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最根本原因?

人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免不了会有一些倦怠。相对而言,中小学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他们中有一些人非常厌倦课堂,有的还动用各种关系,用尽手段,只为调离一线教学岗位。1)四十多岁的胡老师,是学校资深教师,不过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很不满意。“教了20多年书,烦了”,胡老师说,“准备申请转到后勤岗位,不想再站在讲台上了。”胡老师的教学成绩在学校算中等,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的口碑不好也不差。长期处于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境地,让胡老师越来越觉得没意思。他对工作的热情渐渐丧失,对同事冷漠,情绪不是太好,也很少参加朋友的聚会活动。更为严重的是,胡老师身上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失眠、反复感冒、肌肉疼痛等不好的症状,咨询相关人员之后,得出“跟职业倦怠”有关的结论。心理上的不痛快,以及身体上的不舒适,让胡老师很是烦躁。他向学校申请调离一线教学岗位,到后勤岗位上工作,但学校一直没有批准,因为学校里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不只胡老师一个人,如果学校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的一线教师申请转岗到后勤岗位上,这样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2)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不是什么稀奇事,好在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严重到跟胡老师相当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一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呢?一、岗位单一性太强教师岗位,单一性太强了,教初中语文的,一辈子都教初中语文;教高中数学的,一辈子都在跟高中生讲数学题。单一性强的职业,很容易失去挑战性,导致个体失去工作激情。大家想想,一套教材,从初一上到初三,来来回回折腾了七八回,甚至上十回,早就寡淡无味了。当长时间地、重复性地做一件事,体验感一定会越来越差,厌倦感一定会很快上升,对工作的态度就会变得敷衍了。二、资源缺乏和压力上升,容易产生倦怠感一线教师有较大的教学压力,他们每天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写论文、申请课题等。倘若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不好,或者自己的职称长期得到不晋升,就会有很大的焦虑感。另外,资源缺乏也是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会因此感到力不从心,然后失去耐性。三、学生思想多样化,管教难度大,很难获得职业成就感现在的学生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而且个性越来越强。与这群孩子打交道,有些教师会有“很吃力”的感觉。管教难度增大,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一线教师越来越难获得职业成就感。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但可能仍然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他们会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消极地面对工作。3)任何行业,都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只是有些行业,从业者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更高一些。但一线教师容易职业倦怠不代表教师岗位不好,在公办中小学,日子或许过得有些单调,可是生活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岗位的稳定性非常高,公办教师在当地也比较有地位,这样的工作岗位,很多人抢着要。再者,中小学教师岗位工作内容不复杂,岗位纯粹性高,大家没有必要去奉承某些人、相互勾心斗角、拆台的事情也比较少,非常适合那些追求简单而纯粹生活的高校毕业生。至于如何消除职业倦怠感,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执行具体措施了。不过,无论如何,一线教师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抱有热情,只要自己用了心,就肯定能收获到来自同事、学生、家长的赞誉和肯定。倘若自己培养的一些孩子考上了大学,或者走上社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心头更会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就是当教师所收获的最大财富,也是其他行业从业者永远体会不到的感受。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对他们负责,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责。认真工作,保持进步,远离倦怠。今日话题: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你有什么好的破解方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财经自媒体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最根本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