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杆对水的污染闯缸鱼死了怎么办什么办

面对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办_新闻中心_新浪网
面对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办
  1.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 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家用水的净化
  过滤――沉淀(明矾)――用木炭除异味――消毒
  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
电话:010-
更多关于&&的新闻日照绿茶网
新闻热线:9
通讯员qq群: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村民疑水污染致水库鱼死 环保局称系河水成死水
作者: 庞远栋
来源:半岛都市报
现在柳清河里还有零星的死鱼。 从左到右依次为记者提取的炼油厂排出的黑色水、淡红色水、河水和清水水样。 村边的柳清河以前很清,河里面的鱼也很多,但是两个月前河水开始发臭,河里的鱼也开始死亡。
现在柳清河里还有零星的死鱼。
从左到右依次为记者提取的炼油厂排出的黑色水、淡红色水、河水和清水水样。
&&&&&村边的柳清河以前很清,河里面的鱼也很多,但是两个月前河水开始发臭,河里的鱼也开始死亡。&6月21日,莒县城阳镇大湖村村民马先生拨打本报热线2287111称,现在柳清河里基本不见鱼,整天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刺鼻味道。记者调查发现,河流上游有一家炼油厂和一家大蒜加工厂,污水直接排进了柳清河。莒县环保局称,鱼类大量死亡是因为长期干旱导致河水成了死水,河水未被污染。
一桶水舀出来两三斤死鱼
&&&&为了保证村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几年前,大湖村在柳清河大湖村段修建了一个大坝蓄水。记者在现场看到,柳清河的两岸环境很好,河西边是成片的竹林,东边有一排垂柳。&以前这里早晚都有城里面的老人来散步、钓鱼,并且空气质量也很好。&大湖村村民马树吉介绍,大概是从两个月之前,河水开始发臭,&死鱼大片大片的漂上来,最大的有5斤左右,我浇花生的时候,一水桶就舀出来两三斤死鱼。这河水臭成这个样,鸭子、白鹭也都不来了,肯定是受到污染了。&
&&&&马树吉介绍,现在河里散发出来的臭味就是死鱼腐烂的味道,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开闸放水除臭时,马树吉告诉记者,马上就要种水稻了,需要大量的水,&现在一直不下雨,不敢放水。&
&&&&随后记者从大湖村沿着柳清河往上游走,虽然戴着口罩,但是臭味依然很重,河流的东岸也零星的存在着一些死鱼、死青蛙和腐烂的贝类,河水也有些微微的发黄。上游小湖村村民王玉民正在用水桶挑水浇菜,他表示,一开始他也不愿意用河里的臭水浇地,但是地里实在太旱,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炼油厂、冷冻厂排污口直通河道
&&&&从小湖村往上游走,就到了柳清河西岸的十里铺,村里有一个炼油厂。炼油厂和柳清河之间有两个长沟,每条沟大概有一百多米。南边沟内是黑色的污水,北边沟内是淡红色的污水,都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两条沟中间有一条小渠直通柳清河,但由于干旱原因已断流。一位杨姓村民表示,这些污水都是旁边炼油厂排出来的,&不过这个厂这两年都没有开,今年开了一次。&
&&&&小湖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对面一个冷冻厂的污水也都是直接排到了河里。记者来到这家距离柳清河仅两百米的冷冻厂,冷冻厂东墙下有十几个小口,直接将厂内产生的废水排到东边的一条小渠,这条小渠又将废水排到了柳清河,废水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更加的刺鼻。
河水未被污染死水致鱼死亡
&&&&&环保局通过化验得出结论,这段河水并没有受到污染。只是因为长时间干旱致使这段水成为死水,水里面的养分非常低,鱼才会死亡、发臭。环保局经过排查,在河两岸没有发现工业废水流入河流&。冷冻厂清洗大蒜的水是允许排入河里的。炼油厂排出的污水与河流不相连,所以没有造成污染。我们正在做工厂的工作&,让他们将水处理掉,然后将沟填平。&莒县环保局陈队长表示,这些水虽然是死水,但是还可以供给周边耕地灌溉,所以不能放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有一场明显的降水,将河里的死水变成活水。如果持续干旱的话,他们将协调柳清河上游的青峰岭水库放水,将这段死水变活。
&&&&陈队长介绍,为了保证河流不受污染,他们将严查周围蔬菜加工企业往河里面倒蔬菜垃圾。市民如发现企业倒垃圾的行为可以拨打02155莒县环保局举报电话。
&&&&文/图&&记者&庞远栋&&刘九省
(责任编辑:李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热爱音乐的你是否希望自己能够唱响日照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吉安法律咨询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您当前位置: &>&&>&&>&
今日律师风向标:
水污染造成鱼死亡关于如何赔偿的法律
水污染造成鱼死亡关于如何赔偿的法律
 问题来自: 悬赏:0分 咨询时间: 17:06 咨询人:24w613gh14n5n
法律快车温馨提示:
您还可以输入5000字
温馨提示:使用组合键Ctrl+Enter可快速提交!发布问题、回复咨询,更加方便、及时。
如仍没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发布一条咨询,法律快车多名律师快速为您解答!
相关法律咨询
法律帮助指南
知识热门文章
法律经验推荐:
把您的困惑告诉律师吧您还可以输入50个字
问题分类:
民事法律-继承
请在此输入所需问题的内容,问题说明越详细,回答也会越准确!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提问的标题!
问题内容应尽可能陈述清楚,详细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有利于律师对整个事情的了解,便于更精确的回答您的问题!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2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
(注:此客服QQ不进行法律咨询!) 流量统计新闻源 财富源
监测标准滞后于水污染 如何避免鱼死方知恶性污染暴发
&&&& 10:52
  监测标准滞后于水污染发展,污染源隐蔽增加排查难度,贺江污染事件引反思——
  在贺江粤桂两省区交界处,平静的水面看不出污染痕迹,但此时的江水铊浓度仍超标。谢庆裕 韦石明 摄
  两年前,南盘江边的山羊死亡揭开了云南曲靖铬污染的冰山一角;去年初,群众网箱养鱼批量死亡引发广西河池对龙江河镉污染的关注;今年7月6日,大量死鱼的异常出现又促使了贺江铊镉污染的曝光……连续三年出现的跨省水污染事件,似乎都是动物先知先觉引起了人们的警觉。
  广西贺江污染曝光近一星期,随着事态明朗并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肇事企业的污染行径令公众感到愤慨,另一方面,原来鲜为人知的水质重金属监测也引发网友的关注,受设备、资金等种种条件制约,监测标准与速度上的滞后愈发刺眼。
  可供对照的是,由于舆论及民意近年来持续发酵,空气质量情况从去年起就实现了从3个指标扩充到包括PM2.5等共6个指标,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并逐小时滚动发布监测结果。
  水质监测则显得相形见绌。南方日报记者进入广东省以及各地市的环境信息发布平台发现,市民日常只能查询到饮用水源地的饮用水水质月报、以及江河水质的周报。而在突发污染事件排查之前,即使是矿区、工业园等重金属排放隐患较多的地方,铊、镉等污染常客依然未纳入常规监测项目。在下一次污染事件暴发时,如何避免鱼死方知污染的尴尬再现,已成为朴素又现实的问题。
  日常检测漏网重金属污染
  10日上午,在此次事件中广西最先受影响的贺州南丰贺江断面,被“毒水”贻害的死鱼已不见踪影,一泓绿水静静连接着粤桂两省区。看似波澜不惊的江水,其铊浓度超标已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环境监测人员也奔波忙碌了起来。
  监测员王华冰登上一条小船划到200多米宽的贺江面中央,把采样玻璃杯在江水中清洗几次,然后放到水面下50厘米处装满,再分装到两个干净的矿泉水瓶中。
  两个水样被贴上标签和时间后,随即由另一位同事开车送往封开县城,待收集齐各个监测点的水样统一运送到肇庆市区的监测站进行检测。
  “每4个小时就要取样一次,前天是每2个小时一次,事件曝光当天曾加密到每小时取样,检测项目就是这次污染事件中的‘元凶’铊和镉”。
  王华冰的同事每天多次往返于封开与肇庆市区之间,一趟来回就6个钟,最快要夜里才能出结果,“这还算好了。仪器没搬到肇庆前,还要到广州的省监测中心才能测。时间还要多两三个小时”。
  不过,贺江出事前,铊和镉并不在环保部门的检测项目中。
  南丰环境监测站站长严灿林告诉记者,站里平常每小时自动监测的只有ph值、氨氮、总磷等6项指标,重金属元素无一在列。在每个月一次送到县城检测的水样中,项目增加到17个,有铬、氰化物等五六种常见的重金属,铊、镉仍然缺席。
  据悉,目前环境监测站常规检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并没有铊、镉,自来水水质检测所依据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铊为“非常规指标”。
  然而,铊、镉两种元素却是近年令广东担忧的水污染事件的常客。2005年,韶关冶炼厂严重超标排放导致北江韶关段镉污染,2010年该厂又使北江部分江段铊超标10倍。去年广西河池龙江河镉污染,也曾引起下游广东的强烈关注。
  与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相比,“就水质的重金属监测来说,实际的频率还远远达不到需求。”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说。省环保部门官员也坦言,即使在贺江污染暴发后,辗转五六个小时才出一次数据,结果也不可避免有滞后性。
  这位官员还提到一个细节,由于环保系统平常主要监测水源地水质,水厂的水质由其自行监测或者送检——于是,养鱼成为许多水厂监测水质的一种重要生物手段。“鱼对一些重金属很敏感,许多污水处理厂也用这个方法检查出水是否达标。”
  在这次事件曝光当天,受影响停止供应饮用水的南丰水厂取水江段,就出现了死鱼的情况。南方日报记者现场调查时获悉,当时的死鱼并非水厂内养殖的鱼,而是出现在江面上,不过这些鱼到底是上游铊浓度更高的地方漂来,还是受取水口附近本身铊超标就使鱼致死,并非从鱼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目前,南丰水厂每两个小时都要把样水装瓶,送到县城检测。而在平时,出厂水质仅由疾控中心每月抽查1次把关,指标有30多个,但仍然不含铊镉。广州等一些珠三角的供水企业虽然有能力检测,但其监测频率很低,铊半年检测一次,镉每个月测一次。
  人力与设备制约监测时效
  监测标准滞后于污染的背后,也有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从6号开始,为了实时监控贺江广东段各监测断面的铊、镉的浓度,在贺江沿岸的封开县,从肇庆市和各县抽调的60多名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条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取水——送水——监测”循环流水线。12个班次的车每天在9个监测点位之间取样送检。监测数据实时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省环保厅环监局局长周全坦言,一天多次检测,只能是应急阶段才能达到,日常从技术上与设备上无法实现如此高密度的监测。
  随着事态逐渐平稳,广东在封开县沿江120多公里的水质取样点,已从11个降低到9个,频率从每一小时降低到每4小时。而临近污染源的广西贺江上游取样频率更低,仅一天两次。
  日常缺乏高密度的水质检测,特别是对铊、镉等重金属,这种情况并不是封开或者是广东特有的。
  有环境监测人员表示,“测铊仪器需要200多万,不说封开这种小县城,连许多地级市的监测站都没有经费配备。一般设备精确度差,测不到铊。”
  “我们一个站就三四个人,实时测空气又实时测水的话,忙不过来,难道每天都把元素周期表测一遍吗?”该人员反问。
  水质监测专家、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曹永旭认为,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即使有这些设备,也不是实时监测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情况,还要送到有科研力量的机构,这些机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测出重金属是否超标。
  “并非政府不想监测铊这些重金属,主要是条件限制。监测铊的设备都是进口仪器,对存放环境要求十分高,要求是无尘的。目前只有广州自来水公司等大型单位科研机构才有设备。”
  不过,在专家看来,特别是在重要河段和城市河段、特别是在韶关、广东广西交界处等冶炼、矿业较多地区,有选择性地加大监测的力度,则颇有必要。陈晓宏说,可以在敏感地区和隐患较大的地方,通过在线监测和组织相关人员巡查结合的方式,加大水环境监测的覆盖,一旦出现异样,应及时公布情况。
  污染源隐蔽使排查更困难
  除了检测标准与时间的滞后,频繁变更的污染源和隐蔽的偷排,也给污染排查与监测带来挑战。
  “和食品安全监测一样,不可能对每个食品盒子进行检验,偌大一条江河,即使再密,也不能每滴水都检测,真正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对源头的监管。”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环科院教授李适宇说。
  在贺江污染肇事企业锁定汇威公司前,调查组组长、环保部华南环科所副所长许振成就告诉本报,当地采矿企业偷排的地方比较隐蔽,有些管道还通往山洞里,“受雨水冲刷,污染物是一团一团地下来,当初排出来的水有时候超标,有时候又不超标,这给环保部门判断造成了困难。”
  不久后的调查情况印证了许的说法——汇威非法生产铟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穿过尾矿堆,一直延伸至三四十米开外的溶洞口,排下地内。而含有镉和铊的污水通过地下流向新村河,再进入马尾河,流入贺江。
  令环保部门意想不到的是,这家企业在2008年通过环评,注册的工艺是选铁,而铊元素在本地的铁矿中从未检出。金属铟的生产线是企业擅自违法安装,生产铟过程中所排的废水含有镉和铊。无独有偶,在龙江镉污染事故中,肇事企业也是擅自改变工艺生产金属铟。
  “像江河上游的小矿厂,地处偏僻,平时采用偷排或隐藏堆放的方式,如果不下大雨就不会冲出来,平时漏一点点进入河中稀释后也无人知晓。”李适宇提醒道,铊、铬属于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的特征,即便没有进入河流中,也会被泥土所掺杂,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大雨冲刷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环境的周边,对当地土壤形成严重的污染。同时,致毒的特性几乎不可消除。”
  事实上,类似贺江污染事件也曾在广东省内发生过。2005年、2010年,韶关冶炼厂严重超标排放相继导致北江镉、铊污染,这一次贺江污染同样给广东敲响安全警钟。
  陈晓宏呼吁,对于贺江污染这类问题,由于污染来源基本是来自采矿、冶炼或废水,因此应该从源头加强监控力度,这里的“源头”不仅是水的源头,还是企业生产的源头。由于矿产资源的特殊性,采矿企业应该具备相当的污染控制与转化回收能力,一开始排放如果不达标,就不允许生产,毕竟开矿并不像种庄稼那样,一旦不成熟可以第二年推倒重来。
  另外,“要把矿产开采地区、金属加工和电镀加工等企业生产地点纳入重要风险区,一旦出现不达标排放或偷排漏排,应对企业进行整改甚至停产处理。”
  李适宇建议,除了生产源头加强监管,法律上也应该强化对污染的处罚。环保法修正案还没通过,按目前的环保法规最高罚款额仅为区区几十万元。应敢于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刑事案件范畴,一旦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情,应对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像贺江污染这样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来说与投毒事件没什么两样”。
  ■出路
  加强互通联动 实施监测缩减“最后一公里”
  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弥补监测标准与排查方面的缺陷,另外顺畅及时的联动与通报,也可以令污染事件响应的“最后一公里”缩短。
  贺江污染早在7月1日就已见端倪,上游部分河段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但贺州市环保局对水质进行检测,未发现水质异常;5日,贺江河面狮水段死鱼现象加重,当地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报告。
  据广东省环保部门官员回忆,“当时广西方面告诉我们的情况是贺江可能有事,出现了死鱼,但当时并不肯定是什么污染,因为当地的水质检测了15项指标都是达标的”。
  直到6日早上,也就是死鱼出现5天后,在广西环保厅带着专家和设备来到贺州检测样品水质后,广东接到广西方面通报:7月5日贺江扶隆断面(桂粤交界处上游500米)水样镉浓度超标1.2倍,铊浓度超标2.1倍。此时,网上“贺江上游被监测出有害物质”的帖子已经满天飞。
  两年前云南曲靖铬渣倾倒事件也有类似的情况。广东环保部门也是在媒体曝光并经网络热炒之后,才着手联系当地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云南方面此前一直没有跟我们反馈过相关情况,我们看到交接面水质没有问题,也不好干预。”
  有不愿具名的环保专家指出,在监测这块,还有一个跨界污染监测难的问题,跨界涉及行政分隔、地理因素,不可避免就有时间差,“广西告诉广东的时候,上游水库都已经采取拦截污染源等行动了,下游一般很难及时应对。”
  对于粤桂两省区之间的合作,李适宇认为,区域之间应该建立一定的联络和信息定期通报机制,从而消除相邻省区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应急处理方面更加从容有序。
  据悉,环保部门并非垂直管理,行政分隔往往成为跨区域、跨流域污染治理的篱笆。在水利系统,除了有按行政区域划分的水利地方管理部门,也有国家水利部到各大江河流域委员会的垂直监管,协调流域内跨省调水防洪排涝等安排。目前,国家层面上的环保跨省协调机构是环保部华南督察中心,其负责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区域的环境执法督查工作。
  “但在日常环保工作的统筹上,是否在大江大河流域范围内也参照水利流域管理的做法,建立一个下游能够对上游排放有所监管或约束的机制?”有专家建议。
  陈晓宏表示,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不断参与到环境监测中来,“但不仅要监测,上下游省市还要想想预警的方法,就像台风来提前做好准备一样,对重金属污染监测要进行提前预警,对风险进行预判,不能等到发现问题后才开始关注,这样为时已晚。”(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谢庆裕 后方记者彭国华 实习生 黄龙)
编辑:罗伯特
高清图集赏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闯缸鱼死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