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则问:凯捷咨询校招招聘需要注意什么?

经历过春招的小伙伴,其实不少都应该能感觉到春招本身其实自带的“捡漏”特性,而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则在于秋招的关联效应。

所以,春招当然有希望,甚至有机会找到超出你预期的工作。不仅不要放弃希望,还要拿出秋招的劲头继续下去。

那么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春招的机会和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去把握这些机会吧。

首先,秋招绝对是应届生招聘量最大、面试最多、求职最累的招聘机会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也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解决。不过,秋招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大量企业甚至大量优秀企业的招聘周期都是重叠的,这会使得部分极其优秀的学生可以同时拿到很多个offer,而他最终只能选择一个,其他的offer其实就是在空耗。而且就算接了一个offer,后面也可能会遇到更好的之后再进行毁约。其实这两种情况无论那种,都意味着企业预期需求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的情况,后面可能就需要来补。

春招则很大程度上在做这个补足工作,但是因为规模一般不大,所以在宣发层面上肯定不如秋招那么声势浩大,甚至好多都做的悄无声息。这个时候你如果依然在持续关注目标企业的信息,则很有可能捕捉到这一信息,而其他人则很难获取这个信息,这个时候你的录取机会就会大增。还有一类就是之前秋招被淘汰而进入备选的,可能会收到企业的补录。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起补录的其他人很多已经签了工作的情况。

因此,春招很可能会空出一些相对不错的岗位。就拿我来说,当时秋招已经签了,但是春招还是出现了埃森哲、复星地产等很不错的机会(可惜当时太轴了,不想毁约)。所以,大家有机会还是一定要继续跟进春招。那么,跟进春招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勤奋,不要破罐子破摔直接躺平了。正如上文所说,春招的时候,由于招人体量的问题,企业很难大张旗鼓的宣传,很多都是小范围面一下,招满了就结束了。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多去盯着信息了,可以先列一个小清单出来,作为重点关注的目标。其实进春招之前也没人能确定谁会来春招补人,所以需要有个筛选标准。选取原则里最重要的目标公司就是非绝对头部,但心气很高的企业。这类企业普遍特征是,在自己的行业内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前面还是有那么几家绝对巨头压着,但是它自己已经把自己看成了顶流。这类企业多为自身行业准一线或者二线头部企业,指名道姓不太好,但是大家基本可以瞄着行业内5-10名的企业看看,这类企业基本都落在这个区间。

确定好目标企业之后,你需要电脑端把这些公司招聘网站收藏起来,然后关注他们的招聘公众号。然后再就是每天定点去一些招聘网站上刷目标公司的招聘信息,也顺便看看其他公司的信息,有好的也可以。最好是能组一个专业和水平差别不大的交流群,大家共享一些消息。毕竟面对这种小规模招人的时候,信息差就是最大的武器。

然后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是对秋招做反思总结了,最好是能联系一下面试过的HR,获取一些反馈。针对反馈和春招准备寻找的目标公司、目标岗位开始提前做背景准备、资料准备。其实应届生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喜欢罗列自己的学生履历,说的都是自己觉得“有分量”的履历。

其实,每次面试之前研究一下目标公司和目标岗位并不会很难,仔细看看JD,针对岗位要求做做简答题的那种自我介绍可能都比那些“有分量”的履历好用多了。如果你了解对方企业文化、做事风格、业务重点是什么的话,那自然会更进一步。而且还有一点是,自己删繁去简之后,其实也可以说说公司“有分量”的事迹或者项目,如果你对其还很了解、有思考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如果要继续在金融领域深耕的话,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来背书的,比如最通用的CPA和CFA,一方面可以帮你建立相关知识体系,二来也是你跨行面试的有力背书,可以显著提升转行成功率。如果兼具CFA和CPA,不仅在投资圈够打,整个金融圈基本也是都够用了。那么之后行情到底如何?具体可以做什么?该如何选择职业生涯?以及具体的备考方法、备考时间、报名策略其实还是有很多门道需要去了解和解决。等等问题相信你们心中还是有所疑问的。以上的疑惑应该很多人都有,那么你可以进一下这个金融财会求职交流群,来听听有经验的过来人是如何处理上述问题的,希望帮助你理顺思路,更加清晰、客观的面对这些问题。

春招其实已经是应届生招聘的最后一场了,能做的其实就是勤奋+自我调整。如果想要根本性的解决一些问题,最好还是提前一两年就开始规划。不过,任何时候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都不晚,总比一辈子都意识不到的好多了。至少你意识到的当下,就可以开始调整、努力了。

如果对于CPA和法考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跳转之前记得点个赞~)

如果对于房地产、宏观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我部分的回答题主的问题,主要讲一讲部分管理咨询公司特点和特长

为了有条理一点,先上图看一下Vault上对于Best consulting firms的排名,我截取了前十五名。

注:这个排名打分的权重

这个排名存在三个主要偏差,一是把不同咨询细分领域的公司放到了一起进行排名,二是根据调查现在在职的咨询师得出的结果,三是专注于美国本土市场的情况。所以仅作参考。

第二条偏差是调查方法导致的(我觉得调查合伙人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实际操作太难了)

第三条偏差,比如Roland Berger(罗兰贝格 )排在32位,很典型的就是因为这是一家起源欧洲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本土化做的还不错,后面会提到。

接下来介绍的顺序是按照Vault排名来的

-领域内毫无争议的王者,营收70亿美元(2011福布斯数据),在中国本土化很成功

-业务上(相对其他咨询公司)会更早的让咨询师专注于特定的领域,其他公司起码Manager级别才会,但麦肯锡会在Consultant阶段开始人员在行业的细分。但这件事也只有麦肯锡能做,因为其他小公司业务量不够大

-特长是...好像各行业都比较擅长。对于自己弱势的领域只要去用无法抵挡的薪水和名声去挖几个这个领域做的好的合伙人/经理/咨询师,马上变优势了

-员工/文化上,绝对不是坊间传言的强势,我的理解是各个公司都是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只要不影响工作完成都会被包容;员工看着就都很聪明是真的

-同属收费最贵的一线咨询公司,在中国本土化一般,还是MNC客户多

-特长是零售/消费品行业等,收购前尽职调查项目较多,主要是PE客户

-员工/文化上,长相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准,当然还是那句话,各个公司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

-同属收费最贵的一线咨询公司,全球营收37亿美元(2013福布斯数据),在中国本土化一般,还是MNC客户多

-员工/文化上,非常谦逊低调

-招人的时候会海发Pre-talk(第一轮面试)

-二线咨询公司当中相当优秀的一家,进中国还比较早的

-最近刚刚合伙人投票通过了与PwC咨询业务的合并

-08年的时候在大陆还是有业务的,后来退出大陆了,原因不清楚,目前在香港还有业务。

-二线咨询公司中相当优秀的一家,进中国比较早,曾经给的薪水堪比一线三大咨询(04年左右在大陆)

-去年之前在中国没有业务,今年开始因为并购了New Pacific Consulting(安帕希)接手了其业务所以算有了吧

-去年在Vault上未进入排名,今年到了第八位也是NPC这笔生意的功劳

-二线咨询公司当中相当优秀的一家,进中国较早,曾经给的薪水堪比一线三大咨询(04年左右在大陆)

-06年才由管理层完成收购,从母公司独立成为一家合伙人制的咨询公司。

-二线咨询公司当中相当优秀的一家,专长是医药行业,同时也有很多收购前尽职调查项目

-因为其专长,故校园宣讲会开到医药学院/大学去

-二线咨询公司中相当优秀的一家,起源于欧洲的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本土化相当成功

-专长金融服务/汽车行业

11. ZS(致胜咨询)(第36位,去年第14位)

-二线咨询公司中相当优秀的一家,专长销售/市场/医药业务

-在上海从未招过复交以外的学生(评论区说有武大学生进,待求证)

-已证实确实有武汉大学的人,故上一条不成立

-其薪水在二线咨询中目前(2013年大陆)应该是最高的

  • 我这里提的都是纯战略咨询公司,还有Accenture(埃森哲)这样体量巨大的IT咨询公司也有战略咨询业务,IMS这样医药行业的市场研究公司也有战略咨询业务。
  • 以上的情况大说的都是上海办公室,因为管理咨询行业在大中华区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所以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种种态势表明,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期货人才不仅要懂期货,也要懂证券,更要懂经济、懂金融政策。例如私人银行顾问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私人银行业务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金融知识,充分了解国内客户的需求,更要懂得金融理财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这种复合型的专业金融人才极为紧缺。

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金融业的效率与安全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信息化人才在现代金融企业中举足轻重。另外,金融与法律交叉的人才、金融与管理交叉的人才、金融与营销交叉的人才、金融与贸易交叉的人才等等众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捷咨询面试一般需要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