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中非洲北部沿海国家开发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的优势

中国的非洲石油战略研究——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的非洲石油战略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非洲三国矿业投资现状及优势分析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结束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南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等非洲国家的访问,中非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中非在经贸领域尤其矿业领域互利互惠,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非洲三国之行,无疑将会给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带来更佳契机。本版特邀请相关领域研究人士分析非洲这三个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包括矿业投资现状、投资优势和投资前景,并对矿业企业“走出去”提出建议。
坦桑尼亚:矿业投资潜力较大
中坦两国自1964年建交以来,关系非常密切。坦赞铁路见证着中坦两国源远流长的外交关系,也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民对坦桑尼亚人民的深情厚谊。与此同时,坦桑尼亚政府也多次提出希望与我国加强在石油开发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允诺对中国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首次出访非洲,第一站就来到坦桑尼亚。中坦两国签署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工业等多领域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其中仅巴加莫约港综合开发项目一项的总投资就达100亿美元,总预算堪比坦赞铁路。一旦巴加莫约港顺利开通,将与坦赞铁路相接,届时便可从地缘上为整个中部非洲的矿产资源搭建一条“绿色通道”。
坦桑尼亚矿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矿业发展快,鼓励吸引外资进入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紧临我国在非洲矿业投资项目最为密集的两个国家——赞比亚和刚果(金)。其陆地面积8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0多万。坦桑尼亚位于东非克拉通南段的多多马克拉通地块上,该地块是东非几个高度成矿的克拉通之一,与赞比亚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南非克拉通十分相似,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坦桑尼亚克拉通岩石圈厚度可达300公里~350公里。因此,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矿产有50余种,主要矿藏有:钻石250万吨,金矿80万吨,煤3.24亿吨,铁1.3亿吨,磷酸盐1000万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其中,金刚石、铜金矿和宝石是坦桑尼亚的优势矿种,镍、铀、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并且仍然具有勘查及发现世界级矿藏的潜力。
坦桑尼亚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近十年来矿业是坦桑尼亚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坦国非传统出口创汇的第一大产业。矿业吸引外资的总投资额由2000年的1亿多美元变成近年的20亿美元,矿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1.2%上升到近年来的4%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在坦桑尼亚的投资项目有几十个,总投资金额在1.6亿美元以上。坦桑尼亚政府鼓励外资对本国进行矿业投资和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坦桑尼亚的矿业公司有250多家,本土矿业公司规模大多小于外国矿业公司。在坦桑尼亚进行矿业开发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加纳和南非等。
坦桑尼亚矿业投资优势:
矿业投资门槛较低,大多数矿产开发潜力大
坦桑尼亚具有矿产资源丰富、勘查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矿业技术落后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坦桑尼亚矿业投资准入门槛较低,政府《矿业法》规定,本国所有矿产资源均可向国内外私人投资者开放。目前,坦桑尼亚境内除黄金、金刚石和天然气等矿产有大规模投资开发之外,绝大部分矿产资源未经开发利用,深入勘查开发潜力很大。近些年已有数家中资矿业企业在坦桑尼亚发现大型金矿。
坦桑尼亚有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首先,坦桑尼亚不仅矿产资源丰富,社会政治稳定,保护私有财产,而且勘探和开采相关法律也较为完善,投资风险较低。该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铜金矿和镍矿,更拥有丰富的宝石矿。当地宝石商人都希望能够与中国公司建立经营渠道,共同开发宝石资源。其次,坦桑尼亚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度较高,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多个区域化经济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政府积极推行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政策,颁布新的投资保护促进法鼓励外国企业到本国进行投资。再次,经过40多年的勘查,坦桑尼亚积累了大批有价值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并且这些地质资料信息获取渠道畅通,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勘查投资风险。坦桑尼亚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地质矿产数据库资料都存放于位于多多马的坦桑尼亚地质调查局和位于达累斯萨拉姆的南非和东非矿产中心,查阅方便。此外,从国家矿业公司、坦桑尼亚石油开发公司、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地质系也可获得地质资料。
建议与展望:
进一步深化矿业合作,推进“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量化宽松的上升周期。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全面高速推进的今后十年中,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必然是中国“内需”的重要部分。除了国土资源部每年发布的用于支持大规模国土开发建设的石油、铁、铜、铝土矿、铬、镍、锰、钾盐等矿产品以外,随着“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未来十年也必将是需求收入弹性极大的宝石行业取得更大发展的十年,而坦桑尼亚最大的优势矿种便是宝石。当前,中国是坦桑尼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坦两国合作关系的深化,中坦两国在矿业领域的开发与合作必将取得新的成绩。
南非:矿业合作空间广阔
南非是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2010年南非主动提出申请加入“金砖四国”,使中国与南非结成了更为紧密的战略同盟,目前南非是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南非,实现了“金砖五国”领导人的第五次会晤,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并决定设立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外汇储备安排,应对资本运作风险和世界金融危机。这些资金将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搭建崭新平台,对未来十年国际矿产品贸易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南非矿业发展现状:
矿业投资主要依靠外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多
南非地处非洲高原的最南端,南、东、西三面为沿海低地,北面则有重山环抱。从地质特征上看,南非位于非洲地台的南部边缘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古老的南非地台,由南非古隆起、卡拉哈里台向斜、卡鲁台向斜、开普褶皱带四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这种地质构造决定了南非具有种类丰富、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并且拥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型矿床,但石油资源贫乏。
上世纪前半叶,矿业一直是南非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矿业的发展曾经一度带动了南非的工业革命。随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矿业对南非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逐年下降,但矿业投资仍然是南非经济的基石,是创造就业的重要行业,矿产品出口也仍然是南非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南非国内的利率水平较高,矿业投资主要依靠外资。长期以来,由于南非矿业立法和政策波动较大,使得外国矿业投资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了解决矿业投资的缺口,促进矿业企业加大矿业投资和技术转移,2005年以来,南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矿业投资的优惠政策,简化矿业权审批程序,减少投资壁垒,并通过税收优惠、现金补贴等措施吸引外资,鼓励更多国际矿业公司到南非进行矿业投资。目前在南非进行矿业投资的国家主要是欧盟,其中英国、德国和法国所占比重较大,矿业直接投资存量逾千亿美元。此外,近年来,随着珠宝钻石行业产品的热销,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矿业公司对南非的矿业投资也迅速增长起来。
南非矿业投资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互补性强
一方面,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据花旗银行2010年的研究报告,南非拥有价值2.5万亿美元的矿产储量,居全球之首。南非国内蕴藏着60多种矿藏,目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种有56种。许多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金、铂族金属、铬、锰、钒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金刚石、铀矿、镍矿、锌铜矿、煤矿等储量都很丰富。其中,金矿、金刚石、铂族金属、铁矿、锰矿、镍矿和钒矿都是南非重要的优势矿种。南非是世界第一大金、铂族金属、镍、锰资源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和钒金属的生产国与出口国,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南非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10亿吨,占非洲铁矿石总储量的40%以上,锰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6%。
另一方面,南非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矿业,中南两国矿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南非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矿业,鼓励外商投资,并将其视为振兴南非经济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如颁布《矿产和石油资源开发法》,解决了以往矿业法中关于投资者优惠政策方面某些法律条文不够清晰的情况,大幅增加了优惠条件,并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在电力供应、铁路和港口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大量投资,从而为矿业大规模发展铺平道路。此外,南非的资源相关产业与我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优势矿种多为我国大宗极缺矿种,我国与南非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向好。
建议与展望:
规避矿业投资政策风险,妥善处理当地关系
虽然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投资优势明显,但在南非进行矿业投资还是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例如,南非的部分矿业投资政策不清晰、门槛较高,矿业领域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电力短缺,社会治安不稳定等。
因此,对南非进行矿业投资,首先需要对南非的矿业投资政策法律进行详细的研究,充分了解南非矿业投资限制政策。其次,鉴于南非的矿业法律及司法制度非常完善,要密切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再次,南非的劳资关系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南非工会极大程度代表了工人的利益,因此需要谨慎处理好与工会及员工的劳资关系。建议聘请专业律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劳资矛盾。最后,要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义务推动矿山周边社区的发展,带动社区就业,保护社区及矿山周边的环境。
刚果共和国:
涉矿法律体系完善
刚果共和国,以首都布拉柴维尔而得名刚果(布),它位于非洲中西部,横跨赤道线。东与刚果(金)以刚果河和乌班吉河为界,南同安哥拉的卡宾达接壤,西邻加蓬,北和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相连,西南濒临大西洋,国土面积34.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0公里,总人口380万,1/3集中在城市。
刚果(布)矿业发展现状:
矿业不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刚果(布)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在地质结构上,它位于刚果河——中非克拉通西缘,区域上属于刚果盆地,构造格架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北部内陆南北向构造区,二是南部沿海北西向构造区。国内大部分地区为沉积岩覆盖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主要发育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28亿吨,大约可开采190亿桶;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钾盐60亿吨;磷酸盐600万吨;铁矿10亿吨。石油、天然气、钾盐、铜、铁、金是刚果(布)的优势矿产。
刚果(布)的矿业不发达,虽然政府限制资源出口,鼓励在国内加工,但由于国内电力资源不足,工业发展落后,所开采出来的矿产品仍然大部分以原料的形式出口。政府鼓励矿业投资,2003年正式颁布了《投资法》,使外国投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像固体矿产铁、锰、锌、钾、磷等的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特别是刚果盆地石油勘探,都属于刚果(布)政府鼓励投资的领域。政府可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大约在15%~30%,还可以给予外国矿业公司一些税收上的优惠。在刚果(布)从事矿业勘查开发的多为西方国家的矿业公司,主要是进行石油投资,石油生产及出口额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
刚果(布)矿业投资优势:
优势资源互补性强,涉矿法律体系完善
刚果(布)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石油和钾盐资源,是其优势矿种,具有很大的勘探和开发潜力。其西南部滨海盆地的油气及钾盐资源、东北部刚果河盆地的石油资源、南部的铜矿资源,北部的
金矿和铁矿资源,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中刚(布)两国在资源领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正处在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期内,并且钾盐是我国大宗短缺矿产,进行矿业资源合作是两国互利互惠的双赢之选。
刚果(布)政治稳定,外交关系良好。刚果(布)正处在一个工业化稳定发展上升的阶段,未来十五年是刚果(布)相对长期稳定发展的机遇期。由于曾为法属殖民地,其国内法律沿用了大陆法系,涉矿法律体系非常健全完善,并且政府为刺激经济又出台了众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中刚(布)两国自1964年建交以来,政治、经贸关系发展平顺,达成多项双边合作协议,中资企业在刚果(布)承担了大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在当地受到刚果(布)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刚果(布)政府也对中国企业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和照顾,两国在矿业领域的合作前景较好。
建议与展望:
争取政府对权利金、税费与矿业开发基础设施等支持
虽然刚果(布)富含钾盐和石油,与我国的资源外交关系良好,友谊源远流长,但是到刚果(布)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时还是要注意一些投资风险。刚果(布)经济结构单一,极易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汇率也处于经常波动中,在欧元与美元之间常常出现汇率大幅交替涨跌的情况。同时,刚果(布)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地质资源匮乏,大量地质工作是需要从零起步的;但刚果(布)大部分地区被密林覆盖,交通不便,并且雨季持续时间长,这些自然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为刚果(布)的地质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刚果(布)教育水平不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低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结合刚果(布)的这些特点,建议有意向去刚果(布)投资的矿业企业,首先要充分了解该国的矿业法律,如果时间有限,来不及详细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在当地聘请熟悉相关法律的律师来指导工作。从事勘探的企业还要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探矿权人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什么情况下会失去矿业权,怎样上诉;土地权人与矿业权人在权利运用上如何达成一致;矿业权流转程序等。其次,在签订正式合约之前,要对该合作矿业权区域作一个尽可能详细的调查,包括土地性质、原居民情况、水利电力资源能否配套等情况等。再次,建议企业注重与当地政府、议会、法院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注重与工会、矿山周边社区居民保持良好关系,注重环境保护,预算矿业环境保护成本。同时,与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时政动态,以防范风险。最后,由于刚果(布)基础设施落后,矿业开发必需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投资者必须自行投资解决,资金压力较大。所以,在获取勘查或开采权时,可与政府进行谈判,争取在权利金、税费及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获得支持。(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加气站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加气站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加气站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加气站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加气站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cn
( 17:34:03)
( 17:01:53)
( 17:01:53)
( 17:00:19)
( 16:55:36)
( 16:47:32)
( 16:18:47)
( 15:49:50)
( 16:09:24)
( 16:07:25)
人工煤气5月告别 上海实现管道燃气天然气化
中国天然气价改的历史耐心
天然气价格新政为新疆释放近8亿红利
天然气产业链门槛持续降低
重庆红石路加油加气站天然气泄漏 未造成人员伤亡
战略合作联系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热线:010-
微信公众账号: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经济作物分布图及加纳的进出口商品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______河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两侧(1)A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工业制成品;赤道穿过中部、铬铁矿,气候普遍暖热、花生、北回归线之间,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出口原料,争取国际贸易利益等.(5)非洲地域辽阔;发展民族工业,并受当前不平等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3)D,进口工业产品、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储量大.金刚石、棉花,容易受制于人.(4)根据加纳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图可以看出,物产丰富多样、可可,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价格低,加纳的进出口情况与ri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正好相反.加纳实现经济独立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发展民族工业、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故答案为,气候类型呈现以赤道为中心,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被誉为“富饶大陆”.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刚果,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3)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争取国际贸易利益等.(5)金刚石;(4)原料:(1)尼罗、棕榈油和剑麻等.初级产品产品为主的经济、花梨木等都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名贵树种.非洲还是咖啡,非洲3/4的面积在南、黄金、黄金,出口矿产或木材等单一商品;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铬铁矿,这种经济结构的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南北对称分布,赚钱少,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赤道横贯的B刚果盆地,桃花心木,是一个典型的大盆地.(2)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多样化农业.建立区域合作组织;日本,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多样化农业.建立区域合作组织、檀木;(2)以赤道为中心,如加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中国在非洲地区援建千余项目的行为?
长期以来,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为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例如:基建、医疗、贷款、农业、教育、人力等等。这些援助中方表示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真是如此吗?中国援助的动机是什么?在我国大部分山区偏远地区还如此困难,却如此大力度的向外援助,值得吗?援助背后我们获得了什么?经过这些的援助中非之间有取得哪些方面的合作,非洲又为我们做过些什么?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既然题主都提到了边远山区了,作为边远山区人民觉得有必要来偏一偏题。边远山区的困境来之已久,但似乎很少有人关心如何而来如何解决。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想当然的觉得只要国家给钱就行,不行就是国家钱没给够(而且钱和物资要直接给到个人不能被地方给挪用了)。所以目前这种一看见国家搞大规模对外投资、援建甚至发展科技航天工程都能引一大帮喷子扯边远山区还在吃草的风气就可以理解了。至于三公支出省一点就能让边远山区变好一万倍的说法更是得到了广泛认同。首先看看边远山区困境如何而来,最主要的三个原因:1、自然环境恶劣2、交通极其不便3、教育落后首先自然环境的恶劣是短期无法解决的,而这种自然环境恶劣大多不是污染和利用不善,就是赤裸裸的贫瘠。(真的山清水秀还会吃不上饭?)交通不便的问题想来可以增大基础建设投资来解决,但实际情况是真正极端困境的边远山区散居非常严重,一个甚至几个山头住一户人的情况很常见,想要真正解决这些地区的交通真不是现有人类技术和经济条件能够完成的。至于说教育,同样受困于自然环境和大量散居的现状,引进学校老师不是说给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况养活一个山区学校和老师的成本绝对大大超乎大家想象(算成每个学生头上投入堪比大城市一流名校)。另外,对边远山区人民直接的物资及货币援助的意义被大家高估了。大宗物资无法运进,且运进物资的花费比物资本身价值还大。货币对真正边远地区人来说用处不是那么大,因为货币到手和变现成实物不仅困难而且同样耗费巨大。本地一句土话叫“豆腐盘(搬运)成肉价钱”,就是对山区援助最真实的写照。大家还有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看到边远山区人民要的只是一点点基本生活物质保障就想当然觉得花费不大。进而想当然觉得这点花费都不舍得可能是政府脑残或者钱都被政府里的人拿走了。实际上保障一个边远山村基本吃喝的花费比让同样数量的城市人天天鲍鱼龙虾还大你信不信?一个边远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进行有序管理的必要行政成本比几倍十几倍大的一般社区还大你信不信(光是被人诟病公车费用就极大,可总不能骑自行车走路翻几十里山路吧)?你信不信一个边远山区最敬业勤劳的公务员拼死拼活工作效率也低得惊人(不是不做,是真没法做到)?三公支出?且不说三公支出很大部分是必要支出,就算真把三公支出砍一半拿来还真不一定够边远山区人民过上大家想象的幸福生活。真正解决办法还真是像 所说,产业升级、推进城市化才是解决之道。让自然环境较好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迁出极端边远地区的人口。而实现这些,非洲的资源、市场、产业转移目的地都是我们必须要的。一个靠谱政府该做的事是想办法让边远山区人民来城市吃上鲍鱼龙虾,不是花吃鲍鱼龙虾的钱让他们住在无水无电的小屋里喝稀粥吃土豆。
谢谢邀请。整个援助非洲项目进行了很多年了。。主要原因无非就是这么几块,先写原因,在做些批评:一,非洲一直作为我朝政治资源的后援地。“不附加政治条件”只是不像西方国家一样“附加政治条件”,不等于没有“政治考量”。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中,中国的身份比较特殊,身兼受援国和援助国双重角色。而在早期外交中,兔子一直强调“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共性,以及我朝在整个第三世界阵营中的“和平主导”作用。。那么为了体现这种折衷主义的外交策略,必然会主导这种“相互交流”。。当年,周恩来提出 “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表明 “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时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殊权利。在整个70年代,我国同25个非洲国家建交,并对许多非洲国家进行了无偿的经济援助。仅在年之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就高达2亿美元,主要用于诸如坦桑尼亚、赞比亚以及几内亚等“核心盟国”的建设。那么在中国在涉台、涉藏、人权、入世、申奥、申博、联合国改革等诸多问题上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支持。。这种话语权在国际博弈中是需要的,政治联盟的体量一定程度上会是对话语境有很多微妙的变化。。二,资源战略的考量。。我朝从上世纪末开始,就有尽可能收购或换取大宗资源如石油,矿产等等的考量,而本世纪初这个任务就交给国企的海外投资在做了。那么援助非洲,这一点近似于“项目换资源”赚取差价和战略储备的意思在里面。1,资源互换。刚果的石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加纳的可可以及加蓬的铁矿砂也都成为贷款援助的偿还方式。来自中国的援助则去促进非洲国家需要的电讯、电站、道路、 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各大国企的进一步投资建设。2,资源后备中心,大企业开始基于投资和当地政府活动,开始考量进入跨产,油田的开发和置入。而经济农业,也开始在广袤的非洲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种植,农产投资本身也是重要的资源后备之一,并且就非洲而言,可以带起来本土农业的基本发展模式。。三,建构新的贸易空间。在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上,胡锦涛提出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新八大原则,其中第一项为“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第三项明确“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对非援助和合作带动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去非洲开展业务,既给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2500家以上的中资企业在非洲经营。1,这类投资,除了实体外贸中消费品的对非贸易,还有矿产投资和廉价商品住宅的投资,工业制造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组团是把非洲产业园来统筹。而201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达到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额853.19亿美元,增长16.7%;自非洲进口额1131.71亿美元,增长21.4%。2000年~2012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3%增加到5.13%。从非洲角度看,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期,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82%增加到16.13%。(根据《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以坦桑尼亚为例,中国企业承包工程占坦桑尼亚8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签订的合同金额达30多亿美元。2,政府间贸易以及央企的大单。中国作为非洲长期的基础建设,大众运输,以及矿产业开发的援助商,那么首先在这些领域,当地政府或多或少需要侧重考虑这些领域需求中,和中国的政府间项目。比如,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政府的131亿美元的铁建大单显然与总理推荐关系匪浅。 5月5日中铁建子公司与尼日利亚交通部签订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暂定合同额131.22亿美元,约折合807.79亿元人民币,约占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的13.77%。。3,商品倾向市场,廉价好用的中国商品,尤其是消费品和产品等,一直占据着非洲市场,而非洲市场的消费能力,也足够我们借着大规模的出口势头,在整个消费群体铺开。四,新贸易,产业共同体的建构。中国的产业规模目前最为齐全,虽然在精度上有待提高,那么中国转型为统筹产业总体的国家,将规模产业部分转移出去,通过拓展贸易空间,形成一个中国为主导的贸易共同体是可行的路子,尤其是在整个新兴经济体背负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责任,而增长点普遍缺乏,而我朝最近的经济减缓最明显的因素就是“没有足够强力的增长点”,那么在内政上有其他方法。但是在对外上,“产业扩散+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是完全可行的路子。发达国家也是这么想,可是人家不带我们玩。比如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就没鸟我们。。。那么我们自己来,中国可以选择的地方只有两翼:一个是东南亚,一个是非洲。东南亚相对条件更好,人工成本低,社会也算稳定,人口体量大,港口资源形成体系,那么在这里从中国源头开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非常容易,商品转出口的地理位置很近。所以我朝主要的产业下放会针对东南亚。。但是当这条上下游产业链扩大,贸易空间在亚非链条上展开的时候,那么非洲的地理存在就是很必要了,所以目前而言,先在非洲通过投资,援助,形成一个产业架构,为未来做准备是可以的。。简而言之,就是想办法通过“输血”的方式,让非洲学会“造血”,从而把庞大的循环系统建立起来。。下面来做些批评:1,上面说了,我们对于非洲“输血”是为了“造血”,当非洲会造血的时候,给我们的利益点就在于:“产业投资输入市场”和“消费市场”。而要保证我们能够达到这些,需要:“建立基础的产业架构导向”,和“繁荣和丰富非洲的就业市场”。这两者做的都还不够,商业投资很多,但对当地的就业市场刺激远不如预期,而产业集群的统筹,也还不够给这一批国家做一个大的规划。。所以这方面,继续努力。2,对非洲政局的掌控力还不够,对民众的关注也不够。。确实我国承诺“不附加政治条件”,但是“侧面影响力”还是要保持存在的。近几年非洲政局还算可以,但是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而我国的“产业输出”需要建立在一个“由当地友好合作政府的配合”以及“一个稳定的民生状态”。。而我国的把控力还是不够的,侧面影响力还有待加强。而在对民众的工作中,当地不少民众不觉得收到了“中国人的红利”,不少地方,出现了仇华情绪。。而企业投资很多时候照搬我朝模式,几乎使用我朝团队的做法虽无可厚非,但是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民众的排斥这点是需要注意的。。3,最后,随着我朝对非援助的增大,整个国际社会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非洲开始学会在中国和西方传统援助国(法国)之间左右摇摆,以求在夹缝中漫天要价,这个是棘手的事情,而对于非洲的战略意图这么多年过于明显,势必要引起国际社会的一些非议
题主大概是看了这个新闻吧:简单地说就是,这标志着,中国在非洲的雁行模式启动了。————————————————————————————产业转移问题过去我国一直处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状态。曾经发生过连续六七年民工工资不上涨的情况。近几年,劳动力开始短缺了。当有学校“组织学生去富士康实习”的时候(),则就意味着富士康本身急缺劳动力。富士康给的工资不算低,如果连富士康都开始缺人,那么这意味着,中国产业升级已经将大量劳动力引向了其他行业。低收益的行业,难以提升工资水平,也就难以与收益更高的产业竞逐劳动力。这意味着,在未来10到20年中,中国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所谓血汗工厂)会因为产品销售收入无法支付劳动力成本而被淘汰。那么,被淘汰的产业去哪里?日本的雁行模式表明,有计划地向外转移产业,不但能保证一国对经济体系的控制力、影响力,还能扩展该国在国际上的政治控制力、影响力。对于中国而言,这当然是非常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向外转移产业的方案和构架。向哪里转移?怎样转移?这世界上,不是说你想转移就能转移得了。这需要预先进行大量的准备:基础设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地缘政治分析等等。—————————————————————————————经济增长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市场也是堪忧的。欧美市场进一步扩展的潜力不大了。TPP和TTIP说白了就是发达国家带上一些对其产业毫无威胁的落后发展中国家自己组团玩。新兴经济体,诸如中、印、巴西,都挤不进去。既然发达国家想一脚踢开新兴经济体,自己来玩,那中国自然要组织自己的经济圈子。中国现在希望用7年时间将中非贸易额从2013年的2102亿美元提升到4000亿美元(作为对比,中美2013年贸易额是5210亿美元)。说白了,就是欧美那边贸易额上涨空间不大,那么我们就去非洲寻找扩展空间。实际上不光是非洲。最近有个新闻说,中国在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是要在亚洲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未来的对外投资铺路。——————————————————————————————所以,关于非洲也好、亚洲不发达国家也好,说白了,中国需要他们扮演两个角色:一、淘汰产业的承接者,亦即初级工业品生产者二、中高级工业品消费者既然题主问道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却还向外国撒钱,那自然也要讲一讲。中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都在农村。中国农村的贫困,其根本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太小。要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就要把大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变成城市人口。这样一来,农村的人均土地面积就会提升,农村收入自然会上升。那么,如何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呢?那就是提升产业水平,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血汗工厂的工资水平,不足以支撑大批人口的城市化。而血汗工厂的收益水平,也不可能支撑很高的工资。只有产业升级,只有夺取更高收益的产业,才能将城市化持续下去,才能让更多的人口脱离贫困。而要夺取更高级的产业,不能不开辟原料和低级工业品产地和自己的产品销售地。为中国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就是最根本的扶贫举措。——————————————————————————————正如前面所说,这世界上的国家,并不是你想让他们承接你的产业,他们就能承接。凭什么中国人力成本这么高了,那些国家还不能把中国的低端产业夺走?出口产业,都需要非常复杂的基础来支撑。每天不定时停电、港口无法停泊大型船只、没有公路和铁路、文盲率极高、政策朝令夕改、工人拿到工资就旷工直至工资花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改变这些问题。如果中国能够将这些国家引向富裕,那对于我国来说,将是巨大的利好。从目前看,中国主要计划从为其培养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着手。培养人才,一方面是加强其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向相关国家灌输中国的发展方针。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为中国的建设大军找生意,一方面是增强相关国家承接中国产业的能力。至于说为什么中国的援助不带政治条件,这是因为中国的意图并不需要用政治条件来实现。“我来带你致富”,这已经够诱人的了,完全不需要用任何条件来强制对方。而且,中国在政治上也一向是现实主义,并没有改革对方政体的意愿。———————————————————————————————顺便再讲一下这个模式的隐忧。这个模式有两种失败的可能。这两种失败可能恰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上,能看得很清楚。第一,如当年日本的雁行模式那样失败。日本的雁行模式本来搞得很好,但后来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自己的经济出了问题,这暂且不提。但更根本的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出现,导致了日本向中国以外投资的性价比将远不如在中国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敬业水平,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非常大的优势。这样一来,日本就不能够按自己的规划构建一个国际垂直分工体系,而只能投资到中国。而中国体量就非常大,很容易吃下日本的投资,但又不被日本投资主导。同样地,中国的雁行模式也有一个隐忧,这就是印度。印度目前相对封闭,但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仍然有不小的优势。如果印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改革开放”,那么中国淘汰的产业很可能也将不得不转移到印度(因为性价比显著高于其他国家)。而印度的体量也很大,中国的投资也不能获得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不会去援助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投标什么的,还是有的,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刻意去帮助其发展)。第二,其他国家乘着东风,也进来投资,占领了相关国家的产业。为了防止这个问题,中国就需要限制其他国家在相关国家的发展,至少不能让他们搭上自己的顺风车。
谢邀。先放观点,文章较长:组织上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至少不要以为我们就是钱多了烧得慌到处送钱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总体说明援助的目的,等二个部分为中国对非乃至所有对外援助的现状,第三个部分为对援助的探讨,可能夹带私货,即个人对于中国外交援助的评价。走起!(一)外交援助综述
“对外援助作为援助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私利是天经地义的。”
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对于对外援助性质的认定,即对外援助必然体现国家私利,更进一步地说,现实主义或许更认为,任何国际关系行动都一定以国家利益为基础。有趣的是,在几十年前,中国的教科书一般持有国家力量对比决定国际关系的看法,但现在也追随美国主流,持有现实主义观点。
题主说到中国常强调所有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事实上,我们有时候甚至会说:中国的医疗援助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援助不被视为单方面的赐予,援助时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王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这句话不仅与现实主义理论是矛盾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试问,既然坚持“平等互利”,那么怎么会没有任何条件呢?没有任何条件,那不就我们亏了吗?互利呢?
就我个人观点,这句话是需要有特殊的理解技巧,即中国的获利是隐性的,是长期的。我们的决策路线是现实主义的,而言谈举止是理想主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引发外界的大量误会。西方国家常常把利益挂在嘴边,而我们则谈钱伤感情,因此西方国家总觉得我们得了天大的好处——否则干嘛你不说呢?
譬如美国,在谈及对非医疗援助的时候说的是:秉承“肮脏污秽、疾病和人类苦痛会滋生共产主义”的理念,美国海外卫生援助项目是冷战时期围堵共产主义滋生的努力的一部分。(Javed Siddipi,World Health and World Politics ,USCP)
因此中国的举动尤其惹人注意,被各种怀疑和指责就不足为奇了——你立了牌坊,这不骂别人是那啥么,关键是你不说也就算了,你还开大字报模式当众黑别人,落谁也受不了呀。(二)中国对非援助现状
由于我不是研究人员,数据来源均奇奇怪怪,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仅供参考。
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财政支出额为136.11亿元人民币(约合20.11亿美元,数据来源商务部官网转引自财政部信息),看起来很不少,所以网上常有奇怪的人高喊:“可以建多少希望小学啊!”这真是让人无力吐槽,这种逻辑的错误性和荒谬性,鉴于这里是知乎,我就不多费口舌了。事实上,中国对外援助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0.15%,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0.034%。
感受一下现在中国的外汇有多少,才知道:这尼玛才多少钱啊!截至2010年,中国共接受多双边援助518.7亿美元,是接受援助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商务部官网)
所以偶尔听到说要抵制日本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要把人家的经济援助退回去……日本对华援助也是不小的呢……习近平在访问时表示,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三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实施好“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自主发展。(新华网)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包括215个农业项目,670个公共设施项目,390个经济设施累项目和635个工业类项目),成果斐然。(《中国对非援助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国际研究参考》2013年第7期)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非洲四处乱晃(顺便说一句,中国新出任的外长按惯例会首访非洲若干国家),到处剪彩演讲等等,都是中非合作项目,无所不在啊。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对非援助,已经使得中国的身影在非洲大地上成为绝对不可以,也不可能忽视的存在。 (三)关于对非援助的探讨(私货高能预警)任何事也是按照国际关系的基本逻辑,基本逻辑是不是。刚才你问我,我可以回答一句「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我怎么办?我讲的意思不是说对非援助有什么阴暗面。你问我兹辞不兹辞,我说兹辞。(《NO ZUO NO DIE》)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外交,除了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困难时期,遭遇了极大的打击,以至于完全陷入混乱之外,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在探讨中国对外关系的决策的时候,不能忽略国内,甚至以为真的是在下棋,这是纸上谈兵的。我们一直说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知事物,这是必须的。很多人反对建国初期一边倒的政策——那不然呢?跑去抱美帝大腿?很多人反对现在的不结盟政策——那不然呢?你倒是想结盟,和谁啊?老毛子?你逗我?朝鲜?呵呵?你是想把自己拖入泥潭么?因此在探讨问题的时候,不关注事件背景和整体态势,就是耍流氓。
中国早期的对外援助是很夸张的,以至于是饿自己的肚子喂饱别人,这当然是错误的,我们后期纠正了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困难时期的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对外援助也给我们很大帮助——在哪里?在联合国。当初说我们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被亚非拉兄弟们抬进去的,一点也不错。多亏了我们的对外援助,和美国。咦?干嘛要加上美国?因为当初的不结盟国家集团一直有一个名号叫”美国赞成什么我们就在联大投反对票集团“,美国如此强烈反对中国入联,加上中国自己到处刷存在感,唉,不进都说不通。基辛格当时就已经说,这一年,我们扛不住了,估计无力阻止,但姿态只能这样做——结果就乔冠华的笑了,真是看问题透彻。
时至今日,对非外交实际上越来越重要,感受一下当时中非首脑峰会的时候,胡主席坐视万邦来朝的感觉——非洲首脑自己说,开非洲峰会都没来那么齐,全在中国见面了。
为什么?美洲你敢碰?苏联都不敢再作死了,门罗主义你以为在逗你玩呢?欧洲我们就不提了,算了吧,澳洲完全自己就没存在感。那亚洲呢?美国要重返亚太了,而亚洲实在是太难搞,东盟我们在努力,但搅屎棍XX总是捣乱。只有非洲,是一个天然的混乱之地,浑水才有摸鱼的可能,中国就是要在这里摸鱼。
日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是《没有希望的非洲》,十年之后,标题是《出笼之狮》,以及《崛起的大陆》(THE HOPEFUL CONTINENT:AFRICA RISING)。新兴经济体大批涌现,非洲经济整体发展,最重要的是:非洲成为世界投资热土。
你说中国的布局有多早?在各国还完全没把眼睛放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的时候,中国人就在这里了。在西方元首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一笔一笔地在这里投资,当非洲越来越成为世界投资新的目的地的时候——抱歉,基建我们都已经搞完了,你们用的水电,估计都是中国人搞的,原材料的开采,全是中国人。
这就是当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空无一人,又充满了变数,而现在,举个【栗子】,率先进入中国的汽车企业某,和迟疑了的汽车企业某,对比一下今昔。非洲就是一个遍地黄金,但风险比黄金还要多的新兴市场,亚洲崛起已经陷入半停滞,你说这里什么时候该疯狂呢?
所以题主,你说值得吗?是的,诚然我们有很多自己的破事儿没解决,但这并不矛盾,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无法在投资之前先知道最后的结果,那叫bug,我们甚至不能因为结果而判断投资手段的优劣——因为不是所有好的投资手段都有好的结果。
我只是认为,中国在非洲,下好大的一盘棋,已经下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是一步好棋,需要更多的精力继续走下去,我很期待这一结果。
最后再次感谢邀请,以及如果有人能看完这篇单调乏味的回答,我不是所谓的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单纯的国际政治爱好者,但我确实觉得,更多的目光应该聚焦于此,我们应该欣喜地看见并积极地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冷哲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有一点不太对。对非援助,和“产业转移”没有什么关系。中国对海外的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国家:越南、印尼、柬埔寨、缅甸、孟加拉。这是因为,产业转移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稳定的社会制度。2,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3,庞大密集的人口。4,离产业转出区较近的地理距离,达成紧密的上下游分工网络。一件商品,上游零部件大多需要从产业转出地进口,然后在落地区组装生产。非洲与东南亚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第4点。由于遥远的时空距离,非洲几乎不可能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候选对象。中国的对非援助,可以参考“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经济崩溃的欧洲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元的援助,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笔资金相当于今天的1300亿美元。通过经济援助,欧洲经济恢复了生机,不但成为了美国商品的重要市场,更重要的是,欧洲的政治命运基本被美国掌控,成为了美国在冷战中最重要的小伙伴。同理,如今的中国对非援助,可以大致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1,非洲将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商品倾销市场。非洲人均收入低,对商品的价格尤其看重,因此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上竞争力非常强大。我举几个例子。华为最初海外扩张,非洲就是最早获得成功的地方;国产汽车出口海外,全世界都不太受待见,只有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这些北非国家才获得了成功;中国的摩托车在东南亚辉煌了一阵子,因为质量差,几乎把市场都做烂了,你猜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场在哪里?满足你们的小心思~~~猜到了没?————是非洲的尼日利亚。当非洲经济繁荣,对中国的出口无疑是一大利好。2,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获取地。特别是石油,除了中东,最大的待开发区就是非洲了。在中东,你知道,那是欧美的自留地,除了伊朗伊拉克,中国很难插得进去。而非洲,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的地区之一,最近几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已经占了总石油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建铁路、桥梁、公路,无非都是为了让当地的资源更便利的运输到中国来。3,政治结盟。非洲国家多呀,53个国家,各大洲排名第一。在各种世界组织中,投票时一个国家一票,把他们都拉拢了,中国说话的分量将大大地提升。话说,欧洲、中东、南美是美国的小弟,中亚是俄罗斯的小弟,东南亚中国正在跟美国争破头,目前最容易收买,收益性价比最好的就是非洲了。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我们给非洲贷了款,这些钱干啥,当然是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 推荐阅读《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国现在对非洲的玩法其实和当年美国玩东南亚和南美洲如出一辙,差别就是中国颠覆不合作政权和暗杀该国不合作领导人的手段没有美国那么惨烈(当然也可能是能力不行)。 华为就是靠着搭伙中国非洲援建, 挣了高利润,然后反过头来补贴欧洲市场,给攻城狮们发奖金的。非洲的政治精英也都是哈佛耶鲁学出来,吃过见过的,也在和美,中,欧这些大国博弈, 推荐阅读
中国高校也有很多非洲二代进修班, 干嘛用的? 就是培养带路党的。 弱小的国家和民族, 顶尖精英中的中下层是非常有当带路党的动机的,但顶尖中的顶尖,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统治者必须维护自己的统治阶级地位--说白了金牌马仔愿意投靠有前途的大哥, 而大哥是不可能再去当马仔的。
这个世界国家民族之间的博弈是非常血腥激烈的,地球的资源不足以让全世界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经过百年挣扎,重新爬回了食物链的上游,虽然在肉食动物的竞赛中经常吃亏, 但可不是吃草的小白兔了----------------------------------更新------------------------------------------------------------美澳非三块被欧洲殖民者蹂躏的大陆,非洲是唯一一块原住民没有被屠杀干净的大陆。当年非洲酋长主动认怂, 还帮殖民者抓捕自民去当黑奴,何其卑鄙无耻,哪比我大澳土著,大印第安民族的热血抗争。 但事后看, 认怂者还活着, 英勇者都死了。 非洲几百年年下来积累的弱小民族生存智慧也不可小看。 我们能窥视到的非洲的博弈策略一些点:1. 引入美(老大),欧(原宗主国),中(新贵)各方势力进来,进行平衡,充分融入西方主导下的世界规则,在规则内博弈牟利 2.
对外国人歧视性待遇,但是允许多重国籍。 靠国民优待换取对外国人的司法管辖。 很多非洲白人富豪都是三重国籍,原欧洲国籍(资产所有者原国籍),美国国籍(能提供武力保护者国籍), 非洲当地国籍(享受国民待遇,但要被司法管辖)3. 如果想拿走我的资源, 我要拿大头:
a). 靠高税收控制矿产资源外流速度 (超高所得税,还有股东税,黑人权利等),等待时机为未
来的腾飞留下本钱
b) 与世界接轨,极为复杂的矿业法律体系,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专业人才能够应对
c). 通过腐败, 允许高折旧(可以快速折旧冲抵利润,变为滚动投资,但要把利润拿走就要交巨额税)等方法,吸引投资维持日常运转。
c). 现代国家和土酋政权双线管理, 进一步分润资源收益有人想非洲人如果像中国人一样努力工作,我们也能过上美国人那样的生活了。 遗憾的是,在可见的未来,非洲人永远不会像中国人这样努力的工作, 人家铁了心吃资源饭了, 非洲普通劳动人民宁愿做原始森林里的猿猴, 也不愿意像中国普通劳动人民一样做套上车的骡马。 中国在非洲能分到多大的利益盘子, 事关国运, 有志有力者可参与其中, 无志无力者只能观望祈祷了
1、西方国家在提供援助时,一般要求你信仰圣光,把帝国改成自由议会,这一套在亚非拉一搞就乱,中国没啥意识形态输出,所以叫不附带政治条件。2、2008年4万亿大规模扩张之后,美国回归制造业,中国工业产能全方位过剩,全球海运严重不景气。负的产能是一种负担,是要把牛奶倒进河里,把装备拆成废铁,产能倾泻向一穷二白的非洲换资源又放债,两全其美,现在把交通、电信、水电这些基础产业搞起来,以后国产飞机、轮船、高铁都指望着非洲呢。有回答说产业转移,难道中国富裕的都可以主动搞产业转移了?3、山区偏远地区不值得投入资源,没有经济产出,有些村整村只有一个小孩,经济发展是为了消灭这些山区乡村,将人口迁移到附近的县城。4、市场经济时代,顾客才是上帝,你要问你能为上帝做什么,而不是天天计较上帝给了你们什么,对非洲援助,那是想为上帝服务,于是先给上帝点回扣。要想卖高级装备给上帝,先得带上帝们升升级。
排名第一、第二的答案都不靠谱。产业转移,现在的非洲根本就不适合产业转移,主要原因有好几点:第一,非洲政局不稳定,安全缺乏保障,贪腐渎职严重,对于资金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风险很大。第二,非洲的基础设置与产业配套太差,除了南非等少数国家,连电力都没法保障,也完全没有产业链的配套。第三,非洲的人工成本其实不低,更重要的是他们干不了活。非洲的法律很多沿袭欧美,对劳工的保护很严,劳工组织的斗争也很厉害,比如在赞比亚的2012年矿工最低工资标准250美元。非洲人刚刚走出采集狩猎生活时间短,没有经历定居农业生活,因此非洲工人缺乏时间观念,工作时今朝有酒今朝醉,发了工资就不来上班了。吃苦耐劳的能力远逊于中国人,所以建房筑路这种苦活都是中国人在干。最后一个就是生活问题,非洲条件恶劣,文化不同,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工作会遇到较大难题。这些使得非洲很难成为中国的产业转移基地,在这方面,非洲远不如东南亚,甚至不如印度。第二个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可以看做是马歇尔计划。这个也行不通,马歇尔计划的钱那真是花在了刀刃上,立竿见影。美国投钱后,欧洲经济立马起来了。但非洲呢?非洲接受世界各地的援助这么久了,请问有哪几个国家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发展的?如今,黑非洲经济唯一维持长期增长的是博茨瓦纳,但这个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牧业,而不是工业。非洲腐败横行,基础设施太差,都使得马歇尔这样的政府援助投资会出现很多问题。把钱给这些国家,既加剧了他们国家的腐败,还被他们老百姓敌视。
所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要慎之又慎,政府投资最好是投在基建领域,完全由中国企业经手,资金不经过受援国;企业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对于要求中国进出口银行借款出口项目,需要严格审核。
这个问题在知乎以外地方的标准答案是:国内xxx的孩子饭也吃不起,为什么不支援他们,xxx滚蛋!
直接转载文章,出处曾经西西里河、茶馆的风云人物wxmang写的《》,可以从另一面回答题主的问题。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出处。~~~~~~~~~~~~~~~~~~~~~~~~~~~~~~~~~~~~~~~~~~~~~~~~~~~~~~~~~~~~~~~~~~~~~~1、基本观点(1)、国家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从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面。(2)、政府的最终目标不论是什么,追求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行动总是最直接的目标。国家必须寻求追求提高国冢综合实力的行动,因为只有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才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家,促进公民的福利。(3)、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行动是国家利益的中心内容。国家利益包括战略安全利益(生存和稳定)和战略经济利益(全球市场、全球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占有的份额)。其中国家战略投资在和平时期是最主要的保障战略利益的手段。(4)、国家战略投资的优先任务是保证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绝对的经济安全、最高的经济利益和最好的消费水平。为此,可以主动采用的工具包括产业标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资本全球自由化等经济手段。(5)、其中尽可能的扩大世界市场的占有份额比尽可能的扩大世界自然资源的占有份额对中国这个以制造业作为发展战略的国家,具有更大的战略价值。所以我们的国家海外战略投资的优先目标首先是市场占领,其次才是资源控制。(6)、目前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从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理论和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新的智能技术兴起并成为制定决策的工具。传统的资本主义竞争原则已经 过时,市场决策让位给非市场性政治决策。经济职能将从属于政治秩序,政治秩序将成为社会的支配体系,社会上组织活动的首创力 主要来自政治制度。知识取代土地和机器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中国面对的压力(1)、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毫无疑问,实行开放政策,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经之途。但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必然受制于冷战以来所形成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作为不受美国控制且奉行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中国不可能得到美国在冷战中对其盟国那样的经济扶持,特别是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决不可能容忍再出现日本和欧共体那样强大的经济对手。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如果依靠从外部获得资本和技术,只有推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大幅度开放本国市场,这就必然会危及国内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追求“赶超式”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难以有效实施。这是开放的风险所在。因此,如何在有限开放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自立实现本国产业的自主振兴,是中国确定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2)、但是目前急功近利的“发展主义”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盲目建设,从而把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在片面的“比较优势”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自1992年以来积极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却未能通过国内市场的大量出让换来国外的先进技术,相反,还使国内产业遭受到了严重冲击,经济增长不得不日益依赖外资和海外市场。随着中国产业对国外技术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消费主义的弥漫,在国内外产生了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与此同时,因无力振兴民族工业而产生的失败主义情绪与全球化的“双赢”幻觉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中国可能沿着依附式发展路径加入经济全球化。(3)、兴起于90年代初的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加入了发展中国家相互争夺跨国公司投资的行列,与国际惯例接轨于是成为中国不可替代的政策选择。中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自由经济体制的热衷,在客观上有利于美国推进全球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4)、90年代末,中国出于必须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缓解社会危机和借助外力来倒逼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政治考虑和紧迫感,加入了世贸组织。美国利用中国入世谈判之机,积极推动中国建立以所谓规则为基础的市场体制,迫使中国承诺实行激进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不再坚持外资企业对华技术转让要求,放弃对国有大企业的特别保护,并在3-5年内开放金融、分销和电信等关键产业,把中国的产业完全置于“全球平等竞争条件”之下,为美国的跨国公司开辟全球资本主义的“新边疆”。进一步加深中国了对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和投资的依赖。由于“利用美国经济的优势并扩大自由贸易的国际经济政策是影响国际政治的决定性措施”是美国利用中国入世要实现的目标,是强迫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将中国经济完全纳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从而控制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全面推进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5)、最近美国《财富》杂志列出了西方跨国公司必须出巨资加以整合的中国最大的100家公司,列入名单的大多为能源和石化类事关中国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6)、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建立全球市场、全球品牌和全球采购系统,已经在世界产业竞争中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美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尤其明显。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国有大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实力上升较快,但在运营效率和技术水平等核心环节,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中国承诺的入世条件导致国内市场的竞争完全国际化,因此,加入全球化后的中国产业升级机会存在被西方跨国公司压制的可能,不得不全面置于国际分工的底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可能发生根本逆转。(7)、在目前情况下,为扭转被动局面,扩大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层级,增加中国占有世界资源份额、产品市场份额、劳务市场份额和技术份额的竞争能力,防止被全面置于国际分工的底层,必须主动出击,参与国际竞争,必须主动向外输出资本、技术、产品和劳务,力争获得公平的国际经济地位。(8)、一般认为海外投资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海外商机,同时也对整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海外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我国石油、森林、橡胶、铁矿、铜矿等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价格高,不少资源需要长期大量进口。中国将长期加入对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争夺战,将依靠海外投资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海外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技资源。我国经济今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而发展这类相关产业需要先进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方法。海外投资可以带动出口,贴近海外市场。3、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时代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正在带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是中国。目前为止,仅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杜邦和拜耳6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已超过300亿美元。其中,BP,在华投资超过65亿美元;拜尔投资超过40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壳牌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等等。未来这6家公司还将再投入百亿美元以上。而这些公司在中国投资全部是重化工业。目前世界主要的75家化学品生产商中,陶氏化学、杜邦、埃克森美孚、亨茨曼、GE、巴斯夫、雪佛龙-菲利浦、壳牌、BP、罗门哈斯、阿托菲纳、德固萨等公司均已投资中国。这就说明世界开始向中国转移重化工,同时也说明重化工产业是下一阶段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化工制造基地和产业资本流向地。例如据美国SRI咨询公司(斯坦福研究院)认为,年间,世界石化产业的资本有29%投向中国,28%投向中东,16%投向亚洲其它国家,11%投向北美国家,9%投向拉美国家,4%分别投向西欧和中东欧国家。近几年,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以石化、汽车、机床制造和金属冶炼等行业增长趋势最明显。除了石化行业外,其他重化工业如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也成为外资进军的主要领域。因为中国的工业利润正逐渐向重化工业倾斜。这一趋势从2003年开始就表现得十分明显。200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居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首次位居工业行业第二位;钢铁行业利润创纪录。随着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以及汽车、装备工业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缺电现象,电力需求增长持续超过了15%。我国已经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加工生产基地乃至研发基地,被纳入其分工体系之中,正在成长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国内重化工业供需能力不足是国内企业从一般加工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到重化工业的原因和动力。例如,2003年,中国石油及化学工业市场总量为9702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9%左右,已经为中国第一大产业,但是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例如乙烯国内产能只能满足国内消费量的60左右%;合成橡胶国内产能只能满足国内消费量50%左右;苯乙烯国内产能也大致只能满足国内需求50%。(以上数据比较老,最近2年数据没有找到)从其他重化工业产品看,也是供需矛盾突出。例如国产钾肥只能满足需求的70%,染料品种数只能满足纺织行业需求的50%,农药品种数也只能满足农业需求的65%。而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无法生产。而这种市场需求增长趋势今后若干年将继续保持。所以从2000年至今,我国进入重化工时代,产业结构由轻纺工业占优势向重化工业占优势变化。目前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激烈,而赢得竞争的关键手段就是制造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为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升级为高端服务业。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来拉动,特别是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突出。重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如果抓住了重化工业化这一机遇,经济就完全可以再维持20年的高增长,就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的升级和转变,使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成为新的高增长产业,对相关产业,尤其是对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产生了较大需求,成为近年来重型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2003年起,工业高增长行业,如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冶金和化工等,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重化工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但重化工业化又对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提出了强大的需求,中国国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规模的需求,必须向海外扩张。4、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必须进行海外投资主要标志是我国前几年执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培育和发展了相对成本低的经济优势,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发达经济的某些优势,迅速建立起加工工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并大部分出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赢得了大量外汇,为进口和工业化创造了重要条件,扩大经济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但这种发展战略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劳动力富裕而资本技术等要素缺乏从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世界市场对一般加工工业产品出口需求扩大。当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普遍根据这一原理决定发展战略时,世界市场的有限容量便使这种以劳动力要素为基础的一般制造业存在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类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就不可能长期有效了。实际上世界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求现在已经明显失衡。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便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政策失误的结果: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结构遇到了激烈的外部竞争,出口困难无法继续支持汇率的稳定,金融市场开放进程过快诱发了危机并为整个经济带来了灾难。显然,为了应对这种困难,我们增长战略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扩大经济腹地和扩大对低成本资源的控制,才可以继续保持相对更高而稳定的持续增长。目前欧、美、日市场的日益饱和与严重保护限制着产品的出口,其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化使原有的产品难以全面适应,开辟其他市场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要步骤。同时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能只是来自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应由二者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共同支持经济的发展,以减小经济发展的风险。同时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运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了优化的经济结构、优秀的技术、知识、人才,在竞争中重要性。使我国面临升级产业,提高系统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经济的迫切问题。我国经济增长不能再单纯地依赖外部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仅仅依赖于某些少数局部的市场。产品和服务必须多元化与细化,才能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经济结构必须从一般低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重化工业升级。而进入重化工业的前提是必须有国际贸易体系提供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有资本市场提供升级资金;有工商服务支持系统提供产业升级的方向、技术和管理经验。近年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对自己国家的各种制度,外资政策,市场准入等条件都作了修改,为吸引外资做好了准备。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与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合作机制的日益完善,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等,都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过去,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涌向国际市场,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也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青睐。这种格局的变化说明‘走出去’战略在得到世界回应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同样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赢得了国外政府、企业的信心。当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观念转变的表现,我国由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转向投资进入,用资本带动出口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有利于扭转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困难局面。中国国内资本积累、适用技术积累、企业管理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有能力也有动机对外直接投资。随着中国资金积累和放松对外投资管制,预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资促进机构来华招商引资。200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结果就显示,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将中国与美、德、英、法并列为主要外资来源国,中国对外投资潜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五大潜在资金供应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来减轻,因此有关部门制定了各项财政、金融、外汇和税收等促进政策,这对于想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良好机遇。因此全球市场为我们准备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与时机,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目前在我国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且其负面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平衡的作用日益显著。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们规避贸易壁垒、获取重要资源、获取先进技术、提高外贸效益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崛起,一般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政策共享、平等竞争将取代地区倾斜政策。如果仍只靠大规模投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粗放经营,甚至牺牲环境的质量,那么发展将难以持续。此外,由于中国商品的“廉价竞争力”,进口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制造了很多障碍,反倾销调查接踵而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为了抵制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各国的技术贸易壁垒等也逐渐增强。国内同行过度竞争导致利润微薄,加上国内资源的瓶颈限制和进口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大量成熟产品企业在国内已经很难再生存下来。而国内大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出去。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组织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将是我们的战略选择。5、用产业链整合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我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到一定规模,客观上存在扩张的需要;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因为面临土地、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逐渐耗尽等问题,需要向成本低、社会环境与商业信誉好的地方扩张。这种扩张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重化工业化要成功,从技术上来看,前提是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技术链和物流链有强大的整合协同能力,从经济发展的原则来看,必须优先整合产业链。所以需要调整产业分工及整合资源,形成新的战略增长基础。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需失衡,新的国际市场开发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拉美和非洲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供给,用好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但是前几年我国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当地的产业没有加入到整个国际经济循环中。如果我们能够把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拉美和非洲看成不单纯是一个原材料供应者和产品市场,也是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一部分,那么在现有的产业梯度层次下,就可能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统一市场,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我国产业在提升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向中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拉美和非洲进行产业转移,为我国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动空间,将潜在产业梯度优势化为现实优势。其时实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在拉美的投资全面失败,就是采取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结果导致拉美国家的反弹,使其不得不退出。所以日本现在对资源项目控制是使用股权投资,而且不占控股,把大部分利益留给当地。目前拉美、非洲等国对引进外资的战略总结起来是:(1)、与跨国公司的投资合作是本土企业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社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有效途径,是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方法。(2)、由于跨国公司发现,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大,更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进入发展中市场的目标定位于占有中长期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只为眼前的利益。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将工作重点转向调整、整顿已有投资项目,办好现有企业,力图夯实基础,站稳脚跟。多数跨国公司经过前期投资失败的教训,对外投资活动将更加理智和慎重,更加重视地区比较和可行性分析。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背景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跨国公司的对接难度加大,竞争更加激烈,必须强化自己的优势,做好充分的心理和工作准备。与跨国公司合作,要注重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引进其设立制造中心,还要创造条件鼓励其建立研发中心。(3)、随着经济全球化,从事服务贸易的跨国大公司将越来越多,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在旅游、商业、金融、保险、运输、会展等方面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合作,这是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4)、加大加工贸易项目的引进力度。按世贸组织“原产地规则协议”,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将享受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将吸引企业来进行加工贸易。(5)、在加强针对大型跨国公司招商的同时,不忽视引进中小企业。在6万多家跨国公司周围,由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中小企业为其进行配套,大型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必然引起众多中小配套企业的追随。应注意这些中小企业的动向并积极的予以引导。有不少中小企业在饱和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维持,发展中市场对这些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在拉美、非洲普遍觉醒的情况下,采用以前那种资源掠夺性投资模式已经完全不可能,不可能再实行把污染、环境破坏和失业留给当地,把资源运走的开发模式。同时我们又还不具备象美、日、欧那种通过股权投资控制资源的投资模式,因为可以控制的他们全部控制了,而且很难转让出来,现在我们的机会是那种还不具备股权投资控制的资源(可以用股权投资控制的资源有三个条件,一是资源的经济价值完全清楚,二是资源当地国的市场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三是其法律体系完备,否则股权投资就有极大的风险,不如“绿地”投资)。而要投资开发还不具备股权投资控制的资源只能进行“绿地”投资,前面已经强调单纯掠夺性开发不可能,就只有进行产业链整合开发。产业链整合是区域合作的主导运营模式。产业链整合是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合作方相对优势,例如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条件相交换的合作方式,参与区域性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促进自己经济发展。产业链整合将为优势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推动产业升级,促使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实现被投资区域参与国际分工。产业链整合,就是在各自的优势产业领域,实行投资便利、贸易便利和市场准入条件开放的各项政策,发展各方产业相对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以加快拉动产业升级;实现各自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援建非洲原因有很多,但是肯定是对自己国家政治经济有利的1,像非洲援建项目,首先,毋庸置疑,最明显的是政治利益,跟非洲结盟,利用非洲扩大中国在哦国际上的影响力,这是在毛时代就确定下来的战略(所以毛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战略家)2,经济上,向非洲援建项目,1,可以显著提高当地人民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潜力,作为国内许多劳动密集和能源消耗或者环境污染企业的转移地点,2,,援建过程会为国内的相似企业做了大量的宣传,非洲国家本身也是要做基建和教育的,这可是非常长期的建设,会为国内带来大量的订单,带动经济发展,3,非洲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这里会是国内很多商品的潜在市场(国产车/国产手机等产品大部分的海外销售都在非洲),这就像19世纪的列强发展殖民地一样,寻找商品市场4,而且非洲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肯定会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3,上面有人说过产业垂直分工,这个也是一点原因,国内的低端制造业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以后的转移地是内陆/非洲/不发达亚洲国家,但是在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前,是有很大风险的4,人口迁移,国内地少人多,竞争太过激烈,如果中下层人民能够在非洲定居一部分,(有一部BBC的纪录片叫中国人来了,讲的就是中国人到非洲工作,当小企业主的事情,当地的农贸市场还有一些超市,小企业都是中国人开的,可能是个个例吧,但是不能说这个不是一种趋势)无疑对文化辐射和政治稳定是很有好处的。人类生存讲究的就是空间和资源,国内生存空间匮乏必然对于拓展生存空间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现在又不能搞领土扩张,这样做无疑很好。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是如果老毛子放开人口迁徙,整个西伯利亚都将会是中国的,如果放开人口迁徙,日本和美国,欧洲将会被国人占领,很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总的来讲,中国援建非洲绝对是值得的,你说在国内问题没解决时还这样搞,很多东西是有投入产出比的,投资国内偏远地区收效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整个战略成功,中国经济肯定会上一个大台阶,倒是国内的很多问题已不是问题
杨钗娜(这姓名跟邵钟萍简直是绝配)曰:【又是一轮】一百年过去了,帝国主义的路子还是列宁论述的那样:“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从生产性国家转变为寄生性国家。工业产值全球第一的同时便是去工业化的开始,从英国、美国到中国,莫不如是。帝国党的错误就在于只看到“本国形势一片大好”,而看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穷途末路。
与其说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如说我们不附加那些西方国家的“附加政治条件”,比如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人权问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援助绝不是做慈善,都是政治投资,低息贷款、免费援建是经济投资更是政治远见,看你眼光放多远了。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中国入驻了,相当于中国开始和他们从前的西方宗主国分庭抗礼,从此非洲国家的现代化望远镜有了一个中国窗口,何况中国还是后发国家跟欧美相比更具参考意义,何况我们和非洲之间没有殖民历史负担,中国是现在世界上崛起的大国,来华留学成本也低。经济教育文化上的中国存在必然反映在非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来,非洲可能是当今世界潜力最大的一个区域,现在做了这么多基建投资,将来配套发展自然也更可能使用中国的产品设计,政治上的紧密更为将来的市场准入提供良好条件,文化上想象下非洲各国政客虽然肯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如果有一段在华留学经历,毕竟总是积极的吧?中非合作论坛这些在06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之后开始进展加速,当时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元首几乎都来了,万国来朝呵呵……虽然不至于让自己太自大但也说明一定问题就是非洲不想错过中国这班经济快车,之后的投资就是多快——好省不清楚做到没……当年大陆取代台湾进联合国就是非洲兄弟力挺啊,政治上中非之间确实共同点很多,各取所需。这类论坛是抛开了其他国际平台的双边平台,中国是主导方,类似英联邦的英帝国,但是和谐多了吧,至少没有那些殖民血泪史的羁绊,未来自然也更好展望。当然这方面其实大家不用担心我们的援助是无偿之类的,反倒是国际上对中国这种援助有“新殖民主义”的责难,有些道理但我觉得跟欧美的殖民主义比我们还是人道多了这个不解释了吧?欧美现在就是嫉妒,真照他们说法,其他国家最好不要跟非洲国家接触,任何接触肯定都是不平等的啊,你受益了他们指责你剥削掠夺非洲,你长远投资他们又说你动机不纯,阴谋殖民非洲。只是不知道那些前宗主国那些殖民遗产他们自己清理的怎么样了,还是根本就不清理继续“做生意”,他们当初去非洲没经过人家同意吧?我们至少是双方签订协议,你不怕被孤立可以不跟我们合作,我们也不会军事入侵。我绝非说中国人比西方人道德上更高,只是现在的国际环境不是五百年前的国际环境,中国显得更人道更尊重非洲只是现实使然。中国要是先发近代国家,会做和欧美国家类似的事的。我在芬兰学城市研究专业,有一个加纳博士就研究中国移民在加纳的生存状态,seminar 上我问他说怎么看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责难,他还很真诚的说不是一回事。但你如果去非洲某小镇问村民可能答案又不一样,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关键不要从个人或者人情来看,它是国家行为不是某位热心肠看见叫花子心生怜悯叫掌柜的给他来碗烂肉面,切勿感情用事情绪化看待这种问题。
补充:产业转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一名低技能的埃塞俄比亚工厂工人的月均工资仅为同类中国工人的约25%。也就是说,在中国月均工资2000元,在埃塞俄比亚仅需500元。林毅夫表示,随着低技能中国工人与亚洲其他地方以及非洲同类工人的工资差距扩大,未来几年可能有多达8,500万个工厂岗位离开中国。
这里还要问一个,对于山区的帮助,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谁都知道要真正帮助一个地区,最根本的办法一定是促进这个地方的生产,让这个地区有足够的生产力,然后通过等价交换来获取它自己所需的资源,否则这个地方就始终需要依赖援助过活。而物质性的援助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呢?上边有位山区的朋友给我们从一个角度介绍的货币援助是不可行的,那么物质援助呢?一个很好的栗子就是非洲。西方国家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非洲援助过很多的粮食啊工业品啊之类的生活必需品,结果呢?结果就是当地粮价、工业品价格下降了。价格一下降,当地原有的农民、生产企业就亏本了,因为他们的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成本高,自己生产还不如买粮食便宜。于是当地农民、工厂破产,不得不依赖于更多的援助,本国的产业根本得不到发展。中国人讲救急不救穷,指望别人的施舍来过日子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一个地方的确有优势产业可以发展,只是缺少资金,国家的确可以帮助,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国家,穷人银行也是很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的“帮助”是有利可图的,并不一定非得国家出面。当然在信息闭塞的前提下,由国家来进行宣传也非常重要。至于直接的财富转移支付,至少可以论证,并不是对于所有贫困地区,这种援助都是好方式。
凑巧,前几天吃饭,席间有负责该项目并受到总理接见的某同志,说起这个,答曰:非洲是我党在联合国的票箱啊。非洲四十还是五十多国,多数很支持我党呢。上次日本入常被否啥的,非洲兄弟给了很大支持。不过据说日本人也在经略非洲,上次联合国啥事情投票前某国就接见了中国大使,门口日本大使排队等着。票箱啥的比产业转移啥的靠谱多啦。虽然资源啥的确实也有,但多数都送的,还不是我等纳税人付钱嘛!
只要控制黑人移民定居中国,其他的都好说,不要让广州变成第二个底特律。短期的利益不能影响大局,像法国就是深刻教训,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移民,黑人,阿拉伯人到处闹事,巴黎成了暴力之都。
最讨厌知乎的长篇大论,很多都是皮毛的摘抄!中国对外援助,不是现金,而是贷款(低息或无息),附带的条件是从中国购买产品或服务。中国的一些跨国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并且最要命的是这些贷款是要抵押的,抵押物都是非洲国家的各种资源。你觉得这是亏本买卖吗?不是,是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在中国的做法。
还是先说说吧!
中非发展基金是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在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8项政策措施之一,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日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开业,成为了国内第一支由国家主席宣布设立、国务院领导揭牌开业的基金,也是国内唯一一支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目前,中非基金一、二期资金共30亿美元,全部由国家开发银行出资。   中非发展基金采取自主经营、市场运作、自担风险的方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中非基金选聘专业化团队管理基金。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出资人,拥有丰富的项目评审和管理经验、较为完善的专家资源库,具有较成熟的基金运行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并以整体资源和优势为中非基金提供专业化支持。   中非发展基金是中非互利合作进程中的一个创举,它弥补了传统模式下无偿援助和贷款之间的空白,在不加重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中非发展基金充分借鉴国际股权投资基金的操作模式,结合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基金投资和咨询服务等方式,发挥伙伴式推进器作用,引导和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开展对非直接投资,以市场化方式促进非洲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非基金是我国政府全面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举措、新方法,在资金性质、业务范围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致力于搭建中非经贸合作的桥梁与纽带;致力于增强非洲发展的“造血”机能;积极履行投资的环境与社会责任;以市场化运作促进中非互利共赢。接下来回答问题——1、这些援助中方表示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真是如此吗?至少可以清楚这不是无偿援助。2、中国援助的动机是什么?通过中非基金看,就是靠国家的投资,让民间的企业去挣钱,为国家争资源促生产。3、在我国大部分山区偏远地区还如此困难,却如此大力度的向外援助,值得吗?援助背后我们获得了什么?拿山区和非洲比,我觉得很难说有什么可比性,中国的问题又岂止是偏远山区才有困难——这个不讨论,太大——而我,太森破。4、经过这些的援助中非之间有取得哪些方面的合作,非洲又为我们做过些什么?这个还是有些实质的,可以看看那个网站。最后想说的,YY伤身,自己不如做点务实可行的事情。
政治,黑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部沿海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