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地球,能去哪里?

我们从哪里来”、“地球上原本并没有人,第一个女人和男人是如何诞生的?”

从人类开始学会思考之后,可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一直在人类的脑海当中挥之不去,成为了我们思索千百年的谜题。

不管是考古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无一不在以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着这个问题。对于人类的起源,古科学家也一直在对此做着不同的解释。要想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正视物种的起源,而说到物种的起源就不得不谈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自从达尔文研制的显微镜带人们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之后,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没有办法用科学来解释之前,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区别,以及文化背景的区别,导致了不同的地域对于人类起源的学说都有着不同的猜测。

但是不同国家的神话当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都有着详细的描写。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古人对于人类起源进行幻想描述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当中记载,上古女神女娲攒土造人,照着自己的样子捏出了一个个面容秀美的小人,而这些小人一落地便有了生命,至此人类社会的构造初见端倪。

随之女娲又创建了婚姻制度,使得这些人类可以自行繁衍生息香火传承。而女娲也被我们记载为人类的“母神”。这个故事也长久的流传在了华夏土地之上。

除了中国的神话故事,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应该莫不过是基督教的神话故事,在基督教的神话故事当中,和我们的女娲造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基督教当中记载的造物主并不是女娲,而是上帝,上帝创造了亚当,吹气成人,并且怕亚当一个人太过孤单,于是又抽取了亚当的一根肋骨,制造成了第一个女人,也就是夏娃。

亚当和夏娃被安排在伊甸园当中生活,伊甸园是人间乐园,在里面亚当和夏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蛇引诱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

上帝为了惩罚他们,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上帝造人的神话也在不同的国家之内广为流传。神话带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空间。

同时也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候给一直在追根溯源的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所掌握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之后,人类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快了。

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人类起源的几种科学解释

关于人类的起源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很多科学家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被统称为是“人类学”,“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仅仅只有几百年,这是源于“人类学”的研究课题的基础是“生物学”。

而生物学的研究也经历了多个学说的不断更替。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内容表明,地球表面最开始出现的生命迹象是缘于海洋,所以多数的科学家认为,生命的起源是原始海洋。

而最开始出现于原始海洋的生物是一种厌氧菌,厌氧菌的出现给地球表面生命的出现创造了基础。这种厌氧菌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释放了氧气,释放氧气的过程又不断地给地球的大气层带来变化。

通过不断地累积,大气的顶部出现了臭氧层,臭氧层不但可以隔断强烈的紫外线,还可以帮助地球表面上形成一个较为保暖的隔热层。

这些变化都为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痕迹打下了基础。在地球生物发展的近40亿年里面,前35亿年地球上面的生物形态都只是单细胞的生物形态。

一直到将近五亿年前,地球突然面临了生物种类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而那个阶段被我们称为“寒武纪”,而“寒武纪”过后的“奥陶纪”,却遭受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物种大灭绝。

一束来自6000光年以外的伽马射线穿透了大气层,射线烧毁了1/3的臭氧层,导致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起码60%的生命从此灭绝。

而自此以后地球上的生物遭受了将近四次大灭绝,直到鼎盛的“恐龙时代”结束之后,地球才至此迎来了新纪元。大型的恐龙等生物的灭绝,给哺乳动物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至此哺乳动物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哺乳动物当中的猿人,更是从爬行转向了直立行走,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和发育,直至今日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考古学家通过对化石的发掘和研究,判定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但是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许多科学家围绕这个问题反复地深入研究。

欧洲的科学家拉马克最先提出了一种说法。拉马克认为,物种的进化是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长久的生存过程当中,只要是通过适应环境而做出的改变,都可以会被长久的遗传下去。

拉马克用长颈鹿举例,他认为,之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的都有着修长的颈部,是因为在长颈鹿的生存当中,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长颈鹿必须要不断地用脖子去够树上面的叶子。

长颈鹿的长脖子可以帮助它吃到高处的树叶

在这个过程当中,长颈鹿的脖子也就在长期的使用当中变成了长长的脖子,而且长脖子的长颈鹿还可以将长脖子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拉马克认为物种的性状是可以随着环境而改变的,并且改变过后的性状也可以随着基因传递给后代。但是没过多久达尔文就推翻了拉马克的理论。

因为通过环境而改变的性状是没有办法遗传的,随之达尔文也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在达尔文的观点里面,他认为如果在很久之前有着长脖子和短脖子两种长颈鹿的话,那么之所以短脖子的长颈鹿后面消失了。

是因为在与长脖子长颈鹿的竞争食物的过程当中,吃不到食物所以被淘汰掉了。达尔文的观点认为,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随着大自然的环境存活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都将被淘汰。

达尔文提出“优胜劣汰”

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也在之后的科学发现当中被得到了证实。只是达尔文的学说在某些区域还是具有局限性,比如说目前并没有在遗址当中找寻到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处于进化阶段或者是处于过渡阶段的化石。

而科学家们对于人类的起源,大致认为人类起源于新生代。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应当一共存在过17种属性为人类的生物,但是只有一种适应了地球的环境并且存活了下来,也就是“智人”。

而能人以及直立人作为人科下属的一种,能人则是目前所知最早能制造石器工具的人类祖先,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能人是最早具备了人的特征,并且可以直立行走利用和制造工具的人类。

人类物种起源的演变历程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而他的学说也奠定了进化论的基调。现如今考古学家们根据发掘到的关于人类物种起源的化石,以及文明遗址的蛛丝马迹,认为人类原本起源于古猿。

古猿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逐渐的学会了制造并且使用简单的工具。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生活在原始的非洲草原当中,这时的南方古猿主要依靠双足行走,但是他们需要在树上栖息。原始世界的环境因素不定,大约在250万年以前,草原上袭来了一阵强冷气流。

而这股气流不仅导致南方古猿生存的地区从有着稀疏的树木的草原变为了遍布灌木类的森林,还导致了一大部分南方古猿因为无法适应气候而死亡。

一小部分南方古猿通过某些抵御措施存活了下来,而这些南方古猿也因为这个变故不得不从树上栖息转为了陆地栖息,也是这一支存活下来的古猿逐渐演化成为了能人。

也就是从只能制造简单的工具转为可以随意制造工具的人。能人也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动物。我们由此得知,并不存在“第一个男人与女人”的说法。

人类这个群体是由古猿群体进化、繁衍而来,并非是单独的一对男女结合后不断生育、繁衍的“成果”。随着历史的更迭,有着亿万年历史的地球也给我们人类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可以解答我们的疑惑的文明遗址的出土,已经淘汰掉了神创论转向为进化论的睿智人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可以利用我们的科技技术,逐渐破解人类起源的密码,真正的了解到物种进化的整个奥秘。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allen585858@/zrdl/8523.html

《流浪地球》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火了 系江苏一警嫂20年前创作

“警嫂”朱国芬与丈夫陈士宝,目前已退休。受访者供图

朱国芬拟定的口号,荣获第一名。受访者供图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贺岁电影《流浪地球》中这句台词引发笑点,也被网友怒赞“太魔性”,更掀起了全社会造句的热潮,一时间,刷爆各大平台。

这句台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导演郭帆表示是自己早前在路边看到的,就放到了电影中的交通规章提示上。

2月22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句“硬核”台词,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交通安全宣传口号,原作者是一位警嫂。

1999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曾举办“交通安全口号征集活动”,当时获得一等奖的口号就是这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句口号的提出者是来自江苏张家港的警嫂朱国芬,她的丈夫陈士宝是当时的张家港市交巡警大队港区中队的一位民警。

今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上映后,朱国芬怎么也没想到,电影里竟然出现了自己曾经提出的“同款”口号,而且还火遍了全国。

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口号走红,一方面是因为交通宣传的不断深入,安全出行早已深入人心,大家对这句口号比较有亲切感;另一方面,在科幻大片中,出现这么“亲切”的标语,既朗朗上口又贴近真实生活,非常“接地气”,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丈夫总说“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新京报:电影中使用这句口号,你事先知悉吗?

朱国芬:不知道啊,剧组也不可能事先跟我商量。我大概是年初六知道的,我丈夫单位的领导看了电影以后和我们说的。然后我问了下我外孙,他说电影里有这句话,我感到非常意外。

新京报:创作该口号的灵感来自哪里?

朱国芬:我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上海当兵的陈士宝。我俩婚后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1987年一同来到了张家港。到张家港后,我丈夫成为一名交警。

作为交警的妻子,慢慢我也很关注交通这方面。我丈夫总是说“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新京报:当时从哪里获得征集口号比赛消息的?

朱国芬: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我们张家港市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道路越建越多,车子也越来越多。

当时我在张家港市港务局办公室工作,单位报刊收发都是我弄的,正好看到这个征集活动,我就想投稿了。

我想参加征集活动的时候,就想到了丈夫的那句话。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想去参加征集活动?

朱国芬:我一直挺喜欢动脑筋的,各种征集活动、猜谜活动,我都喜欢凑凑热闹。人活着就是要多动动脑子,要是能给社会再做点贡献,那就最好了。

新京报:这句口号是如何被拟定出来的?

朱国芬:当时港区在新建很多马路,老陈跟我讲过一些他碰到的交通事故,我觉得即便道路再四通八达,但只有保证了安全,其他事情才有意义。

这条口号虽然只有简简单单10个字,但一下就让我想到了这些年迅速发展的道路交通和各种惨烈的事故现场,字字切中要害,而且通俗易懂,又好背好记、朗朗上口,少年老人都能记住。

新京报:创作这句口号的初衷,想传达的是什么?

朱国芬:创作口号的初衷是为交通管理工作做一点贡献吧,丈夫又是从事交警工作,我特别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希望大家能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条。

获奖后,市里道路挂出了这句口号

新京报:介绍下当时获奖情况。

朱国芬:投稿一个多月以后,我接到北京来的电话,说这条标语获奖了,我特别意外和惊喜,他们让我去北京领奖,考虑到工作的原因,我没去,他们把证书和奖金都给我寄了过来。

我记得当时自己很激动,一方面是自己的口号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为自己和丈夫所热爱的交通管理工作做出小小的贡献而自豪。

新京报:听说当时还在张家港交通警察圈引起轰动?

朱国芬:也不算轰动吧,当时我在港务局办公室工作,同事知道后特别惊讶。我丈夫老陈也非常开心,和他的交警同事们都说了,所以现在老一辈的交警都知道这个事。

新京报:当年获奖后,该口号有被交警部门采纳、使用吗?

朱国芬:当年获奖以后杂志上有刊登获奖的标语,我丈夫的同事知道以后也在我们市区挂了这个标语的横幅,我记得当时我们市里有两条路就是挂的这个横幅。后来我也在其他地方见过、听过这个口号,但没有跟别人讲起我们获奖的故事。

新京报:这条参赛口号得奖后,你还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征集活动?

朱国芬:参加这个征集活动以后,我还参加了张家港市路名征集,我和丈夫一起想的“港城大道”也获奖了,现在它是我们张家港的一条主干道。

希望大家重点关心交通安全

新京报:你介意这句口号被“借用”吗?

朱国芬:我丝毫不介意,更没想过因为这句口号被使用,而向电影出品方要钱,我觉得这说不上侵权,我觉得能为社会再做点贡献,心里特别开心。

不管这句话出自哪里,我希望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记住,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首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需要烙印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大家能认可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做了点贡献,特别开心!

新京报:现在很多媒体采访你,有何感受?

朱国芬:现在很多媒体来采访,我很高兴,说明大家都很关注交通安全。希望大家关心标语、关心交通安全,这才是重点,不用太关注我们个人,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

新京报:这句口号因电影走红后,被很多交通部门使用,出现在路口交通提示板上。对此,你怎么看?

朱国芬:很多地方用那是好事啊,说明这句口号放在20年后的今天仍“对路”。同时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功劳,还是电影真正把这句口号给普及了,我觉得很好。现在拿到了电影票,我和老伴儿打算去电影院看看,这句老口号是如何被电影演绎出来的。

新京报:20年后口号仍“对路”,如何理解?

朱国芬:现在的交通状况和20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道路变宽了,车也更多了,更需要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所以我觉得“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用在什么时候都很“对路”。

新京报:电影中还有两句口号,“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你如何理解?

朱国芬:我觉得写得很好,有些时候口号不能太笼统,或者冠冕堂皇的,这样大家看了记不住,实际宣传效果没达到,显然是失败的。电影中加了后面两句,简单易懂还形象,也不拗口,看完电影大家就都记住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没了我们应该去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