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如何影响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感统和集中力?

2017-06-10 20:19
来源:
早教育儿宝典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好动,做什么事都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很是苦恼。其实,注意力不集中,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密切关系。感觉统合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学习的基础是专注力!
孩子注意力差的原因分析:
1、前庭感觉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从而使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前庭系统不健全,肌肉张力会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注意力涣散,坐姿不正。
3、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4、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因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孩子平衡感不佳,坐姿站姿不端正,注意力易分散!
平衡觉是因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感觉。平衡能力是人类身体和地心引力相互协调的基础。由于人类是头重脚轻,身体骨架又是呈倒三角形,这是完全违反物理学原理的,比较重的头部应该在下面。所以人类能站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但真正把人类撑起来的并非骨架,而是中枢神经的力量,它控制着人类的平衡,这是人类站起来的主要原因。
而平衡感不佳的孩子,经常会多动、注意力分散、暴力、情绪不稳定等。视、听、嗅、味、触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透过中枢神经、组织的运作,这些感觉神经仍然无法发挥完整的功能,而中枢神经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能力。
婴儿出生以后必须先躺着,五个月左右翻坐,七个月坐八个月爬,九个多月慢慢学习站立,十二个月才会走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爬行,爬行是人类颈部运动、前庭神经发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婴儿的爬行时期,平衡的掌握与学习是最多的,所以平衡能力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感觉统合里最重要的能力。
例如,平衡感不良,造成坐站姿不端正,继而形成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甚至影响左右脑的健全发展,影响视、听、嗅、味的运作,甚至造成人格无法健全成长。
平衡感是一种自动自发的学习过程,从胎位变化、翻身、爬行、走路、跳动、旋转等这些行为中,自然形成一个健全的平衡体系。如果坏境不利,例如胎位不正、缺乏摇篮、缺乏爬行、缺乏跳动的孩子,他的平衡体系相对不健全,继而造成中枢神经运作困难。
提升孩子的平衡觉,最重要的是跳、爬、摇、旋转等,这些项目是将原有的已经扭曲的平衡神经体系破坏掉,破坏后再重建一个健全的平衡体系。
重建孩子的平衡觉,以下是部分训练方法:
1、大陀螺:强烈旋转,使负责地心引力的中耳平衡系统立即警觉起来,并可迅速接受强烈压力,破坏过去扭曲的重力感惯性,重新调整及感应,重建新的平衡能力。
2、平衡台:用自己的双脚左右摇晃,对自律神经的成熟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坐压大龙球:球的弹性,重力感讯息丰富又多样化。
4、小飞机(颈部力量与前庭刺激)
感觉统合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同时感觉统合应该成为一种观念,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感觉统合训练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训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让人们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是离开现实的生活情境去空想能力的提高。
如果你往后也想更快捷找到我们
只需置顶“早教育儿宝典”
就可以在老地方见面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意力不集中感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