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殡仪馆工作的那些事儿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这么一群人隐匿在城市的角落:他们不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很少参加朋友的婚礼;他们眼看一场场死亡轮番上演,只能默默接住他人的悲伤。他们从事着一份孤独的职业:入殓师。01最近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火了,它讲述了女孩赵三悦成为遗体化妆师的故事。出入停尸间是她的常态,修复残缺遗容是她的日常,为往生者塞舌头更是平常的小事。这部剧用温情治愈的方式描绘了死亡,也让入殓师逐渐被大众看见,被世人理解。我也认识一名入殓师,她在20岁出头的年纪就进入了殡仪馆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僵硬的遗体让她恐惧,七零八落的尸块让她反胃,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噩梦。当往生者毫无生气的面容,在化妆笔的勾勒下逐渐呈现出安详的模样,她内心的恐惧也随之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的敬畏。现在的她已经29岁了,她见过因遭遇意外而面目全非的面孔,闻过尸臭味,碰过全身肿胀且冰冷的遗体。有些遗体她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化完,有些却要花上好几天才能收尾。02如果说与恐惧达成和解需要70%的勇气,那么无视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则需要100%的勇气。参加朋友的婚礼会引起朋友亲人的不愉快,所以她很少出席好友的婚礼;大多数人都很介意跟她有肢体接触,所以她从不主动跟别人握手。她不喜欢「晦气」这个词,但却很难摆脱这个标签。有很多殡葬从业者因为怕被别人嫌晦气,经常一个人过年。不过幸运的是,在每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她都会跟父母一起度过,不至于孤单一人。她说,很幸运能拥有理解自己的父母,只不过很多人遇到她还是会退避三分。家里为她安排过几次相亲,对方得知她在殡仪馆工作后,匆匆聊了两句就不辞而别。大众忌讳死亡,常常将对死亡的恐惧转移到殡葬从业者身上,她表示能理解,但还是难过。她的同事打趣道 " 看来我们只能找圈内人了 " ,这句玩笑话的背后充满了无奈。行业的特殊性,仿佛将他们这类人变成了边缘人物。03对她而言,真正难以面对的,其实是意外和遗憾。殡仪馆每天都有好几场遗体告别仪式,往生者安静地躺在棺木中,身穿孝服、胸戴白花的人承受着亲人逝去的痛楚,悲恸得不能自已。中年男子恨自己没能早点儿腾出时间带父亲去海南玩儿一趟,总是因为大大小小的事将计划一推再推,如今只能带着父亲的骨灰走一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也时常上演,前几天还在为自己捏肩捶背的女儿,如今被车祸带走了生命,再也无法喊一声爸妈。遗憾的背后藏着自责,没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见到那些场景,她很难不沮丧。作为入殓师,她比任何人都明白,那些冰冷的遗体,不久前还是鲜活的生命。渐渐地,她明白人生除死无大事,也懂得了殡葬行业的意义:它承载着生者的希望和死者的往生。她能做的,是尽己所能让往生者体面地离开,这一切更是为了治愈活着的人。04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中将入殓师称为 " 死的摆渡人 " ,电影《人生大事》中将入殓师称为 " 种星星的人 " 。这两个温暖的称呼在一定程度上温暖了入殓师,却未必能打破大众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其实,她种不了星星,也称不上灵魂的摆渡人,她只是在殡仪馆工作的普通人,她也爱社交,也爱笑,也介意被疏远,也害怕被排斥,也希望能够坦然地和人握手。就像纪录片《人生海海》中,一个入殓师说的: " 我们这一行就是很普通的职业。它既不晦气,也不伟大,只是世人的眼光让它变得不平凡。 "她说,如果可以,她希望往后的日子不必再面对 " 好好的女孩怎么做这个 " 这个问题,也不必纠结该不该参加好友的婚礼,更不必承受异样的眼光。到了那一天,入殓师这个职业或许就不再那么孤独了。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好奇博士(ID:haoqi2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自公众号好奇博士(ID:haoqi238)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在殡仪馆工作的那些事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