者完成的。”

而我们就是社会之一。或许改变它,就是最简单也最困难、最直接也最必要的“做法”。

在“N号房”事件里,这点依旧尤为明显——

社会的目光,就是胁迫这些女孩服从的最初筹码。“人们看待受害人的眼光,也是构成暴力的要素之一。”

“如果不是社会对于裸照背后的过度猜想与受害者有罪论,或许‘N号房’一开始的威胁就难以成立。”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放在两年后的今天来谈论。

我们发现,如今再聊“N号房”事件,它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似乎已被时间所淡化了许多。以至现在,我们会听到一种所谓“理性”的声音。

站得高高的远远的,说:

“N号房事件的曝光,实际是帮韩国的女权运动‘扳回了一程’……”

接着,翻来覆去地谈论事件的内外细节,无比冷静地分析——这场残害无数女性人权的恐怖性剥削事件的发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利与弊。

宏观的概念和立场超越个体经历,直接形成了某种结论。

对于个体而言,那些必将根植身心、并且蔓延一生的痛苦,就这样被简单地打了个包,像过期垃圾一样扔在原地。没人再去理睬。

《网络炼狱:揭发N号房》豆瓣短评

更可怕的是,当这些所谓的“理性”声音被捧起,逐渐成为了更多人的“惯性思维”。

因为“应当”走到这一步,“应当”学会旁观与分析的姿态,于是从开始的那一刻,我们就下意识地不再看最生理性的、最直接清晰的东西。

个体情绪被漠视,被隔离,最后被遗忘。

这也是至今为止,依旧为“N号房”事件而感到痛苦的你和我,越来越痛苦的原因之一。

《网络炼狱:揭发N号房》豆瓣短评

最初,我们因这场泯灭良知的、付费观众多达 27W+ 的性剥削网站的存在,而对于自己身处的世界的善恶平衡性感到深深的动摇与恐惧。

同时,我们又因这些专案记者,这些潜伏者,这些勇敢的揭露者的存在,而相信世界并未完全湮灭,至少一息尚存。有人仍在坚持,仍希望用光照亮暗面。

但随着事件热度越来越高,舆论发酵。我们开始看到那些新的罪恶与矛盾。

有人在全网寻找着“N号房资源”,有人说大量报道与讨论是掀起“男女对立”,也有人觉得事件不发生在本国,一切都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见证整场事件的揭露,落网与舆论发酵,是眼见无数“人性”矛盾对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善恶好坏掺杂一通。使我们对世界既感到迷失,又不愿放弃。

两年,足以令一个人的思想状态、生活形态、两性态度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知道当初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件事而痛苦思悟,潜移默化地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如今,又在最新纪录片的影响下,既找回了愤怒,也找回了那时的不安与迷茫。

人的情绪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易于消解的东西。但它又是如此重要,如此有有价值。

当我们走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当我们面对一些从前并未直面的问题与决心,当我们觉醒那些新的思想与新的觉悟。

痛苦与迷茫,就是这条新的长路上必然与我们共存的货物。

大约今年 2 月,最早潜入“N号房”收集证据的两名女性调查者——火与丹,将自身参与事件的整个过程编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中文译名是《N号房追踪记》。

但我更喜欢它的原名——《当我们称我们为我们时》

“我们不是总有一天会凋谢的花,而是燃烧的火花。”

“我们要切断把女性视为漂亮的花朵,最终和性器官划上等号的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纽带,我们不是花,而是火花!”

“就算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也要不断努力,去建设一个没有女性因数码性剥削犯罪而愤怒和不安的国家。”

N号房事件,曾经改变了你什么?

点个【在看】一起成为“火花”,好吗?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胖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