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黄芪 煅牡蛎 路路通 赤芍 大枣 防风 桂枝 葛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的作用 这是个 治疗什么的药方?


常用药对【威灵仙 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 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 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 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 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 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 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 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 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 蜈蚣】6只;3只 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 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 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 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 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 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 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 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 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 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 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 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 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 沈香 】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莪朮 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鸡内金 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桃仁 红花】10g;5~10g 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五灵脂 蒲黄】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泽兰 益母草】10~15g;20~30g 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血湿的鼓胀、闭经病。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乳香 没药 】5~10g 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三七 血竭】3~5g;5g 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水蛭 (虫亡)虫】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麦芽 谷芽】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款冬 紫菀】各10g 适用于凉燥咳嗽证。【牡蛎 玄参】30g(生用);15g 软坚散结、消瘤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廮证。【熟地 当归】10~15g;10g 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熟地 白芍】10~15g;10g 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当归 丹参 】10g(温炒);15~20g 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鸡内金 白朮】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蜈蚣 当归】1~3g(吞服效佳);10~15g 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附子 人参】30g(先煎);10g(浓煎) 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玉竹 生地】10g;15g 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麦冬 天冬】各10g 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胃家素寒者应慎用。【何首乌 仙灵脾】10~15g(2~3个月) 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益智仁 补骨脂】各10g 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蛤蚧 紫河车】1~1.5g;1.5~3g 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菟丝子 杞子】各10~15g 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山茱萸 山药】10~15g;10g 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仙灵脾 仙茅】各10g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 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 药性较缓。3. 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 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 彼药对温补柔润,6. 此药对温补燥烈。【蛇床子 石楠叶】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 药性较峻。3. 宜暂用,4. 不5. 宜久服,6. 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肉苁蓉 巴戟天】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覆盆子 紫石英】10g;10~15g 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鹿角 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须防伤阴之弊。
相须药对【紫河车 鹿角】5g;3g 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阴虚有火者禁用【赤石脂 禹余粮】10-20g 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 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木蝴蝶 凤凰衣】3g;5g 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硼砂 乌梅】1-2g;5g 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柴胡 升麻 3-8g 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槟榔 常山】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槟榔 南瓜子】30g;30-60g 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临卧一次,次日早 晨再服一次为宜。【葛花 枳椇子】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 入适宜方药。【威灵仙 金钱草】10-30g;30-50g 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黄芩 白朮】10g 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麻黄 桂枝】5~10 g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表实证。【荆芥 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 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葱白 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菊花 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大黄 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石膏 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代赭石 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鲜芦根 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甘草 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金银花 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田基黄 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天癸子 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鱼腥草 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虎杖 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黄连 黄芩】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黄连 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黄柏 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鲜石斛 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赤芍 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皂荚 明矾】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鲜茅根 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藿香 佩兰】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藿香 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生姜 枳实】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制半夏 干姜】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石菖蒲 远志】5~10g(干)10~20g(鲜);5~10g 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石菖蒲 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制半夏 茯苓】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浮萍 木贼草】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蝼蛄 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茯苓 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路路通 地龙】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马鞭草 王不留行】15~20g;10g 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石打穿 刘寄奴】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槟榔 茯苓皮】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 白朮】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黄耆 防风】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附子 麻黄】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薄荷 玉竹】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人参 石膏】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五味子 制大黄】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生地 黄柏】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当归 大黄】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黄耆 葶苈子】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 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牡蛎 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山药 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煎汤代茶,频频服之。【山茱萸 石韦】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黄耆 防己】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白朮 枳实】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白朮 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党参 石菖蒲】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太子参 合欢皮】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鸡血藤 海风藤】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益智仁 萆薢】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黄耆 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白朮 莪朮】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人参 莱菔子 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白芍 赤芍】无 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楮实 丹参】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生地 地骨皮】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锁阳 忍冬藤 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龟版 铁扫帚】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鹿角霜 地鳖虫】6g;10-15g 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鳖甲 穿山甲】鳖甲先煎15g;10g 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续断 川山膝】10-15g;8-12g 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桑寄生 丝瓜络】无 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阿胶 黄连】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 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阿胶 石膏 10-15g;15-20g 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制半夏 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党参 黄耆】各10~15g 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桂枝 黄耆】5~10g;10~15g 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有温阳补中之效。【桂枝 人参】5~10g;10~30g 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二)寒热相反药对【大黄 附子】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 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黄连 吴萸】6:1 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龟板 鹿角】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 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瓜蒌 薤白】10g 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黄连 干姜】5g 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黄芩 制半夏】8-10g;10g 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黄连 制半夏】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 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三)升降相反药对【肉桂 黄连】1:10 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柴胡 黄芩】8-10g;10g 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柴胡 制半夏】外感5-10g、内伤2-5g;10g 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佩兰 钩藤】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 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白蒺藜 骨碎补 10g 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桔梗 櫍榔】3-6g;6-10g 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葛根 槟榔】10g 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荆芥 大黄】10g;10-15g 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夏枯草 牡蛎】10g;生牡蛎30g 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麻黄 地龙】3-4.5g;9-12g 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喘哮病。(四)润燥相反药对【杏仁 制半夏】10g 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玄参 苍朮】10g 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生地 苍朮】15g;10g 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麦冬 制半夏】10-15g;5g 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五)散敛相反药对【细辛 五味子】2-4.5g;5g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干姜 五味子】3-5g;5-8g 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六)其它相反药对【桂枝 炙甘草】5-10g;3-5g 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白芍 炙甘草】30g少则效差;3-5g 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槟榔 丹参】10g;15g 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桂枝 当归】5-10g;10g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蜈蚣 白芥子】1-3g;5-10g 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威灵仙 地龙】10g 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黄连 木香】3-6g;5-8g 治痢。相使药对【附子 磁石】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 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茯苓 桂枝】15-30g;3-5g 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饴糖 桂枝】30-60g;5-10g 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石菖蒲 郁金】鲜者10-15g;5-10g 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石菖蒲 川贝母】10-15g;1-2g 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吴萸 槟榔】3g;10g 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黄色,症状改善快。反之,症状改善慢。这是有形寒湿之物排出的缘故。【鸡内金 槟榔】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 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大黄 桃仁 酒炒10g;10g 大黄得桃仁之使,麻黄 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 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石膏 桂枝】10-30g先煎;5-10g 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羚羊角 桂枝】0.3-1研末吞服;3-4.5g 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想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方剂的记忆与运用,也是令很多人感觉头疼的事情,所为何?方剂众多,记不住呀!其实,要想临证用药轻松自如,掌握方药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君臣佐使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做方剂。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法度,称做方制。所以,方剂是用单味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治疗范围较广,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方剂的组成,分君、臣、佐、使四项。一般处方用药多在四种以上,均按这四项配伍,即使少于四种药或多至几十种,也不能离此法则。否别漫无纪律,方向不明,前人所用有药无方。1君君是一方的主药,针对一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即《内经》所说:主病之谓君。君药不一定一方只有一个,也不一定猛烈的药才能当君药,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李东垣曾说:假如治风,则用防风为君;治寒,则用附子为君;治湿,则用防己为君;清上焦,则用黄连为君;清中焦,则用黄芩为君。依此类推,即使是比较性味薄弱的药物,如桑叶、菊花、陈皮、竹茹等,都有作为君药的资格。2臣《内经》上说:佐君之谓臣。臣是指协助和加强君药效能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就是帮助麻黄发汗解表的,所以它在麻黄汤中是臣药。臣药在一个方剂内,不限定只有一味,一种君药可以有几种臣药;如果一方中有两个君药,还能用较多的臣药来配伍。3佐臣之下称做佐,佐药就是接近于臣药的一种配伍药。除了与臣药一样协助君药的作用,还能协助君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例如,麻黄汤用杏仁为佐,其作用就是宣肺、平咳,帮助君药解除麻黄汤证的次要症状。另一方面,假使君药有毒性或者药性太偏,也可利用佐药来调和。4使从“使”字的意义来看,使药是一方内比较最次要的药物。《内经》说:应臣之为使。可知使药是臣药的一种辅助药。在临证上一般把使药理解为引经药,引经药的意思是将药力引到发病场所,所以也叫引药,俗称药引子。君、臣、佐、使等字面虽含有封建意味,但实质上是用来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几千年来,中医在方剂的配合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无论经方和时方都是遵守这个原则制定的。在这里顺便谈一谈“经方”和“时方”的问题。中医从单味药的使用发展到方剂,这是很早以前的事。《内经》里就有乌贼骨、茹藘和雀卵组成的血枯方,制半夏和秫米组成的失眠方,泽泻、白术和麋衔组成的酒风方等。到张仲景博采众方撰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更为完备。后人重视其著作尊为经典,并称其方为经方,把后来方剂叫做时方。我们认为经方的疗效是肯定了的,但时方的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时方的形成,也是中医学术不断发展的例证之一。同样的理由,上面说过的六经辨证法是以《伤寒论》为主,三焦辨证法是以《温病条辨》为主,一在汉朝,一在清代,不仅没有抵触,而且相得益彰。《温病条辨》的方剂在《伤寒论》的基础上还有不少的发挥和补充。所以,在古为今用的目标下,我们应重视经方,也应重视时方,还要重视现代的有效方剂。二、七方方剂在应用上,出于所用药物的种类多少和产生疗效的快慢不同,又分为七类,简称七方,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和复方。1大方病邪强盛,非大力不能克制,须用大方,如下法中的大承气汤便是。用大方的时候,应先考虑正气能否胜任,因为大下可以伤阴,大汗可使亡阳,邪虽去而正气随伤,这就失却用大方的意义了。2小方小方和大方是相对的。邪气轻浅的,只要用较轻的方剂,或者根据大方减小其制,这就叫做小方,如下法中的小承气汤便是。3缓方一般慢性、虚弱性病症,不能急切求效,宜用药力缓和的方剂来长期调养,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即是缓方一类。4急方急方和缓方是相对的。是在病势危急时用来急救的,例如腹泻不止,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用四逆汤回阳。急症用急方,不仅药力要专,药量也宜重,故常与大方结合应用。5奇方奇是单数,奇方即专一的意思。如病因只有一个,就用一种君药来治疗主症,以求其药力专一,故叫奇方。但奇方并不等于单味药,亦有臣药、佐药等配合。6偶方偶是双数,含有双方兼顾的意思。如同时有两个病因,需要用两种君药来治疗的,就叫偶方。临证上所说的汗下兼施,或攻补并用,都属偶方一类。7复方复是复杂、重复的意思。凡是病因较多或病情较复杂的就需用复方治疗。如五积散是由麻黄汤、桂枝汤、平胃散和二陈汤等方剂组成,用一方来祛除风、寒、痰、湿以及消痞去积。另一种是指用此法不效,冉用它法,它法不效,更用另一方法,如《内经》所说: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去之。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复方也叫重方,不同于一般与单味药相对而言的复方。七方是方剂组成的法则之一。除此以外,还有从治疗作用来分的。如张景岳曾把方剂分为“八阵”,即补阵、和阵、攻阵、散阵、寒阵、热阵、固阵、因阵。补阵的方剂是用于元气亏损,体质虚弱的病症;和阵的方剂是用来调和病邪的偏胜;攻阵的方剂是用于内实证的;散阵的方剂是用于外感证的;寒阵的方剂是用于热证的;热阵的方剂是用于寒证的;固阵的方剂是用于滑泄不禁症的;因阵的方剂都是因症立方的。目前,一般方剂的分类多照汪昂《医方集解》所分,计分二十二类:1补养剂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消除一切衰弱病症,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2发表剂疏散外邪,解除表证,如麻黄汤、桂枝汤等。3涌吐剂引邪上越,使其呕吐,如瓜蒂散、参芦散等。4攻里剂以通便导滞,清除肠胃实邪为主,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5表里剂既疏表邪,又除里邪,表里双解法,如大柴胡汤、桂枝加大黄汤等。6和解剂用和解方法来达到祛除病邪为目的,如小柴胡汤、逍遥散等。7理气剂疏理气机,解郁降逆,如四七汤、旋覆代赭汤等。8理血剂和血祛瘀,养营止血,如四物汤、胶艾汤等。9祛风剂通阳散风,滋阴息风,如小续命汤、地黄饮子等。10祛寒剂扶阳温中,祛逐内寒,如真武汤、四逆汤等。11清暑剂清解暑邪,如香薷饮、六一散等。12利湿剂排泄水湿,如五苓散、五皮饮等。13润燥剂滋润津血枯燥,如琼玉膏、消渴方等。14泻火剂清热解毒,如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15除痰剂化痰涤痰,如二陈汤、礞石滚痰丸等。16消导剂消积行气,健运脾胃,如枳术丸、保和丸等。17收涩剂收敛精气,固涩滑脱,如真人养脏汤、金锁固精丸等。18杀虫剂驱除肠寄生虫,如集效丸、化虫丸等。19明目剂专治目疾,如羊肝丸、拨云退翳丸等。20痈疡剂专治外科肿疡、溃疡,如真人活命饮、散肿溃坚汤等。21经产剂专治妇科月经及胎前、产后疾病,如六合汤、达生饮等。22救急方包括急救冻死、溺死及毒虫咬伤等方。方剂一般很难分类,原因是一个方剂往往包含多种效能,因而不能把它固定在一个门类内,即使几个方剂的治疗目的一致,但使用上又有很大出入。例如补养剂,不仅用于虚弱证,也能用于其他证候;而且补养一类的方剂也不是任何虚弱证都能适应的。此外,方剂中药物的加减、用量的多少,都能使其性质和作用改变。例如,麻黄汤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为发汗解表剂;倘把桂枝改为石膏,便为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气喘;或把桂枝除去不用,便为三拗汤,治伤风感冒、鼻塞咳嗽等症。又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同样用大黄、枳实、厚朴组成,但小承气汤以大黄为君,厚朴为佐,厚朴的用量比大黄减半;厚朴三物汤以厚朴为君,大黄为佐,厚朴的用量就比大黄加一倍。这样,小承气汤适用于泻热通大便,而厚朴三物汤则是行气除满的方剂了。这说明根据治疗作用的分类,是指其主要作用而言,运用时必须考虑。三、剂型方剂有多种剂型,各具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效用,常用的有丸、散、膏、丹、酒、汤等几类。1丸剂丸剂俗称丸药,或药丸。将药物研成细粉后,加冷开水或蜜,或米糊、面糊等黏合物做成的圆形体。根据治疗上的要求,丸剂的大小和重量是不一致的,有小如芥子的,有大如弹丸的,也有如绿豆或梧桐子大的。大约大丸每粒重一钱、二钱或三钱,小丸每两二百至四百粒,细小丸每两六百至一千五百粒,极小丸每两五千至一万粒。丸药入胃,吸收较慢,多用于慢性疾病之须长期服食者,故前人所说“丸者,缓也”,就是这个意思。又,病在下焦亦多用丸,取其吸收慢,到达肠内才发生作用;也有急症、重症采用丸剂的,因可先期制成,取其便捷。2散剂即粉剂,将药物研成细粉。有分研、合研、陆续配研等手续。一般多用合研,但带黏性的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等,或挥发性强烈的药物如麝香、冰片、樟脑等,或较贵重的药物如犀角、羚羊角、珍珠、熊胆、蟾酥等,均用分研。陆续配研是因处方中含有少量贵重药,或有其他必须分研的药物时用之,法将需要配研的药物分研后,置一种于乳钵内,然后加入等量的其他药粉,研匀以后,再加等量的其他药粉同研,陆续倍量,增加至全部混合均匀为止。散剂用于内服,药力较丸剂为速;亦用于鼻,或作外敷用。3膏剂将药物用水煎汁,浓缩成稠厚半固体状,挑取适量,用开水冲服。一般制法:药物水浸一夜,煎两次至四次,取汁分次过滤,合并再熬,至不渗纸为度。另外,有用植物油熬炼的,则为外贴用膏药。膏剂多为滋补类,用于慢性虚弱证,冬季服用的膏滋药亦属这一类。4丹剂丹是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主要为矿物类药物。也有用一般药物混合制成的,则取“赤心无伪曰丹”的意思。丹的剂型不一,有丸、有散和锭剂等。用法与丸、散剂相同。5酒剂为药物用白酒作溶剂浸取所得的浸出液,故俗呼药酒。制法分冷浸和热浸两种。冷浸将药物泡在酒内,过一个时期即可服用;热浸是药物和酒密封坛内,隔水用文火缓缓加热,保持低温,经过三至七天,去火放冷。药酒多用于风湿痹痛,借酒的力量来帮助流通气血,加强舒筋活络的效能。6汤剂即水煎剂,用适当的水煎取药汁,倾出后加水再煎,第一次为头煎,第二次为二煎。一般每剂均煎两次,服法有头、二煎分开服的,也有将头、二煎药汁合并后,再分两次服的。临证上,汤剂应用最广,不仅吸取快、作用强,而且便于随症加减。丸、散、膏、丹和酒剂,多数属于成药,亦可视病症需要,处方配合。一部分丸、散、膏、丹除单独使用外,也能放在汤剂内包煎,或用药汁冲服。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辩证方法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所以,首先要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才能准确而缜密的遣药用方。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后于方药的一种理论。但是当治法已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例如一个感冒病人,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确定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时,根据表证当用汗法,寒者热之的原则,决定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并且按法选用相应的有效成方,或自行选药组成辛温解表剂,如法煎服,便能汗出表解,邪去人安。否则,治法与辩证不符,组方与治法脱节,必然治疗无效,甚至反使病情恶化。,由此可见,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常说“方以药成”,却又首先是“方从法出,法随证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二)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单纯药物的堆积,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古人用“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加以概括,用以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必须是针对性强,组方严谨、方义明确、重点突出、少而精悍。现将“君、臣、佐、使”的含义分述如下:1.君药 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效力较强,药量较大。2.臣药 是指方中能够协助和加强主药作用的药物。3.佐药 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药。它又分:(1)正佐:协助主药治疗兼证。(2)反佐:对主药起抑制作用,减轻或消除主药的副作用。4.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既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例如一病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脉浮紧。其辩证是风寒表实证。择用麻黄汤治疗,方中之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以除其病因(风寒)而治主证为主药;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协助麻黄增强发汗解表之功,为辅药;杏仁,甘苦温,助麻黄宣肺平喘,以治咳喘之兼证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药。简单的方剂,除了主药外,其它成分不一定都具备。如芍药甘草汤,只有主、辅药;左金丸,只有主药黄连和佐药吴茱萸;独参汤,只有主药人参,复杂的方剂主药可有两味或两味以上,辅、佐、使药也可有两味或多味。(三)方剂的运用(变化)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1.药味加减的变化是在主证未变的情况下,随着兼证的变化,加入或易去某些药物,使之更合乎治疗的需要,也叫“随证加减”。例如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假如外感风寒所伤在肺,症见鼻塞声重,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苔白脉浮者,当以宣肺散寒为主,在麻黄汤中易去炙甘草,加上生姜组成三拗汤,使肺气宣畅,自然诸证皆除。2.药量加减变化这种变化是指组成之方剂的药物不变,但药量有了改变,因而改变了该方功用和主治证的主要方面。例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二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但前方中姜、附用量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四肢厥逆。恶寒卷卧,下利脉微细的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中姜、附用量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之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3.剂型更换的变化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同一方剂,由于剂型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相同,例如,理中丸由干姜、白术、人参、甘草等量组成丸剂,治中焦虚寒、自下利、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之证。若治上焦阳虚而致胸痹,证见心中痞闷、胸满、胁下有气上逆抢心、四肢不温、脉沉细等,即用上四味药煎成汤剂分三次服(即人参汤)。这是根据病位有中上之别,病势有轻重之异,所以一取丸剂缓治,一取汤剂急治,临床上经常将汤剂改成丸、散、膏剂,或将丸、散方药改为汤剂,主要是取缓急不同之意。(四)常用剂型(制剂)剂型是根据临床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大小或不同形的制剂,中草药剂型很多,并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草药的剂型日益增多,传统的剂型在质量上、工艺上也有很多改革,现将常用剂型介绍如下:1.汤剂 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一般作内服用,如麻黄汤、归脾汤等。汤剂优点是吸收快,疗效快,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是中医临床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2.散剂 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亦有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的,如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作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金黄散;亦有作点眼、吹喉外用的,如冰硼散。散剂有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3.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型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也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亦有用于急症,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数种。4.片剂 将中药加工或提练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剂型。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味很苦的,具恶臭的药物经压片后再包糖衣,使之易于吞服;如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可包肠溶片,使之在肠道中崩解。片剂应用较广,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5.冲剂 是将中药提练成稠膏,加入部分药粉或糖粉制成颗粒散剂干燥而成。用开水冲服,甚为方便。由于含糖较多,小儿易于接受。6.膏剂 将药物煎煮取汁浓缩成半固体叫膏剂。有内服及外用两种,内服的如雪梨膏等;外用的如风湿膏、狗皮膏药等。7.丹剂 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练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具有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特点。此剂多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此外,习惯上把某些较贵重的药品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剂型叫作丹,如至宝丹、紫雪丹等。所以,丹剂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剂型。8.针剂 是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不同,用不同方法提取、精制配成灭菌溶液供皮下、穴位、肌肉、静脉等注射用的一种剂型。具有作用迅速等优点。故对急症或口服药有困难患者尤为适宜。针剂是今后需大力研制的一种剂型,以适应中医急症之需要。9.酒剂 俗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入酒中,经过一时间后,去渣取汁供内服或外用。在中药方剂中,有一些方剂的名称带数字,比如“四神丸”,“四君子汤”,“二妙散”等,有一些方剂名称仅一字之差,比如“清胃散”,“平胃散”等,在学习时容易混淆,而它们的功效又相差很大,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和盘点一下这些方剂。名称中带数字一贯煎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功效: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为补益剂。主治:主治阴虚肝郁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剂。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二妙散组成: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为祛湿剂。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三仁汤组成: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功效:清热利湿,宜畅湿浊。为祛湿剂。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三子养亲汤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为祛痰剂。主治: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补气,益气健脾。为补气剂。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功效:补血调经。为补血剂。主治:补血活血,月经不调等营血虚滞症。四神丸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为固涩剂。主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四逆散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效: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和解剂。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四逆汤组成:炙甘草、生附子、干姜。功效:回阳救逆。回阳救逆剂。主治:主治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汗多亡阳,脉沉迟微细。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温里剂。主治: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五苓散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功效: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祛湿剂。主治: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功效: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为温里剂。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为理血剂。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效:滋阴补肾。为补阴剂。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当归六黄汤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为清热剂。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六一散组成:滑石、甘草。功效:清暑利湿。为祛暑剂。主治: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七厘散组成: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人工麝香、朱砂。功效:化瘀消肿,止痛止血。为理血剂。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七宝美髯丹组成: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功效:补益肝肾,乌发壮骨。为阴阳双补剂。主治:主治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功效:益气补血。为气血双补剂。主治: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八正散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灯心草。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祛湿剂。主治: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解表剂。主治:治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十灰散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为止血剂。主治: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十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效:攻逐水饮。为泻下逐水剂。主治:水饮内停,邪气壅盛;水肿腹胀之实证。悬饮或支饮,停于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梗,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肿腹胀,二便不利,属于实证者。名称相似的中成药温脾汤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功效: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泻下剂,温下。主治: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实脾散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 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炙甘草。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为祛湿剂。主治: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健脾丸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功效:健脾开胃。为补益剂。主治:主治脾胃虚弱,脘腹满胀,食少便溏。清胃散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功效:清胃泻火。为泻火之剂。主治:胃火上攻。齿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或牙宣出血,口气臭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平胃散组成:苍术、 厚朴、陈皮、炙甘草。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为祛湿剂。主治: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温胆汤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为祛痰剂。主治: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一、解表剂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 麻黄 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桂枝)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 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甘草 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 牛蒡子薄荷 银花 竹叶 豆豉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 桑叶 杏仁 菊花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 只要姜枣草根(黄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葛根)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 葛根 芍药甘草)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 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前胡 柴胡 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 前胡 枳壳 半夏 茯苓 桔梗 人参 紫苏叶 陈皮葛根 大枣 生姜 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 桔梗 东白薇 薄荷 大枣 炙甘草 淡豆豉 生葱白) 二、泻下剂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 大黄 芒硝) 4、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 附子) 5、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干姜 芒硝) 6、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7、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 泽泻 ** 升麻肉苁蓉 牛膝 当归) 8、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 9、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 人参 枳实 厚朴 当归 甘草 生姜 大枣 桔梗) 三、和解剂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 知母 芍药 槟榔 甘草 黄芩 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 陈皮 白芍 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四、清热剂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 人参 半夏 竹叶 麦冬 粳米 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4、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 犀角 芍药 生地) 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 6、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 知母 黄芩 竹叶 犀角 甘草 元参 桔梗川连 连翘 生地 赤芍 丹皮 栀子) 7、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 黄芩 山栀子 大黄 芒硝 连翘 甘草 薄荷 ) 8、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 牛蒡子 白僵蚕 马勃 黄连 薄荷 连翘 桔梗陈皮 甘草 板蓝根 生麻 元参 柴胡) 9、防风通圣散--黄妈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渡归金石桥(大黄 黄麻 滑石 薄荷 栀子 黄芩 白术甘草 防风 芒硝 桔梗 川芎 白芍 ** 当归 荆芥 石膏 连翘) 10、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 贝母 皂角刺 防风 没药 天花粉 金银花白芷 赤芍药 陈皮 甘草 当归 乳香) 11、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 生地 木通 竹叶) 12、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 生地 木通 栀子 龙胆草 当归 泽泻 柴胡 甘草车前子) 13、左金丸-- 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14、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苇茎) 15、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16、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 牡丹皮 当归 黄连 生地) 17、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18、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 黄连 葛根 甘草)19、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 官桂 芍药 黄芩 木香 黄连 当归 大黄 槟榔) 20、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 白头翁 黄连 秦皮) 21、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 鳖甲 知母 丹皮 生地) 22、清骨散--知青浇草,地鳖胡饮(知母 青蒿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鳖甲 胡黄连 银柴胡) 23、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 熟地 黄芪 黄柏 当归 黄连 黄芩) 五、祛暑剂1、清络汤--河边西瓜和丝瓜不如猪心金银扁豆花(荷叶边 西瓜脆衣 丝瓜络 竹叶心 金银花 扁豆花)2、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 香薷 炒白扁豆) 3、新加香薷饮--香花逗俏猴(香薷 银花 扁豆花 连翘 厚朴) 4、六一散--六一拾草(滑石与甘草用量比为6:1) 5、桂苓甘露散--憨猪倌责令猪羔滑竿(寒水石 猪苓 官桂 泽泻 茯苓 白术 石膏 滑石 甘草)6、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 知母 西洋参 竹叶 麦冬 黄连 西瓜脆衣 荷梗 甘草粳米) 六、温里剂1、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白术) 2、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 饴糖 芍药 甘草 大枣 桂枝) 3、大建中汤--姜姨任教(生姜 饴糖 人参 蜀椒) 4、吴茱萸汤--乌江找人(吴茱萸 生姜 大枣 人参) 5、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 甘草 附子) 6、回阳救逆汤--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陈皮 附子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麝香 干姜白术 肉桂) 7、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 大枣 ** 通草桂枝 芍药 当归 细辛) 8、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 桂枝 芍药 大枣 黄芪) 9、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麻黄 熟地 姜炭 生甘草 肉桂 鹿角胶 白芥子) 七、补益剂1、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2、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 茯苓 人参 薏苡仁 大枣 山药 桔梗 扁豆 白术干草 莲子肉) 3、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陈皮 当归 黄芪) 4、生脉散--生脉散救“无脉人”(五味子 麦冬 人参) 5、玉屏风散--房主弃屏风(防风 白术 黄芪) 6、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 人参 苍术 山药 陈皮 甘草 芍药 柴胡 黑芥穗 车前子) 7、四物汤--弟摆船归(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 8、当归补血汤--骑龟(黄芪 当归) 9、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 龙眼肉 甘草 远志 木香 白术 黄芪 人参 茯神酸枣仁 生姜 当归) 10、八珍汤--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 熟地 当归 大枣 生姜 芍药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11、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 清酒 大枣 阿胶 甘草 人参 麦冬 桂枝 麻仁 生姜) 12、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 茯苓 丹皮 山药 熟地 泽泻) 13、左归丸--愚弟要牛狗兔鹿龟(山茱萸 熟地 山药 牛膝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14、大补阴丸--风致白龟驻地(蜂蜜 知母 黄柏 龟板 猪脊髓 熟地) 15、一贯煎--麦地练狗当杀(麦冬 生地 川楝子 枸杞 当归 沙参) 16、肾气丸--贵子腹泻单要黄鱼(桂枝 附子 茯苓 泽泻 丹皮 山药 干地黄 山茱萸)  17、右归丸--独育狗鹿兔,当地要富贵(杜仲 山茱萸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当归 熟地 山药 附子肉桂)  18、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地,将尝大巴鱼何味(官桂 附子 肉苁蓉 远志 卖门冬 茯苓 石斛熟地 生姜 菖蒲 大枣 巴戟天 山茱萸 薄荷 五味子) 19、龟鹿二仙胶--人骑鹿龟(人参 枸杞 鹿角 龟板) 20、七宝美髯丹--乌龟骑牛拎只兔(何首乌 当归 枸杞 牛膝 赤白茯苓 补骨脂 菟丝子)八、固涩剂1、牡蛎散--骑马卖牡蛎(黄芪 麻黄根 小麦 牡蛎) 2、九仙散--乌梅丧母无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乌梅 桑白皮 贝母 五味子 人参 ** 罂粟壳 阿胶 ** 桔梗 款冬花) 3、真人养脏汤--穆桂英挡住草蔻要何人(木香 肉桂 罂粟壳 当归 白术 甘草 肉豆蔻 白芍药 诃子人参) 4、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 生姜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5、金锁固精丸--龙母脸欠圆(龙骨 牡蛎 莲须 芡实 沙苑蒺藜) 6、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飘荡(远志 龟甲 人参 菖蒲 龙骨 茯神 桑螵蛸 当归) 7、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 黄芪 煅牡蛎 煅龙骨 五倍子 茜草 白杭芍 白术 山萸肉海螵蛸) 8、易黄汤--要十车黄果(山药 芡实 车前子 黄柏 白果) 九、安神剂1、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朱砂 甘草 当归 黄连 生地) 2、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 茯苓 桔梗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丹参元参 麦门冬 朱砂 五味子 柏子仁 远志) 3、酸枣仁汤--令母熊找草(茯苓 知母 川芎 酸枣仁 甘草) 4、甘麦大枣汤--组成同方名(甘草 小麦 大枣)十、开窍剂1、安宫牛黄丸--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黄 冰片 黄芩 黄连 麝香 犀角 牛黄 山栀郁金 珍珠 朱砂 金箔衣)2、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 “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元参 “二角”犀角、羚3.羊角甘草 “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 升麻 黄金 朱砂)4、至宝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龙脑 琥珀 麝香 朱砂 雄黄 牛黄 安息香 玳瑁 金箔 银箔犀角) 5、苏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笔和龙(朱砂 白术 犀角 “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6.熏陆香 筚茇诃黎勒 龙脑)十一、理气剂1、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 栀子 苍术川芎 神曲)  2、枳实薤白桂枝汤--止泻后食瓜(桂枝 薤白 厚朴 枳实 瓜蒌) 3、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 4、金铃子散--金铃悬壶(金铃子 玄胡) 5、厚朴温中汤--幕后炒酱豆腐皮(木香 厚朴 甘草 干姜 草豆蔻仁 茯苓 陈皮) 6、天台乌药散--八子回乡,木屋请宾喝高粱酒(巴豆 川楝子 小茴香 木香 乌药 青皮 槟榔 ** 高良姜 酒) 7、暖肝煎--小狗无肉,铃铛响(小茴香 枸杞 乌药 肉桂 茯苓 当归 沉香) 8、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 苏叶 大枣 肉桂 厚朴 生姜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9、定喘汤--桑叔炒白果黄杏拌麻花(桑白皮 苏子 甘草 白果 黄芩 杏仁 半夏 麻黄 款冬花) 10、小半夏汤--盛夏喝小半夏汤(生姜 半夏) 11、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 甘草 半夏 大枣 代赭石 旋覆花 人参) 12、橘皮竹茹汤--姜大人煮皮草(生姜 大枣 人参 竹茹 橘皮 甘草) 13、丁香柿蒂汤--湘江市人(丁香 生姜 柿蒂 人参) 十二、理血剂1、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 甘草大黄 桃仁 桂枝) 2、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 桃仁 红花 川芎 柴胡 甘草 芍药 当归 牛膝 桔梗生地) 3、通窍活血汤--凶桃红吃葱姜喝香枣酒(川芎 桃仁 红花 赤勺 老葱 生姜 ** 麝香 大枣 黄酒) 4、膈下逐瘀汤--五灵兄桃红母胡吃香草乌龟壳(五灵脂 川芎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玄胡 赤芍 香附甘草 乌药 当归 枳壳) 5、少腹逐瘀汤--颜回要官熊赤子归浦江(延胡索 小茴香 没药 官桂 川芎 赤芍 五灵脂 当归 蒲黄干姜) 6、身痛逐瘀汤--活灵龙逃秦川,红牛要归附曹(羌活 五灵脂 地龙 桃仁 秦艽 川芎 红花 牛膝 没药当归 香附 甘草) 7、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 地龙 川芎 桃仁 赤勺 红花 黄芪) 8、复元活血汤--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 当归 桃仁 穿山甲 瓜蒌根 大黄 甘草) 9、七厘散--朱红儿没乳摄冰雪(朱砂 红花 儿茶 没药 乳香 麝香 冰片 血竭) 10、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川芎 牡丹皮 桂枝 吴茱萸 人参 芍药 麦冬 生姜半夏 甘草 当归 阿胶) 11、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 甘草 桃仁 当归 川芎) 12、失笑散--黄磷失效(蒲黄 五灵脂) 13、桂枝茯苓丸--贵人服丹药(桂枝 桃仁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14、鳖甲煎丸--别家骄郎紫峰行,桃仁贵妇牡丹亭,半夏秦君笑卖扇,浙江后人围药湖(鳖甲 阿胶 蜣螂紫葳 蜂巢 ** 桃仁 桂枝 鼠妇 牡丹 葶苈 半夏 黄芩 川军 赤硝 瞿麦 乌扇 蛰虫 干姜 厚朴 人参 石苇芍药 柴胡) 15、十灰散--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 丹皮炭 大黄炭 荷叶炭 小蓟炭 茅根炭 棕榈炭山栀炭 侧柏炭 茜草炭) 16、咳血方--海带和瓜子(海粉 青黛 诃子 瓜篓仁 栀子)  17、小蓟饮子--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 甘草 藕节 栀子 当归 竹叶 生地 蒲黄木通 ** 小蓟) 18、槐花散--百岁之槐(侧柏叶 荆芥穗 枳壳 槐花) 19、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 附子 黄芩 阿胶 灶心黄土 甘草 干地黄) 十三、治风剂1、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川芎 ** 细辛 荆芥 白芷 羌活 防风 薄荷 清茶) 2、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 黄芩 茯苓 羌活 白术 生地 熟地 独活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 白芷 细辛 甘草 石膏) 3、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 草乌 地龙 没药 乳香 天南星 **) 4、牵正散--蚕服全蝎(白僵蚕 附子 全蝎) 5、玉真散--防止驸马抢南星(防风 白芷 附子 天麻 羌活 南星)6、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 防风 蝉蜕 牛蒡子 木通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甘草 生地 当归 胡麻) 7、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 钩藤 桑叶 甘草 生地 竹茹 茯神 白芍 川贝菊花) 8、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 麦芽 白芍 甘草 龙骨 牡蛎 川楝子 怀牛膝龟板 生赭石 茵陈 元参) 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 钩藤 夜交藤 石决明 桑寄生 茯神 黄芩 牛膝杜仲 栀子 益母草)10、大定风珠--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鳖甲 生牡蛎 五味子 干地黄 芍药 龟板 阿胶 麻仁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十四、治燥剂1、杏苏散--苏杏姐将找陈夏领草支前(苏叶 杏仁 桔梗 生姜 大枣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前胡) 2、桑杏汤--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 贝母 栀皮 香豉 桑叶 杏仁 梨皮) 3、清燥救肺汤--失业人胡麻仁,卖芭蕉炒杏仁(石膏 桑叶 人参 胡麻仁 麦冬 枇杷叶 阿胶 甘草杏仁) 4、增液汤--玄生卖地(玄参 麦冬 生地) 5、麦门冬汤--夏大人卖炒米(半夏 大枣 人参 麦冬 甘草 粳米) 6、益胃汤--玉帝卖砂糖(玉竹 生地 麦冬 沙参 冰糖) 7、养阴清肺汤--玄生卖货单少河北草(玄参 生地 麦冬 ** 丹皮白芍 薄荷 贝母 甘草) 8、百合固金汤--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生地 熟地 麦冬 甘草 芍药 百合 元参 桔梗 当归 贝母) 十五、祛湿剂1、平胃散--姜枣草皮厚猪不吃(生姜 大枣 甘草 陈皮 厚朴 苍术) 2、藿香正气散--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陈皮 桔梗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 ) 3、茵陈蒿汤--茵陈治黄(茵陈蒿 栀子 大黄) 4、八正散--黄山边区等通滑草车(大黄 山栀 萹蓄 瞿麦 灯心草 木通 滑石 甘草 车前子)5、三仁汤--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 半夏 竹叶 白通草 滑石) 6、甘露消毒丹--秦香莲飞石射陈,石菖蒲搏斗被捅(黄芩 藿香 连翘 飞滑石 射干 茵陈 石菖蒲 薄荷白豆蔻 川贝母 木通) 7、连朴饮--廉颇只吃拌卤脯(川连 厚朴 焦栀 香豉 半夏 芦根 石菖蒲) 8、当归拈痛汤--陈妈葛母尝甘苦,租枪防身当擒白蟹(茵陈 升麻 葛根 知母 苍术 甘草 苦参 猪苓羌活 防风 人参 当归 黄芩 白术 泽泻) 9、二妙散--二妙藏黄柏(苍术 黄柏) 10、五苓散--领贵妇择白猪(猪苓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11、猪苓汤--谢玲玲滑跤(泽泻 猪苓 茯苓 滑石 阿胶) 12、防已黄芪汤--草房黄找白浆(甘草 防己 黄芪 大枣 白术 生姜) 13、五皮散--扶桑讲沉浮(茯苓皮 桑白皮 生姜皮 陈橘皮 大腹皮)14、苓桂术甘汤--组成同方剂名(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15、真武汤--珠江富少林(白术 生姜 附子 芍药 茯苓) 16、实脾散--夫妇枣煮草姜,生瓜果脯香槟(附子 茯苓 大枣 白术 甘草 干姜 生姜 木瓜 草果厚朴 木香 槟榔) 17、萆薢分清饮--巫医比唱(乌药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18、羌活胜湿汤--高兄疯蛮抢活干(藁本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炙甘草) 19、独活寄生汤--情人细心独寄贵药,杜兄放牛归伏草地(秦艽 人参 细辛 独活 桑寄生 肉桂心 芍药杜仲 川芎 防风 牛膝 当归 茯苓 甘草 干地黄)十六、祛痰剂1、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 半夏茯苓 炙甘草 乌梅 生姜) 2、温胆汤--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 生姜 半夏 茯苓 大枣 枳实 甘草 橘皮) 3、茯苓丸--夏令将滞销(半夏 茯苓 生姜 枳壳 风化朴硝) 4、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拌黄瓜实难服(陈皮 杏仁 半夏 黄芩 瓜蒌皮 枳实 胆南星 茯苓) 5、小陷胸汤--黄连下楼(黄连 半夏 瓜蒌) 6、滚痰丸--大秦诚实(大黄 黄芩 沉香 礞石) 7、贝母瓜蒌散--陈母拎蒌接花粉(陈橘红 贝母 茯苓 瓜蒌 桔梗 天花粉) 8、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同方剂名9、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 白芥子 紫苏子) 10、半夏白术天麻汤--夏伏天煮姜枣炒橘红(半夏 茯苓 天麻 白术 生姜 大枣 甘草 橘红) 11、定痫丸--丹麦杀声常鸣,陈干下南疆伏虎,扶母珠江远歇(丹参 麦冬 辰砂 石菖蒲 明天麻 陈皮 甘草 半夏 天南星 12.姜汁 茯苓 琥珀 茯神贝母 竹沥 僵蚕 远志 全蝎) 十七、消食剂1、保和丸--神父下山敲沉锣(神曲 茯苓 半夏 山楂 连翘 陈皮 萝卜子)2、枳实导滞丸--责令白实勤练黄曲(泽泻 茯苓 白术 枳实 黄芩 黄连 大黄 神曲)3、木香槟榔丸--俏郎清晨牵牛,香妇白脸牧黄鹅(枳壳 槟榔 青皮 陈皮 牵牛 香附 黄柏 黄连 木香大黄 莪术)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