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咱厝人mp3人

两地亲缘-----林树丹
一段历史 联系中韩宗亲
一个姓氏 跨越两国亲情
一位教师 追溯林氏渊源
他当过兵 做过教师
退休后却成了林氏宗亲的使者
他为台胞寻根 为韩国人寻根
使他成为海内外皆知的名人
他就是咱厝人林树丹
他是怎样成为林氏宗亲的使者的
又是怎么样为海内外同胞寻根的
故事不同 所在不同 都是咱厝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主持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们应该不陌生 每个在外的游子 不论相隔多远的距离 多长的时间 最后总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远方的亲人 跨越一千多年的岁月 终于回到自己故乡的故事
2007年12月3日 在轰鸣的鞭炮和原的锣鼓声中 泉州惠安东岭彭城村古码头 举行了
“新罗林氏都始祖八及公度海处”韩文纪念碑的揭牌仪式 这座纪念碑上秀龙纹图腾 碑身以韩文篆刻 为什么在泉州古码头要立一座韩文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所承载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黑场)
彭城村古码头是泉州古代的渡洋口岸,前年以前无数的渡海船只在这里停靠和出航 而此时竖立在这里的纪念碑有两座 这两座纪念碑分别以中文和韩文记录下同一件史实――千年以前 韩国新罗林氏都始祖林八及就是从这里远渡重洋到韩国生活 而这座纪念碑也是韩国林氏来泉寻根的明证 此次的揭牌仪式吸引了众多中韩林氏的宗亲参与 由韩国林氏中央会会长林完洙(博士)领团 一行25位韩国林氏宗亲代表参与 而在接待韩国宗亲的泉州林氏代表中 我们发现了一个年迈的身影
(字幕:林树丹 男 1929年11月出生 1962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1951年投笔从戎 转业后任泉州商校副校长、副书记 现任《比干文研》编委会主任 林氏宗亲泉州代表)
初见林先生,我们记者感觉他总是很忙,走路时也在考虑问题。林树丹1929年出生于晋江,少年勤奋好学,1951年投笔从戎,在部队里表现突出,曾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79年受命主持复办泉州商校,任副校长、副书记。在紧张地工作之余,他不忘文学创作和地方史的研究,同时并兼任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员、《比干文研》编委会主任、泉州学顾问、客座教授。至今已出版了11本《比干文研》,4本有关林氏宗族的专著。
人,以前以农耕为主,现在民营企业发展很好,这里的族亲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林氏始祖八及 原仕职唐朝忠于职守 被奸人进谗而见逐 最后在新罗任职 官至吏部尚书历1100年 传42代 人口一百多万 分布于韩国各地 一千多年后 中韩建交出身于世家望族的佛心道文大法师林允华根据家谱记载 以“林八及” “邵州刺史蕴公”和“彭城”为线索 先后三次组团来中国寻根 但时隔千年 寻根的路困难重重
直至1995年 佛心大师赴河南卫辉谒比干庙 巧遇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荣田和《比干文研》主编林树丹先生 韩国林氏的寻根之路 才算看到了曙光多年前移居台湾,并且留下祖训,他们是从大陆移居台湾,希望后世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定要回祖国大陆探亲。因此林庆同率台南族亲到大陆寻根,都找不到真正的根。几年后林庆同听说泉州的林树丹对林氏年7月找到了石狮石壁村,经过族谱比对,确认了林庆同根在石狮石壁村(采访:石狮石壁村林庆同的同辈族亲&
讲感谢林树丹为其寻根)
自1995年以来 韩国林氏宗亲先后9次来到泉州 一一寻访了八及公过去的足迹 在故乡先后建立了两座中韩文“新罗林氏都始祖八及公度海处”纪念碑 南安比干纪念堂 “崇贤阁”“怀忠阁”等等项目
&千年溯源 万里寻根 中韩亲情将如何延续 林氏宗族将如何发展 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两地亲缘》正在播出
此次 韩国宗亲代表来到泉州 除了参加“新罗林氏都始祖八及公度海处”韩文纪念碑的揭牌仪式 还在南安林氏祖庙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以林树丹为代表的林氏宗亲为韩国亲人一一戴上花环 引领他们进入祖庙祭拜
(一段祭拜现场的同期)
在祖庙旁的石碑上 记录了这十几年来 韩国宗亲寻根的辛路历程 逐字逐句都记录着远在海外的亲人对故乡 对亲人深切的情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视频: 苏世洪闽南语原创歌曲《在外咱厝人》MV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苏世洪闽南语原创歌曲《在外咱厝人》MV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进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