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百度找不到的问题工作是不是都是自己的问题呢??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大幅度提高,手中也有了多余的闲钱用于消费。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的压力也非常的大,每月不仅要还房贷、车贷,还要为自己的养老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受公共卫生事件、经济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为了能够生存,不得不减薪,甚至裁员,这也让打工族感受到前所未有危机感。尤其是40、50岁的人一旦失业,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的很不幸,到了40、50岁失业了找不到工作,无法缴纳社保,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有内行人表示,或有2笔钱可以领。一起往下看看吧。

目前失业金只针对符合条件的三类失业人群。首先,在职期间缴满一年以上的失业保险金;其次,非本人意愿失业;最后,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据了解,领取失业金是有一定的期限限制的,比如累计缴费失业保险1~5年之间,最长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金;5~10年之间,最长可领取18个月的失业金;10年以上,最长可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当然,因不同地区的规定不同,具体还是要根据当地情况来定。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失业金虽说是不拿白不拿的钱,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会领取。如果在失业期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那么肯定是领失业金比较好。但如果短时间内能够再就业,那么就没有必要考虑领取失业金了。

至于失业金能领取多少呢?通常不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也就是如果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那么每月能领到的失业金就是2232元。你可以根据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出你失业后能领到多少失业金。

说到社保补贴,可能会有人吐槽,绝大多数人根本都享受不到,甚至还有的人会说社保补贴申请难通过,只要有不符合标准的都享受不到社保补贴。其实,这样说也没错。

不过,社保补贴可以领取是货真价实的。其主要是为了帮助一些灵活就业者参保再次就业困难的人,缓解缴费压力的。就目前来看,社保补贴最长能领取五年,最短只有1~3年。并且社保补贴也并非全年都可以申报,具体什么时间还要看当地是怎么安排的。

其实,就算40、50岁失业了,只要身体还很健康,也是有其他工作可以选择的,只要放平心态,相信总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再者,在这个年龄段手中一般都会有些存款,也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存款来获得一笔被动收入。

比如,低风险的银行存款、储蓄国债、或者基于实物交易且在符合政策所向的基础上涌现的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以30天为周期,可获得1%的利润等,能够稳健的实现“钱生钱”。

总之,虽然失业后有失业金和社保补贴可以领取,但长期依靠肯定是不现实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增加收入。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生存,有稳定工作的要继续努力工作,失业的应及时找到其他工作。

导语: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做出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各种决定和选择,这些决定和选择,可能有自己满意的,也会有自己不满意的,可能有对的,也看是错的,但是不管对错,只要做的决定对于自我来说,是增长了经验,提升了自我,那这些选择便是明智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历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越来越重要,本科以前这个还很少人拥有的学历,现在仿佛也变得像是满大街都是一样的,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读研究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学历来让自己以后的道路更加好走,更加的一帆风顺,但是真的每个人都能如自己所愿吗?

985院校女硕士坦言:根本都找不到工作,连面试机会都要乞求

在大学生的招聘中,一年一般是分为两个的,一个是春季招还有一个便是秋季招聘,每年这个时候变会有很多的学生去挑选工作,而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视频,一个自称是985学校的研究生,在秋季招聘快结束还是找不到工作,在视频中哭诉,情绪一度崩溃。

985院校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任何一所985院校,在我国的大学中教学和专业中都是排的上号的,视频中的女生不仅是该院校的学生,而且还是研究生学历,按理说找工作应该会非常的轻松,那为什么会出现在招聘期都快结束了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的问题呢?

让我们来看看视频找找原因。视频的开头是女生接到了面试,准备吃过早饭之后去参加面试,在视频中已经能感觉到女生明显十分的焦虑。

在吃完早饭之后,她便赶去参加了面试,当然结果大家早已知道,面试并没有通过,一开始女生还勉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想到自己并没有接到多少的面试通知,为数不多的面试通知还直接被拒绝掉了,越想越委屈,情绪逐渐失控,哭的不成样子。并不断哭诉自己内心的委屈,说自己秋季招聘都快要结束了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工作,自己的内心非常的着急。

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无非就是几点原因,一是对薪资的要求太高了,招聘企业开不出这么高的薪资,二是自身的能力配不上那个岗位,招聘企业看不上,三是平台的能力不足。我们来客观分析一下,首先这个视频中的女生是985的研究生,能考上985的研究生说明这个女生自己的专业能力应该是过关的,那么排出了这几点之后,会不会是这个女生的要求太高了,就像这个视频网友的留言一样,只要她降低要求,工作肯定是随便找都能找的到的。

这话确实没有问题,当降低标准后,确实是有许许多多的岗位是缺人的,但是这是这个女生想去做的工作的吗,她寒窗苦读考上985的研究生难道就为了毕业后随便找一个工作吗,这显然不是这个女生所希望的,而且通过视频后面女生的诉说来看,我们能够发现,限制这个女生找工作的并不是她的要求太高,而是她自身所学的专业的原因。

她的专业是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的方向是药物化学,按理说这个专业,想要在药企中获得一个岗位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她也是投的简历大部分都是国企,甚至一些小地方的企业她也投递了简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中途接到了的面试也一个自身力不足而被淘汰了,这又让她想着去私企,但是为时已晚。

这时候的私企大部分也已经完成了招聘,而且她这个专业来说,企业也更希望招聘男生,相对的女生就难找到工作了。于是面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别说挑工作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她想起了自己本科的师范专业,就去想着看看本科的专业能不能找到机会,结果当然是不理想的。

有人说一开始就想着去大企业,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但是其实凭她的学历水平是完全有机会的,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她所学的专业就业岗位已经多了许多,但是相对于其他热门的专业来说,其就业前景并不算是十分的理想,再加上,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男生相对而言更受欢迎。

从这个女生找工作的经历来看,除了自身的实力一定要硬以外,对于能不能选择好一个好的专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在填写大学志愿的时候,更希望你能选择热门的好就业的专业而不是那些冷门的专业。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何不妥,但是自己要做好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难就业的心理准备,但是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硬实力,即使是没有校园招聘中找到心仪的工作,再之后也还是有机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的机会的。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科普

最近见到几个朋友,都说自己很迷茫,她们也都谈到了职业发展的困惑。过几年就要三十岁了,“成家立业”的压力空前地大起来。

在今天的访谈里,我们和几位曾经处于职业迷茫中、但也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迷茫的年轻人聊了聊。此外我们还采访了一位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她从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与职业相关的迷茫往往只是表象,95%的中国人表现出的职业生涯问题,并不是工作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折射出了关于自我、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困扰。

30岁上下的确是迷茫的高发期——成家立业的压力已经来到,我们却还既没能满足他人的期待,又尚未能找到自己。青年的议题还没有得到处理,中年的议题已经提前到来。不知道读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正在迷茫中,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真的很有道理

Karen,27岁,占卜师,自由职业

我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在去年辞了职,开始自由执业做塔罗、占星,从此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在此之前,我度过了大约5年的迷茫和痛苦的时期。

我在大学读的是一个很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加上因为考研错过了校招,加上来自家里的就业压力,就随便地找了一家广告会展公司的工作,待了近一年,薪水从三四千涨到五千。那时我意识到,这个行业薪水的增长不太可能满足我的期待。之后,我又换了两份外企的文职工作,从行政助理做到总监助理,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做一辈子的助理。我想过尝试内部转岗,但是失败了并不成功,去考同声传译的证书也失败了,在这些职业发展机会的尝试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始终找不到做事的激情,即使那是也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热情点在哪里,但虽然没遇到最想要的,一直很清楚什么是我不想要的。

那段时间真的看不到未来,不仅是工作,所有糟心的事情都赶在一起,和妈妈的关系也很差,我们住在一起,我隔三差五就要被迫去相亲,还经常因为各种生活琐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离家出走。我每天坐一号线上班,时不时就在地铁里从头哭到尾,早上提前一小时就到了公司楼下,但要一直坐在楼下星巴克里,等到要打卡才上楼。

我想了很久,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是我没有经济独立,所以只能和爸妈住在一起,接受他们的很多指点和安排。我收入不高,如果出去租房就不能维持原本的生活水平。我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要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工作。

于是我回过头去,仔细分析生活的蛛丝马迹,思考自己的兴趣点在哪。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能是人性。我喜欢心理学和哲学,大学时,我们学校有一个外籍老师讲一门叫做《心理学与生活》的课,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还几次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但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景;而哲学则过于高高在上,不是大众可以碰得到的。(以及,这两者似乎也很难帮助我经济独立。)

我之前也试图想要归属于某个宗教,但了解后觉得,没有任何一种普世的信仰能够让我产生认同感。而这些都是与人性相关的东西。

与此同时,神秘学是我的另一个兴趣点,我大学时开始喜欢占星,追苏珊米勒的月运。我从小到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我朋友有什么心事、难题,一般都喜欢找我聊天,我帮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只是简单地开导一下他们;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有这咨询方面的天赋,比如善于体察人心,和人聊天从来不会冷场,也没有攻击性。不过那时我没想到,研究人性能怎么赚钱,那时还没有太多系统学习占星的渠道,也完全不敢想可以做职业占星师之类的。

当时我有朋友提醒我说,要不你去学个占星吧,可以做个占卜师啊。那时我也实在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报名了塔罗、占星的课程,一个人跑去外地上培训班,那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那时我妈妈是强烈反对的,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骂我,说我也不升职、换岗,把正经工作丢掉来学这些,做这些骗人的玩意。

神奇的是,从开始学习占星塔罗起,我就觉得自己不仅有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学习归来后,我开始兼职给人算塔罗,结果很快就越做越顺利,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职业发展速度。

一开始我在家里算,我妈妈只要经过都会冷嘲热讽,不过在半年后,我的工作合同到期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我兼职一个星期已经可以赚到7000元,因为经济独立,我迅速地搬出了家。那段时间我和我妈妈关系非常僵,她觉得我学了莫名其妙的东西,还要搬出去,特别担心我骗钱被人抓。他们各种威逼利诱,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但我还是坚持搬出去了。

神奇的是,在搬出去以后,我和妈妈的关系反而很快好转了。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距离产生美,他们会担心你,关心你,也能明显看到我生活状态的变好;还有一个特别有效的策略,就是我开始给家里人花钱,当我给他们买大件小件的时候,她突然就觉得,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逐渐地,她开始愿意了解我做的事情,并渐渐接受。所以我一直觉得,“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没有经济独立,我就没有选择权。

现在我自由执业刚满一年,人生简直像开挂了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年里,我参加全国塔罗大赛拿了第三名,之后也开始试着参与神秘学的教学工作,并加盟了一家自己的占卜馆,虽然还不太成功,但一切都在起步。

当你迷茫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去分析运作

路郁,24岁,图片公司制片

可以说迷茫期伴随了我整个职业生涯,从高中开始写作,做过写手和文学网站编辑,大学开始做电视台记者、编剧和导演,从台湾学过心理学之后进入心理学研究院工作了一年,工作期间爱上了摄影,每一次的选择没有让我坚守,反而会引领我走向不同的方向,毕业时,我还没有确定的从业方向,唯一确定的就是要离开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去到北京,因为如果从事文化相关的工作,北京意味着更大的眼界和机会。

我先是进了一家摄影行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把市场、新媒体运营、商务、品牌几乎全都尝试了一下,那是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越来越迷茫的阶段:我确实什么都做,大家对我的能力也很认可,但是好像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没有聚焦在一个专业的领域,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学了很多技能,每件事都能做到70分,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到90分。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总像基础的执行者一样处理问题。与此同时,我身边朋友的职业发展异常清晰,大多固定在某个行业或者职位。

这种焦虑感渗透了我毕业后的两年时间,期间我也换过工作,到做传统文化的创业公司做了3个月的运营总监,但这个title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茫,自身积累不够的时候所有外在名声都很像暗自的讽刺。决定换工作时也尝试过海投,但大多公司都有明确的招聘要求,而我更像个“杂家”,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是鸡肋。同时,因为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在处理事情的逻辑性、综合思考的能力、职场技巧、团队配合等等方面,我都很欠缺。我明白,自己需要在一个地方深入发力,所有的能力要么触类旁通,要么融会贯通,但是不能够浅尝辄止。

此时,我已经基本将兴趣聚焦在摄影上,于是我决定暂停工作,做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帮人拍写真,也承担一些新媒体策划。

那段时间做得很开心、自由,赚得也不少,我也会想,是不是就应该这样走下去,或者成立一间小工作室?但我发现,我就算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连着三个月无休累到透支,个人发展的天花板却触手可及,我的成熟度、资源、背景,都决定了我很难有质的飞跃。

随后刚好机缘巧合,我来到一家还算比较成熟的公司做摄影制片。这个职位很奇妙,是一个和我匹配度特别高的发展方向:你要有各方面的资源,要和模特、化妆师、摄影师、客户等各种人打交道;你还需要商务、谈判、运营的技能,最好还得懂摄影和艺术。

但不久后,我也开始纠结具体的发展方向,不知道该选择影视制片还是摄影制片:前者大众、产业成熟;后者还相对小众。纠结的时候,我开始广泛地和其他行业的人聊天寻求意见,有一次和猎头公司的朋友聊,我问她:摄影制片这个行业似乎还不够成熟,我应不应该换去做影视制片?

她问我:你觉得摄影制片是什么?我答了一些空泛的内容。她说:你连这个行业是什么你都不知道,怎么就能说不够成熟、完善,现在坚持下去不太合适呢?不要盲目做决定,在你根本不了解一件事的时候。

我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于是把自己放到“我不知道摄影制片是什么,我要去寻求它是什么”的位置上,去找时尚杂志、商业摄影的业内人士去聊,了解在拍摄中对制片的需求,再慢慢查一些国外的资料。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纠结,但却陷入的是空想;当我懂得这个行业真正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才做出了自己适合摄影制片的决定。

在选择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到底做选择是通过尝试更简单,还是通过思考、阅读、参考他人的经验更简单?最后答案是,两者都需要,一味的思考或执行都是无用的。

我是偏实践型的人,但我仍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去运作分析。我会画出思维导图,包括自己从事过什么,有哪些知识储备;会去排演自己的目标职业,再分析这些职业所需的素养,考虑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是否已经具有相应的素养,如果不具有,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坚持去培养和学习。

当我不断地分析自己,不断加深对自我的思考和认识,我对自己的信任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同时我也能够承担决定带来的一切后果。

如果我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会筛选出1-3个选项,跟这些选项中的行业前辈聊天,通过聊天和反思 ,最后确定相对合适的选择。当我确定发展方向后,我就会更多地列出我的长板和短板,然后想办法弥补短板。比如,学历不够好是我的短板,所以我在计划通过进修、留学来弥补。

自己的短板是最难面对的,很多人会因此逃避,或者让它成为自己的限制,比如英语不够好就不敢出国。但其实,要么就不去改变,要么就勇敢去改变。最痛苦的状态就是,你并没有安于现状,但却陷入“我想改变,但我不敢”的纠结,这就完全是一种无谓的内耗,还不如勇敢向前一步。

95%的职业生涯问题,原因都不在工作本身

卢美妏,职业生涯咨询师,KY特约课程讲师

很多人来向我咨询时,都很想要一个答案:我很困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我该不该放弃这份工作?但实际上,我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只能帮助你们整理、呈现不同的画面;只有你才是自己的专家,是自己的导演、编剧、演员。你需要自己从困惑的表面深入下去,找到底层的、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美国职业生涯学会的统计,80%的职业生涯问题都不是职业生涯问题,而从我的经验来看,华人世界的这一比例超过95%

他们的困惑不来自于工作本身,而是因为找不到自我。这可能与文化有关,华人与自己的家庭捆绑很深,从小到大,在学校、专业、工作、地点的选择上都容易受到家人的影响,他们可能等到20多岁才突然发现没有自己决策过,但那时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考试就可以解决的;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你需要去判断、去了解、去决定。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是谁,你就无法回答成年以后遇到的问题。

要解决职业迷茫问题,我们通常会从两个大的方面出发:“想做”什么和“能做” 什么。

一、“想做”什么,分为价值和兴趣两个方面:

1. 价值,就是意义感,指的是我做什么事情觉得有意义。

我们要做能够符合自己的、重要的事情才能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是内心认为没有意义、浪费生命的,往往就会难以持久,无论是常常换工作或是换男女朋友的人,都可能源于此。

2. 兴趣,也就是我喜欢什么、热爱什么。

如果做的是有兴趣的事情,能量就会源源不绝,工作效率也会更高,就好像我们在上无聊的课时会昏昏欲睡,出去玩的时候则兴致昂扬。

我遇到的很多“人生赢家觉得生无可恋”的案例,问题都是出在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趣。在此前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随波逐流,没有想过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直到走上了看似成功的位置,才发现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她的表面问题是不适合现在的工作,但是核心问题是她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是什么。

我通常会教那些没有思考过自己想做什么的人做个排序:列出所有的条件和价值,如果一定要排出顺序,那么它们在你心里的排序是什么?

排序的时候,每一个条件都要列得很具体:

  • 比如“钱多”,那么多少钱才算多,一个月收入多高是可以满足的?

  • 比如“同事关系融洽”,那么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价值和兴趣来源于广泛的认知。

你需要时不时检查自己的朋友圈,如果你的好友一半以上都是身边熟悉的同学/同事,那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这表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趣,需要去广泛地接触人群、参加社团和活动。

不过,大部分人未必有从事自己兴趣所在工作的幸运,也无法轻易承受改变。这时,我们一般会从兴趣入手,改变不了工作性质,就去改变生活方式。

我有一个案例是35岁的国企职员,觉得活得很没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兴趣是海。但是他已经有家、有孩子、有房贷,显然不可能放弃一切做个海员,于是我建议他去搜寻相关的兴趣群体。后来,他找到一个游艇讨论群和一个垂钓爱好群,结果第一次参加小型游艇出海活动就发现自己晕船。反而是在垂钓群里,他虽然对垂钓热情一般,却因此结交了一群朋友,都是和他一样的中年男子,至少可以在一起聊天吐槽。他的生活质量瞬间提升,一起出去旅游、钓鱼让原本无聊的人生有了出口,还和钓友一起做起了普洱的小生意。

我们鼓励人们多尝试,这不一定会让你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但至少你会知道这不是自己要的。回想你自己小时候做哪些事会开心,那通常会真的是你的兴趣所在。划掉一件事,继续寻找,就会越来越趋近目标。

二、“能做”,指的是你的性格和能力:

1. 性格,就是人格,比如你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开放还是封闭。如果让一个内向的人做销售的工作,ta就会感到很吃力。

2. 能力,就是我会什么、我擅长什么。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就会觉得工作辛苦、无法胜任。

能力分为两种,专业能力和可转移能力。医疗、法律、会计、编程等需要传授的能力属于专业能力;而可转移能力是在不同工作中都可以用上的能力,而且是不断累积的,比如文案、运营、策划、沟通等等,我们通常都忽略这一块,这恰恰是企业十分重视的。

我有一个案例是一个24岁的男孩,哲学系学生,毕业两年先做了教授助理,教授们建议他选择读研、读博,但他并不确定,感到很迷茫。他第一次来找我时,我注意到他穿着一件 Burberry 经典款,说很好看,他便慢慢讲出自己的向往:其实他很期待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比如拥有一些精致、大牌的生活用品,出入时尚又高端的派对。但由于专业原因,他认为学哲学的人不应该跟这种俗世的东西沾边。毕业后,他听从老师的建议,像大家对自己期望的那样钻研学术,去探索世界的真理,但其实内心非常矛盾。
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是学生会的风云人物,很擅长与人互动沟通,筹办了许多活动,于是建议他抛开对哲学专业出身的自我限制,重新做评估。测试分析、前辈访谈等等都显示,他其实很适合做销售;加上他的离职成本还并不高,于是他果断去了一家手机品牌做销售,不久就有了业绩。到他29岁时,已经是一家大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年薪百万,成功地把外套手表鞋子帽子皮带裤子全部都换成Burberry。他通过试验,证明自己具备销售行业的能力。

在1909年沿用至今的经典生涯规划中,规划的顺序就是先找自己,然后认识外在世界,再做合理的推断配对。但我们往往都忽视找自己的重要性,而是太习惯先向外看,去分析哪份工作有户口、哪个公司有名、哪家的工资比较高。

但是当你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所有选择都会觉得不对劲,这跟找伴侣是一样的。

迷茫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而且,当你在一个问题上持续困扰时,它就是值得思考的,也说明这个问题已经给你带来了足够大的痛苦。它也总是会反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总是和领导有冲突,我可能首先就会问,你以前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因为这可能来自于你和生活中权威角色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理想。

因此,抓住那些令你持续困扰的问题,这是你突破和发现自己的契机。

题图来源:123rf图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