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包头市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殊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直是我市的好传统。多年来,包头市涌现出许多双拥模范人物,王淑华便是其中一位,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至今,她已心牵部队、拥军服务三十载。

王淑华是包头市军供站站长,30年来,她始终用心做事,以情感人,将爱国拥军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和自己的事业来做,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拥军赞歌,正因如此,她在2020年10月20日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称号。

大爱长情的背后只为“最可爱的人”。部队官兵备战演练长途行军非常辛苦,军供站就是他们长途行军中的"军人驿站"。如何满足广大过往部队的需求,让广大过往官兵感受到回家般家的温暖,一直是王淑华工作和思考的重中之重。王淑华带领包头市军供站坚持以完成军供任务为中心,以“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为宗旨、以让部队满意为标准,不顾严寒酷暑、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地保障过往部队。

每次接到军供通报,她都会让军供科长主动与部队负责人联系,询问战士们平时饭菜偏爱的口味,采购应季蔬菜,在充分考虑地域、民族风俗等饮食差别的基础上,烹制战士们爱吃的饭菜。供应结束后,她还会征求部队负责人和战士们的意见,遇有反映的问题及时在工作中进行改进。

有一次,一列载着从东北出发,前往西藏换防的武警部队提出就餐供应需求,在征求部队官兵就餐意见时,大家提出要吃“旱黄瓜蘸酱”。这个看似普通的要求却让军供站的人们犯难了,因为在包头当地很难见到这种黄瓜,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可这根本难不倒王淑华,王淑华的三姨正好生活在东北,她刚好知道“旱黄瓜”,于是她带着工作人员去买。可到了定点超市一问,超市压根儿就没有,她们只好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问,最后找到市里最大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才买到战士们想吃的“旱黄瓜”。当看到战士们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她心里也是甜甜的,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她说:“每当看到战士们高兴的吃着我们精心制作的饭菜时,就想到自己的孩子”,“我们辛苦一点,让孩子们吃饱,尤其是天冷的时候,能让他们能吃个热乎饭,我心里就特别踏实”。

她始终将过往官兵视为亲人,真心相待,真情服务。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有军供任务,她都冲锋在前,忙里忙外。

食品安全是军供站工作的生命线,保证军供饮食安全是军供部门的重要职责。王淑华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放松。

多年来对每次军供任务的生鲜食材严格把关,与信得过的超市供货商签订物资采购协议,在烹饪前进行生鲜食品检验,烹饪后对菜品进行留样、检验,还在她的协调下,特意为市军供站也配备了一套食品快检设备,并从站内培养化验员加强了食品检验工作,全力为官兵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为了改善军供站的陈旧基础设施,让过往部队能有良好的吃住环境,她多方联系、四处奔走。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军供站内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如今已建设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餐厅、1000平方米宿舍、208平方米卫生间浴室和800平方米的军用仓库、水房等,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军供环境时刻等待着战士们的到来。

怀揣初心,30年如一日。王淑华怀着一颗服务部队,报国强军的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军供人”的好样子。

耿谆,字信庵,河南省襄城县人,生于1914年11月6日。在抗日战争中,耿谆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1944年5月,上尉连长耿谆率部参加惨烈的洛阳保卫战,战斗中腹部等受伤,被日军强掳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町,为鹿岛公司做工。1945年6月30日,耿谆率领700多名劳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回国后,自1987年起,耿谆率领“花冈暴动”幸存者及罹难者遗属,7次远赴日本提出诉讼,要求鹿岛公司谢罪、赔偿。2012年8月27日下午,耿谆于襄城去世。
  民间向日索赔第一人   1914年,耿谆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书香门第。1932年,耿谆应征入伍至国民党第15军。1944年5月,时任连长的耿谆率部参加洛阳保卫战,因腹部、背部、左脚等多处受伤被俘。后来,耿谆同近千名中国战俘和平民被日军强掳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町充任劳工,每天劳动16个小时,还备受毒打和饥饿的折磨。
  面对半年内200余人死难的惨状,耿谆挺身而出,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这场被誉为“中国人民在日本本土打响的唯一一次抗日战争”的行动,遭到日本军警的残酷镇压,115名劳工惨遭毒打、凌辱和虐待致死,耿谆等12名暴动主要成员被捕入狱。后日本战败投降,他才幸免于难,返回襄城老家。
  自1987年起,耿谆率领“花冈暴动”幸存者及罹难者遗属,7次远赴日本提出诉讼,要求鹿岛公司谢罪、赔偿和建立劳工纪念馆。经历7次开庭,花冈诉讼最终于2000年和解,日本鹿岛公司拿出“捐款”,称不含赔偿、补偿的性质。耿谆得知实情后发表严正声明,谴责和抗议鹿岛公司拒不认罪,并拒绝领取鹿岛公司的发放金。
  耿谆晚年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以自己的亲历亲闻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爱戴。耿谆一生热爱书法。其子透露,他生前常挥毫写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提笔每每热泪盈眶。
  “耿谆故居”对外开放,家人生活充实   晚年的耿谆一直由儿子耿硕宇夫妻俩负责照顾。“父亲在家中去世,走得很平静。”耿硕宇说,耿老身体很瘦弱,走的几天前已经吃不进去东西,最后因呼吸衰竭去世。
  2013年4月18日,遵照父亲遗愿,耿硕宇将父亲骨灰中的两枚弹片,用过的文房用具、图书、衣物和书法作品等9类19件遗物,捐赠给了许昌市烈士陵园。
  “父亲晚年叮嘱我一定不要忘记历史。他的遗愿是希望日本正视历史,让家人继续追究日本侵华的罪行,要求日本向包括‘花冈暴动’罹难者遗属和幸存者在内的广大战争受害者真诚道歉并合理赔偿。”耿硕宇介绍,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他把老人的故居修缮了,并整理出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以“耿谆故居”的名义对外开放,供研究者使用、教育后人。
  今年59岁的耿硕宇现是许昌学院外聘教师,负责给学生做讲座和指导毕业论文。“女儿在上海工作,儿子在珠海一所大学教书,我们老两口儿在许昌学院住,衣食无忧,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耿硕宇说。
  对国家忠诚,爱国尊严不可辱   耿谆的一生都与中日关系这个宏大命题牵连在一起。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他以个人的勇气、自尊和作为,彰显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所能达到的人性高度。
  “耿谆是一个时常身处大是大非漩涡而意志坚定的老人。”崔永元口述历史团队首席记者张钧曾两赴襄城采访耿谆。他说,到访的他们都可以算是老人的孙辈,但老人坚持用“先生”称呼他们。无论他们是来还是走,92岁、腿脚不大方便的耿谆都会站在二楼楼梯口,拄着手杖,身体直直的,目光随着他们。
  “在日本本土打响抗日战争,体现了耿老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不屈的意志和不灭的尊严。”襄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马强表示,通过了解耿老的事迹,广大干群和学生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从中学到了很多正能量。
  市民贺飞多次聆听耿谆演讲。他深情追忆:“耿老的一生是维护民族尊严的一生,他忠诚正直、勇敢顽强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赵趁妮,禹州市郭连镇张涧村人,爱国拥军模范。曾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她“爱国拥军模范”称号。2013年1月去世,享年88岁。     4位亲人去世,封封家书报平安   1978年,赵趁妮刚把儿子刘同宾送走参军,婆婆、丈夫等4位亲人便相继病故。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赵趁妮封封家书报平安。她的6个子女3人当过兵,孙辈8人4人当过兵。
  35年来,赵趁妮始终情牵军营,成了战士们共同的“妈妈”。1998年9月,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驻许某部官兵返回后,她自费购买30箱苹果送到营区。2003年,78岁的赵趁妮挤火车到江苏徐州某部给战士们作报告。在左眼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她每年为新入伍的战士纳鞋垫。2012年春节前夕,因为担心新入伍的战士想家,她给禹州籍600多名新兵每人寄了一封信,随信还给每名新兵寄去两双鞋垫。
  晚年的赵趁妮,常住在禹州市区三女儿刘梅娥的家中。今年49岁的刘梅娥在禹州市工商部门工作。她告诉记者,家里十几口人都有当兵的经历。在母亲的坚持下,2009年,她的独生子汪洋也到部队经受了锻炼,眼下复员待业。目前,除了一个侄子从部队转业后进入禹州市城建局工作外,她的其他亲友均在禹州老家务农。
  “俺妈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做啥大事,党和国家却给了我那么多荣誉,真叫我承受不起。’她教育我们,爱国拥军是一种义务,这个家庭传统不能丢;对国家、对社会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在赵趁妮的教诲下,刘梅娥兄妹过着平凡的生活,以母亲为荣,从不引以为傲。
  画家王森然曾在赠给赵趁妮的画上题词:“教子成材,当今岳母;胸怀全局,爱国拥军。”赵趁妮的逝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悼念。赵趁妮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更是村里人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张涧村很多年轻人参了军,每年在部队服役的不少于15人。老人在世时,有时会将剪好的鞋垫发给村里的妇女,让她们帮忙纳好。现在村里的妇女一有空闲就纳鞋垫,争当爱国拥军的好家长。   赵趁妮去世前一再叮嘱,丧事要从简,执行殡葬政策,去世后火化。当年,她连丧4位亲人都不告诉当兵的儿子;这次还是不让说,直到50天后这一消息才传到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

    吴新芬,现年39岁,禹州市妇联副主席。与伤残军人王俊景的爱情故事感动国人。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八一奖章。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感动中原人物”。2009年,根据吴新芬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央视一套热播。
  吴新芬出生在安阳农村。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崇敬,从高中起,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边防官兵写慰问信。1993年年初,她与正在西藏某部服役的禹州籍军人王俊景成为笔友。1997年10月,王俊景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双臂高位截肢,左腿严重烧伤致残。1998年3月底,辗转得到消息、已经参加工作的吴新芬来到王俊景身边,尽心尽力照料他。
  2002年8月,两人结婚。2010年八一前夕,夫妻俩带着女儿王甜甜开始了慰问子弟兵的漫漫边关之行,足迹踏遍祖国的东西南北4个边关哨所。吴新芬爱国拥军的事迹经过报道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国人。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2007年,吴新芬有了工作。2010年,他们搬进位于禹州市区的新居,王甜甜在附近小学就读。王甜甜四五岁时,在王俊景的指导下,开始踩着小板凳学做饭、学做家务。现在,聪慧、乖巧、懂事的王甜甜已经10岁,学习上从来不
用父母操心。普通的三口之家,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甜蜜。
  在吴新芬的照料下,经历13次手术的王俊景走出生活阴影,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每天送走妻女后,他尽力用残臂收拾房间,甚至操作洗衣机洗衣服。王俊景动情地说:“我向妻子、女儿表达爱的方式,不是送玫瑰花和礼物,而是尽可能地帮她们做点儿事情。”
    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
  吴新芬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军营,最可爱的人是军人。吴新芬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军嫂”情结:每年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她便把自己的手机铃声设定为《学习雷锋好榜样》;其他月份,她的手机铃声则设定为高亢激扬的军旅歌曲。
  许昌学院大三女生高晓槿听过吴新芬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她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难能可贵。现在很多女孩子应该好好反思。”
  中学青年女教师徐翠青也是一位军嫂。她说:“‘不离不弃’四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吴新芬既善良又坚强,是个有梦想的新女性。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偏银周:过去新四军战士今日“襄城好人”

    偏银周,84岁,襄城县麦岭镇岗西前街村人,13岁加入新四军,1945年退伍,在兰州铁路局从事铁路建设工作,后回家乡务农至今。他经常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他被评选为2012年度“襄城好人”。   【拥军事迹】
    战场老英雄 回乡献余热
  够了饥寒交迫的滋味。13岁,他扔下放牛鞭,参加了由项英、叶挺领导的新四军,投身抗日战争。1945年,他因腿部受伤离开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回乡务农。2005年,他获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偏银周老人生活简朴,不讲吃穿。每年春节临近,偏银周老人都要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
  2009年麦收时节,村里一块还没收割的麦田燃起了大火,如不及时扑灭,附近的200多亩麦子将化为灰烬。偏银周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扑火保麦。当村干部和村民闻讯赶来时,大火已被扑灭。
    关爱弱势群体代代相传
  至今,偏银周仍在努力地种田、植树。“从小吃苦吃惯了,年龄大了也闲不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高兴!”偏银周说,自己家里致富了,看到村里还有一些群众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他心里很着急,希望乡亲们都能走出困境,共同富裕起来。“不能光顾着自己过得好,还得关心帮助别人。”
  他的儿女们都理解和支持父亲的行为。他的儿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俺爸还领着我们带着东西去看望了几个困难户,我们也很感动。”偏银周告诉记者,今年他打算再承包200亩地,多种些庄稼,让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挣些钱,帮助更多人改善生活。
  在岗西前街村,得到过偏银周关照的村民有十几个,王书定、汪文套、偏保亭、偏新卫等人每每提到偏银周就会伸出大拇指。偏银周常说:“我为社会作点儿奉献,上级给了很大的荣誉。我做这些都不算什么,全是分内事。”村民方小明由衷地感叹:“老偏思想好,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肯帮助别人,热心公益。”
  市民孙俊凯看了偏银周的事迹报道后,感动地说:“像他这么大的年纪,本来该接受别人的帮助,他还在力所能及地下田劳动、帮助别人。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却很高,一直在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好人,值得年轻人学习!”

    楚金山,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是一名传奇的战斗英雄,历经枪林弹雨;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放弃当国家干部的机会,复员回乡当了农民。他从未因个人私利向国家伸手,用军人特有的风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
    经历枪林弹雨,放弃优裕生活选择建设家乡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抱着对旧社会的一腔仇恨和穷人也要过好日子的决心,楚金山的父亲楚滴流让儿子参军。   参军以后,楚金山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他此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历经枪林弹雨。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位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老军人原本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裕的生活。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他选择了回家务农。   1955年,从部队回来以后,楚金山就一心扑在了农村建设上,和村干部一起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当地民政部门曾经多次找到他,要安排他去乡民政所上班。倔强的楚金山却一口拒绝,在村里干起了生产队保管员,负责炼钢、治理河道。   【家人状况】
    儿女孝顺,轮流搀扶老人遛弯儿
  4月20日,春风和煦,阳光柔柔地照着禹州市鸠山镇黄庄村一座破旧的院落。楚金山老人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悠闲自得。   “这两年青光眼发作,老人已经看不见东西了,再加上今年已经89岁了,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不怎么出门了。”楚金山的三儿媳郭巧红表示,楚金山一日三餐依旧在屋后的一座百年老窑洞里完成。隔一段时间,兄妹六人会轮流来搀扶老人在村里遛弯儿。   楚金山老人虽然出行不方便了,但思路很清晰。谈及现在的生活,老人很感恩:“国家定期补贴钱,每年春节还有人带着米、面、油看望俺。俺很知足!”   【学习楷模】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他是老军人,人好着哩!”说起楚金山,街坊邻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邻居楚占说:“老人家人品好。在村子里,大家都很尊敬他。”   该村党支部书记楚大伟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楚金山严于律己,从没因功主动向村里索取过一分一毫的私利。   “我曾多次看望楚金山老人。每次与老人促膝交谈,都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鸠山镇党委书记张贯岭说,战争年代,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楚金山老人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楚金山老人开荒山、修河道,无私奉献,甘守清贫。楚金山老人是鸠山人民的骄傲,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活教材”。

    边秋对,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人。半个多世纪前,他曾为新中国浴血建功,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等。1955年,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他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务农。他从不主动向政府提要求,给政府添麻烦,默默地在家务农。2014年3月,90岁的老英雄边秋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战场上立功无数 复员后建设家乡   边秋对1944年参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8年6月,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二十二军参加豫东战役,解放开封。同年11月,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边秋对因炸暗堡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   1949年4月,边秋对随军参加渡江战役。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边秋对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并被部队授予“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和“人民功臣”匾。   1955年秋,边秋对载誉返乡,各种军功章、证书等装了一木箱。复员后,边秋对被安排担任村里的民兵连连长。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严格训练民兵,在封山治水、农业生产保卫和农村治安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政府奖励,被评为劳动模范、治山模范和治安保卫模范。   【家人状况】
    生活平淡而幸福
  边秋对不曾育有子女,他和哥哥的二儿子边国敏一家一起生活了20多年。边国敏夫妇对待他像对待父亲一样。   生前,边秋对老人每季度能领取优抚对象抚恤金、“五保”补贴等1000多元。去年“八一”时,镇里送来了米、方便面和饮料等慰问品。边秋对老人生前曾多次知足地说:“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今年3月,老人走得很急。但在病床上,老人仍很感激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边国敏的妻子刘蕊说。   如今,边国敏夫妻俩在家里种菜,儿子和儿媳出去打工,不缺吃、不缺穿,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学习楷模】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边秋对生性老实,认为自己虽然在战场上立了些功,但还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普通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与老人多次接触的禹州市民边继伟说,边秋对老人严于律己,真正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本色。   “边秋对老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复员后,不计名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几十年。他是浅井镇扒村的骄傲,是浅井镇扒村的一笔精神财富,是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禹州市浅井镇扒村村支书席军晓表示,下一步,他们要把老英雄的精神转化为推动全村发展的动力!


    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的“扣子论”生动而恰当。不论是老英雄耿谆、爱兵如子的老母亲赵趁妮、好军嫂吴新芬,还是“襄城好人”偏银周、居功不傲的老英雄楚金山、淡泊名利的老党员边秋对,仔细阅读他们的光辉事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年轻时选择了一条爱国、奉献的人生道路,然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人生际遇怎样变,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却矢志不渝。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归根结底,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一名年轻人爱国的表现,更多地选择扛起长枪奋战沙场。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宏伟目标的当下,从公民层面来讲,爱国的核心要义,恐怕更多地体现在敬业、诚信、友善之上。爱岗敬业、诚信经营、友善待人,这是当下一个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更应该成为一个公民在人生起点处的价值追求。   耿谆、赵趁妮、吴新芬、偏银周、楚金山、边秋对……这些老英雄、好军嫂、老党员的光辉事迹启迪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才会扣好剩余的扣子;扣好每一颗扣子,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许昌文明网、许昌晨报 记者 孙学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