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呼吸时,吸入肺内的氧气吸入器由于,,,,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_百度作业帮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注:Ⅰ瓶和Ⅱ瓶中所盛放的均为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塞);(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塞),活塞B&(打开);(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CO2).当前位置: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下几幅流程图中,错误..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下几幅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A.人体吸入的O2→呼吸道→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B.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C.种子植物的受精卵→胚→新植物的幼苗D.抗原→免疫细胞→抗体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人的呼吸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即人体吸入的O2→呼吸道→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故不符合题意;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符合题意;C、种子形成时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位,因此胚发育成新植物幼苗.即种子植物的受精卵→胚→新植物的幼苗.故不符合题意;D、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即抗原→免疫细胞→抗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下几幅流程图中,错误..”主要考查你对&&免疫,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呼吸作用,眼和视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免疫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呼吸作用眼和视觉
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2)抗体 ①概念: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②特点: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蛋白质。抗体产生后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不同,如天花病毒抗体会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体只能存留短暂的时间。免疫:(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①抗体和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将抗原消除,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 ②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免疫的功能: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特别提醒: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免疫功能的双重性: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区别:&&& 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预防传染病时针对人或动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属于控制传染源(吸血的节肢动物是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因此预防传染病时只要不是针对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图所示)。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2)第二道防线(如图所示) 一旦病原体穿过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后,分布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就会与病原体发生“战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上述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它们能产生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抗原)侵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它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异性免疫。
易错点:误认为免疫就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免疫蛀初的含义就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除了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外,还能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1.训练场地:胸腺&&& 就像为赢得战争而训练海军、陆军和空军一梓,胸腺是训练各军兵种的训练厂。胸腺指派T细胞负责战斗工作。此外,胸腺还分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荷尔蒙。&&& 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体细胞(前体T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腺后,也称胸腺细胞。它们在胸腺激素影响下,最终分化为成熟T细胞,随后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成熟T细胞和B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组织或器官,它们分别定居在周定的部位,成为机体的常驻警卫部队。若遇到病原体等抗原物质入侵,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免疫物质与之对抗。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创伤炎症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便会肿大,这就是这些部位增加了“警卫部队”并在和病原体作战。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 2.战场:淋巴结&&& 淋巴结是一个拥有数十亿个白细胞的小型战场。当人体发生炎症时,外来的入侵者和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淋巴结就会肿大,甚至我们都能摸到它。肿胀的淋巴结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正告诉你身体受到感染,而你的免疫系统正在努力地工作着。作为整个军队的排水系统,淋巴结肩负着过滤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细菌等废物运走。人体内的淋巴液大约比血液多出4倍。&&& 3.血液过滤器:脾脏&&& 脾脏是血液的仓库。它承担着过滤血液的职能,除去死亡的血细胞,并吞噬病毒和细菌。它还能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 4.咽喉守卫者:扁桃体&&& 扁桃体对经由口鼻进入人体的入侵者保持着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体的人患上链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几率明显升高。这证明扁桃体在保护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免疫助手:盲肠&&& 盲肠能够帮助B细胞成熟发展以及抗体(IgA)的生产。它也扮演着交通指挥员的角色,指挥白细胞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盲肠还能“通知”白细胞在消化道内存在有入侵者。在帮助局部免疫的同时,盲肠还能帮助控制抗体的过度免疫反应。&&& 6.肠道守护者:集合淋巴结&&& 病原微生物最易入侵的部位是口,而肠道与口相通,所以肠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集合淋巴结是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一种无被膜淋巴组织,富含B细胞、吞噬细胞和少量T细胞等,对入侵肠道的病原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线。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种子萌发的条件: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一 40℃,最适温度为25℃~30℃。(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2)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子叶大都出土,因此播种时要浅一些;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种的深一海,由于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来自种子自身,所以同样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士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只要外界条件具备,都一样能萌发。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推荐器材:罐头瓶、吸水纸、标签、水、绿豆种子。 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设计试验方案:准备的材料是:4套罐头瓶、4张吸水纸、40颗绿豆种子、4张标签纸、一个小勺等。步骤: 1.将4套罐头瓶用标签纸分别标上1-4号,将4张吸水纸分别铺在4个罐头瓶的底部,将每个罐头瓶中放十颗绿豆种子。 2.在1号罐头瓶中不洒水,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3.在2号罐头瓶中洒上适量的水,使水将刚好浸湿但没有浸没种子,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4.在3号罐头瓶中洒上较多的水,使水将种子完全浸没,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5.在4号罐头瓶中洒上适量的水,使水将刚好浸湿但没有浸没种子,盖好瓶盖,再将它放进冰箱中。 6.每天定时来观察罐头瓶中的种子萌发情况,做好记载。 预期的实验结果: 2好罐头瓶中的种子萌发, 1.3.4号罐头瓶中的种子不萌发。实验记录:连续进行实验一周,每天定时观察,并且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概念: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易错点: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阳光下,三大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深耕松土给农作物深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根部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②增加昼夜温差在温室中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③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水生植物是怎么呼吸的?&&& 我们知道农田如果长时间淹水,农作物就会由于根部得不到足够的空气进行呼吸而死亡。那么,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为什么不会“淹死”呢?它们是如何呼吸的? &&& 原来,水生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殊形态或结构。它们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细裂成丝状(如金鱼藻、狐尾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最大限履地得到水里溶解的氧气等物质。水生植物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我们通常吃的藕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叶柄和根状茎中有很多孔眼,这就是通气道,里面充满了空气。孔眼和孔眼相连,彼此贯穿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即使在不舍氧气或氧气缺乏的污泥中,其仍可以生存下来。另外,一些漂浮在水面的叶(如莲、浮萍等),由于其上表面直接接触空气,因此,它们的气孔通常只存在于叶的上表面,且数目较多。正是由于水生植物具有上述形态或结构方面的特点,所以才有效地保证了水生植物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使水生植物更好地适应永生生活。眼球的基本结构: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眼的折光系统:&&&&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此外,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最,使成像清晰。
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特别提醒:①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易错点:1. 误认为瞳孔的大小是由睫状体来调节的瞳孔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其大小的调节是由虹膜内平滑肌收缩和舒张完成的;而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2. 误认为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①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失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 假性近视为什么不能配眼镜:&&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城市,开阔的操场、空地越来越少,高楼大厦却越来越多;放学后结伴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少,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身边的“小眼镜”也越来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镜片越来越厚,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过少固然是重要原因所在,但是,当孩子在视力出现异常的时候,家长在对近视的认识中存在的误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近视患儿在发病初期多是由于调节痉挛导致的假性近视。&&& 近视按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调节紧张所致,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而真性近视则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是一种结构上的异常。&&& 我国近视患儿在发病初期多是由于课业负担太重或是不加节制地也看电视、用电腑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在这一阶段,只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这是视力下降的状况是可以逆转的。&&& 给假性近视配戴眼睛会使假性近视转为真性近视。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出眼睛真实的屈光度数,合理配戴眼镜。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了,就说明孩子患的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减少,那么减少的那部分度数就是假性近视导致的度数。&&& 假性近视既然不是真正的屈光不正,就不能用戴眼镜的方法去矫正。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痉挛,调节没有放松所致,并不是眼球的前后径延长所致。近视艰镜(凹透镜)导致入眼光线避一步发散,会因此引发发眼睛的进一步调节,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本来就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又加重了调节负担,于是促进了眼睛疲劳和近视度数发展,假性近视反而变成了真性近视。
发现相似题
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下几幅流程图中,错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6240150844840310413451049212063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_中医中药秘方网
您所在的位置: >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 &]&点击数:
  出生后头几天内的新生儿因各种原因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时,缺氧、酸中毒往往可引起肺小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体循环压力时,经过动脉导管及(或)卵圆孔水平发生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紫绀及低氧血症,传统的氧疗、纠正酸中毒、药物扩张肺血管、人工呼吸机应用等治疗效果均不佳,病死率较高。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对体循环血压无影响。我科自1996年起采用NO吸入疗法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7例,男12例,女5例,其中10例为Ⅲ或Ⅳ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重度窒息后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RDS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g,胎龄33±3周,另外7例婴儿的平均体重为g,胎龄41±2周,入院年龄为生后1~10h。NO吸入前均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有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并排除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2 方法与结果   17例患儿入院后因呼吸困难及缺氧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以Bird VIP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采用压力限制方式,所有病儿吸入氧浓度(FiO2)均逐渐增加至0.9~1.0,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PIP/PEEP)在2.16~3.53/0.29~0.59kPa(22~36/3~6cmH2O)之间,通气次数为30~100次/分,因病情未见改善或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血气分析仍示低氧血症,故给予NO吸入治疗,本组病例均在机械通气24h之内开始NO吸入。吸入前NO及NO2传感器均作零点及标准气源(NO为84.7ppm,NO2为10.4ppm)定标,然后将分析仪的传感器连接于呼吸机输出端近患儿处(湿化器后)进行持续监测,NO气源经减压后以低流量联至呼吸机输出环路内(湿化器前),开始吸入浓度为20ppm,4h后降至4~6ppm,24h左右撤除NO。NO吸入后5min左右,均可见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30min左右即可缓慢降低呼吸机各项参数如:FiO2、PIP/PEEP、呼吸频率。17例患儿中,1例重度窒息后继发ARDS无效,2例早产儿RDS吸入NO后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停止NO吸入后死亡。其余14例在NO吸入1h后,病情好转并持续稳定,FiO2从原来的0.9~1.0降至0.6左右,24h停用NO后,均能保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病情无反复,继续人工呼吸机治疗2~9天后撤离呼吸机。   3 护理体会   3.1 NO及NO2监护仪的消毒处理   使用后监测仪、传感器及连接线路,只能用醮上酒精的软布清洁,不能用水洗或采用高压蒸汽及气体灭菌法灭菌,也不能用任何强消毒剂消毒。   3.2 保证NO的持续吸入   NO使用时应持续监测浓度,并设置高限及低限的报警值。由于NO吸入时半衰期短,仅数秒钟,故使用时应保证持续吸入,特别是使用早期,NO浓度及呼吸机条件均较高,应尽量避免患儿较长时间脱离呼吸机,在行气管内吸引时也应尽量缩短时间,两次吸痰之间尽量用呼吸机直接通气,而不用复苏皮囊。   3.3 病情观察及监护   患儿在吸入NO 30min后,通知医生复查超声,测定肺动脉压及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监测动脉血气。在NO吸入期间应严密地进行心率、心律、呼吸、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动态监测,本组病例中有两例依靠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心跳的患儿,在应用NO吸入后,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自律性恢复。NO吸入后,应每隔30min监测及记录NO、NO2浓度、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各种参数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h测定和记录一次。根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病人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呼吸机参数。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过高的血氧分压会造成眼和肺的损害,故早产儿应把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   3.4 毒性及副作用的观察   3.4.1 注意出血倾向。由于NO可以影响血小板内cGMP水平,抑制血小板凝集,在应用NO时要密切注意出血倾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已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慎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出血现象者及时停用。本组病人中出现各种出血现象的10例,其中以早产儿出血倾向为严重,这可能与早产儿本身凝血机制不完善有关,10例早产儿中有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仅出现呼吸道血性分泌物的3例,脑室内出血1例,严重出血现象3例,表现为贫血貌、前囟饱满、皮肤瘀斑、气管内较多的血性分泌物、咖啡色胃肠减压液等,其中1例还伴有脐部明显渗血。7例足月儿中有3例发生轻度出血现象,1例仅有少量咖啡色胃液,1例出现咖啡色胃液及抽血部位皮下血肿,还有1例出现呼吸道血性分泌物。出血发生的时间无明显规律性,可在NO吸入后数小时或停止吸入后出现。根据不同性质的出血,我们常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各项护理操作应轻快,尽量减少刺激病人,减少气管内吸痰次数并缩短吸痰时间,避免一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②呼吸道出血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血液凝集堵塞气管插管,每次吸痰结束时,用0.01%肾上腺素数滴气管内滴注。③消化道出血时,胃肠减压管持续开放,定时用低负压抽吸,出血明显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雷尼替丁静脉滴注。④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常规维生素K1针剂静脉推注,输入新鲜血液,脐部渗血者可重新结扎,局部敷以0.01%肾上腺素纱布或明胶海绵止血,抽血部位延长按压时间,防止血肿。经上述各项护理后,本组病人仅2例严重出血者死亡,其余病人均在停止NO吸入后出血逐渐停止。   3.4.2 高铁血红蛋白的监测。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中的铁由二价变成三价,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故吸入NO12h内应常规测定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本组病例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均低于2%,未出现临床症状。   3.4.3 毒性的防止。NO本身为一种自由基,大剂量吸入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NO与氧结合产生的NO2,对肺危害最大。有报道5ppm NO2吸入4h,即可对肺造成轻度炎症;长期暴露于NO2还可使气道功能减退、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NO吸入时应持续监测NO及NO2浓度,我们用20ppm NO吸入时,所测得的NO2均低于1ppm。使用过程中无论何种原因病人暂时脱离呼吸机时,均应在呼吸机管道的病人侧接上模型肺,以防NO直接排放在室内。在呼吸机的呼出活瓣口应接管子以把呼出气体排出室外,有条件时可连接于墙上的负压吸引装置,排出废气,管子的粗细及负压大小以不影响呼吸机正常工作为准。   总之,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应用过程中必须持续监测NO及NO2浓度,病人也应在严密的监护下接受治疗。对NO的最佳浓度、持续时间、毒性及副作用等尚需临床上进一步的观察和对出院病人的随访。
页面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