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有什么?

Doc-00DU24;本文是“金融或证券”中“投融资/租赁”的投资决策的论文参考范文或相关资料文档。正文共2,390字,word格式文档。内容摘要:引言,投资者风险偏好及投资决策过程分析,风险偏好的产生及影响因素,风险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及影响因素,风险偏好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如何确定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还是风险规避者??

教科书中提出的“确定性等价”,即有两个选择供投资者选择,一是百分百获得50元,二是50%可能性获得150元,50%可能性获得0元,当投资者接受选择一(即百分百获得50元时),说明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因为投资者不肯冒风险。但是这样设置选择,未必能清楚的判定投资者是哪种类型投资者,原因:若选择一是百分百获得50元,选择二是40%可能性获得100元,60%可能性获得0元,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包括风险偏好者,因为选择二期望收益小于选择一),此外,这种确定方式不能清晰的分界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还是风险规避者,例如选择二中的数字调整到哪种程度,投资者才能感受到和选择一无差别呢?显然,很难判断。

用风险承受能力来判断,风险承受能力E,用投资者能承受的最大损失财富值L与投资者拥有财富值W之比来衡量,E=L/W。但,从公式来看,投资者拥有的财富越多,风险承受能力越小??这明显与实际不符合啊,其实投资者能承受的最大损失财富值L与投资者拥有财富值W有关,也就是说,L是关于W的函数。所以想看风险承受能力E与拥有财富值的关系,只需让E(L(W),W)对W求导即可。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如果你非得说,我一点风险承受能力也没有,你想想,在教室上课害怕地震,在操场上上课害怕地裂?有这样处处“杞人忧天”的人吗?没有把...

      仔细发现,金融学定价模型里一般假定投资者是风险中立的,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偏好或风险规避型的呢? 因为会影响产品定价呗。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偏好,金融产品定价会偏高;假设投资者是风险规避, 金融产品定价会偏低。但是在经济学中,往往假定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像马科维兹组合模型中,就是这样假定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为啥?因为在以风险为横轴,收益为纵轴的坐标系中,风险规避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函数是呈单调递增且增速越来越大的凹函数,这样就能保证投资者的收益-风险曲线和有效组合前沿有“唯一解”。如下图所示。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经济学中,为什么非得要有唯一解呢?就像期末学生成绩要服从单峰正态分布一样,难道就不能服从双峰正态分布或多峰正态分布吗,就像,一个宿舍有一个好学生,就会带动一宿舍的人学习成绩都好;一个宿舍有一个坏学生,就会带动一个宿舍的学习成绩不好,这最终可能出现,一个宿舍学生成绩集体都好,一个宿舍学生成绩集体不好,这就会呈现两个峰值啊,也与实际相符合啊。

        回到经济学中为什么非得一个解的问题,如果大家按照唯一解的结果去做,则大家的选择都是一致的,例如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选择都是一致的,都看多或都看空,又怎么会产生交易呢?交易的本质就是有买有卖。用经济学思考日常现象比死背经济学知识要有用。

         还有一个话题,经常有人说上学无用,你看,现在的富翁里有好多都是没上过学的,没上过学的人拥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细想,真的是如此吗?上学真的无用吗?

现在距离改革开发仅40年,现在社会上也的确存在很多教育程度一般但拥有大量社会财富的人,且占比不少,我只想说,这是在特定历史环境、特定国情下产生的,它无可复制,这个特定历史环境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过了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对于接下来的若干代子孙来说,教育与财富仍是呈绝对正比关系,没有文化,没有教育就能成功的机遇会越来越少,如果还以“教育无用论,上学无用论”来教导子女,简直是在害他们。

        反过来思考,为什么那个年代会出现没有文化或者说文化水平低比有文化、教育程度高的人拥有的社会财富还多呢?这里用成本收益理论来解释,当时,教育程度高的人工资水平或家庭收入普遍比教育程度低的人要高,他们"下海经商"需要舍弃的东西要更多,我想,用一句俗语最能说明问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都是风险回避者


  B、一般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都是风险追求者


  C、风险追求者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较大的


  D、风险中立者对风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其选择资产的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


  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的论述。


  2.企业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风险对策中的()。


  解析: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偏好高和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