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中考材料作文文命题

耕耘者——景德镇七中余秋凤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命题作文怎样审题
上传: 黄素雯 &&&&更新时间: 21:59:00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命题类型】 一、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2009湖北】23.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北京】23.作文(60分)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二、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季节》,【2008江苏】《好奇心》,【2009山东】《见证》,【2009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江苏】《品味时尚》,【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辽宁】《我能》,【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09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限制或扩展,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8江苏】《好奇心》,【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6江苏】《人与路》,【2007福建】《季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江苏】《品味时尚》。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9山东】《见证》,【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 如【2009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如考场、商场、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 有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础。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缩小题目的外延,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 【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又如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再如【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再如【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 & & & &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 & & &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 &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 & & & & &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一、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二、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什么&& 露珠 枫叶-------红红地闪烁&&&&&& 荷花------泪滴似的透明 立意:①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② 位置与形象(角色/价值) (二)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 透明的露珠因为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不同形象;因为不同的位置产生的不同的色彩; 立意: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 ④ 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 ⑤ 环境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 &&&&& ⑥ 正面立意:适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⑦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⑧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具体试题例如: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 事件:乌鸦模仿老鹰俯冲姿势,却因为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捕获, 1、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情感倾向是批评、否定,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因此,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2、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2、牧羊人的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是肯定、欣赏。可以得出立意:勇敢与挑战困难的心值得肯定。 所以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四)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 例如: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一)故事梗概:登山者们不愿耽搁行程,放弃救助一位濒死的登山者。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二)根据关键词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为什么&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 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同意(2)不必救助 &&方法五:抓关键词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 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同意(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命题类型】 一、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2009湖北】23.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北京】23.作文(60分)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二、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季节》,【2008江苏】《好奇心》,【2009山东】《见证》,【2009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江苏】《品味时尚》,【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辽宁】《我能》,【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09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限制或扩展,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8江苏】《好奇心》,【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6江苏】《人与路》,【2007福建】《季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江苏】《品味时尚》。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9山东】《见证》,【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 如【2009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如考场、商场、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 有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础。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缩小题目的外延,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 【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又如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再如【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再如【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 & & & &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 & & &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 &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 & & & & &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一、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二、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什么&& 露珠 枫叶-------红红地闪烁&&&&&& 荷花------泪滴似的透明 立意:①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② 位置与形象(角色/价值) (二)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 透明的露珠因为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不同形象;因为不同的位置产生的不同的色彩; 立意: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 ④ 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 ⑤ 环境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 &&&&& ⑥ 正面立意:适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⑦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⑧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具体试题例如: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 事件:乌鸦模仿老鹰俯冲姿势,却因为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捕获, 1、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情感倾向是批评、否定,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因此,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2、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2、牧羊人的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是肯定、欣赏。可以得出立意:勇敢与挑战困难的心值得肯定。 所以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四)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 例如: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一)故事梗概:登山者们不愿耽搁行程,放弃救助一位濒死的登山者。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二)根据关键词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为什么&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 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同意(2)不必救助 &&方法五:抓关键词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 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同意(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命题类型】 一、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2009湖北】23.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北京】23.作文(60分)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二、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季节》,【2008江苏】《好奇心》,【2009山东】《见证》,【2009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江苏】《品味时尚》,【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辽宁】《我能》,【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09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限制或扩展,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8江苏】《好奇心》,【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6江苏】《人与路》,【2007福建】《季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江苏】《品味时尚》。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9山东】《见证》,【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 如【2009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09湖北】《站在&&& 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如考场、商场、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 有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 》,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础。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缩小题目的外延,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 【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又如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再如【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再如【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 & & & &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 & & & (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 &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 & & & & &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一、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二、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什么&& 露珠 枫叶-------红红地闪烁&&&&&& 荷花------泪滴似的透明 立意:①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② 位置与形象(角色/价值) (二)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 透明的露珠因为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不同形象;因为不同的位置产生的不同的色彩; 立意: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 ④ 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 ⑤ 环境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 &&&&& ⑥ 正面立意:适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⑦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⑧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具体试题例如: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 事件:乌鸦模仿老鹰俯冲姿势,却因为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捕获, 1、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情感倾向是批评、否定,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因此,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2、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2、牧羊人的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是肯定、欣赏。可以得出立意:勇敢与挑战困难的心值得肯定。 所以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四)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 例如: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一)故事梗概:登山者们不愿耽搁行程,放弃救助一位濒死的登山者。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二)根据关键词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为什么&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 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同意(2)不必救助 &&方法五:抓关键词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 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同意(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材料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