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都是9月1日开学今年被称为最难入学的一年?

今年是“最难入学年”吗?大城市学位紧张
2016年、2017年这两年我们国家刚刚放开二胎政策,出现了一波婴儿的出生浪潮,今年这些孩子要上小学了,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学位紧张,于是媒体称今年为“最难入学年”。甚至一些媒体宣称需要提前9年买房才能抢到学位。我个人认为所谓“最难入学年”只是表象,小城和农村青年进大城落户,孩子想要在大城市获得一个好学位,大城市不足以满足那么多新人口的就学,所以出现了学位紧张。但是,放眼全国,二三线城市,城镇地区,学位哪里有紧张?人口流出地区,小学其实学位充裕,农村地区的小学甚至招不到学生,面临关校的问题。我认为就算再往后推5年,即便是2019至2022出生的孩子,在新生儿出生数量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在大城市落户的孩子,还会面临学位紧张。大城市再大,承载能力有限,也不可能装得下那么多的孩子就读。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大城市的小学,设备好、教师名校研究生学历、优质生源经过多轮选拔聚集在一起,良性竞争。小城镇代课老师都不好招、有的学校100米的跑道都没有、教师工资低留不住人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机会的情况下,肯定希望去大城市拼一拼好学位,就算没有实力也想碰碰运气。解决这种问题,根本还是要靠经济,小城市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icon,用工作留住工人,作为配套,小地方的小学应当用高薪留人。越是条件差的地方,教师工资应该要越高。因为,大城市即便教师工资低,还是会因为城市的便利性留住人才,而小地方的学校,已经输在城市便利性上了,再没有高工资,就更难留住好的教育人才,久而久之就是教育空心化。没了好教育,家长都留不住,工厂招不到人,工厂老板也要走。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德国。我以前做外事接待的时候,遇到过很多老板,他们的老婆是德国的老师,她们的别墅在农村,所以她们就在德国的农村做老师,她们对自己的工作普遍非常满意,因为收入很高。农村里的学生不多,她们一个人带五六个学生,非常轻松,拿到的收入又比在城里面大学校工作拿得还要多。孩子小班学习,教育质量高,家长也满意。教育均衡化,学位自然就不紧张了。
2023-05-23 11:48
来源:
傲娇的葡萄籽
今年多地的中小学学位,还是紧张的。
一、入学压力日益加重 二胎政策的实施,给我国的人口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刺激。
2016年至2017年期间,全国出生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而这些儿童将于今年开始进入小学。然而,高峰期过后,却是一个学位收缩期。这意味着,大量的学位预警正在相继发布,各地的家庭都在为孩子就读的学校和班级而焦虑。
其中,一线城市受到的压力是最大的。以北京为例,预计今年入学的小学生将达到30.5万人,而学位缺口则超过了2.5万个。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有所出现。深圳市政府发出通知称,为了解决2021年小学入学率偏高的问题,计划在2022年开始撤销小学“溢出班”。
二、学位预警解决方案 当前,各地政府为应对学位缺口采取的主要措施大致如下: 1. 新建学校。这是最常见的解决办法,政府会在社区和乡村地区建设新的学校来增加学位数。
2. 扩大实验班规模。许多城市会通过扩大实验班规模来解决学位不足的问题。这一措施一般包括增加教师和助教数量,扩大班级规模等。
3. 调整招生政策。对于一些备受关注的学校和班级,政府会通过政策调整来控制招生规模,防止其招满后又出现超大班的情况。 以上措施虽然能够缓解学位紧缺的问题,但效果有限。新建学校需要时间,并且面临资金和土地的压力;实验班扩大规模则会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带来升学压力;调整招生政策则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
三、构建公平和可持续的教育系统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但是在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体化的教育政策。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需要进一步缩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还需要加强资源配置和管理。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培养教师和提升教育质量。 四、结语 “最难入学年”是一个从出生人口而来的问题,但是其背后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管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立健全的教育公平机制是治本之道。在教育上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是输在入学的考试中,将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真正解决入学压力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出发,实现教育资源的公享,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称一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