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见声低懒言,动则气喘?

《中医里的脏腑辨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里的脏腑辨证(8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编辑编辑ppt1脏腑辨证编辑编辑ppt2概念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编辑编辑ppt3脏腑辨证内容心与小肠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脾与胃辨证肝与胆辨证肾与膀胱辨证编辑编辑ppt4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血脉主神主神在体合脉在体合脉,在志为喜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2、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的生理功能: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指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编辑编辑ppt5 心气虚与心阳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火亢盛 心血瘀阻 痰迷心窍 痰火扰心 小肠实热心与小肠病辨证内容心与小肠病辨证内容心病辨证心病辨证小肠病辨证小肠病辨证虚证虚证实证实证编辑编辑ppt6心气虚与心阳虚概念概念:指心气不足:指心气不足,心之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心之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弱证候。病因病因:久病体虚久病体虚年老脏气衰弱年老脏气衰弱失血(外伤、产后失血)失血(外伤、产后失血)气虚及阳,损伤心阳气虚及阳,损伤心阳证候

3、证候:心悸心悸, ,气短气短, ,自汗自汗, ,活动时加重活动时加重, ,脉细弱或结代脉细弱或结代兼见:兼见:面白无华面白无华,体倦乏力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舌淡苔白心气虚心气虚兼见:兼见:形寒肢冷形寒肢冷,心胸憋闷心胸憋闷,舌淡胖舌淡胖,苔白滑苔白滑心阳虚心阳虚编辑编辑ppt7心气虚与心阳虚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体倦乏力心悸体倦乏力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气虚卫外不固自汗自汗 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面白无华 血不能充盈脉管血不能充盈脉管脉细弱脉细弱 心脉

4、瘀阻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心胸憋闷,舌质紫暗舌质紫暗 不能温煦周身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形寒肢冷治法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方药方药:桂枝甘草汤;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四君子汤心气虚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人参人参白术白术茯苓茯苓甘草甘草编辑编辑ppt8心血虚与心阴虚概念概念: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候。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候。心阴虚: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心阴虚: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病因病因: 失血(外伤、崩漏、产后失血)失血(外伤、崩漏、产后失血) 生化之源不足生化之源不足 久病耗伤阴

5、血久病耗伤阴血证候证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心血虚心血虚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 脉细数脉细数心阴虚。心阴虚。编辑编辑ppt9心血虚与心阴虚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不能充盈脉管不能充盈脉管脉细脉细 不能上荣头面不能上荣头面眩晕,面白无华,唇舌色淡眩晕,面白无华,唇舌色淡 心失所养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阳偏亢,虚火内扰心阳偏亢,虚火内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潮热,

6、盗汗, 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失所养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治法与方药治法与方药: 心血虚:补血养心心血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益气安神;归脾汤 心阴虚:滋阴降火心阴虚: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心血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阴虚编辑编辑ppt10心火亢盛概念:概念: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病因: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六淫内郁化火证候: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 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赤

7、,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 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 谵语。谵语。编辑编辑ppt11心火亢盛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心胸烦热,失眠 重者重者狂躁,谵语狂躁,谵语 灼伤津液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甚者舌体糜烂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灼伤络脉,迫血妄行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吐血,衄血治法治法:清泻心火:清泻心火方药方药:泻心汤:泻心汤 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大黄大黄黄连黄连黄芩黄芩编辑编辑ppt12心血瘀阻概念概念: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

8、候。: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候。病因病因:继发于心气虚、心阳虚继发于心气虚、心阳虚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过食肥甘、饮酒过食肥甘、饮酒证候证候:心悸心悸,怔忡怔忡,气短气短,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 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编辑编辑ppt13心血瘀阻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心气虚心气虚 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心悸,怔忡,气短心悸,怔忡,气短 心阳虚心阳虚 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 推动无力推动无力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不通则痛胸痛,心悸,面唇青紫胸痛,心悸,面唇青紫

9、 手少阴心经循肩背手少阴心经循肩背痛引肩背内臂痛引肩背内臂治法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方药: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继发于继发于心血瘀阻心血瘀阻编辑编辑ppt14痰迷心窍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痰浊蒙蔽心神所致以神志失常为主是痰浊蒙蔽心神所致以神志失常为主的证候。的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神识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神识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或面色晦滞,脘闷恶心,意吐涎沫,喉中痰鸣;或面色晦滞,脘闷恶心,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10、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治法涤痰开窍,导痰汤(胆星、枳实涤痰开窍,导痰汤(胆星、枳实+二陈)二陈)编辑编辑ppt15痰火扰心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痰火内盛,扰乱心神,以神志失常是痰火内盛,扰乱心神,以神志失常为主的证候。为主的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气粗,面红目赤,躁狂谵语,便发热气粗,面红目赤,躁狂谵语,便秘尿黄,或胸闷,喉间痰鸣,痰黄稠,心烦失眠,秘尿黄,或胸闷,喉间痰鸣,痰黄稠,心烦失眠,甚则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胡言乱语,甚则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不避亲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哭笑无常,不避亲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治法清心降火,涤痰开窍;涤痰

11、汤(导痰汤清心降火,涤痰开窍;涤痰汤(导痰汤+菖菖蒲、竹茹、人参、姜枣)蒲、竹茹、人参、姜枣)编辑编辑ppt16小肠实热概念概念: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因病因:证候证候:心中烦热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小便小便 赤涩赤涩,尿道灼痛尿道灼痛,尿血尿血,舌红苔黄舌红苔黄,脉数。脉数。小肠里热炽盛小肠里热炽盛心火炽盛下移小肠心火炽盛下移小肠编辑编辑ppt17小肠实热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热盛灼伤血络热盛灼伤血络尿血尿血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口舌生疮治法治法:清热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其中分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另外还有心包络一脏,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是一致的,因此附属于心。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中三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指胸腹腔的三个部位: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大小肠,因此三焦的功能,实际是指这三个部位内在脏器的功能而言。三焦与心包络有脏腑表里的关系。

五脏的功能是产生和储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的功能是腐熟水谷(消化),泌别清浊(吸收),传化糟粕(排泄),其特点是“泻而不藏”。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大脑皮层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所以这方面的病证多属于心。心包络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温热病中因高热出现精神症状,就是温邪内传,侵犯心包络的表现。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是由心所主持的,对其他的脏腑的功能活动,它也起着主导作用。心病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失眠、健忘、昏迷、癲狂等病证,也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活动的紊乱。

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在心,由心的博动输送,通过脉道循环周流全身。心病可致血脉运行障碍,气血失调而引起心悸、真心痛等病。

心的经脉上系舌根,心病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表现口舌糜烂肿痛,或舌体强硬。心的病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有阳(气)虚和阴(血)虚两类,也可同时并见;实证有火、痰、瘀的不同,但也可合併为病。虚实之间还常兼夹互见。

主要病症:心慌气短或气喘,心胸闷痛,形寒怕冷,面浮肢肿,面色苍白,或指甲青紫、舌质淡紫、苔白,脉细数或大而无力、或见歇止。多见于心脏病、心力衰竭和某些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循环衰竭。

治法: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方药举例:参附汤加味。药如党参或红参、黄芪、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或桂枝、丹参、红花等。

主要病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失眠多梦,头昏健忘,盗汗,口干,颧红,或面色淡白。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细弱。多见于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治法: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方药举例:补心丹加减。药如麦冬、玉竹、柏子仁、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等。

主要病证:心悸阵作,烦热躁动不安,失眠,夜多恶梦,面红目赤,口苦而干,口舌糜烂肿痛,小便黄赤灼热,舌尖红绛起刺、苔黄、脉数。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心脏病、舌炎等。

方药举例:朱砂安神丸加减。药如黄连、山栀、莲心、朱茯苓、木通、生地、竹叶心等。

主要病证:神志痴呆,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一时性昏厥,或昏迷,苔黄腻,脉弦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药如竹沥半夏、橘红、茯苓、远志、石菖蒲、天竺黄、矾水炒郁金、陈胆星等。

主要病证:心悸闷痛或心胸疼痛阵作,或绞痛涉及肩背,面青,口唇及指甲青紫,舌质黯红或见紫色斑点,脉细涩或结。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

方药举例:如万氏牛黄清心丸。药如黄连、山栀、连翘心,板蓝根、丹皮、玄参、生地、朱莲心等。

主要病证:面色萎黄,心慌气短,头昏,夜寐不沉,疲倦,食少,大便或溏,妇女月经不调,苔薄白、质淡红,脉细。多见于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药如当归、熟地、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等。

主要病证:心悸健忘,虚烦少眠,梦遗,潮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腿酸软,口干,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神经衰弱等病

方药举例:黄连阿胶汤加减。药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黄连、肉桂等。

(三)肾水凌心  参阅肾的肾虚水泛条。

主要病证:精神恍惚,遇事善惊,忧郁不乐,心慌,寐少梦多,头晕泛恶,口苦而粘,苔薄滑,脉车弦滑。多见于精神方面疾病。

方药举例:定志丸加减。药如酸枣仁、朱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骨、党参等。

肺位于胸腔内,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其性宜宣宜降,为主管呼吸的器官,对体液和血液循环也有调节作用。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病证,多与肺有关

肺主气的作用是呼出体内浊气,吸入体外清气,再与饮食所产生的谷气相结合,分布供养脏腑躯体;并统管全身之气。说话发音都要靠肺气的鼓动,才能发出。如果肺脏有病,呼吸功能失常,可以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失音等症。

肺气有辅助心脏,管理调节百脉血液运行的作用。如肺气失调,可以引起心血循行不利。

津液依靠肺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布散、通调下输膀胱。如肺气不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可致水液瀦留而发生水肿和小便不利。

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鼻是肺气出入的通道。肺得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肺气分布体表皮毛,有温养肌肤、抵御外邪的作用。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就容易感冒,自汗。肺的病证,可分虚实两类。虚证有阴虚、气虚,亦有气阴两虚者;实证有风、寒、热、痰、饮等各个方面。

主要病证:干咳,痰少质粘,有时咳痰带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肺结核或肺炎恢复期。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如沙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百合等。

主要病证:咳嗽气短,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恍白,畏风自汗,容易感冒,苔淡白,脉细弱。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等久病之后。

方药举例:补肺汤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炙甘草、五味子、山药等。

(一)风寒犯肺,肺气不宣

主要病证:咳嗽,痰吐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甚则气喘音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薄白,脉浮。多见于风寒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

方药举例:麻黄汤加减。药如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苏叶、桔梗等。

(二)风热犯肺(或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主要病证:咳嗽气喘,咳引胸痛,痰吐稠黄,或有腥臭味,或吐血痰,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浓涕,畏风身热,有汗不解,面赤心烦,口喝欲饮,苔黄,脉数或滑数。多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仲,支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副鼻窦炎等。

方药举例:麻杏甘膏汤加减。药如麻黄、杏二、石膏、甘草、黄芩、知母、桑白皮、葶苈子、海蛤粉、鱼腥草、金荞麦根等

主要病证:咳嗽反复发作,胸闷,气短,痰白粘稠量多,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之类的慢性咳嗽。

方药举例:二陈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茯苓、川朴、苍术等。

主要病证:咳嗽气喘,喉中有痰鸣声,痰吐稀薄如泡沫,怕冷,受寒可引起咳喘加重,苔白滑,脉弦紧或沉弦。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病。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加减。药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芥子、半夏等。

主要病证:浮肿在身半以上和面部严重,皮肤光亮,小便深黄不利、量少或闭,腹部胀满,或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见咽候红肿、烦热、口喝、舌质红的为肺热内壅。多见于急性肾炎初期或尿瀦留等。

方药举例:麻黄、桂枝、浮萍、连皮茯苓、杏仁、桑白皮等。有热的加石膏、连翘、白茅根。

主要病证: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恍白,倦怠肢软无力,食少,大便溏,腹胀,甚则面浮足肿,苔淡白,脉细软。多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方药举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苡仁等。

主要病症:咳嗽气逆,动则气促,反复咳血,失音,潮热,盗汗,遗精,腰酸腿软,形瘦,口干,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肺结核后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方药举例:百合固金汤加减。药如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生地、玄参等。

主要病证:咳呛阵作,痰粘,或咳吐鲜血,胸胁刺痛,烦热,口干,头眩,目赤,苔薄黄质红,脉弦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血等病。

方药举例:泻白散加减。药如桑白皮、丹皮、地骨皮、黄芩、黑山栀、黛蛤散、龙胆草等。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筋,主疏泄,开窍于目。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肝脏、神经系统及某些内分泌的功能。所以这些方面的病症,以及眼科疾病常与肝有关。

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在活动时,肝内血液运送分布到全身;安静时大量血液回流贮藏于肝。如肝的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出血。

筋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如肝血不足不能养筋,或因肝风内动都可引起筋脉屈伸不利、痉挛和抽搐。

疏泄是指肝对情志和某些内脏功能活动有调节作用。因肝的特性喜条达舒畅,不宜抑郁,如过度和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疏泄功能失常,而见肝气郁结的病理现象。

肝的病证有实有虚。实证中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而气、火、风三者常多转化兼夹出现;虚证主要为肝阴(血)不足,但可与实证的风、火并见。

主要病证:胁肋胀痛,或涉及腰背,胸闷,咽部有异物梗阻感,乳房硬肿胀痛,少腹痛,嗳气泛恶,食少,情志抑郁不畅,苔薄白,脉弦。多见于慢性肝胆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妇女月经不调及乳房慢性肿块等。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制香附、青皮、厚朴花、郁金、川楝子等。

主要病证:眩晕头痛,颞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口干苦,胁部疼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多秘结,苔黄,脉弦数。多见于高血压病、更年期症侯群、肝胆系统炎症、上消化道出血、目疾等。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黑山栀、丹皮、夏枯草、金钱草、黄芩、黄连等。

(三)肝风内动 

主要病证:头部抽引疼痛,头晕目花,口眼歪斜,肢麻或震颤,舌强、舌体偏斜抖动,言语不清,甚侧卒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多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方药举例:天麻勾藤饮加减。药如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石决明、真珠母、牡蛎等。

主要病证:高热,肢体抽搐,两眼上翻,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抖动,神志昏迷,苔黄质红,脉弦数。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高热惊厥,婴幼儿尤易发生。

方药举例:钩藤、地龙、全蠍、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

(一)肝阴(血)不足,肝阳上亢

主要病证:头昏痛,头晕,夜盲,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宁,面部拱热,口干,舌质红,脉细弦。多见于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夜盲等。

治法:滋阴滋阳,养血柔肝。

方药举例: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牡蛎、真珠母等。

主要病证:皮肤干燥、粗糙、搔痒、脱屑,毛发脱落。多见于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脂溢性脱发等。

方药举例:当归、生地、白芍、黑芝麻、何首乌、白蒺藜、菊花、防风、蝉衣等。

主要病证:眩晕目花,眼干发涩,耳呜,颧红,咽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苔少质红,脉细弦数。多见于眩晕、高血压及肝肾疾病。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药如地黄、萸肉、枸杞子,桑椹子、龟板、玄参、知母、黄柏等。

主要病证:头痛,面赤,目红,胁痛,急躁善怒,惊悸少寐,甚则精神失常,狂躁不安,言语无论,苔黄舌尖红,脉弦数。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方药举例:黄连、黄芩、山栀、龙胆草、真珠母等。

胆附于肝,每多同病。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藏和传送胆汁,参与消化。如肝胆湿热内蕴,疏泄失常,可发生黄疸、胁痛等证。

主要病证:胁痛较生,胸脘烦闷,呕吐酸苦黄水,口干苦,寒热往来,皮肤巩膜发黄,黄色鲜明,尿黄赤,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数。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黄胆型肝炎胆系统急性感染。

方药举例:蒿芩清胆汤加减。药如茵陈、清蒿、黄芩、龙胆草、金钱草、法半夏、广郁金、碧玉散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运行津液,输送水湿,统摄血液。它的特性是喜燥恶湿。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系统功能相似,并有调节体液和管理血行的作用。所以这些方面的病证多与脾有关。

饮食入胃后,由脾消化吸收,化精微为气、血、津液,然后运送供养全身同时把代谢生产的水湿运行排泄到体外。如运化功能失常,可以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如因水湿潴留,可产生黄疸、水肿、膨胀和中焦停饮的现象。

脾气能管理血液,使其循经脉而运行。因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如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则“血不循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出血现象,如吐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

脾的病证有虚、实两个方面,与湿的关系非常密切。脾虚可以生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往往本虚标实,互为因果,错综并见。

主要病证:面色苍白,腹胀有冷感,或泛吐清水,胃口不好,食后不易消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苔淡白,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胃炎、肠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

方药举例:理中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茯苓等。

主要病证:面色萎黄,言语气短,疲倦无力,脘腹腰胯坠胀,久泄脱肛,吐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而多,小便淋漓难净,或混浊如米泔水,肌肉消瘦,舌质淡,脉濡弱。多见于内脏下垂、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某些出血性疾病、妇女白带病等。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山药、陈皮等、气虚下陷,见内脏下垂、气短、腹坠的,加升麻、柴胡、脾不统血而致出血,皮肤有紫癜的,加当归、熟地、仙鹤草。

主要病证:胸闷,胃部饱胀,饮食不香,恶心欲吐,口中淡粘或甜而腻,头昏,身倦,大便不成形或泄泻甚则腹内停水,腹大膨胀,四肢浮肿,皮肤晦暗发黄,小便小,苔白腻,脉濡。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浮仲病等。

方药举例:胃芩汤加减。药如制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白蔻仁、茯苓、泽泻等。

主要病证:肌肤发黄,黄色鲜明,两胁及脘腹作胀、食少厌油食,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少而黄,或有发热,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

方药举例:茵陈蒿汤合四芩散加减。药如茵陈、黑山栀、黄柏、大黄、苍术、泽泻、赤苓、猪苓、车前子等。

主要病证:面色苍白,神疲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喜热,大便溏泄或黎明即泻(五更泻),腹痛,下肢浮肿,或有腹水,苔淡白,脉沉细迟。多见于慢性肠炎、肠结核、慢性肾炎(肾病型)、肝硬化腹水等。

方药举例: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鹿角片等。

主要病证:胁胀或痛,嗳气,腹部胀痛,肠鸣,大便溏泄,矢气多,性情急躁,不思饮食,苔薄白,脉弦细。多见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及妇科疾患等。

方药举例: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白术、陈皮、防风等。

胃是受纳、腐熟和消化饮食的器官。它的特性是喜润恶燥。胃与脾相表里。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使饮食精微转输上承,分布营养全身;胃主降,使饮食下行,便于进一步消化、吸收及排泄。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常多同病。如胃气下降的功能失常,可见上腹部疼痛、嗳气、呕吐等证。

胃的病证有胃热、胃寒、胃实、胃虚的不同,但四者常可错综互见。胃寒的易伤阳气寒,胃热的可以耗损胃阴。

主要病证:胃脘阵痛,痛势急迫,心中烦热,嘈杂易饥,吞酸,呕吐,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口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糜烂,便秘,苔黄,脉数。多见于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方药举例:清胃散加减。药如黄连、山栀、黄岑、大黄、芦根、石膏、知母等。

主要病证:胃部胀满冷痛,持续不止,受凉饮冷则重,怕冷喜热,得温可舒,呃逆,哎吐清水,或食后久而吐出,苔白滑,脉沉弦。多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幽门梗阻、胃神经经官能症等。

方药举例:温胃饮加减。药如附子、干姜、吴萸、高良姜、沉香等。

主要病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吐吐酸腐,嗳气泛酸,口臭,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多见于消化不良、急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药如六曲、山楂、枳壳、莱菔子、半夏、陈皮、厚朴等。

主要病证:胃脘隐痛,空腹时明显,食后减轻,多食不易消化,喜热喜按,泛吐清水,大便不成形,苔淡白,脉细。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加减。药如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主要病证:胃部灼痛、嘈心易饥,或不思饮食,少食即胀,干呕恶心,口干咽燥,形瘦,舌淡工少苔,脉细数。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发热病后期、糖尿病等。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如沙参、麦冬、玉竹、川石斛、白芍、甘草等。

主要病证:胃部饱闷发胀、急痛,食少,食后不易消化,嗳气,甚则呕吐,腹胀,大便溏薄,苔薄白。脉细。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

方药举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如广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炙甘草、半夏、陈皮等。

主要病证:胁肋胀痛,脘部满闷疼痛,食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嘈心吐酸苦水,苔薄黄,脉弦。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方药举例: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萸、黄连、川楝子、半夏、香附、段瓦楞子等。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主化物、分别清浊,即接受胃所腐熟的水谷,再经进一步消化,然后吸收其“清”的养料,由脾上输于心肺,分布营养全身,将“浊”的糟粕下送大肠。它的经脉络于心。小肠功能失常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和大便异常。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主传导,将水谷糟粕变化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它的经脉络于肺。大肠功能失常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腹泻和便秘。

由于小肠和大肠的生理功能密切联系,在病理上也每多相关,故予合併叙述。此外因小肠、大肠与胃相连,而胃又属脾所主,所以肠道的病基本上仍属脾胃消化系统范围,在辨证和治疗上应予联系掌握。

肠的病证可分虚、实、寒、热四类。

本证与卫气营血的气分证、燥热内结条类同,可予对照参考。但后者是指热性病过程中因高热而致腑实者,本证所指则以腑实燥结为主。

主要病证:发热,腹痛,腹泻,大便稀薄有热臭味或便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等。

方药举例:葛根芩连汤加减。药如葛根、黄连、黄芩、白芍、马齿苋、地锦、辣蓼、白头翁、秦皮、厚朴等。

主要病证:脐腹部疼痛,或在右下腹部痛而不移、拒按,便秘或腹泻,发热,苔黄,脉数。多见于肠痈,或腹腔内其他急性炎症。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药如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紫花地丁、蒲公英、厚朴、乳香等。

主要病证:肠呜,脐腹冷胀疼痛、喜温、大便泄泻,小便清利,苔白滑,脉缓。多见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

方药举例:香砂平胃散加减。药如苍术、厚朴、陈皮、木香、砂仁、炮姜、藿香、茯苓等。挟滞加六曲、山楂。

主要病证:小腹疼痛如绞,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疼痛连及腰胯睾丸,坠重不舒,行走不便,在胯腹部(腹股沟)有软的肿块突起,甚至一侧阴囊肿胀,或睾丸偏坠,怕冷,苔白滑,脉沉弦。多见于肠痉挛、疝气或睾丸及副睾疾患。

方药举例:天台乌药散加减。药如乌药青皮、木香、吴萸、肉桂、小茴香、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橘核等。

主要病证:久泻久痢不止,小腹隐痛,肠鸣,喜按喜温,肛门下脱,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多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等。

方药举例:药如诃子、炮姜、赤石脂、肉豆蔻、乌梅、五味子等。

肾位腰部两侧之内。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气,司生殖,主骨,生髓,蒸化排泄水液。开窍于耳。与现代医学所指的生殖、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骨骼的功能有关。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证候,多属肾的病证。

肾的精(阴)气(阳)是人的“先天之本“,肾阴又称肾水,肾阳又称命门之火,与生长、发育、生殖密切有关。肾的阴阳是其它脏腑阴阳的根本,维持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因此在病理情况下多为虚证。

肾是水液代谢和调节的主要器官。由肾阴、肾阳的作用维持肾关的正常开合,使水液排泄到膀胱。如阴、阳开合失常,水液平衡失调,可以引起小便的异常和肢体脬肿。

肾的精气充足,就能长骨、生髓,上输养脑。肾虚则骨、髓、脑不足,可致智力迟钝,动作缓慢,小儿骨软,成人腰酸、骨痿、眩晕、健忘。

肾的精气虚,可以引起耳鸣、耳聋。

肾的病证有阳(气)虚、阴虚两个方面,可以互相影响,甚至发展为阴阳两虚,或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表现为肾(阳)虚水泛或肾(阴)亏火旺。此外,其它脏腑的虚性疾病,也常与肾相互有关。

主要病证:面色?白,怕冷,腰脊酸冷或痛,腿软,阳萎早泄,滑精,尿浊,大便泄泻,小便清长,尿频不禁,或尿水、排尿困难,苔淡白,脉沉细。可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神经衷、衰弱、糖尿病晚期等多种慢性疾病。

方药举例:右归丸加减。药如制附子、肉桂、鹿角片、仙灵脾、巴戟天、莬丝子、熟地等。

主要病证:短气喘促,动后喘甚,吸气更为困难,声低气怯,咳逆,汗出怕冷,面部虚浮,苔淡白,脉细无力。多见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方药举例:人参胡桃汤加味。药如党参(必要时用人参)、胡桃肉、五味子、山萸肉、紫河车、熟地、紫石英等。

主要病证:面色憔悴,消瘦,头昏眼花,耳鸣,健忘,腰酸腿软,骨痿,男子精少,女子经闭或无月经,低热虚烦,颧红,盗汗,尿浊、尿多或如脂膏,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乳糜尿、结核病(肺、肾、骨)、糖尿病、尿崩症、不育或不孕等慢性病。

方药举例:六味地黄汤加减。药如熟地、山萸肉、山药、何首乌、枸杞子、龟板。

主要病证:全身水肿,下肢为甚,按之凹陷,腹部胀满,阴囊肿,尿少色清,咳逆气喘,痰多稀薄起泡沫,心悸,头眩,形寒,手足冷,苔淡白,脉沉。多见于慢性肾炎的肾病型(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

方药举例:真武汤加减。药如附子、桂枝、细辛、干姜、白术、茯苓等。

主要病证:颧红唇赤,烦热,睡眠不安,口中干苦,腰酸疼,梦遗,尿血,小便黄赤灼热,苔黄质红,脉细弦数。可见于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病。

方药举例:大补阴丸加减。药如黄柏、知母、生地、龟板、玄参等。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化气行水。与肾相通,互为表里,所以膀胱病变,每与肾脏有密切关系。若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可致尿量、尿次和排尿的改变。膀胱的病症一般有虚、实两类,实证多由于湿热,虚证常见寒象。

主要病证:尿频尿急,尿道热痛,小便少而不利,点滴不利,点滴不畅,甚则不通,小腹胀痛,尿包深黄浑浊,或下脓血、砂石,苔黄腻,脉数。多见于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等。

方药举例:八正散加减。药如黄柏、知母、萹蓄、瞿麦、木通、滑石、海金沙、金钱草等。

主要病证:小便频数、清长或不禁,尿有余沥,遗尿,尿后下浊,甚则小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舌润苔白,脉沉细。多见于慢性下泌尿道疾病、膀胱无力症、尿失禁或尿潴留、神经性尿频等。

方药举例:桑螵蛸散加减。药如桑螵蛸、复盆子、龙骨、金樱子、莬丝子、山药益智仁、台乌药等。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1、中医有句话:劳则气耗。说得非常精辟。长时间的劳动、工作都会导致气耗,气耗则气虚。许多朋友有一个误区,就是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不错。但是很多朋友长时间的运动起到的效果恰恰相反,运动完了,不是精神饱满,反而显得疲惫不堪,这就是应了劳则气耗这句老话。

2、脾胃的运化不好,不健康,造成水谷的运化不好,营养不良,造成气虚体质。现在有许多女孩子,特爱美,追求什么骨感美,节食减肥,弄得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导致严重的气虚。

3、疾病的影响也是导致气虚的因素。一些人得过大病,做过手术,伤了元气,造成了以后的气虚体质。

机体因素: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环境因素:物理环境或化学环境导致机体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导致呼吸困难,功能活动减少。

免疫力因素:机体免疫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低下。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肺气虚多见五种表现:

1、多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

2、使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

3、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

4、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

5、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诸气而司呼吸与声音,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病理上,肺气不足,一则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二则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三是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周身失养。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

2、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

3、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以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医疗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热、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的功能衰弱。

病发原因: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乎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1、主症: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

2、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或胱白,神疲体倦,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3、证情分析:肺气亏损,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耗气,而喘息更甚;肺气不足,水液失于正常输布,聚而成为清稀痰液,气虚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淡白或咣白。气虚则神疲乏力,声音低怯,肺气虚,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均为气虚之证。

4、本证的发展与影响: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受外邪侵袭,则可致气虚外感之证。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可成心肺气虚证。肺气根于肾,肺虚日久,影响及肾,则成肾不纳气之证。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对易患风寒感冒,气短在冬天饮最宜

西洋参和黄芪可补一身之气,两者相加对补肺气力量是很强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参10克、地骨皮1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阿胶对肺来说有清肺润燥,补肺阴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气虚者常见症状为面色白而无光泽、说话声小、气短、倦怠、动则尤甚。这是气不够用所致。一些气虚者的身体发胖,是因为气虚不能运化体内的津液 ,水湿潴留 ,故身体偏胖。另一些气虚者身体消瘦 ,是因为气虚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若气虚不能固表,则常自汗出。气虚不荣 ,故舌质淡 ,脉跳无力。基本具有上述症状者 ,即属于气虚体质。气虚体质者的养生关键在于补气。肾为元气之根 ,脾为生气之源 ,故补气重在补脾益肾。

饮食调养:经常性的周身乏力、腰酸 ,是肾气虚的表现,可常食山药、栗子、海参。山药每次服 100克 ,栗子每日早晚各吃 2枚 ,海参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是滋补佳品。常有气短、大便稀、食欲不振者 ,是脾气虚的表现,可用大枣、白果、莲子放入碗内 ,再加入人参粉和匀,装入鸭腹,然后将鸭放在锅里用武火蒸约 3小时即成。这种鸭对健脾胃、补气有良效。

精神调摄:气虚的人精神情绪常处于低落状态。精神调摄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振奋起来 ,变得乐观、豁达、愉快。

环境调摄:气虚者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寒冷季节常感手脚不温,易感冒,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温。有人指出,若在秋季每日进行一次冷水浴,则可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药物补养:偏脾气虚者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偏肾气虚者可服用肾气丸;属肺气虚者,可常服补肺散。

病室应保持清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病室内避免烟尘,要注意避免哮喘的各种诱发因素。加强锻炼,多作呼吸保健操,气功锻炼。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类型。肺阴虚者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通常表现为形瘦羸弱;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以致肺气亏虚,表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发白,畏风形寒,易患感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等。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一般而言,肺气虚者,宜食具有补益肺气作用的食品;肺阴虚者,宜吃具有滋阴润肺的食物。肺虚日久,常可累及脾与肾,故应配合吃些具有补脾益气和补肾纳气作用的食品。这可参阅脾虚和肾虚体质的饮食宜忌内容,也可参考气虚和阴虚体质的饮食宜忌章节。凡肺虚者忌吃辛辣及烟酒,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寒之物,忌吃炒炸烤爆之类香燥伤阴的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气肃降的具体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