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辉张字怎么写好看看的

其他用户正在搜
(网站-流量指数)我是出版界的小辈,见识不多,仅就所知道的说一下,请指正。&br&&br&&ul&&li&作者&/li&&ul&&li&普通不知名作者有的选择一次性支付稿酬,没有分成;&/li&&li&略有声名或出版方对书抱有较高期待的,也许会达成按出版码洋(印量×定价)比例分成的方式,通常要在达到一定销量以后才能开始计算。比例各地不一,我经手过的多数是7-8%。&/li&&li&名气大的作者会从一开始就按比例提成,通常会在10%以上。具体情况很难说。同时,大牌作者会要求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稿酬。&/li&&/ul&&li&设计:很遗憾,绝大多数设计者拿的都是定额的设计费(我经手的数额是每本书一两千块,有的会更高一些)。也许会有个别特种书出现设计者要求分成的情况。其实,很多编辑认为设计就是封面和装帧(纸张、开本、腰封等等)之类的设计,所以根本不会考虑给设计者提成。&/li&&/ul&&ul&&li&出版社:出版社在书印好后按一定的折扣发给销售渠道。这个折扣针对每一个渠道是不一样的,给新华书店这个主渠道的折扣一般会在四-五折左右,也就是每卖一本得到定价的一半,但各出版社情况不一样。(这个折扣相差0.5就是很大一笔钱,所以是寸土必争。以前新华书店独大的时候,这个比例基本上由他们定。)给网络销售的折扣要更高,有的能达到六折。由此可见新华书店还在喊着要政府管制有多么可恶。另外,五六折对出版社来说也是很一般的分成,去掉印制、稿酬、版税、编辑费、员工薪水等成本,一本书销量在三四千册的话勉强保本。&/li&&/ul&&ul&&li&印刷厂不存在分成问题,就是按印张数收费。&/li&&li&销售渠道:从前面的看下来差不多也可以判断出,目前过得最舒服的还是他们。新华书店跟中国邮政类似,在全国铺设了大量网点,再加上早年统购统销的政策,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出版业的真正获利者。近年网络销售对他们威胁很大,所以他们提出过要限制折扣。&/li&&li&&b&(以下内容完全是道听途说,我可完全没见过、没做过哦。)&/b&书商:这是一个我国出版界不承认存在的群体,因为所有出版社都是「不卖书号」的。但他们是存在的。一旦有他们参与,上面说的所有情况都会不一样了。书商的做法通常是,跟作者买断书稿;到出版社寻求「合作」;向出版社支付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出版社审稿(包括书商找人设计的封面等),获取一定数额的编辑费;书商取回书稿,拿到印刷厂;出书后,书商自行联系销售渠道,出版社也可以以较低折扣向书商进货。书商的活跃度近年有所下降,不过曾经非常红火,我曾听说一位温州书商在大字不识一个的情况下做出千万身家,找选题一般是看看封面就拍板。&/li&&/ul&
我是出版界的小辈,见识不多,仅就所知道的说一下,请指正。作者普通不知名作者有的选择一次性支付稿酬,没有分成;略有声名或出版方对书抱有较高期待的,也许会达成按出版码洋(印量×定价)比例分成的方式,通常要在达到一定销量以后才能开始计算。比例各…
我简单说点自己的看法吧,如果不同意,请随意拍砖,但拒绝耍流氓,美女除外。入行8年了,最开始在一个小公司呆了一年,第二年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行业即使现在也算牛逼的磨铁图书&就是出版明朝那些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盗墓笔记等的那个公司&做一个普通编辑,最开始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就明显发现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这就如清华北大处处是学霸一个道理,于是,除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请教之外,啥事不干。第二年,当时的中心负责人离职,新来一个领导,很有理想,又是年轻人,很快混成一片,大家一合计,于是想做一个财经书的品牌,也得到了老板沈浩波的支持,我们使劲折腾了一年,做了一堆书,除了少数几本卖得还可以,大部分成了库存。第三年,我们改变了策略,注重了市场分析,开始顺风顺水,发展很快,第四年也是。后来,这个品牌在行业里也小有了名气,出版了一大批畅销书,这就是磨铁现在的黑天鹅图书这个品牌,我是当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现如今,当时负责这个品牌的几个哥们,都离开了磨铁,分别在别的公司或者出版社里做中高层,最高的已经是总裁职务。&br&&br&上面说这么多,让你们看烦了,抱歉。我想说的事,一个新手进入这个行业,谈规划其实有点没意义,你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学习再学习,不用刻意,时刻看那些高手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怎么联系作者的,怎么写封面文案的,怎么选纸的,怎么计算成本的,怎么判断一本稿子好不好,怎么确断定一本稿子虽然写得好却不能卖,怎么判断市场的,怎么与发行、营销配合的……,是的,要学的很多,除了自己有意去注意这些,多谢虚心,主动找高手请教,除了作者资源,一般的问题,只要你去用心请教,都会愿意分享的,还有就是公司的培训会,多参加,多运用到实践中。以上是初级阶段。&br&&br&一旦你有三年左右的经验,基本上你就可以独立完成产品的整个流程了,这个时候开始,绝对不要仅仅只把自己当做一个编辑或者一个策划,对自己要求严一点,把自己当产品经理,是的,产品经理,不要和我说这个词只出现在IT公司,至于为什么是产品经理,周鸿祎、李彦宏等都称自己为产品经理,任何一个高手,不管你负责哪部分,你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才有可能作出好的产品,然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br&&br&虽然说做书也和其他事一样,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能力经验和是否努力一定在你的业绩中占九成以上,三年,足够你运用之前学到的东西做出一两本拿得出手的畅销书了,这个行业,就看你的业绩和你的畅销书,圈子本来就小,一旦某个公司某个社的某个人做了几本畅销书,很快你的名字圈子里都会知道,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时候,如果你在原地发展得不好,或者说你觉得可以有更好的平台的话,你可以考虑是否跳槽了,是的,看清楚,只是可以考虑。&br&&br&但是别高兴太早,这个时候的你的经验和能力还有心态,最多能支撑一个小主管的位置或者仍旧是产品经理,不要灰心,你已经不错了。这个行业,混了五年甚至更久,依旧只能做文字编辑或者一个小策划的大有人在。如果你有机会带一个小团队,这个时候对你的考验就不仅仅是做几本书畅销书了,还有你的管理才能,你能否让跟随你的人有饭吃,决定了你的成败,也决定了你在这个圈子里未来一段时间的评价,因为一旦你带领团队的能力不足,就会有人不跟你,然后会有人出去说你不行等等,闲话不要钱买。以我的经验,在带团队这个方面,简单句话送你:钱聚人散,钱散人聚,这个时候你手里曾经的各种资源,再也不能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了,记得要分享给你的队友,还要适当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记住,是适当。有功是整个团队的,有问题是你的。&br&&br&如果这个阶段,你和你的团队不仅仅做了畅销书,整个团队在各方面都非常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职业发展再上了一个新阶段,我相信到这个阶段,你的基本能力已经不再有问题,管理能力也已经证明了,如果你所在的公司领导慧眼识珠的话,会在接下来给你更大的空间和平台,还有更重的责任和岗位。如果没有,不要慌,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会有伯乐来找你的,你会越走越高的。&br&以上啰嗦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帮助,我写东西不太有逻辑,所以请见谅。
我简单说点自己的看法吧,如果不同意,请随意拍砖,但拒绝耍流氓,美女除外。入行8年了,最开始在一个小公司呆了一年,第二年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行业即使现在也算牛逼的磨铁图书&就是出版明朝那些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盗墓笔记等的那个公司&做一个普通…
GQ杂志在这方面有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我们也在探索发现汉字之美,希望能做得更好吧。&br&&br&中文字体设计和生产本身的难度很大,因为字数太多,笔画又复杂,量和质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做保证,所以好用好看的字体不多。折衷的办法就是各位在用时,如果字数不多,就自己造,自己画吧!&br&&br&汉字的笔画走向,大多是由左、上开始,在右、下结束,由于连笔的关系,这种顺序使得竖排方向的字体设计更易具美感,而横排则有种种困难。想漂亮一点就偶尔试试竖排标题吧。&br&&br&韩文和日文虽然也是方块字,但总字数比我们少很多,而且笔画较汉字简单,整段文字的视觉密度也比较均匀。中文需要控制好字距、行距、字体选择,来力求扬长避短。&br&&br&看母语字体总会有审美疲劳的情况。&br&&br&PS:希望大家在使用字体时注重字体的版权,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甚至是符号。
GQ杂志在这方面有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我们也在探索发现汉字之美,希望能做得更好吧。中文字体设计和生产本身的难度很大,因为字数太多,笔画又复杂,量和质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做保证,所以好用好看的字体不多。折衷的办法就是各位在用时,如果字数不多,就…
谢邀。&br&&br&
无论是哪个网店,都沿袭了图书行业的惯例,就是代销制(也叫寄销)。所谓代销,就是指出版社以一定的折扣将书店选购的图书发出,图书销售出去后再结算,未销售的图书可以退货的销售模式。所以三大网商跟出版社的合作模式主要都是代销制。&br&&br&
其他的合作模式。&br&&br&
经销模式。对于双方认可的重点品,可以签订经销合同。所谓经销,就是包销不退货,在一定期限内全额回款。这类图书具有畅销或常销的潜质,但是也有经销品会产生库存积压,这部分就是网商的风险所在,所以网店对于经销品是越来越谨慎的。&br&
经销品的折扣是单独确定的,与图书品质、包销的册数、发行范围(独家、网络独家、非独家)有关,但大都低于代销品的发书折扣。例如当当网的独家定制图书就是只有当当一家独有的图书,其他网点也有类似的品种,只是叫法不同。&br&&br&
专题模式。一个出版社的某类图书规模较大,那么就可以申请专题。&br&&br&
页面推荐。出版社对某一品种很有信心,而网店并不敢做包销,那么出版社通过让利来做图书重点页面推荐,增加其和读者见面的机会。&br&&br&
特价促销。对于出版年限较长的图书,通过大幅度让利来促销。&br&&br&
其实,对于网商来说,其最大的资源是页面和读者群,而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是图书品质和折扣,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来取得对方的资源,最终获取各自的乃至双方的最大利益。&br&&br&
亚马逊与当当和京东不同的地方在于,亚马逊允许其他图书经销商在其平台开店,而京东和当当的图书平台是自营的。&br&
孔夫子网很少有出版社与其直接合作,其平台也是开放的,出版社和经销商可以利用其平台进行图书销售,图书自主定价、自主发货,孔夫子网按一定比例提成。&br&
--------------------------------------------------------------------------------------------------------------------------&br&
补充。&br&
有朋友私信问我,是不是新开的书店也可以代销?我就扩展一下题目的范围,说一下什么样的书店可以成为出版社代销商。&br&&br&
出版社有2种客户,现款户和代销户。&br&&br&
新的书店一开始都很难直接成为出版社的代销户,大都要经过1年左右的考核期。在考核期内,书店是现款进书的,书店同时满足信誉好、回款量较大、填订次数频繁这几个条件后, 出版社会考虑给书店开户成为固定代销户。&br&&br&
也有个别老书店直接成为出版社的代销户的,那是因为出版社急于开发一个新方向,通过市场调研找到一些在新方向上实力很强的书店,那么就不需要现款进货,而是直接开户,让其迅速占领市场。&br&&br&
代销户也会变成现款户或者直接淘汰,以往的代销户如果经营不好导致回款差,出版社也会断货,直至取消其代销资格。&br&&br&
随着出版社风险意识越来越强,整体上,新开户控制的越来越严。&br&
谢邀。 无论是哪个网店,都沿袭了图书行业的惯例,就是代销制(也叫寄销)。所谓代销,就是指出版社以一定的折扣将书店选购的图书发出,图书销售出去后再结算,未销售的图书可以退货的销售模式。所以三大网商跟出版社的合作模式主要都是代销制。 其他的合作…
除中小学教材外,出版社给图书定价有很大的自主权。&br& 图书定价考虑的因素:&br&&ol&&li&成本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9&/span&&span class=&invisible&&741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 &li&市场
例如同类书的价格、选题大众还是小众、读者定位对价格是否敏感等。&/li& &li&内容
图书的原创性如何(是著、编著还是主编)?一般科技专著定价都较高,相对来说教辅图书定价偏低。&/li& &li&考虑市场营销的定价策略
是低定价让利读者还是高定价低折扣控制渠道。&/li&&/ol&图书定价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但是实际上你见到的大多数图书,责任编辑仅仅考虑成本和印量初步核算出利润后拍拍脑门就定价了。&br&&br&-----------------------------------------------------------------------------------------------&br&&br&补充一个出版社常用的印张定价法,但其也是在图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定价的。&br&&br&常见的一本16开、320页的书,其印张数为20(印张等于页码数除以开本)。我们核算完一本书的总成本后,用这个总成本除以印刷册数,再除以印张数,就可以核算出每个印张的成本。&br&&br&假设每个印张的成本为0.8元,期望的每个印张毛利为0.2元,批发折扣50%,那么每个印张的定价就是2元,上面例举的那本书的定价就是40元。
除中小学教材外,出版社给图书定价有很大的自主权。 图书定价考虑的因素:成本 。 市场 例如同类书的价格、选题大众还是小众、读者定位对价格是否敏感等。 内容 图书的原创性如何(是著、编著还是主编)?一般科技专著定价都较高,相对…
《昨日书》内地版&br&马世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r&&img src=&/ad0f7139ba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我手里有一本台版《昨日書》,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 &blockquote&本书特别邀请台湾得奖设计师聂永真装祯设计,聂永真引用乐迷发烧友私藏未公开发行的录音演唱版本BOOTLEG靴子腿概念,设计出独有风味的音乐书感,首先以马世芳收藏、并手写歌词注释的迪伦英文歌词,印在地下流通报刊质感的书衣上;再将英文书名My Back Pages( Bob Dylan名曲)设计成图版印章,由作者手工印上,并加上流水号钢印,限量出版。书腰上的昨日书字体则有铅字体风格,并以烫雾黑呈现,呼应书衣,一体成形。因手工流程再版困难,此版本仅首刷才有,限量发行出版,也吻合靴子腿的地下音乐出版风格。&/blockquote&书衣正面(上边缘有点皱了)&img src=&/ffef83fad24eab9456e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fef83fad24eab9456ec_r.jpg&&书衣背面&br&&img src=&/eadbc09fbdf3aa2bc809a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adbc09fbdf3aa2bc809ae_r.jpg&&介绍&br&&img src=&/e08ad58d5a42dbd9c7a74_b.jp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e08ad58d5a42dbd9c7a74_r.jpg&&左&br&&img src=&/8a3f767d69eef147e7e628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a3f767d69eef147e7e6284_r.jpg&&右上&br&&img src=&/ea7da62d66d298ba0205c1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a7da62d66d298ba0205c14_r.jpg&&右下&br&&img src=&/ae838afc9c2e24f5e959cb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e838afc9c2e24f5e959cb4_r.jpg&& 内书 &br&&img src=&/08beffa9dd5d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
《昨日书》内地版马世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手里有一本台版《昨日書》,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 本书特别邀请台湾得奖设计师聂永真装祯设计,聂永真引用乐迷发烧友私藏未公开发行的录音演唱版本BOOTLEG靴子腿概念,设计出独有风味的音乐书感,首先以马世芳收…
曾经,我有个冲动,想买了这150本,但没狠下心。&br&颤抖吧,知乎,我又来贴图了。&br&&img src=&/16c26bdb75f12c32caab4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16c26bdb75f12c32caab4_r.jpg&&&img src=&/22b126da13f2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22b126da13f2_r.jpg&&&img src=&/aabf179db7bc11317ddeeb7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aabf179db7bc11317ddeeb7_r.jpg&&&img src=&/967f5f18ecf2eefd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967f5f18ecf2eefd_r.jpg&&&img src=&/ae3f42daa30bca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ae3f42daa30bca_r.jpg&&&img src=&/a596b4caa386b27e04b03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1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a596b4caa386b27e04b03_r.jpg&&神哪,终于成功了!
曾经,我有个冲动,想买了这150本,但没狠下心。颤抖吧,知乎,我又来贴图了。神哪,终于成功了!
+已追加图片+&br&上海译文的译文经典系列(俗称“窗帘布”系列)还是不错的~&br&实物的色彩比图片更rich更好看。&br&&br&&img src=&/5e4e31ced62bd1_b.jpg& data-rawwidth=&18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8&&&img src=&/de7d404b92fab50de902ebdd44b03888_b.jpg& data-rawwidth=&187&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7&&&img src=&/884aa01c6cc7f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img src=&/0c5d0cde91d_b.jpg& data-rawwidth=&190&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0&&&img src=&/25e9c38b5525acdd5a66b_b.jpg& data-rawwidth=&18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8&&&img src=&/35be6e940ebb8bd634ec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img src=&/2e468f8cfda009ba79829dd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img src=&/22732cae729ecad7bafd55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img src=&/8b71acb7e1bf99d_b.jpg& data-rawwidth=&185& data-rawheight=&2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5&&&img src=&/d1b323c13a579d87060be3_b.jpg& data-rawwidth=&187&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7&&&img src=&/fc5a0b83dea3a4a73b393d_b.jpg& data-rawwidth=&185& data-rawheight=&2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5&&&img src=&/8464a5ae_b.jpg& data-rawwidth=&184&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4&&&img src=&/8a5f12e5aba_b.jpg& data-rawwidth=&18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8&&&img src=&/614ec87ae4d974cd22153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img src=&/b7619abb608ceee01f6430daf78e710f_b.jpg& data-rawwidth=&18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8&&
+已追加图片+上海译文的译文经典系列(俗称“窗帘布”系列)还是不错的~实物的色彩比图片更rich更好看。
简单来说,知日的排版是这个水平:&br&&img src=&/2b8d5468ddfe48d838cc23ec245dc281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2b8d5468ddfe48d838cc23ec245dc281_r.jpg&&&br&而真正的日式排版设计,哪怕是用word也能做出这个水平:&br&&img src=&/bd3d3a9be43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9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bd3d3a9be43_r.jpg&&&br&&br&差距大概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吧。&br&日式排版的精髓在于&b&可読性、視認性、判読性&/b&。&b&可读性,易辨识,易理解。&/b&&br&杂志这样的长文,标题副标用哥特体,正文用细明朝体,每组不应超过3种字体是基础中的基础。&br&行距应保持0.5~0.8文字分,字距应设为(保留意见,参阅评论),避头尾严格,标点挤压级日文标点符号半角。&br&一行的长度绝对不应超过40个字,全部两端对齐。对于符号,用语还要手动进行调整。&br&文字和图片也应该有效对齐,保持一定缝隙用以产生节奏感。&br&图片下面的短说明文字要左侧对齐。选图上务必要让图片的构图保持一定相似性。&br&无论排版怎么活泼花哨,能保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流畅阅读也是重中之重。&br&配色上色相饱和度明度不用解释了,每组不应超过4种配色。&br&配色上需要考虑色盲色弱人士,不能同时使用两组暖色冷色或是明度相近的颜色。&br&同样为了照顾色盲色弱人士,除非必要,不应使用背景色。(微软那个metro UI被黑得不轻)&br&在图形上,边缘色应与背景色相同,或不使用背景色。不混用两种不同的图形(矩形和椭圆等等)&br&尽可能不使用椭圆。圆角矩形的情况下圆角数值应保持相同。&br&元素之间间距也应保持相同。&br&&br&追加:评论附图。&br&&img src=&/5d6b190b92da5f5a591f677a491fcdd7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5d6b190b92da5f5a591f677a491fcdd7_r.jpg&&
简单来说,知日的排版是这个水平:而真正的日式排版设计,哪怕是用word也能做出这个水平:差距大概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吧。日式排版的精髓在于可読性、視認性、判読性。可读性,易辨识,易理解。杂志这样的长文,标题副标用哥特体,正文用细明朝体,每组不应超…
三个问题混起来答。&br&&br&首先,自出版和数字出版应该是两码事。但由于传统出版的壁垒,导致自出版往往通过数字出版的方式实现。&br&&br&&blockquote&出版是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blockquote&&br&这是出版的大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在网上发文章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出版。国内有起点、天涯、豆瓣、新浪等一大堆可以发表内容的平台,针对各种读者类型的都有。我在知乎写下这篇文章,然后分享到社交平台也是数字出版。所以题主所谓“真正的数字出版”是指什么呢?&br&&br&如果题主说的是LULU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lf Publishing, Book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Onlin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样的从数字到实体一体化的自出版平台,国内没有。&br&但是,国内也有类似的实现方式。作者在新浪微博、天涯、豆瓣等平台发表免费阅读的文章,并进行自营销。如果红起来了,自然会有书商找上门。相当于把LULU平台数字出版的部分免费,扩大影响力,然后靠纸质书挣钱。&br&自出版对作者的自营销能力要求很高。有本事把自己炒红的作者,书商抢都还来不及。能在网上卖数字COPY卖出50万份(在自出版新闻中被反复拿来做宣传的案例),实体出版一般都能卖出更多。书商绝对不可能放任这么大一块蛋糕落到别人嘴里,一定会用各种方式忽悠作者跟他们合作。&br&如果作者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稿子删改幅度太大,版税太低,封面太烂,宣传营销方式太恶俗等)不想和书商合作,想自己出版纸质书,这基本无法实现。且不说书号、设计、印制必须得专业人士参与,有些作者有能耐自己买书号,自己找设计,自己找印厂,但是能自己找仓储,自己做渠道么?有这个能耐,相当于自己当书商了。&br&假设咱们绕过书号、仓储、渠道这些传统出版里才可能遇到的事儿。有一种东西叫定制印刷书,淘宝搜一下,多的是。包设计,包印刷,有的还包渠道。微印吧,博客出书,生日礼品书,个人志……还需要更多关键词么?&br&&br&如果题主指的是亚马逊“作者→平台→读者”模式,完全不考虑纸质书。咱们这么看,亚马逊的口号是“只有作者、亚马逊与读者”,套用这句广告词——&br&只有作者、起点和读者&br&只有作者、纵横和读者&br&只有作者、晋江和读者&br&……&br&这就是目前国内数字出版的形态。国外的数字出版一本书还是以一份COPY的形式售卖,而国内则是按千字三分这样的方式卖(甚至是移动那种按流量计分成的方式)。&br&&br&国内愿意主动尝试数字出版的作者以网络作者为主,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的问题在于作品质量无保障、类型单一(基本都是网络小说)、模式化严重。而质量高的作者,有一些老作家连书商都不愿意相信,还死抱着出版社不放。年轻一点儿的也还在怀疑电子书会不会影响实体书的销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数字出版,呵呵……&br&&br&国内目前那种卖COPY的“数字出版”都是传统出版物的内容数字化。这估计是题主所指的“不是真正的数字出版”。&br&不先制成纸质书,然后再数字化的出版物,目前亚马逊、豆瓣、多看都在尝试。&br&&br&亚马逊在中国我不看好。(具体原因待展开吐槽)&br&&br&豆瓣阅读是最有可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出版平台的网站,但似乎豆瓣阅读对自己的定义并不是如此。(这点等有空的时候展开吐槽)&br&&br&多看也基本相当于传统书商的电子书店。看到多看的副总胡晓东所说,多看不做内容生产。(&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数字出版分工中,应如何定义字节社、多看、豆瓣阅读的位置?&/a&)&br&&br&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原创网。大家也许都不敢相信,它有完整的自出版生态,从设计、印制到销售。倒不是因为晋江原创网的经营者多么具有远见,而是因为耽美小说和同人小说在国内无法作为正式出版物出版,在“自出版”这个概念从欧美传过来之前,耽美以及同人作者们就已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出版了。这些作者们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自出版,她们只知道那些不能公开发行的“书”能带来不错的收益,日本的同人志、个人志市场也有相当大的规模。这些作者在晋江原创网自发形成了完整的自出版生态圈,网站的经营者就直接套用了这个模式。&br&&br&国内数字出版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和传统出版抗衡,但是它给那些在传统出版模式下生存不下去的作者提供了生存空间。他们的作品读者可能只有几千人、几百人,达不到传统传统出的要求(销量只有几千册书商会亏),正好适合做轻质的数字出版物。传统出版方嘴里漏出来的蛋糕屑,一旦成规模,照样不可小觑。&br&(豆瓣最适合这种有忠实读者圈的小出版,可惜它没有做到)&br&&br&&br&我一直觉得数字出版才是出版的未来,甚至恨不得明年数字出版就能取代传统出版。但可惜的是,照目前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起码还得10年。
三个问题混起来答。首先,自出版和数字出版应该是两码事。但由于传统出版的壁垒,导致自出版往往通过数字出版的方式实现。出版是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
前面的答案已经很详尽了,我就下面两个关键点做点补充。&br&&br&1.
稿酬&br&&br&稿酬有三种形式。&br&&ul&&li&版税:图书定价×A%(版税率) ×印数。版税率一般为8%,依作者水平和图书质量上下浮动。&/li&&li&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B元/每千字×千字数+印数(以千册为单位)×基本稿酬的1%。B一般为每千字30元,依作者水平和图书质量上下浮动。&/li&&li&一次性付酬。&/li&&/ul&对于作者来说,销量大的图书一般都签版税制稿酬;销量在3000册以下的图书一般签字数稿酬。&br&&br&2.
稿酬适用的税率&br&&b&&br&&/b&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起征点是 800元。&br&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br&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每次收入额-800)×14%&br&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br&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20%)×20%×(1-30%)=每次收入额×11.2%。&br&举例:如果一本书的稿费是6000元,主编1人,副主编2人,参编3人。&br&应纳税额为: ( 0) ×14% = 168元&br&稿费的税率20%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有多人参编,那么实际的纳税额就不高甚至不用纳税了。&br&
前面的答案已经很详尽了,我就下面两个关键点做点补充。1. 稿酬稿酬有三种形式。版税:图书定价×A%(版税率) ×印数。版税率一般为8%,依作者水平和图书质量上下浮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B元/每千字×千字数+印数(以千册为单位)×基本稿酬的1%。B一般为…
#别折叠我!#&br&不合格的杂志编辑前来报到。&br&1.对自己产品理念的认知和贯彻(这个很重要);&br&2.一定的编校能力(细心+创意)以及一定的设计感(不要被设计师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在设计师背后指点江山般地专断,你只需要提供想法),还有文案能力(好的文案本身就是一种美);&br&3.对 一篇稿子(插图)的判断力(需要1的支持)以及公正的态度;&br&4.良好的沟通能力(你会发现制作只是一小部分,每天工作的重点是和各种人交流),以及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维护作者等等);&br&5.对杂志平台的把握,要知道,杂志一般都不是赚钱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它产出更多的衍生物才是重点!&br&6.对于琐碎的处理能力,编辑这行琐碎的事情很多,特别是杂志编辑,搞不好就会忘记一些,在此推荐黑莓手机或是使用谷歌一系列服务;&br&7.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比如准备开印了却突然接到印厂的电话说文件有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解决。对于杂志来说,时间高过一切);&br&8.责任心;&br&…………&br&待补充。如果有以上几点,那么恭喜你,也变成了一个和我一样的不合格杂志编辑~
#别折叠我!#不合格的杂志编辑前来报到。1.对自己产品理念的认知和贯彻(这个很重要);2.一定的编校能力(细心+创意)以及一定的设计感(不要被设计师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在设计师背后指点江山般地专断,你只需要提供想法),还有文案能力(好的文案本身就是…
作为杂志编辑的身份来发表一下感想&br&1. 理解团队的重要性。&br&把整个杂志社的人要适时的想象成family,尽管他们有的时候拖拉有的时候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导致整体进度拖慢,甚至把责任怪在你头上,但是不能太大火气,该加班就得老老实实的加班,原谅一切,因为有的时候你也会犯一些细小或者愚蠢的错误。&br&&br&2. 适时的领导一下下层劳苦功高的群众们。&br&有一群编译、作者或者采访记者,过的生活更加艰辛,要适当关怀他们。他们有的时候图的是对工作的热爱,需要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干这些不是很轻松的活。&br&&br&3. 在对人交往顺利的基础上,再来谈工作方面的事儿。&br&各种软件最好都懂一点,文字上的不用说,标点神马的也要仔细检查,图像方面有的时候你发现美工怎么改都差一点的时候,就得开始自己动手了。&br&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对选题要有直接的考察能力。不大对劲的可以跟主编商量讨论。&br&&br&4. 审美&br&这个不是说你自己多high fashion,而是了解你的受众究竟会觉得这个图怎么样。受众是一个很诡异的群体,他们对一些东西执着的热爱有些时候你想象不到,这方面主要靠积累。&br&&br&5. 语言&br&中英文神马的很基础啦(对于我这本杂志而言),如果在多些扯淡方面的技巧能滋生出一些好的idea就更不错了,当然这个可遇不可求。
作为杂志编辑的身份来发表一下感想1. 理解团队的重要性。把整个杂志社的人要适时的想象成family,尽管他们有的时候拖拉有的时候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导致整体进度拖慢,甚至把责任怪在你头上,但是不能太大火气,该加班就得老老实实的加班,原谅一切,因为有…
从杂志的角度说:&br&除了《少年科学画报》和《小哥白尼》这样的少儿科普,《博物》等杂志也在做年龄稍大的青少年科普,都在努力着。&br&为成人做一份科普杂志要比为青少年做自由得多,不用担心一不小心踩到了家长们哪根敏感的神经;而且成年人消费自由,不像青少年往往依赖于家长来订阅杂志。况且,年龄稍大的青少年完全可以和成年人共享类似《新知客》这样的科普读物。&br&&br&另外,为什么说“《少年科学画报》那种生动的东西一起随历史远去了”?这份刊物不还是好好的吗?
从杂志的角度说:除了《少年科学画报》和《小哥白尼》这样的少儿科普,《博物》等杂志也在做年龄稍大的青少年科普,都在努力着。为成人做一份科普杂志要比为青少年做自由得多,不用担心一不小心踩到了家长们哪根敏感的神经;而且成年人消费自由,不像青少年…
作为一个疯狂的童书购买者,我感觉童书出版市场是目前中国出版市场含金量最高的市场,同时也是电子书比较难取代的市场,因为大多数的母亲都有教育饥渴症及焦虑症,都会不惜血本地购买书籍给自己孩子,同时由于担心孩子视力和阅读习惯问题,不愿意给孩子尝试太多电子书。但中国的童书质量实在良莠不齐,虽然数目很多,但泥沙混杂。原创的具有童心、互动性强的好童书太少,而国外版本又并不见得适合中国文化。
作为一个疯狂的童书购买者,我感觉童书出版市场是目前中国出版市场含金量最高的市场,同时也是电子书比较难取代的市场,因为大多数的母亲都有教育饥渴症及焦虑症,都会不惜血本地购买书籍给自己孩子,同时由于担心孩子视力和阅读习惯问题,不愿意给孩子尝试…
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没法以年收入或码洋计,因为品种太多,出版社也多,这个似乎很难统计。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方面来推测,比如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青少年读物占掉3层的大半个卖场,书堆得满满当当,到周末和节假日那里也是最多人的。而成人的文学、小说类图书,在出版业中也算很赚钱的一块了,位置和它相当,在更高一层,要冷清多了,不止书少,人也要少一些。&br&我过去所在的出版社是纯文学出版社,主业是成人阅读的大众、通俗文学作品,一直试图涉猎童书市场,因为没有相关的积累,只能勉强做到校园小说、儿童教育类读物,就这样稀少的几个品种,发行量能占到我社图书的一半。&br&青少年读物的市场,我个人感觉仅次于教材教辅,至于童书,或许可以理解为主要是给学龄前后的儿童看的以图画为主的书?它大概又可以占到青少年读物的三分之一左右吧,甚至更多。这只是我个人观感,可能不太准确。&br&不过童书市场虽大,一个新兴出版商想要进入却很难,童书的特点是彩色印刷、单本比较薄小但种类却很丰富,它在商店陈设时多以平铺为主,书脊窄小难以辨识,而且多数是由大人购买给儿童,因此它的装帧设计和宣传策略既要讨好儿童,同时也要有足够信息吸引大人注意,童书必须以较大规模的独具特色的系列书籍持续冲击市场(多本图书在卖场陈设时可以占据更大的面积,更吸引眼球;持续出版则可以保证长期持有卖场陈设平台),同时尽可能开发丰富的产品线(动画、玩具、卡通形象授权商品等等)。因此需要出版商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
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没法以年收入或码洋计,因为品种太多,出版社也多,这个似乎很难统计。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方面来推测,比如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青少年读物占掉3层的大半个卖场,书堆得满满当当,到周末和节假日那里也是最多人的。而成人的文学…
請參照此帖
&a href=&.cn/s/blog_4a016db70102dy2u.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4a016db70102dy2u.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印價計算方面,我們當年的培訓教材是&ul&&li&印刷工業出版社的「印刷工價計算」&br&&/li&&li&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印刷計價報價速算手冊」&br&&/li&&/ul&卓越、當當均有銷售。&br&&br&&img src=&/d4d7ef569acbee55c12ed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4d7ef569acbee55c12edaa_r.jpg&&&img src=&/7b835dd5cb56b088c202dfe14d66757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b835dd5cb56b088c202dfe14d667572_r.jpg&&
請參照此帖 印價計算方面,我們當年的培訓教材是印刷工業出版社的「印刷工價計算」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印刷計價報價速算手冊」卓越、當當均有銷售。
第一个问题已有专业人士回答的比较具体和准确了,不再赘言。补充说一下第二个问题。&br&一般图书的起印数是3000,低于这个数,印刷厂因为亏本就不开机印刷了。一般的大众图书(就是放在书店里一本本卖的那种)通常起印数在,为了凸显大众图书和教材的利润差距之大,我选择上限10000。下面举例说明:&br&大众图书一种,定价30元,起印数10000册,利润10%,最终利润:30*000元(这是理论值,也就是最理想的情况)&br&教材一种,定价5元,起印数1000000册,利润10%,最终利润:5*%=500000元(现在教材国家限价,远低于大众图书的价格,但是5元也算低的了;起印数取决于使用教材的地区有多少,如果是国家标准教材往往使用地区不限于一省,1000000册可以看做是下限;至于利润率,10%也是下限,不过这里面比较复杂,后面再做说明)&br&大众图书的退货和损耗比教材高,原因很简单。考过职称考试之类考试的同学应该都有体会,报名后你是买不到最新教材的,只能去“订”教材。为什么呢?因为还没有印呢。等到购买人数都统计上来之后,再开机印刷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直接供货到购买者手中,发行成本降低,还不会打折。反观大众图书,铺货(就是把图书铺到各个书店)成本较大,读者在书店中翻来翻去造成耗损,再搞点优惠促销……高下立见吧。&br&再说说利润,教材的利润绝对额比大众图书高,而且利润率也比较高。不过这部分利润并非出版社独享,发行环节,也就是“新华书店”占有了不少利润。民营书店是不可能介入教材发行的,所以这部分利润也成为了新华书店的经济支柱。看看现在新华书店的门市,那样的客流量和购买量怎么可能支撑如此庞大的企业?那么他们又是靠什么生存的呢?明白了吧。&br&当然,从利润池中分几杯羹的还有相关部门,比如出版集团、出版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等等。说到底,教材为什么利润巨大,就是两个字:垄断。不光出版行业,中国任何一个日进斗金的国有企业依靠的都是垄断。&br&而出版行业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国家机器,因此,垄断是不可能改变的。除非……&b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考证一下国内已经上市的出版集团最初的招股书和年报,看看各出版集团出版业务中教材教辅的码洋占比是多少,利润占比又是多少,可以对上述问题有个更清楚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最近几年各出版集团都大搞多元化发展,所以出版主业在整个集团的业务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房地产、酒店业、物流、金融等其他板块占比呈上升趋势。所以,你需要将其他板块的贡献去除掉后,单独比较出版业务内部的利润占比,因为在各出版集团上市之前,出版业务才是主营业务,而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工作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是很清楚,一个出版集团中涉及出版主业的不是就那么几个出版社,还有物资公司(提供书的重要原料:纸),若干印刷厂、航母一般的新华书店、N多的制版公司等等,所以,对于垄断大家可能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吧。)&br&&br&
第一个问题已有专业人士回答的比较具体和准确了,不再赘言。补充说一下第二个问题。一般图书的起印数是3000,低于这个数,印刷厂因为亏本就不开机印刷了。一般的大众图书(就是放在书店里一本本卖的那种)通常起印数在,为了凸显大众图书和教材的…
1- 一定要有备稿。&br&2- 前期要做判断,评估该稿件难度和该作者正常可行的完稿时间。&br&&br&3- 和作者约定一个远早于实际截稿日期的约定交稿时间;&br&4- 前期和作者共同确定方向、进度,评估存在的不确定因素?&br&5-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随时更新作者进度(包括但不仅限于直接问进度、通过第三方了解其完成状况、通过进一步讨论选题判断其实际进展。。。),最好的方式是为作者提供各种帮助、资源,同时掌握其进度。&br&6- 如果在约定交稿时间不能完稿,要想办法了解完成进度,并且一定要鼓励作者,想办法安抚作者的紧张情绪,要知道,绝大多数作者此时比你压力更大。当然,别说此时你的备稿还没有准备好。&br&7- 都到这时了,一切沟通方式用上吧,了解作者进度。同时,分拆作者的任务是个可行的方法。&br&8- 实际截稿日期真的迫在眉睫了,对不起,这时候你需要威胁、恐吓、或者用博其同情的各种手段,刺激或激发作者的小宇宙爆发。&br&&br&9- 实践证明,多数不靠谱的作者会选择在双方约定时间不能交稿后玩消失。可以理解,有些作者是躲避编辑的催促,寻找安静的环境,但是,作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你应该掌握一些不靠谱作者的爱人、闺蜜或哥们、家庭的联络方式,让他们帮助找回玩消失的作者。此外,通过该作者的社交圈子给其施加一些压力也是必须的(必须承认,这有些mean,不过我觉得每个人的声誉都是自己搞的)。&br&10- 对我而言,玩消失的作者,我会在心里把他的名字划掉的。总之,作者就是个孩子,你要爱他,帮他,激励他;也好在他真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选择放弃他。
1- 一定要有备稿。2- 前期要做判断,评估该稿件难度和该作者正常可行的完稿时间。3- 和作者约定一个远早于实际截稿日期的约定交稿时间;4- 前期和作者共同确定方向、进度,评估存在的不确定因素?5-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随时更新作者进度(包括但不仅限于…
1.解释世界是否有独到的视角,并长期一贯的提供这种独到视角。比如解释为什么舒琪算美女。&br&&br&2.划分人群是否清晰、精准。让喜欢看的读者介绍给20个朋友,不喜欢的读者也发言声讨。&br&&br&3.是否提供审美愉悦。即使在新媒体终端上面,呈现依然令人惊艳,一眼就打动人。&br&&br&这是不论媒介形态如何,长久不变的三个特质。&br&&br&我再补充一点:在中国做一本杂志,面对现有的媒体环境,应该有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上比同行更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才有可能超越一般的水平。精神境界决定不了GDP的具体多少,但能决定GDP的天花板。
1.解释世界是否有独到的视角,并长期一贯的提供这种独到视角。比如解释为什么舒琪算美女。2.划分人群是否清晰、精准。让喜欢看的读者介绍给20个朋友,不喜欢的读者也发言声讨。3.是否提供审美愉悦。即使在新媒体终端上面,呈现依然令人惊艳,一眼就打动人。…
简单想了一下,我觉得大体而言,两个层面吧:&br&&br&1.理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价值(包括对既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展望,对不为人知的幕后的还原,对看上去浮华或复杂事件的深入解读,对自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倡导,对读者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心理满足,等等)&br&&br&2.感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阅读快感(包括故事是否讲的好看,版式和图片的运用是否出彩,话题的设置是否适当考虑了受众,等等)&br&&br&所谓“华尔街日报体”的“DEE”结构法,即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解释)、EVALUATION(评价)在杂志这一传播媒介形态上还没有过时吧
简单想了一下,我觉得大体而言,两个层面吧:1.理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价值(包括对既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展望,对不为人知的幕后的还原,对看上去浮华或复杂事件的深入解读,对自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倡导,对读者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心理满…
&b&《书籍杂志编排设计完全手册》 / 日本排版设计研究会编,&/b&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br&这一本很适合入门者,全是各种各样的基础案例。很适合模仿之后从中总结一些规律,也很适合作为初学者创意发挥的基础。
《书籍杂志编排设计完全手册》 / 日本排版设计研究会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这一本很适合入门者,全是各种各样的基础案例。很适合模仿之后从中总结一些规律,也很适合作为初学者创意发挥的基础。
日本佐佐木刚士的《版式设计原理》,我当年的入门书,很不错~&br&&br&&a href=&/subject/22383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版式设计原理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日本佐佐木刚士的《版式设计原理》,我当年的入门书,很不错~
现在又是作者、记者,又是编辑了。觉得还是有些体会。&br&首先,要以作者的利益为重。我现在约稿,一般都主动会帮他们争取尽可能高的稿费,甚至越是没什么名气的作者,给的稿费反而越高。甚至有过争取不到高的稿费,自己花钱添补一点的情况,因为觉得好稿子其实是无价的。&br&另外,对作者的限制越少越好,给个主题和大概字数,就让作者自己发挥,不给太多的限制,尤其是观点和价值观的取向。&br&尽量不给作者提修改稿件的要求,尤其是反复修改。要多反省自己是不是在约稿的时候沟通不够。&br&如果确实需要修改的话,就会请作者吃饭,多跟他聊,听他的看法和见解,自己的意见只能作为给他的启发。&br&第二,要了解作者。知道他喜欢的题材和角度,让他写得舒服。&br&第三,虽然催稿很讨厌,但还是要催稿啊。临近截稿的两天前,就得发短信提醒,截稿日期当天如果还没有交,就会半天发一个短信地询问。态度是恳切的,心情是迫切的。我当了编辑之后,几乎不拖稿了,因为知道其中的不易。&br&第四,作者稿子发了之后,要及时反馈。大部分编辑收了稿子就收了,顶多说个“辛苦了”。我觉得还是要及时给评价,尤其是诚实、正面的评价。我自己是作者,所以知道写完稿子之后,是很期待第一个读者给出评价的。我觉得鼓励是非常重要,又经常被忽略的。&br&第五,要多发掘新作者。平常网上看文章的时候,多留意作者,不要老是盯着那几个熟头熟面的,大部分有名的作者都被消费过度,也被榨干了。&br&第六,给作者争取福利。比如有去国外旅游写稿的机会,多争取这样的选题。好作者都是要下本钱的,我觉得做杂志,钱花在杂志内容的身上是最划算的。。。&br&我有一点点交际恐惧症,所以很怕请作者吃饭,甚至都很怕被编辑请吃饭。觉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了啦。多给作者实际的好处,比谈感情和画饼要强~
现在又是作者、记者,又是编辑了。觉得还是有些体会。首先,要以作者的利益为重。我现在约稿,一般都主动会帮他们争取尽可能高的稿费,甚至越是没什么名气的作者,给的稿费反而越高。甚至有过争取不到高的稿费,自己花钱添补一点的情况,因为觉得好稿子其实…
以前也做过杂志的编辑,但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从事编辑工作的经历,不敢忘谈。&br&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摘抄如下:&br&链接地址:&a href=&/113767/widget/forum/1846600/discuss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113767/&/span&&span class=&invisible&&widget/forum/1846600/discuss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个好编辑需要什么?&blockquote&No1【书卷气】 &br&&br&  书卷气来源于对书天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一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终生盘桓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很多编辑班上得很诚恳,但聊天喝茶吃饭喝酒从不谈书,平时从不逛书店也从不买书,也不关心新京报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跟文化学术界从来没有朋友,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没有一点书卷气,这样的同志跟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版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坏决定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我们对文化的兴趣,对书要有一种真正的热爱,如果只把它当个饭碗来应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会越做越没灵感越做越苦闷。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看一个人像不像一个编辑,不是看他八小时在干什么而是看他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 &br&&br&  如何培养书卷气?一是广泛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做编辑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个人的学识和专业都不一样,而每个人一谈到自己的专业都好为人师口沫飞溅,这个时候我们编辑为了不显得尴尬让谈话继续,我们还得强打精神来应付,这个领域你不一定很精通,但起码要了解一个大概。这就要考验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视野,比如做人文图书的编辑不能因为你学的是文学就可以对历史和哲学不闻不问,不能因为你学的是历史就可以对常备的的文学经典没有涉猎,相反你对文史哲都应该有常识性的了解。在知识结构上上海少儿出版社社长王一方先生算得上是一个全能型编辑,十余年前我第一次见他时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医编辑,他谈起马王堆的性医学来让我面红耳赤又大开耳界,接着大谈周作人,接着大谈曾国藩,让我一个中文系出来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br&&br&  二是广泛的交往,听君一席言胜编十年书。与作者交往,与同行交往,与书界媒体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广开思路,获益良多。每当我没有选题感觉的时候,为一个选题做与不做而犯愁的时候,为一句广告词而冥思苦想的时候,我会走出来选择跟一个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过一套很有影响的科学人文丛书“三思文库”,其中“三思”这个绝妙的书名(把西方的“赛先生”和中国儒家的“三思而后行”结合起来)就是当年刚出道的黄总与刘兵、吴国盛等科学史名家在一个茶馆聊出来的。这方面三联原老总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会找一个作者来三联韬奋中心喝咖啡聊天,从与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捞到点子,早年的《读书》办得那么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br&&br&No2【激情】 &br&&br&  要做好编辑,还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编辑身上看不到这种由内而发的激情。这种激情表现在发现好书稿时的拍案叫绝,在找到好作者时的相见恨晚感动莫名,在与作者讨论书稿时的当仁不让,在策划选题方面的绞尽脑汁,在办事效率方面的雷厉风行 &br&&br&  激情对编辑的组稿非常重要。一种光明向上的心态,一个热情开朗的表情,一种做不好事情决不罢休的执着,才能给作者一种信心一种力量,要他接受你的组稿,首先要他接受你这个人。现在书稿市场竞争很厉害,如果你慢条斯理或者暮气沉沉,你肯定抢不到好书稿,一个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动作者,才能让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你手上。其次激情还表现在对编辑工作的投入,我们公司不怎么提倡加班,但是我们还真该有一种努力的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天的事就该今天做完,没做完通宵达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还表现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韧性”上,克服困难最需要的是这样的激情。我们在组稿的时候经常会遭遇打击,名人的架势往往会挑战我们自信心,此刻我们就得要用激情来重树我们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也要“搞定”他。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做编辑的时候,非常认死理,每次冬天来北京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手机,他就坐在楼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来,他已经是饥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见到这样的编辑没有不感动的。 &br&&br&No3【亲和力】 &br&&br&  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br&&br&  编辑上天入地的组稿能力来源于自身的亲和力。台湾的朋友讲到编辑的十种能力,我对编辑的亲和力特别有感触。首先,我们的年轻编辑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应当不差,但我要特别提倡一种共事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合作特别需要的亲和力。其次就是对外与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编辑出去跑了一圈可能什么都拿不到,但有的编辑就能马到成功满载而归。曾经有个著名文学编辑名叫梅朵,作家圈里叫他“没法躲”,他的亲和力太强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没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亲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笃实,作者们第一次见面没有不愿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一眼要让别人交付于我,恐怕就有些困难。所以我必须在后天培养上下功夫。 &br&&br&  亲和力如何培养? &br&&br&  一、在陌生拜访时要学会与作者聊天。聊天并不是马上进入主题,你首先要营造宽松友好的谈话氛围,先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方可“武装夺取政权”。 &br&&br&  二、在讨论书稿时,要采取“同意挺进法”,就是先肯定对方后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退为进。作者们往往自视才高八斗,你个小编辑如意气用事针尖麦芒吵起来,后果肯定是鸡飞蛋打不欢而散。 &br&&br&  三、学会赞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学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赞美使人进步”。人们都不拒绝好话,与别人打交道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吝赞美。尤其是作者们十年磨一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写就一部书稿,你能夸到点子上,他会引为同调,感君知遇之恩。 &br&&br&  四、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涵养。在许多交际场合,幽默能化解尴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赢得人缘。 &br&&br&  五、学会微笑。 &br&&br&No4【眼力】 &br&&br&  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br&&br&  怎么让作者认可你?光放下架子厚着脸皮、生拉硬扯是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作者的定位,对作品的理解。这就要考验编辑的判断力也就是眼力了。你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能不能在与作者交流中产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气凌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说“不”。你的勇气来源于你的水平。这跟平时的读书很有关系。“观千剑而后识器”,编辑读书怎么读呢,沈昌文先生说“非浅尝则止不可”,我则主张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看看我们业界几位出版界名流,如李庆西、王建辉、王一方、俞晓群等哪一个的笔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br&&br&  这方面我经常给同仁们讲一个例子:我刚当编辑的时候,到北京来组稿,取法乎上,斗胆拜访作家社的副总编龙先生。此公何许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责任编辑也。我一进门他就跟我说,一个好的编辑看一个书稿的时候就像老中医把脉,手往病人手脉上一探就知道病症在哪里。同样,一个编辑去看稿子的时候,只要翻几页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此等功夫,令人向往,但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这种职业的直觉能力。 &br&&br&No5【文字感悟力】 &br&&br&  舒婷说“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汉字简约优雅而极富想象力,是当今世界其它任何一种文字没法比肩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今天的身体写作小资情调望洋兴叹。我觉得对汉字有没有品鉴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编辑的一个入门标准。 &br&&br&  台湾我识出版社的王总编跟我说过,有些编辑的文案一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编辑做了好几稿还是欠火候。为什么,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 &br&&br&  我给我们的编辑改文案的时候,往往是做减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啰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为是古典修养的欠缺。 &br&&br&  每个责编把书的文案作为一个功课来做,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重新背一遍,把《论语》《庄子》《史记》《红楼梦》再啃一遍。韩少功说中国作家正在丧失两种能力:一是形容的能力,一是解析的能力。依我见,我们新一代编辑与戴文葆、朱正、钟叔河等老一代比起来,不但学养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 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里计也。 &br&&br&  浙江文艺出版社著名编辑李庆西先生的审稿意见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发表,可见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现在还记得十余年前他给自己策划的“学术小品丛书”(因为这套书带动了当时的散文小品出版热)写的前言的最后一句“区区小品以期蔚为大观”,通篇只有两三百字,简明扼要而又风雅洒脱,当时让我眼红得发晕。有心的同人还可留心上海的《书城》杂志,每期封四的“每月书偈”就出自他的手笔。公司图书给业界的印象是“干净”,这个主要得力于我们文案的讲究。今后我建议我们每一个编辑的文案都要拿到编辑部来讨论,在切磋中培养文字的感觉;在公司的网上加强编辑荐书,不能抄书,必须用自己的话来写;鼓励编辑就我们自己的书写书评,发表后公司再奖励一次稿酬。 &br&&br&No6【核心价值的把握能力】 &br&&br&  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 &br&&br&  台湾的蒋社长说对一本书的核心把握不能超过20个字。这对书腰广告语的撰写尤其严格:既把握全书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余音袅袅。第一要吃透书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这样的书名让人读后有叩击灵魂欲罢不能的功效。我小结三点:1.要简要约;2.要狠要准;3.要实要虚。究竟如何写,得失之道存乎一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br&&br&No7【做减法的能力】 &br&&br&  钱钟书对编辑有一个很俏皮的说法,“编辑就是自己写不出东西也不让别人轻易写出东西的人”。新老编辑在对待书稿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区别,那就是一个字 ——删。新编辑在面对煌煌几十万言的书稿,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心态,不管他说的对与不对,反正照单全收,最多改几个错别字就匆匆发稿,然后在填写发稿单 “内容提要”时也是云里雾里套话连篇,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比如同志我在刚做编辑的时候为了强调书稿的出版价值,为了在社领导面前显示我组到了好书稿,我总是郑重其事地写下“此书填补了我国某某领域一项重大学术空白”或者说“这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某某的学术专著”。其实那个时候我对该领域的情况压根不了解,也不跑图书馆也没网络查询,就这样信口开河,想来真是脸红。盲目给一个作者带高帽子就确证了一个新编辑在驾驭一部书稿不能做减法的能力。一个老编辑就不一样了,他会先快读一遍,看说了什么东西,怎么说的,篇章结构合理否,主题突出否,哪里该详哪里该略,哪里该小删哪里该大砍,哪里有硬伤哪里太平庸等等,他会把这些问题列一个清单,有理有据,寄给作者让他老老实实修改。一部书稿没有编辑作者之间好几个来回“斗争”和打磨,是出来了精品的。一部部浸透编辑的心血的好书稿在出版史上简直不胜枚举(陈思和先生编的《艺舟双楫》可以找来瞧瞧)。龙世辉先生就跟我说过,《青春之歌》是杨沫写出来的也是他作为编辑删改出来的。 &br&&br&No8【策划力】 &br&&br&  就是出点子、策划选题的能力,这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将出版理解为对思想文化的策动,这个策动力来源于我们编辑个人的策划力。出版史上有几个大的策划都曾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过深远的影响,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王云五的“万有文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川人民社的“走向未来丛书”。 &br&&br&  所以我们首先要提倡一种大策划,提倡一种没有竞争的策划,没有竞争的竞争是最好的竞争。这是最有创意的策划,如同第一个赞美女人如花。具备这样本事的要对大局走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前瞻性判断。韩少功当年下海南办《天涯》杂志,他们当初对《天涯》如何在众多文学杂志里凸显出来,而且在文学刊物普遍走下坡路的时候让《天涯》杀出一条血路,这些旨意创意韩少功在《我与天涯》的长文里谈的很精彩。其次要做好市场调查。跑书店,看看市面上最新出了什么,什么东西好卖,卖点在哪里,琢磨别人的书名,琢磨别人的封面,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跑图书馆上网查询,看看过去出了什么东西,一是避免重复,一是看看有不有再版或者再挖掘的潜力,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早些年贝贝特公司呼延华先生玩的“版本升级”,选了一大批已经出过多次的学术名著进行版本改造,用铜版纸做彩插高定价推出,名曰“插图珍藏本”,叫好又叫座,我与李泽厚先生交往多年,都没有想到把他的《美的历程》再换个花样做一把,看来机会不一定留给有准备的人。三是要培养敏锐的职业嗅觉。我在北京有个朋友是很厉害的图书策划人,叫唐建福,每次见面聊天,我都被他弄得激动又惭愧,激动的是他的好点子让我要死要活,惭愧的是这些点子我咋没想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他的强项是总能在事情还刚刚萌芽别人还一团雾水浑然不觉的时候,他就开始捕捉并行动了。四是要勤于思考。同样做市场调查,同样跑图书馆找人聊天,有些编辑能提出选题,有些编辑压根没想法,这就是思考的不够。只有思考的深入才能玩出自己的匠心,否则就是跟风赶浪。 &br&&br&No9【建立作者队伍的能力】 &br&&br&  这是编辑的一个重要的书外功夫,考虑一个编辑的能耐也就是要看他的作者队伍。我们目前编辑主要要练的是案头功夫,对编辑跑外组稿还不太要求。但从长远来看编辑要做内外兼修。 &br&&br&  如何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 &br&&br&  一、陌生拜访。第一次登门,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被拜访者要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对他的代表作要精读;二是遵守傅佩荣先生的告诫: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切忌不着边际夸夸其谈。 &br&&br&  二、书信交往。对老一辈名家大家,突然造访未免唐突,最好是事先修书一封,然后再上门请教。我早年在北京上海交往的一些学界名流就是靠这个笨方法得来的,如季羡林先生、李学勤先生、李泽厚先生、王元化先生、朱维铮先生。为了说动李学勤先生来做“中国学术史”这个高难度选题,我曾经给他写过一封长达十页纸的长信。我至今还收藏着许多名家的亲笔信。现在的人不怎么爱写信了,但你可以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发短信。 &br&&br&  三、及时跟进。有些编辑几年下来,作者资源还是很稀缺,他和作者的交往就象猴子摘苞谷,摘一个丢一个。作者队伍的培养,跟进很重要。建立联系之后,怎么巩固这种联系呢?过年过节的时候,你可以发电子邮件,有事没事你可以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有事没事你可以登门去看看。随时与作者保持在联系状态,切忌临时抱佛脚,有事才去找他,要让他感觉你是情义之人而非势利之徒。 &br&&br&  四、我觉得跟作者交往,锦上添花效果不一定好,雪中送炭可能才是上策。前段时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编辑兴冲冲跑去跟如日中天的正在龙飞凤舞做签售的易中天先生组稿,易头也没抬,哼哈两字就把她打发了。老出版家王云五、张元济他们是在作者最困难的时候,稿子还没有写出来的时候,就将稿费打过去了。这一招复旦大学的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玩的特别出彩,他主政复旦社以来,复旦的好书稿基本上你不要再打主意了,因为复旦的名学者已基本被他“搞定”并归服。 &br&&br&  五、学会吃饭。吃饭在中国不是吃饭,而是吃感情吃关系吃过程,吃什么不重要看跟什么人在一块吃很重要。吃饭就是吃“人”。所以我主张编辑要学会跟作者们吃好饭。在接待一些重要作者时,我们都有意识地想把我们的编辑也带上,有些编辑同人觉得是累赘,不愿意去,错失良机啊。其实在饭局上人们更轻松更打开,酒过三巡,滔滔不绝掏心掏肺,酣畅淋漓真气毕露。现在,我晚上很少回家吃饭,同仁们骂我“腐败”,老婆也不给好脸色看,弄得里外不是人,何苦来着?我好吃吗?我缺吃吗?我难道不想回家跟小儿子玩天伦之乐吗?我难道不想读书冲电精进吗?同志们,我其实是在“上夜班”啊!为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争取更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争取更多更棒更强的书稿,哪怕吃得脑满肠肥,哪怕喝得天地玄黄,我也豁出去了——苟利公司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blockquote&
以前也做过杂志的编辑,但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从事编辑工作的经历,不敢忘谈。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摘抄如下:链接地址:一个好编辑需要什么?No1【书卷气】 书卷气来源于对书天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一种才下眉头又…
泻药。&br&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我只说自己的吧。&br&我们部门来说,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不走校园招聘,对于应届生,一般都是上学的时候在实习,然后觉得合适,而且也干了两三年了,毕业了之后就留下了。&br&我大概从大二开始实习,周末来,弄一些简单的发图、发报纸,到后来改页面,单位的人觉得很合适,就开始分方向,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开始做足球。&br&一般的情况都是如此,不过这两年的情况也有些变化,有时候人手不够,于是也会通过一些社会招聘,直接在网站上贴招聘启事,另外,朋友介绍一些认为合适的人也是一种。
泻药。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我只说自己的吧。我们部门来说,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不走校园招聘,对于应届生,一般都是上学的时候在实习,然后觉得合适,而且也干了两三年了,毕业了之后就留下了。我大概从大二开始实习,周末来,弄一些简单的发图、发报纸,…
应小欧的希望,过来说两句。&br&&br&从问题来看,大致有个前提:这个作者不错。因为问题问的是媒体有什么机制,而不是问作者如何做才会长期贡献好文。&br&&br&有几点是需要考虑的:&br&&br&1、钱。银子当然很重要。没银子很难吸引到别人贡献好文。不过,话要说回来,如果没银子,但作者极多,总能挑出一两篇不错然后予以重奖。虎嗅本质上就是这个模式。但虎嗅有一个小小的危险:从众多作者中拼杀出来能够获得报酬的作者,有可能会跑掉(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能拼杀出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几个虎嗅的作者成了门户科技频道的专栏作者。&br&&br&2、网站自身的影响范围,包括它的流量,它的社会化账号。作者写一篇东西,除了希望得到一些物质回报外,也希望得到名声上的好处。流量太低的网站,除非高额换取文章,吸引力会低很多。&br&&br&3、编辑。我个人认为,编辑是最重要的一环。稿酬过得去、流量还可以,如果编辑非常优秀,就可以把作者圈住。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懂得:&br&&br&1)单个作者ta擅长写什么方向的话题,并与之讨论,激发ta写作的欲望(或者说灵感);&br&2)编辑对作者的文章会提问,会挑战,会纠正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错别字),从而帮助作者尽可能拿出好的作品;&br&3)编辑嘴巴比较甜,能满足作者,尤其是成名作者的虚荣心,但绝不是靠贬低他人来获取的。讨好一个人也要讨好到点上,比如懂得发现作者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br&4)编辑会帮助作者催要稿费,能够比较清晰地告诉作者收入的情况&br&&br&4、关系维护,没事组织点线下的作者聚会什么的,但不要太大,十个人以上没啥意思的&br&&br&最后说一句,钱绝对不是主要的,嘿嘿。媒体和作者如果只是一个买卖关系,这个作者队伍是相当不稳定的。媒体和作者也不是媒体出钱然后利用作者,利用作者很偏激的言论为自己吸引流量,这种“工具关系”也不长久的。说到底,是合作关系,人情关系
应小欧的希望,过来说两句。从问题来看,大致有个前提:这个作者不错。因为问题问的是媒体有什么机制,而不是问作者如何做才会长期贡献好文。有几点是需要考虑的:1、钱。银子当然很重要。没银子很难吸引到别人贡献好文。不过,话要说回来,如果没银子,但…
1、 选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刚毕业的时候,建议选择这四个城市,大学提供训练与现实脱节严重,因此需要在工作中来成长和学习,压力足够大,成熟的才足够快,新兴行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些城市,机会多,成长快;干几年有经验、人脉后;再考虑去二线城市成家立业,相对比较容易;&br&&br&本人体会:97年大学毕业,在威海工作2年多 ,换工作异常艰难,2000年来京后,机会明显多,虽然初期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br&&br&2、 选行业:建议考虑新兴和快速发展行业,“男怕入错行”,这个真的很重要,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搜集信息很方便,比如:互联网+某传统产业的结合是个不错的方向;&br&&br&本人体会在威海做的传统制造业,来京后就投入到互联网相关领域,互联网+财经,互联网+外贸,互联网+教育;&br&&br&3、 会议和人脉:如果在大城市,有机会多去参加会议和论坛,对了解行业,积累人脉都有好处,如果在二线、三线城市,多看新浪上直播的各种财经会议;多关注行业圈子里面的会议;重点了解一些行业和行业内的主流企业的动向很有帮助;&br&&br&本人体会:八年前来到了现在单位,是一家媒体,媒体的平台功能还是很强大,可以对接行业内第一流的机构和老总,人脉和对行业理解不断深入;这几年看新浪财经会议,收获很多。&br&&br&4、
选企业;选择行业内优秀企业,去挖掘和思考打造自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好企业都是需要优秀人才,关键是找不到合适的,对人才也最挑剔,要给自己目标定高些;&br&&br&本人体会:刚来北京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盲目找工作,对于目标企业研究不透彻,选择企业不准,造成最初几年不稳定,平均1年换一个单位,后来发现是自己选企业问题,要挑有前途的 企业,而不是短命和短视的企业;后来认真扎根在现在单位做,八年了感觉很有成长,当然十年前互联网还不发达,找信息很难,现在情况很不同了;&br&&br&5、 尽快完善自己;平时要多写、多看、多组织活动、沉下心来不要怕吃苦;&br&&br&本人体会:行业内名人和经典的著作及时看、业界名家的博客和微博经常看,会写文章和报告也是一项重要能力,多练才可以,要有吃苦的准备的努力。&br&&br&6、去名人离职后创业的公司,老板有很深度人脉关系和行业资源,自身也很优秀,创业阶段,从他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很好的锻炼,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br&本人体会:最近接触的几家创业公司早期招人都很难,但是1年后优秀的拿到VC,这种经历很难得。&br&&br&2011年中国企业家评选的21星,北京9个,上海4个,广东4个,山东2个,新疆和湖北各1;候选名单100强,北京占了43个;上海22个;广东9个;总体而言,北京、上海还是优势明显。
1、 选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刚毕业的时候,建议选择这四个城市,大学提供训练与现实脱节严重,因此需要在工作中来成长和学习,压力足够大,成熟的才足够快,新兴行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些城市,机会多,成长快;干几年有经验、人脉后…
184 人关注
114 个回答
12002 人关注
802 个回答
2742 人关注
329 个回答
15805 人关注
327 个回答
8057 人关注
76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字怎么写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