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都有什么?这个知识点是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常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

(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四肢、躯干、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曲体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逐渐发展成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因合并肌张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难。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转弯时步态障碍尤为明显,自坐位、卧位起立时困难。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有时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可以发生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甚至多年或之后。

(1)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常有肢体麻木、疼痛。

(2)睡眠障碍:夜间多梦,伴大声喊叫、肢体舞动。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常见,如、多汗、溢脂性皮炎(油脂面)等。吞咽活动减少可导致流涎。疾病后期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

(4)精神障碍:近半数患者伴有抑郁,并常伴有焦虑。约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以及幻觉,其中视幻觉为多见。

以上内容“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都有什么?”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还有更多关于政策动态、精炼知识点及备考经验都在医学教育网,助力你的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出现腰痛、腿痛、颈肩背痛而去医院就诊,其中多数可能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有些甚至进行了手术治疗。可患者手术后效果不理想,还会逐渐出现手抖、动作变慢的症状。实际上这些患者是患上了帕金森病,疼痛主要是因为帕金森病所致的局部肌肉僵硬、姿势异常所引起。

  “慢、硬、抖、摔”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老年人人群患病率为1.7%,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未来帕金森病患病人数或将继续上升。

  在公众眼中,帕金森病的症状通常是那些肉眼可见的运动症状。比如最典型症状就是“慢”“硬”“抖”“摔”。慢:即动作缓慢,例如行走时一侧手摆动的幅度变小,走路速度慢,步幅小,抬腿困难,似乎有点黏在地板上的感觉。硬:即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时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面部眨眼减少,表情呆板等。抖:即指静止时手、胳膊、小腿、下颌、唇、舌以及头部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摔:即因肌张力增高,姿势控制欠佳,动作变慢,行走时容易摔倒。

  非运动症状往往较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得早,甚至十余年前就开始出现。主要包括嗅觉减退、睡眠觉醒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疼痛、周围神经损害、不宁腿综合征等。

  睡眠觉醒障碍主要包括:失眠,日间过度嗜睡,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十多年。主要表现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手舞足蹈。高达80%的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最终将发展为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多汗、便秘、泌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进食减少、流涎等。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淡漠、精神异常、幻觉等。焦虑和抑郁可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随着疾病进展到晚期,情感淡漠、幻觉和精神症状越来越普遍。高达40%的帕金森病患者最终会出现幻视,甚至痴呆。

  值得注意的是,疼痛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疼痛可以发生在颈肩部、腰部或者肢体上,与颈椎病、腰椎病的表现会非常相似。如果影像检查又发现有或轻或重的颈、腰椎变性和椎间盘突出,故经常容易被误诊或被患者忽视。而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休息时下肢难以描述的不适感,通过行走、按摩或敲打腿部可以部分缓解。

  帕金森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进行治疗尤为重要。腰腿痛可能存在多种病因,患者需及时专科就诊,并对其症状进行评估,从而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正规的帕金森病康复治疗可以延缓症状发展,维持更久的生活自理时限。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康复应该尽早开始,并且坚持正确锻炼,方可达到最佳效果,如果等到患者出现并发症,再进行康复锻炼或为时较晚。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治疗 主要是多巴胺能治疗。即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或苄丝肼。

  轻度的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选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果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初始治疗后症状控制不佳,应毫不犹豫地加用左旋多巴。大多数中度帕金森病症状的患者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极好的反应。对左旋多巴无反应的患者应及早转诊至神经科重新评估诊断。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建议患者保持他们喜欢的活动,结合有氧、抗阻、主动平衡或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重点提高步态、平衡、转移和上下肢运动功能,以减轻帕金森对运动症状的影响。

  帕金森病中医称之为“颤症”或“震颤”。中医治疗也可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治疗主要通过中药及针刺起到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滋补肝肾,育阴息风,清热化痰的功效。其次还可采用耳穴压豆、艾灸、太极拳保健疗法等。

  除了规律的药物治疗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锻炼来训练各肌群的协调运动,也至关重要。

  文/隋瑞峤(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

帕金森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的病人在40岁前发病而称为早发性帕金森病,极少数病人可在30岁前的青壮年发病。多数研究发现男性患病多过女性,比例约为2:1或3:2。帕金森病起病缓慢,多为单侧起病,逐渐加剧。疾病初期病人感觉易疲劳和个性改变,可出现非特异的无力、运动协调不好和写字变差等,病人常抱怨一侧肩关节或大关节酸痛和紧张,而到骨科或神经科就诊。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为帕金森病的三大主征,但并非所有病人都同时出现上述症状,临床首发症状可以是上述症状任何一项。

震颤:约75%的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震颤的特点是静止性和节律性,因肢体主动肌和拮抗肌节律性(4~6次/秒)交替收缩所致。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搓丸样”或“数钞样”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震颤仅局限于肢体静止时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故称静止性震颤。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部分病人可以同时伴有姿势性震颤。

肌僵直:本病肌张力高的特点是“铅管样”或“齿轮样”,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患者感到患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或紧张的感觉,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困难。由于肌张力的增高同时见于伸肌和屈肌,被动运动检查时,向各方向的活动所遇阻力均匀,不受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影响,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合并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犹如齿轮转动样,故称“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主要是指病人有运动起动困难和动作执行困难,是帕金森病病人最常见和较特殊的表现。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僵直,使病人的上肢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不能顺利完成以及轮替动作困难和不能。书写困难,笔迹弯曲,字体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面肌运动减少,面无表情,瞬目少,双目凝视,称之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称为“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姿势平衡障碍:到疾病中晚期,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病人站立不稳,肢体反射减弱,容易向前或向后倒。临床上可利用向后拉病人双肩,观察病人是否能站稳,来检查病人是否有姿势平衡障碍。姿势平衡障碍出现提示疾病已进入中晚期。

其他: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部分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早期症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