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说其中的道理

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现代班组》2013年07期
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摘要】:正新时期共产党人怎样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此,胡锦涛同志做过明确表述:"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就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必须站在新高度,对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知。一、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一是时代传承。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中不匮淡泊明志前贤,今人中不乏富不丧志之士。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更是崇尚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262.3【正文快照】:
新时期共产党人怎样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此,胡锦涛同志做过明确表述:“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就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荣;[J];滨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孙昶晨;张秋侠;;[J];理论学习;1995年S3期
平准;;[J];学理论;2003年06期
樊崇侠;;[J];山东电大学报;1998年01期
陈世文;;[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卢宏;[J];正气;1999年01期
许敏;;[J];福建理论学习;2003年05期
李鑫;;[J];阵地与熔炉;2004年04期
李建印;;[J];军队党的生活;2008年05期
曲紫玉;[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配乐;;[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刘琦;;[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石继锋;蔡荣;;[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冯正刚;;[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李力明;;[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文选德;;[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柳礼泉;;[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王恬波;;[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王健;李卓英;;[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朱玉臣;;[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莉;[N];保定日报;2006年
王金根;[N];战士报;2008年
陈益群;[N];潮州日报;2007年
刘炳仁;[N];西藏日报;2010年
王正美;[N];陇南日报;2007年
周光华;[N];解放军报;2007年
杨辉 ;[N];解放军报;2004年
尚衍明 何延春;[N];解放军报;2005年
李天怀;[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共华池县委
李振昱;[N];陇东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秀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王歆;[D];南开大学;2009年
王政堂;[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高翔莲;[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吴家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霍艳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何隆德;[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彦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金庆昕;[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楚文凯;[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菊;[D];新疆大学;2009年
汤鹏主;[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李宁;[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李龙强;[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范水涛;[D];西南大学;2007年
阮传瞰;[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陈足元;[D];东北大学;2006年
李明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益众;[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丁瀚;[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西柏坡精神研究会:艰苦奋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西柏坡精神研究会:艰苦奋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张志敏 赵惠娟
  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进行考察。在考察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前不久,石家庄市西柏坡精神研究会召开“贯彻十六大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座谈会,围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大意义、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如何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精神等进行了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又一次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要求我们必须永远艰苦奋斗。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任务依然艰巨,只有继续艰苦奋斗,才能创造新的辉煌。其次,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新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永远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才能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第三,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我们必须永远艰苦奋斗。党长期执政,社会长期太平,容易使人们滋生贪图享乐的思想、骄傲自满的情绪,增加脱离群众的危险。只有坚持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之始终不渝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代在发展,艰苦奋斗精神也必然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与会者指出,艰苦奋斗的实质一方面是指崇尚节约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是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包括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在今天,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关键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会者认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要坚持成功的经验,又要探索新的办法;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约束。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到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精神上振作,工作上勤奋,作风上艰苦,生活上廉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人民日报》&(日第九版)&&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艰苦奋斗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政治其它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 内涵   论文摘要: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有着丰富的新内涵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开拓创新。要着重从思想作风、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等方面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营造氛围、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等措施,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务实之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艰苦奋斗。这既是我党对坚持艰苦奋斗问题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的延续和发展,又是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新要求必须继续弘扬的可贵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要求,来全面理解和实践艰苦奋斗的内涵和要求,努力实践艰苦奋斗精神。      一、 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1. 强调艰苦奋斗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一些人在阶段性发展成果面前丧失忧患意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结合各地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和要求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胜利和成果,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一些人在成绩面前开始骄傲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的情绪开始滋长,铺张浪费、腐败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精神、意志上的颓废必然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这种在成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骄傲自满、放弃奋斗而招致发展成果得而复失的情况,在历史上教训颇多。之所以反复重演这一历史悲剧,客观上确实是环境变化有诱发、催化人的思想、意志变化之可能,主观上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下也容易忽视和放松要求。牢记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昂扬的斗志具有重要意义。   2. 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面临更为复杂、更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处于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多样的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GDP仍居于世界后列,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将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思想文化、民主法制等精神和制度层面的工作和要求也将日益突出。从国际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严峻压力。此外,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新的期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期望攀升,对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视,对民主法制更加关心,对社会和谐更加期盼,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猛增长,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看,我们过去取得的巨大发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事业将是一个时间跨度更漫长、历史任务更艰巨的过程,任何停顿、松懈、守旧、自满的思想都有碍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 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各项指标,要求提升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求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人文内涵。现在的小康总体上是不发达、不全面、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求人们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和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人心、激发力量的有力武器,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再得到升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新时期增强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继承艰苦奋斗的传统,并将其上升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求加以发扬。共产党人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仅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风建设、经受考验、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是艰苦奋斗,还是贪图享乐,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共产党人必须把大公无私,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也要求共产党人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艰难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进程。”[3]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艰苦奋斗都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政治品质。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是我们党面临的更大的考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艰苦奋斗,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离不开艰苦奋斗。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4]“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5]   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把坚持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艰苦奋斗从本质上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体现出的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开拓创新、顽强拚博、克勤克俭的精神风貌。不同时代、不同的事业所要求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不同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穷则思变,富而思进;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坚忍磨励,担当重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1. 新时期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是为了进一步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提倡艰苦奋斗从来都不是仅仅把人看作手段,为了艰苦奋斗而艰苦奋斗,不同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实现当时的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宏伟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在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回头过苦难的日子,也不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的价值取向,就要求我们高高举起艰苦奋斗的旗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6]在这个前提下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求我们紧密联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利益、冷暖放在心头,坚持执政为民、勤政廉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发展的成就和有利条件,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风险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真抓实干。   2. 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继续弘扬解放思想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7]明确把艰苦奋斗提升到了思想作风的高度。思想作风是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特点。当前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诸如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瞻前顾后、踟躇不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急躁冒进、盲目蛮干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反映了艰苦奋斗思想作风的缺失。弘扬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没有止境,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要有一种想干事、干成事、不怕事的勇气,敢于经受“非议”和磨难,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思想作风的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既要有信心,有长期奋斗的准备,又要下决心,逐个解决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基本现代化,是要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历程,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每向前突破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勇气。此外,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的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必须“不畏艰难,奋力拚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8]勇于开拓,就是要有敢于突破前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慨,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善于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开拓创新体现了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3. 新时期提升实践艰苦奋斗精神的新境界要求我们奋发有为、富而思进。人们对在困难条件下讲艰苦奋斗更容易理解,“穷则思变”是多数人的奋斗动力,丰衣足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如今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这个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而就在绝大多数人达到了温饱有余的小康水平之后,有些人反而不知所措,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目标,骄奢淫逸,在颓废享受中丧失了斗志,这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意识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面对中国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这样一个基础,面对国际间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挑战大于机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生活,我们都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富而思进,奋发有为。      三、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艰苦奋斗精神落到实处   1. 更新理念,提高认识,努力在全党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艰苦奋斗的舆论氛围。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的历史时期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要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前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同时要充分重视人这个实践主体对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要从思想作风的高度来认识艰苦奋斗精神对当前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勇于创业、奋力争先社会风尚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在新时期所具有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品质。二是要全面把握和积极宣传艰苦奋斗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并自觉实践艰苦奋斗的要求。三是要纠正和克服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高消费促进生产、豪华气派等形象工程有利于招商、进入小康后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思想守成无成本,解放思想有代价”等等,在全社会推崇“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四是要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建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核而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五是要坚持积极的舆论导向,发挥媒体在左右受众、影响社会中的强势作用。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反映先进人物情系人民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历尽艰辛创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对一日暴富、一夜成名的现象不要盲目渲染,要着力宣传成功者背后奋斗和创业的过程,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2. 建章立制,创新方法,努力形成艰苦奋斗的长效机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和机制来保障。要结合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一些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法规和制度,把艰苦奋斗精神的落实同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同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结合起来,同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财务、审计制度,防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增强公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督促廉政勤政建设;建立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以及领导责任追究等相关法律和制度,使得懈怠、不作为或违规违纪者无法藏身。
  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勤劳致富、鼓励艰苦创业的法律法规,用制度去鼓起人们想干事、干成事、不怕事的勇气,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要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办法,把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积极支持、大胆使用那些艰苦奋斗精神突出、敢闯敢干、真抓实干的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在行动和实效,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得如何,要由群众来评价和检验。只有这样,各项制度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艰苦奋斗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3. 全党动员,领导示范,大兴艰苦奋斗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党的先进性息息相关,共产党员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履行诺言、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9]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员要求真务实,积极实践;全党要高扬艰苦奋斗的旗帜,大兴艰苦奋斗务实之风。   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10]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一套,要立足本职,躬行实践,真抓实干,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6][7][8][10]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吉林女孩-30℃挑战冰雪瑜伽(组图)
南极企鹅在看什么?
情侣拍大尺度婚礼视频 堪比三级片
范冰冰82岁鹤发苍颜 还原垂暮武则天
“武当妹妹”舞拳抚琴展清纯侠女气质 网上走红
酒吧开业 竟请美女当街脱衣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摘 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消费的合理性、工作的开拓性和奋斗的理想性等特征。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前提;是培养社会公民健康消费观念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党的性质和政治本色、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保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