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差与什么有关中医护理问题?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1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订-专 业 年 级护理学专业 20XX 年级 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 B)-考试时间:20XX 年 10 月 25 日A百合、银耳 B蛋类、红枣、山药 C芹菜、海带D羊肉、胡桃肉 E冬瓜、薏米1316 题为 B 型单项选择题:每两题对应同一组(5 个)备选答案,答案 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A. 甘蔗、莲子、海带、菠菜、冰糖 B荔枝、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姓班学名级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8 题为 A1 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1. 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 腹痛肠鸣,攻窜不止 B. 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 C. 腹

2、痛,纳呆 D.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E. 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装 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A发病 2 周以内 B发病 3 周以内 C发病 4 周以内D发病 6 周以内 E发病 8 周以内3. 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A张仲景 B朱丹溪 C虞抟 D张景岳 E王清任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A.素问咳论 B.景岳全书咳嗽 C.河间六书咳嗽D.一门法律 E.诸病源候论咳嗽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A. 外邪侵袭 B. 情志失调 C. 饮食所伤 D. 脾胃虚弱 E. 肾阳虚衰6. 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A心电图 B心血流图 C心功能测定 D超声造影 E运

3、动功能试验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A转移法 B等待法 C躲避法 D释放法 E理智制怒法8. 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线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热邪 E燥邪 -912题为A2 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9. 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 舌苔淡白,脉浮无力。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A热稀粥 B生姜红糖茶 C西瓜汁 D鲜芦根煎汤 E黄芪大枣粥 10. 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 苔薄,脉弦。其护治法则为A滋阴益胃 B活血化瘀 C温胃散寒 D. 疏肝理气

4、E疏肝泻热 11. 患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其辨证为A. 风痰入络 B. 痰热腑实 C. 阴虚风动 D. 痰浊瘀闭 E. 痰火扰心 12. 患者,症见头胀而眩晕,因烦劳或恼怒加剧,兼见偏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 苔黄,脉弦。 最适合该患者的食物是C山药、红枣、莲肉、香菇、黄花 D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 E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荸荠13 以上各项中,属清补类食物的是14 以上各项中,属温补类食物的是A.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 B. 心悸胸闷,面白肢冷 C. 心悸不宁,心烦失眠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E. 心悸

5、胸闷,痛如针刺15. 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16. 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1720 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 2 个或 2 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 题干要求做出选择。17. 中风病发生的诱因包括A烦劳过度 B气候骤变 C情志过极 D暴饮暴食 E跌仆用力 18. 胸痹心痛常可窜及的部位有A. 肩背 B. 前臂 C. 咽喉 D. 胃脘部 E. 腹部 19.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临床共有的症状是A鼻塞声重 B鼻流浊涕 C咳嗽咯痰 D肢体酸楚 E 头痛汗出 20. 下列各项中,适合气虚感冒患者的饮食调护内容是A. 生姜红糖茶 B. 鲜芦根煎汤代茶 C. 藿香、佩兰煎汤代茶D. 山药粥 E. 黄芪大

6、枣粥二、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1. 中医临床护理的特点是( )和( )。2. 感冒的护治原则是( )。3.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4. 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1. 中医临床护理学2. 哮病3. 胸痹4. 胃痛5. 中风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四、判断对错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哮病与喘证共有的临床表现是喉中哮鸣有声。( )2咳嗽是因邪犯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以咳 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3胃痛发生的部位常见于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 )4. 胸痹患者若见胸痛剧烈,

7、可迅速给予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等。 ( )5. 胃脘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五、简答题(共 15 分)1咳嗽患者出现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可以采取的护理措施。2. 眩晕与中风如何鉴别。六、病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陈某,女,43 岁,工人,已婚。2010 年 11 月 20 日就诊。反复胃脘部疼痛胀满 2 年,加重 3 天。患者 3 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发作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服药(具体不详)治疗后近半 年来未有明显胃部不适感。3 天前患者因贪食柿子,而出现胃部疼痛难忍,热敷疼痛可 有减轻,受凉加重,时有恶心,伴有脘腹胀满不适,嗳气较多,身重,食欲减退,遂来 院就诊

8、。刻下:胃痛发作,疼痛难忍,脘腹胀满,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伴 有恶心,嗳气,身重,纳差,精神不振,夜寐欠安,二便尚可。既往史:慢性胃炎史 3 年,无其他内科疾病史。否认家族病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T36.5,P80 次/分,R20 次/分,BP110/72mmHg。神清,舌淡红,苔白腻, 脉弦小滑,心肺正常,腹部平软,中上腹有亚太,无反跳痛,莫非征(-),肝脾肋下未 触及,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2007 年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请回答: 1. 简要分析其病证并初步明确中医诊断及分型(3 分)2. 给出护治原则及方药(2 分)3、请为解决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

9、方案。(10 分)3. 请写出五种胃痛的饮食护理措施。附加题:(任选 1 题,满分 5 分)1. 默写正统七年冷谦养生十六宜。2. 默写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3. 默写医学心悟中关于咳嗽病因病机的原文。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三、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姓名:科室:成绩:1.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1、 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2、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 )先河。3、 头有疮则( ),身有疡则( )。4、 首创“麻沸散”的是( )。5、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 ),成书于战国

10、至秦汉时期,全面 总 结 了 秦 汉 以 前 的 医 学 成 就 。 基 本 观 点 有 整 体 观 、( )、 ( )、重视预防观。6、 张仲景开创了( )的先河,首创( )法。7、 中医护理是以( )为特色,它包涵( )和( ) 两种医护手段。8、 元代忽思慧所著( )是一部营养学专著。二、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制宜:A. 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B.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C. 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D. 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A. 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2. 下列哪味中药需包:( )A、

D.麻 E、酸6.痉证护理中错误的是( )A.病室安静 B.避免噪音 C.防止外伤 D.住阳光明亮的病室 7.下列哪种用药法特别注意情志护理:( )A、下法 B、温法 C、和法 D、清法 E、补法 8可以多食辛温升

本病病因不明,对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疗效不很理想,最终发展为永久性聋。中医对暴聋以辨证论治为主,强调根据病机,灵活采用祛邪、泻实、补虚、化瘀、通窍等法,不仅对病程短者有一定疗效,对部分病程较长者,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1.活血化瘀,通窍聪耳

可选用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制剂,如丹参、红花、川芎、三七、银杏叶等注射剂静滴。亦可根据病情选用降低血液黏度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谣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等;溶栓剂,如东菱克栓酶、去纤酶、蝮蛇抗栓酶等。

2.补益脾肾,益气聪耳

可选用补益脾肾中药,对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主张早期足量使用,一般口服或静脉给药,效果不佳者,可进行鼓膜穿刺给药。

4.保护听神经与内耳毛细胞

如能量合剂、维生素 B 族、神经生物因子、神经触突传递促进剂、改善内耳代谢药物等。

针对耳鸣、眩晕、呕吐等进行对症处理。其中,改善微循环与保护听神经和内耳毛细胞的治疗方法是最基本的治法。

如心理干预、耳部脉冲微波、耳部超短波、碳氧混合气吸人等。

症状:突发耳聋,或伴耳鸣、头痛、耳胀闷,或伴身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散邪通窍。

方药:三拗汤合通气散加减,药用麻黄、杏仁、甘草、柴胡、川芎、香附、细辛、僵蚕、石菖蒲等。

若耳内闷塞感明显,酌加枳壳、青皮行气通窍;若属暑湿,酌减麻黄,加藿香、佩兰、厚朴、滑石、木通以解表化湿;若属风热者,酌减麻黄,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以疏风清热。

症状:突发耳聋、耳鸣,症状持续,无明显波动,或伴耳胀闷堵塞感、耳痛,或有眩晕,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柴胡、石菖蒲、水蛭、丹参、路路通、丝瓜络等。

若伴有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之类,以助益气活血;伴有血虚者,酌加黄精、何首乌、桑椹子、枸杞、丹参之类,以助养血活血。

症状:突聋病程已久,耳聋耳鸣加重,头晕乏力,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纳差口淡。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聪耳。

方药:益气聪明汤合补肾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巴戟天、山茱萸、远志、地黄、石菖蒲、牡丹皮、肉苁蓉、丹参等。

主穴: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每次轮流选用2~4穴。辨证取穴:疏风解表配合谷、外关、风池、曲池;清肝泻火配太溪、太冲;化痰利湿配丰降、水道;补益气血配合足三里、气海;补益肝肾配三阴交、太溪;活血祛瘀配血海、膈俞。每天1次,每次20~30 min,亦可配合电针刺激。

取外耳、内耳、肾、肝、肺、神门、内分泌等穴,用王不留行贴压,每处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3 d 更换1次。

选用654-2、丹參注射液、维生素 B 等,在耳门、翳风、完骨等穴进针得气后,每穴注射0.5~1 ml,2 d 1次。

1.对暴聋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引导其怡情养性,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

2.减少噪音的刺激,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检测听力的变化。

3.伴眩晕患者需专人陪护,防止摔伤等意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差的中医护理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