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栎品 牌产 品贵吗?

Q1:梧桐树是属什么?梧桐树属火,相传凤凰是栖息在梧桐树上面,凤凰也是属火,所以梧桐树属火Q2:五行的代表动物是神马?1、青龙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东
四象
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古人以太阳经行之黄道为参照,将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组,分别以四灵命名,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为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玄武。四灵青白等色,出于五方五行五色之谈。《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道教演衍其说,作为老君护卫神,如《抱朴子·杂应》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道观山门有门神,左为青龙,右为白虎。道教修炼又有存神之术,以为存思神灵形象名字等,可得神灵护卫,
青龙
如《北极七六紫庭秘诀》:“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逢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迎数千万重。”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灵的主要对象,但所说形象名字等不尽一致。宋以后的斋醮道场,则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说。 青龙为星名,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其状如一条龙,又称苍龙,其色表,表东方。《北极七元紫庭秘诀》载:“左有青友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背负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2、白虎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3、朱雀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朱雀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刨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阵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雀之称也。 朱雀不是凤凰或玄鸟而是三足乌鸦。朱雀是四灵之一,
南方朱雀
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朱雀象征太阳,后羿射日的九个太阳就是九只三足乌鸦。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4、玄武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象龟,亦称龟蛇台体,位于北方,属水,色玄,总称“玄武”。《太上黄箓
北方玄武
斋仪》卷四十四称北方玄武星君为:“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廪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签》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刚。”《经》云:上菩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
四象
“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九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Q3:谁知道五行古代地理方位表示10法2.以五行表示五行通常被认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到了汉代,五行与地理方位组成了配合关系。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篇曰:"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5.以四兽表示古人以苍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即"四方四神"。班固《白虎通义》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苍龙(青龙),以一条腾龙为图案。朱雀,以一只飞鸟为图案;白虎,以一只跃虎为图案;玄武,以一条蛇缠着一只乌龟为图案。我国古代宫城的四方城门以及桥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兽来命名,如青龙镇位于东海之滨。长安、金陵等,其北门称玄武门,南门称朱雀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南京朱雀桥,东晋咸康时所建,为横跨秦淮河的浮桥,又称南航。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钟山之北,东晋初年曾被称为北湖。Q4:福绿树是梧桐树那?它的五行属性是什么?福绿树它的五行属性是木。Q5:五行缺木的女孩取什么名字乐欣:安乐欢欣。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张协的《洛褉赋》:“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一般人的名字都是二三个字组成。也就是说,只须要在这二三个字中求得一种最佳组合。这里面就有学问了。第一、取名要讲究字义、字形和字音。所谓好名字,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写出来好看,叫起来好听,回味起来含义深刻、寓义丰富。第二、取名要有特色,尽可能避免同姓名。名字是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的记号。从这一点来说,与别人、特别是与很多人同姓名的名字就失去了名字的意义,因而不能算好名字。但天底下芳芸众生,要避免与别人名字相同又谈何容易!要避免与别人的名字相同,在起名时就要真思苦想、别出心裁不可。第三、起名最好要能顾及十二生肖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习俗与要求。Q6:五行缺木的女孩名字五行为木的字--所有五行属木的汉字列表,共1858个。3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及 久 已 巾 彡 乞 廿 孑 丌 弓 工 口4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亢 犬 孔 丐 木 卞 牙 介 公 牛 匀 欠 亓 斤 今 勾 月 元5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可 卉 加 叫 巨 甲 句 仡 札 玉 卡 卯 功 巧 丘 囚 去 古 疒 瓜 本 尕 宄 五 叩 未 外 甘6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匡 各 共 夼 企 朽 犰 聿 曲 戎 伎 考 臼 朵 伉 尬 仰 吉 乩 旭 朳 奸 件 交 囝 竹 朱 开7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扣 国 杠 杖 改 吾 佧 困 村 妓 姖 忌 旱 杏 告 劬 吟 妜 伲 你 君 伽 言 李 角 究 杆 估 杉 何 庋 局 床 扤 扛 更 岑 杞 攻 匣 材 我 扦 见 杈 劫 吴 杓 吓 呃 妗 杌 吼 肓 羌 克 杜 夹8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呷 松 竺 兖 官 乖 卷 扼 枚 佼 杵 亟 呱 杳 杼 抗 枋 昏 卧 欣 杭 枉 艽 妸 肯 枝 咖 狂 忽 枕 空 肌 东 厓 林 析 快 芎 斧 咔 果 杻 疚 咕 纠 疙 券 穹 居 姑 佳 肩 届 卺 杷 具 玖 孤 枇 虬 赳 屈 咀 宜 杪 礿 佶 昂 固 枘 板 艿 枊 歧 呢 奇 京 技 其 杲 供 季9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祈 枸 纥 俅 酋 恰 柙 狎 侠 哏 俏 虼 狗 虹 牮 契 革 哐 芑 建 訇 哄 芊 柑 却 柳 牯 咯 咣 疳 缸 冠 昵 怩 柿 肝 芒 芍 柱 故 竿 癸 芄 架 柝 枰 柁 芇 肛 尜 枹 柃 斫 轨 柈 皈 拈 畎 玩 呙 俆 扃 看 纪 柞 柴 姣 柚 蚧 既 胤 柯 劲 科 栅 矜 芋 枷 禺 彦 急 拒 级 柘 柲 奕 九 羿 芨 狙 拘 姬 芃 军 咭 韭 竽 疫 咳 界 客 叚 皆 柄 柢 俄 枵 芏 疥 枳 相10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酐 匿 桕 股 缺 桌 哽 耕 臬 栟 原 拳 虔 耙 肱 柩 栢 桉 梆 芳 纭 倚 迀 笈 罟 肷 讦 桀 柏 拮 桔 骨 芡 绀 疽 栓 矩 哿 恭 旗 耆 娱 芥 玽 圄 拱 芹 衿 苡 家 笆 岂 珈 格 鬲 起 峪 芭 哥 痂 根 芰 蚣 贡 脊 径 羔 高 芮 记 芘 躬 茾 兼 芪 衾 肼 邕 祛 芩 弪 括 恝 芬 粉 核 芯 疴 桅 芙 珂 栩 恢 栲 框 栝 笊 砼 桐 栳 衮 桂 桃 栗 鬼 芝 讧 哭 婀 屙 库 花 桎 气 苊 桓 笏 祗 恐 拷 芷 奚 倥 哮 芴 校 株 苄 恪 桁 芤 凇 桊 芽 倌 挂 唁 秫 笄 倦 屐 娟 桄 唧 芟 倨 俱 豇 芫 狡 桑11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强 茅 趼 趄 牿 寇 胛 苦 壳 梏 旎 苴 弃 苠 珙 苣 枧 胍 秸 婕 干 梡 氪 启 梅 眶 茂 啃 苜 茆 捐 皎 胩 徦 婪 袈 偶 蛄 蛱 捃 康 规 笸 茉 笳 笠 戛 苤 婧 竟 匦 啉 苓 偈 盔 健 眷 教 假 救 捍 悍 国 寄 悝 悃 苟 近 捆 笱 苛 桷 坚 堇 晤 苫 术 梢 茚 英 狭 轭 苕 茌 笙 茬 趁 挹 蛆 梃 悟 梵 唷 梧 圉 庾 倏 梳 偓 笞 偕 崔 研 苷 苒 笪 眼 珝 许 敢 若 痊 朐 桴 翊 枭 笛 笤 圈 悛 崧 娶 兜 悒 厢 区 械 茄 梓 笨 卿 杯 苾 茁 舸 笮 棁 苔 梯 苯 苎 苞 苻 梭 桫 桶 筇 梣 蚯 芾 悄 梐 彬 笥 苑 茇 符 顷 梗12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琄 荔 桠 荀 棠 闶 答 茯 贵 轲 等 棵 钪 荇 晷 悻 茴 筒 傀 喟 皓 贶 皖 椁 雅 闳 稀 椭 喉 猓 棱 筏 荒 厦 统 茼 聒 珶 筅 棼 棍 筐 羟 控 棣 第 蛞 驭 迦 喈 街 杰 结 草 策 傜 饫 笔 筋 茶 悸 荩 惊 阱 哟 寓 植 最 犍 棕 兹 间 椎 棒 窖 茱 栈 茭 椒 蛟 跏 棹 绞 袷 痉 绛 荈 硬 尧 极 距 犋 楮 篅 荑 雁 椅 棰 掘 掩 茈 茨 珺 喀 开 嵇 棚 凯 掎 枨 窘 啾 几 茺 讵 茵 景 厩 掬 椐 集 殛 棘 戢 莒 迭 胳 掐 棋 森 覃 荃 棺 贯 栋 邱 袼 棉 诂 胱 雇 酤 阮 栖 期 栖 欺 皋 球 蛐 筌 诎 椑 轱 荦 络 觚 祁 荏 乔 茜 茗 秆 笋 掮 茛 嵌 茸 给 猊 椋 茹 耜13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琚 楦 靴 楫 干 嗄 肄 榀 雎 戡 竖 嫉 筻 颂 莰 揩 楷 慨 舅 罨 逆 椿 睨 隽 绢 裙 筠 筵 楠 群 义 杨 辁 诠 榱 业 傿 莛 畸 感 筢 茝 郊 胫 揭 嗝 箅 塥 倾 敫 勤 琴 荸 佥 桢 荚 诘 楗 笕 罪 樯 拣 呛 跤 绠 愆 毽 嫁 箝 愀 跟 睫 孳 靳 彀 揪 迥 诟 敬 楹 麂 椰 睛 颀 茎 经 槎 减 瘐 解 策 楸 预 祺 猹 仅 搽 琦 榆 愚 莠 禁 莆 琪 莨 琨 苋 陔 荽 莪 暌 嗬 猴 娩 荻 筘 荼 啬 皙 歇 椹 廓 椴 赅 逅 莎 愕 莽 蒯 嗑 该 痼 管 楣 楔 蛾 诓 珷 莞 莓 暇 概 楝 荷 戤 筲 夸 斡 髡 廉 莩 干 诡 诖 窠 筮 跪 琳 莘 枫 窟 嗓 稞 募 戥 揆 莉 楞14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箐 箢 截 匮 菜 歌 伪 槊 睽 菽 菲 萸 萁 榧 语 赇 廑 萎 紧 妪 暨 竭 逑 旗 綦 跽 骱 诫 匮 管 愧 菡 魁 菔 榨 算 诮 菢 榔 降 瘕 榫 郠 榜 侨 搴 绲 菱 萄 笺 菅 歉 菹 菝 敲 搛 戬 枪 榻 僭 箧 蜾 菑 菀 萆 搿 酵 葺 逛 寨 轻 菟 筝 莱 瑗 侥 肇 嘎 嘉 郏 僬 帼 榴 个 菶 榛 饺 兢 蜷 椽 箕 瑟 箍 裉 槈 箫 箜 绮 纲 萜 菙 疑 赫 榘 萌 箅 菇 菊 菘 槐 裾 萑 箬 墓 萏 菪幕 萃 萘 犒 鼓 忾 榕 赶 烟 厌 伙 盖 郡 菌 皲 榭 榷 榍 绻 凳 菰 荣 菖 篪 郜 桤 诰 瘊 嘁 裴 萤 搞 郢 摁 菥 苌 骷 迳 槁 菁杩 睾 褂 瘗 巯 樠 萋 酷 构 僦 腈 蜴 筷 菩 膏15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瑰 赓 枞 稼 荭 郴 葱 稿 噔 樊 篌 葶 稻 叽 俭 谷 掴 扁 槲 箯 橄 广 标 葛 妫 葫 瘠 巩 槽 蝗 稷 驾 樗 葑 稽 赍 挤 篁 缉 谷 箣 郭 葭 葆 价 蒂 妩 茕 萩 蒈 蝤 葚 踞 枢 葰 樘 葳 蒍 羯 莴 庆 獍 葸 儆 瞎 贤 缃 葙 箱 槿 蝎 萱 椠 篇 葵 诳 款 宽 醌 阃 侩 楼 面 模 侉 穷 葩 慷 葡 抠 缂 槭 课 葜 悭 蝌 瞌 颏 靠 驹 耦 娇 脚 莹 荮 箴 翦 樟 胶 僵 着 媵 贱 葬 腱 萭窳 箭 样 苇 桨 楂 噍 仪 颉 桩 谊 箸 醉 毅16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桥 嚆 蓖 檠 樾 憔 樵 樽 亲 鞘 骼 橇 膈 蒿 擒 檎 篦 螓 愦 撬 鼽 筑 掼 梦 篥 蓓 蒸 毂 毂 莅 辊 嘴 蓁 黔 过 篆 朴 荜 器 龟 筚 蒲 褰 鸪 县 苍 嬴 萦 樨 蒽 噩 遏 橙 萼 阏 阏 鄂 谔 篚 篘 颖 树 缢 笃 橡 筱 啸 谐 蓄 窑 阎 莼 谚 饿 阈 磬 蔀 篰 遒 遇 糗 趋 缟 糕 篙 鸲 磲 蓊 桡 圜 蓉 蓐 鄀 筛 莳 蒴 噶 蒜 莜 荪 蓑 窥 尴 窭 徼 髻 冀 哙 缙 骺 慌 噤 颈 憬 蒺 橘 挢 踽 剂 墼 畿 鄄 橛 麇 机 瞰 荤 裤 桦 隍 眍 举 犟 缣 横 耩 强 谏 颊 蒹 踺17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鸽 玑 謇 蔗 曲 艰 蕖 阒 箦 激 篸 屦 蔽 据 簌 擀 糠 捡 媾 购 赚 蹊 篝 癀 谦 罄 蒡 击 髁 桧 瞧 颗 栉 豁 擎 檦 检 鲒 瞪 蓿 档 蔫 簇 蔟 苁 檀 檐 觊 阶 蔌 鲛 蓬 荫 矫 营 尝 狱 蔡 岳 柽 鞫 鞠 蔚 檄 璟 檗 魈 蓰 懂 辖 蒋 飓 御 哜 篼 蔸 罅 讲 蝈 挎 栏 茑 篓 馆 簋 簏 蒌 甍 蔑 狯 懋 蔓 檑 鸹 蔻 亏 馘 敛 檩 联 篾 莲 恳 蓼18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鹃 瞢 蕉 蜮 穑 荨 璩 荛 蕤 蒇 檫 箪 瞿 莸 荬 鹆 糨 拦 觑 鬈 酱 蕊 柜 蕈 簦 谨 蕫 糇 归 鲫 蔬 颜 觐 鹅 额 簟 芜 蓥 鲧 梼 隗 黠 旧 槌 蕺 蕃 虮 颚 疖 蝇 魏 腻 鹄 篑 簪 简 荞 隔 鲠 簧 槛 获 蒉 聩 谫 骒 蕙 翘 蟥 柠 窍 荐 鲣 犄 绕 襁 鄡 拟 瞽 苘 蕞 搁 蕨 躯 槟 睑 遘 裥 骑 芸 骐19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籀 厣 跷 薛 蚁 薪 蔷 枥 橹 遗 莶 橱 旷 鲸 蓟 椟 绔 麒 萧 馑 髂 撷 薋 蹬 栎 襟 签 攀 薤 蟹 肖 愿 讥 萨 缴 薜 胯 臌 犷 姜 鲵 醛 难 蓣 曲 扩 缰 脍 簸 鲲 黢 蕻 缲 薏 薯 蕹 麓 薅 荟 薇 薨 谎 关 轿 醮 蕾 鬏20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藏 橼 熏 邀 篮 黦 榇 严 篡 藊 纂 筹 槠 舰 议 橥 郐 馈 蓝 藁 鳄 籍 牺 薹 榉 龃 纩 檬 薷 遽 悬 醵 鹗 觉 劝 阚 鳅 琼 蠖 攉 鳇 骞 喾 荠 蛴 脐 篷 藐 警 跨 栊 藉 栌 继 竞 献21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鹘 藨 饥 莺 藕 鹣 藤 赆 樱 歼 鞒 夔 药 龈 嚣 顾 鳏 鸡 茧 驱 艺 薮 颢 藜 饶22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龉 茏 笼 权 蘑 鬻 蕴 籁 氍 俨 蔺 苈 蔼 苏 苹 赝 蕲 龚 篯 邝 蘅 瓘 芦 惧 鼹 瘿 骄 孽23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蘖 蓦 蛊 鹬 芗 蔹 藿 攒 兰 痈 椤 验 藓 鳜 鹪 鹫 蘩 驿 癯 蘧 蠲24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鹰 攥 羁 搅 衢 黉 鞯 蓠 魇 酿 簖 鲎 龋 赣 霭 腭 篱25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榄 缵 鲚 萝 观 箩 蘸 髋26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躜 蠼 阄27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谳 颧 酽28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棂 笾 戆32笔画的五行属木的字有: 吁
森林资源现状篇1
1贵州省扎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现状
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扎佐林场)始建于1958年,直属于贵州省林业厅,所辖林区分布于贵阳市修文、息烽、开阳三县和白云、乌当两区以及黔南州惠水县。现有在册职工431人(其中在职职工148人,离退休职工283人),临聘护林承包人员48人。林场经营林地总面积为10217.55公顷。其中,有林地758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4.28%;疏林地16.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6%;灌木林地1290.9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63%;未成林地86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48%;苗圃地17.7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7%;无立木林地108.9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7%;宜林地234.3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29%;林业辅助生产用地9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91%。森林覆盖率88.6%,林木蓄积32.4万立方米。
2扎佐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建场五十多年来,通过几代林场人的艰辛劳作,林场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木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很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场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2.1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土地实行承包制。1980年,开展了集体山林的“林业三定”工作。因时间紧、程序要求不严、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个“务实惠民”的政策,成为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的导火索。但其真正的成因,应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村集体或个人持有《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的森林资产,大部分被划归集体,并形成国有林场森林资产,由林场经营管理。但因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放,导致相当一部分已套印县人民政府公章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社员自留山证》,留存于当时的公社、大队、甚至生产小队或个人家中。当时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集体或个人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诉求权利意识不强等因素,未引起林业主管部门和林场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边的集体和个人开始与林场发生林地争议和林权纠纷。1990年,全国开展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时,虽然也对“林业三定”时期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和明确,但具体工作开展时,对出现的错误纠正力度不够,对错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没有进行注销或申明作废,也未对留存在民间的空白《集体山林所有证》和《社员自留山证》进行清理和收缴,形成了一山多证、证地不符、界线不清等现象,进一步埋下了纠纷的隐患。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林权纠纷更加凸显,虽然国有林地划定了生态红线和保护等级,但村集体、组集体、个人都以“林业三定”时期所填发的《集体山林所有证》或《社员自留山证》,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林地的范围提出争议,并进一步发展为强行占有国有林场土地,矛盾日益尖锐。具体体现为:一山多证现象并强行占地,即林场与村、组集体或个人双方都持有同一山林的林权证,村民据证占地;二是林场持有林权证,村、组集体或个人没有林权证,而村民认为有争议,并聚众强行占地;三是双方都没有林权证,虽然一直由林场经营管理,村民也聚众强行占地。四是村委找借口刁难林场,聚众制造混乱直接破坏林地改变林地现状的;五是个人隐蔽性的逐步蚕食。如2016年2月,龙场镇某村组织村民,在林场冷水沟分场凉风台林区,强行改变林地现状,种植经猕猴桃,面积有约7公顷;又如2012年12月,扎佐镇某村组织全村各户,一家出一人,强行用挖掘机在林场煤箐沟、煤水田林区破坏林地栽植弥猴桃,面积有约14公顷。
2.2林场与周边社会关系复杂
由于国有林场的特性,往往与集体村寨、农地、农田相互交错、纵横交替,如扎佐林场所辖林区,就涉及自然村54个,自然组200多个,林区周边社会关系复杂。林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与众多集体土地、农田经营者发生纠纷和矛盾。加之扎佐林场跨越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白云区、乌当区、惠水县四县两区,管理成本较高,如森林资源确权发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变更等工作必需与六个县(区)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对接资料和数据。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盗伐、毁坏林地开荒、开矿等方面,需要与12个乡镇配合,形成联动互动机制,进一步增添了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难度。如果各级政府分管林业具体工作的领导,对待生态发展、生态需求、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看法不相同,认识不统一,就难免会造成在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协调方面跌宕起伏、忽冷忽热的局面,无法达成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社会担责的共识。
2.3林场职工待遇低
长期以来,林场的社会地位较低,职工收入少,待遇差。扎佐林场从1958年建场以来,职工群众一直居住在低矮的木屋建筑里,直到2013年国家实施危改房工程后,职工才居住条件才得到改善。在工资待遇方面也一直处于低收入水平,在绩效工资改革以后,职工工资才有了保障,但林场职工的其它福利,如目标考核奖,公积金、增量、存量补贴等方面,仍然与同地区的其他人员相差较大。
2.4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近年来,在“工业强省”、“大数据、大健康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工业性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地26处贵阳市北面30公里的扎佐林场首当其冲。区域经济追求强县(区)战略,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上马,导致了土地紧张,一些地方政府就想在林地上下功夫、打主意,先是不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或森林生产经营单位同意,对片区(包括林地在内)作超大范围的总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美其名为林业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作服务;更有甚者,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占用林地。
3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3.1.1保障国有林场性质地位国有林场的建立源于建国初期,六十年代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目前,林场的性质“五花八门”,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企业、半企业、联营等等,由于投入不同,林场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明显不同,管理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建议除省直属的国有林场外,有一定规模的林场应建成统一性质的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划归为市(州)管理,取消县级以下国有林场,实行垂直管理,统一资金划拔和投入,进一步改善现有国有林场待遇,稳定职工队伍,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3.1.2明晰森林资源资产权属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否则管理起来困难重重。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森林资源产权有两种,即国有和集体,权属确认依据是1980年进行的林业三定工作核发的《集体山林权证》和《社员自留山证》、1990年开展的国有林确权发证工作核发的《国有山林权证》、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统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当前因林权纠纷、林缘交叉、边界不清等诸多因素,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者所持有的证件形式五花八门,并未统一。为做到责权统一,保障资源安全。必须做到:一是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换发所有涉及森林资源资产的证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实行统一管理,规范为统一法定依据,确保所有者的绝对权利;二是对争议林地按照《林地林木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调解处理;三是对一山多证,证地不符,林相不对的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核查,及时裁定;四是积极引导林地争议双(多)方向人民法院提讼确定权属。
3.2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
我国自1984年《森林法》实施以来,林业执法人员在保护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执法队伍的主力军作用。但是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灵活性。扎佐林场自1984年森林公安队伍建立以来,队伍里的人员很少变动,新鲜血液很少,一是人员严重不足,没满编运行;二是年龄偏大,新进人员很少;三是缺少交流、轮换机制,队伍严重出现厌倦现象,进取心不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很多案件查而无果,造成积累太多,打击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对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队伍应建立相应的轮流、轮换、交换机制,加大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在使用法律条款方面,要易于操作,方便执行。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条款时,破坏面积数量上的大小和打击尺度应区别对待。对于破坏林地立案的标准,省、州(市)、县(区、市)所在地城市的3335m2的公益林与边远乡村的3335m2的公益林,应依据谁的功能较大、谁的效益较高来做恰当处理,以示区别。城市和城镇规划区以及地方性属于水源涵养、公路、铁路建设需要的林地与偏远的林地要有所区别,立案标准应进一步划分,这样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可以提升执法的质量。
3.3建立合理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资产的体制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有静心养神养性的休憩作用,宁静和多姿多彩的森林风景,是运动和放松身心的最佳环境。以国有林森林资源为基础建立旅游场所,除供人们休闲、娱乐外,还能起到森林生态公益教育的作用,引导大众到森林中参与多种活动,必要时建立森林博物馆、陈列馆、生态教育基地、休闲养生之地,让公众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可以合理规划利用森林中空地、残次林地、插花地建设一些利于地方经济、既环保又高效的企业,让森林的生态效果与工业发展相辉映衬,达到解决地方政府在工业发展用地方面的瓶颈问题,最终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使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4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监督培养体制3.4.1在法律上给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予以明确依据对监督工作者的执法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赋予监督的权力,便其对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甚至是集体、个人经营户的资源都可以监督。森林具有独特生态和社会效能,其直接价值在表面上难于体现,但隐型价值非常庞大。为此必须坚持依法治林、依法治场、依法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并且接受森林资源资产方面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森林资源资产的安全。3.4.2建立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并形成规范建制从国家层面到基层一线形成一条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在国有林场经营过程的植树造林、抚育、采伐等活动中制定监督约束机制,并且指导实施。规范其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监督,协调好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以及林业行业与其它行业部门在行政、经济、业务往来方面之间的关系。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属各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在现有机制中,应特别注重森林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的监督。3.4.3赋予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人员的行政处罚权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除切实履行经营管理监督外,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影响面广的行为和人员应有行政处罚权,从立法上可以进行约定、赋予权力,使具体实施管理者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起到直接的监督警示作用,使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监督,避免出现个人主观意志主宰一切的局面出现。3.4.4建立健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监督机制利用卫星、GPS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开展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对林地流失、林地流转等行为开展监督监控,利用GPS和移动通信技术,对直接管理一线人员的到岗到位、出勤情况进行后台跟踪管理,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建立监控平台、巡护系统管理平台,解决好传统的国有林场人员管理中懒、慢、缺(旷)等行为。3.4.5切实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素质大部分国有林场存在职工过多、职工年龄偏大等问题,很难承担现代林业经营管理任务,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要想提高国有林场职工整体素质,在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当科学核定国有林场管理人员编制,将国有林场作为行政机构纳入行政序列,这样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国有林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研讨交流、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引进专业对口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解决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的问题。还要密切与林业院校配合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使国有林场和学校有效对接,逐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改变目前这种毕业生就业难、国有林场缺人才的局面。
作者:余元林 晏华 单位:贵州省扎佐林场
参考文献
[1]罗立平,刘敏,刘小青.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探讨〔J〕.林业与生态,2011,(07):19.
[2]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06:26~30.
[3]华乔贵.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3,04:50~51.森林资源现状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中枢镇
收稿日期:20130509
作者简介:杨 健(1979—),男,云南陆良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政资源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高昆瑞(1977—),男,云南陆良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部级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2602
1 引言
陆良县中枢镇由于过去处于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使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林地大量流失,造成森林资源严重匮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林业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近年来陆良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急剧扩张,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林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和今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枢镇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任务任重而道远。
2 中枢镇概况
中枢镇隶属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东与三岔河镇、华侨农场接壤;南与马街镇、大莫古镇相连;西与小百户镇为邻;北接芳华镇、板桥镇,距省会昆明123km,离曲靖市64km。全镇下设19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有林社区居委会13个)总面积82.05km2,全镇总户数27009户,总人口109450人(其中农业人口52341人),总耕地面积1585.18hm2,属人多地少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937元。
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四季气候温和,西南风盛行。年平均气温14.7℃,年降雨量976mm,无霜期249d,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主要森林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树种比较单一,天然林比例偏低。全镇有林业用地1395.2hm2,其中:有林地1087.2hm2,灌木林地290.9hm2,未成林造林地5.7hm2,苗圃地2.5hm2,宜林地8.9hm2。全镇森林覆盖率仅15.79%。
3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供需矛盾突出
中枢镇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十分有限,除去城市规划范围用地、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可用以发展林业的土地不足1500.0hm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工业用地对林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且呈现多样化趋势,森林资源供需矛盾一直得不到缓解,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3.2 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枢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木材加工、交易、流通的集散地,由于长期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导致中枢镇的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特别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中枢镇种植的主要是以桉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随着近几年火电的快速发展,煤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支撑煤矿最好的材料之一的桉树(俗称坑木)成了一些不法商贩赚取利益的牺牲品。在中枢镇的大泼、茶花、中纪、阎芳桥、四河等社区境内有近20多个木材和坑木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量在300m3左右。加上缺失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木材交易市场秩序混乱,木材的来源和流通不完善、不健全,违法交易和无证运输常有发生。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偷砍盗伐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
3.3 保护与占用林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陆良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工厂、企业、交通设施、住宅等建设使用林地量大大增加,直接导致中枢镇林业发展空间急剧减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陆良城区面积将达到20km2,人口达20万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近两年陆良县从中枢镇西桥至青山征地5000亩用于工业园区建设,部分林地必将成为建设用地的首选资源,发展经济与保护林地资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3.4 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中枢镇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人员较少,且人员变动较大,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要求,急需充实具备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加强科学管理业务培训。
3.5 森林防火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部分群众对依法用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发生的火警、火情大部分是因农事烧火积肥,上坟烧香、烧纸等野外违章用火所致。同时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防火基础设施脆弱,扑火装备落后,一旦发生森林火警、火情,极易造成大的森林火灾,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4 对策与建议
4.1 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
按照“严管林”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森林采伐相关规定,简化商品林采伐程序,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云政发〔2011〕169号)规定,为切实保护管理好生态环境和珍贵的林业资源,中枢镇严格控制主伐指标,鼓励以抚育管护为主的抚育间伐,“十二·五”期间全镇主伐指标控制在每年600m3以内,抚育间伐指标控制在每年1200m3以内,主要用于部级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地的抚育采伐更新,有效保护中枢镇森林资源。
4.2 强化林地资源保护,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管理
在全镇范围内实行林地总量控制和占补平衡,力争征占用一片,在本镇范围内补造一片,保存一片,确保新林地建设面积与被征占用林地面积基本平衡或有所增加,切实保护好仅存的有林地。齐抓共管,广泛进行宣传,反复清理整顿,及时督查督办,重点整治毁林开荒、乱占林地;重点打击偷砍盗伐等违法活动,使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通过高效利用林地资源,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
4.3 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改善林政管理方式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一是认真学习掌握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应用准确无误;二是积极宣传林业政策与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自觉性;三是依法对全镇森林采伐限额凭证采伐、木材流通、运输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四是依法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及时查处偷砍盗伐,乱占林地,私采乱开、乱捕、乱猎、私采乱挖、林区违章用火等违法行为;五是从速从快查处林政案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打击涉林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全镇森林资源安全;六是重点做好辖区熬制桉油户的管理,确保林农不在森林防火高火险期熬制桉油。
4.4 加强乡镇林政执法中队建设,强化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及时投入乡镇执法中队建设资金,对有站房的及时进行维修,对无站房及时解决新建站房。同时,举办各类基层林业执法岗位教育培训,使林业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出发,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核心地位,在林业产业发展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基础地位,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主体地位。
4.5 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降低森林资源消耗量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债、扶贫开发、法行贷款等各种能源建设项目争取大量的项目资金,不断提高农村能源建设的扶持标准,切实减轻林农的负担。同时,积极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将太阳能做为一种常规能源引入寻常林农家中,降低林农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4.6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加大宣传教育为目的,不断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在部级公益林区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加强扑火队伍管理和培训,组建一支30人左右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扑火设备,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而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4.7 以平安林区创建为契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目标
以“林改”为动力,以分类经营为途径,借助平安林区创建的平台,逐步完善“七项工作机制”,即: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预报防治工作机制,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工作机制、涉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林业系统全员信息员、宣传员工作机制,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平安林区”创建工作机制;强化“四项管理”,即:涉林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管理,重点林业行业安全管理,森林资源安全管理,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教育管理;建立“六大防控网络”,即: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防控网络,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网络,涉林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防控网络,林区边界打防协作防控网络,专群结合林区巡逻防控网络,点、线、面快速防控网络;构建“十大防范体系”,即:周边乡镇协作防范体系,林业、交通、工商、卫生等协作防范体系,林区重点要害部位防范体系,林业系统内部安全防范体系,涉林重点行业安全防范体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防范体系,森林火灾预防、扑救防范体系,涉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范体系,乡、村、组三级防范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防范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陆良县林业局.云南省陆良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R].陆良:陆良县林业局,2010.
[2] 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陆良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昆明: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2008.森林资源现状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S7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07-02
宁国市是安徽省21个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林业在宁国市农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统计表明,农民收入的5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林业,当前初步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业精深加工为纽带,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产格局,已建成森林食品、园艺制品、人造板、竹制品等四大林产品系列,林业年产值超过6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超过6 000元。而由于宁国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变异较大,生态比较脆弱,旱涝灾害频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市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林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抓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本文在了解宁国市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抓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以期确保宁国市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宁国市森林资源现状
1.1 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森林资源年报统计,宁国市土地总面积2.48 700×105hm2,林业用地面积1.90 428×104hm2,占76.57%,其中有林地1.844 978×105hm2,占林业用地的96.89%,疏林地300hm2,灌木林地4 197hm2,未成林造林地762.83hm2,苗圃地44.3hm2,无林木林地614.87hm2,森林覆盖率75.3%,林木绿化率75.87%,活立木蓄积7.046 228×106m3。宁国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及西南部地区(西津河流域及港口湾水库库区)主要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为主,还有少量人工针叶林,是宁国市生态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水阳江支流东津河流域)主要是以经济林、竹林(含毛竹、早竹、笋干竹、元淡竹等)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中部地区(水阳江与东津河之间中津河流域)主要是以经济林、竹林、杉木针叶林为主,边远山区有阔叶林分布;北部地区(水阳江中上游流域)主要是以元竹、天然马尾松林和人工外松林为主,也有部分天然阔叶幼林分布。
1.2 森林植物种类 经调查,宁国市的森林植物有162科1 700多种。(1)树种资源:达61科195种之多,树种资源主要有以下4个类型:落叶阔叶,共有102种,常绿阔叶,共有34种,针叶,共有26种,竹类资源有33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有3种,分别为香榧、三尖杉、方竹。(2)食用植物资源:达204个,分属73科215种,划分为四大类型:蔬菜类58个品种,果品类41个品种,食品佐料类有59个品种,饮料保健类有46个品种。(3)中药材资源:全市药用植物材品种较为丰富,达1 030种。(4)珍稀植物资源:宁国市的珍稀植物种类较多,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有13种植物为国家、省级保护珍稀植物。尤其在宁国市板桥乡发现有大片的青檀、青钱柳、金钱松、毛红椿等珍稀植物群落分布,在华东乃至全国都为罕见。
1.3 森林植被类型 宁国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天然植被: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现仅存于交通不便的边远深山区。如分布在宁国市板桥乡的大片青冈栎、甜槠、苦槠等群落,均生长在海拔700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其中甜槠纯林面积约700hm2,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北的具有代表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2)次生植被:可分为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丛3种,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坡地上。(3)次生、人工混合植被:主要分布于市域中北部和|部的丘陵区,为天然次生和人工马尾林,此外,还有石竹、毛竹、淡竹等竹类次生林。(4)人工植被:宁国市人工栽培的主要树种有:山核桃、板栗、毛竹、淡竹、雷竹、银杏、青檀、杉木、松树、檫木、茶树、杜仲及桑树等经济、用材和园林树种。
2 森林资源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
宁国市通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合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看,森林资源及森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并逐步走向协调。但宁国市的林业建设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森林质量不高。乔木主要以用材林、防护林为主,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可伐资源比重较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林政管理不严,林农长期分散采伐,并且“拔大毛”现象严重造成的。二是经济林、竹林面积虽有大幅度增加,与其他林种的结构比例也趋向合理,但经济林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产值较少,效益仍处于中下等水平。这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一味追求产量,缺乏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三是在有林地中,无论是经济林,还是竹林、用材林、防护林,其新造林和中幼龄林的比重偏大,抚育管理任务重、难度大,如不及时跟上,不仅会造成森林质量的下降,甚至会出现返荒的现象,造成更多的低产低效林。
3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资源管理,扩大资源总量 森林资源管理贯穿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在宁国市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调查表明,宁国市的森林资源总量在安徽省较为丰富,近年来有了较快增长,但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森林资源与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一是加强林权和林业用地管理。加快推进林权确认、登记、发证以及换证工作,切实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其正当利益。同时严格规范征占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严禁乱征乱占行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二是加强木材加工管理。合理布局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对其木材经营秩序进行规范,对未经林业部门批准许可的木材加工经营企业,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三是加强综合监测和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网络,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促进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3.2 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林分质量 调查显示,全市有蓄积林地平均不足50m3/hm2,毛竹平均立竹2 000株/hm2,盛产期山核桃年产量为1 200kg/hm2左右,且林地水土流失较重,林地生产力较低,综合产出不高。因此,要加大森林科学经营力度,依靠科技手段坚持科技兴林,加快推进森林经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2.1 强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 对一般用材林中的天然次生林应安排封山育林,确定封育年限,落实封育措施,期满后保留既定留养树种,确定留养株数进行抚育改造,提高林地生物量。对部级重点公益林,严格管护措施,禁止经营性采伐,控制间伐强度。
3.2.2 加快低产林改造 要结合林业项目的实施,每年下达经济林、竹林低改任务,强化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对山核桃、板栗林,应禁止使用灭生性化学除草剂,保留良性植被;提倡修梯田、筑小平台等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专用肥;实施集水灌溉,鼓励修建作业道路,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对山核桃林要推广砍草埋青、果蒲还林、有机肥上山,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林地涵养水份的能力。对毛竹林要因地制宜推广竹林深翻、科学施肥、引水灌溉、林地覆盖措施,提高毛竹林密度;积极加大笋材两用林改造,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3.2.3 加强树木采伐管理 禁止采伐珍稀植物,同时对国家、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加强分类管理,严禁采伐,一经发现加大惩罚措施;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加强树木的保护管理,对胸径5cm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
3.3 强化分类经营,实行分区施策 宁国市生态公益林面积相对较大,总面积达3.5 326×104hm2,生B公益林占土地总面积、林地面积分别为14.2%、18.6%。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逐步扩大商品林林主的经营自。根据全市“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调整森林资源空间布局,增强林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宁国市“经济发展、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国发,邢韶华,姬文元,等.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1,31(19):5524-5530.
[2]代道兴,白克军.四川省夹金山林业局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4,2:81-82.
[3]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现状分析[J].林业科学,2009,45(11):90-97.
[4]罗会友.黄山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4):34-38.森林资源现状篇4
关键词:鄱阳湖;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11-05-16
作者简介:熊 亮(1979―),男,江西景德镇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04-02
1 引言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15°47′~116°45′,北纬287°22′~29°4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周边城市圈依托建立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该区域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km [1]。区域内的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10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该区森林资源现状,为该区域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大尺度范围内林业资源的生产力和功能重组、森林资源的优化、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 土地利用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行政区划上分属南昌、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鹰潭和抚州等设区市。各市县所处的地貌类型,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类型和林业用地利用方向均存在较大差异。
环湖的市县在地势上以平原岗地和低丘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林业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小。在林业用地中,低效的残次用材林和经济林分布较广。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常常较低。自然保护区形式的公益林地相对较少。相反,地处沿湖的市县林业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地处庐山山脉、九岭山脉周边的市县,随着地势抬升和丘陵山地面积的增多,森林环境逐渐典型化,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明显改善。在这些区域,不但具有商品林经营的良好条件,而且由于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也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在这些市县有着与平原型市县完全不同的林业发展条件和方向。
3 森林资源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总面积389.8万hm 林业用地约137.3万hm 占国土总面积的34.07%,森林覆盖率37.65%,各县市森林覆盖率从0到69%不等,其中南昌湾里区最高,为69.1%,其次为奉新县60.18%和万年县52.4%。城市市区故森林覆盖率极低,南昌城区青山湖区较高为0.2%,九江浔阳区1.12%。其它市县地貌类型为低丘岗地或以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均在30%~70%之间(表1)。
表1 各类林地面积
3.2 林木蓄积量
鄱阳湖周边市县林木蓄积总量达342.7万m 其中奉新、高安、彭泽、永修和鄱阳县林木总蓄积量均超过250万m 最高的近450万m ;这些市县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林木资源丰富,木竹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奉新、高安的部分乡镇,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毛竹生产基地。以鄱阳湖北部、东部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区域,如彭泽、鄱阳、都昌、永修和临川区等县市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用材林生产基地。而浔阳区、南昌城区青山湖区均远小于50万m 。
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林资源现状
(1)油茶资源。江西是油茶的主产区全省油茶主要集中在赣中和赣南一带,以宜春和赣州面积最大。鄱阳湖周边市县的油茶林面积共43 509.8hm 占林地面积的5.5%、国土总面积的1.2%。其中,宜春地区资源最为丰富,面积共27 637.4hm 占油茶林总面积的63.52%。其次是南昌地区(8 647hm )和抚州地区(4 165.8hm ),分别占19.87%和9.57%。九江地区共1 249hm 、上饶地区共851.8hm 、景德镇市和鹰潭市只分别占总面积的2.87%、1.96%、1.96%和0.25%。
(2)毛竹资源。江西全省现有毛竹林近90万hm 鄱阳湖周边市县毛竹林共8 195.5hm 部分市县如奉新县、临川区、丰城市、永修县和湾里区、乐平市、余干县等均处于规划的商品林基地建设范围中,这些市县具有发展毛竹产业的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管理经验,在新形势下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表2)。
表2 各县市毛竹资源分布一览hm
2008年初,南方各省普遍发生的冰冻灾害中,毛竹纯林多遭受惨重损失,但混交林分则相对受害较轻。这一现象进一步引发经营者和管理部门对毛竹林经营理念的思考和转变,促进了将毛竹林经营方式引导至以混交林经营形式的转变。
3.4 公益林资源与分布
从公益林所占林分总面积上分析,鄱阳湖周边市县发展的格局与态势存在较大差别。九江市浔阳区最高,为100%,这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为重要的名胜风景区南昌市湾里区81.95%、庐山区80.94%。在新形势下,一些市县通过长防林和退耕还林等途径极大地增加了县域的公益林面积,如樟树市78.98%、丰城市55.06%和鄱阳县52.48%。但有些县市受固有模式的影响,公益林面积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如奉新县33.08%、九江县27.48%和万年县37.13%等。
我国林业实行分类经营以来,被划归为公益林面积迅速提高,公益林的效益也日益显现。2001年,江西省4个县市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省份。鄱阳湖周边的樟树市和鄱阳县两县名列其中。在2001年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全面铺开。通过近6年的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已使山区丘陵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樟树市、丰城市等市县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均超过2 000hm 。
4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林业发展除了受地域条件的影响较大,体制上的软环境也会对林业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特别是早期以木材生产为主指导思想下形成的理念、资源现状和生产力要素等,均会对现代林业构成长期影响。
综合分析鄱阳湖周边各县市林业发展中问题的共性,可以发现主要有“三增三减三难”,即有林地面积增加,活立木蓄积增加,林木绿化率增加;宜林地面积减少,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林业用地面积减少;树种、龄组结构调整难,森林质量提高难,生态林业体系建设达标难。
参考文献:森林资源现状篇5
(1.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137400;2.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
摘 要:文章依据2012年扎兰屯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扎兰屯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
关键词 :扎兰屯市;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特点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张星(1983 -),男,黑龙江省加格达奇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俗称自然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离开这些条件人类社会就无法延续。自然环境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地域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地理位置和经营范围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8’51”~123°17’30”,北纬47°05’40”~48°36’34”。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莫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km,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km,土地总面积16784.63km2。地方林业经营面积8679.88.km2,其中,扎兰屯市行政界线内有8581.44km2,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有98.44km2。
1.2 地形地貌
扎兰屯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东麓、松嫩(辽)平原西侧,属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按照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4种地貌,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分布,构成了扎兰屯市地势变化的基本骨架。地形特点可概括为:绝大部分山体浑圆,山势较缓,河谷开阔,海拔高为248~1218m,平均海拔在700m左右。
1.3 土壤条件
境内土壤水平性地带为黑土,属松嫩平原黑土带。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控制,海拔250~500m的东南部分为基带地壤黑土,海拔500~800m的山地多为暗棕色土壤,海拔800m以上的为棕色针叶林土。扎兰屯市主要6种类型土壤,即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土层厚度一般为30cm,谷地及局部缓坡地带土层厚度可达60cm左右,土壤肥力较高,物理性状和通透性良好。
1.4 水热条件
扎兰屯市境内的河流属嫩江水系,均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人嫩江。主要河流有雅鲁河、音河、绰尔河、罕达罕河和济沁河等40余条,对调节嫩江水量、水质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较强,日照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在2434~2876h,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严寒干冷,夏季短而温热,雨量集中,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风向呈河谷走向。西部和北部地区属于大兴安岭东部林缘温凉湿润,半湿润林牧业区,东南部地区属于温暖半湿润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为2.4℃,平均年降水量为480.3mm,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23d左右。
1.5 生物资源
扎兰屯市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与气候热量的空间变异相适应,自西向东依次是大兴安岭中低山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阔叶林。针叶树种主要有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阔叶树种主要有白桦、黑桦、山杨、柞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榛子、胡枝子、山杏等。
野生经济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96科34属709种。其中,野生药物植物100余种,占全市植物种类总数的14%左右。主要有黄芪、沙参、益母草、桔梗、黄芩、防风、柴胡、手掌参、金莲花等。食用野菜及真菌类植物有榛蘑、白蘑、花脸蘑、猴头蘑、黑木耳、蕨菜、黄花菜、荨麻、东方草莓等。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约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主要有貂熊、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47种,主要有棕熊、马鹿、驼鹿、雪兔、鸳鸯等。还有野猪、狍子、狐狸野鸭、野鸡、沙半鸡、飞龙等。
2 森林资源现状
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生态建设和林业经营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扎兰屯市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扎兰屯市林业经营管理范围土地总面积为867988.Ohm2。其中,林地面积580108.Ohm2,非林地面积287880.Ohm2,分别占林业经营管理范围土地总面积的66.83%和33.17%。森林覆盖率为55.38%,林木绿化率为58.40%。
2.1 各类林地面积
林地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或载体,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全市林地面积580108.O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480722.Ohm2,占林地面积的82.85%:疏林地面积1016.3hm2,占林地面积的0.18%:灌木林地面积25158.Ohm2,占林地面积的4.34%:未成林地面积1119.1hm2,占林地面积的0.19%:苗圃地面积216.6hm2,占林地面积的0.04%;无立木林地面积4286.2hm2,占林地面积的0.74%;宜林地面积32112.4hm2,占林地面积的5.54%;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35477.4hm2,占林地面积的6.12%,详见表1。
2.2 各类林木蓄积
全部林木材积统称为林木蓄积,林木蓄积即指活立木总蓄积。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1796404m3。
其中,有林地蓄积2160791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99.14%;疏林地蓄积5316m3,占活立木蓄积的0.02%;四旁树蓄积9590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0.44%;散生木蓄积87266 m3,占活立木蓄积的0.40%。枯倒木蓄积3228m3,详见表2。
3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扎兰屯市植被受大兴安岭山地和嫩江草原的影响,西部和东北部山区多为大兴安岭山地针叶林带,地带性植被以蒙古栎为建群种的温带夏绿阔叶林;中部绵延起伏的山陵地和林间空地分布着榛子灌丛和胡枝子灌丛;中低山地和南部分布着线叶菊草原。
3.1 森林资源分布
扎兰屯市植物种类既有温湿树种和灌草植物,又有寒温性植被。又因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带性植被与隐域性的草甸和沼泽植被呈相间分布。森林资源呈不连续分布,树种主要以柞树、黑桦、白桦、落叶松、山杨为主,其他树种零星分布,林下有胡枝子、榛子等。
3.1.1 林地地类资源分布
有林地面积最多的是庙尔山林场107850.3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2.44%:其次为哈多河林场面积82318.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7.12%;杨树沟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27377.3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70%。
疏林地面积最多的是新立屯林场为500.2hm2.占疏林地面积的49.22%;成吉思汗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12.6hm2,占疏林地面积的1.24%。
灌木林地面积根多河林场最多,面积4412.7hm2,占灌木林地面积的17.54%;庙尔山林场面积最少,面积为1381.6hm2,占灌木林地面积的5.49%。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成吉思汗林场最多,面积818.6h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73.15%;其次为庙尔山林场面积116.3hm2,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10.39%:最少是新立屯林场面积7.0hm2,仅占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的0.63%。
苗圃地只分布在成吉思汗林场和庙尔山林场。
无立木林地面积成吉思汗林场1049.7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24.49%:其次是杨树沟林场面积906.3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21.14%;济沁河林场最少,面积12.1hm2,仅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0.28%。
宜林地面积哈多河林场最多,面积6431.Ohm2,占宜林地面积的20.03%;新立屯林场最少,面积1055.3hm2,占宜林地面积的3.29%。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根多河林场分布最多,面积为11934.7hm2,占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的33.64%;其次是庙尔山林场面积是9148.1hm2,占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的25.79%;杨树沟林场没有分布。
3.1.2 森林类别资源分布
生态公益林面积352889.Ohm2、蓄积13890283m3;商品林面积1278333.Ohm2、蓄积7717633m3。
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346297.5hm2、蓄积13702516 m3;特种用途林面积6591.5 hm2、蓄积187767m3;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24699.1hm2,蓄积7717633 m3;薪炭林面积141.8 hm2;经济林面积2992.1hm2,详见表3。
3.1.3 森林覆盖率资源分布
森林覆盖率资源分布,济沁河林场最高,覆盖率是77.52%;其次是根多河林场,覆盖率是71.54%;伊其罕林场覆盖率是70.35%;哈多河林场覆盖率是61.19%:庙尔山林场覆盖率是64.86%;杨树沟林场覆盖率是39.14%:新立屯林场覆盖率是47.74%:成吉思汗林场覆盖率是23.04%,详见表l。
3.1.4 林地起源资源分布
人工起源的林地面积为22836.5hm2,天然起源的林地面积为485178.9hm2。
人工起源林地中有林地面积占76.20%,疏林地面积占0.01%,灌木林地面积占18.8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占4.90%。天然起源林地中有林地面积占95.49%,疏林地面积占0.21%,灌木林地面积占4.30%,详见表4。
3.2 森林资源特点
3.2.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扎兰屯市是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和东北部低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东南部丘陵区为农林结合区,森林资源相对较少。
3.2.2 森林资源主要以天然林为主
全市天然林面积485178.9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3.63%;蓄积20862688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95.72%。
3.2.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单一
全市有林地幼、中龄林面积合计453218.4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94.28%:蓄积合计20117260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92.30%。
3.2.4 天然乔木树种以柞树和黑桦为主
黑桦和柞树面积合计353956.9hm2,占全市天然乔木林面积的76.40%;蓄积合计13240876m3,占全市天然乔木林蓄积的63.48%。
3.2.5 有林地人工林面积、蓄积小,并以纯林为主
全市人工有林地资源面积17400.7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62%;蓄积750524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3.44%。其中,纯林面积17178.2hm2,占有林地人工林资源面积的98.72%;混交林面积222.5hm2,仅占有林地人工林资源面积的1.28%。因此,森林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发生病虫害。森林资源现状篇6
[关键词]森林资源 林政管理
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现状
1.森林资源现状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5'—106°32',北纬24°38'—26°11'之间,位于珠江上游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国土总面积168044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13747.82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0.3%。森林面积679539.5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03%。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504251.61公顷,疏林地3055.98公顷,灌木林地226539.7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5085.94公顷,无立木林地27091.71公顷,宜林地187261.99公顷,苗圃地31.18公顷,辅助生产用地429.66公顷。森林蓄积174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67%。
境内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据初步调查,黔西南州分布有蕨类植物300种,种子植物219科1096属3268种;喀斯特植被和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多种森林植被类型交错镶嵌。分布有贵州苏铁、兰科植物,桫椤、辐花苣苔、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植物和榉木、银杏、香果树等国家珍稀树种。
2.机构设置
黔西南州共设立州级资源林政管理站1个,县级资源林政管理股8个,有专职资源林政管理人员56人。设立木材检查站12个,有木材检查人员58人。设基层林业工作站130个,在岗职工516人。工作机构较为完善。
二、资源林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供需矛盾突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森林及林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且呈多样化趋势;而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动,供需矛盾一直没有缓解。
2.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与资源结构的矛盾突出。社会不仅仅需要木材,更需要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而长期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林业经营模式导致黔西南州的森林分布在空间、结构和质量上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在实施分类经营的过程中,这一矛盾日益明显。
3.保护与占用林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用地的用量必将大大增加。在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的情况下,林地必将成为建设用地的首选资源,发展经济与保护林地资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4.经营机制不活。一是产权不明晰,处置无权利,缺乏动力机制;二是有些部门重取轻予,缺乏激励机制;三是流转不顺畅、不规范,难以将资源变资本,缺乏调节机制;四是责任不落实,缺乏约束机制。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林农投入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5.管理体制不顺。由于林业系统中相当一部分的管理、执法机构和人员开支长期未纳入财政预算,主要靠育林基金支撑,导致了部分地方“靠山吃山、管林吃林”,甚至以违法者养执法者。理顺财政投入机制,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转变林业部门职能,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6.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资源林政管理人员少,人员变动较大,业务素质低,知识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林业对科学管理森林资源的客观要求,急需充实具备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加强科学管理业务培训。
三、措施及对策
1.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按照“严管林”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相关规定,简化商品林采伐程序,保护经营好生态公益林,以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要。
2.继续推进林业分类经营工作,逐步形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黔西南州2002年全面开展了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建立了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结束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目前黔西南州有315万亩重点公益林纳入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内,但仍有400余万亩地方公益林亟待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各县市应加快启动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争取早日纳入补偿费范围。
3.强化林地资源保护,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管理。把强化林地资源管理,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作为重点工作。过上下努力,广泛进行宣传,反复清理整顿,及时督查督办,重点整治打击等活动,促进征占用林地管理一年上一个台阶,使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改善林政管理方式。一是木材检查站的布局与管理进一步优化。积极适应交通条件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木材检查站布局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公正执法、文明检查制度,林业部门预防和治理“三乱”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机制。二是木材流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贵州省木材经营管理办法》和《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管理办法》。推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使管理行为得到规范,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三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及时投入林业站建设资金,对有站房的及时进行维修,对无站房及时解决新建站房。举办各类基层林业站岗位教育培训,使林业站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5.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各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档案体系,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行为,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林业宏观决策科学化,推动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
6.以“林改”为动力,认真搞好新时期资源林政管理的各项工作。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林业强省为目标,以“林改”为动力,以分类经营为途径,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林,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朝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有效供给,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目标迈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较大贡献。
7.强化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护森林资源能力。建立健全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依法管护森林资源的能力。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出发,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核心地位,在林业产业发展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基础地位,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主体地位。森林资源现状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可持续发展
1.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省国有林区在建国以来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木材。但是由于短时期内集中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1森林资源质量明显下降
现有林中大部分为天然林,为原始阔叶红松林经采伐、火烧等破坏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和过伐林,且经过大面积低强度的择伐(有的进行过重复择伐),林相已不整齐,郁闭度多在0.5左右,森林的整体功能明显下降。剩下的20%为人工更新造林保存下来年人工林(包括一部分林冠下造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针叶纯林(大部分为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彩),阔叶树造林的比例小于10%。大面积的针叶纯林由于树种单一、年龄相同、林分结构简单,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小、食物链短、生物循环滞缓、养分归还少、稳定性差、林地土壤结构结构遭到在破坏、趋于贫瘠化。森林资源数量急剧减少,立木蓄积比建国初期减少30%,可采蓄积减少了70%;天然原始林资源所剩无几,可采资源急剧减少。目前,现有林活立木总蓄积为近成、过熟林,且大部分近成、过熟林分布于重点公益林区,属于禁伐对象。
1.2现有林的潜在生产力没有发挥出来
现有林的大部分中幼龄林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但其生产力还很低,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下降,森林生产力明显下降。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由于林区单一的消耗木材经济结构,可采资源的枯竭和国有限量采伐,替代产业(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尚未形成规模,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导致企业经济危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主要在于如何对现有林进行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护。
2.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
国家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已确定了一个整体框架和新的思路。林区主体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是调减木材产量,转产分流人员,保护天然林,恢复森林资源。这些措施必将大大缓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和过大的压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对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的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是实行森林的分类经营,这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人类对森林生态效益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重点是全面提高林分的质量。目前,对林区的林地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制定了分类经营方案。划分的初步结果为生态公益林区75%,其中禁伐区占17%,商品林区占25%。禁伐区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森林,以及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母树林。对集生态需求与持续经营于一体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实施一般性的保护。在保持森林基本结构和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状况,进行适度择伐和抚育伐。在商品林经营区,主要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在各区域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2.1恢复过伐的天然林
过伐天然林以阔叶为主,有少量红松、云冷杉针叶树,是介于原始天然林和次生天然林之间的一种类型。对轻度过伐天然林只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经地一个龄级期,即可基本恢复到原有林分的状态。对重度过伐天然林则应根据林分的特点、树种组成、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人为缩短演替进程使其恢复为阔叶红松林。在珍贵阔叶树占优势,天然更新较好和已林冠下人工更新的地方,对幼苗、幼树进行及时的抚育。由于红松和其伴生种(珍贵阔叶树)属于中性树种,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需光照条件不同,因此,随着幼苗、幼树由更新层进入演替层,应逐渐降低上层林木的郁闭度。恢复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的种群数量,其方式可采用人工植苗和种子直播的形式,大量实验证明红松和主要珍贵阔叶树都可进行种子直播。
2.2现有人工林的结构优化与人工林的科学营造
黑龙江国有林区人工更新造林绝大部分为人工针叶林,阔叶树种的造林比例小于5%,混交的比例更小。单一的针叶树种和大面积的纯林为今后的森林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这样的林分结构即使在短期内能达到速生丰产,但林地生产力的持久发挥难以维持。为了实现此类森林资源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必须对现有人工林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是形成优质针阔叶树种的混交林。现有人工林中,一部分是真正的纯林,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对这部分人工林应进行窄带状或小块状伐除,根据立地条件,模拟天然林树种组成,选择与原造林树种相匹配的珍贵阔叶树进行人工植苗或直播造林。树种选择多样化,目前可供选择的树种包括水曲柳、黄檗、胡桃揪、山槐、五槭、大青杨、春榆、刺槐、蒙古、蒙古栎、白桦、枫桦和毛赤杨等;在抚育人工幼林的过程中,注意有目的地保护林内已发生的阔叶树幼苗,使其自然形成混交林分。
2.3次生天然林分优化改良
次生天然林是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的主体,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蒙古栎林和桦林。由于林分的起源、立地条件、原有群落组成和干扰种类、持续时间、频度及强度的不同,导致林分种类和特征复杂多样。因此,经营的方式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但总的经营目标应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恢复原有林分类型多样性,栽植已失去的针阔叶珍贵树种,加速原有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在有种源的情况下,杨桦林下通常会有红松等珍贵阔叶树幼苗的发生,杨桦与红松等珍贵阔叶树的内在本质联系。为红松等针阔叶树种的恢复创造了先决条件。经营培育好蒙古栎林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于陡峭立地条件下的蒙古栎林,即使是多代萌生的矮林,也应加以严格保护。这样立地条件较好的蒙古栎林,在不破坏现有植被的条件下,可对其单一的林分进行改良,使其成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结构或培育成以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根据林分的状况,采用空隙更新法,栽植红松等针阔叶树种,同时做好保留木的选择和培育工作。
2.4经济林森林资源现状篇8
关键词:金寨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5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75-02
1 金寨县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作为资产的作用不断扩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且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森林作为一项资产参与各项经济活动,首先就要求将其视作资本并以货币的形式进行量化,并与其它商品一样具有可比性,才能进入市场。为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森林资产作为资本参与各项经济活动中,对其资产进行评估是一项基础工作。林权所有人的森林资产在交易和抵押中,必须有一个货币化尺度进行评价。乡村林场等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评估是前置条件。《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其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时,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目前,金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出现了大量的林权流转与林权抵押担保业务,开展评估、规范评估已迫在眉睫。
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开展现状
金寨县是全省林地面积最大的县,林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发展林业经济,金寨县正在努力创新林业机制,积极开展林权配套改革。
2.1 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网络 成立了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提供林业产权信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交易、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林业科技、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建立乡镇林权管理服务站和村级林权服务点,逐步形成“村有信息员、乡镇有服务窗口、县有服务场所”三级联动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网络。
2.2 积极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 按照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金寨县林业局依托“金寨县林业勘察设计室”(森林调查设计丙级资质),筹建“金寨县森茂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选派有经验、有资质的林业工程师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有6人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颁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几年来,共完成了燕子河、古碑、天堂寨、花石等12个乡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5份,估值16 000余万元,面积逾3 000hm2。
2.3 规范林权流转与抵押贷款程序 金寨县有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有2万hm2,在办理林权转让的过程中,我们严格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三原则,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权变更,必须在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转让后,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出具的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公开拍卖,杜绝暗箱操作。而资产评估人员必须为所出具评估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承担责任。
在办理林权抵押过程中,金寨县专门印制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申请林权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出具能证明其资产所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有相应资质机构及人员出具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质押、抵押)合同,到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审核备案。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重点审核其林权是否真实、评估价值是否适当、借款额度及期限是否适当,审核合格后核发《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同时,在抵押期限内,会同抵押权人,对所抵押(质押)的林权进行监督,确保贷款的安全。
3 存在问题
3.1 评估市场不规范 目前社会上的评估机构较多,其评估对象多集中在工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森林资产的评估涉及较少,对森林资产的特征及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以及有时会为了争夺评估业务而顾及评估委托人的不当要求,导致评估价值背离实际价值太多。
3.2 可参考的交易和抵押实例较少 国家近几年才开始鼓励和支持林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应运而生,林权抵押、林权交易的实例较少,加上全县森林的实物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资产评估的影响因子太多,造成评估价值容易偏离市场价值。
3.3 林业资产融资难 一是林权抵押周期与林业生产周期不适应。林业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收获都在10a甚至20a之后,林权抵押贷款期限较短,以1~2a居多,与林业生产周期不相匹配,容易造成林业生产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二是评估及抵押金额少。一般来说,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其评估值只体现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的物质产品的经济价值,金融机构再按评估价值打折放贷,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目前森林资源评估、流转、保险储备、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尚未完善,金融机构为避免出现贷款风险,对森林资产抵押贷款较为谨慎,或者觉得贷款难以掌控而不愿放贷。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森林资产评估难以开展。
4 加强金寨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对策
4.1 搭好平台,为森林资产评估营造良好条件
4.1.1 搭建林权管理平台 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各项业务,同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金寨县实际,制定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抵押管理办法、林权争议仲裁办法等,为森林资源的资本化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4.1.2 搭建收储和交易平台 成立森林资源收储和交易中心,同时为贷款提供担保。县财政拿出部分启动资金,对部分有意转让的林地,中心进行收储并及时交易信息、及时启动拍卖交易,最大限度地盘活森林资产。对于林权人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由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进行担保,一旦借款人违约,其森林资产便流向收储中心托管,通过拍卖交易后,偿还银行贷款,以消除银行的顾虑,突破林权抵押的瓶颈。
4.1.3 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金融机构与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签订林权抵押担保协议,由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其社员(会员)贷款提供担保。社员(会员)以其林权或其有权处分的财产做抵押与银行、信用社签订借款协议,借款人以其自身的其他财产向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提供反担保。森林资源现状篇9
关键词:森林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分析
森林具有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环境、森林防护、森林游憩、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过度存在,导致森林生态产品的供给积极性萎缩,不利于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分析
1.1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世界的森林面积目前达到了28亿hm2,覆盖率是全球面积的22%。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大的国家是芬兰,其国土面积的70%几乎被森林覆盖了,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甚至更少。并且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均匀现象,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别。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以及边疆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而我国的中原地区如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森林资源是比较匮乏的,最为严重的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连1%都达不到。
1.2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体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并且近年来由于无节制砍伐现象的存在,森林资源逐年减少,这对人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最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来保护森林资源的现象已是普遍存在了。但如果现代技术利用不得当,会加速森林资源的毁灭。例如:一些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遵守相关规定,大量无节制砍伐森林资源,结果引起了森林资源工业化的盲目发展。不仅如此,对于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来说,由于当地人口的不断增多,加大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来换取部分的耕地,这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人们更加有责任来提高全体人员的森林保护意识,从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2我国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集中砍伐使得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今天,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呈现出无节制的状态,导致森林资源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其生长量,这对森林资源的再生是十分不利的。并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小于消耗量还使得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大大减弱,人们生产以及生活所需的木材也得不到及时的供应。
2.2过量砍伐现象时有发生
从根本上来说,森林资源并不是个人所有的,他属于国家资源的一部分,而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的开采往往是有计划和目标的。但是,近年来人们为了一己私利,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面,于是导致对森林的过量采伐。这种现象同样也会导致森林资源的消耗远远大于其生长,给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该严格控制森林的采伐。
2.3森林资源面临火灾和病虫害的威胁
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中比较难控制的一项内容就是火灾防范与病虫害防范。对森林资源进行必要的病虫害治理,对森林资源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改善森林周围的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森林防护中,真正做到病虫害及火灾防范的单位是十分少的,这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十分不利,同时也加剧了病虫害扩散的可能。
2.4存在森林不合理开荒现象
尽管森林保护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责任,但是我国对于森林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太完善。加上一些特殊地区人们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并没有那么强,于是造成了一些地区人们乱垦乱伐森林资源,森林开荒成耕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都是一种阻碍。因此,我国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普及力度,增强所有地区人的森保意识。
3加强我国森林保护的有效对策
3.1加大森林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森保意识
提高全民的森林保护意识是实现森林保护工作的基础,因此,国家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让森林保护的相关法规如《森林法》等深入群众,从法律的基础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于居住在山区的一些群众,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森林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3.2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对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采伐利用,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森林保护工作的最高职权林业部门,需要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森林开采的指导力度,制定森林开采的长远计划,改变一些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单一经营模式,彻底转变一些人的滥砍滥伐思想,把林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
3.3提高森林保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对林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是加强森林保护的有效对策。这需要森保人员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能力。在群众中普及护林主动性和自觉性的重要性,依靠全民的力量制止不适当的森林开采行为。同时林业管理人员还要加强限额砍伐管理工作,对于利用自己权责之便为滥砍滥伐提供便利的管理人员要加以惩罚。
3.4责任到人,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才能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以该制度为前提,实行必要的奖惩制度,确保森林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做好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我国的森林面积相对来说存在比较大的区域,但由于保护工作不到位以及气候的影响,极易出现森林火灾,加上一些病虫害的困扰,森林资源将面临很大的威胁。所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实际的管理中,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提高森林救火能力。
3.6加大森林防护管理
目前,我国的森林保护工作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一些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将会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防护制度,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会应用于森林保护工作中。例如,网路技术的发展将会实现森林保护工作的实时监控;灭火技术的提高将会使森林火灾的发生得到更好的控制等。森林资源现状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 现状分析 提升技术
1森林资源现状
1.1 各类土地面积、蓄积及森林覆盖率等基本情况
全县林业用地184570.4公顷,按地类划分, 有林地166387.2公顷,未成林地5990.6公顷,疏林地246.7公顷,灌木林地8228.3公顷,无林地3706.1公顷。
2016年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866714立方米,乔木林地蓄积量9859692立方米,较2015年度相比,林木总生长量55929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64%,林木绿化率78.4% ,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一、二类比例为81%。
1.2 林种结构
林业用地面积为184570.4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为94083.2公顷,商品林90487.2公顷。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89584.2公顷,特种用途林4499.0公顷。商品林中,一用材林85830.9公顷(其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644.0公顷,速生丰产林3952.5公顷,一般用材林80234.4公顷),薪炭林1374.9公顷,经济林3281.4公顷(果树林1215.7公顷,食用原料林1714.7公顷,林化工业原料林5.9公顷,药用林75.9公顷,其他经济林269.2公顷)。
1.3龄组结构
乔木林地面积164459.6公顷、蓄积9859692立方米;幼龄林面积13554.6公顷、蓄积651256立方米;中龄林面积28071.3公顷、蓄积1549377立方米;近熟林面积27151.3公顷、蓄积1518817立方米;成熟林面积48379.4公顷、蓄积3260415立方米;过熟林面积46174.9公顷、蓄积2871580立方米。
1.4优势树种按面积蓄积分布
杉木林面积14950.1公顷、蓄积839449立方米;马尾松林面积32929.9公顷、蓄积1585666立方米;湿地松面积2605.0公顷、蓄积144666立方米;国外松面积267.4公顷、蓄积19100立方米;桉树面积7621.2公顷、蓄积465097立方米;它软阔面积55169.6公顷、蓄积3568816立方米;它软阔面积55169.6公顷、蓄积3568816立方米;针叶混面积11645.2公顷、蓄积724835立方米;针阔混面积23974.7公顷、蓄积1546233立方米;阔叶混面积10251.9公顷、蓄积748430立方米。
2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2.1 树种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
全县的松树面积和蓄积占比超过20%,而当地松类病虫害频发,包括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和萧氏松茎象等都有发生。松树、杉木、桉树和针叶混的面积和蓄积占比均超过40%,针叶林和桉树林多,并且基本以纯林为主。相比较,针阔混、阔叶类与木本果的面积和蓄积约占50%。基本上改变了原来以针叶林主导的树种结构,逐步改变了林分生态系统较单一、防病抗逆能力不强、有害生物潜在风险大的情况。在树种结构中,商品用材林以松树、杉木和桉树为主;生态公益林中以针叶树种为主导的林分达不到群众期望的多层复合结构阔叶混交林结构,生态功能及综合调控能力不强,森林景观效果欠佳。近年来不断提高的阔叶树占比基本以中幼林为主,正处于需加强抚育的生长阶段。
2.2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资源数量有待提高,森林质量有待改善
全县的林分质量相对较低,林地生a力不高,存在较多的疏残林、纯松林和低效桉树林,必须经过逐年改造,增加森林面积、蓄积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增加森林碳汇,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现有的森林结构不合理,在生态林中主要是中幼龄林多,能充分发挥生态效能的成熟林少;在商品林中,因投入不足,林木生长缺乏后劲,亩蓄积较低,产量不高。从全县林地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来看,平均每公顷的蓄积量为59.95立方米, 林地的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可以提升的空间较大。
3 森林资源经营情况与精准提升技术
3.1森林资源经营情况
全县按照上级要求持续开展四大生态工程建设和商品林建设工作,加强森林林木保护,完善护林网络,从严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打击滥伐盗伐林木,严控野外火源,加强木材流动巡查和采伐管理,维护林业秩序。一直不断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工作,遏制林地流失。实施林地使用管制,完善征占用林地管理,按程序和权限上报审批。严格实行林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制度,坚决制止林地流失特别是有林地的流失。打击非法使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促进我县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提升森林自身防火抗病的能力,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达到增加碳汇、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持续加强现有生态公益的抚育工作,完成了对新造生态公益林的连续3年抚育,并对其他生态公益林的中幼林开展劈草、施肥、卫生伐、透光伐等抚育工作,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在商品林经营中,按采伐限额和采伐计划科学开展木材采伐工作,包括林木采伐的调查、设计和报批工作,做好木材采伐的监督管理和迹地验收工作。全县的采伐消耗林木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严格控制在采伐限额范围内。在木材管理上,采用经营者先申报、第三方调查设计、上级批准采伐的方式进行。林木采伐过程中,严格监管,确保按照设计要求采伐,杜绝越界伐、指标被挤占、挪用等情况的出现。木材流通过程中,按木材放行证,同时,每天与木材采伐监督管理员进行沟通,防止木材指标被转移使用。对于采伐迹地及时进行迹地更新工作,近年来迹地更新林木成活率都达到了95%以上,并在当年实施了1-2次抚育、追肥,造林后连续3年开展高标准的抚育工作,所造林分均能在3―5年内实现郁闭。
3.2精准提升技术
3.2.1营造林质量提升技术
营造林是资源提升的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好坏。在营造林中,从规划及作业设计上,要按照林地的情况实行高标准精准设计。采取高投入、严要求抓好营造林质量工程。具体规划设计时要从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整地规格、基肥、苗木要求、苗木处理、栽植时间、种植施工技术细节及当年抚育上都要按林地的情况合理小面积分片,科学区划,确保适地适树,造林后长势良好。在整地环节,尽可能采用挖大穴或开设种植沟的方法。对于坡度小的林地,可以采用全垦整地的方法。在苗木环节,采用轻基质无纺布袋良种壮苗上山,对有条件的树种尽可能在适宜的造林季节内采用优良品系的无性繁殖苗木。在造林季节上,一定要提前做好造林准备,在造林季节内完成造林。对于困难立地造林,更要在造林设计时有针对性地采到精准的技术措施,实行分片因地制宜,改变过去统一粗放大面积的造林设计方式。在造林施工管理环节,切实聘请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加强现场培训和现场监督,按工序严格施工,确保造林中各工序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针对各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实行精准管理,确保精准施工。
3.2.2集约化抚育技术
未成林抚育活动是培育优质林分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对当年新造林和未成林地的抚育能确保造林成功。由于南方气候和山地原因,新造林地和未成林地的杂草杂灌生长迅速,与目的树种争水争肥争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抚育,将严重影响幼树的生长。幼树抚育活动要根据幼树的具体情况进行,林地施肥要根据幼树生长情况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对干旱林地适当施用保水剂。由于林地不同坡位的杂草生长情况不一样,所以要具体根据的情况进行除草,对杂草生长过快的的山谷和山坡下面部分,一年实行多次的除草抚育作业。在确保幼树安全的前提下,对于曼山莠竹、竹节草、淡竹叶和大芒草等,尽可能采用林地化学除草作业,以增强除草效果。在松土和培土方面,要根据渲值那榭觯采用不同的方法。特别是对如杉木类的浅根性树种,要尽可能沿幼树周边较大面积的松土并进行除萌培土。
3.2.3实行精准的集约化森林经营技术
精准提高森林质量当然离不开精准的集约化经营技术,做到根据林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识别,采取精准的技术措施。在保障足够的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抓住影响和制约林分生长的主要因素,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根据林分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合理确定经营措施时,要对具体的技术要点精准设计。一般而言,在中幼林施肥环节,除针对立地条件、林分生长情况和交通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要通过测土、林木元素情况等合理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在施肥季节上,要选择林分的生长高峰期前施肥,并且结合降雨等情况,确保施肥效果。在施肥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环状沟施。通过科学精准的集约经营措施,使林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在全民健康的时代倡导下,健康产品成为广大国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素有“中华奇果”之称的香榧子,其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各种各样的香榧子系列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榧栎”品牌依托香榧子的独特魅力,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健康产品,为国民健康生活提供了新选择。追求健康,分享健康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榧栎”健康产品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品牌创始人于学斌先生的辛勤付出和深思熟虑。他是一位对健康有着深厚理解和独特见解的人,他的创业故事充满了激情和坚持。在采访中,于学斌先生表示,他的创业灵感来源于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健康产品则是实现健康的重要工具。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他深入了解到香榧子油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然而,这一优秀的天然产物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因此他决定创立一个专注于香榧子油的健康品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健康的生活,将这一宝贵的天然资源推广给更多消费者。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榧栎品牌主要定位于中高端消费者,以提供优质香榧子油为核心,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天然、健康的香榧子油产品。目前,品牌旗下主营香榧子油系列产品和榧子妃系列化妆品。我们的产品有香榧子油凝胶糖果、香榧食用植物调和油、优质香榧籽等。”于学斌先生介绍到。他补充说:“其中,香榧子油凝胶糖果是我们品牌主打的一款健康食品,采用先进的低温物理冷轧技术与凝胶糖果制作工艺,保证了每一滴香榧子油的营养和纯正,将香榧子油与糖果凝胶基料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软糖凝胶糖果。它的外观透明Q弹,口感滑爽,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在被问及品牌的核心产品时,于学斌先生提到。潜力无限,勇敢前行在谈到自己是如何看待香榧子油市场的发展前景时,于学斌先生回答道“很早之前,我就对香榧子油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国香榧子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中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记载。香榧子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健康有很大益处,市场潜力巨大。我相信随着消费者对香榧子油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我们的品牌将会获得更多关注和发展空间。”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于学斌先生说,未来,“榧栎”将继续秉持高品质、天然、健康的品牌理念,深化产品研发,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榧栎”还计划与医药、保健、美容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香榧子油相关创新产品,通过携手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和市场拓展,将其推广至更多消费者。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南周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榧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