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十三级职员是什么级别待遇是什么样的?

事业单位有哪些岗位?具体设置标准是什么?

什么时候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制度?政策内容是什么?

今天,小编将详细回答这些问题。

2011年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201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后,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行政、生产经营、公益三个类别。其中,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管理分离的要求,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分为行政机构或者转行政机构,生产经营事业单位逐步转企业;公益类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中,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将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从目前的改革来看,生产经营机构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行政机构的改革仍在继续。同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类。具体为: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适合市场资源配置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部分资源可由市场分配公益二类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财政配套政策,公益事业单位实行统一收支管理、全额保障的资金预算方式;公益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贴的财政预算方式。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预算形式,公益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员可以自由流动。

同时,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益机构的编制,继续实施审批制度管理;区分公益机构的编制,继续实施审批制度管理或备案制度管理,逐步探索政府采购服务支持的发展。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生效)出台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人员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转为就业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人事部)2006年11月17日公布)及其《实施意见》,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1.事业单位的职分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为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每个岗位类别分为三类,分为不同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员工岗位,对应行政意义上的部级、副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部级、办事员。

目前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趋势明显,许多学校、公立医院已逐步取消行政水平。

专业技术岗位:按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细分为13个等级,其中一至七级为高级岗位,一至四级4级也称为高级职位,5至7级也称为副高级职位;8至10级为中级职位;11至13级为初级职位。

此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又称特级岗位,一般为两院院士、有重大贡献或重大成就的专家学者。岗位设置和候选人的确定应逐级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岗位和普通岗位,其中技术岗位分为五个等级,即一至五个等级,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人、中级工人和初级工人。普通工人的职位不分等级。

特设岗位:又称临时岗位。临时行动是根据机构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情况确定的临时措施。临时岗位不受岗位总数、最高水平和结构比例的限制。职责完成后,按照管理机构的规定予以撤销。检查和删除限制。

2.各类事业单位依据不同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控制是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

(一)以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专技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

(二)以管理职能为主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少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三)以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为主的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不少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逐渐社会化,相应的岗位设置也得到了严格控制。目前新设的工勤岗位一般是为了保障退役士兵等政策安置。

事业单位各岗位的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事业单位各级管理岗位没有明确的比例要求。一般来说,最高级别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规范为准。例如,七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级别为七级员工,可根据编制人数和领导方式设置一定的八级员工(一般为1-5名)。

(2)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为1:3: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为:二、三、四级岗位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的比例为2:4:4。八、九、十级岗位比例为3:4:3,十一、十二级岗位比例为5:5。

(3)工作岗位:一、二、三级岗位总数约占工勤岗位总数的25%,一、二级岗位总数约占工勤岗位总数的5%。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国家总体控制指导目标。一般来说,省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规则,或根据行业类别单独明确岗位结构比例。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国家总体控制指导目标。一般来说,省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规则,或根据行业类别单独明确岗位结构比例。

3.各岗位任职条件。(1)管理岗位:

至少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六级以上学历,四级以上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三、五级职员必须在四、六级职员工作两年以上;四、六级职员必须在五、七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七、八级职员必须在八、九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 一、二级职员属于部级领导,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2)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中级、高级专技岗位要求中专、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虽然没有规定的学历,但真正有才华、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在符合条件和岗位空缺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跨层次晋升,从初级晋升到中级,从中级晋升到副高,从副高晋升到正高,即我们常说的大晋升;也可以在等级内晋升,即在职称岗位内晋升等级,如

中级职称从十级晋升九级,从九级晋升八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晋升。原则上不允许跳级。

大晋升时间相对明确,一般初级4年以上,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可申请晋升中级10级岗位;中级职称5年以上,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晋升副高级7级;副高级5年以上,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申请晋升高级4级。

小晋升的时间各地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在一个级别工作满2-3就可以晋升到下一个级别。(3)工作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公务员有平行职务等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务等级不受等级限制,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受机构规范限制,发展空间小。许多县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都是九级员工,直到他们退休。为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晋升问题,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晋升制度的意见》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除少数地区实施政策外,全国其他地区仍处于政策解释、计划制定和酝酿改革阶段。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除少数地区实施政策外,其他地区仍处于政策解释、计划制定和酝酿改革阶段。根据2019年公务员职位平行经验,预计

至少到2023年底,全国县以下事业单位都要普及职级并行

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执行人员晋升制度主要有三个核心重点。

根据政策精神,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理论上可晋升为五级职员,即正处级。与以往的科级天花板相比,改革后,理论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晋升空间与公务员没有太大区别。

和公务员职务并行一样,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晋升等级也有职数限制。其中,五级员工一般不得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2%,六级员工不得超过10%,七级员工和八级员工不得超过60%,七级员工不得超过七级员工和八级员工总数的50%。一般来说,组织部门将在县域所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总量内设置五级、六级职员名额。

晋升五级职员,要求六级职员5年以上;晋升六级、七级、八级职员,下一级或岗位要求4年以上。九级从十级晋升,年限要求为两年。在所有晋升过程中,年度考核优秀等级可减半年,与公务员职务等级并行一致。


一是晋升制度仅针对县、区、乡两级事业单位,地级市事业单位人员不享受此政策。

二是晋升对象仅针对管理岗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不适用政策。事实上,改革后专技人员的晋升空间仍远大于管理岗位人员。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系统中的相关内容,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将逐一回复,并将整理和发布更多读者关注的作品。

动手,注意,不要迷路哦!

十三级干部是科员级,试用期结束转正定级的最低级。

一般是刚招聘进来没有职称的本科生,转正定级的职称。通过提拔可以转成九级,相当于副科级待遇。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省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初次设置按现有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岗位工资根据管理岗位等级确定,岗位管理等级属于职务等级,分10级,一级职员最高,十级职员最低,各级职员岗位等级的晋升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批准晋升或聘任,无固定晋升年限。例如:某管理八级职员(副科级),如果要想晋升为七级职员(正科级),就必须由人员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或聘任,正式聘任或任命的下月起,即可兑现管理七级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是根据人员的工作年限,管理岗位等级的任职年限确定的,分为65级,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即可在下一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级,直至退休。

除基本工资外,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总额内还有津贴补贴,津贴补贴标准也是根据岗位等级确定的,岗位等级越高,津贴补贴标准也越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十三级职员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