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郁热、虚火上炎熏蒸而发?

在平台上有朋友询问“口腔溃疡”,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词完全无法推断究竟是什么一个状况,所以小编在这里还是要重复一下,如果身体有痒,赶快去当地的中医院看医生,你的脉、色、舌、症都是医生四诊合参的基础,只有医生准确了解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话再说回“口腔溃疡”,这在中医眼中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辨证论治呢?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与五脏关系密切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

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

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何某某,男,32岁,200210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0.1×0.1cm大小溃疡。

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4次温服。

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

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

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刘某某,男,50岁。20033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

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

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2、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3、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

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4、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

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注:本文中方剂为学术探讨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篇幅有限,了解更多名医的健康科普、医案,中草药等,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西医学资源平台(ID:zxyx120)”.(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口腔溃疡俗称“上火”,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看起来是小病,但会给人带来诸多不便,它常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热化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患病。不少人认为口腔溃疡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吃点消炎药,自然会好。实际上口腔溃疡不是由细菌、病毒感染的,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害无益,甚至会延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有几个小偏方您不妨试试:

  维生素c: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敷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庆大霉素: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六神丸: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

  蜂蜜: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于溃疡面处,含1-2分钟后再咽下,连用 2-3 次,可减轻疼痛。连治两天基本可愈。

  甲氰咪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本文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供稿】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寒畏风,受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散寒。

  【方剂应用】川芎茶调散 加减。

  【中成药选用】川芎茶调颗粒 ,都梁丸(胶囊)

  【症状】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或面红目赤,或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剂应用】桑菊饮 加减。

  【中成药选用】芎菊上清丸 、清眩丸(片)。

  【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应用】羚角钩藤汤 加减。

  【中成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 、脑立清丸、松龄血脉康胶囊。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 ,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天口服液

  2016A.某女,24岁。因受凉后出现头痛,连及项背,恶寒畏风,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中医辨证为风寒头痛,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芎菊上清片    B.通天口服液

  C.天麻钩藤颗粒   D.川芎茶调颗粒

  『答案解析』头痛属风寒头痛者,症见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寒畏风,受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治疗宜选用的中成药为川芎茶调颗粒,都梁丸(胶囊)。

  【症状】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恼怒或疲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时颜面潮红,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

  【方剂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龙胆泻肝丸 、当归龙荟丸。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唇甲无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方剂应用】八珍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八珍颗粒、十全大补丸。

  【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涤痰宣窍。

  【方剂应用】涤痰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半夏天麻丸。

  【症状】眩晕而精神萎靡,健忘,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剂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2016B.属肝肾阴虚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2016B.属痰浊上蒙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2016B.属肝火上扰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正确答案』D、E、C

  『答案解析』肝肾阴虚【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痰浊上蒙【中成药选用】半夏天麻丸。

  肝火上扰【中成药选用】龙胆泻肝丸 、当归龙荟丸。

  【症状】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养阴润燥。

  【方剂应用】玉女煎加减

  【中成药选用】消渴平片、清胃黄连丸合六味地黄丸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剂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症状】尿频量多,浊如膏脂,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乏力肤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

  【方剂应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症状】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乏津,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

  【方剂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生力胶囊、强肾片

  A.消渴平片     B.参苓白术片

  C.生力胶囊     D.补肾强身片

  2016B.属肾阴亏虚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2016B.属脾胃气虚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2016B.属阴虚燥热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正确答案』E、B、A

  『答案解析』肾阴亏虚【中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脾胃气虚【中成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阴虚燥热【中成药选用】消渴平片、清胃黄连丸合六味地黄丸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剂应用】八正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八正合剂、热淋清颗粒、三金片、癃清片。

  【症状】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剂应用】石韦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排石颗粒、石淋通片、复方金钱草颗粒。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方剂应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同仁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片)、五子衍宗丸。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剂应用】八正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八正合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烦躁口苦。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腻,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方剂应用】代抵当丸

  【中成药选用】癃闭舒胶囊(片)、前列腺胶囊、前列通片。

  【症状】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尿无力,头晕耳鸣,神气怯弱,腰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剂应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

  【症状】阳痿不举,头晕,耳鸣,健忘,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被惊吓史。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益肾填精。

  【方剂应用】大补元煎加减

  【中成药选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口服液。

  【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剂应用】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刺五加脑灵合剂。

  【症状】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壮阳。

  【方剂应用】右归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蚕蛾公补片、桂附地黄丸、右归丸。

  【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无定处,胸闷嗳气喜太息,腹胀纳呆,大便或秘或溏泄,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选用】解约安神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解郁丸。

  【症状】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 ,咽之不下,咯之不出,胸中闷窒,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气。

  【方剂应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舒肝平胃丸、二陈丸合胃苏颗粒。

  【症状】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

  【方剂应用】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补虚。

  【方剂应用】四君子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四君子丸、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

  【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

  【方剂应用】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四物颗粒、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十全大补膏(丸)。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方剂应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麦味地黄丸。

  【症状】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补阳温中。

  【方剂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四神丸、右归丸。

  【症状】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汗盗汗,舌质淡,舌面少津,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阴阳双补。

  【方剂应用】桂附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宫长春胶囊、五子衍宗丸、龟鹿二仙膏。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热 等表症。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应用】防风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九味羌活丸

  【症状】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痛处不红不热而常有冷感,关节不可屈伸。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而弦。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剂应用】乌头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风湿定片、小活络丸、木瓜丸 、寒湿痹颗粒、风湿骨痛胶囊。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重着 ,患处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应用】薏苡仁汤加减

  【中成药选用】寒湿者可选风湿痹康胶囊、痹痛宁胶囊;湿热者可选四妙丸、湿热痹痛颗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火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