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岛守岛夫妇几个孩子妻王继才和他的妻子

  小岛离大陆再近,终归也是岛

  32年来,往来开山岛海域的渔船越来越多。渔民们经常看到,小岛的码头,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

  “高的是王继才,矮的是王仕花。他们那种眼巴巴的样子,看了让人好心酸。” 船老大包正富告诉记者,当地有句谚语“涨五退六平三刻”,就是说每天有5个小时的涨潮、6个小时的退潮,平潮的时间只有45分钟。船要趁涨潮峰值才能靠上码头,要是赶不上这次潮水,下一次就要等11个小时。

  海上无风三尺浪,刮风下雨起雾,船都不好上岛。要是赶上台风,人十天半月上不去也下不来。所以,近在咫尺的开山岛,被当地人叫做“水牢”。言外之意,守岛如坐牢。

  “习惯了。”每当人们问起守岛的岁月,王继才、王仕花总是说得云淡风轻。哪知道,这背后有多少艰辛。

  1987年7月,大风连刮几天,渔船靠不上岸,王仕花在岛上临盆了。王继才急得满头大汗,赶紧用步话机给岸上的医生打电话,在医生指导下给妻子接生。烧开水、煮剪刀、剪脐带……终于,一双黝黑粗糙的大手,托起一个粉嘟嘟的小生命。

  听到儿子第一声啼哭,王继才一屁股坐在地上,也哭了。王仕花伸出绵软无力的手,摸摸丈夫的头:“娘儿俩平安,你哭什么啊,应该高兴才是啊。”

  5天后,大风一停,岳母赶到岛上,一把扯住王继才的衣领:“你想要我女儿的命啊?”王仕花抢着说:“妈,不怪他,是我自己把预产期算错了。”

  这个孩子,就是他们的儿子王志国――开山岛上至今唯一的“原住民”。从出生到7岁,他和爸爸妈妈一直住在岛上。

  岛上的童年,王志国永远难忘。那年冬天,台风连续刮了17天,岛上粮食吃完了,柴火烧完了,王继才从礁石上撬下半死不活的腥臭牡蛎,拿回来生吃。

  “那东西一顿两顿还好,时间长了恶心死了。”王志国回忆说,那些天撒尿都是乳白色的。“我要吃饭!我要吃饭!”王志国躺在地上打滚。“吃,必须吃下去!”王继才火了,破天荒打了儿子一顿。

  小岛大陆,盈盈一水之间,许多艰辛难以想象――

  柴火煤球用光了,只能吃生米,嚼得嘴里流白浆;冬天海风凛冽,吹破塑料布蒙的窗户,夫妻俩只能躲进山洞;夏天岛上热得像八卦炉,蚊子追着人咬,夫妻俩睡觉要在床边摆一圈蚊香;常年受海风侵蚀,夫妻俩胳膊和腿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湿疹……与其说他们“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不如说就是两个字:硬挺。

  一年修码头,王继才不小心滑倒,胳膊粉碎性骨折。天气不好,来往船少,王仕花连续3天站在码头上,扬着红衣服呼唤,喊哑了嗓子。3天之后,船来了,治疗的机会也耽误了。从此,王继才的手臂再也无法伸直。直到去世,儿女们给他穿衣服都吃力。

  “硬挺了32年,老王最终还是没有挺过去。”王仕花说,她怀念和老王一起种树、拔草的日子;怀念和老王在暴风雨中俩人拴着一根背包绳巡逻的日子。她还想让老王帮她洗头发,还想在寂静的夜里给老王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32年守海岛,王继才和王仕花已经难以适应外面的世界:第一次到北京,他俩不会坐电梯,只能爬楼梯;第一次到南京,过街面对滚滚车流犯愁,也不知道有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有人问,你们不羡慕城里的人们吗?“开山岛,是我和老王的家。”王仕花说,“别人的生活,我们没有过过,也过不习惯。”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天天在岛上升起

  开山岛上,还有2只小狗,5只母鸡。

  每天早上,鸡不叫,狗不吠,王继才就叫醒妻子:“仕花,起床,升旗!”

  当太阳跃出海平面,一人升旗,一人敬礼。夫妻俩“两个人的升旗”,已经持续了32年。后来,一段他们升旗的视频风靡互联网,孤岛上的夫妻俩也成了“网红”。

  其实,王继才上岛之前,开山岛也曾经有人。

  1939年,日军侵占开山岛,以小岛为跳板进攻连云港。1985年之前,岛上曾驻有一个连的解放军。那次大裁军,部队撤了,官兵走了。

  这一切,还是因为小岛与大陆太近了。开山岛尽管战略位置重要,但在岸炮射程之内,舰艇、飞机巡航护岛,更是不在话下。在现代战争中,这个岛屿的军事价值和国防意义已经大为逊色。

  那么,王继才和王仕花32年守着这个岛,为的是啥呢?

  王仕花回忆说:“小岛上第一次升国旗,是我上岛两个月之后,老王提议的。老王说,岛再小,也是祖国的领土。岛上插着国旗,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

  “守岛不光是个象征,也有实际意义。岛上有一座灯塔,周围有4座航标灯,还有测量气象、潮汐、地质的设备。老王说,咱俩在这儿,别人就不用上岛来维护了。岛上的旧营房,也要有人经常打扫修理,老王说,要是将来哪一天,部队回来了,营房马上就可以住……”王仕花说,国旗升起来,就是告诉岸上的人们,我俩在这里,大伙儿请放心。

  岛上有人没人,大不一样。“有时候海上起大雾,渔船就像被扣在锅里一样,担心没有安装雷达的渔船看不到岛撞上,老王就拿个饭盆,在码头上一天到晚叮叮当当使劲地敲。”船老大包正富说,“每次出海,看到开山岛上的国旗,心里就特别踏实。”

  在41岁的女经理潘弗荣心里,“岛上升国旗的王大哥”是她的救命恩人。“1996年的一天,我在岛上拣虾皮,中午突然肚子疼得死去活来。王大哥马上联系渔船陪我下岛。到了岸上,他把我抱到卫生院,立即动手术,结果是阑尾穿孔,再晚一点我就没命了。那天,王大哥给我垫付了医药费,没等我说声谢谢,就又匆匆上岛了……”

  2012年元旦清晨,开山岛上如常升旗。不同的是,这一天,国旗在天安门国旗班官兵的手中冉冉升起。平日升国旗的王继才、王仕花成了观众,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刻。

  那天,几名天安门国旗班官兵慕名来到海岛,用国家级的升旗仪式,向这两位平凡的守岛夫妻致敬。那天,岛上的旗杆也换成了北京奥运会用过的流动升旗台。

  如今,记者看到,升旗台的基座钢板,已经锈穿了。王仕花说:“海上刮大风的时候,海风会把浪尖上的水雾吹过来,岛上像下‘咸雨’一样,对金属腐蚀特别大。今年‘八一’,老王本来打算换一块新钢板,没想到,他没能等到这个日子……”

  前年,王志国的孩子出生了。“爸,是个儿子!”王志国第一时间给岛上的父亲报喜。电话那头,王继才开心极了:“孩子的名字我都给你想好了,我跟你妈每天迎着朝阳升旗,就叫向阳吧!”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陆地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岛上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条件极其艰苦。在这里坚守30年的王继才夫妻被人们称为“孤岛夫妻哨”。图为2017年1月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的最东边举行向国旗敬礼仪式。

1986年,江苏省军区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当地人武部找到了灌云县民兵王继才,让他担起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瞒着家人登上开山岛。在那之后,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也辞掉了小学教师工作,以哨员的身份陪伴丈夫一同守卫海岛,一守就是30年。夫妻俩每天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监测海上、空中情况,救助海上遇险人员,记录海防日志……因浪大风急无法下岛,王继才曾在岛上亲手为自己的儿子接生;因守岛有责,夫妻俩30年来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图为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例行巡岛。

夫妻俩每天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监测海上、空中情况,救助海上遇险人员,记录海防日志……因浪大风急无法下岛,王继才曾在岛上亲手为自己的儿子接生;因守岛有责,夫妻俩30年来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图为2017年2月21日航拍的江苏开山岛。

2014年9月,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上也新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人上岛参观学习。图为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例行巡岛。

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加坚定了夫妻俩的信念:“再大的苦、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克服,只要一天能动,我们就要让五星红旗在开山岛上高高飘扬!”图为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江苏开山岛的码头上合影。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例行巡岛。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例行巡岛。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站在江苏开山岛的码头。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在江苏开山岛上眺望远方。

王志国(左三)和姐姐一家在开山岛上和父母团聚(2015年2月13日摄)。边防干警王志国是王继才夫妇的儿子,由于要在连云港灌南边防大队值哨,无法在除夕夜和家人团聚,因此,他提前来到开山岛,陪父母巡岛,和家人提前团聚。

王志国(前)在开山岛上帮父母张贴年画(2015年2月13日摄)。边防干警王志国是王继才夫妇的儿子,由于要在连云港灌南边防大队值哨,无法在除夕夜和家人团聚,因此,他提前来到开山岛,陪父母巡岛,和家人提前团聚。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的简易厨房内做饭。

2017年2月21日,王仕花在岛上整理多年来的海防日志。.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给陪伴他们的小狗喂食。

2017年2月21日,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例行巡岛。

2017年2月21日拍摄的开山岛。

王继才对于30年前上岛的时刻记忆犹新:“那天是1986年7月15日早晨8时45分,我第一次踏上开山岛,当地人称之为水牢的孤岛。”
距离连云港市燕尾港12海里的开山岛,面积仅有0.013平方公里,这个比一个足球场面积稍大的岛屿却是连云港地区海防线的右翼前哨阵地,也是一个无电、无水、无居民的“三无”孤岛。
1986年3月,驻守开山岛的部队撤编后,开山岛被列为一类民兵哨所,在王继才上岛前,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找了10多个人守岛,他们之中最长的待了13天,最短的来了看一眼就跳上船折返了。
王继才在岛上发了一上午呆:“当时我就想着下午有船来了马上就走。”来来往往的渔船,没有一艘愿意为他停留。入夜后的荒岛,伸手不见五指,海风呼啸令王继才汗毛直立。王继才想起政委给他留下的那60瓶白酒和6条烟:“古人说酒壮怂人胆,我喝醉了就不怕了。”那时他27年来第一次喝白酒。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就守岛呗,否则只能投海了。”其实,王继才在岛上坚持下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的劝告:“革命前辈为了保卫家国牺牲了,打下的江山要你来守,你就应该守好,除了要忍受孤独感,起码你不用经历枪林弹雨吧。”
在王继才坚守的第48天,妻子王仕花上岛了。看到满腮胡子、满头乱发的王继才,王仕花一咬牙,辞掉小学教师工作,上岛与丈夫风雨同舟。
从此,岛就是家,家就是岛。两个人守护着一座孤岛,一起劳动,一起巡逻。
甚至他们的孩子也出生在这个孤岛上。
王仕花临盘的那几天海上刮台风,没有船敢上来接孕妇上岸生产,此时的王仕花后悔上了岛,以及第一次对丈夫有了怨恨:“我被你坑了,要不是你我会到这个岛上来吗。”王继才心急如焚,拿起固话向政委家属请教,远程接受指导,完成了自己孩子的接生。
在2011年以前,王继才夫妇每年的工资是3700块钱,养育三个孩子极为困难。看着一家人过着窘迫的生活,亲戚朋友纷纷劝他们上岸,甚至给他找好了工作,王继才不为所动:“你数你们的钞票,我守我的国土。”
儿子上高中时,王继才曾经借过高利贷供孩子读书,如今孩子已经研究生毕业。毕业时,不少企业出高薪邀请儿子加盟,王继才坚决反对:“必须去部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我辛辛苦苦供你出来不是为了享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守岛夫妇几个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