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方式,难道真的是一种错误蛋糕的做法大全吗?翻译

热门日志推荐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研究生综合英语1 _课后习题答案与翻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8页免费14页免费54页免费68页免费88页1下载券13页免费47页2下载券6页免费3页免费6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8页免费6页1下载券13页1下载券27页1下载券14页免费
研究生综合英语1 _课后习题答案与翻译|课​后​习​题​的​答​案​~​~​ ​和​课​文​的​中​文​翻​译​~​~​~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3人关注)
&(1人关注)  《I am that》作者尼萨伽达塔,被誉为现代的圣经,初版于六七十年代,几十年盛行不衰,影响极大, 它的英文翻译者作为西方人曾跟随老先生多年,无论是修养还是语言都无可挑剔,以下内容是我试译的,只是用来督促自己学习。  《I am that》 据说译成《与物同在》,可这样把 that 翻译成物,并把物和我分离开来,和书中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很一致。  that 是什么?面对来访的西方求学者,尼萨伽达塔几乎从未用过宗教术语,但在书中,that 可指西方的上帝,东方的神佛,甚至是比他们还要高一层次的东西,理解起来很象是道家的自然.  I am that 试译为:梵我为一   梵(印地语:???????? bráhman)是印度教概念,是宇宙万物赖以构成之根本;“梵”无所不在,印度教的终极思想就是要将自我与梵合二为一,即梵我合一。梵有上梵与下梵,上梵不可被描述,要用直觉理解。(源自维基百科)  前言  万物有它,它有万物,它赐福众生,它是宇宙至高的灵魂,它是无限的存在--我就是它。(奥义书)  它遍透一切,无可超越,如同包围着我们的宇宙,从内到外充满一切,那至高无尚的梵--那就是你。(商羯罗)  寻道者找寻的其实就是他自己。  抛弃所有的问题,直指核心:“我是谁?”毕竟,唯一可确认的事实是你的存在。这个“我是”是确认无疑的的,但“我是这个”却不一定正确。努力寻找,找到真实的你。  要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你,首先你要探寻并找出什么不是真实的你。    发现所有非真实的你--身体,感觉,思想,时间,空间,或这或那--无论是物质的或抽象的,你认为是你,其实都不是。所有能感知到的都不是你。  在思维层面上理解得越是清楚,你就越觉得只能用否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渐渐抵达你找寻的终点,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无限的存在。(尼萨伽达塔)
楼主发言:41次 发图:0张
  1.The Sense of "I am" 自我意识(一)   问: 每天都有同样的体验:早晨醒来,世界突然出现。它从哪里来?  答:某物的出现就意味着其被觉知. 万物的显现及消失都意昧着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某种不变的背景而被显现。  问:我睡醒之前是没有意识的。  答:从哪种意义上说呢?是忘记了还是没有经历呢?即使是你无知觉的时候,你不是也有某种体验吗?没有自我意识你还是否存在?一小段记忆的缺失就能证明什么都不存在?你谈论一段实际发生的经历时绘声绘色,你能同样生动地讲述你没有过的经历吗?你甚至不能说没有感觉。有人叫你的时候,你不是能醒过来吗?醒来时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不是“我”吗?在你睡觉或昏倒的时候,某种意识肯定是存在的。一觉睡醒,“我是--这个身体--这个地方”的体验也开始了。这些感知看似接连发生的, 其实不是, 它们是同时出现,这只是关于世界和身体的一个简单的念头。如果没有一个人或其他存在,“我是”这个意识从何而来呢?
  问:我一直是某个拥有自己的记忆和习惯的人。我不知道其他的“我是”。  答:也许有什么阻碍了你去了解?如果有件事别人都知道却唯独你不知道时,你会怎么做?  问:我会在他们的建议下去寻找他们从何而知。  答:弄清楚自己是否只是一具身体,或是其他什么,或许什么都不是,这个问题难道不重要吗?你有没有发现你所有的烦恼都源自于你这具身体所带来的顾虑--食物,衣服,住房,家庭,朋友,名字,名誉,安全--当你意识到自己也许不仅仅是一具身体的时候,以上所有的问题都失去意义。
  我发贴重复了,这个不再更新
  这个在前面那还是更新这个吧.  我借到的那本《I am that》印刷于八十年代,当我看到前面长长的重印和再版记录时,把我吓了一跳,从初次印刷到八十年代,每年都要重印,有时还要一年重印两次,冲着长长的重印记录,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初步的兴趣。后来了解到许多西方人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才不远万里跑到印度向尼萨伽达塔请教,结果被老先生抱怨家里人来人往变得象个杂货铺。  在我周围,也有人因为这本书而改变,我没有找到真正的中文译本,这本书中几乎没有什么宗教术语,语言看上去也简单,但它几乎包含了尼萨伽达塔所有的哲学思想,所以翻译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无论是英语和修养都达不到翻译这本书的水平,但我想如果我能把它翻译下来,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应该会更深一步,所以大胆着手了。  我没有存稿,弄一点传一点,所以速度不会很快。等不及的朋友如果想看英文版可以联系我。
  问:即使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具身体,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答:说你不只是一具身体并不完全正确。某种方式上说,所有的身体,心灵和思想还有其他东西都是你。深入到“我是”的意识,你终会发现。你怎样才能想起你丢掉或忘掉的事情?等你想起来才发现这些东西一直在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你的存在感和“我在”这个念头。问自己从何而来,或仅仅是静静地看着它。当“我在”这个念头不再变化,你就会进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然后你要多次重复这种努力。毕竟“我在”这种意念你一直都有,只是你把身体,感觉,思想,念头,财富等等各种东西附着在它上面。而这些自我身份的认定是虚假的。因为你把非真实的你错当成了自己。  问:那我是什么?  答:知道你不是什么,这就足够了。你不需要知道你是什么。知识意味着它必须用已知的感觉或概念来描述,但自性不是这样产生的,所以除了做否定性的描述,你无法正面表达。你只能说:“我不是这个,我不是那个。”你不能有意地说“这就是我。”这是荒谬的。你只能指出“这个”或“那个”并不是你。当然,你也不可能是别的某种东西,自性是不可觉知不可想象的。当然,没有了你,也就没有了觉知和想象。你可以觉察你心灵的感受,大脑的思考,身体的动作,这种觉察却表明你不是你所觉察的对象。没有你,还会不会有感觉和体验?一种体验必定有体验者。必定有人冒出来宣称这种所有权。没有体验者,这体验不可能真实。体验者赋于体验真实性。一个不能被你拥有的体验对于你有什么价值呢?  问:你说的这种体验者的感觉,这种“我是”的感觉,它不也是一种体验吗?  答:显然,每种事物的被体验都是一种体验。在每种体验中都会产生一个体验者。我们的记忆会制造一种持续的错觉。现实中的每种体验都有其相关的体验者,这种主体性的概念来源于所有体验和体验都相关联的因素。主体性和持续性是不同的。正如每种鲜花都有不同的颜色,但所有的颜色都来源于同样的阳光,所以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意识之中会有许多不同的体验,它们拥有自己独立的记忆,但在本质上这些体验是相同的。这种相同的本质是所有体验的根源和基础,它赋于各种体验以永恒和无限的可能。  问: 那我如何才能找得到它呢?  答:你不必寻找,因为你就是它。如果你给它一个机会,它自然会来找你。放开对幻相的执着,真实将会稳健地步入它自己的领地。不再用想象来为自己下定义,或者是徒劳地做这做那,你终会发现自己才是一切的源泉和中心。伴随着这种领悟大爱将会到来,这种大爱不是选择,嗜好或者依恋,而是一种使万物可爱和值得去爱的力量。
  这种主体性的概念来源于所有体验和体验者相关联的因素
  2.Obsession with the body 对身体的执着  问:先生,你坐在我面前,我坐在你脚下。我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答: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问:但我们之间肯定有所不同,所以我到这里来向你请教,而不是你去找我。  答:不同是你想象出来的,你遍访各地想找到一个超乎寻常的人。  问:你就是一个超乎寻常的人。别人都不知道真理,你说你知道。  答:难道我曾经说过你不知道或者你低人一等吗?让发明这些概念的人自己去证明。我并没有说过我比你知道的更多。事实上,我比你知道的要少得多。  问:你的谈吐充满智慧,举止优雅高贵,你的恩泽无所不能。  答:其实我对这些一点儿也不清楚,我没有觉得你和我有什么不同。我的生活就是一个个连续发生的事件,和你的一样。只是我独立于外,把短暂的演出仅仅看作是一场短暂的演出,而你却深入其中不可自拔。  问:什么使你如此超然?  答:没什么特别的。当我信任我的老师的时候就这个样子了。我的老师告诉我只是我自己,我相信他,我按照他的教导去做,不再关注那些不是我或不属于我的东西。  问:我们的信任很肤浅,微不足道,你为什么这么幸运,能全身心地信任你的老师?  答:谁能说得清?它就这样发生了。事情的发生并没有原因或理由,并且,这有什么关系,谁管呢?你对我的评价过高, 但这种评价只是你的观点而已。即使这观点是你的,但它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你又何必把它看得那么重要呢。
  问:即使这样,你还是不同的。你总是那么安祥愉悦,你的周围时有奇迹发生。  答:我不知道什么奇迹,我觉得大自然允许她的法则出现例外是很奇怪的,除非我们认为每一件平常事都是一个奇迹。对于我来说,每件事都发生于意识,这很明显,它存在于每个人的体验之中,只是你没仔细看。静心观察,你会和我一样看到它。  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我看到了你也能看到的东西,就在此时此刻,只是你关注的焦点错了。你一点儿也不关注自己。你心里总是被一些事,一些人和一些想法装得满满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你自己。关注你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看自己的身体如何运作,看清你每一个动作的动机和结果。看清你给自己筑起的牢笼,它源于你的疏忽和漫不经心。知道了你不是什么,你就能开始明白你自己。通过拒绝和摒弃,你才能回归自我。有一点是确定的:真实不是想象,它不是思维的结果。尽管“我在”这个念头是个很有用的指针,但它不是连续的,它只是告诉你到哪里去找,却不是你要找的目标。仔细地看着它。一旦你确信你只能用“我在”来真实地描述自己,没有什么能够指向或能够成为你自己,“我在”这个念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不再试图用语言来表达你是什么。所有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下定义。所有的定义都只是对你身体的表达。一旦摆脱关于身体的妄想,你将回到一种天然的状态,自在而舒适。我们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明白自己自然的状态,而你还在迷惑中。正如做成首饰的黄金和金砂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人用思维把它们分开了,所以我们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表相不同。我们通过每时每刻认真的探索、询问、质疑发现这个真理,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个发现。
  问:即使这样,你还是不同的。你总是那么安祥愉悦,你的周围时有奇迹发生。  答:我不知道什么奇迹,我觉得大自然允许她的法则出现例外是很奇怪的,除非我们认为每一件平常事都是一个奇迹。对于我来说,每件事都发生于意识,这很明显,它存在于每个人的体验之中,只是你没仔细看。静心观察,你会和我一样看到它。  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我看到了你也能看到的东西,就在此时此刻,只是你关注的焦点错了。你一点儿也不关注自己。你心里总是被一些事,一些人和一些想法装得满满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你自己。关注你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看自己的身体如何运作,看清你每一个动作的动机和结果。看清你给自己筑起的牢笼,它源于你的疏忽和漫不经心。知道了你不是什么,你就能开始明白你自己。通过拒绝和摒弃,你才能回归自我。有一点是确定的:真实不是想象,它不是思维的结果。尽管“我在”这个念头是个很有用的指针,但它不是连续的,它只是告诉你到哪里去找,却不是你要找的目标。仔细地看着它。一旦你确信你只能用“我在”来真实地描述自己,没有什么能够指向或能够成为你自己,“我在”这个念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不再试图用语言来表达你是什么。所有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给自己下定义。所有的定义都只是对你身体的表达。一旦摆脱关于身体的妄想,你将回到一种天然的状态,自在而舒适。我们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明白自己自然的状态,而你还在迷惑中。正如做成首饰的黄金和金砂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人用思维把它们分开了,所以我们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表相不同。我们通过每时每刻认真的探索、询问、质疑发现这个真理,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个发现。
  支持,顶  
  3. The Living Present 充满活力的当下  问:在我看来,我的身体和我的真实的存在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它们都不是我自己创造的,也不需要什么改善。错乱的是“内在的身体”,无论它被叫做精神,意识,经络,还是其他什么。  答:你认为你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它总是无休无止,贪求愉悦而害怕痛苦。  答:它寻求快乐,逃避痛苦,这有什么错呢?生命之河就在痛苦和快乐的堤坝之间流淌。只有当精神卡在堤坝上,拒绝随生命流动时才会造成问题。随生命流动,我的意思是接纳--任来者来,任去者去。不渴望,不害怕,观察现实,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并不是它,它对你发生。最后,说你是观察者也是错的。你是让无所不包的意识得以表现和表达的终极可能。  问:但是,在身体和本性之间还有思维和感觉,它们既不服务身体也不服务本性。它们脆弱无常而没有意义,只是黑暗窒塞的精神尘埃,但它们就在那里隐蔽和破坏性地存在。  答:当然,关于事件的记忆不会因事件的逝去而消失。未来无法预测。但当下却是特别的,唯一的,这是过去和未来都不具有的特征。当下充满活力,它是现实的存在,如光照般引人注目。它是真实的标志,过去和未来并不具备这一特征。  问:是什么使当下成为真实的标志。  答:没什么特别的东西使当下和过去以及未来区分开。片刻之间,过去曾是现实,未来也会如此。是什么使得当下如此不同?很明显,是因为我的存在。我是真实的,我总是存在于现在,当下,所以现在同我一起的事物就会分享我的现实性。过去存在于记忆,未来存在于想象。即使是当下本身也没有什么使它凸显真实。也许有一些简单而周期性地发生事件,如同钟表的指针。尽管我们知道连续的敲击其实是相同的,但当下的敲击还是不同于前一次和后一次的敲击--被作为记忆或被预期。聚焦于现在是于我同在,因为我永远生活于当下,是我的真实性才赋予当下以存在感。  问:但我们对待记忆时会把它们当作真实的存在。  答:只有当记忆成为当下时,我们才考虑它。忘记的事情不被考虑,除非它又被记起--这就表明,它又被带到当下。
  问:是的,就是现在,我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原因使得短暂的现实有了转瞬即逝的真实性。  答:你不必说它是不明原因,因为你是在它连续的运动中看到的。自从你出生,可有任何改变?事物和思想总是不停地在变化。当下却是真实的,这种感觉永远不变,即使是在梦里。  问:在深睡中没有关于现实的真实体验。  答:深睡的这段空白完全是因为缺乏明确的记忆。但关于存在感的某种记忆还是有的。我们说“我曾熟睡”而不是“我曾不在”,两者的感觉是不同的。  问: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在生命的源头和生命的表现(指身体)之间,有不断变化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总是没有尽头,没有意义和充满痛苦。痛苦是不变的存在。我们所谓的快乐只是瞬间,只是两段痛苦的间歇。欲望和恐惧是生命的经线和纬线,它们都源于痛苦。我们的问题是:能否有一个快乐的心灵?  答:欲望是愉悦的记忆,恐惧是痛苦的记忆。它们都使你的心灵无法停歇。片刻的愉悦只是痛苦长河中的水花,夙忽即灭。你的心灵怎能快乐  问:是的,当我们期待快乐时会预见到与之相伴的痛苦。但有时会有你意料之外的惊喜。纯粹的快乐,没有被预期,没有去寻找的不该有的快乐,它是上帝的恩赐。  答:尽管这样,快乐也只是痛苦背景下的快乐。  问:痛苦是世界法则或是纯粹的精神吗?  答:世界是完美的,一个完美的东西,没有任何缺乏,怎会造成痛苦?  问:世界作为整体也许是完美的,但它的细节并不完美。  答:部分被看作整体的一个组成因素时也是完美的。当它被孤立起来时才有缺陷,才造成痛苦。是什么使它孤立?  问:当然是思维的局限。思维不能看到局部所处的整体。  答:非常对。思维的本性就是要把事物分割和对立。是否能有另外一种思想,一种整体和偕的思想,能看到局部中的整体,也能看到整体中的局部的思想?  问:另外一种思想?到哪里去找?  答:超越局限.分离和对立的思维,结束我们所知的精神世界。当一切终结,那种思想就诞生了。  问:在那种思想当中,快乐和悲伤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答:它不是我们知道的那样,是令人喜欢或令人厌恶。它更象是成为一个爱的问题,这个爱在寻求表达和遇到障碍。这种包容万物的思想就是爱在行动,在对抗环境,开始时它会有挫折,但最终将赢得胜利。  问:在灵魂和身体之间,是爱提供了桥梁?  答:还能有什么?思维制造深渊,而爱跨越它。
  4. Real World is Beyond the Mind 真实超越意识
  问: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世界是受因果控制,还是独立于因果律之外。看起来你的观点是世界上没有因果,任何事物,无论它多么眇小,都没有因果,它们由于不明原因而出现和消失。  答:因果律意味着把世界按时间前后排列,无论是物质还是思维都是一样。但时间,空间,因果都是人为的分类,随着意识产生和消失。  问:只要意识起作用,因果律就是有效的法则。  答:因果律自相矛盾,如同一切思维。事物的存在没有特定原因,世界为哪怕是极小的事物提供存在,如果世界不是这样,万物都将不同。万物之源也是万物之因,所以因果律是世界法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世界不会被它所涵之物而束缚,因为它潜力无限;它是自由原则的表达或表现,这自由是一种根本和完全的自由。  问:是的,说一件事是另一件事发生的唯一原因,这个观点从根本上是错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为了某个结果而开始一个行动。  答:是的,因为无知,总有人这么做。其实什么事也不会有,除非是整个世界让它发生,如果人们知道这一点,他们将花更少的精力而获得更多。  问:如果说万物源于一个根本的因缘,那对我们为了成功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又怎么看呢?  答:成功的迫切感也是世界的一种表达。它只是表明潜在的能量为了某个目标而升起。由于时间的错觉,你把这些归入因果。在永恒的当下看过去和未来,它们只是一个共同规律的组成部分。因果律不再可信,创造性的自由取代了它的地位。
  问: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明白没有了因果,万物将会如何。  答:我说没有因果,是指一件事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特定的原因。你的出生需要你的妈妈,但没有太阳和大地你又怎会出生。即使这样,如果没有你想到出生的意愿,这些原因也不会起作用。是欲望带来了出生,也带来了名字和形体。欲望被臆想或需求而物化为实体,可以被想象或感知。这样就创造出我们外部或内在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我们透过欲望之网向外望去,它被分割成喜悦和痛苦,正确和错误,内在和外在。想要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你必须挣脱欲望之网。这么做并不难,因为这个网漏洞百出。  问:你说的这些洞是什么意思?怎么找到它们?  答:仔细看你的欲望,它充满矛盾。你每一步的建设都是在破坏。你渴望安宁,友爱,快乐,却极力地去创造痛苦,憎恨和战争。你想要长寿却暴饮暴食。你想要友谊却总在利用别人。了解你的欲望只是种种矛盾,去除它们--你对它们的清醒认识将使它们消失。  问:既然我看到欲望的矛盾能使欲望消失。那二者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答:因果,即使只是作为概念,也不能用于混乱。  问:那欲望起了什么作用?  答:只是许多原因中的一个。每一件事都由无数的原因引发。但万物之源却是无限的可能,真正的现实就在你心里,你的每一个经历都贯穿着它的力量以及它光和爱。但是,这个本源并不是一个原因,没有原因能成为一个本源。因此,我说万事是没有因果的。你能找出事物是如何发生的,但你不知道它为何这样。事物是如此的存在,因为世界本是如此。
  感恩楼主
  虽然这书说得极为透彻,但到现在为止,我看它的思维还在佛的体系里面。不过相比之下,它说的是最贴近佛的。尚有一处不足:既然如此,我当如何?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涉及,期待它的描述与印证。佛是告诉了我们真相后,也告诉了我们方向和目的地的
  既然说到佛,我多提两句。佛对下根人说报应,是因果率的一些简单归纳;对中根人说因果,名为因果,实与楼主所译文提到的没有因果是一致的,不过描述的侧重不一样,佛更注重因缘和合而结果这一面,是以假名因果,而译文将缘和因作为一个概念,所以没有了因果;佛对上根人讲的是空色,空色无二,法我皆空。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参阅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佛给众生指明了方向,超出三界外,不入轮回中。至于极乐世界,它只是成佛的跳板,不是根本追求。言不尽意,辞不达意,楼主如果有空,详参一二,定会获益无穷。回到因果来说,假如楼主读了楞严经,那此译文是因,我见后推荐及种种就是外缘,你读楞严就是果,是为佛说;而与译文所说却无二致,如果讲因缘合而为一因的话,言尽于此,再次感恩楼主无私奉献,盼不因曲高和寡而放弃,功德无量,感恩无限
  @端木赐青  实在是汗颜,对于佛教, 我只是一个爱好者,楞严经我没读过。译这本书真的是超出我的能力所限,多谢您的鼓励和指教 。
  5. What is Born must Die 有生必有死   问:认知者的意识是否永久存在?  答:不是。能认知的和所认知的是同时升起和消失的。而显现能知和所知的那个是超越時间的。。永恒或永生这些词语并不能描述它。  问:睡觉的时候既没有意识也没有认知者,是什么使身体保有感觉呢?  答:当然你不能说睡眠中就没有认知者。睡眠时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所意识,仅止于此。但没有体验也是一种体验。这就象进入一个漆黑的房间说:“我什么都没看见。”一个天生的盲者不会知道黑暗的意义。同样,只有认知者才知道他不知道。睡眠只是一段记忆的缺失,生命还在继续。  问:什么是死亡?  答:它是在某具身体里面的生命的一个变化。聚合结束,分解开始。  问:但认知者呢?随着身体的消失,认知者也会消失吗?  答:身体的认知者随出生而来,随死亡而去。  问:那什么都没有留下?  答:生命永存。意识的显现需要媒介和工具。当生命创造了另一具身体,另一个认知者出现了。  问:相继出现的认知者或主体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答:是的,有一些东西,它可能被称作记忆体,或因果身,一个对所有思想,欲望和所做所为的记忆。它就象是一团映象的云聚在一起。  问:这种独立存在的意识是什么呢?  答:它是某具身体对整个世界的映象。在这个映象中有限和无限混为一谈。解开这种混乱正是瑜伽的目的。  问:死亡能解开这种混乱吗?  答:死亡只是身体的死亡。生命并没有消失,意识也没有消失,真实也没有消失。并且,生命从未如死后这样富有活力。
  问:但人有重生吗?  答:出生的必然会死亡。没有出生才不会死亡。找到那个永远没有睡眠也没有苏醒的,它的淡淡的映象就是“我”的意识。  问:我怎样找到它呢?  答:你是怎么找东西的?集中精神。关注它的位置,坚定地回想。成功的秘密是想到所应该想到的。你可以通过持续的回想来找到它。  问:你的意思是只要有寻找的意愿就足够了?当然,资格和机遇也是必要的。  答:诚挚会为你带来这些东西。最根本的是抛弃自相矛盾:目标和途径必须要同一层次;生命和光明不能  冲突;行为必须服从信仰。你可以叫它诚实,正直,整体性;绝对不能回头,松懈,然后把这块占领地根除,抛弃。对目标的坚韧和忠实的追求将带你实现你的目标。  问:坚韧和忠实是天赋,真的!我一点儿都没有。  答:当你行动时它们都会有的。迈出第一步。所有的祝福都来自内心。转向内心,就是“我在”。把你所有的时间都用上,直到你能自然地恢复。除此之外没有简单容易的路。
  真的很难。在这里发出来也是希望自己不要轻易放弃。一共约一百章,希望自己先坚持到第十章。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很慈祥的智者,后来发现是个脾气很坏,烟不离手的印度老头,有时他的学生去找他,去一次骂一次,最后没等学生上楼,听到上楼的声音就开始对着楼梯大骂,学生总是被骂还总是去找他,一直到最后老先生说你已经悟了,不用来了。
  6. Meditation
冥想  问:所有的老师都建议冥想。冥想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我们通过感官和行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对我们的内心却所知甚少。冥想最基本的目的是让我们意识到并熟悉我们内在的生命。最终目的是达到生命和意识的起源。顺便提一下,冥想会对我们的性格产生深刻影响。对不为我们所知的,我们是奴隶,对我们熟知的,我们是主人。无论什么样的恶习或缺点,我们找到它,发现它产生的原因和它的作用,通过这种了解,我们就能把它克服;当你意识到这种无意识时,这种无意识就融化了。这种无意识的融化释放出能量;心灵感到满足而平静。  问:平静的心灵有什么用处?  答:当心灵平静,我们就能发现生命之光。我们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对立中解脱出来,作为纯粹的认知者站在两者之间,并超然于两者。根植于自我标识的个性依然存在,我们还是把自己认定为:“我是这个,我是那个”,但只是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不再把它和认知者混为一谈。
  支持楼主!
  问:以我的理解,我的生活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需要能量。自我喜欢一切事物,它的能量不断向外流失。冥想的目的是不是积蓄能量或者是提升能量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答:这不是层次问题。 冥想是一种智慧活动,目的在于除尽散乱和昏沉两极。真正的智慧在于远离两极。  问:如何加强和净化这种智慧?  答:真正的智慧总是纯净和强有力的。它就象太阳,有时看似被乌云或灰尘遮蔽,其实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被蒙蔽而不是太阳本身。  问:这种智慧有什么用?  答:真,善,美以及和偕有什么用处?它们本身就是目的。当事物自行动作,没有干扰,没有回避,没有被渴求或被概念化,只是一种完全的意识中的经历,这种完全的意识本身就是智慧。它并不利用事物或人--它满足他们。  问:看来我不能提高智慧,那我能不能只克服散乱和昏沉?怎样克服它们呢?  答:通过观察它们对你内心和外在的影响。了解它们的活动,观察它们在你思想,语言和行为中的表现,它们对你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智慧之光将会出现。它既不困难,也不冗长,成功的唯一条件是诚心。
  @wyf8565 25楼
14:28:00  支持楼主!  -----------------------------  谢谢支持, 有人喜欢就好
  当事物自行运作
  7. The Mind 思维  问:一些很有意思的书,它们的作者明显很有能力,书中不认为世界虚幻的(尽管承认它在变迁之中)。根据他们的观点,世界是多层次的存在,从最低到最高;每一个层次都有复杂的结构,这种复杂性反映了意识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能看到或能知晓到的顶点。总之:为了意识的丰富和增长以及它无尽潜能的显现,事物在不断进化。  答:也许对也许不对。即使是这样,它也只是从思维的观点来看,但当我成为真我,整个世界其实只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从真我中升起;世界在意识中出现和消失。世界是我,我包容世界。在万物初始之前,在万物结束之后--我在那里。万物在我心中,性光在万物中闪耀。没有我,即使是虚无也不可想象。任何事物的发生,我一定在那里见证。  问:为什么否认世界的存在?  答:我没有否定这个世界。我看到世界从意识中出现,这是无限未知中仅有的已知。  凡有始有终的都是表相。可以说世界显现,但不是实有。这种显现也许在某些时间概念上非常长,但在另一个时间概念上又非常短,但最终它们是相同的。凡为时间所限的都只是暂时,不是实有。  问:显然,你看到真实的世界。你的行为没什么特别。  答:这只是在你看来。充满你整个世界的意识,在我这里只是小小的尘埃。世界延续着,但只是片刻之间。是你的记忆使你认为世界是连续存在的。对于我,我不执着于记忆。我看这世界的本相,只是意识中的片刻显现。  问:在你的意识?  答:所有“我”和“我的”的念头,包括“我在”,都只存在于意识。  问:那你绝对的存在是无意识的吗?  答:无意识这个念头也只存在于意识之中。  问:那你怎么能知道你在真我之中呢?  答:因为我正在其中。它是唯一的自然状态。
  马克一个,好帖。  
  问:你能描述一下吗?  答:只能通过否定的词语来描述,比如没有原因的,不需外力的,不相关联的,不能分割的,不能组合的,不可动摇的,无可挑剔的,无法通过努力得到的。任何正面的定义都是源于记忆,都是不适宜的。但是我就在纯粹的真实状态,所以它是真实的也是可以得到的。  问:你是不是沉浸在无限的出神状态?  答:出神是指的思维和言语,它会在睡眠或昏厥时消失,然后再出现;我在永恒的当下。过去和未来只存在于意识--我是当下  问:世界也在当下。  答:哪个世界?  问:我们周围的世界。  答:这是你的意识中的世界,不是我的。我的你的谈话也只是在你的世界内,你怎么能知道我呢?你没有理由认为我的世界和你的相同。我的世界是真实的,就象它被察觉到的一样,在你的世界里事物随你的意识不断地出现和消失。你的世界不和你相容,你害怕它。我的世界就是我自己。我在我的家里。  问:如果你就是世界,你怎么感知到它呢?意识和被意识不应该是分开的吗?  答:意识和这个世界同时出现和消失,因此它们是同一状态的两面。  问:睡眠中我没有意识,但世界继续存在。  答:你怎么知道呢?  问:醒来时我就能知道,我的记忆告诉我。  答:记忆存在于意识。意识在睡眠中继续存在。  问:意识处在半暂停状态。  答:但意识中世界的影象没有影响。只要意识存在,你的身体和你的世界就存在。你的世界是意识创造的,主观的,为意识所限,不完整的,短暂的,私人的,依附于记忆的。  问:你的也是这样吗?  答:不是。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你的世界是幻象。你的世界是个人的,私密的,不可共享的,与你自己密切相关。没有人能进入你的世界,看你所看,听你所听,想你所想。在你的世界,你完全的孤独,局限于你永远都在变化的梦境,这就是你所认为的生活。我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和万物共享,一切都可进入。在我的世界是和同,洞悉,爱,真实的品质;个体就是整体,整体在个体之中。一切是一,一是一切。  问:你的世界也充满了象我们一样的各种杂事吗?  答:不,它里面全是我。  问:但是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看和听呢?  答:是的。我看起来是在听,在看,在说话和做事,但对于我它只是在那里发生,就象你消化食物和出汗一样发生。身体机器在照看它,没有把我牵连进去。就象你不必忧心头发的生长,我也不必担心言语和行为。他们只是那么发生了,与我无关,因为我的世界从来不会出错。
  @我是黄雅静诽 31楼
03:10:00  马克一个,好帖。  -----------------------------  多谢支持
  8. The Self Stands Beyond Mind 真我超越思维  问: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能感受到完全的快乐,接近狂喜,后来,这种感觉消失了,但当我来到印度,它们又出现了,特别是我见到你以后。但无论感觉有多棒,它们无法持久。它们出现,消失,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它们能再来。  答:思维本身都不稳定,又有什么能在其中持久存在呢?  问:怎么让我的思维稳定呢?  答:思维本身就无法捉摸,怎么可能让它自己稳定不变?当然不可能。无常是思维的本性。你所能做做的只是让意识的焦点超越思维。  问:那要怎么做呢?  答:抛弃所有杂念,只留下“我在”这个念头。开始时思维会反抗,但凭借耐心和坚持,最终它会屈服并保持平静。一旦你平静下来,万物就会自行运作,不用你的任何干扰。  问:我能避免这场和意识的持久战吗?  答:是的,你能。顺应生活,但要注意,提高警觉,让一切依本来面目发生,真我自然有光,不要让意识支配,痛苦和欢乐都是生活所赐。这也是一种方式。  问:这么说,我可以结婚,生子,经商...也幸福?  答:当然。你也许会幸福,也许不会,只需泰然处之。  问:但我想要幸福。  答:真正的幸福不可能从变化中的事物得到。快乐和痛苦无情交替。幸福源于自我,它只能在自我中找到。找寻真我,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问:如果真我是平静与爱,为什么我还如此忐忑不安?  答:不是你的真我忐忑不安,是它在思维中显得烦燥,因为思维变化无常。它就象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风吹水面,月影飘移。欲望之风吹拂思维和“我”,它只是真我在思维中的倒影。这些念头如运动,变化,快乐,痛苦都在思维之中。真我超越思维,明晓一切,但超然物外。  问:怎样才能拥有真我呢?  答:你就是真我,现在把思维放在一边,觉知但不涉入,你就会明白,警觉而超然地坐看万物出现和消失,这是你真实的本性。  问:其他方面呢?  答:其他方面多不胜数。领悟其一,你将领悟全部。  问:请告诉我一些有益的建议。  答:你最了解自己的需要。  问:我心不安。怎样才能得到平静呢?  答:你为什么需要平静呢?  问:想要快乐。  答:你现在快乐吗?  问:不,我不快乐。  答:什么使你不快乐呢?  问:我拥有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却得不到。  答:为什么不把它倒过来呢:珍爱手中所有,不关心你所没有。  问:我想要令人愉悦的东西,不想要让人痛苦的东西。  答:你怎么知道什么东西让你愉悦,什么东西不能?  问:当然是从过去的经历。  答:由记忆引导去追寻快乐,回避痛苦,这种做法成功吗?  问:没有成功。快乐并不持久,痛苦总会再来。  答:什么痛苦?
  这只是草稿,有些地方译得不好,mind有的地方译成意识,有的地方译成思维,如果我有足够的毅力能把这本书译完,我会再修改一遍。
  其中谈论“当下性”的思想在阳明心学中就已经有所逗透,纵观这本书的总体思想范围,,和宋明理学所谈论的核心问题是类似的,即关注的焦点都在于人和世界的接口这个环节,但是这本书的宗教气息有点浓,
  问:对快乐的渴望及对痛苦的畏惧都是痛苦。有没有纯粹的快乐?  答:每一种快乐,无论是身体上的或是精神上的,都需要有个依托。这些身体或精神上的依托都是物质,物质都会老化和分解。它们所产生的快乐,其强度和持久度都有限。痛苦是你所有快乐的背景。你渴望快乐是因为你感到痛苦。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对快乐的追求导致了痛苦。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问:我能看到困惑的缘由,但看不到出口。  答:对缘由的审视就会使出口显现。毕竟,你的困惑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从未反抗困惑或支配它。意识只是抗拒痛苦。  问:我能看到困惑的缘由,但看不到出口。  答:对缘由的审视就会使出口显现。毕竟,你的困惑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从未反抗困惑或支配它。意识只是抗拒痛苦。  问:所以,我只能保持困惑?  答:要警觉。对困惑进行质疑,观察,研究,尽力了解它的运作以及对你和他人的影响。洞析困惑,就能摆脱困惑。  问:当我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强烈渴望建一个纪念碑来树立某些比我长久的东西。即使我想到家庭,妻子和孩子,也是因为它们对我来说是一种持久牢固的存在。  答:是的,为自己立个碑。你计划怎么做呢?  问:我要立个什么无关紧要,只要它能不变地存在。  答:当然。你自己就能发现没有什么能不变地存在。一切都会分崩离析。纪念碑的地基终将倒塌。你能建什么持久不变的东西呢?  问:理智上和口头上,我明白一切无常。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渴望永恒。我希望确立一些永久的东西。  答:也就是你一定要确立一些东西的永久性。你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呢?你的身体和意识都会消失。你必须到其他地方去找。  问:我渴望永恒却无法找到。  答:你,你自己,不是永恒的吗?  问:我有生有死。  答:你能确定你出之前就不存在,或在死亡时你会说:“现在,我不存在了”?你不能从自身经历中知道你不存在。你只能说:“我在”。其他人也不能说对你说:“你不存在”。  问:睡眠中也没有“我在”。  答:在下这个笼统的结论之前,仔细研究你清醒的状态。你会发现它充满了缺口。即使完全清醒,你能记住的东西也极少。你只是没有记住。记忆的间断不一定是意识的间断。  问:那我能知道自己深睡的状态吗?  答:当然能。清除你清醒状态下所疏忽的间隔,你将能逐渐清除长时间心不在焉的间隔,你叫它睡眠。那时你就能意识到你睡着了。  问:那个关于永恒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答:永恒只是个念头,来源于时间概念。时间又依附于记忆。关于永恒,你是指超越无限而经久不衰的记忆。你想要意识永垂不朽,这不可能。  问:什么是永恒?  答:永恒是指不因时间而改变。你不能使一个转瞬即逝的的事物永恒--只有不变的才是永恒的。  问:你说的这些常识我都熟悉。我不想学知识,我只想要心安。  答:你能拥有你所问的心安。  问:我正在寻找。  答:你必须全身心地来寻找,过一种正直的生活。  问:怎么做呢?  答:抛弃所有让你意念纷扰的事物。放弃所有打扰你意念平静的事物。如果你想要心安,就要与之相应。  问:当然所有人都应该与心相应。  答:只有不打扰它的人才能相应。  问:我怎么打扰了心安?  答:为渴望和恐惧所困。  问:即使那是合理的?  答:情感上的反映源于蒙昧或怠慢,永远不会合理。找寻清醒的意识和纯净的心灵。你要做的只是保持警觉,探找你真正的本性。这是通往平静的唯一途径。
  @mark228 38楼
08:59:00  其中谈论“当下性”的思想在阳明心学中就已经有所逗透,纵观这本书的总体思想范围,,和宋明理学所谈论的核心问题是类似的,即关注的焦点都在于人和世界的接口这个环节,但是这本书的宗教气息有点浓,  -----------------------------  我读的时候也感觉很多和传统文化相通的地方,.
  翻译这样类型的,非常挑战。lz继续。
  @萧萧漫漫 43楼
09:07:00  翻译这样类型的,非常挑战。lz继续。  -----------------------------  谢谢支持
  9. Responses of Memory 记忆的反应  问:有些人说世界是被创造的。另一些说它一直存在并不断变化。一些人说它有永恒的规律,另一些人甚至否定因果。一些人说世界是真实的,另一些人否认它的实在性。  答:你说的哪一个世界?  问:当然是我所感知的世界。  答:其实你所能感知的世界非常小。它完全是私人的。把它当作一场梦然后把它忘掉。  问:我怎能把它当作梦呢?梦是不会持续的。  答:你自己的世界能持续多长时间?  问:毕竟,我这个小小的世界是整体的一部分。  答:整体世界这个念头不是你个人世界的一部分吗?世界并没有过来说你是它的一部分。是你创造了一个整体把自己包容进去。事实上无论你用想象和期望把它修饰得多么美好,你所了解的仍然只是你的主观世界。  问:显然,感知不是想象。  答:怎么不是?感知不是识别,不是吗?一些完全陌生的事能够被体验,但不能被理解。感知包含记忆。  问:算是吧,但是记忆不是幻觉。  答:感知,想象,期待,希望,幻想--都基于记忆。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分界,相互交融。它们都是记忆的反应。  问:尽管如此,记忆还是证明了我的世界的真实性。  答:你记得多少?试着回忆最近一月的所想,所说,所为,把它们都写下来。  问:是的,只是空白。  答:没有那么糟。你记得很多--无意识的记忆使得你对生活的世界如此熟悉。  问:我承认我生活的世界是主观的和不完整的。那你的呢?你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呢?  答:我的世界和你的一样。我看,我听,我感觉,我思考,在我所感知的世界里说话和做事,这一点和你一样。但对于你来说这就是一切,对于我却没什么重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我的一部分,我对它的关注并不比你对已吃掉的食物多。当食物准备好并被吃掉的片刻,它就和你以及你的思维分离;一旦吞下,你对它就完全没有意识。我已经吞下这个世界,我不需要再去想它。  问:这样你不是不负责任吗?  答:怎么可能呢?我怎么可能去伤害与我一体的万物。恰恰相反,没有对世界的思考,我的所做所为都会对它有益。就象身体能自动调节一样, 我也在不自觉的校正世界。  问:不过,你也能感受到世上的苦难,是吗?  答:当然,并且我感受到的比你更多。  问:那你怎么办呢?  答:我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世界,一切都很完美。  问:你怎么能说一切完美?看看这些战争,压榨,人民和国家间残酷的冲突。  答:所有这些苦难都是人为的,都可以由人类的力量来结束。上帝在帮助人类面对自身行为的后果,并强令修复破坏的平衡。因果律是正义的法则;它是上帝的康复之手。
  上帝的角度来看世界,一切都很完美。 人类比上帝强多了, 所以人类要折腾再折腾。
  很受启发。关注!
  @滿目青山 48楼
19:36:00  顶!  -----------------------------  谢谢帮顶,我是和同伴共同翻译,一个汉语略好,一个英语略好,相同的是都喜欢这本书。
  @形意乎 55楼
21:07:00  很受启发。关注!  -----------------------------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希望有大家把它翻译过来。
  10. Witnessing 良知
  问:我充满渴望,希望得到满足。我该怎么做呢?  答:你想要的,是你应得的吗?某种意义上,你必须努力才能得偿所愿。投入精力然后等待结果。  问:我从哪里得到能量?  答:欲望本身就是能量。  问:那为什么不是每个愿望都能满足?  答:也许是你的渴望不够强烈和持久。  问:是的,这是我的问题。我渴望,但又懒于行动。  答:你的愿望如果不够清晰和强烈就不能成形。另外,如果你的欲望是个人的,为了自身享乐,你赋予它们的能量是有限的;不会超出你所有。  问:然而,许多平常人的确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答:如果渴望比较强烈和持久,那它有可能实现。但即使这样,他们的成功也是有限的。  问:那些无私的愿望呢?  答:当你追求公共利益时,整个世界将与你同在。使全人类的渴望变成你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努力,那样你不可能失败。  问:人道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我只关心我自己。难道我没有权利满足自己合理的愿望?它不会伤害任何人。我的追求是正当的。它们是正确的愿望。为什么它们不能实现?  答:愿望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环境和你的看法。把愿望分成对错,只有在针对个体时才是有效的。  问:这种区别的标准是什么?我怎么能够知道我的愿望是否正确?  答:就你而言,把你引向悲伤的愿望就是错的,把你引向快乐的愿望就是对的。但你不要忘记其他人,他们的悲伤或快乐也要算上。  问:结果在未来。我怎么能预知呢?  答:运用你的思维,记忆和观察。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大部分人的感受对你来说也是合理的。仔细并深入地思考愿望的构造及它的衍生。它是你心理及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你的行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记住,你不能摒弃你不知道的东西。为了超越自我,你必须了解自我。
  @hnlfl 想看这本书,不过网上找不到啊,有木有电子版的
  @风语暖暖 60楼
23:48:00  @hnlfl
想看这本书,不过网上找不到啊,有木有电子版的  -----------------------------  你想年英文的电子版我可以给你, 但中文的我不知道, 以前我找过, 没找到.
    人就这么一生,我们应快乐地度过这辈子。只要我们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您虔诚地去努力,乐观地去对待,事业上有好的机遇,就快速反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应有超人的智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人生短暂,时光如剑,让我们人生的每个季节都光辉灿烂。
  @风语暖暖
23:48:00  @hnlfl
想看这本书,不过网上找不到啊,有木有电子版的  -----------------------------  @hnlfl 61楼
00:43:00  你想年英文的电子版我可以给你, 但中文的我不知道, 以前我找过, 没找到.  -----------------------------  那先谢谢了啊,邮箱:
  @风语暖暖 63楼
13:37:00  那先谢谢了啊,邮箱:  -----------------------------  已发送,注意查收
  问:什么叫了解自我呢?想要了解自我,我需要知道什么呢?  答:知道所有的非我。  问:不是了解我是什么吗?  答:你是什么,你已经是了。通过了解你不是什么,你才能从中解脱出来,进入自然状态。这一切发生的顺理成章,毫不费力。  问:那我需要发现什么?  答:你需要发现没什么可发现的。你就是你自己,这就是一切。  问:我不明白。  答:你觉得你必须是这个或那个,这是你的想法蒙蔽了你。  问:那我如何摆脱它呢?  答:如果你信任我,相信我说的:你是纯粹的光,它使意识及其无限的包含得以显现。认识到这一点,并依此生活。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探求内心,问自己:“我是什么?”或者,把你的意识集中到“我在”这个念头,简单而纯粹。  问:我凭借什么来信任你呢?  答:凭借你对他人心灵的体察。如果你不能洞察我的内心,那就去观察你自己的。  问:两个我都做不到。  答:那就通过有序又有益的生活来净化自己。观察你的思想,感受,语言和行为。这样就能清除你的幻想  问:我是否要先抛弃一切,离家索居?  答:你无法抛弃一切。你离家出走,留给家人一堆问题,而在你心里,与家的联系还在,并且一直到你彻底了解自己的意识之前,这种联系不会消失。首要是--了解你自己,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问:但你告诉我,我就是至高实相。它不算实证吗?  答:你当然是至高实相。但这有什么呢?每粒沙子都是上帝;知道这一点很重要,但这只是开始。  问:好的,你告诉我我是至高实相。我相信你。那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答:我早就告诉你了。了解所有的非我。身体,感觉,思想,念头,时间,空间,有与无,这与那--无论具体或抽象,你能举出的都不是你。仅仅口头上的表达是不够的--你也许会无休止地重复一些套话,这些都没用。你必须持续地观察自己--特别是你的意识--时时刻刻,毫无遗漏。观照是区分我和非我的关键。  问:观照--不是我的本性?  答:对于观照,它必须有另外的东西来可观照。我们仍在二元性中。  问:观照的观照怎么样?觉知的觉知呢?  答:文字游戏并不能让你走得更远。深入内心,发现非我。没什么比这个重要。
  第十章结束了, 小小庆祝一下. 不过第十章的题目应该改成观照.
  11. 觉知和意识  问:你睡着的时候做什么?  答:我在觉知睡眠。  问:睡眠时不是没有意识吗?  答:是的。我觉知到没有意识。  问:那你清醒或做梦的时候呢?  答;我在觉知清醒或做梦。  问:我不明白。你到底说的什么意思?我来表达得清楚些:我说睡眠指没有意识,清醒指有意识,做梦指大脑对本身而不是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答:唔,这些对我来说是一样的,但也有些不同。当你处在任何一个状态,你会忘掉另外两个,但对于我,一直只有一种存在的状态,包含并超越清醒,做梦和睡眠。  问:你是否看到世界有一个方向或目的?  答:世界仅仅是自己妄想的反映。无论我想看什么,我都能看得到。我还有什么必要虚构出创造,进化和破坏种种模式?我不需要它们,也不想把世界锁进脑海。  问:回到睡眠的问题。你做梦吗?  答:当然。  问:你梦到些什么呢?  答:清醒状态的回响。  问:你有深度睡眠吗?  答:大脑的意识是暂停的。  问:那时你是无意识?  答:对我周围环境无意识--是的。  问:不是完全的无意识?  答:我依然觉知到我的无意识。  问:你用觉知和意识两个词。它们不一样吗?  答:觉知是初始:它是本原状态,无始,无终,无因,无靠,不可分割,没有变化。意识是互相联系,是某种映像,是一种二元状态。没有觉知就没有意识,但没有意识可以有觉知,例如深睡状态。觉知是绝对的,意识和它的内容是相联系的;意识总是有物相对应。意识是不完全和多变的,觉知是完整的,不变的,祥和而安静。这是每一个体验共有的背景。  问:一个人如何超越意识进入觉知?  答:因为是觉知才使意识有存在的可能,所以觉知存在于意识的每一种状态。清醒的意识是觉知的一个活动。对意识之河的关注会把你带往觉知。这不是一个新的状态。它只是忽然作为一种原始又基本的存在被重新认识,它是生命本身,也是爱和幸福。  问:如果实相一直与我们同在,那要觉悟什么呢?  答:开悟和蒙昧相对。把世界当作真实,把真我当作虚幻,这是蒙昧,这是痛苦的根源。明白自我是唯一实相,万物都是短暂的和变化的,这就是自由,是平静和幸福。它非常简单。不要看事物的影像,学着去看它们的本相。这就象擦拭一面镜子。镜子向你显现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显现你自己。“我在”这个念头就是擦镜布,使用它。
  12. 人非实相  问:请告诉我们您是怎么开悟的。  答:我在34岁遇到我的老师,37岁开悟。  问: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改变?  答:我不再摇摆于快乐和痛苦。我从渴望和恐惧中得到解脱。我发现自己感觉圆满,不再需要任何东西。我看到在纯粹的光中,在宇宙意识的表面,万象如波浪般出现和消失,无始无终。所有的意识都是我。所有的现象都是我的。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们。这个力量就是觉知,就是真我,就是生命,就是上帝,你可以给它任何名字。它是根基,是世界最原始的支撑,如同黄金是所有金饰的基础。这是我们熟知的。把不同的名称和形态从金饰中剥离,黄金的概念就变得清晰。那么去除掉觉知创造出的名称,形状,渴望和恐惧,还留下什么?  问:空。  答:是的,只留下真空。但真空是满溢的。它是永恒的潜能,正如意识是永恒的现实。  问:潜能你是指未来?  答: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都在那里。并且有无限多。  问:但空就是空,对于我们没多少用处。  答:你怎能这么说呢?没有持续的破坏哪来的新生?没有死亡哪来重建?即使是沉睡的黑暗也使人振作和恢复活力。没有死亡,我们将陷于无尽的衰老。  问:没有不朽的事物吗?  答:当生命的死亡被当作彼此的必需,当作一个事物的两面,这就是永恒。看到终中有始,始中有终,这就是永恒的暗示。当然,永恒不是连续的。只有变化的过程是持续的。无一幸免。
  哨顺寐舜饱橱豫alsj0看帖要发表一下。减肥路上的朋友们,若你错过了我这一站,也会就错过了这一生。认真看一下吧。  
  问:觉知是延续的?  答:觉知和时间无关。时间只存在于意识。意识之外,哪有时间和空间?  问:在你的意识领域也有身体。  答:是的。但一个和其他身体不同的“我的身体”,这个念头是不存在的。对我来说它是“一个身体”,不是“我的身体”,是“一个思维”,不是“我的思维”。思维能很好地照看着身体,而我无须干涉。所有需要做的正在以正常而自然的方式做着。你也许并不能完全意识到你的身体机能,但当对于思维,感觉,欲望或害怕,你会十分警觉。对我来说,这些同样是大致无意识的。我发现即使没有多大程度的有意为之,自己的言谈举止还是相对正确和得体。这就象我的生命是自动的,物质的,清醒的,能够自发地作出准确的反应。  问:这种自发的反应是开悟的结果还是因为训练?  答:都有。将自己奉献于追求的目标能使你的生活洁净而有序,将自己奉献于寻求真理和帮助他人,通过清除由渴望.害怕以及错误的念头而造成的障碍,开悟使高尚的美德变得容易而自然。  问:那你还会有渴望或害怕吗?  答:我的命运就是天生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商人,加上很少的正规教育。我的生活很平常,有正常的渴望和害怕。那时,通过信任我的老师,遵从他的教导,我意识到真我的存在。我留下自然的我来照顾它自己,直到使命的结束。有时会有旧的情绪或精神的反应出现于意识,但它立刻就被发现并抛弃。毕竟,只要有身体这个负担,人都会有自己的特质和习惯。  问:你怕死吗?  答:我早就死了。  问:怎么说呢?  答:我是双重死亡。不只是身体的死亡,还有意识的死亡。  问:你看起来不象已经死了。  答:这是你说的。你看起来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的状态。  问:对不起。但我只是不明白。你说你是无形无识,但我看你充满活力,很善于表达。  答:你的大脑和身体一直都在进行着极其复杂的工作,你能意识到吗?不能。虽然在外人眼里一切都精准而条理。为什么不承认人内在的生命过程大多存在于意识之外,但仍可以稳健而顺利地运行?  问:这正常吗?  答:什么是正常?你的生命正常吗?它沉迷于渴望和恐惧,充满了冲突和挣扎,没有意义,毫无乐趣。总是强烈地意识到你个人的存在,这正常吗?被情感撕裂,被思想折磨,这正常吗?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不需要关照,不时的疼痛和痛苦,正是一种对注意和理解的呼唤。为什么不能同样推及到人整个的生命?虽然生命没有被带进意识的关注范围,但它依然可以运作良好,对一切所发生的事准确而充分地反应。当自制成为第二天性,觉知将会把它的关注点转向更深层次的存在和行为。  问:那你不成了机器人了吗?  答:自动化有什么害处?什么是习惯的和重复的?难道不是自动化吗?混乱颠倒的生命造成痛苦而需要关注。纯洁而有序的生命意味着人从混乱的束缚和悲伤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问:看来你赞成电脑化的生活。  答:一个没有苦恼的生活有什么错?个性只是真实的映象。为什么映象不能自动自发地就是最初的真实?人需要有任何的自我设计吗?生命是实相,它会引导自我。一旦你认识到人只是实相的影子而不是实相本身,你就不再有苦恼和忧愁。顺从内在的指引,生命成为走向未知的旅程。
  严惹酬增遥信魁jwf67回帖是一种美德。若你正在减肥的路上。不妨停一下脚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糕的做法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