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是小脑共济失调呢?

  小脑性共济失调系以小脑为主的脑组织变性而引起的随意运动失调的一组征群。本病有遗传性,多于成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共济失调,多以下肢较重,亦可有眼球震颤及吟诗样言语。临床可分3型:无家族史,只有小脑受累,无意向性震颤,可能是小脑皮质性共济失调;如尚有明显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及晚期出现的咽下困难,可能是橄榄、桥脑、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有小脑的共济失调,又有明显意向性震颤,下肢共济失调较轻或并有惊厥及肌阵挛,则可能为小脑齿状核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以分为:继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继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非遗传型的原因造成。包括特发性小脑共济失调(idiopathic cerebel-lar ataxia)和有明确病因的获得性共济失调。获得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包括感染、乙醇中毒、维生素缺乏、多种代谢疾病、线粒体脑肌病、多发性硬化、血管疾病、朊蛋白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卵巢、乳腺、或肺脏隐伏的恶性肿瘤导致的副癌综合征。

  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和X连锁小脑性共济失调3种。主要与遗传基因有关。

  1、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患者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洗脸盆征阳性)。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正确。

  2.前庭性共济失调:因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以平衡障碍为主。特征为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相同点,如站立时两足基底宽、身体不稳、向侧方或后方倾倒、步行时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显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试验异常等可资鉴别。

  3.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

  继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根据病人以往病例及相关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诊断相当困难。临床上从什么角度出发去肯定和分型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这是诊断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重要原则。现如今可以说要从临床表现去肯定是何种基因的疾病特异性不高,可能性很小。为此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Harding的分类方法仍然很重要。

  关于目前一些神经性疑难慢性病症的治疗,认清疾病常识,知道其治疗的意义所在,被西医判了死刑的病有很多,为什么还是很多患者要用药治疗呢,感觉现在很多稀奇古怪的病和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化有很大关系,很多毛病是吃出来的,有时候想为什么有些人吃的东西都要有机的,和很多没有选择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首先如果疾病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治好病,不想放弃,不治疗只会恶化下去,治疗前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自己相信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和怀疑不配合治疗很多时候同样的药结果可能相差甚远,所以这个也要重视起来。

ataxia,SC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小脑、脑干、脊髓退行性变,以进行性运动协调功能减退、平衡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最初定义和经典类型S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相应基因外显子(CAG)三核苷酸拷贝数异常重复扩增产生多谷氨酰胺所致。后来也发现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NARP、MERRF以及CoQ10缺乏)的类型。目前已发现数十种SCA致病基因,但还有部分类型未找到明确致病基因。主要SCA亚型与相应致病基因,见表111-1。

主要常染色体显性SCA为SCA1(ATXN1)、SCA2(ATXN2)、SCA3(ATXN3)、SCA6(CACNA1A)、SCA7(ATXN7),主要常染色体隐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为FXN、ATM、APTX、SETX。以上很多致病基因突变后可造成小脑结构功能异常,但病理受损范围并不局限于小脑系统,因此疾病表型还涉及锥体系、锥体外系、高级智能、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在疾病分类上也存在一些交集,比如有一类疾病亚型,肢体痉挛性瘫痪(锥体束损害)和共济失调(小脑损害)都较为突出,称为痉挛性共济失调(spastic ataxia,本章节不作详述),在遗传性共济失调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均被分别纳入,实为两类疾病的交集。下面我们以经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中最常见的亚型——SCA3为代表,介绍具有共性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诊疗常规。

SCA3又称为Machado-Joseph病(MJD),是由于ATXN3基因编码序列中(CAG)三核苷酸重复数异常扩增,从而导致相应编码蛋白近羧基端多聚谷氨酰胺链(PolyQ)异常增多所导致的疾病。SCA3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经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亚型,其具体占比在不同人种中存在差异。在中国人群中,SCA3占所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的51.1%~72.5%。

SCA3亚型患者通常成年起病(10~50岁为常见发病年龄段),隐匿起始,逐渐进展。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包括醉汉步态、动作笨拙、吟诗样语言、眼震、复视等;锥体束损害,包括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病理征阳性;锥体外系症状,包括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强直等。此外,部分患者可有周围神经病。(CAG)重复次数不同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不同,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锥体束损害(类似痉挛性截瘫)或锥体外系症状(类似帕金森综合征)为主,共济失调症状不突出。

疾病逐渐进展,起病10~15年后丧失行走能力。长期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或误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辅助检查对确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CA3亚型常见辅助检查如下:

头MR或头CT示小脑及脑干萎缩,尤其是脑桥和小脑中脚萎缩,第四脑室扩大,小脑半球及蚓部沟回加深,矢状位呈树枝状。萎缩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正比。部分患者可见内侧苍白球线样长T2异常信号。但上述改变一般不具特异性,在SCA各种类型均可出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可见远端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呈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改变,并进行性加重。

基因检测是SCA最重要的确诊手段,也是病因诊断。通过PCR、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方法确定ATXN3基因编码序列第10外显子中(CAG)n的重复数。正常人群(CAG)重复数在12~44次,SCA3患者重复数多在52~86次。重复数介于45~51次为中间重复次数,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不全外显,但重复序列已不稳定,向下一代传递时,重复数增多可发展为病理重复次数范围。

诊根据典型的症状,如成年期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步态改变、构音障碍,合并锥体束、锥体外系损害,头MR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除外获得性共济失调等其他病因。结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可临床疑诊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因检测发现ATXN3基因编码序列(CAG)n重复数大于等于52次,可确诊。

SCA3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存在遗传早现,子代症状常重于亲代。因此,对于确诊患者,应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SCA3的鉴别诊断分为两个层面,需与获得性共济失调相鉴别,也需与SCA其他亚型相鉴别。需重点鉴别的疾病如下:

长期酗酒,维生素E或维生素B12缺乏均可导致共济失调。需仔细询问饮酒史、饮食习惯,必要时检测血清维生素E、维生素B12水平予以鉴别。

小脑及脑干的脑梗死或出血可造成小脑性共济失调,常急性起病,迅速达峰,而后进入后遗症期。起病形式及进展过程有助于鉴别。头MR、头CT等影像改变也可鉴别。

多发性硬化累及幕下小脑和脑干时,可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常有复发-缓解病程。头MR可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有助于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相鉴别。

4.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由Yo抗体及其他针对小脑的自身抗体所致亚急性共济失调,头MR所见小脑、脑干多无异常信号,后期可出现萎缩,与SCA临床特点类似。但一般中老年多见,患者发病年龄晚,病情进展快。通过血清、脑脊液检测特异性副肿瘤抗体,同时筛查乳腺、卵巢等性腺及肺部可能的肿瘤,有助于确立诊断。

4.小脑原发或转移肿瘤 

儿童和青少年是小脑原发肿瘤的高发人群,而老年人则以转移瘤多见。小脑原发肿瘤常隐匿起病,逐渐进展。转移瘤则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MR、头CT等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鉴别手段。

常染色体显性SCA通常临床表现相近。SCA3合并锥体束征较多,SCA2可有锥体外系表现,SCA7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DRPLA有舞蹈症和痴呆等,但同一SCA亚型在同一家族不同患者间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同亚型多有交叉。最终确诊需依赖基因检测。

SCA3目前尚无能够改变病程进展的针对性治疗。治疗上以康复训练、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原则如下:

对于确诊为SCA3的患者,规律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应在有相关疾病治疗经验的康复科专科医师门诊定期评估,指导训练方案。康复训练包括步态与运动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语言功能康复等。

对于SCA3患者出现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给予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有助于改善这一方面的症状。同时对于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肢体痉挛、抑郁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等,也可通过对症药物治疗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对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包括神经科、康复科、营养科、遗传咨询、心理医学科等。

2.医脉通.《图表解读:小脑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2019年1月11日.

3. 吴江等.《神经病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第3版第1次印刷.

4. 王拥军等.《神经内科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1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2019年2月27日.

临床特点.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的特点是成人发病,慢性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平均发病年龄为43-52岁。初始症状是步态不稳、蹒跚、不平衡(约90%)和构音障碍(约10%)。最终所有患者都有步态共济失调、上肢不协调、意向性震颤和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呛咳常见。 视觉障碍可能为复视、注视移动物体困难、水平注视诱发眼球震颤和垂直眼球震颤。反射亢进和伸肌跖反应发生率高达40%-50%。基底节神经节征,包括肌张力障碍和眼睑痉挛,发生率高达25%。精神活动功能通常是保留的。

CACNA1A基因是唯一一个已知的可导致SCA6的。SCA6的诊断建立在使用检出CACNA1A基因异常的CAG扩增。患者有20-33个CAG重复。分子遗传学检测可在99%以上的个体中检出扩增。

乙酰唑胺消除发作性共济失调;前庭抑制剂以减轻眩晕和/或振动幻视;眼科咨询屈光或手术治疗复视;氯硝西泮治疗REM睡眠障碍;安全和便利的居家环境改造;使用拐杖、行走工具以防止跌倒;物理治疗以补偿和将力量最大化;针对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和交流设备;使用加重的餐具和挂衣钩;视频食道检查以确认最不可能引发吸入性的最安全行为和食物一致性;当吞咽困难造成麻烦时需进行喂养评估;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加剧行走困难;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监控: 每年或每半年接受神经专科医师的评估;驾驶能力需定期由专业人士评定。

需要避免的媒介/环境: 增加不协调性的镇静催眠药(乙醇或某些药物)。
其他: 震颤控制药物通常对控制小脑性震颤没有效果。

SCA6是以模式遗传。个体的后代有50%的概率遗传到CACNA1A基因。对有家族成员确诊的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可能的;然而,对(典型的)成年发病型疾病要求进行并不常见。

对成人发病的、缓慢进展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的个体,应怀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由于SCA6的症状不特异,对SCA6的诊断基于.

基因.CACNA1A基因是唯一一个已知的可导致SCA6的。

.CACNA1A基因47的CAG重复的多态性是不稳定的,并在SCA6患者中扩增。以下是CACNA1A基因的大小:

  • 意义存疑的等位基因. 19个CAG重复。19个CAG重复的等位基因的意义不明,由于以下相关报道:

  • 对致病性变异的靶向分析.CACNA1A基因CAG大小的分析可在99%以上个体检出扩增,且特异性几乎是100%。

SCA6分子遗传学检测概述

检测方法的变异检出频率 3
针对致病性变异的靶向分析

该检测方法在目标中检出变异的能力。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以成年发病、缓慢进展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为特点。发病年龄范围1971岁。平均发病年龄在43-52岁之间。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在同一家族中也有变化;有相同的大小的同胞可能发病年龄相差达12年,或至少在初始阶段时表现出间断性的病程[, ]。将近90%患者的初始症状为步态不稳、蹒跚和不平衡;其余的患者表现为构音障碍。症状进展缓慢,最终所有的患者都表现为步态性共济失调、上肢不协调、意向性震颤和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呛咳是常见的。将近50%患者产生复视。其他患者经历相关视觉干扰,如注视移动物体困难、横向凝视诱发眼球震颤(70%-100%) ,以及垂直眼球震颤(65%-83%),该症状在其它SCA亚型中只有少于10%患者观察到

其它已有报道描述的眼球运动异常,包括周期性交替性眼球震颤和反跳性眼球震颤[]。反射亢进和伸肌跖反应在SCA6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0%-50%。基底节神经节征,如肌张力障碍和眼睑痉挛,发生率高达25%。精神活动功能通常是保留的。在一个系列的正式神经心理测试中显示没有显著的认知缺陷[

]。具有SCA6的个体没有感觉方面的不适、腿抖动不停、僵硬、偏头痛、原发性视力障碍或肌肉萎缩。寿命未缩短。

妊娠.疾病的严重程度在妊娠期加重。对胎儿发育能力的影响未见报道。

神经病理学.通过对SCA6患者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证明了选择性浦肯野细胞变性或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的联合变性[, ].

外显率几乎为100%,尽管可能直到70多岁才会出现相关症状。

CACNA1A基因扩增不常见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传播; 因此,SCA6中尚未见到。发病年龄,严重程度,特定症状和疾病进展是可变的,不能通过家族史或CAG重复大小来预测。

遗传性共济失调曾一度被称为霍姆斯型小脑皮质变性,后来被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III型(纯粹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能包括SCA6

SCA6的患病率似乎因地域而异,大概与奠基者效应有关。以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比例估计,西班牙和法国的SCA6患病率为1%-2%, ]. 在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评估中,采用了大量的非选择性DNA样本; 他们预计致病性的CACNA1A 5:100,000。CACNA1A 扩增在无家族史的共济失调患者中的频率,在一项研究报道为5%[],在另一项研究报道为43%[]; 然而,父母的早逝可能阻碍了所有病例的完全确定(see ).

遗传相关(等位基因)疾病

CACNA1A的致病变异可引起其他一些疾病。性共济失调可能是由于CACNA1A的致病性变异导致,包括p.Gly293Arg或p.Arg1664Gln。这些疾病与SCA6类似,但可能具有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

(EA2)是由导致蛋白截短、异常的, 或致病性的突变的CACNA1A变异所致。它通常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早期,其特点为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共济失调、眩晕和恶心发作。发作可能与构音障碍,复视,耳鸣,肌张力障碍,偏瘫和头痛有关。在发作间期,个体刚开始可能表现正常,但最终可能发展出包括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的发作间期症状。在数年的周期性共济失调后,可能发展出一种与SCA6无法相区分的发作性共济失调[]. 为.

  • 单纯FHM (见于80%家庭中), 所有家族成员的发作性检查都是正常的。

  • FHM伴永久性小脑症状 (见于20%家庭中), 在一些家族成员中表现出发作性眼球震颤和/或共济失调。

大约有50%人FHM家族有CACNA1A致病性变异,包括那些伴永久性小脑症状的[, , ]. FHM特点为偏头病先兆症状并永是伴有另一种先兆症状(如,偏盲,半觉失语症,失语症)。 先兆症状之后出现中度至重度头痛。包括昏迷和癫痫发作[], 可由轻微头部损伤和血管造影触发。迟发性脑水肿主要在轻微头部损伤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有一个清醒期,并接着发展为无法控制的脑水肿[]. 创伤引发的迟发性脑水肿被发现与CACNA1A变异p.Ser218Leu有关[]. 尽管其描述完善,SCA6, EA2和FHM在临床表现上相互重叠:

  • SCA6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在一项研究中,检出CACNA1A21个或以上CAG的个体中,高达33%有足够突出的情节特征以确认为EA2[].

  • 在一个EA2家族中, 成员也有偏瘫,且有一位受累的成员在共济失调发作期有偏头痛[].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个体可能存在原因不明的共济失调症状,这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与获得性共济失调的较大鉴别诊断的一部分。 (见 ).

为了确定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的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更适合的治疗,若尚未完成,建议进行以下评估:

  • 医疗、神经、家庭和社会史;

  •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使用评估量表进行每年的疾病进展评估;

  • 脑MRI测量小脑或其它结构的萎缩程度;

  • 吞咽评估以评估通气风险和咨询;

  • PT评估摔倒的风险,以决定是否有必要使用辅助行走,以及提供运动建议;

  • 咨询临床遗传学家和/或遗传咨询师。

  • 推荐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热量摄入降低的情况下。

  • 乙酰唑胺可以消除共济失调,但不会减缓或延缓整体进程。

  • 前庭抑制剂可以减轻眩晕和/或老年黄斑。

  • 眼科咨询被指定用于复视或手术治疗复视。

  • 尽管运动和物理疗法都不能阻止不协调或肌肉无力的进展,但个体应该保持活动。物理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补偿和力量。

  • 拐杖、手杖和步行者有助于防止摔倒。可能需要进行家装改造提升便利,诸如用扶手、升高的马桶座椅和使用配合电动椅的坡道等可能是必需的。

  • 言语障碍偶尔会发生,并可能像其他情况一样被管理。言语治疗和通讯设备,如写字板和基于计算机的设备,可能会使构音困难的患者受益。

  • 加重的餐具和挂衣钩有助于保持独立性。

  • 体重控制是重要的,因为肥胖可以加剧步行和流动性的困难。

  • 在吞咽困难变得麻烦之前,视频食道检查可以识别出最不可能引发误吸的最安全的行为和食物的一致性。

  • 除非镇静作用在早晨增加了不平衡,氯硝稳固可用于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注:RBD是在SCA6个体中罕见。

  • 持续气道正压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

受影响的个体应每年或每半年由神经科医生进行随访,并由理疗师和身体和/或职业治疗师根据需要进行咨询。 驾驶能力应由专业人员定期评估。

具有镇静/催眠特性的药剂如乙醇或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不协调性的显着增加。

虽然这种疾病在多年的生育期间很少出现,但在有症状的孕妇中应加强支持失衡的措施。

控制震颤的药物通常不能有效减少小脑震颤。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自然史、治疗、, 其他家庭成员的遗传风险和消费者导向资源。

  • 由于为100%, 大多数诊断为SCA6的患者的父母有一方是。

  • 推荐对无家族史的SCA6患者的父母进行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和.

注: 由于未能识别家族中患病成员、父母早亡而未出现症状、或父母起病晚等原因,家族史可能为阴性。

  • 若父母一方有CACNA1A 扩增或另一个, 则每一位同胞遗传到致病性CACNA1A并患病的风险概率为50%.

的下一代。个体的下一代有50%概率遗传到改变了的CACNA1A, 并发展出疾病。
大小的变化. 尽管SCA6片段大小在后代中存在变化,它们相对于其它疾病相关扩增是较罕见的。
的其他家族成员. 其他家族成员的患病风险取决于父母的状态:若父母一方有致病的CACNA1A, 则他或她的家族成员有风险。

产前检查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一旦在家族成员中发现 ,对于SCA6风险增加的孕妇行产前检查和 是可能的。医学专业人员和家庭内部在使用产前检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当检测是为了终止妊娠或早期诊断而考虑。虽然大多数中心会考虑有关产前检测的决定是父母的选择,但讨论这些问题是适当的。

结构.CACNA1A 包含47个。请参阅 , ,查看关于和蛋白质信息的详细总结。

的个体表现出发作性共济失调[].

亚基,充当电压依赖P/Q型钙通道的成孔单元(综述见 ), 和一个, α1ACT, 可转移至细胞核并起到增强几种神经元表达的表达作用[]. α1A (一些体) 和α1ACT均具有在SCA6中扩增的CAG。电压依赖型钙通道由 beta和gamma-δ辅助亚基组成。α1A 亚基为膜糖蛋白,具有近2400个氨基酸,一级结构预测显示四种同源域,每种包含六个跨膜和一个成孔P环。P/Q型钙通道是主要在神经元上发现的高电压活化的钙通道,并在颗粒细胞和小脑皮质的浦肯野细胞中高表达。它们的主要作用被认为是在神经传导方面。α1 (2.1)亚基, 即以前的α1A, 是CaV2.1 (P-Q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主要成孔亚基。CACNA1A 可产生几种近7-8 kb的可变mRNAs[]. 预测多肽大小范围为 195-270 kd且在内部序列和羧基末端可变。 3'端CAG的发现与 α1A 一个新的长体的发现有关[]. 在该长中, 46末端包含的额外核苷酸去除了终止密码子并在3'端加入了额外237个核苷酸在移动阅读框中,包括的CAG。该CAG编码了一条谷氨酰胺残基,在中的长度为4-18个谷氨酰胺。CACNA1A的不同形式的功能仍有待证明,尽管已经对磷酸化受体的差异进行了测量。

α1ACT在α1A亚基  的长形式的3'端区域内编码的一种独立的蛋白。在细胞内核糖体进入(IRES)的控制下,α1ACT多肽由α1A mRNA翻译为一种独立蛋白。α1ACT是一种转录蛋白,其转移至细胞核并通过与浦肯野细胞中表达的几个上保守的富含AT的基序结合并增强表达。在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无α1A亚基的α1ACT表达加速了神经突生长;而当其在α1A 敲除小鼠中表达时,使浦肯野细胞树突和神经分布正常化。 α1ACT多肽包含多聚谷氨酰胺片段[].

基因中扩增的CAG重复编码一条扩增的多聚谷氨酰胺片段,在α1A亚基和P/Q型钙通道[]和 α1ACT蛋白的长剪接型的羧基端均存在。虽然扩增的聚谷氨酰胺片段对P / Q通道功能没有一致的影响,但是聚谷氨酰胺扩增会改变基因结合,损害 的功能,并且对表达α1ACT的细胞具有毒性。等位基因疾病, (包括位于第一个的P环的p.Gly293Arg,位于I-II环的p.Ala454Thr, 和p.Arg1664Gln), 具有与CAG重复扩增相关SCA6非常相似的[, , ]. 由于这些致病性变异不通过C末端多聚谷氨酰胺扩增的起作用,该疾病可能由于异常的引起的钙通道功能扰动造成,[, ].

已发表的指南/共识性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共济失调是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