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下的洪洞移民后代有多少?

  今天的河南人主体仍是古代中原土著。相传的山西移民流传广,但不符合史实,证据如下:

  《明初人口数值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对洪武14年、24年的人口又有不同记录

  写的非常好,补充一点,方言差距很大,山西是北方唯一的非官话区,我想能说明问题吧。为什么他们这么多人还带不来方言,比如那个菏泽人说的,就剩一家姓郭的,结果山西人还学人家说话?别告诉我,河南话这时候才形成!

  我是每天看贴无数,
  后来发现这样很傻,:
  很多比我注册晚的人级别都比我高
  于是我就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
  每看一贴就复制粘贴一次.顺便帮lz把贴子顶上去
  我现在觉悟了为什么不回帖赚点分呢

  瓣状甲就跟客家人说自己是南渡的汉族一样都是族谱编造的谎言

  首先对楼主的精神表示支持,但楼主计算方法有问题。
  山西迁出的100万虽然没有繁衍出4亿那么多,但也均不会2200万那么少。
  我老家就在山东菏泽,我们县城以南在明朝因战乱就剩下一家姓郭的,基本上算是赤地千里。根据县志记载,我们县80%以上的村庄是由山西迁民过来,这些村庄现在小的几百人,大的4000多人,基本上为一姓庄。我的始祖自600年前迁民以来,已经有原来的一家3口发展到了现在的2600余人,另外一支迁到徐......
  你的算法还是基于家谱的真实性。此处讨论的正是家谱的可信度,通过这种证据反推家谱不可信。

<article>
<section>
北京大兴区、顺义区是元末明初山西移民的重要地区,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村庄很多。在大兴区有石州营村、孝义营村、霍州营村、解州营村,屯留营村、东潞州村、大同营村、山西营村、下黎城营村、铜佛寺村(原名高平营村),赵县营村、沁水营村、(上、下)长子营村、河津营村、上黎城村、北蒲洲营村、潞城营(一、二、三、四村)、永和庄村、南蒲洲营村、和顺场村、周营村(原名绛州营村)24个村。在顺义区有赵县营村,东、西绛州营村,忻州营,稷山营,红铜营村(与“洪洞”音同),河津营村,夏县营村等8个村。&lt;/p&gt;&lt;p
&lt;b&gt;一、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起步动作是按照山西移民县600多年前的房屋建筑风格,把村里的房子分期分批的改建起来。这样,一个村一个样,各有各的特色。全国的游客来北京看长城、看故宫、看鸟巢.....之后,一定会来看移民村。因为,元末明初大移民,以县名做村名的只有北京的大兴区和顺义区,在全中国唯北京独自一家,非常有吸引力。&lt;/p&gt;&lt;p
class="ql-block"&gt; &lt;b&gt;(2O22年3月注:2020年,在京北投资建设"中国城″仿古民居大获成功的河津女企业家王云霞,曾设想由她的房产开发公司投资,把河津营村改建成600多年前的古河津城。像平遥古城那样,在京南打造一座古色古香的明代仿古建筑群。考虑到北京当时的政策,此构想未能公开。今在此披露一下。&lt;/b&gt;&lt;/p&gt;&lt;p
class="ql-block"&gt;&lt;b&gt; 其实,如北京政策调整过来,京郊32个移民村,都可以让山西移民县的建筑开发商,像王云霞那样,把绛州营、长子营、洪洞营、稷山营、沁州营……建成600多年前的明代古城,这样,京北京南就巍然崛起几十座风格迥异的古代小城。北京,又增添了一处处能引起中外注目的游览圣地。)&lt;/b&gt;&lt;/p&gt;&lt;p
class="ql-block"&gt;&lt;b&gt; &lt;/b&gt; &lt;b&gt;二、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第二步是每个村里要开设山西各县的特色店铺。首先要有各种各色的小吃店,然后要有山西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销售店。这些店铺,都可以用招商的办法,从今日山西各县招来。店主,授予“荣誉村民”,让他们与本地村民融为一体。&lt;/p&gt;&lt;p
三、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每个村要建一个移民展览馆。展览内容就是山西对应县的沿革历史、名胜、名产、名人、典故、传说。有的用图片,有的用实物,大量的是建国以来的图书、画册、报纸、照片,再加上电视片、录像。这个展览馆,主要为本村服务,让本村人了解故乡、热爱故乡;要年年组织本村的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山西人来村里探亲、认亲,也会参观展览馆,此时要请他们对展览馆题词、捐赠展品,以不断丰富馆藏。&lt;/p&gt;&lt;p
四、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把移民村打造成长期在京工作、学习、生活的山西人的家。长期在京工作、学习、生活的山西人,都怀念自己的家乡,想吃家乡饭,想看家乡的人。如何把山西在北京的移民村,打造成他们的“家乡”?姓氏,是同根同祖最直接的符号。同姓,最容易建立感情联系。在京的山西人,到每个移民村通过寻找同姓,找到同族、同祖,家的感觉就找到了。然后,每到周末,他们会全家来“家乡”度周末。据可靠消息,河津市目前在京人员1000多,如果每周有10分之一的人来河津营村、吃、住、玩,并游览长子营的热带植物园,一个月就有400人来。不是周周回“家”,只要每年的春节、元旦、中秋、国庆4个节假日,都有400人回“家”的话,那村里会有可观的收入。&lt;/p&gt;&lt;p
class="ql-block"&gt; 移民村重建起来后,每个村都会很自然的成为自己县在京工作的人员的“家”,周周接待在京家乡人,年年接待山西故乡人(村里注册一家旅行社,接待山西来京游人,迎来送往),村村都会有可观的收入。&lt;/p&gt;&lt;p class="ql-block"&gt;
&lt;b&gt;五、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大兴区各村的文化产业,要与大兴区各旅游景点建立联营。长子营镇有一个占地600亩的″呀路古热带植物园″,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再把移民文化产业搞起来,联合经营,门票优惠,或实行通票制,互惠双赢,前景可观。 &lt;/p&gt;&lt;p class="ql-block"&gt;&lt;b&gt;
六、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调整各村原来的产业定位。大兴区要在发展航空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同时,把十几个山西移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移民文化产业。&lt;/p&gt;&lt;p class="ql-block"&gt;
移民文化产业包括哪些内容,需要逐步探讨,目前可以想到的还有:①在每个山西移民村建养老院——把每一家多余的、废弃的老院子加以改造(院内留50平米土地,做小菜园),出租给在京工作、生活的山西人的父母,让这些老者从城里搬到乡下,种菜消遣,安度晚年。建养老院,国家有优惠政策,超过200个床位,每床每月补贴80元。老人在乡下,儿女每周、每月就会回家看望父母。②在每个山西移民村建一个骨灰堂,存放本村人和在京同县山西人的骨灰。有了这个骨灰堂,等于把祖坟地从老家迁来了,每年清明节在京工作的子孙,都会回来祭拜。仅这两项,移民村每年会增加不少收入。③长子营镇、高丽营镇的中小学和医院,可以从在京山西人中招聘退休的名教师、名医生,提高教学和医疗质量。&lt;/p&gt;&lt;p
&lt;b&gt;七、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先个别试点,后全面展开。长子营镇发展移民文化产业,可先从河津营村、沁水营村开始搞试点,搞出经验再在其他村推广。河津营村的胡建武,利用自己的承包地(20亩)盖了旅馆、歌厅、佛堂、餐厅、养殖场、采摘区,初步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但不是移民文化产业的标准模式,需要继续改造。10月14日,山西河津市闫市长一行4人,到河津营村考察时,特意到胡建武家参观了一下,给他们家赠送了《河津县志》、《河津市志》等十几种河津历史资料,建议他们先办个移民展览馆。同时建议:派人到河津市学习河津饭食的做法。今年年末,河津在京乡友聚会,拟首选河津营村。(2022年3月注:遗憾的是,胡建武的这一套设施,三年前已被停止经营)。&lt;/p&gt;&lt;p
&lt;b&gt;八、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与顺义区联合,搞一体化经营。顺义区赵县营村,东、西绛州营村,忻州营,稷山营,洪洞营村,河津营村,夏县营村的移民文化产业,如果能够发展起来,在北京就形成一南一北两个游览区,但内容是一样的。&lt;/p&gt;&lt;p class="ql-block"&gt;
对于全国的游客来说,他们需要在北京参观山西的每一个县。要满足游人的这一愿望,大兴与顺义的移民文化产业,必须联手经营,一体化经营。&lt;/p&gt;&lt;p class="ql-block"&gt;
&lt;b&gt;九,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与山西洪洞县的“寻根问祖”活动结合起来。每个村的产业都要与洪洞县的“大槐树公园”建立牢固的协作关系,互相介绍寻根问祖的移民后代,实现双赢。&lt;/p&gt;&lt;p class="ql-block"&gt;&lt;b&gt;
十、发展移民文化产业,&lt;/b&gt;要有山西各县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以河津为例。河津是大禹治水、禹凿龙门的发生地,是“鲤鱼跳龙门”典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典故的起源地,是大文学家司马迁、王勃,唐朝明将薛仁贵,开国上将董其武的故乡。大兴区的礼品公司可以设计制作大禹、司马迁、王勃、薛仁贵、董其武等名人的全身像纪念品(10厘米高的立像、不同姿势的臥像),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龙门天险纪念品(国画、工笔画、水晶浮雕等)。北京的影像公司还可以制作《蒲剧、眉户剧选段》、《人说山西好风光》一类的影像光盘。这些以山西移民村为背景的纪念品,游客会争相购买。
</section>
</article>

1、大槐树移民是明朝洪武三年,也就是1730年。

2、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3、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