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职业者阶段?

上篇文章有简单提道过我开始自由职业的生活方式了,有些读者还特地跑来和我确认。

其实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探索完全时间自由之后该如何生活了,也早就知道自由并没那么容易。

加上最近的体验,攒了很多新鲜有趣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的生活也有所启发~

首先,我是没有闹钟的。

我理想的状态是每天自动7点精神饱满地醒来,睁眼就起床开始一天的流程。

然后也想尝试一段时间4:20起床的体验,看情况能做到的话,以后会做一期视频。

但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定闹钟,要求自己每天必须7点就起来如何如何。

这是自由职业者非常重要的法则,那就是不要过多的动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做事,尽可能通过热爱驱动和建立习惯的方式来管理自己一天的行为。

我们每天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过早在起床这些事情上用掉,会让我们在白天尤其是到了下午,很难再做一些需要意志力和心力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而且强制自己每天早起,会像快速减肥一样,一旦意志力用完就会报复性反弹,之前所有的辛苦都白费了,这会让自由职业生活变得很糟糕。

自由职业之后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时间资源,其实更重要的是意志力资源,我会把意志力用在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类似早起这种,我会在慢慢调节的过程中,逐渐靠近那个目标。

这样只要内心真的想要做是可以慢慢达到的,而且一旦达到就很容易维持并变成习惯。

一种方式昨晚熬夜了,起床之后身体还是很疲倦,这时候不要和这个疲倦的身体对抗,对抗只会带来内耗,顺着身体的状态慢慢调整即可。

一般会先在窗户前的沙发上坐着听会儿播客,让身体自然苏醒。然后洗漱、整理收拾房间,吃早饭。

状态好的话会下楼做简单的运动或只是散步,这样作为奖励,就可以出门去外面早餐店吃早点,天天吃自己做的也容易吃腻。

以前我以为早上运动会让自己白天很累,但事实上,早上做了运动之后好像激活了身体,整个一天都会很精神。平时经常吃完午饭就开始犯困,但早上运动后精神状态能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中间稍作休息可以维持到晚上8-9点。

所以只要状态好,轻轻推动自己就能下楼跑步或者跳绳,就一定会去做运动,这样可以一天下来状态都是好的。

上午第一件事情不是阅读,而是写作。

有想写的选题就写,没有的话就自由写作,找到自己最近感受最强烈的想法和情绪去写出来,完全自由表达。

想法多就多写点,没有想法就少写点,很轻松且容易获得心流。

有时候会一口气写到下午13点,中间吃饭都顾不上,写的太嗨了,这样通常会写出一篇自己很满意的3-4000字的稿子。

有时候则写个几段就没想法了,这时候也不逼着自己写,而是去整理自己的卡片笔记,看有没有新的想法。

自由写作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帮助我看见并安放好情绪,自由职业者照顾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情绪不好再多的方法和想法都无法实现;

其次,自由写作激发的是创造力的部分,所以放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来做,避免被各种阅读带来的思维框架框住;

最后,这是一件值得做10年20年的事情,是我可以不断精进的正业,可以从中源源不断挖掘价值,每天只要做了这件事就一定不会过得太差。

中午通常自己做/外卖,很多时候会一口气做4份分装好放到冰箱里,到时间了就拿出来加热吃,好处是方便省时间(讲真,现在点外卖也挺痛苦的)

缺点是再加热的食物味道和口感很一般,非常一般,不太有食欲……

理想的状态是附近有好吃的食堂,可以很快吃完。也想过自己好好做,可我好像确实对于吃没啥乐趣,不难吃可以快速解决营养问题就行。

中午一定会午休,也不定闹钟,醒来会洗把脸,然后吃根冰棒,这样可以帮我用比较愉悦的方式真正醒过来。

这里我又要分享一个自由职业的重要法则,就是让自己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就是用让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做一些自己想要达到的行为,而不是过度调用意志力去过一种自我苛责式的自律去要求自己。

后者是完全不可持续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

一旦感觉自己在强烈的拖延、疲倦、困顿,会立刻打消要做很多事情的念头,暂时放下进取心,转而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开始放松和休息。

切记,放松不是玩游戏或者看剧。最好是散步、整理房间、找人聊天、做点手工这类简单能快速得到正反馈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放松。

不要觉得这样很没效率,事实上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可以让自己更快从负面的情绪和状态中走出来,重新进入快乐且高效的状态。

而要是选择和自己的感受对抗,并苛责自己一定要进入高效状态,只会让自己陷入持久的内耗当中,这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非常伤。

更相信意志力而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其实本质上是不相信热爱可以帮我们实现人生理想。

事实上在这个变得越来越不确定、需求爱好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会更容易帮我们实现卓越和成功,并且过程也会更快乐。

好,回到一天的流程当中:

午休完会开始阅读和学习一些深度的书籍、文章、课程,同时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流程转译+写想法,并尝试与卡片笔记盒中的永久笔记进行关联。

这个过程通常会持续2~3个小时左右,过程中把手机放在柜子的抽屉里,然后时不时会走动吃点水果什么的切换下脑子。

最新的科学证明,在每次专注学习中间,短暂的切换注意力非常有助于我们一直保持专注力。 by 《认知》杂志

接着就是娱乐时间,看看剧、综艺、玩玩游戏什么的,顺便把饭给吃了。饭后再玩会儿,下楼把垃圾扔掉,然后打开听课App开始听课散步。

最近是再听看理想平台的《你好,马克思》,一般20-30分钟,听完正好感觉有点累了,回到房间把刚才听到的知识点记下来,写下想法。

接下来是兴趣时间,最近在日更视频,所以每天都在剪辑,间隙时间学习画画,水彩画和手绘都有在学。

再接下来会随意看点书;有时候是找朋友微信电话,不工作后社交变少了,需要更多主动维持好的关系。平时也会约有时间的朋友下午在咖啡馆见面聊几个小时。

然后去洗澡、冥想、睡觉。如果没有睡意,就看一部电影再睡。

想要好的睡眠,睡前1个小时很重要,千万不要刷视频、看微信,凡是这类容易接触到制造焦虑信息的东西都不要碰。

美剧什么都容易一集一集看个没完,所以尝试下来,电影是最好的。容易投入进去,看完2小时结束也很晚了,带着对电影剧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入眠,挺好。

 最近在优化的几个问题:

1,给自己找到一些能带来外力Push的事情。

这是我在和少楠聊的时候意识到的。

我每天得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这样其实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决定,一旦今天没状态了就会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但是少楠说他没有这个问题,原因是flomo这个产品还有大量的用户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之前他写了4年的《产品沉思录》感觉已经没什么好更新的了,现在做flomo源源不断给他提供问题,让他又找到了更新素材。

自由之后才深刻的感受到,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拉力和限制的,唐诗也是因为有严格的字数和韵律的限制,才创造出那么多惊才绝艳的文字组合。

完全的自由反而会很容四处飘荡,而且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决定真的非常耗神,现在回想起高中时候规律且有明确目标的生活似乎也挺幸福的……

2,逐渐把学习、画画、以及整理房间这些兴趣和日常,做为自己的娱乐放松方式。

以前工作时不时会遇到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以至于下班后时常需要娱乐和玩游戏补偿自己,但现在时间自由了,就打算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填满自己的时间。

最主要是游戏、刷剧、看视频这些娱乐方式很容易陷进去和沉迷,要把自己拔出来又很耗费意志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开始。

3,磨合出适合自己感受和节奏的半结构化流程。

后来发现也不是完全不能玩游戏,在吃完饭后可以玩一会儿,因为小区垃圾分类的投放点是有时间限制的,晚上8点之后就没办法扔垃圾了。

为了下楼扔垃圾,我就自然中断了游戏回到流程中,可以毫不费力的开始在楼下散步、听音频课,然后自然而然的开始写听课笔记卡片以及之后的学习。

这就是结构化的好处,省力、稳定。其实就是在生活中设定一些固定的事情,让身体做这件事变成习惯,不需要任何驱动力自动就会去做。

当然不能完全僵化,所以是半结构化,在固定事件之外保持灵活性。这样刚好把固定事情节省下来的心力,用在更灵活更需要创造力的事情上。

限于篇幅,这点会在以后的文中做详细分享。

上面写的都是我真的在做的,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按照流程去做,事实上能按照完整流程的过一天的时候极少。

大部分时候还是会有各种意外或者状态低迷,很难完全按照流程去做。

但至少已经找到了非常适合我节奏的流程,上面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发自内心觉得喜欢并且能为我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情。

我只需要在后续时间慢慢养成习惯即可,然后还会不断调整迭代。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思考和探索,但就留到以后吧,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分享记得留言告诉我,我下次攒够了再来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职业者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