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过程框架中的关联顺应模式式

近期媒体报道了一场发生在叙利亚东部油田区域的战斗。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数百人,突然在夜间越过幼发拉底河,对奥马尔油田发动了一场试探性进攻。在这座油田的美军24名游骑兵特种兵和部分库尔德民兵,无法阻挡住,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以坦克为首的装甲突击。开始向后撤退,同时向驻叙美军,驻沙特美军空军基地和附近的美军特种部队发出救援信号。很快4辆悍马,急速行驶32公里赶来增援。这些赶来增援的16名美军绿色贝雷帽特种兵,从外线建立起新的火力线。与里面被包围的美军和库尔德民兵对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形成内外夹击。虽然实力不足以,真正的内外夹击,但是,也可以牵制住对手的兵力部署和火力。很快,被围美军发出了紧急救援信号。从沙特美军基地飞过来1架美军AC-130炮艇机,这架炮艇机首先就打掉了冲在最前边的3辆叙军坦克。随后开始扫荡周围阵地。随后3架F-22隐身战机和2架AH-64阿帕奇武直分别从沙特和土耳其的美军基地赶到。美军战机经过1个小时的轮番对地打击以后,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开始顶不住了。尽管,他们分散在整个战场的各个石油设施附近,以石油设施掩护自己。还在后方部署了高射炮和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但是,美军F-22隐身战机和AH-64阿帕奇武直的技术优势太大。黑夜对于他们来说,毫无障碍。据称在F-22和F-35战机夜视系统下,黑夜与白天没有丝毫分别。因此,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在地面上完全没有还手的力量。只能尽快找到隐蔽,毕竟坦克,自行高炮和轻武器无法对抗隐身战机。结果1个小时的战斗造成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和叙利亚特种兵伤亡300多人,美军无一伤亡。在今年年初,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就已经在幼发拉底河遭到过美军战机的攻击,损失惨重。虽然俄罗斯雇佣兵基本上都是俄军特种部队,特警和伞兵,还有海军陆战队退伍人员组成。在战斗技能,武器操作上都非常精良,但是,美军每次都是使用降维打击。以F -22隐身战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AC-130炮艇机打坦克和步兵。步兵技能再熟练,也无法对抗这样的攻击。来源:精兵堂 百家号长按 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鼓励推广(点击图片查看详情)陈年油垢一喷就没!韩国人发明的这个清洁剂让人刮目相看!(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当地时间3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应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要求,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已同意将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这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首次在境外部署核武器。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3月26日表示,除非白俄罗斯拒绝接纳俄罗斯核武器,否则将对其实施进一步制裁。博雷利称,俄罗斯向白俄罗斯移交战术武器的决定是“不负责任的升级”。与此同时,在远离俄乌战场的北极地区,俄罗斯和北约双方近期的“异动”也十分频繁。欧盟官员:如果白俄罗斯不拒绝 将进一步制裁 当地时间3月25日,普京透露称,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最早将于今年夏天抵达白俄罗斯。他表示,这一决定是在英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有毒贫铀弹后做出的,并称这一举动是伦敦“绝对鲁莽”的表现。 普京表示,俄罗斯将从4月3日开始训练相关人员,7月1日前会在白俄罗斯完成战术核武器的储存设施建设。此外,俄罗斯已经帮助白俄罗斯重新装备了10架能携带战术核武器的战机,俄方还将一定数量的可以携带战术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转移到白俄罗斯。不过,普京强调道,上述决定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将核武器移交给白俄罗斯。他说,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在盟友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俄罗斯是在做与美国一样的事情,并不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承诺。 乌克兰外交部3月26日发表声明谴责俄罗斯,并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北约发言人在同一天也对此表示谴责,称俄方相关言论“危险且不负责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在3月26日表示,白俄罗斯接纳俄罗斯的核武器将意味着不负责任的升级,并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博雷利称,除非白俄罗斯拒绝接纳俄罗斯战术核武器,否则欧盟将对其实施制裁。“白俄罗斯仍然可以阻止它,这是他们的选择。欧盟随时准备以进一步制裁作为回应。”他说道。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表示,俄罗斯这一决定大大增加了发生核对峙的风险。鉴于乌克兰冲突,“出现误判或无解的可能性非常高”。该组织称,“这种极其危险的升级,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更大。”不过,美国方面对此的回应却显得十分谨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对此回应称,白宫没有看到俄罗斯准备使用核武器的任何迹象。这位发言人说,“看不出需要调整我们战略核姿态的理由,华盛顿仍将致力于北约联盟的集体防御。”北极地区“异动”不断俄核潜艇十分活跃美军侦察机首次飞抵俄芬边境地区与此同时,当地时间3月26日,挪威海军司令鲁恩·安德森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俄罗斯现代化核潜艇近期十分活跃”的担忧。挪威海军司令部认为,“俄罗斯在北极的威胁越来越大”。↑挪威海军司令鲁恩·安德森他指出,俄罗斯海军潜艇在北大西洋的活动十分频繁,包括俄罗斯最先进的“北德文斯克”号和“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正定期在北大西洋地区巡航。而俄罗斯派出的这些潜艇都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拥有几乎无声的发动机,还携带了可配备核弹头的最先进高超声速导弹。 安德森称,这些潜艇可能对美国和欧洲的战略目标“构成了重大威胁”。挪威及其盟友“已经增加了在海上的存在”,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后,挪威舰队的战备状态就已升级。↑挪威海军发布视频中出现的俄潜艇上周,挪威海军公布了一系列独家视频显示,俄罗斯攻击型潜艇和飞机已经扩大了在北极地区的存在。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艘俄军潜艇的潜望镜露出水面,还出现了最先进的“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和可携带16枚核弹头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的身影。与此同时,用于跟踪潜艇的图-142反潜机和伊尔-38反潜侦察机也在海域上空飞行。 “我们看到俄罗斯潜艇现在的运作方式与十年前不同。”他说道,比如在海域里“反复地来来回回”。不过,安德森没有具体说明俄罗斯过去一年在该地区的活动有多频繁。但他指出,俄罗斯方面不仅增加了巡逻,他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比以前“更不可预测、咄咄逼人”,一些演习似乎“更具攻击性”。 有分析指出,北极地区已成为了北约和俄罗斯“相互秀肌肉”的新阵地。而“与挪威对其与俄罗斯边境附近的北约活动自我克制不同”,芬兰已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边境向美国情报飞行开放领空。↑美国空军波音RC-135W侦察机首次飞抵芬兰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侦察机首次前往芬兰执行任务。据报道,一架呼号为“JAKE 11”的美国空军波音RC-135W侦察机当天从伦敦北部的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一路飞越波罗的海国家,进入了赫尔辛基东部的芬兰领空。随后,这架侦察机继续沿着靠近俄罗斯边境的空域向北飞行,并在该国东南部面向俄罗斯拉多加湖和战略港口城市圣彼得堡进行了多次轨道飞行。虽然“JAKE 11”一直在北极地区执行任务,“观察”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地区的行动。但此次飞行的重大意义在于北约“现在可以利用芬兰中部和北部的领空收集有关科拉基地复杂地区的信息”,同时从更近和“舒适”的位置监视俄罗斯边境的行动。 据报道,巴伦支海被称为“俄罗斯海军后院”,而科拉半岛则是俄罗斯导弹潜艇舰队、多用途潜艇和超音速轰炸机的基地。换而言之,随着芬兰开放其领空,北约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视野”:“从白俄罗斯到科拉半岛的俄罗斯活动”变得“近在咫尺”。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责编 邓旆光 编辑 潘莉(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称,美国军队已经做好“今晚作战”的准备。奥斯汀称,“我们的部队随时准备‘今晚作战’。我们可以发现,拜登上来以后,明显比特朗普更加好战。才2个月时间,先是宣布在叙利亚保持美军存在,不再撤军。然后就是加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对缅甸下手,支持乌克兰出兵乌东地区,给予大把军援等等。其实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民主党也更加好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军参战都是民主党打起来的。美国共和党就只为了犹太人和石油公司在中东打过仗。美国几乎每个总统都要打仗,在特朗普时代美国没有打仗,在拜登时代大概率是要打仗的。从公开信息来看,美国的标准是11艘航母标准不变,再增加6艘轻型航母,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机。美军四星上将米利说:轻型航母要和大航母一样具有同等的杀伤力。美国要全面将第3代作战平台升级到第4代作战平台。比如,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陆军作战车辆跨职能小组主任理查德“罗斯”科菲曼称,美军要发展大量机器人对抗对手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陆军和上千乃至上万辆坦克装甲车辆。使用机器人进行地面战,将可以以少胜多,对于美军非常重要。美军要发展重型机器人,中型机器人和轻型战斗机器人。装备武器和探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据链系统进行自主作战。同时,拜登时代将建造更多有相控阵雷达的星座级护卫舰,这将帮助美军至少在2025年以后,不用担心次要方向分兵的问题。同时,还会在美国级两栖舰基础上建造更多准航母。空军继续平均每年装备100架F-35隐身战机,同时推进,下一代陆基机动式核导弹项目,B-21隐身轰炸机项目和F/AXX等六代机项目。还有陆军的下一代战斗车辆,远程高超音速武器和远程精确火力项目。随着F-35B战机近年来逐渐成建制地加入美国海军两栖戒备大队,并伴随两栖攻击舰开展巡航部署,美国海军将两栖攻击舰作为辅助航母加入巡航的做法也已经逐渐成型。 这对于美军和美国国防工业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美军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全军规模的装备换装期。美军上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平台换装,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美军大量换装在80年代研制的一系列三代兵器。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只是对手是谁的问题,不过根据分析,伊朗核设施和地下导弹基地应该是第一目标。其次是,在叙利亚或者伊拉克的伊朗基地,再其次是彻底封锁也门,切断伊朗对胡赛武装援助。帮助多国联军解决战斗。最后是强化乌克兰战斗力持续在乌东地区牵制俄罗斯的力量。据《印度斯坦时报》当地时间1月18日报道,印度国大党发言人苏尔吉瓦拉(Randeep Singh Surjewala)当天在议会表示:“卫星图像和媒体报道都表明,中国已经在临近印度边界的洞朗地区建立了军事驻地,这意味着印度的安全和战略利益已经被妥协。”问:媒体披露的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距洞朗对峙发生地很近的地方修建庞大的军事设施。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该设施并不在对峙地区。但这在印度政党中引发了担忧。印度外交部还称“此前对峙地点的现状并未发生改变”。中方对有关报道有何评论?相信你非常清楚中方在洞朗问题上的立场。洞朗地区历来属于中国,一直在中国有效管辖之下,不存在争议。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一直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方在自己领土上的主权行为,完全正当合法。正如中方不会对印方在印度领土上的建设活动品头论足一样,其他国家对中国在自己领土上的主权行为品头论足也是不合适的。答:有关印度边防部队越界造成的洞朗对峙事件,前两天我已经说过,印度军方的高官也承认是印度军队越界了。这一事件使中印双边关系经受了严峻考验。我们希望印度军方能够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去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已经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我们希望印度有关方面能切实遵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共同致力于中印关系的改善发展。
科技创新与应用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技术的创新需要及时、完整、专业、可靠的信息资源来支撑,这就决定了科技查新工作与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一、科技查新介绍
1.科技查新的内涵
科技查新是基于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一项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的对比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也就是说查新是以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做出结论。
2.科技查新的作用
(1)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科研立项是在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的课题进行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在科研立项之前,应对所选课题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这样将有助于科学、客观地研判课题在论点、研究开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新颖性,使选题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从而可以避免科技项目的盲目研发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浪费和损失。
(2)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而可靠的信息资源。通过专业的科技查新,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研发人员花费在查阅科技资料上的时间,且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而可靠。这些信息均来自国内外的权威数据库、专业检索系统以及特定网络资源如SCI、EI、CNKI、PQDD等,所检类别涵盖工业、农业、医药等,内容涉及各种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技术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科技图书、专利、标准和规范、报纸、通告等。这将为研发人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3)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工作的评定均由专家小组来完成,专家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难免会掺杂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片面、不公,这将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路上的绊脚石。通过专业科技查新所获得的可靠信息与专家小组的丰富经验相结合,可最大程度降低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1.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2.技术创新的作用
(1)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并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强者之林,必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由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加快技术的创新,从而适应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掌握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不仅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企业自身建立起一个技术壁垒,从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因此,技术创新战略不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还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保障。我国传统的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因先进技术的匮乏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现代产业体系的特点是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小,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检验一个企业能否在产业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其关键要看是否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技术的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科技查新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实例
科技查新工作为科学研究、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支撑,如:某公司欲开发基于ARM11技术的高清互动机顶盒,但缺乏关于该项技术的开发程度、关键技术、发展前景等方面信息资料。为了明确研发方向,避免重复建设,缩短研发时间,该公司委托我所就这项技术进行了科技查新。在受理此课题后,我所相关的工作人员与该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确定了检索关键词和检索策略,在互联网、国内外的权威数据库、专利局如:EI、CNKI、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局等进行检索,得到50多篇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ARM11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同档技术中,其开放性和低功耗在业界领先,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产品也采用了该项技术。该公司采纳了这一结论,对此项技术进行创新应用,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科技查新是企业获取可靠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技术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情报部门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资源为自身的技术创新服务。而科技情报部门应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高科技信息检索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文,赵伟.利用科技查新促进自主创新工作的发展.决策,2011(2).
[2]曹晓辉.科技查新为企业专利申请“保驾护航”.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科技创新与应用篇(2)
1 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科学地设置出来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与编制,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入、示范试验和推广作为种植业的主要职责;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的灾情预报、监测、处理和防治上要积极地开展起来,要监管和配套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要组织起来并进行推广,将农业资源管理开展起来,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开展起来,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农业公共信息的。
2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机制上予以创新
2.1 推广多元服务的机制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给予协调指导、强化中介组织和涉农企业等,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和经营主体建立起来,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出来,引领其在推广规划重点的时候要围绕着政府,将农业技术服务开展起来;将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性推广机制的模式和途径要探索出来,并不断地给予完善。
2.2 竞争聘用的机制
对竞聘制要全员地执行起来,可以由县级主管部门聘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通常的时候可以由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聘任一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资格存在于新招聘的工艺性农技推广人员身上,通过当地人事单位考试通过之后,择优录取。
3 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要强化起来
对新型的节肥、节水、节地、节材等技术要不断地进行推广与应用。将高效节水灌溉新设备要大力推广起来,对旱作物农业工程要继续实施起来。对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和精量播种上要进一步去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要深入地进行推进,对技术示范和设施农业的建设上要予以强化,对农业机械技术改造上要大力地给予支持,将产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适用性提升上来。对农村垃圾处理和农业面污源治理的工作上要予以强化,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水平。对现代的信息技术上要充分地进行使用,将农产品等现代的交易要积极地开展起来。
4 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上要努力提升上来
4.1 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起来
对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上要予以坚持,将分析测试、技术转移、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区域服务等要积极地推广并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网上定期的机制要积极地建立起来,对农业生产化的科技需求上要积极地反映出来。对农业技术交易市场要努力建立起来,将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平台有效地建立起来。对农业技术评估咨询和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上要加快去发展,将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提供出来。
4.2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予以完善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盟合作、企业主体运营、奖励评价、展示交易促进等机制要努力建设起来,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将以企业为主体模式要大力地实施起来,将结合产学研为模式的科技转化建立起来,在主营收入中将农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要不断地提升上来,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主体中将企业作为其中的主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上要予以强化,将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要努力提升上来。
4.3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上要予以实施
对现代农业产业等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要全面地实施起来。要大力引进和转化先进的科技成果,对绿色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场地的建设上予以强化,将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不断地进行扩大。
5 保障方针
对组织领导上予以强化,将认识提升上来,将对中国梦的实现当做主要的目标,在农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地融入进去。可以将专门的工作小组成立起来,对具体的工作上进行管理。
其次,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对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依靠典型和树立典型要切实地重视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上要予以加快,将一定的经验要及时地总结出来,将长效的工作机制要探索并建立起来,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在整个社会将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起来,将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6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升,现代的农业生产逐渐地摆脱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丁超.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篇(3)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29-02
0 引言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不懂得改革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只有通过企业内部不断的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市场运作管理,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创建“三大纲领性”文件
1.1 制定《永锦公司科技市场运作管理实施细则》 永锦公司科技市场的运作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为宗旨,激发创新活动;遵循“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坚持“平等、自愿、有偿、事前补偿、诚实信用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完善科技市场的资源配置,健全科技创新市场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永锦公司在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五位一体”运作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规范科技市场运作,着力于科技创新正向激励,激发全员创新热情,“科技套餐组合工程”是公司规范科技创新市场运作,实施各类创新科技成果收购的前提下,为调动全员创新积极性而推行的新的激励办法。科技创新成果组合工程分单位和部室两大类别三个等级,以充分激发不同水平单位和部室创新激情。其中单位A、B、C三个级别的创新组合工程内部收购价分别为30万元、15万元、7.5万元,“创新之星”部室五星级、三级星、一星级部室内部收购价分别为6万元、4万元和2万元。各个组合工程被单位和部室认购后,必须完成相对应的科技成果指标。比如,单位认购A级创新组合工程后,年度创新绩效分值必须为130分以上,创新绩效考核在95以上,其中省部级成果1项,地厅级成果2项,省部级QC成果1项,推广应用外部成果10项,年科技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2%-3%,实行研发费用归集加计扣除500万元以上……而机关部室认购星级部室后,除了按认购等级类别,完成相对应的本部门科技成果外,还要督促完成分管系统各类科技成果指标,以通过凝聚系统力量,实现协同创新。
而对于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的收购,则按照事前补偿、事中管控、阶段考核、事后评审奖励的正激励办法,每季度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考核,半年度考核完成者支付总收购费用的四分之一,年度完成者支付剩余的四分之三;而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永锦公司则加大奖励力度,给予最高奖金30万元、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5万元、3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以真正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合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1.2 制定《永锦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办法》 该办法系统规定了“科技创新项目管控体系、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科技创新成果收购体系、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推广成果验收结算体系”“五位一体”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创新成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2.1 科技创新项目管控体系 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公司机关各部室负责分管专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负责推动本专业内各单位科技创新成果的生成;负责参与对本专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和推介、推广;负责配合本专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考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负责管理列入公司级以上的的科技创新项目。公司每年依据各单位、各部门立项的科技创新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的创新性、重要度和参与度确定公司管理的项目,遴选重大或重点项目向上级公司或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立项。
1.2.2 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分为科技创新项目验收鉴定、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验收评价三个方面。在公司立项的科技创新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进展要求,由公司科技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专业委员会下设创新成果评委库,由各单位、各部门推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资质、专业理论和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每个评委库为30人,每年更新一次,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分管创新成果的评审。
1.2.3 科技创新成果收购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公司科技市场收购的范围,制定各类成果收购和奖励标准,所有列入科技市场收购的成果按照“事前补偿、事中管控、阶段考核、年度奖励”原则。科技市场收购费用从科技经费中列支,科技市场收购费用用于支付补偿成果完成者和组织者对创新工作的贡献与付出。
1.2.4 科技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 该体系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数量和效果评价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实施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效益提成奖励机制,使科技创新成果完成者从推广转化中受益,切实得到实惠。
1.2.5 科技成果验收结算体系 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组对推广完成后进行总结,编制成果推广总结报告,并提交成果推广验收结算申请,科技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推广验收结算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合格后提交专业技术委员会。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通过验收后制定推广成果效益提成结算方案,并纳入季度的科技市场
收购。科技创新与应用篇(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CAD/CAM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制造的技术水平,推动制造业的革命。要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就必须重视CAD/CAM技术的应用。因此,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CAD/CAM技术人才是当前工科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CAD/CAM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材料工程、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课程系统地联系起来,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创新教学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CAD/CAM技术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有的以教授某种软件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简单的板书、视屏演示为主;在能力训练上,缺乏有效的组织,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或学生能够听懂但不会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当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本教学项目研究的重点。
本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教学并重,教师既要精讲,做到深入浅出,又要指导、引导、启发学生做好训练,利用和创造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使学生不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精髓,提高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教学改革内容
1.兴趣培养
在人们主动学习新知识、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激发学生对CAD/CAM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本课程的前两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专题演示介绍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过程,教师在软件平台上演示相关案例的实现过程,如凸轮单摆机构、减速器机构以及空压机等产品,形象地展示出机械产品如何从无到有,从平面到立体,从零件到数字样机,从数字样机到实体机械装备;通过展示往届学生设计的产品模型,参加机械设计比赛的视频画面和获得的荣誉、奖励,列举毕业学生在相关行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知识学习
现代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紧跟现代化制造的潮流,以数字化设计为先驱,以数字化制造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改中,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前期所学理论知识,如在课程初期训练设计与制造单摆凸轮模型中实现各部件的虚拟设计、零部件的装配、机构的运动分析、关键部件的材料和力学性能分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技能、机械产品的检测等,巩固已学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专业理论知识。
本教学改革中始终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课题组成员4~5人。要求每组学生对所布置的教学项目进行小组讨论,准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机械设计、材料学、力学、机械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从而巩固前期课程知识点;讨论案例产品涉及的结构、机构性能、机械加工等相关知识,制订项目实施的方案并组织教学组教师和全班学生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听证;课题组自行组织实施项目,成员相互配合完成零部件的设计、装配、机构运动性能分析、关键部件的力学性能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分析等任务;在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部件加工,完成所加工零件的检测、样机组装与测试,并撰写项目实施过程报告书。在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同时各个任务是保障整个课题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间将逐渐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并在课题实施和问题交流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3.能力培养
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学生从事工作后能力得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观企业一些当前先进的机械产品,浏览各大机械公司先进产品网页后,布置案例任务或由学生自行设计课题任务,实现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锻炼创新的思维。同时,教学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与机械相关的竞赛,如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相关赛事,通过比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当地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制造项目,使得学生不断学习和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思路如图2所示。
图1 项目实施流程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针对CAD/CAM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我院经过四年的摸索实践,在教学流程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教学组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浙江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奖项6项;国家大学生训练项目3项;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10余项等成果。
图2 教学改革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军,项目学习和情景教学在CAD/CAM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0,5(33):57-59.科技创新与应用篇(5)
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整合是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热点话题,由于音乐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有所不同,其教学资源、教学模式都较为独特,因而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也提出很高的要求。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音乐网站、多媒体音乐可见以及网络音乐课程的出现,为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的整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优势分析。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将信息技术教育工具作为问题探索、研究与解决的认知方式,其在与学科课程整合时彰显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多样的呈现形式,可以对感官进行充分刺激,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交互性很强,可以进行实时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三,开放性较强,充分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第四,有利于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突破传统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以网络科技为主的教学模式。
2.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存在的问题。要想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之间实现更有效的融合,就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教育领域中,部分音乐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其主要内涵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就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甚至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这种观念是片面或错误的,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将信息科技被动纳入课堂,而是将其主动而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使其对学生学习观、教师教学观与课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偏低,难以实现教育信息科技的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更多的新技术带入课堂之中,例如电子白板、多媒体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然而很多教师对这方面的技术却没有充分的掌握,对于一些基本的办公处理软件与技术都不能实现良好的应用,因而导致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困难。
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部分学校认为教育信息技术是否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学校教学系统的完善并没有太大影响,因而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建立起校园信息技术教育系统,因而也无法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
3.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对策。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而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
重视教学设计,使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结合学科特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知识结构,其对学生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音乐课程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很多音乐知识的理解都是较为抽象的,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创设合理的音乐情境,使其思维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从而实现对音乐知识与理论的理解。所以音乐老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学科的特点与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的选择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科技创新与应用篇(6)
一、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并活灵活现,达到情境化功能。
历史课程内容要丰富多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喜闻乐见,并能使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有个系统的认识,对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趋势来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那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才能达到,才能达到情境功能化。成功的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问题和情境有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历史教师就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和强大功能,将相关内容和信息集中起来,创设一种特定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掌握。比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中涉及到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纸币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教师可以在课堂前从网上下载大量相关各种古今中外的钱币资料并加以整理,到课堂上时播放给学生去欣赏时,先从今天中国人们用的纸币开始,再到国外用的纸币,再到古代中国的用金属钱币,再引出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交子”,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设置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你能认识多少种外国纸币?然后并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可能不完整,老师再进行补充。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历史课堂传统教学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历史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手段“用活”和“活用”,达到实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一定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遵循信息技术的特性设计课堂教学,“用活”和“活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才能灵活多样,按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规律设计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历史规律设计历史知识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为主旨新型历史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历史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并帮助学生选择、组织、开发、使用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知识。从而使历史教学活动实现由传统式教学模式向创新式历史教学模式转变;由历史认知本位向历史运用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主体本位”向“学生主体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研究过程的转变。这就是信息技术给历史教学带来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在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地讲解时,是用一段视频好,还是用一组图片好,还是用一些文字材料好,还是用一些图表数据好;是一种好,还是两种配合,还是多种配合更和谐。
三、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机制灵活善变,实现因材施教。
在交互式练习课堂上,例如识记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进行历史知识运用练习时,可以设置一些填空补缺题,选择题,或是简答题来给他们进行练习,加强他们对知识巩固。而对一些识记力,理解力,运用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文献资料题,综合运用题等难度比较大些的题目来给他们训练,再提高他们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历史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各类历史教学资源库、数据库、信息库中,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信息、学习路径和起点,确定学习数量和内容,采用适当的难度来完成学习。
四、信息技术活跃学生学史思维,体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归宿和宗旨。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活跃学生学史思维,让历史课堂可以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史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史的创新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也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归宿和宗旨。科技创新与应用篇(7)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58―01
一、概论
新巨龙能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井工矿井之一。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以往均采用手工录入、汇总、核对、分析等十分繁琐、耗时耗力,且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遗漏登记等原因,造成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十分被动。公司针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技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拓展了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科技创新信息平台管理模式
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在线申报、审批,评分、查询、统计等环节,做好科技工作的统一管理,首先确定公司科技管理模式。
1、软件开发模式的选择。B/S和C/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客户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今后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宽带的逐步普及,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完全的B/S模式应该是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选择B/S 模式。
2、数据库的选择。目前常见的数据库有Access,SQL Server,MySql,Orcale,DB2数据库等,它们各有优点,适合于不同级别的系统。那么哪种数据库更快?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存在许多不定因素,一些经验表明在长时间运行大量事务方面Oracle要优于SQL Server,但在集群技术等方面,SQL Server比Oracle数据库要好一些。软件开发平台在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领域,往往存在两种选择,那就是SUN公司推出的J2EE和微软.NET。.NET是2000年以后微软最为重要的软件开发套件产品。J2EE和.NET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二者都是非常优秀的开发企业计算软件的优秀平台。这两种技术平台技术上部分不分伯仲,性能和先进性上是一致的。根据小组成员特点,我们确定的创新管理系统开发最佳方案为:B/S模式+SQLserver+.NET。
三、简易化操作,智能化管理
1、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
(1)搭建系统开发及调试环境;(2)客户端界面设计及数据库联接组件设计;(3)使用+Html语言完成编码;(4)调试程序代码无误后,将程序源代码部署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零安装,只需安装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同时具上网条件即可使用本软件。
2、用户权限维护方便
(1)定位系统需求;(2)在数据库中设计一个权限控制表和软件功能结构表,结合XML语言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全面控制;(3)使用语言完成编码;(4)调试程序代码无误后,将程序源代码部署在服务器端。设定用户权限通过软件操作即可实现,可以方便的添加,删除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用户权限生成功能菜单和功能树,不需修改软件源代码。
3、软件使用界面友好
软件开发中,将各个用户界面模仿静态网页系统界面,使得各项操作只需通过鼠标单击即可实现。使用者可以快速的熟悉软件使用方法。
4、采用新技术
在此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开发出管理工作相关模块及辅助管理和即时消息模块。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业务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实现了信息化和“无纸化”管理,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部门之间、相关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管理信息的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和充分共享。
5、完善的流程设计
系统将人性化、智能化的理念引入管理系统领域。涵盖计时管理、评委打分管理,最终得分即时公布、报表统计管理等多个环节。论文过程中,系统为用户提供相关数据资料的实时查询功能,并为职能部门全面掌握情况和创新完成进度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科技创新与应用篇(8)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5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前提,以提高科技类社团专业实践性质为目标,并且与学术研究、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补充作用,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因此,要规范社团的管理并积极引导。
一、科技创新类社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我国高校作为培养高新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任务。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师教学之外,学生主要由第二课堂获得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为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高校科技性社团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平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参与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其不断成长为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一)科技创新类社团通常以课题为纽带,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以及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并且是自由度较大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组合;科技创新类社团一般具有各社员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民主意识较强;科技创新类社团具有其成员之间强调相互协作、各尽所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保障。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学生很难有机会发展综合能力,而高校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则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培养综合能力。
(三)提供创新创业的锻炼平台。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生干部经历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必备要求,这无疑为参加过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大学生平添了一份助力,同时也对高校提出新要求。而且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增加新的就业机遇。
二、科技创新类社团当前发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以徐州工程学院科技社团为调研对象,采用专题问卷调查和相关人物访谈的方式开展。调查显示,我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与管理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参与度与参与初衷多样。调查表明,近四成学生有参加过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的经历,科技创新类社团在校普及率较高。科技创新类社团是高校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的智能车与机器人协会、电子设计与物联网协会、程序设计与手机开发协会、奔腾计算机协会等社团近年来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调查中,当被问及参加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初衷时,学生们的回答具有多样性,因选择较多,所以各个选项的分布也较为均匀。这体现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社团初衷是多样的,但是不同学生之间参与初衷的比例有所差距,相对集中于增强“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三大初衷上。参加社团的初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以及W生对社团的信仰度。可见,学生参加社团的初衷代表着他们对社团不同的理解,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视野和未来。人员参与度之高、参与初衷多样化,对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加强有效的内部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就成为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科技创新类社团通常通过“以大带小”的模式来培养下一代成员,在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学长们总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其他社团成员指引学习的方向,有时会误导其他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方向。从对各院系的领导及辅导员老师的访谈中得知,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一般都比较盲目,很多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不仅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挂靠单位的引导。有些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配备了指导老师,但也基本不过问社团工作。学校长时期的放任不管会导致社团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没有重心和方向。
(三)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经费问题长期困扰着社团发展,没有经费,社团日常科研大大受阻。像科技创新类社团,器件价格昂贵,经济负担远超学生承受能力,致使学生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许多优秀创意无法实现,直接或间接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社团成员在参加一些科技竞赛时,常常因为试验仪器过于老旧而达不到规定技术指标,从而使得很多作品效能大打折扣,甚至使得一些创新想法夭折。
(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大学生加入科技创新类社团,大都出于好奇,但是时间一长,当初参加社团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消退。再者由于当前大学生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总会投机取巧,缺乏自我创新思考。此外,一些学生“闭门造车”,不与人交流讨论,从而导致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创新点。
三、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以管理维系根基。科技创新类社团要制定灵活又充满激励的管理制度,避免因个人经验、感情、兴趣给社团发展造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科技创新类社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要注意将科技创新类社团严格审批制度、奖励制度、评比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纳入学校正常的学生工作管理渠道。一个组织团体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自身的管理,要想搞好一个社团,就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二)以骨干培养提升竞争力。创建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类社团,不仅仅要求其骨干成员的创意能力较高,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这有助于社团自觉抵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以资金投入保障发展。学校应该对科技类社团活动经费、场所、师资提供保障。学校的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社团成员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心态以及社团的发展。对重点科技创新类社团要重点扶持,包括师资、经费、政策等,这有助于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
(四)以激励政策促进提升。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类社团必须要具备的,对于每一名成员来说,至关重要就是其研究成果被肯定承认。精神上激励能提高社团成员学习积极性,带给他们更大的鼓舞和动力,从而促进社团的运行效率。
(五)以交流研讨强化合作。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对于社团与时俱进,提高自身l展力有重要影响。各个高校科技社团成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加大高校科技性社团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本校社团长远发展和实力提升。
(六)以学科竞赛磨练意志。科技社团的学科竞赛是针对特定领域和方向的,超出课本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以及团队协作的考核,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比赛,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佰特杯”物联网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等。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历年来,我校电子设计与物联网协会、机器人与智能车协会等科技性协会学子在省级、国家乃至国际性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七)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身特色。构建特色科技创新类社团,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日益社会化的校园里,一个良好的品牌不仅能增强社团形象,而且能扩大社团知名度,加强社团凝聚力。要想在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管理中真正树立品牌意识,关键还在于高校社团本身对质量以及其特色的挖掘。
四、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前景
(一)把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渗透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协作。从特色活动的举办、完善机制以及理论学习三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理论、完善制度以及严格制度管理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的。科技创新类社团作为学生思想交流的阵地,在学校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会对传播、发散良性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把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科技创新类社团一般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实现自身发展而自发组成的自由度较大的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组合。当前,科技创新类社团日趋蓬勃活跃,这为大学生实现素质拓展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把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在科技创新类社团组织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其过程中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共同提高、协同发展的激励效应。所以社团成员如果能够把握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大方向,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的提高发挥着大学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10-14.
〔2〕教社政[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12-13.
〔3〕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5-1-13.
〔4〕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科技创新与应用篇(9)
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即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二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即经济全球化;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这种变化和趋势都与科学技术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性变革。目前,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都在积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趋势,竞相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区域发展的主体战略,借以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科技创新的复杂性,把握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才能够找到促进技术创新的最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从用户需求到技术研发、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与技术监督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涌现现象。科技创新涉及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政府、国际组织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高道才等将创新的主体动力归结为由动力、周围动力和内驱动力三个子系统构成,共同激发人的创新激情和探索行为[3]。科技创新是科技基础、科技投入、政策环境、创新体系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首先,科技创新是在深厚的科技积累基础之上的,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其次,科技创新需要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R&D投入,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第三,科技创新需要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这是科技创新的保证;第四,科技创新需要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这是创新推进的保障;第五,科技创新需要适合创新的人文环境。以上五个方面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发挥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
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均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必须建立与社会结合,完善多源、多样的创新投入体制与格局,形成新型的创新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可持续创新的制度、文化、设施与环境,才能为可持续创新能力发展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的复杂涌现特性为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以及市民等创新主体和各类创新要素高度耦合的、开放的、社会化创新平台提出了要求。
二、科技创新的“双螺旋结构”
科技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离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科技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的赶超就是技术的赶超。根据当前的情况,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由贸易和技术引进为主,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加速自己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重,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国家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有选择的产业政策,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第三阶段,必须以技术的自主开发为主,面对的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国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占领产业制高点,获得先发优势和规模经济,将动态的比较优势与静态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宏观平衡与微观效率,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跨越式赶超。目前国内城市主要通过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赶超工作,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创新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推动应用创新,并进一步提供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技术研发方通过以应用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培养产品设计能力、研发能力,逐步向产业上游发展,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提升整个行业科技水平。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还更多地注重 技术进步,对面向用户的应用创新较少给予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制度设计对于技术发展、产品转化十分重要。当我们通过高新技术园区这种制度设计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的机制,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乏动力[2]。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有必要在应用创新方面通过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平台,即应用创新园区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用户需求的集聚,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以高新技术园区和应用创新园区两种制度设计的高度互补与互动,形成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两轮驱动、并驾齐驱,通过“双螺旋结构”的互动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将是探索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探索。
三、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创新模式的嬗变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为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随时随地(Any time,anywhere)在线联接、通讯联络、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了可能[4],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的发展正在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继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1]。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通讯技术同步发展,携手并进。这不仅仅是因为多数生产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企业均为国际化大企业,更是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工作的新方式以及在任何距离内交流的新手段。信息和通讯技术同时也为改善产品进入新市场以及为表达和传播见解和观点提供了诸多新的机会。普适计算、普适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普适、知识普适,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也普适了,科技创新不再是少数被称为科学家的人群的专利,每个人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社会形态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流体特性[1],传统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边界正在“融化”[5]。传统意义的实验室的边界以及创新活动的边界也随之“融化”,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开发,然后再交给市场去转化、推广的线性科技创新链条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嬗变。
如何在理解科技创新复杂性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应对科技创新新趋势,对于全面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全面推进知识社会条件下的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赶超和跨越发展尤其重要。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的“三验”应用创新园区模式和欧盟的Living Labs创新模式正是积极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努力与探索,通过共同创新、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创新服务总线以及新型的创新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
四、应用创新园区与应用创新案例
科技创新的复杂涌现特性以及新技术条件下的知识社会环境,为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以及市民等创新主体和各类创新要素高度耦合的、开放的、社会化的创新平台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科技创新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政府有责任通过用户共同创新、开放创新平台的构建,推动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应用创新,并通过应用创新平台和技术进步平台的对接推动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启动了“三验”(体验、试验、检验)应用创新园区的探索。园区如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打造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又如何与高新技术园区实现对接呢?我们将通过应用创新园区的简单介绍以及一个简单的应用创新案例,也就是该园区孵化的第一个信息技术新应用,试图给大家以启发。
1.“三验”应用创新园区概况
“三验”应用创新园区,即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是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北京市相关政府机构支持,各区县市政管委会等机构参与;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承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协办的开放式、公益性、非盈利机构。园区的核心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贯彻“最终用户参与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过程”的应用创新理念,推动以“三验”为核心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试点示范活动。
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各界参与,促进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及成熟转化,推动城市管理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园区是为目前正在建设的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的,它是以汇聚用户资源、挖掘用户需求、推动共同创新,实现将响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引导类技术以及需要试点示范的技术转化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为具体目的的,其定位为:“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创新的载体;城市管理科技信息的辐射源;科普宣传、展示基地;社会宣传教育基地”。其功能为:以“三验”推动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即通过用户需求的挖掘产生新应用,推动新技术,通过“三验”,即用户体验、科技研发单位试验以及政府委托第三方检验,并通过试点示范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家评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为目的的“三验”科技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过程。
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经多年筹划,通过“三验”项目的尝试性的运行,已有一批创新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推广。经过对体验、试验、检验“三验”机制的不断摸索,应用创新园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正在通过“三验”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ldq uo;三验”应用创新模式。
2.“三验”应用创新案例
“移动听网”技术是由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向市场的一项崭新的互联网技术。它是在我国先导性科技园区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孵化下由我国科研人员完全自主研发的一项高科技成果,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移动听网”技术可以使人们摆脱屏幕的束缚,打破传统上网地理位置和浏览方式的限制,通过听觉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它的出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为催生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和一系列产业模式提供了可能。
同很多创新技术一样,“移动听网”技术的转化应用遇到了难题,如何让潜在用户们在短时间内认识“听网”、了解“听网”并使用“听网”技术,如何找到“听网”技术与用户需求的结合点,成为困扰这家科技公司的新课题。城市管理“三验”应用创新园区正是针对科技研发企业的这类问题,通过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通过应用创新园区与高新技术园区的对接,解决目前科技创新体系里的两张皮问题。园区通过用户俱乐部的形式实现了用户与需求的集聚,搭建了一个科技研发人员、用户、相关企业、科技中介、政府机构互动的平台,也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互动。通过科研人员与最终用户的互动,通过园区体验、试验、检验机制孵化了“城管导听”这一应用结合点。基于“移动听网”技术,通过科研人员与最终用户的互动和共同开发设计,针对城管监督员常年户外作业,工作条件复杂,视觉阅读不便的工作特点的城管导听系统目前已在北京市朝阳区逐步推广,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管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沟通工具,提高了城管监督员的管理水平。
在依托应用创新园区应用创新“移动听网”技术的过程中,“三验”的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体现。政府管理部门、城管监督员与科研人员的互动“体验”过程,推动了这项创新应用和技术转化;通过园区平台,城管导听系统通过园区机制、通过互动对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等问题进行了试验,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将新的技术需求反馈到技术研发单位,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相关技术检验等手段,园区还为应用创新提供相关的服务,为后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科技创新与应用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有志向
应用型院校是相对研究型院校而言的,它主要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和卓越工程实践技能的人才。科技创新活动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科技创新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动力。一次成功的科技创新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的内涵,确切地体会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力量的模式。科技创新的成果如果成功地向产业技术转化,不仅可以为企业和学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从内在坚定学生的治学理念,从而引领好的学风研风。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为应用型院校提供一种卓有成效的办学指针
虽然应用型院校是依据教育法规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办学,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自由度。怎样办学才真正符合办学宗旨,怎样办学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怎样办学才真正服务社会,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会找到中肯的答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意识和进取意识,营造好的学风,为学校节省大量管理和宣传资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反馈信息,能让学校知道学校把握社会的真正需求和学生欠缺什么,进而能精确设置教学模式。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为教师研究提供风向
教师是办学的主导力量,高校教师不仅要执行教学职能,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职能。传统的高校教师科研风向是由所谓的学科前沿引导而不关注来自下面——学生的呼唤,这使得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脱节,师生之间缺乏共鸣。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也可以获得自己的治学方向和素材,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良好的教学循环态势。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技能、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还没有大规模培养研究生的资质。学生以本科专科为主体,同时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降,大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学习能力不强。而科技创新是最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高端的专业技术的,这就使得本科生的创新技能、知识储备常常是显得不足了。创新技能及知识储备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吞噬着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可行性。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有力支撑和长效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研究型院校资金来源有限,能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的更少。资金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有个设想,需要做个模型出来,钱不够,放弃;有个数据需要计算,缺乏高新能数据处理工具,放弃;需要跨专业构思,团队力量不够,放弃……在没有有力支撑的同时,缺乏长效机制也限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发展。由于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面貌是选题目的性不明确,后继性缺乏,不同专业的学生各自为战,不能协调配合。
2.3 指导教师自身研究与学生科技创新没有内在外在的一致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自身有教学任务和研究任务,时间很紧。当前教师价值评判标准也使得教师的精力没有花在学生身上:教师自身研究课题趋向快餐化、跟风化;教师研究方向侧重理论深度,与学生科技创新实用性目标不协调;教师缺乏成块时间真正同学生深入探讨。
2.4 企业等社会力量同学校的校企合作重点没有放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虽在于培养实践性强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但一般只是作为实习基地的形式同学校合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很难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管理制度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只能在校内完成。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湖南工程学院等甚至采取了“3+X”模式,但这种长周期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也难以对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其他形式的合作就更没有力度了。
由于以上及其他诸多支撑不足,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目前缺乏活力和实际价值。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多呈现为论文形式,即使很具体的发明创造也大多没有机会进入向实用技术转化的环节。作品浮于表面,主管部门也没有认真验收。要开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面貌,还需要国家、社会及学校做大量的支撑工作。
3 为改善应用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面貌的建议
3.1 国家要加强政策性引导,构建全方位的学生科技创新支撑和奖励系统
政府作为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应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政策制度上要尽量向学生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更大幅度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教师能自发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例如加大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取得卓越成果在教师考核评职中的权重。加大正面宣传,使得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成为一种阳光之举。
3.2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应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投入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依靠,能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起决定性的影响。为改善学生科技创新的面貌,学校首先应在规章制度中支持科技创新。其次,设置各种激励学生科技创新的奖项。加大科技创新在综合评比中的权重。制定系统化的政策鼓励教师深入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另外还可以积极开辟校企合作新领域,组织针对性强的企业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实现平台,在适当的时候要能将科技创新成功快速转化为技术,帮助学生建立科技创新的信心。
3.3 学校当地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并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在校学生活动范围一般狭小,科技创新活动中,学校当地企业最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我们并不是要求企业充当慈善家的角色,事实上,当地企业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最大的收益人。企业如果能主动创建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自然也就是创新成功的优先受益人。一般科技创新活动中会涉及到模型制造、效果检验及实践论证等,这些方面学校当地企业最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每个企业都需要人才,在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能发现真正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人才,这样常常能节省很多招聘资源。总之,学校当地企业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好处是多元的,只要各方面积极运作,一定能建立卓有成效的企业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科技创新与应用篇(11)
2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及系统模型
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那么就有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科技创新也就有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国家政策的支持,机制体制的运行以及相关制约影响要素的配合,是集资源、环境、市场、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形成创新体系。需要各种引力协调发力形成合力,产生动能,驱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经济践行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及系统模型,能形象地说明科技创新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地位作用。
3科技创新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科技创新过程总要具有相应管理方法,获得最佳秩序是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宗旨。科技创新按项目的种类、复杂性、多样性、难易程度应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如解决重大项目可采用综合标准化,项目应构建标准综合体;一般、相对简单的科技创新项目采用通用标准化管理。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标准化,主要为层面管理,如标准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应采用点面结合的管理方法,就科技创新某项(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以及专利或其综合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充分考虑与其他管理(如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的兼容性,形成标准化管理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的标准化管理为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戴明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螺旋上升方法可以运用于科技创新成果运行的全过程。
4科技创新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科技创新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发展产生有益效果的行为。现有标准是知识积累,是经过科学实验证明或验证的,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结晶。科技的创新刺激标准制定者要不断制修订出新的标准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科技新局面,标准为创新提供一系列的参考基准。创新是一个价值实现的漫长过程,一个刚产生的创新成果并非为多数人认知。科技进步要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创新而没有适时的标准化,则创新的成果就很难转化。标准化的基本功能就是总结科技研发创新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从而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标准化在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资源的同时,也调动了企业组织参与科技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迅速传播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标准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标准水平,标准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是创新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可分为转化、运用、应用等阶段。科技创新的成果一旦形成规范性文件——标准,就会被潜在的使用者以及社会广泛接受。标准是衡量质量水平的基础,企业应利用技术标准这一有力武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应用与传播。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企业产品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必须适应这个新时代,标准化管理需要不断寻找其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支撑,建立与各方共同交流的信息平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接受。
5标准化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应作为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主体,是先进技术的拥有者以及技术的实践者,也是标准的使用者与执行者。而标准的制定就是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融入标准中,通过标准的贯彻执行,助推科技创新变革发展。科技创新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的突破,它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科技创新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创新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它与经济结合以及产生效益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途径和结果也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市场的风险性、技术的风险性和管理的风险性。科技研发创新中的管理风险性是由于科研主体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益相关的市场风险,使得其必须组织管理日常科研、协同相关方正常运作、处理内外问题,才能使得科技研发顺利进行、科技成果成功推广和应用。标准化管理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运用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对科技创新的目标、过程、结果有引导规范作用,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标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以及科技人才资源,促使各种行为变得可以预测和容易管理,从而减少创新风险,可以有效减少科技创新中的不确定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框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