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习惯淘宝活动宣言怎么写写小孩子的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小孩子写字不好怎么办?
和大家讲一讲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我是从十四岁开始认真的学习书法的,有两件事对我学习写字的促动特别大。第一件事,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上班,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认为自己上中学了,给家里写的信开始字迹潦草起来,结果被我妈妈把信退回来了,原因是字写的不好。妈妈很不高兴,严厉地批评了我,告诉我今后写字必须要认真。从那时起我才开始认真的真正地在写字上下功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的语文考试打了99分(中学和小学是不一样的,有作文),是那次全学年最高分。试卷被传阅在各班级,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成为小名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试卷是用楷书写的,书写工整,受到老师的喜欢和认可。这两件事使我深刻体会到写字不好的苦恼,感受到写字成功的喜悦,也成为促使我学习书法的动力。参加工作以后,因为搞美术设计工作的需要,从此开始认真的学习毛笔字,临写过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后来了解到颜出于褚,又学习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褚遂良,九十年代起又开始练习魏碑,直到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练字,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没有你们今天这么幸运,更没有你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更没有老师的指导,不知自己走了多少的弯路,年过五十,才刚刚把字练到今天这个样子。所以,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凡是写字都要认真,用心把每个字写好。
最后,告诉各位家长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话:你爱你的孩子吗?那就一定要锻炼他!学习书法是锻炼人的意志最好的方法,有益身心健康,还能学到一门实用的技能,即然这样,何乐而不为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阅读:
才艺培训中心
白下区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新街口中山南路122号天安国际大厦9楼_10楼_11楼
江宁区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95号恒通大厦6楼我的习惯,怎么改变?
我的习惯,怎么改变? 50
怎样才可以不再受伤、保护自己,在受了好多伤后,心越来越脆弱,外表越来越坚强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和我聊聊你就会改变了,就会保护自己了。
让我开导开导你。成长的心用语言难以尽述。
也难以用单纯的文字来治疗。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
不受伤?那么你只有不动情。否则不管人前装得再无所谓,人后难过心痛的还是自己。
兄弟告诉你七个改变习惯的方法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习惯六: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K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K。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生命就是一场放映的黑白电影,只是电影放错了可以倒带从来,而生命只能一直向前,不管前面是地狱还是天堂。
必须学会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做事成功的机率就大,受的伤就少了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恋爱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听潮 Hear Tide
Reconnect with Your Hometown & Soul
中国大陆第一场方言“TED”
第一次在“五线城市”举行的社会创新分享会
六位来自同一故乡的青年讲者
在春节,在故乡,和您分享
他们从同一起点出发,所经历的不同世界
让我们和故乡以及灵魂重新连接
为什么要做“听潮”
故乡是我们的母体,也是我们的灵魂和脚步的出发点。
作为在外的游子,在这个时代,我们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和故乡的关系。我们在外界习得的技能和经验,是否能够连接到故乡?我们的母语是否已经不再有现实意义,我们的下一代也即将或者已然不会说母语了?我们难道真的不能帮助故乡的进步?
在急剧发展的中国社会,回到自己的精神原点,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我相信对驱除自身的迷茫会有极大帮助。而如果在这同时,你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家乡的年轻人拓宽思路,带领他们来到新世界,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在今年春节,趁着回家的时候,我想在我的故乡潮州,举办一个TED形式的分享会。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在《古文观止》里面,关于潮州的文学名篇有三篇,学士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里用这一句开篇,谈及了自唐以来,潮州文化之盛。
然而近百年来,潮汕地区在中国文化和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每况愈下。人们很难想起关于潮汕的什么。李嘉诚?人们更多把他和香港联系在一起;潮州菜?在中国各地它是一个名贵菜系的代名词,不像川菜那么深入人心;潮汕旅游?潮汕的旅游还是一个价值洼地,风物不逊于近邻厦门,却难以像厦门一样被打造成一个小资圣地?
在《第一财经周刊》推出的“新一线”城市调查专题中,汕头和揭阳被列为三线城市,而历史文化沉淀极厚的潮州市恭列五线城市,与之并列的是汕尾,以及四川大凉山等等。
现在,在厦深高铁终于贯通,潮汕北通上海,西达广深,然而,像众多硬件发展已经上去的中国小城市一样,文化和灵魂仍然亟待建设。这个曾经因为韩愈兴教而文化斐然,又因地近南洋而出了众多名商大贾的名城,已经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沉默很久了,更不用说如何接入改变世界的科技创新浪潮。
在这种现状之下,做中国第一场方言“TED”,是母语和国际化的碰撞,是故乡和游子的重新连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把它命名为“听潮”(Hear Tide)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和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一场集结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每人用18分钟的时间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的大会。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被浏览近亿次,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TED更通过TEDx的授权方式,在各地开设各分会活动。我就曾在上海的TEDxJingAn活动上担任嘉宾。
而在国内,也有不少模仿TED的自创品牌分享会,做得最好的当属“一席”(yixi.net),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活动品牌,积聚了一批忠实粉丝,还获得了通用别克的赞助,活动讲者的视频在优酷上的点击率经常达到数十万次。
我本人从1998年离开家乡,远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求学于新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新闻和公关传播领域打拼,居于上海也有十年了。2009-10年曾经在伦敦求学,归国之后创办关注三十岁上下中国人生活的网站“中国三明治”,到现在已经接近三年。
我在“中国三明治”网站采访了很多同龄人的故事,他们像你我一样,往往来自中小城市,在大城市不仅想谋求立足之地,还想寻求自己生活的意义。我们“三明治一代”是在生活压力中保留梦想的一代,是父辈一代的经验无法全然指导我们,需要靠自己探索的一代,也是把故乡抛在身后,与我们平时生活并没有太多关联的一代。
这场用母语讲述的“TED”,我们会拍摄视频,打上字幕,放上视频网站让这样的分享给全世界都看到。我相信这样的尝试,这样的分享不仅仅属于潮汕,而属于每一个疏离了家乡的游子,属于每一个在当下中国不清楚自己可以为故乡做些什么的年轻人,这是一种精神的重新连接,以及在新的平台上把故乡独特的精神延展到全世界。而母语是我们永远的灵魂密码,我们需要让母语有持久的生命力。
如果条件允许,中国三明治将帮助你回到你的家乡,做你家乡的一场TED,湖南、贵州、内蒙古……我相信每一场都有独立的价值。
这一次,在“听潮”,我邀请了在各行各业中有着精彩故事的潮州“三明治”,回到自己的故乡潮州,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是:
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高中时期便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取得古生物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一批古生物科普书籍,并多次在CCTV各频道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他最令人吃惊的经历是:把一块在永冻土里保存的上古生物猛犸象肉解冻后煮了吃…(参见中国三明治对他的采访: )相关视频点击查看。
蔡延青(阿菜),潮州庵埠人,前腾讯交互设计师,社会创新传播平台创始人,广州“一起开工社区”联合创始人。2012年7月发起”环球社会创新纪录片计划“,游历20多个国家,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改变社会的年轻人的故事,以启发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年轻人用自己的才华与行动力将世界变得更好。坚信“梦想需要践行,everyone is a changemaker。(相关视频点击查看)
黄少滢,现任新加坡科学与技术大学助理教授,她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攻电磁场理论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她1998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随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完成了她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她在香港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前沿的计算电磁学和核磁共振方面的电磁场研究。至今,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
陈熳莎,现任世界银行城市专家,驻美国首都华盛顿,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相关的全球培训和交流项目,以及非洲和东亚城市发展相关业务。她2000年毕业于潮州高级中学,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城市规划和经济学双学位,2008年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至今。她业余时间喜欢音乐,旅游,爬山,现在最大的乐趣是陪伴9个月的豆豆认识这个世界。
吕汉钊,2003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2007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歌舞团艺术学院,大型电视专题片《潮州印象》音乐制作人,2013WWF地球一小时主题主要制作人,2013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X》深圳赛区评委,参与两届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制作,现坚持在潮州本土做流行音乐,任香港羽田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潮州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
李梓新,1998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同年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2年毕业后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等媒体记者,又涉猎公关、新媒体等领域。2008年8月-11月受李嘉诚基金会和汕头大学派遣带学生采访团赴美采访总统大选。编著有《灾难如何报道》一书,2009年1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2009年9月起获世界银行奖学金,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国际公共政策硕士。2011年3月出版介绍英国民主制度的《民主是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一书。现居上海。2011年3月创立关怀三十岁上下中国人的公益组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
他们将各自用18分钟,向您讲述他们在各自领域最精彩的故事,也将讲述他们作为潮州人,故乡对他们的意义。 欢迎各位帮助我们这个初试啼声的项目,扶持这个独立活动平台的发展。如您有意进行赞助和合作,请发邮件到。我们也在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追梦网设立了个人捐助的通道(点击进入),请帮助我们把这个活动做得更好! 捐助费用将用于现场拍摄、后期制作、后勤、外联等基本成本。每项捐助都有具体的礼物回报。 最后,也请您多转发这条消息表达对我们的支持,欢迎您到现场聆听演讲!即使您来自外地,厦深铁路的开通也使到潮州的交通极为方便,从广州深圳过来只需要两个半小时,从厦门过来一个半小时,从上海过来也有九个半小时的火车直达,更有春秋航空等多班优惠航线,即使从北京飞过来也只要两个半小时……
活动时间: 日(正月初五)下午2点-5点
地点:潮州聚福楼 (潮州大道南南较西路嘉裕华轩4号,华禧大厦隔壁)
观众人数:200人左右
活动类型:免费公众活动
报名办法:即日起发送 个人名字+年龄+性别手机+邮箱 到“听潮”公众微信或,即可报名预约座位,需收到确认短信或邮件凭票入场。
主办:中国三明治
合作单位:潮州聚福楼酒家、潮州市天狼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潮州市林768品牌策略
媒体支持:城市画报
听潮公众微信:heartide
听潮新浪微博 :
现在就点击到追梦网捐助我们,让活动办得更成功吧!
“中国三明治”:中年一代的哀愁(BBC)
“三明治一代”源自美国,指三、四十岁群体,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状态像上下受压的三明治。
初遇“中国三明治”(China30s),是因为一篇朋友在微信上转发这个网站发表的文章,,转发者为60年代生人。
对网站名字好奇,登录浏览,发现它是由30岁上下这个特定群体成员为这个特定群体而建的网站,“是一个倡导30岁上下中国人进行‘生活创新’的公共平台,也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化故事传播平台。”
不属于三明治一代,本可事不关己,去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地方溜达。但曾经的“30岁上下”年月的记忆犹新,觉得后生可畏可敬,但且细看。
“中国三明治”颇具新意,独树一帜,很难熨贴地归入现成的类别。网页设计简洁,但内容丰富,头条特写、“三明治访谈”、“创业”、“育儿/家庭”、“个人规划”、“公益/生活”、“故乡/他城”等栏目,加上不时更新的小调查和线下活动预告、报道,营造出一个精彩的社区。
初步印象:精彩的世界,精彩的人和事,真情实感,平和随意的姿态,信息量极大。
只是,假如想在这轴不断展开的画卷上找寻乌云、阴霾、雷雨、风暴、罪与罚、善与恶的殊死搏斗、尔虞我诈、穷凶极恶、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社会紧张、人格扭曲等等,就很困难。
这是否因为三明治们的前辈承担了更多的阴暗、不公、艰辛?
开篇寄语中如此定义“三明治”:1975-85年之间出生的一批人,“包括我们自己”,因为这群人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时,年龄在30岁上下;关注这批人,是因为他们“正是中国社会未来10年的中坚力量”。
李梓新在开篇辞中说,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经历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使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具有了不同于60后,不同于1970-75出生的人,也不同于85后的“群体特性”。
他着重指出的“中国三明治一代”传承(保持)了勤劳的品质,与85后的“责任感涣散、无根无力感强烈”或“官二代、富二代”群体特色对比鲜明。在一则招募告示里,这个群体还被称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群体。
但是,勤劳的“中国三明治”面对的却是机会大都被比他们年长的人掌握,“只能从时势的缝隙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做着“有趣而有意义的事业”,生活“远未达到富足”,不甘心安逸,“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
“所以,这个网站……或许就像一门行为艺术,我们每个人每天在行动着,然后书写记录下来。这会是属于中国社会个人生活的一部断代史。而通过写作+行动,会成为中国的三明治们寻求自己精神世界治愈的重要方式。”
如此开篇文字,不知为何令人联想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一位知名文人的感概:时间开始了!
可是,时间并不是在某位在世者指定的片刻开始或终结的。用夸张手法表达的心境,折射出言者的时代感。
那么,“中国三明治”网的记录果真能构成“中国社会个人生活的一部断代史”吗?还是说只是这一个特定群体目睹的、经历的一个片断呢?
前辈和晚辈
三明治一代确实源于美国,指“上有老、下有小”的三、四十岁那群人。李梓新和他的伙伴们很聪明地为1975-85出生的中国人抢注了这个概念的中国版。
其实,三明治状态并不独独钟情于“现在三十岁上下的中国人”;66-76年出生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曾有过甚至仍在体验这个状态,1986-96及以后年份出生的人,将来某个时候也会遭遇这种状态,无论狭义还是广义。
创办者所言“三十岁上下,感受到来自事业、发展、生活、家庭等多层次压力,同时又试图保留自身理想的一群人”,任何一个时间截面都存在。
通过在网站上互动和分享来帮助三明治人“三十明志”,“生活创新”,确实是这个时代和这个群体的创意。
中国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从“立”到“不惑”之间的过程,集中在一个信息平台上交流、分享、传播,可以说是这群特定的“中国三明治人”的创新。
但如果说“三明治一代是第一代思考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中国人”,相信会招致已经被排除在外的其他年龄段中国人的异议。
问题在于“第一”这两个字。
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不乏思考并寻找属于自己生活方式的中国人,1976年文革结束后,潮涌般出现的“伤痕文学”中也不乏这类思考和求索,思考、寻找者当时大多就是三十岁上下。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国门渐开,当年二十上下的一大批中国人也经常在思考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三明治人”在这个群体中营造了归属感,是否无意中也与其他群体拉开了距离,形成“你们”、“我们”之势?而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群体,其生存环境里总归是由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组成。
如果说这个群体担当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则还需时间来证明。
但是,换一个角度,用“三明治”及其社会文化内涵作网站品牌,而不用更通俗的“80后”,客观上赋予了这个网站无限的有效期。
中国三明治网创办之初主体和主题确定在1975-85时段;许多年后,当这个群体再怎么削足适履也不好意思再自称三明治的时候,网站及其创办理念应该生命力依旧,仍可传给新一代三明治们。
或许也可以把它比作一列行进中的列车,相对于旅客来说,车厢是相对静止的,变换的是窗外的风景地貌。
车、人、景和时间组成的行为艺术,则在持续变化。
这些天,“中国三明治”网贴出了招聘广告,职务是“报道者”,没有薪酬,但有各种钱买不到的收获。告示里说,报道者将与中国三明治共同成长。
多问一句,成长到何时算一个阶段?
点击,进入原文地址。
编者按:2013年,中国三明治组织志愿者团队对三明治一代的生育观进行了定性调查研究。项目进行了约半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之前,我们便着手开始了这项调查研究,访谈了北京、上海、广州的数十位朋友。现在,定性调查的初步报告已经出炉。
我们还想请广大三明治读者继续帮我们做一个网上的小问卷,以便我们从定量角度更好了解三明治一代的生育观。请大家点击填写这个小问卷。
另外,我们近期也将整理出访谈过程中的个案人物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三明治一代生育观研究
将要为人父母时,我们在想什么?
文/ 张晶晶(三明治研究项目负责人)
当面临人生重要课题——生儿育女,在职业观念和家庭观念上都与上一辈有着诸多不同的三明治人群又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
中国三明治人群研究项目针对三明治一代的在生育问题上的态度与思考以定性访谈的研究形式进行了深入发掘。数十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三明治女性与我们分享了她们在和生育相关的多个问题上自己的观点与困惑。
我们的受访者来自媒体、IT、零售、咨询、传统制造、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她们中有进入育龄的未孕女性,也有备孕妈妈,还有2个孩子的母亲。我们的访谈主要围绕“生育时机选择”、“是否会生二胎”、“关于境外生子的考虑”、“怎样早教”以及“中西教育孰优孰劣”五个子话题进行。这份报告选取了定性研究阶段在这五个方面的一些发现。尽管由于定性研究样本有限,许多观点与发现尚需进一步的量化研究加以佐证,我们依然认为在第一阶段的定性研究过程中很多有趣的发现值得与三明治的读者进行分享,至少它们代表了一些思考,一些声音。
成为母亲 —— 我能更好的控制节奏
女性对于能够更好掌控自己生活的自信正在逐渐增长,这使得过去在生育时机问题上困扰女性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力响应地逐步减弱。
在职业规划与适龄生育的权衡上,职业女性呈现出更多样性的考虑。对于首次生育,相较于以往一味为了尽早到达职业高峰而延迟生育的选择,不少职业女性开始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适龄职场丽人认为,尽早完成结婚生育, 反而可以减少在30-35岁之间的因处于育龄而随时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今后稳定持续的生活状态或者是职业生涯。“换个角度想问题,其实是耽误在开头,还是耽误在中间,都不重要。完整这件事情之后,在奋力追上,就可以了。要动态地看问题。”
而女性对于自身健康和婴儿健康的考虑对于生育时机的选择开始起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即使非常职业导向的女性,在生育规划中,也开始将这两方面的因素放到与职业规划同等重要的位置。“长远来看,三十岁之前完成生育对于自己和孩子的健康都更加有利,这或许是比事业更为重要的。”
二胎政策 —— 愿望诚美好,实践需谨慎
能够生育二胎依然是不少女性受访者的心之所向。在适龄未育女性中,这种向往和计划更为多见与强烈。身为独生子女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孤单感”,自身必须独自负担父母养老的困境,以及对于孩子性别的特殊偏向促成了年轻一代对于二胎的热衷。而来自长辈的亘古不变的对于儿孙满堂的期盼,毋庸赘言也为二胎意向添柴加薪。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已经完成第一胎生育的母亲尽管仍然将拥有一个以上的孩子作为理想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基于第一个孩子的生养经历,她们会在决定是否要将二胎付诸实施时,更加现实与谨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完成第一次生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削弱二胎意向的可能性。
此次调查中,真正已经将生二胎付诸实践的妈妈尚为少数。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有较大家族/族谱构成。 这两点为第二个孩子的生养提供了良好的人力、物力双重支持。相应的,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家庭经济条件、作为母亲的个人精力是最为普遍的影响二胎意愿变现率的因素。
有趣并值得赞赏的是,在是否选择生二胎的问题上,家庭民主决策的机制已经不仅仅限于考虑配偶与长辈的意见和态度,第一个孩子的意愿在这样的决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如果孩子对拥有一个家庭新成员的态度不积极甚至反应很大,不论他是真的理解这件事情而不愿意,还是只是小孩子本能里对于有一个竞争者的不安全感。我都不会只顾大人的需求去生二胎。”
对于大部分想要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尤其是其中较为职业导向的人来说,第二次生育的生育时机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影响生育时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精力投入的多少、对于职业稳定性或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我们的受访对象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倾向:
一些受访者认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之间的间隔,在不影响母体和婴儿健康的情况下,应当尽量缩短。一方面,两个孩子处于相近的成长阶段,作为父母更容易养育,所需要投入的人力与精力都更为合理。“同时照顾一个5岁小孩和一个5个月的小孩,等于同时要在2个养育状态下不同切换,需要更大的精力,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考验了。”而两个孩子之间的相互接受和共处也会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对于非全职 母亲来讲,间隔不长的两次生育也避免了母亲本人在工作、生育修养之间多次不停地反复切换。
但同样是基于母亲个人生活状态和职业稳定性的考虑,另一些受访妈妈的考虑截然不同。首先,为了个人发展不因为连续长时间的备孕/孕中状态而受到影响,即使打算生育二胎,也需要和第一胎幼较长的间隔。其次,在第一个孩子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后再养育第二个孩子,可以减轻母亲及家人的负担。“第一个孩子能打酱油了再养第二个吧,大的可以帮着点手,或者至少可以自己照顾一点自己。”
然而不论基于哪一种理念,实际时间点的选择依然是一个难做的决定。不同于第一胎,必要性相较弱的二次生育,更多被视为生活的锦上添花,也就相对更难以在多种因素的考虑和平衡中找到清晰和确定的行动指南。
境外生子 —— 跳脱出潮流的深入权衡
我们访问的三明治女性和大多数人一样,曾经多多少少思考过是否前往境外 生育的问题,并主动了解过海外生子的具体细节。更好的医疗条件和生存环境、身份(国籍)转换的机会,身份转换后带来更好的教育和社会福利资源是境外生育吸引大家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同在二胎问题上的态度类似,虽然境外生子有不少吸引力,受访女性对于这一需要付出高昂金钱代价的选择,会有更深入的权衡:
尽管诸多境外生子代理机构宣称完美服务全程无忧,受访者仍旧担心基于社会文化、人文理念的差异和将要面对的非语言类障碍和问题难以消除。例如,不同国家对于备孕和孕妇修养的医疗理念不同,不同人种的生理特性与耐受性不同,换一个国家生育极有可能意味着要在一套并不适合孕妇本人的体系和理念内完成生育,这反而违背了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的初衷。“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欧美,但是中国人和欧美人不一样,那可能那边生孩子的一整套方案和流程并不一定是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好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国对于生完孩子以后的孕妇修养采用的是完全对立的观点。但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方案,一定是有用在中国人身上的道理的。”
也因为这些考虑,在地理位置上更临近中国大陆的香港、新加坡等正在显示出成为更受青睐的境外生子目的地的潜力。前往这些国家和地区不需要大费周章地远渡重洋,花费也相对便宜,需要面对的文化语言、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比在欧美国家更小,备孕和生育过程中也更加轻松顺利。
早教—— 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多数受访妈妈并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到模式化的教育,她们认同早教,但更倾向于兼顾来自家庭和父母的亲子教育和影响,而不是一味依赖流行的早教机构课程。“来自父母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都可以称为早教,而不是商业化的早教课程才是唯一 。”
也有受访妈妈提到,对于市面上名目繁多的早教课程,普通的父母其实并没有办法鉴别哪些课程真的是必要并且有效的。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新晋父母开始自己去钻研各种育儿书籍,自己来完成孩子的早期教育。这对于大多数仍然需要承担工作重要的父母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这更是一个和孩子共同进步与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共同成长与自我发掘过程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的增益,是仅仅依靠早教机构难以实现的。“我自己去读一些儿童教育理论的书,自己去给孩子找绘本,自己一点一点发现孩子喜欢什么,我能更好地理解我的孩子,更好地体会她的感受。而在早教机构,即使有些活动是家长和孩子协同参与的,也还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共同。”
学龄教育——中西之辨
受访母亲都能较为辩证地看待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各自的优劣。人们的困惑不再如几年前一样停留在究竟是中式教育更好还是西式教育更好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
尽管认为目前的中式教育体系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受访母亲中的大多数不会在正统的学校教育阶段就放弃中式教育转投西式。一方面他们认为西式的并非皆是精华,另一方面认为毕竟孩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临的都是中国社会,西式教育也有让孩子难以在中国国情和社会中很好适应的潜在危险。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被不少受访母亲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减少当前中式教育体系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的渠道和方式。但很多母亲也因此陷于另一种困扰,就是应该给孩子创造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弥补传统中式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憾,而又不至于与孩子在学校里接受到的重视教育产生冲突。
其实在没有真到达相应的教育阶段时,不少父母并没有非常明确清晰的思路以及行动方向,他们知道自己不要怎样的教育,但对到底怎样的教育是终点正确的,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在我们的访问中,三明治一代对于下一代教育的观念,总体体现出希望突破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的牢笼,却又无法真正寻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的矛盾状态。很多家长既真心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又在潜意识里担心孩子在未来的竞争力。
编后记:以上观点是在中国三明治一代生育观调研的定性研究环节中一些值得思考的发现,更多更深入的三明治一代生育观解读将建立在进一步的量化研究的基础上。
感谢为此次研究定性阶段付出努力的三明治访问员相梅、钱铮、周密、陈奕伊、朱轶凡,以及积极报名申请充当受访者的三明治会员和粉丝。尤其是报名之后,由于三明治目前人力物力限制未能成为受访对象的会员的,我们希望你可以继续支持与关注三明治人群研究项目,相信在后续的三明治不同主题的研究中,你将很快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你的见解。
请大家点击填写小问卷,帮我们继续开展这个研究,也请期待我们的三明治生育观个案小故事。
点击看团队大图
自造态度:中国三明治×LetsTEE官方T恤等你表达
纵使有越来越多人追逐一成不变,
我们仍敢于选择割裂昨天。
纵使有越来越多人从梦想中出走,
我们还在相信梦想比现实耀眼。
纵使很多人还在忽视我们的存在,
我们会继续努力,让表达不断。
······
模特:Stewart W Robertson & 赵瞳
在这个信息繁复、信源多变的时代,
我们的态度,
即使是最毫不起眼的一个,
也需坚持。
模特:Jill Tang & 丁宁宁
今年夏天,中国三明治官方T恤,
陪你一起,自造态度,
见证我们的态度大爆炸!
全面梳理你的表达,我们穿T出场!
模特:丁宁宁
我们的爱情态度,更需自造!
一份爱的表达,可以享受更友善的价格礼遇!
LetsTEE情侣T恤节活动:-
1)多买多送,买3送1(2套情侣装) 买4送2(3套情侣装)买5送3(4套情侣装)限时仅限情侣款。
2)全场满200元包邮。
模特:吕国维 & 黄莺
LetsTEE的T恤介绍:
面料:采用100%棉,200克40支丙线精梳、高密、不变形;
印刷:图案由丝网印刷工艺完成、其中黑色款为烫银工艺比较炫目,蓝色款采用鲜亮胶浆印制色彩丰富,多次洗涤不掉色;
领口:本布包边,紧致罗纹,多次洗涤不变形;
洗涤方式建议:可常温机洗,不要加热。
Let’s TeeV,LetsTEE!
参见Let’s Tee 创始人郑竹的三明治访谈:
模特:何之是、孙春晨、何可依一家
请点击三明治×LetsTEE官方合作T恤专题页面:
模特: 赵瞳
任何购买过程 产生的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注意分下白班和夜班客服)
客服支持电话:
,客服支持:小月
白班:letstee官方旗舰店:朱雀
晚班:letstee官方旗舰店:应龙
物流:统一圆通快递,如有特殊要求可备注或联系客服。
模特:何之是
鸣谢大片拍摄团队:
策划:@墨色如瞳 @何鸣晖
摄影师:@小黑-色眼眯眯
造型师:@孔磊from30
平面设计:于文卿
文案:宋飞
统筹:潘慈炎、宋飞
模特:吕国维、何之是、潘慈炎、唐文洁、丁宁宁、赵瞳、黄莺
特邀模特:Stewart W Robertson
模特:Stewart W Robertson
模特:Jill Tang
模特:吕国维& 潘慈炎 & Jill Tang
编者按:这是2月4日,中国三明治在广东潮州组织的听潮讲坛上的最后一场演讲,由中国三明治创始人,听潮讲坛发起人李梓新带来的。他认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可以带来对四五线故乡城市面貌的改变。用自我探索的精神来做事情,你所处的城市也会自然发生改变。社会创新同样可以在小城市开花结果。
文/李梓新(在“听潮”讲坛上的演讲,有所整理润色,日,广东潮州)
大家好,我想这是我35岁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演讲。虽然我之前跑过很多国家,采访过总统政要,也举办过很多活动,发表演讲,可是在家乡,真的有一点不一样。
我19岁离开家乡,至今在外已经漂泊16年了。这期间每次回到潮州,都有点亦真亦幻的感觉。1998年,我第一次踏出潮汕地区,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求学,就经常有庄生梦蝶之感,究竟是庄生做梦梦见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见庄生?究竟潮州的生活是在做梦,还是外界的生活是一场梦?
潮州,这两个字眼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时至今日,我写文章还是用潮州话在组织字句,尽管口语上普通话可能更流利了。我曾经在生活的各个阶段写下过和潮州有关的文字,早在小学时写一些现在看来有点俗套的爱家乡作文入选过冰心主编的全国小学生作文选,到后来写潮州金中,到大学后,每次回家都会写一篇对潮州的感受。
我在家里有一本本子,叫做“潮州日记”,那是我每次,时隔一年半载回到潮州,就会在上面写上几笔,写自己过去这段时间的生活变迁——我是一个一直生活变动比较大的人。所以现在每次回家看这本日记,给它添上新的一页,都有一种我看见潮州,潮州也看见我的感受。
我之前写的关于潮州的文章,有热爱,也有遗憾,有叹息,也有希望。古人所云的,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我觉得对一个人看自己的家乡也适用。童年时,看自己的家乡,是见山是山,一草一木,无不深刻铭记于心;青年时,开始离开家乡,有另外的一种角度来看家乡,会看到很多不足,看到另外的层面,这又是“见山不是山”;当更加成熟之后,你再去看那家乡,它还是童年的那个样子,有它的足迹和路向,你可能不再对它简单苛刻要求,但你又知道仅仅维持那个样子是不够的。你会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为它在另一种层面再造一个新世界?
现在,潮州还是那个潮州,我们童年很多痕迹今天还在,而它同时也在时代的轨迹里前进,有很多新事物。但在总体上,它作为一座城市,在今天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坐标体系里,还是有令人遗憾之处的。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接触了很多潮人精英。包括李嘉诚先生、饶宗颐先生、杨受成先生。我在英国和法国采访到这两个国家分别有史以来第一位竞选国会议员的华人,都是潮州人。我也深深为他们感到骄傲。
然而,不得不说,潮汕地区存在某种悖论,全球的优秀潮人那么多,他们和故乡的连接,可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笔笔捐助阶段。优秀大脑带来的对软性环境的放射性效应,各行业精英聚合的交叉效应,我们还没有看到。
我在想,在互联网和各种创新思维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潮人个体,其实有一种以全新方式组织起来的可能。在外界流行的种种社会创新模式,不应该是和小城市,特别不应该和潮汕地区绝缘。
比如,这次的听潮,就是借鉴了风靡全球的TED分享会的形式。或者有人说,这不就是传统的讲座么?是这样,又不尽是这样。首先它是开放而又聚合的,同台的讲者有共性,却又来自多元的不同背景,它又是充分重视互联网传播的,这些分享出来的思想和知识不仅仅是给在场的几百人享有,而更是让互联网那一端的几亿人受益。
说起为什么办“听潮”,其实还是有一个小故事的。大概是去年10月底,我在上海一个朋友办的帮助高中生留学的机构里看到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指导美国学生如何申请大学的。作者提到他自己每周三固定在社区图书馆给青年学生做免费咨询。我忽然被击中了。我是深知信息不对称对年轻人成长选择的重大影响的。1998年,当我准备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对潮汕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当时19岁的我,也未能有机会踏出潮汕地区半步。而现在,即使有网络,小城市的年轻人仍然无法清晰地知道外部的世界,他们或许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患上选择综合症,也或许因为未能与外界有具体实质的接触,未能在大脑里建立起清晰的世界观,也就谈不上清晰的个人理想选择了。
可是以前,每次返乡,我也只是匆匆来去,和亲人朋友聚聚而已。做这种免费咨询,内心的第一感觉是会不会被人说太“大头”(骄傲)了。可是看了那本书之后,我忽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能够在家乡少年们命运选择的关口,帮助几个乃至十几个少年,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在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更合适的起点,被人说“大头”又何妨呢。
而更重要的,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公益理念在家乡的导入。为什么我们在外界努力倡导公益,却不能将这些观念和行动连接到自己的家乡?
去年11月底,我在广州出差,因缘巧合认识了阿菜,我记得当时是一个朋友介绍我去参观阿菜筹备的“一起开工社区”,我记得我们最开始是用普通话聊天,后来切换到粤语,聊了两句发现大家都是潮州人。说实话,我还是挺惊讶的,因为我之前就知道bottle dream, 知道阿菜的社会创新之旅。但没想到这么一个充满锐气的青年来自潮州,他甚至辞去了腾讯的工作,做着自己喜欢又这么酷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实在太需要让家乡更多的青年人知道了。于是,我和阿菜说,我们做一个潮语版的TED怎么样?
为什么阿菜所做的事情这么受人关注?因为社会创新,已经是全球和中国很大的一个社会变化趋势和潮流。一大批活跃的社会力量正在改变我们社会的运作模式。我自己认为,广义的社会创新包含的具体形式有下面几种:
科技创新:硅谷文化、车库文化、创客文化
社会动员:众筹、众包、长尾理论
公益:特别是民间草根公益
文化创意产业
我觉得,这些方面,在潮汕地区都很有前途。比如文化创意产业,潮汕地区其实是非常具有这方面的基础的。前两天我在台湾台南过年,这座老城市,正是被文艺创意风潮赋予了新的灵魂。整条老城区的马路,海安路被改造成一个“街道博物馆”。艺术家在老房子进行创作,给老房子新的生命,也带动了游客和周边的创意产业,很多漂亮的小咖啡馆建起来了。类似这样的角落在台南也很多。于是你在台南会看到这样有趣而错落有致的景象,在热气蒸腾的老字号旁,各种非常有创意的空间点缀其间,和老房子形成了非常好的呼应,而又不显得突兀。
这一届听潮,其实是众筹和众包最好的例子。听潮源自我一个小小的创意,可是在网上张贴出来之后,募集到40多位志愿者,他们大多数是我素不相识,从未谋面,却一起做出这么精彩的一个活动。讲者也来自全球各地,借着春节才聚到一起。
一切事情的背后都是人推动的。这些现象意味着一种可能性:年轻人完全可以在一个老城市做创新,做很酷的事。但是如何让年轻人能够这么做呢?
这又要从我近三年来所做的“中国三明治”(公众微信号china30s)的经历来说起。
中国三明治的定义,是夹在理想和现实中的一代人,他们是三十岁上下,他们夹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夹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夹在上司和下属之间,夹在都市与家乡之间,夹在自己与自己的挣扎之间,像极了一只三明治。
我做中国三明治,是从2011年我从英国留学回来不久,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虽然都在抱怨着中国的这里那里,但很多人都回国来了。回国之后的生活,一方面有很多事业机会,另一方面,生活里面,也有很多我们需要忧虑和去注意的事情,比如空气、食物安全等等。中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种巨大而真实的存在,每个人都深深地包裹其中。那么关注中国,关注本我,关注当下,再试图以一种国际化的,超越现实的,纵深的眼光来看待之,是很有必要的。而我觉得最好的关注方式,其实是发掘普通人中的故事。
于是,三年来,通过众包的方式,我们采访写作了近800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统一核心,是“三十明志、生活创新”。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以前说到了三十而立,这个立到底指什么,单纯说立业,是不是事业成功了,在今天三十岁,事业也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那我们提倡,到了三十岁,你最少需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因为一方面,你已经工作了五到七年,开始有一些工作经验和积累,人也变得成熟一些,另一方面,你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个年纪的人通常面临着各种压力。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还有父母的众多期望,我们的父母通常希望我们走主流的道路。我们自己也有同伴压力。但是生活毕竟是自己过的。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中国三明治提倡的生活创新方式,是从小处做起。每一个细小的创新,都可能迈向更深远的下一步。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可以带来对故乡面貌的改变。用自我探索的精神来做事情,你所处的城市也会自然发生改变。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商业的运作方式,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谈90后马佳佳、谈小米、谈荔枝电台,谈黄太吉烧饼,这些趋势的共同点是:有故事、用心做、开放性。他们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故事可以讲述,用心去做,并保持开放性,让用户乃至各方面的资源来帮助其产品的成长,甚至成为用户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谈的这些生活方式不可能和小城市无关。小城市还有其成本优势。有互联网的地方,都是可以发生创意和连接的地方。
在这次听潮的宣传语中,我引用了第一财经周刊写的,潮州是“五线城市”的说法,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我想,可能说潮州是四线城市,大家不会反对。这是和潮州的历史地位和现今的人才储备不相陪衬的。
潮汕,曾经是香港和上海中的重要一站,民国时期,很多潮汕人曾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之间来去,也造就了很多人才。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就曾经从潮州金山中学出发,到上海求学,最后成就于香港。而我单单挑两个当时开风气之先的潮人,他们都在上海做了开创性的事情。
一位是来自广东潮阳,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蔡楚生导演,他所导演的《渔光曲》是百年来中国第一部现代电影,另一位是来自广东饶平的性学专家张竞生,他在民国时期的研究可谓是石破天惊。潮人不缺敢于突破和创新的精神。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潮州在全世界的语境下得到重新连接。潮汕需要一场整体的策划和宣传。
如果向外界包装潮汕?我觉得潮汕有全中国最好的美食。在这个“吃货”盛行的时代,我们要抓住机会宣传自己。2012年《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封面故事,请了著名的美食专栏作者殳俏来采访和执笔,题目叫做《乡愁里的潮汕味道》,这期杂志卖得很火,让潮汕美食也进入了中国大众传播的主流视野。此外,《舌尖上的中国》,包括我曾经介绍上海SMG前来潮州拍美食纪录片,这些媒体的宣传都在给潮汕美食宣传起了一个好头。
可是,我们的小吃店铺杂乱四散,没有包装好,没有环境尚可的美食广场。而黄太吉一个烧饼可以卖出十几亿的价值,这启示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营销很多东西。我们在潮汕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另外,老潮人和新潮人:老一辈和新一辈的人如何连接起来,一起做更多放射性效应的东西。潮汕的工艺美术,能不能有符合时代性的设计?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为各位方家抛砖引玉。
至于听潮自身,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我觉得可以有以下这些方面:
讲坛定期化,系列化。
在北上广等地有分会活动
出版电子杂志,报道潮汕创新文化,创新群体的优质平台
与潮汕各界资源广泛合作
探索会员制
这一次,是我们在潮汕大地发出的第一次啼声,以后还会有更多。让我们一起推动潮汕地区的本土创新!
谢谢大家!
点击,了解本次听潮活动的介绍。
2014年2月4日,正月初五下午,第一届“听潮讲坛”在广东省潮州市举行。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者用他们的母语——潮州话,向300名潮汕听众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潮汕地区如何创新发展的想法。
这是一场借鉴TED模式举行的分享会。这类分享会通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举行,鲜有到中小城市开展的案例。活动策划人,现在在上海主办“中国三明治”网站的李梓新说:“我们经常在大城市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讲座,为什么从来没有想到能把这些活动形式介绍给自己的家乡呢,家乡的年轻人更加需要这种形式的鼓励和激发。”
听潮活动的主题是TIDE,分别是英文Teochew (潮汕文化)、Innovation(创新)、Dream(梦想)、Education(教育)的缩写。旨在将社会创新文化和观念导入到潮汕地区,鼓励潮汕地区的年轻人敢于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突破,从而也帮助到自己的家乡发展。
活动筹备时间仅半个月,全程由28名从网上征集的潮汕各地志愿者完成的。活动报名人数大大超过预期,不到两天就超过了1000人,主办方根据场地规模,只能以随机抽取的形式筛选,并提前截止了报名。
正如李梓新在发起“听潮”的活动介绍中说到的,“这样的分享不仅仅属于潮汕,而属于每一个疏离了家乡的游子,属于每一个在当下中国不清楚自己可以为故乡做些什么的年轻人,这是一种精神的重新连接,以及在新的平台上把故乡独特的精神延展到全世界。而母语是我们永远的灵魂密码,我们需要让母语有持久的生命力。”
主办方期望这场活动能起到“蝴蝶效应”,让社会创新的风暴在故乡来得更猛烈些。这场分享活动全场录像,视频将打上字幕,放上视频网站,让身处不同地方,各种语言的观众都能领略这场分享会的思想火花。
主办方还在筹划将“听潮”活动系列化、定期化,接下来将有更详细的推进计划。
“听潮”微信公共帐号:heartid
新浪微博账号:
嘉宾介绍:
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高中时期便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取得古生物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一批古生物科普书籍,并多次在CCTV各频道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他最令人吃惊的经历是:把一块在永冻土里保存的上古生物猛犸象肉解冻后煮了吃。
蔡延青(阿菜),潮州庵埠人,前腾讯交互设计师,社会创新传播平台创始人,广州“一起开工社区”联合创始人。2012年7月发起”环球社会创新纪录片计划“,游历20多个国家,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改变社会的年轻人的故事,以启发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年轻人用自己的才华与行动力将世界变得更好。坚信“梦想需要践行,everyone is a changemaker。
黄少滢,现任新加坡科学与技术大学助理教授,她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攻电磁场理论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她1998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随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完成了她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她在香港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前沿的计算电磁学和核磁共振方面的电磁场研究。至今,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
陈熳莎,现任世界银行城市专家,驻美国首都华盛顿,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相关的全球培训和交流项目,以及非洲和东亚城市发展相关业务。她2000年毕业于潮州高级中学,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城市规划和经济学双学位,2008年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至今。她业余时间喜欢音乐,旅游,爬山,现在最大的乐趣是陪伴9个月的豆豆认识这个世界。
吕汉钊,2003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2007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歌舞团艺术学院,大型电视专题片《潮州印象》音乐制作人,2013WWF地球一小时主题主要制作人,2013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X》深圳赛区评委,参与2013及2014两届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制作,现坚持在潮州本土做流行音乐,任香港羽田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潮州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
李梓新,1998年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同年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2年毕业后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等媒体记者,又涉猎公关、新媒体等领域。2008年8月-11月受李嘉诚基金会和汕头大学派遣带学生采访团赴美采访总统大选。编著有《灾难如何报道》一书,2009年1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2009年9月起获世界银行奖学金,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国际公共政策硕士。2011年3月出版介绍英国民主制度的《民主是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一书。现居上海。2011年3月创立关怀三十岁上下中国人的公益组织“”。
三明治报道者成长计划招募!
想加入中国三明治的报道者队伍,一起访谈中国最富创造力的三明治人群么?
中国三明治推出了“三明治报道者成长计划”,希望培养一批中国三明治内容的长期报道者,与中国三明治共同成长,共同见证中国社会最激动人心的变化,描绘这个时代中个体的美妙灵魂。
鉴于中国三明治目前的条件所限,我们还无法为报道者提供创作报酬,但我们可以让您得到:
认识有趣的三明治,通过访谈等方式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中国社会正向改变力量的脉搏源泉。
接受专业的访谈培训或摄影摄像指导,由新闻界富有经验的从业者为您不定期授课。
您的作品可通过中国三明治传播平台(网站、微信、微博、电子书)等向数万读者传播。
您将和其他富于激情、才华多样、背景多元的报道者一起工作。
我们希望招募这样的报道者:
有可投入的时间。
有Commitment :
认真、负责,有deadline观念。
新闻触觉灵敏,乐于认识新朋友,有基础写作能力者。
我们还想招募有摄影、视频摄像及制作能力的报道者,和三明治一起完成对这个人群的影响纪录计划。
同时招外联人员一名,有对外宣传经验、活动策划能力者优先。
本招募长期有效,请发邮件至
所在城市:
联系方式:
简单个人自我介绍:
由于目前能力条件所限,招募人员倾向于在上海区域。我们收到申请材料之后将组织简单面试。
中国三明治
编者按:中国三明治与@拇指阅读 合作的电子书合计《创业者档案》已经上线了,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合集,读者可以通过Appstore和安卓下载。以下为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写的合集序文:
看,这群三明治创业者
创业是三十岁上下的中国人寻求“生活创新”、自我突破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创业更大程度是一种心灵需求。
2011年3月,当我按下“中国三明治”网站发布键的时候,我不能预知到我的生活即将和一个激动人心的人群连结在一起。通过这个网站分享的文章和活动,我认识到了众多有趣的“三明治”个体。他们丰富的经历、创新的思考和迅猛的行动力,也使“中国三明治”这个原本可能有些消极意味的词汇变得积极而有趣起来。
“三明治”其实不一定特指年龄层次,更是指生活中的夹层状态。很多人在数年职场之后,开始想拥有一份自己能完全掌控的事业,很多人在东西方社会之间来去,进行着艰难的生活和事业机会选择。还有很多女性,因为生育之后决定不再重返冲锋陷阵的职场,转而开始时间更灵活自由的创业,她们之中涌现了不少出色的创业成功者。
三明治是中国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真实状态,这一点我们无需抱怨,这也构成了这个国度在21世纪最大的景观,新的一代人站起来,他们不再追寻前一代人整齐划一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不确定的年代寻找自己不确定的未来。
我见过这个合集里的大部分创业者,他们有一些是我的朋友,有一些是各种机缘认识。他们的梦想或广阔或聚焦,他们的道路各有前因,却相同地指向挑战自己极限的未来。他们大部分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受过中国式的大学教育,初步经历了全球化浪潮的洗礼,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跳动在一个最好抑或最坏的年代。
所以,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那些高高低低,那些不为人知,那些辗转反侧,那些扬眉吐气的时刻,最为珍贵。
更多的同龄人故事,也欢迎您移步中国三明治网站(),或加中国三明治微信(china30s)关注我们。
这些创业者访谈文章,是在@修斯小T和@欣华社非官方两位编辑的带动下,由三明治会员和志愿者合力完成的,这是团队的成果,在此也向大家表达谢意。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每一天微小的累积之中。
中国三明治故事沙龙
China30s Storytelling Meetup
这是中国三明治的第二期故事沙龙。(点击可查看第一期故事沙龙实录)
在过去的近三年里,我们以文字的方式讲述了将近700个故事。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你我,来自虽然普通却又独立而精彩的灵魂。这些灵魂汇聚起来,成为见证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清晰脉络。
现在,我们将这些灵魂带到您的面前。希望您和他们面对面交换故事。我们相信,故事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它使信念和思想在大脑之间流通,它跨越边界,跨越分歧,让美好和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传播。
每一场三明治故事沙龙,我们将邀请一名嘉宾讲者,他/她通常接受过中国三明治的深入专访,可能来自某个具体行业,也可能跨界,甚至天马行空,但他们的故事,能给在这个时代中酝酿变化的你一些能量交换。
我们将采用一种新型的谈话方式,来让故事交换变得更加有趣。为了让谈话更加紧凑,每次听众的人数会有所限制,他们将和讲者、和主持人一起,交换故事,交互提问,交流观点。
中国三明治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化故事传播平台,创建于2011年3月,洞察与呈现中国社会人群变化脉络,并以众包写作的方式鼓励三十岁上下中国人进行生活创新。
p.s. 长期征集嘉宾讲者,可推荐或自荐。
对话复古照相馆主人润熙陈
时间:日(周六)下午14:00-17:00
地点:上海中心城区(只通知入选听众)
主持人:(中国三明治创始人)
来自古都咸阳,从小体弱多病,与体育课无缘的他爱上了画画和看古装剧。大学只读了一年,之后又改学医,最终却成为了中国最早一代的职业修图师。跨越千年的古装梦却一直没有醒。他卖掉北京的房子来到上海,开起了自己的复古照相馆。
他出色的复古照片引起了复古照相迷的追捧。而他更将复古照相看做是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和挖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开照相馆的故事,也观看他的精彩复古大片。
润熙陈作品
请参见中国三明治对润熙陈的访谈:
我们邀请您来聆听润熙陈的故事,也分享您的感想,或者交换您的故事,并谈谈您对中国古文化传承的理解。您更可现场看到润熙陈筹备三年之久,刚刚拍摄杀青的明代婚礼大片。
需提前 1),并填写发送到 。
2)关注中国三明治微信公众账号:china30s,进入文章《中国三明治故事沙龙第一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填写申请表。
本期报名截止1月15日(周三)。我们将在1月16日(周四)通知入选者。
我们会根据行业背景、经历的相关性和您讲述的参加理由来选择听众,并调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平衡。在同等条件下,三明治会员优先。
故事沙龙将成为三明治的系列活动,相信大家都有机会参与。我们期待与你相约!
(鸣谢海报设计师Mika)
中新社成都12月11日电 (记者 殷樱 付敬懿)
“试图保有自己的梦想,但总有现实的各种羁绊;需要面对日益衰老的父母,也对下一代的育儿焦虑万分。”“中国三明治”网站发起人李梓新说,像他这种好似三明治的“夹心人”,正在努力从夹缝中寻找出路。
“三明治一代”的概念发源于美国,是指“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在中国,新一代“三明治”人群指年之间出生的一批人,他们与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同龄,大多数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前辈不同,他们正试图改变一些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30岁的时候,李梓新结束了之前一份做了4年的工作,拿到世界银行奖学金,去英国攻读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在“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还没有成为潮流时,他带着小家庭在汕头、广州、北京各住过半年。
这期间,李梓新学英语、学做网站、学剪片,于2011年创办了“中国三明治”网站。“我最大的收获是拥有无论在哪儿都有信心活下去的能力。手艺在自己身上,不用非借助某个机构去做事不可,这其实是我内心最大的安全感。”
现居上海的许晶也是新“三明治”一代。她做过市场营销,创过业,在美国读过几年书,如今从职业女性变为全职妈妈。“我不是单纯在家做全职妈妈,有空时也会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精神生活很丰富。”
不仅在中国一线城市,在一些二线城市,新“三明治”一代也在逐渐改变按部就班的生活,寻找生活的创新点。
出生于1978年的成都人陈世朋从一家报社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有了更多时间陪家人,也可以写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挣的稿费也不低。“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存活,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
“80后”的周舟是一名普通公司职员,他酷爱厨艺,与妻子在工作之余开了一家私房菜馆。周舟告诉记者,自己身边不少有家庭的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副业,他们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敢于追随内心的价值观,并在各种压力下坚持自己的理想。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教授胡光伟表示,生于年的这一代中大多数人,视野广,好奇心强,他们在各种压力下还是希望去寻求新尝试。随着社会机会的渐次打开,相比父辈他们占了优势,“抓住机会窗口的人会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李梓新认为,中国会越来越开放,经济发展以及充分的信息会渐渐让人们接受并追寻更加多元的价值观。“中国现在处在一个好时代,会给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空间去创造和探索。”(完)
原文地址:
欢迎关注中国三明治微信公众账号!
只要在添加朋友处输入微信号china30s, 或者扫描上图二维码就可以加上啦。我们每天向大家推送中国三明治网站的更新和活动信息,这样大家就能保持接受三明治网站的最新故事啦!
三明治实验室项目
No items to show at this time. To to use this widget go to Projects -> Portfolios and create at least one Portfolio.
Then create some Projects and assign them to a Portfolio.
Latest Stories
十八曲位于潮州老市区的西马路,而十八曲老二鱼饺是来到潮州当地不可错过的美食,安可和丈夫如今就继承着这家老字号,一起来看看鱼饺女王安可将老字号与互联网结合的故事。
今年2月底,中国三明治潮州写作工坊举行, 学员们除了学习写作技巧之外,还采访了古城潮州各类有趣的人物。今天推出的第一篇是一个80后潮州青年,在嗜茶如命的潮州如何一步步的开一家咖啡店,他相信可以营造出一个有潮汕特色的咖啡文化氛围。
在这个剩男、剩女大肆盛行的时代,在这个科技发展而人与人沟通却存在问题的时代,如何恋爱?是大多数单身男女的问题。今天的Steve,他的职业头衔是情感心理导师,他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故事?
这是今年2月初三明治厦门写作工坊上的学员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10几位三明治学员齐聚厦门,以厦门沙坡尾为中心,学习并实践人物采访写作,他们采访了八个有趣的“厦门人”,有艺术家、咖啡馆主、作家……今天我们推出第三篇文章,是对王平年的专访。
这是今年2月初三明治厦门写作工坊上的学员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10几位三明治学员齐聚厦门,以厦门沙坡尾为中心,学习并实践人物采访写作,他们采访了八个有趣的“厦门人”,有艺术家、咖啡馆主、作家……今天我们推出第三篇文章,是对艺术家林苒的专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换牙微博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