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科技馆有化石馆?

接龙仪式上展示的三具尚未组装的恐龙化石,呈现酣睡姿态(新浪科技 郭

科学家不是每天都能挖出恐龙的颚骨,也不是每天都能挖出昆虫的化石。因此,当古生物学家2010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发现了7500万年前的鸭嘴龙颚骨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这块颚骨的顶部是一颗7厘米宽的琥珀,里面含有树木和蚜虫的痕迹。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报告》上写道,这块“非凡的”二合一化石可能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太可能的方式被保存下来。 古生物学家认为,在这只鸭嘴龙死后——其颚骨上的肉已经腐烂,它被冲进了河里。在那里,一团来自红木或阿劳卡利亚针叶树的粘稠树脂同时掉落。 科学家认为,这团含有一只不幸蚜虫的东西被冲到鸭嘴龙的骨头上,并且被水流压在上面。然后,它被沉积物覆盖了数千万年。在此期间,树脂硬化成琥珀。 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北美发现这种恐龙,它携带了关于恐龙生存环境的大量秘密。例如,里面的植物和昆虫痕迹证实了许多古生物学家已经作出的假设—— 一些鸭嘴龙包括9米长的原蜥脚类恐龙,以沿海洪泛平原附......

   最近,地理学家Richard Heede收到一份来自美国众议院科学、太空和技术委员会主席,众议员Lamar Smith的传票。当若干州的检察长着手调查埃克森美孚公司是否因在即便其自身的科学家知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的情况下仍散布关于气候变化的怀疑言论而犯有欺诈行为时,身为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Smit

   接龙仪式上展示的三具尚未组装的恐龙化石,呈现酣睡姿态(新浪科技 郭祎/摄)   其中一具较小的恐龙化石   国内目前发掘出土的最大的恐龙化石阿纳川街龙,长27米,高6.5米   恐龙化石局部   禄丰龙股骨   授牌仪式   新浪科技讯 8月18日消息,下午1

  在距离北京北部约260公里,有一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宝库——泥河湾遗址群。中国考古工作者们正在这里勘探、发掘,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发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化石。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是考古工作者中的一员,自1982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投身泥河湾勘探,把泥河湾人类活动历史推

  前些天,在美国马里兰州卡尔弗特县,阴雨天气一直持续不断。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麻烦,却也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暴雨冲刷出了一些远古时代鲨鱼的牙齿化石。 远古鲨鱼牙齿化石  这些化石被马里兰州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称为“很酷的发现”,他们将两张化石照片发在推特上,留言称“这是最

  瑞典是环保界的优等生,从70年代以来GDP翻番,二氧化碳排放反而减半,实现环保和经济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70年代能源危机中,油价高企,瑞典和其他依赖进口石油的发达国家一样四处找油,同时也意识到化石能源的风险并决心变革。危机之前,瑞典一次能源75%依赖进口石油,但截至2012年,石油仅占一

  洞熊Ursus 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类型德宁格尔熊Ursus deningeri)是第四纪欧洲的标志化石物种,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化石物种之一。这种巨大的熊类曾经遍布欧洲,并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著称。在1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中,洞熊与古人类开展了无数次争夺洞穴的战争,最后以洞熊在170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研究人员相信,他们使用常用于法医学的GC-MS分析方法,发现了新古典分子化石。  根据微生物学家卡尔·沃斯(Carl Woese)设计的系统,地球上有三个生物领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到目前为止,古细菌的分布情况仍然不清楚,特别是对于可追溯到200多万年的地质时期。这是因为

  剑齿象是长鼻目真象科剑齿象亚科已灭绝的一属,在上新世和更新世的亚洲大陆最为繁盛。最早的剑齿象出现于晚中新世,最晚可以生存到晚更新世。目前对于剑齿象的起源存在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剑齿象起源于亚洲,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其起源于非洲。目前在我国有甘肃兰州盆地和山西榆社盆地2个地点产出了晚中新世的剑齿象

恐龙骨架还原模拟图  生物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黎府发现东南亚最古老的草食性蜥脚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认为,这种恐龙约高4米、长10米,存活在约2亿5000万年以前的三叠纪。  据报道,泰国矿物资源部古生物学家最近在黎府一处地点发现约30片恐龙化石,包括肋骨、颈部、脊椎与尾部等,是东南亚地区发现

  琥珀是远古植物的树脂经过长久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琥珀常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陆地生物,例如花、微生物、昆虫甚至蜥蜴和鸟类。由于产生条件和保存环境的限制,琥珀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更是凤毛麟角,而水生生物化石常常能提供关键的生态环境信息。这些远古的生态环境信息为人们了解未来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

  石炭—二叠纪非海相地层在华北克拉通分布广泛,主要是以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的沉积序列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该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靠地层中保存的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大植物化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华北晚古生代非海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了较大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不少孢粉研

  三趾马(Hipparion属)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旧大陆,它们在欧亚大陆的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特别繁盛,是地层对比和环境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丰富的三趾马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许多化石地点,主要产自红土堆积中。内蒙古中部的三趾马化石此前也发现于红土堆积,如化德县土城子和四子王旗乌兰花。这个地区的河湖相沉积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

  研究者们最近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生命存在的证据:在印度中部地区的沉积岩中发现了两块距今16亿年的红藻化石。  如果如研究者们猜想的那样,这的确是红藻的化石,那么我们对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生命的时间的认知可能就要再次翻新了。  “对于如此古老的材料,又没有DNA的残留,因此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北京世界11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大熊猫祖先化石,其中包括颚骨和牙齿化石,距今1160万年。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长着黑白两色毛发。它们是熊类家族成员,主要以竹子为食。相比之下,其他成员则是杂食动物或者主要以

  龟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但其演化历史却是古生物学中最大的谜题之一:它们究竟是独立起源于无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没有其他开孔),还是与蜥蜴、鳄鱼和恐龙(包括鸟类)等一起,从双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还有两对颞孔)祖先演化而来?龟的身体结构与其他四足动物截然不同。它的躯干部分很短,并且被封闭的甲壳(背甲和

  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截至2015年,这一比重仅为12%。  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刘俊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件产自山西阳泉晚二叠世(距今约2.5亿年)的始椎类化石新种,命名为阳泉长寿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类化石最“长寿”的记录,也是迄今为止此类化石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的唯一记录。 中国科学家在古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2日报道,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乔·米尔特和同事最近在哈萨克斯坦发现的一些化石证据证明,多细胞生物可能在寒武纪之前就已经开始进化,比之前认为的要早1亿年。新发现也支持了一种进化的观点,进化史中某些关键的“定义时刻”(defining moments),不一定像我们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高峰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当地考古工作人员日前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桃源村发现了袁氏剑齿象臼齿等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镇康县位于滇西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11月6日,镇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龙卫明获悉当地农民发现古生物化石后立即赶赴现场,拍摄部分挖

  日本石川县白山市教育委员会7月28日宣布,最新的检测确认,在该市多年前出土的两块小化石是甲鱼科动物的甲壳化石,而且它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甲鱼化石。   据日本媒体报道,两块化石是日本的一名业余考古爱好者于1994年在白山市发现的。此次的检测表明,这种甲鱼生活在约1.3亿年前,这比此前确

  和蘑菇菌盖涟漪状内侧相像的化石痕迹,是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古老动物的残留物。这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发现,基于对保存在化石中的脂肪分子进行的化学分析。它或许改变了动物和其他复杂生命如何出现的现有故事。  上世纪40年代末,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这种薄煎饼状、被称为狄更逊水母的生物。该物种是5.58亿

  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距今约2.28亿年的有喙龟类“中国始喙龟”化石,近日在海南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  当天公开的中国始喙龟化石体长超过2米,出现于距今约2.28亿年的三叠纪晚期海相地层中。虽然是目前已知最早有喙的龟类,但其上、下颌的后部仍保留有牙齿,呈现出龟类早期演化过程中“牙齿退化、角质喙产生

为早期哺乳动物的中耳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国辽宁发现一种新的哺乳动物化石,为早期哺乳动物的中耳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揭示了哺乳动物耳区演化在恐龙主宰世界的中生代时期是如何发生的。《科学》于10月8日报道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季强等科学家的这一发现。该化石产出于北票市陆家屯早白垩

  昆虫纲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而隐翅虫科(鞘翅目)是昆虫中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庞杂类群,分为32个现生亚科,已描述的种类大约70000种。目前隐翅虫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它们形态特征的演化,而对某些隐翅虫特殊行为的演化历史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研究团队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恐龙学研究所日前宣布,在该县白垩纪前期(约1.2亿年前)地层出土的蛋壳化石是一种鸟类蛋壳化石,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蛋壳化石。   这3块蛋壳化石碎片是1990年被发现的,长宽最大约3毫米,厚约0.4毫米。当时不清楚是什么生物的蛋壳,于是保存至今。   福井县立大学恐龙学研

  12月18日,英国综合性学术期刊eLife 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副研究员傅强领导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三国学者组成团队的新发现——距今1.74亿年前绽放于侏罗纪早期的“南京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将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北辰科技馆场馆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