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兴奋过度,这叫穷兴奋,自找苦吃?

【摘要】“自找苦吃”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青年人涵养“自找苦吃”精神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自找苦吃”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到基层历练自我,开展红色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通过“自找苦吃”精神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激励中国青年面对“时艰”挺身而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大学与青年师生座谈时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自找苦吃,作为一个成语,原意是自己招惹麻烦、困扰,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是一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境界。“自找苦吃”精神要求当代青年不畏艰难困苦、以苦为荣、苦中作乐,拼搏奋进、坚持不懈,利用一切机会磨砺自己。进入新时代,面向广大青年群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找苦吃”精神的价值内涵,对于青年成长成才,激励广大青年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自找苦吃”精神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自找苦吃”精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吃苦”奉献精神涵养,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艰苦奋斗思想和实践一脉相承,又与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基层的磨砺锻炼经验紧密相连。

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自找吃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涵养出来的独特精神和文化气质。中华民族的“吃苦”精神源远流长,其具体表现为:吃苦耐劳、舍生取义、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等等。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正是依靠“吃苦”精神取得了众多历史性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找苦吃”的经典故事和案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胜枚举。神农尝百草、卧薪尝胆、韦编三绝、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无不反映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所具有的自我牺牲、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发愤忘食”,批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如鲁迅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主动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的“吃苦”精神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因”图谱。

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革命颠沛流离四十载,先后四次被驱逐,物质生活长期处于极端贫困状态,疾病和饥饿是常态。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把马克思“苦”倒,相反,他在艰难困苦逆境中前行,并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在大英博物馆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完成了一系列不朽经典著作。“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列宁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他有大概二十年是在监狱、流放地和国外政治流亡中度过的。在艰苦卓绝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列宁内心的信念火花不仅未曾熄灭,而且闪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光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是“自找苦吃”精神的最先进代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了无数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人物和“自找苦吃”、敢于牺牲的典型榜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始终站在革命阵地的最前线,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特别是诸如瞿秋白、方志敏、叶挺、刘胡兰、董存瑞等共产党员,都是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自找苦吃”的时代楷模。

“自找苦吃”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三十多年前倡导的青年人要“自找苦吃”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抗疫全面胜利,少了青年人的参与是无法完成的。“自找苦吃”精神是当代青年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通过“自找苦吃”精神对青年进行价值引领,有助于激励中国青年面对“时艰”挺身而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自找苦吃”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甘愿牺牲奉献。其中,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具代表性,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世界局势和中国国情的变化,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当时强调“艰苦奋斗”,大力发扬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主要是基于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实际环境。改革开放40多年来,艰苦奋斗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步入新时代,则体现为对“自找苦吃”精神的倡导。概括起来,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迎难而上,敢于吃苦。共产党人必须要具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绝不畏缩。这要求共产党员具备更坚强的意志、更顽强的毅力、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其次,实干加苦干。在现实工作中,“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要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最后,为了人民“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找苦吃”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自己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自找苦吃”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助推剂。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这些困难概括为: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进入2020年,世界各国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异常艰巨,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面对这一形势,如果缺少了“自找苦吃”精神,就无法攻坚克难,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也就无法跨越,正是由于我们前进路上的“苦”太多,这就需要每个人要勇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注入了“自找苦吃”精神这股精神推进剂,民族复兴之箭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始终处于昂扬奋斗的前进姿态。

“自找苦吃”精神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砝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考验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先进的客观标准。这就是:能否真正为人民服务;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为理想而拼搏、奋斗。一个具备了这种吃苦精神的共产党员,才能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应主动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和精神气质。

“自找苦吃”精神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必修课”。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缺少在基层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缺少逆境中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也缺少和基层人民群众的了解和联系。青年人想要成长成才,就必须补齐上述“短板”和不足,基层的广阔天地为其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而基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较为艰苦,若没有“自找苦吃”精神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苦尽甘来,在基层“大课堂”修好“吃苦”这门“必修”课程,青年人就会具备: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为人民服务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找苦吃”精神,青年一代才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和光荣使命。

开展“自找苦吃”精神红色主题宣传教育,完善“自找苦吃”精神的制度保障

青年人成长成才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年的成长。在全面理解习近平“自找苦吃”精神基本内涵和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如何培育青年人的“自找苦吃”精神。

激励广大青年深入基层“自找苦吃”。青年人去哪里“自找苦吃”?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多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自找苦吃”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到基层去历练自己。面向贫苦人民、走进基层百姓,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当代青年在基层励志成才提供了生动范本和鲜活教材,“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把七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了最基层——梁家河。他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扎根农村,立志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以此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必须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这些谆谆教诲寄托了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嘱托。广大青年应下沉到基层,扎扎实实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在艰苦的基层建功立业。

开展“自找苦吃”精神红色主题宣传教育。针对青年群体,除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自我修养“自找苦吃”精神,开展“自找苦吃”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常态化的红色主题宣传教育效果较好。例如,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借助影像、图片、红色档案文献、歌曲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的光辉历史和英勇事迹。在此过程中,使青年人重温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苦难历程,从历史真实叙事中探寻先烈的奋斗足迹、感悟艰苦奋斗精神。榜样示范对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英雄和楷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感召和鼓舞青年人。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精神力量。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和呈现载体。通过这些宣传教育,不断激励青年人对“自找苦吃”精神的认同感,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吃苦”精神力量。

完善“自找苦吃”精神的制度保障。弘扬“自找苦吃”精神,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是重要保障。在保持艰苦奋斗本色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好的制度。“自找苦吃”精神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也需要制度保障。一是制定完善青年的“自找苦吃”精神学习制度。“自找苦吃”精神的自我养成固然重要,但是常态化的学习制度可以保障青年学做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学习内容包括:认真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找苦吃”精神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结合时事热点学习“自找苦吃”精神先进事例;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深入基层,以社会为“大课堂”,践行“自找苦吃”精神。二是要建立“自找苦吃”精神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和物质激励。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励广大党员要勇担时代使命,永葆战斗姿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三是要执行好、落实好这些相关制度。“自找苦吃”精神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中,要“管用”,要把“自找苦吃”精神当作一种制度,长期坚持并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MKSLL08)阶段性成果】

①《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③《口述实录: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福建党史月刊》,2020年第5期。

□ 陈东 今年8月,《学习时报》刊发了题为《“习近平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今年8月,《学习时报》刊发了题为《“习近平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的文章。作者为厦门大学1982级校友张宏樑,他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厦门工作期间对一名普通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在得知张宏樑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还担任了厦门大学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要艰苦朴素,要自找苦吃啊。”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自找苦吃”。2014年,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人们从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职业病”——自找苦吃。自找苦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许在一些人眼中,“自找苦吃”是个贬义词。但是,总书记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它对我们的工作以及个人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认识论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勇于实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物质活动。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认识内容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获得认识有两个途径:一种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取得的知识;另一种是间接经验,也就是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取得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出真知,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中本身所固有的。因此,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是通过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得的。196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前往文安驿,带的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是书,一路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因为父亲习仲勋当时受到政治迫害,被划为“黑帮子弟”,就算刻苦学习也没有机会上大学,所以总书记读书并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只要有时间就读书,利用任何空余时间,每天晚上都要点煤油灯读到深夜。

除了书本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还勤于实践。他向专业人员请教农业生产知识、农作物种植规律,亲自带领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亲自带领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带领村民建起陕西有史以来第一口沼气池。正是7年的知青经历,让他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田,走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世界,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范围。

青年时期是人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不仅通过阅读大量的书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且通过实践活动,主动融入陕北农村新的环境,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砺。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反思与汲取自己与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供新的课题,指引着认识的方向,推动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从事新的探索,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时回忆说,第一次到延安插队时有很不适应的各种情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住了“五关”考验。“五关”中关键一步就是“劳动关”,从最初气喘吁吁的“六分”到后来没日没夜,风里雨里一样学习,终于成为最壮的劳动力。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和行动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真实记录了他在梁家河村的点滴生活,珍贵记忆沉淀在岁月中,不曾褪色。总书记在20岁出头时翻看《人民日报》,看到四川绵阳办沼气,觉得适用于梁家河村的恶劣环境,可以解决农村烧柴的难题。于是他自费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希望带领村民们一起修建沼气池,解决村民吃饭、烧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事实来说服村民,最终梁家河的这口沼气池成了陕西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沼气池。

总书记还带领村民打井、创办铁业社、打坝地、办代销点,真正解决全村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总书记总是在实干中摸索,在实干中总结经验,也在实干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世界不是最终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实践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谈话时曾这样说到:“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正像其所说的一样,回顾他的七年知青生涯,善于学习,酷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受访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刻的印象。在那荒凉闭塞的黄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每天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还不忘记坚持读书,坚持思考,“白天干活、晚上看书”成为他的一种生活常态,他读哲学、学马列、品历史、学文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总书记的伟大思想从刻苦的学习中来,从艰苦的实践中来,他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高瞻远瞩,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亲近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持续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1.“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我自己把‘自讨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尽管会有很多坎坷,每天都经历不同的挑战,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我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总书记最先提到的“实际”“实事求是”都是实践的具体表现。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干事创业上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杜绝形象工程。

2.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还指出,“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可见,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1986年初夏的一个周末,习近平总书记带张宏樑去何厝村调研,听村支书汇报工作时倍感欣慰,并进一步指出解决温饱问题只是初步,还要想着产业发展,提出开拓观光旅游业。这是总书记抓扶贫的实例,我们国家扶贫的任务还很艰巨,既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激发群众的智慧,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扶贫之路,才能在全球的扶贫史书写举世瞩目的篇章。

三、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自找苦吃”就是勇于奉献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1.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离开京城到陕北,最初感到很孤独,而且因为年龄小,没有长期待下去的观念。后来在教育下,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陕北七年的时光,锤炼了总书记坚毅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他在积极参加农村劳动,主动投身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6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开始了艰苦却终生难忘的知青生活,经历过皮肤成片红包水泡,痛不欲生的跳蚤关;也经历过吃酸菜、糠粮的饮食观。总书记所追求的不是一己的满足,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忧虑全队的生产生活,考虑如何解决粮食翻番的问题,已经从小我转变成大我。他通过自己的“自找苦吃”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满足,逐步扩大对全体人民的责任,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讨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看到百姓无法满足基本日常需要时,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打井、打坝地,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村民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为梁家河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求回报的,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总书记赢得了尊重,获得了爱戴。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结合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能够清楚的发现“三个最”:他是年龄最小的知青,插队去的是全国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能够看到,当知青的同学和校友陆续离开,自己仍留在农村时,总书记却不急不躁,仍然是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仍然一如既往地申请入党。正是因为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追求理想,所以不仅入了党、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在还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中央政治局在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的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对每一位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来讲,甘于“自找苦吃”不就是在践行总书记强调的自我革命精神吗?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作者系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学员)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说到夫妻生活,夫妻恩爱,不要以色情的眼光看待,作为生理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过夫妻生活并不是什么羞涩的事情,反而是有利于健康的。享受着夫妻生活带来的快乐同时,能够让你与爱人更好的促进关系。

更多的时候,对于一些男性来说,可能是欲望的表达者,只想着过夫妻生活,而对于事后的一些事情却会忽视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比较糟糕的,也是有损身体健康的,尤其是在同房刚刚结束,你就忙着这样做,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夫妻同房刚结束,男人不要做五件事,如果做,可能是“自找苦吃”

很多男性养成了事后一根烟的习惯,也是借助于抽烟放松自己的身体,却不想,这个习惯对于健康来说,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隐患,主要是夫妻生活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是让你热血沸腾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如果再进行抽烟,很容易吸收香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更加容易的渗透到血液中,导致你的身体组织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威胁,无疑是大大不妙的事情。

夫妻生活刚结束忙着用纸擦下身

不少男性会在夫妻生活刚刚结束后,就顺手拿来一包卫生纸给自己或者给爱人擦拭下身,但是,却会发现,那些黏糊糊的东西根本擦不干净。与此同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卫生纸上可能有很多细菌,在你擦拭下身的时候,导致细菌进入到下身,无疑是比较危险的事情。导致细菌感染,甚至引起炎症,那就有点太糟糕了。如果可以的话,在床上躺几分钟,随即起身用温水冲洗一下下身,或许是比较好的做法。

夫妻生活刚结束就去小便

很多男性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感觉,在刚刚过完夫妻生活的时候,去小便似乎很困难,主要是刚刚过完夫妻生活,男性的生殖器官的海绵体这个时候依然处于充血状态下,就尿道来说,尿道括约肌依然处于收缩状态,伴随着尿道形成的阻力,让你排尿感觉糟糕透了。不能顺利的进行排尿,还可能会导致前列腺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下,很容易引起前列腺肿胀、充血。反观女性,刚刚过完夫妻生活进行小便的话,反而是一件好事,能够比较好的排出尿道中的分泌物。

夫妻生活刚结束就喝冷水

有些夫妻,准备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会在床头摆上一瓶水、一包纸。在夫妻生活刚刚结束的时候,会拿起水拼命的喝起来。甚至感觉喝点冷饮会更加的好。确实,夫妻生活是会消耗你的体力,但是,当你过完夫妻生活就喝冷水甚至喝冰水的话,对于你的肠胃是有影响的,甚至会导致你的胃肠粘膜突然在冷饮的刺激下,出现了痉挛,也是比较糟糕的事情。

夫妻生活刚结束就倒头睡觉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男性在刚刚过完夫妻生活的时候,会倒头就睡觉,这样的做法,也是比较糟糕的事情,毕竟夫妻生活时,会消耗你的体力,身体代谢也会增强,倒头就睡或许会影响到身体代谢。并且,对于自己的伴侣来说,似乎只是发泄的工具,如果可以的话,不妨和爱人说说话,夫妻生活后的情话,或许能够更好的加深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

好了,简单的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于男人过完夫妻生活,不要做哪些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这些事情,对于男性来说,最好不要在刚刚同房后就做,如果做的话,身体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损伤,带来的影响、麻烦也是比较大的,可能就是自找苦吃了,希望你能提高警惕,尽量的避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亢奋无法睡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