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镇和多伦淖尔镇镇是一个地方吗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92)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
&&&&&&&&&&&&&
多伦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多伦县所属镇,该镇是中共多伦县委、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中心。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南和丰宁县、大北沟镇接壤,西与大河口乡毗邻,北与蔡木山乡交界。是内蒙古自治区到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镇。多伦淖尔镇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年平均风速3.6米/秒,无霜期100天左右。
&&&&&&&&&&&&&&&&&&&&&&&&&&&&&&&&&&
&&&&&&&&&&&&&&&&&&&&&&&&&&&&&&&&&&&&&&
多伦淖尔镇史称多伦诺尔,亦称兴化镇。多伦诺尔系蒙古语,汉语为七个湖泊之意。又因此地曾建有汇宗寺和善因寺两座藏传佛教寺院,故俗称喇嘛庙。
多伦淖尔镇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脉北坡的多伦县中部,是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路里程南距北京市360公里,南距张家口市280公里,东距承德市和赤峰市均约280公里。多伦淖尔镇陆路交通便捷,贯穿全境的南北大通道北与省级通道相连,南与张承高速公路接通,处于以省道308线和京伦大道,多克线公路为“十字”型骨架所构建的“三纵三横”的公路网络上。此外,途经多伦淖尔镇的桑虎(桑根达来至虎什哈)铁路正在兴建中。
多伦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一直是汉地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相冲突和融合的最前沿,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落,是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县。
多伦淖尔镇处于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带,气候宜人。境内地貌多姿,风光秀丽。素有“塞上江南,草原水乡”之称。溪流、湖泊、草地、沙丘交相错落,自然形成的空间肌理与古城相衬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多伦诺尔有较为久远的历史。考古发现境内存有史前文化遗址,并出土过石斧、石针、刮削器等石器器物,说明新石器时期这里就留下人类活动足迹。
史料记载,多伦地区,商、西周时属鬼方,春秋战国时属东胡。燕昭王三十年(公元前300年)“燕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之后,筑长城,以防东胡南下。燕长城从县境通过。秦统一六国,多伦县城长城以北属东胡,以南属秦。西汉时,为上谷郡北境。东汉时,属乌桓。晋为鲜卑地。北魏为怀荒、御夷镇地。北齐为燕州北境。隋为涿郡雁门北境。唐及五代为契丹地。宋朝时,先后为辽金所控制。元朝,初为开平府辖地,后升开平府为上都,则属上都路开平县。明初,县境属开平卫。明末开平卫内徙,此地渐为蒙古部落游牧地。悠悠岁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周边、域内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多伦诺淖尔镇南距燕、秦长城和金界壕遗址30公里,西北距元上都遗址30公里,距元避暑行宫东凉亭15公里,东与清代的木兰围场相邻,西距元上都砧子山古墓群20公里。南距辽肖太后“梳妆楼”100公里。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汇宗寺的群体建设基本完成,整个寺院建设得富丽堂皇,宏伟壮观。整体布局由主体庙,十座活佛仓、五座官仓和蒙古各旗的当子房等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入了汉、蒙、藏、满等多种艺术形式。主体庙位于全寺的中心位置,共五进院落,五座主要庙宇,一座藏经楼。其中主大殿外观形制似北京护国寺大殿,楼二重,阔七间,深五间,底层出抱厦五间,二层出抱厦三间,高15米,顶覆青色琉璃瓦,融中原建筑风格与藏蒙艺术色彩于一体。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皇帝为汇宗寺亲书“汇宗寺”额和“声闻届远”匾,并御制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碑文。对当时多伦诺尔城镇情景,此碑文中记述到“殿宇廊庑,钟台鼓阁,日就新整,而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一大都会也。”咸丰五年(1855年)汇宗寺的主大殿因火焚毁,由于缺乏经费,搁置了六年才得以修复,咸丰十一年(1861年)竣工,但庙顶未能使用琉璃瓦,仅用青筒瓦代替。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被“市肆鳞繁,货财骈集,日新月异,获三倍之资”的兴化镇吸引而来的众多河北籍商人,为解决集会和议事的场所,集资兴建“直隶会馆”,此会馆因是集会馆与祭奉“天、地、人”三官为一体的庙宇式建筑群,故亦称“三官庙”。其中“文昌亭”精巧壮观,是当时全城最高建筑。
在多伦诺尔这个商业市场上,一方面因为众多的商人做大做强的生意促进了城镇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多少商人在这里砥砺才干,历炼本领,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多伦诺尔与外地的关系渊源流长,多有不解之缘。民国十年由常赞春总纂而成的《常氏家乘》记述,山西榆次车辋村常家大院的常家之先祖常威“清康熙间始裕,至于起家,即率经商,其经商地则多伦诺尔,兴化镇……。”即说常家的发迹起家是因在多伦诺尔等地经商,发财后回乡,瞄准商机,转而投资于其它市场,大做茶叶生意,成为山西最富的大茶商。
因多伦诺尔喇嘛宗教事务的发展,原有规模的汇宗寺已不敷使用,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颁诏,发帑银十万两在汇宗寺西南里许敕建“善因”寺,雍正皇帝御笔亲书“敕建善因寺”额,并御制善因寺碑文。新建的善因寺总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布局工整,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其布局以主体庙为核心,两侧建有五座官仓,三座活佛仓,以及众多的供内外蒙古各旗喇嘛居住的当子房,另外还有为预备雍正皇帝的驾临而特意建造的雍正行宫一处。主体庙尤为壮观,对此,《口北三厅志》如是记述:“仿西藏达赖喇嘛所居都岗之式建置,都岗者,华言经楼也。其制门二重,左右钟鼓楼各一,御书满汉文碑亭各一。正殿二重,前殿为楼,共八十一间。其中柱皆空以泄水。制作工巧,殿皆覆以黄琉璃瓦,周以缭垣,巨丽无比。”
善因寺建成,亦由第二世章嘉呼图克图掌管。雍正十年,因准格尔部噶尔丹策凌侵扰喀尔喀,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受命由外蒙古移居善因寺。此时,由于汇宗、善因两寺有内、外蒙古最高级别的两大活佛居此,以及还有象甘珠尔瓦等在喇嘛教中地位较高的活佛在此,汇宗、善因两寺成为内外蒙古民众向往的地方,拜佛拈香者日众,内地至此贸易经商者蜂涌,致多伦诺尔进一步繁华。
善因寺建成,与汇宗寺东西对应,成为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圣地。在城镇建设的格局上,隔鸳鸯河相望形成南为青砖瓦舍以汉、回文化特色为主的商业区,北为金碧辉煌的宗教城,构成多伦诺尔古城的独特景观。
乾隆十一年(1746年),朝廷派钦差抵多伦诺尔,特赐御笔“性海真如”匾,赐善因寺“智源觉路”匾。
此外,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汇宗寺设“喇嘛印务处”,管理喇嘛教教务和所属蒙民,为政教合一的机构。
雍正十年(1732年),为管理“察哈尔东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四旗及内札萨克,外喀尔喀一百三十余旗蒙民交涉,命、盗等案,并查辑逃匪,审理汉铺争讼、窃劫、人命各案之事”建置“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为口北三厅之一,多伦诺尔镇为理事厅厅治所在。建有理事厅同知署衙。并相应建置军事、治安等机构,先后建有巡检署、千总署、都司署和协副将署等署衙。以及朝廷户部下派多伦诺尔的办事机构“户部衙门”。
乾隆六年(1741年),因暂居多伦诺尔的第二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移回喀尔喀,为安置其“所遗库伦贸易商民”,在兴化镇东北一里,建“新盛营”(即今城镇北半部分),俗称“新买卖营”,而把原买卖营称“旧买卖营”。当时的新盛营南北长一里,东西广半里,周围长三里,编五甲。并形成了柔远、宁人、阜财、裕本、通利等五条街道。之后,新旧两营连片,城区扩大,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多伦诺尔城已形成南北长七里,东西宽四里,分十八甲,十八条街道的规模。其中最繁华的四条街道兴隆街、福盛街、东盛街、长盛街的街面和两侧的排水沟均用方石铺砌,总长约十华里。东盛街北段为连接新、旧两营,建有小型石拱桥一座。城西环城河上建有三孔石拱桥大西桥。两座石桥结构奇巧,外观典雅。
《口北三厅志》记载,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年驾幸多伦诺尔与蒙古诸部会盟,又于康熙三十八年至多伦诺尔巡幸;之后又分别于康熙四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二年抵多伦诺尔,到汇宗寺拈香礼佛,会晤蒙古部落。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到塞外驻跸巡察多伦诺尔,宴赏蒙古诸部。由此曾在多伦诺尔民间留下许多传说和佳话。
乾隆十年(1745年),由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山西会馆,四进院落,现存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房舍殿宇百余间,是集会馆与祭祀关公为一体的庙宇式建筑群。整体建筑设计精湛,匠心独具。楼、台、殿宇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无处不绘有以三国故事为主兼有山水花卉和禽兽的彩色图案,精美绝伦。院内的大戏楼高约三丈,以气势雄伟,结构精巧而闻名遐迩。以后,于嘉庆十二年重修,重修山西会馆碑记记载,此次重修,山西籍商号捐款者一千余家。之后又于宣抚元年重修,于民国元年竣工。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抗日将领吉鸿昌收复多伦后,曾在山西会馆院内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吉鸿昌将军在大戏台上讲演,宣传抗日主张。山西会馆在“文革”期间遭破坏,五座牌坊、钟、鼓楼被拆除,但大部分古建筑尚存。
清代,多伦诺尔因外来人口的剧增,也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长期以来,多个民族和谐相处,多种文化水乳相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北、山东、宁夏等籍的回族商人迁住,伊斯兰教传入。自雍正至光绪年间,由回族群众发起捐资在城区先后建清真寺五座。这些建筑规模不同,形制各异,在多伦诺尔城另具特色,这些建筑,在“文革”期间,部分遭破坏、拆除,大部分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此外,汉传佛教、道教文化在多伦诺尔也有体现,镇内还建有兴隆寺、城隍庙、碧霞宫、灵祐寺、白云观、山神庙、河神庙等大小寺庙几十座。这些庙宇建筑艺术,各具特色,丰富了多伦诺尔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城镇景观。
城镇的繁华,也推动了文化生活的开展,三百多年来,以宗教形式为特征的庙会活动和每年正月的民间社火活动在多伦诺尔传承相继,盛行不衰,特别是传统的“六月十五”庙会,形式丰富多彩,场面恢宏,蔚为壮观,成为草原盛会的亮点。自清以来,由于晋商文化的影响,晋剧很早就传入多伦,并被多伦群众所钟爱。清代,在多伦城镇范围内共建戏楼六座,诸多著名戏班应邀应时演出,清代和民国期间,山西、河北很多戏剧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献艺,他们的戏剧表演艺术曾在这些舞台上得到展现和升华。对此,从山西会馆大戏台墙壁上至今犹存的各时期一些戏班来此演出所留题记上可窥其一斑。
多伦诺尔商业的繁荣时期,据河北清宛人杨溥于民国21年来多伦调查后所著《察哈尔口北六县调查记》所述:“多伦当清咸丰同治最盛,商号增至四千家,且多殷富。又说:“商业盛时,西北至库伦桑贝子,北至满洲里,海拉尔,均为多伦商人势力所及之地”。当时,河北、京津、山西等地商人将大批的绸缎、布匹、铁木瓷器、日用杂货、茶叶、烟草、药材香料等物由内地运往多伦,转销内外蒙古各地,又将草原上的牲畜、皮毛、蒙盐、蘑菇等物汇集多伦,销往内地。商业的繁荣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铜银器制作,皮毛加工、鞍具、糕点、宗教用品等手工加工业久负盛名。特别是铜佛、铜法器的制作,工艺之高,产品之精,享誉中外。《察哈尔口北六县调查记》称“佛像为此邑名产,大至寻丈,小至盈寸,均能范铜铸造,……仪容微妙,衣饰挺劲古致,极有美术价值。”光诸十九年(1893年),俄国人阿.马.波兹得涅耶夫夫妇第二次来多伦考察,回国后所著的《蒙古与蒙古人》一书陈述:“多伦诺尔的佛像比北京和蒙古其他地方出的佛像都要好,佛像尺寸准确,贴金艺术水平高是其最大特点”。当时,多伦诺尔市场有“十三行”、“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市面上店铺林立,商号栉比,牲畜牙纪、屠宰加工、糕点制作、茶楼、饭庄、客栈、妓院、赌场等业一应俱全。商贾如流,街市繁华,北京、天津、上海、张家口、南京以及湖广地区的客商云集,在此进行常年的大宗贸易,多伦诺尔被誉为“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漠南商埠。《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多伦诺尔人口最多时为18万,称当时的多伦诺尔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声明远播,蜚声中外。
史料记载:清朝政府在多伦设立税务机关,光绪八、九年时,年收皮毛、牲畜两项交易税达到四、五千万两银,盐关税收二十四、五万银元,另征地方杂税四十至五十万两银,总额超过归化城和包头两地总和。多伦的繁荣也引起了外国商人的注意,自同治年间开始,即不断有外国人至此观光考察,刺探情报,光绪年间,外国资本渗入,有英、美、德、日等国相继在多伦开设了“美丰”、“德成”、“新大兴”、“三井”、“怡和”等洋行。
多伦城镇商业和手工业在鼎盛时共有63个行业,各行业都有“同行公会”即“行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立商公所,把所有行会均纳入商公所管理范围,职责主要是协调市场,管理商人。民国八年(1919年)改商公所为商务会(商会),受中华全国总商会垂直领导。
光绪末年,因中东铁路修成,商路改变,多伦诺尔的贸易被外地所吸引;辛亥革命后,外蒙古搞独立,旅蒙商受损;军阀混战,兵燹匪患等影响致使多伦诺尔渐趋衰落。商业的衰落,导致市面的萧条,城镇面貌也渐次失去了昔时的辉煌。但往日的声誉和影响犹存,仍被有关方面所重视。民国三年,袁世凯政府宣布开放张家口、多伦、归绥等地为商埠。同年中央财政部在多伦设“口北蒙盐总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中之修建铁路计划指出西北铁路系统“以北方大港为出发点,以多伦诺尔为门户”,确定计划中的西北铁路中心当属多伦。民国17年,上海《国民日报》载:“内蒙大革命计划,经中央委员白云悌氏与各蒙王族代表有张家口协议……,设立内蒙政府于多伦诺尔”。
多伦诺尔镇民风淳朴,钟灵毓秀,历来重商亦重文,也是文儒辈出的地方。自始以来,私塾教育自成传统。光绪十年,由举人郑次超和秀才严文元等创办“兴化书院”,开始正规教育,为多伦培育了众多文化人才。
民国二年,废除多伦诺尔厅建制,改设多伦县,县公署驻在多伦县城。
历史上,因多伦诺尔一直处于汉地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突和相融合的最前沿,其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宗教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多伦诺尔成为“北扼沙漠,南屏燕蓟”的漠南锁钥,向为兵家所必争。是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受过战争洗礼的地方。民国二年,乘辛亥革命中央政权更替之机而搞独立的外蒙古挑起“癸丑兵乱”,南犯内蒙,大库伦军围攻多伦县城,察东镇守使王怀庆率国民军与之激战,保护城区未遭焚掠,商民感戴,勒石树碑以志其事。民国十五年,奉系军阀与国民军在多伦交战,两军数次出入县城,商户、寺庙惨遭其害。特别是奉军进城,在对镇内商号大肆抢劫的同时,也窜入汇宗寺和善因寺,随意劫掠破坏,致使两寺损失惨重。民国二十二年,由土匪收编的日伪军刘桂棠部队侵占多伦,占领汇宗、善因两寺,纵兵掠夺,两寺又遭浩劫。寺院各个佛仓和官仓,被洗劫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之后两寺活佛及大部分喇嘛相继离去,内蒙古喇嘛教中心位置已名不符实。之后汇宗、善因两寺大部分建筑亦因年久失修,渐次颓废。
自民国二年至民国二十年,多伦地区设察东镇守使,多伦县城为察东镇守使公署驻在地。
民国十四年,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共产党员陈镜湖等人来多伦活动,发展党组织和筹建革命武装,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曾亲临多伦县城点检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建和领导的革命队伍。
继东北沦陷,热河被日本关东军侵占之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日伪军侵占多伦。同年7月12日,吉鸿昌率抗日同盟军经五昼夜激战,击溃守敌,收复多伦,震惊中外,极大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多伦又因此为世人所瞩目。8月12日,多伦县城再沦敌手,多伦人民由此经历了12年之久的日伪统治。随后,日伪军在多伦县城设立伪“察东特别自治区行政长官公署”和伪“多伦县公署”。民国三十一年,侵华日军在多伦的特务机关将多伦喇嘛印务处政教分离,设立多伦诺尔旗,宗教事务另设喇嘛宗教委员会管理。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苏联对日宣战,多伦光复。在驻多苏蒙联军的主持下,在县城建置“多伦诺尔苏维埃市”。中国共产党派干部接管多伦,建立新生人民政权。苏蒙联军在多伦驻军期间,苏蒙军士兵纵火焚烧了汇宗寺,宏伟壮丽的大经堂和钟鼓楼等建筑化为灰烬。部分庙仓建筑被拆毁。大量的寺庙设施和财产被毁坏、劫掠。
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中共多伦县党、政、军机关撤离县城,城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国民党设立的多伦县地方党政机关以及国民党“察哈尔省第一保安司令部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在于此。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多伦县城,多伦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建国后,多伦淖尔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城镇面貌变化显著。
三、历史传统建筑群现状及价值特色
自康熙中叶至光绪末年,历经200余年的不断建设所形成的多伦古镇,是以寺庙建筑和商号宅院为主体的建筑群落,其代表性建筑组群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清真寺和著名商号的商号宅院等建筑,规模不同,形制各异,其风格以中原形式为主,兼融蒙藏文化内涵,构成了草原商业古城的特点。汇宗寺、善因寺展现了皇家寺院的恢宏大度和豪华及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山西会馆和商号宅院体现了晋商文化的细腻和中原建筑风格的精巧;清真寺的建筑则表达了伊斯兰教艺术的素雅。其中充满了多元化的文化魅力,透视出了多伦淖尔镇这座曾繁荣于清代200余年的蒙古草原寺庙之都和旅蒙商之都的历史文化特色。这些实物载体对研究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兴衰,对研究旅蒙商的发展衰落等问题,极具价值。
经历了地区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民国时期战争的洗礼和兵燹匪患的破坏,多伦古城早已面目全非,建国后,又由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有关部门对古建筑设施的随意拆除,部分古建筑占用,部分古建筑被改作民居不断改造。善因寺、碧霞宫和三官庙等处的主要建筑被拆除,山西会馆、兴隆寺和清真寺等建筑均遭不同程度破坏。虽然如此,但时间跨度200余年的古城风韵犹存,所遗存的历史建筑群落依然反映出多伦淖尔镇所具有的民族、宗教、经济等方面多元化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多伦淖尔镇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传统的建筑风貌和优秀的建筑艺术和当地的传统风俗和民情,极具研究和利用价值。
多伦淖尔镇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有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保3处,县保5处,待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原貌保存较好的古街巷8条,总长2260米。
&&&&&&&&&&&&&&&&&&&&&&
&& 多伦诺尔历史上的商业非常发达,当时号称有商铺4000家,在清代这样的商业规模是很不简单的。多伦诺尔是察哈尔一带最为繁荣的城镇,北面可通锡林郭勒以至漠北直达库伦(今外蒙古的乌兰巴托),广大牧区的畜产品通过这里运至张家口内,内地的各种商品经由这里供应广大牧区。
&&&&由于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多,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为喇嘛庙的商人设置了居住区兴化镇,乾隆年间又在兴化镇东侧兴建了新盛营,这时迁来的回族商人最多。这个城镇是作为地方物产集散地而发展起来的,当时这一带地方未被放垦,还没有农业村落出现,所需食粮全由坝下供给,即指在燕山以南张家口一带的农业地区提供食粮。1732年(雍正十年)设置了多伦诺尔厅,管辖察哈尔左翼的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的旗民事务。1734年(雍正十二年)又设置了独石口厅、连同张家口厅,合称为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地方由于未放垦,尚未有汉族农民在此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多伦诺尔厅的职责不是处置垦殖和汉人事务,不同于其他设置厅县情况。后来人口继续增多,又出现了农业垦殖,多伦诺尔抚民同知厅也就管领着汉民事务了。随着汇宗寺周围附近陆续建立了许多房舍,逐渐发展成为街市,人口每年都有增加,街区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座宗教城市,今天多伦的新城规划的很齐整,建筑的颜色也很鲜艳,只是人很少,街上有不少五金店和装修店,显示这里的房地产似乎很兴旺。但是在这些房屋后面就能见到古老的平房和积水的街巷。
汇宗寺是康熙皇帝为了会盟外蒙古的喀尔喀部蒙古而建,清初卫拉特蒙古的准格尔汗国侵入外蒙的喀尔喀蒙古部,又进一步侵入已经附清的内蒙乌珠穆沁草原,直至威胁到距离北京不到500公里的乌兰步通草原(就是今天著名的木兰围场),康熙御驾亲征,在此地打败葛尔丹的卫拉特蒙古军队,接着康熙帝在距离乌兰步通以西100公里多伦诺尔,召集喀尔喀王公会盟,分别授予汗、王、贝勒、贝子、公等称号,赐给牧地,任命扎萨,组建为旗。在这次会上,康熙帝决定在多伦诺尔建立一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这便是汇宗寺,由内外蒙古各旗各派一名喇嘛住持,每年或间隔一年在庙内举一次大会,各旗扎萨及王公贵族集会向朝廷述职,朝廷也可在此对各部进行安抚。从此以后,内外蒙古各旗王公贵族年年集会子多伦诺尔,后来清王朝赐寺名为汇宗寺,意为各旗一憎合住在一庙内,象征蒙古诸部统一在清王朝管领之下。清王朝并迎请西藏活佛章嘉呼图克图驻在汇宗寺,住持汇宗寺的章嘉呼图克图为十七世阿噶旺罗布桑却拉。雍正时,章嘉呼图克图十八世罗赖毕多尔吉继位,于是又在汇宗寺西南方新建了一座大寺庙,赐名为善因寺,以供章嘉呼图克团驻在。章嘉活佛是当时的4大活佛之一,主要统领漠南的蒙古僧众。据记载清亡之后,汇宗寺逐渐衰落,但是庞大的规模仍在,但是二战末期苏联和外蒙古联军按照雅尔塔协议攻入中国境内与日军作战中,占据汇宗寺,尽掠财物,并且焚毁建筑,甚至以坦克将建筑撞倒,苏联军队的做法似乎来自于对宗教的敌视,就如同他们在外蒙毁坏额尔德尼昭一样,外蒙军队的做法似乎和抹杀当初喀尔喀蒙古内附的历史痕迹不无关系。现存的建筑很少,剩下的似乎都在整修恢复中。
&&&&&&&&&&&
油饰一新的山西会馆
&&&&&&&&&&&&&&&&&&&&&&&&&&&&&&&&&
蓝虎一图片记忆
&&&&&&&&&&&&&&&&&&&&&&&&&&&&&&&&&&&&
山西会馆是由多伦经商作贾的山西人合资建成的。意在供奉一方神灵,求其“祥兆”。另供同乡人来往交流和为刚来的乡友提供落脚处。建筑概况位于内蒙古多伦县境内的“山西会馆”是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在当时可谓规模宏大。会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四进院落组成,有牌坊5座、大山门、下宿、大戏楼、钟鼓楼各一座及二山门、配殿、东西长廊、东西厢房、耳房、正大殿等。
蓝虎一图片记忆:
02.2010-多伦(多伦诺尔)纪行-02&太仆…
08.2010-多伦(多伦诺尔)纪行-08&汇宗…
10.2010-多伦(多伦诺尔)纪行-10&多伦…
&蓝虎一图片记忆
&&&&&&&&&&
蓝虎一图片记忆&
&&&&&&&&&&
蓝虎一图片记忆&&
&&&蓝虎一图片记忆&&
&&&&&&&&&&&&&&&&&&&&&
黄昏的流苏& & 10:55
&&&&&&&&&&&&&&&&&&&&&&&&&&
&&&&&&&&&&&&&&&&&&&&&&&&&&&&&
&qmkin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多伦诺尔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多伦诺尔镇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来源:〗〖作者:〗
〗〖背景色:
〗〖〗〖〗
-----在多伦诺尔镇第二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
(2011年12月7日)
                                    & &张金龙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多伦诺尔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环境、改善民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奋斗目标,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我镇前“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五年我镇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攀升
五年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688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亿元,年均递增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040万元,年均递增13.1%;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370万元,年均递增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50万元,年均递增8%。“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10元增加到6435元,年均递增26.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21元增加到16500元,年均递增24.3%。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产业化初见成效
五年来,共争取各类支农扶贫资金3070万元,对15个行政村实施扶贫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一是通过农民自筹和政府补贴的形式新建日光畜棚4万平米,培育饲草料基地5万亩,加快牲畜舍饲和集约化经营;二是投资310万元,以补贴形式购买奶(肉)牛1500头,培育小区养殖奶牛和肉牛育肥工作;三是投资55万元,开发西村生猪养殖,投资65万元扶持新仓、小营盘等三个自然村发展特色养殖;四是投资1200余万元为富泉、新仓等5个行政村新建日光温室500座,塑料大棚400座,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冬春季蔬菜供应;五是投资740万元为盆窑开发一处沿河提灌和连片开发小管井水浇地1.2万亩。争取土地整理资金700余万元,为水泉、新民六组开发土地整理工程项目1600多亩。
(三)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镇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4.2万亩,百万亩樟子松工程1.77万亩,育苗基地200亩。一大批农民通过承包荒山,启动灭荒工程完成沙源治理8000亩,农民从林产品得到的收入逐年增加。
(四)移民工作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五年来,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我们对城镇东部三个行政村的7个村民小组,358户、1008人进行整体移民搬迁,共发放移民补贴款8000多万元,在城镇周边集中安置两个移民小区,为工业园区建设征用土地200余公顷,把大唐、超大、伊利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引入我镇。同时还配合各职能部门实施锡林浩特至北京经我镇铁路复线,锡林浩特至北京经我镇高等级公路,308线拓宽和南沙梁环城公路立交桥等多项内蒙古中部经多伦诺尔南出口土地征用工作。我镇还积极参与区域中心城市前期工作和多伦电厂等多项建设工程土地征用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北村和南村启动,依托南北村靠近东城区和化工园区的优势,我镇按照县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集团开发,把耕地连片开发优质高产高效特色种植业,把剩余土地集中联片扩大城区建设面积。使南北村成为我镇集住宅、商饮、文化、旅游、科技等城市标准的宜居宜业新型城区。让该地区由农村结合部一步跨越到城市,给农民更多、更好、更优越商机。
(五)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五年来,一是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90万元,发放面粉240吨,使农村1390户低保户和大部分低保边缘户受益;二是为城镇3043名低保人群发放低保资金3703万元,连续3年发放越冬取暖煤390吨;三是为城乡困难群体发放救灾资金80万元,使城乡因病、因残、因灾等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为低收入人群分配廉租房400套;四是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便于农民就医;五是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救助政策,义务教育惠及我镇城乡;六是农村养老院基本覆盖所有无依靠的老年对象,五保老人基本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七是累计发放家电下乡款166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60余万元,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助、农机补贴资金800多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6900多万元,上述发放款项将按一卡通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六)坚持平安建设,巩固和谐稳定发展的大环境
五年来,进一步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以排查社会矛盾为重点,实行科级干部下基层包片负责制、包村干部下基层包村包案制、村级干部坐班和入户摸排化解矛盾纠纷制。社区实行警民共建维稳治安网络体系,消除了矛盾隐患688起,有效化解矛盾635起,安置帮教率达到100%。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征地、拆迁、移民和非进京赴呼越级上访事件。及时稳妥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群众矛盾。
(七)经济发展较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一是粮油产量由2006年的6998万斤,增加到2010年的13068万斤,种植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二是畜牧业年度存栏从2006年的1.26万头(只),增加到2010年的2.13万头(只),奶牛养殖小区奶价高于“三聚氰胺”事件前的水平,育肥牛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牧业收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畜牧业防灾能力大幅增强;三是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农民通过采集山杏,林地产草量和樟子松大苗出售收入逐年递增,生态的、美丽的多伦诺尔展现在世人面前;四是累计投入人畜饮水困难资金160万元,为8个自然村、500多户农民打深机井8眼,并安装入户自来水;五是利用财政一事一议投入资金100万元,修建公路32公里,各行政村所在地为农民配备健身体育器材10套,新建篮球场4个;六是人口计划生育率控制在7‰以内,孕妇营养奶发放惠及全镇待产孕妇家庭,促进人口优生优育;七是便民大厅和基层便民点覆盖全镇,方便城乡居民;八是完成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和水利普查工作,旅游、文化、劳保、民族宗教、工会团委、妇联、扶贫等方面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八)团结一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年来,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外,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集体荣誉证书15个,被评为各类先进集体20余次,获得各类比赛奖项30余项。2008年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2009和2010连续两年在年终评比中名列四个乡镇之首。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宏观形式严峻,困难挑战增多,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多伦诺尔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一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还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发展步伐需要加快。二是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增产增收艰难,产业化发展较慢,农牧业经济难以形成家庭支柱产业,农民产业技能滞后。三是干部思想观念守旧,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集中农民发展规模经济难度大,农村土地、草场、林权、宅基地纠纷矛盾突出。四是村级财务没有统筹到位,机关管理效率有待提升,服务意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多伦诺尔镇城市建设与县委、政府提出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相结合,紧紧围绕“生态多伦、宜居多伦、畅通多伦、活力多伦、和谐多伦”的发展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人均纯收入为核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大实惠,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关注民生、重发展、保增收,全面推进多伦诺尔镇各项事业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我镇的预期目标是:十二五期末全镇GTP达到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6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0元,年均增长26%。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基本形成,城市带动和辐射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机遇,全力打造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已将多伦诺尔镇列入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范畴,而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我镇要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到“十二五”期末,我镇城区面积将扩大到30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格局,按照宜居宜业的目标,城区将扩至东仓、南村、北村、中村、西村、水泉、富泉等7个行政村,这一区域将按照林草湿地、配套设施、生态城镇建设布局的思路谋划机关学校、商饮住宅、宾馆饭店、文化娱乐等建设,城区人口将扩大15至20万人。盆窑、小营盘、二道洼三个行政村已列入化工园区建设,南部新民、胜利、团结、黑山嘴、双井子和化工园区未搬迁的部分自然村,列入城市辐射带动区域,加大政府投资,重点开发种养殖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对周边地区,乃至河北坝上地区起到辐射带动能力,将吸收更多的农民向多伦诺尔镇转移。
(二)加强五大基地建设任务
今后五年,积极争取国家惠农产业化和项目投资4500万元,利用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五大基地建设。一是新民、胜利、团结、黑山嘴、双井子突出开发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把饲草料种植做为一种增草定畜的富民产业;二是以畜棚建设为基础,加快育肥牛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少养精养,由数量效益变成质量效益,提高畜牧业产出率;三是以国安二期、新仓等奶牛养殖小区为主,鼓励奶牛养殖大村建设优质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加大政府补贴,发展奶牛小区养殖基地;四是依托城镇周边菜篮子工程、培养肉(野)猪、鹿、柴鸡养殖基地;五是稳步发展大棚和露地瓜果蔬菜和花卉、草莓、油桃、葡萄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突出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种植上下功夫。
(三)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全力开发旅游资源
今后五年,全力做好护林防火、植物防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实行护林防火属地管理和联防协作相结合,加大舍饲禁牧力度。狠抓治沙灭荒工作的同时,完成16.5万亩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让青山绿水常在,美丽与发展共赢。多伦诺尔镇周边德胜山、河流、温地、沙地、草原等自然景观较多,我们要有计划地科学利用自然景观与城镇汇宗寺、山西会馆等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加以开发利用,带动当地旅游业和旅游资源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今后五年来,一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就业率;二是加快城镇社区和农村村委会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凝聚功能、管理功能和维稳功能,努力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三是结合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农村水、电、路、通信等改造资金,加快基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村级、社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全覆盖。狠抓城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质量;五是切实加强城乡低保人群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力度,使党的惠民政策和经济社会成果惠及到城乡困难民众之中;六是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以维护稳定促进“平安中心镇”建设为目标,本着处理案件不推、不靠、不让和小事抓紧办、大事认真办、难事商量办的原则,做到把调解工作与普法宣传教育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相结合,将社会矛盾化解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将化解矛盾与移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相结合,将化解矛盾与扶贫开发、民政低保和社会救灾相结合。根据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掌握主动性;七是狠抓安全生产的落实工作,今后五年我镇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工程多、项目大、质量要求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排除隐患,坚决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以文化促发展、以文艺促繁荣
今后五年,加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文化投资在城镇建设高标准电影院2至3处,让广大居民看上电影;二是扩大村级文化室服务功能,让基层文化室成为农民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让广大农民农忙时有娱乐、农闲时娱乐好。同时还要鼓励农民自娱自乐,把村级文化室办成农村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三是要经常性举办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和送文化下乡活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政府支持搭建农村戏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今后五年,多伦诺尔镇正处在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必须按照团结、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政府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一是以民为本的理念服务于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决策、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更加符合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特别是重大项目首先要进行维稳评估,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建立民生保障正常增长的政策投入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二是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本着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整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加强项目管理,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能力、预防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和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自觉服从镇党委领导和主动接受镇人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严格法律法规和政务程序办事。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端正位、做到位,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工作信息公开制、信息反馈制、监督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落实工作制,确保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四是保持清正廉洁,以良好作风提升形象。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强化村财镇管、强化镇村两级财务审计监督,加强对项目工程招标、林权改革、移民安置、退耕还林、土地征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控行政开支,降低公务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加快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镇村干部队伍素质,以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实现我镇区域中心城市宏伟目标,提高城乡人民幸福感是我镇及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后五年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我们在县委、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团结拼搏,特别是国家部委、自治区有关厅局等外力的大力支持和政策资金等援助,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切实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美好、文明、幸福的新多伦诺尔而努力奋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昂诺尔公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