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偏低对身体有何危害?

文档可编辑 文档可编辑 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呼吸过程分三局部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 外通气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道 以环状软骨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传导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功能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肺泡:肺的根本机构和单位。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占95% Ⅱ型细胞:分泌活性细胞,占5%,分泌肺外表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外表活性张力〕 肺泡外表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棕榈卵磷脂。 肺泡外表活性物质降

01.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C) C. 内脏

02.ADH调节水重吸收的部位在()(C) 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03.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D) D. A型血、O型血

04.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B. AB型血、O型血

01.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的是()(D) D. 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

02.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E) E. 蛋白酶从膜内转运到膜外

03.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C) C. B型血、O型血

01.雌激素分泌以()(A) A. 激素调节为主

02.成熟的卵泡能分泌大量的()(C) C. 雌激素

03.催乳素促进并维持乳腺泌乳主要起作用的时期是()(E) E. 分娩后

04.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D) D. 血小板

05.成分输血的原则是()(C) C. 缺什么补什么

06.存在于组织中的凝血因子是()(A) A. 因子III

07.重吸收钠离子能力最强的部位是()(E) E. 近球小管

08.促进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动力主要是()(E)

E.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09.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产生于()(B) B. 肾脏

10.促胰液素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影响依次为()(C)

11.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E) E. 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

12.促进胆囊收缩和胰酶分泌的是()(B) B. 胆囊收缩素

01.当血流经过下列血管时,血压降落最大的是在()

02.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是因为()(C) C. 自律性高

03.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B)

B. 增多时可引起肺不张

04.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主要是()(C) C. 胆盐

05.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的成分是()(C) C. 胆盐

06.对胰腺分泌没有促进作用的物质是()(E) E.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07.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是由于()(C)

C.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08.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是()(E) E. 肌肉活动

09.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A)

10.对视锥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D) D. 感光色素为嗜紫红质

11.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C)

12.当达到钾平衡电位时(E) E. 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

13.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是属于(D) D. 通道转运

14.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C) C. 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15.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宜补充()(A) A. 血浆

01.二氧化碳引起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A)

03.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A) A. 中枢化学感受器

04.二氧化碳引起的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B)

01.肺换气的动力是()(A) A. 气体的分压差

0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C) C.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步收缩

03.肺泡通气量()(E) E. 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与呼吸频率

04.肺活量等于()(C) C. 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05.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C)

06.肺换气是指()(A) A.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07.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D) D. 在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起重要作用

08.肺的顺应性减少表示()(B) B. 肺弹性阻力大

09.分泌盐酸的是()(A) A. 壁细胞

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良好影响  

体育锻炼,特别是长时间小强度体育活动可使人体安静时心率减慢,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现象被认为是机体对体育锻炼的适应性心率的下降可使心脏有更长的休息期,以减少心肌疲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无论安静和运动状态下,每搏输出量均比一般正常人高。特别是在运动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的增加就更为明显,这种变化使人体在体育锻炼时有较大的心输出量,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体育锻炼增加每搏输出量的原因是:  

1.心脏收缩力量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

2.心室容积增加,体育锻炼后由于心脏收缩力量增加,心肌每次收缩后几乎将心室内的血液全部排空,造成心室内压下降,静脉回流血量增加,心肌纤维被拉长,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积增大,每次心室肌收缩前心室内均有较多的血液,因此,心脏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也较多。  

(三)血管弹性增加。坚持体育锻炼还能影响血管壁的结构,使动脉血管壁的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增加,从而增加血管壁的弹性。  

二、体育锻炼对血液成分的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红细胞数量可产生良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使红细胞偏低的人红细胞含量增加。有研究工作者证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安静时红细胞数量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略高。但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红细胞数量过多,会增加血液的粘滞性,加重心脏负担,对机体也是不利的。因此,体育锻炼可使红细胞数量偏少的人有所回升,但不会使红细胞数量过多。体育锻炼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基本同红细胞的变化。  

(二)体育锻炼对白细胞数量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体育锻炼是否能提高机体的抗疾病能力主要与白细胞数量及免疫蛋白含量有关。研究证实,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特别是可以提高白细胞分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的数量,这对于提高机体的疾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亦可有效地提高机体抗病、防病的能力。  

三、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

肺活量是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护胸运动,可使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另外,体育锻炼时,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促进肺活量的增长。大量实验证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体育锻炼由于加强了呼吸力量,可使呼吸深度增加,以有效地增加肺的通气效率,因为在体育锻炼时如果过快地增加呼吸频率,会使气体往返于呼吸道,使真正进入肺内的气体量反而减少。适当地增加呼吸频率,从而使运动时的肺通气量大大增加。研究表明,一般人在运动时肺通气量能增加到60升/分左右,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运动时肺通气量可达100升/分以上。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肺的通气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机体利用氧的能力。一般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只能利用其氧最大摄入量的60%左右,而经过体育锻炼后可以使这种能力大提高,体育活动时,即使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也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不致使机体过分缺氧。

(四)呼吸深度加深,标志着呼吸机能的提高尼能保证肺有足够的通气量。

一般人的呼吸浅而急促,安静时每分钟大约呼吸12~18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而缓慢,每分钟约8~12次。这就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这种差别在运动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在运动负荷相同的条件下(轻微运动),一般呼吸可增加到每分钟32次左右,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每分钟呼吸总量9600毫升(300×32)。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呼吸每分钟16次左右,但每次呼吸量可达600毫升,每分钟呼吸总量 9600毫升(600毫升×16)。从呼吸总量来看,虽然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气体交换量却不相同。因为每次呼吸都有 150毫升空气留在呼吸道内,不能进人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一般人实际换气量是4800毫升,经常从事体育的人锻炼实际换气量是7200毫升。

四、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

通过体育锻炼,能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据研究表明,当脑细胞工作时,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随着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有机体内各器官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可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的提高,使各种各样的动作协调,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就会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会更快、更准确;能够有效地节省体力和减少体能的消耗,使之从容不迫而又迅速地完成各种动作。

五、体育锻炼对人体运动系统的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骨的良好影响

人体长期从事体育锻炼,通过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细胞的新陈代谢,使骨径增粗,骨质增厚、骨质的排列规则、整齐,并对骨形态结构有良好影响,表现在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人体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同,对人体各部分骨的影响也不同。经常从事以下肢活动为主的项目,如跑、跳等,对下肢骨的影响较大;而从事以上肢活动为主的项目,如举重、投掷等,对上肢骨的影响较大。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不是永久的,当体育锻炼停止后,对骨的影响作用也会逐渐消失,因此体育锻炼应经常化。同时,体育锻炼的项目要多样化,以免造成骨的畸形发展。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科学、系统地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并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