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辉煌岁月经典语录分享经典1921

回顾红色经典触摸峥嵘岁月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学红史&&&&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6月份,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自此创立。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个大的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中央党校教授祝彦)&&&&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邓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另一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启迪作用。(中央党校教授刘宝东)&&&&三、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及其最后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一举洗雪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由于当时已经有了已经觉醒或者正在觉醒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经历过两次革命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人民的军队,有了局部的人民政权即解放区人民政权。总之,当时的中国按照毛泽东的判断,是处于历史上的进步时代,这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依据。虽然不能说抗日战争是单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历史上进步时代的主要代表,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一讲将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战中流砥柱这一主题,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战指导方针。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第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中央党校教授李庆刚)&&&&四、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延安整风,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开展整风来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办法,这是对党的建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实践证明,延安整风的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和行之有效的,不仅在当时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中央党校副教授卢毅)&&&&五、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这些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选择,是中共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著名的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到,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是有生命力的,它必将具有长远的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到,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主要功绩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基础,这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新评价,这个评价更多地是从政治制度,从建国、从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这个角度来评价的。(中央党校教授张旭东)&&&&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这就意味着,从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算起,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央党校教授罗平汉)&&&&七、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从1956年到1976年这20年的历史,讲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探索是从1956年开始的,探索的任务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中提出来的。探索之初,我们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反映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决策中。可惜,在此后不久我们就发生了一些失误。先是1957年发生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1958年开始又发生了“大跃进”运动,这个失误持续3年之久。还有第三个失误,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个失误发生在“大跃进”过程中,甚至可以说“大跃进”引起的。从1966年到1976年一直在进行“文化大&&&&革命”,这10年的时间里,党和人民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建设上,而是不断开展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以上,我粗线条地勾勒了我们这20年探索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中间出现那么多的问题?有几条客观的原因:第一,搞社会主义建设没经验。我们打仗的经验很丰富,政治斗争经验也很丰富,但是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不足的。第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第三,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第四,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八、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双重逼迫的结果:一是国内的困局,一个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也可以说就是实现了四个拨乱反正:一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二是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一个长期坚持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样一个重大决策,实际上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三是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四是会议审查了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一些领导人的功过问题,由此开始了在重大历史是&&&&非上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总的来说,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中央党校教授曹普)&&&&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1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改革开放实践的呼声和需要,改革开放这种实践对于党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实践支持。这14年经济体制改革,有三种力量是互动的,从实践的呼唤到理论界的推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才使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最终在1992年确定。从今天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多成果,尤其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和这一体&&&&制目标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奇迹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很大关系的。(中央党校教授沈传亮)&&&&十、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32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历史性的变化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进人“小康社会”;4.形成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5.党的建设取得成效,执政能力得到加强。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中共十七大报告阐明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主要方面。(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述)&&&&《平原游击队》 上映时间:1955年&&&&1943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与敌人机智巧妙地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这部影片同时塑造了两个极具特点的人物角色,一个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另一个是日军中队长松井,他们的出彩演出为本片增色不少,不但增加了影片的艺术真实感,还使本片具有久远的影响,堪称佳作。《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映时间:1958年&&&&影片根据革命烈士李白的事迹改编,是一部优秀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题材的电影。影片将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融于平常的家庭生活中,着力塑造李侠这一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影片还展现了一些我党在从事地下工作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如在蛋糕里夹电报底稿、在火柴盒里藏电报密码等等,令观众大开眼界。《红色娘子军》 上映时间:1961年&&&&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一群女性为争取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冰山上的来客》 上映时间:1963年&&&&影片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关系为中心悬念,引人人胜地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曲折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它在描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展开一个个惊险悬念时,融人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地道战》 上映时间:1965年&&&&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为了与日军展开斗争,冀中根据地人民展开了群众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队长高传宝被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小花》 上映时间:1979年&&&&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17年后,解放军进人桐柏山区,已经18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开国大典》 上映时间:1989年&&&&1948年,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发动了三大战役,国民党杜聿明、黄维等嫡系军事力量悉数被歼灭。淮海战役的胜利,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发表文告“辞职”。1948年底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在下野以后心还不死,于奉化策划分长江而治的阴谋。1949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人北京,宣告中国共产党已经正式踏上了中国历史舞台中心的位置。日国民党正式拒绝在带有投降色彩的和平协议上签字,24小时后共产党的百万雄师冲破长江天险,4月23日南京解放,一个月后蒋介石离开大陆逃往台湾。5月25日国民党的经济基础上海解放。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决战》 上映时间:1991年&&&&上世纪90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建国大业》 上映时间:2009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建国大业》以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建党伟业》 上映时间:2011年&&&&影片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①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该幢住宅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兄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李书城,系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李氏兄弟为该楼最早住户。106号楼上是李汉俊卧室,楼下客厅约18平方米。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客厅举行。&&&&②日凌晨,30名浑身泥泞的红军号兵站在城楼上,一起吹响了冲锋号。整座城市都被惊醒了。守军慌乱不堪,他们很多人成为俘虏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攻占的最大一座城市。日至17日,遵义会议在此举行。图为遵义会议会址。&&&&③1935年年底,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叫瓦窑堡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就是瓦窑堡会议会址。&&&&④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延安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为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⑤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唱红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大家园》《共产党人》《和谐世界》《党啊亲爱的妈妈》《永远跟党走》《走进新时代》《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唱支山歌给党听》《翻身农奴把歌唱》《八荣八耻歌》《歌唱祖国》《南泥湾》《我爱你,塞北的雪》《爱我中华》《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歌》《国家》《东方红》《我的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你,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说中国》《快乐的节日》《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旗飘飘》《在中国大地上》《祖国颂》《十送红军》《映山红》《过雪山草地》《情深谊长》《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五月的鲜花》《人民军队忠于党》《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二月里来》《延安颂》《在太行山上》《歌唱二小放牛郎》《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游击队歌》《保卫黄河》《谁不说俺家乡好》《红梅赞》《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祖国不会忘记》《当兵的人》《为了谁》《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我们的田野》《共和国之恋》《小白杨》《英雄赞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旗帜颂》《说句心里话》《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英雄赞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鼓浪屿之波》《边疆处&&&&处赛江南》《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翻身农奴把歌唱》《大中国》《中国人》《工人阶级硬骨头》《我为祖国献石油》《和谐祖国、美好家园》《祝福祖国》《咱们工人有力量》《最美还是我们新疆》《党啊,亲爱的妈妈》《我们美丽的祖国》《红船向未来》《光明行》《走进新时代》《共和国选择了你》《江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唱支山歌给党听》《万里长城永不倒》《在希望的田野上》《青藏高原》《长江之歌》《春天的故事》《五星红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嘀哩嘀哩》《东方之珠》《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永远跟党走》《遵义会议放光芒》《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共产党颂》&&&&读红书&&&&《红日》 作者:吴强&&&&《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别出心裁。《太阳照在桑千河上》 作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全书共58节,近40个人物,写了一个农村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群众,几经曲折终于斗倒地主的过程,波澜起伏,疏密相间;故事线索纷繁,然而主次分明,繁而不乱。&&&&《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暴风骤雨》 作者:周立波&&&&《暴风骤雨》是一部革命文学的经典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生动地描写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地主阶级及反革命武装进行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创业史》 作者:柳青&&&&《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作品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红旗谱》作者:梁斌&&&&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10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父亲生平简介张荣萱(-)江苏宿迁宿城人,国民革命军中校,7岁读书,8岁为人謄粮串,私蓄攻读之需,11岁完小毕业,后免费考入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凭一腔爱国之心,投笔从戎,在徐州参加李宗仁的抗日学生军。后转辗到信阳潢川。军校招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黄埔军校六分校十六期。在先后任步兵科区队副、区队长。1939年军校毕业,赢得全校第一。为蒋接见勤勉,宋氏夫人授奖鼓励。遂被留校任教。并直保送参谋班深造。 39年学生军团参予,长沙、柳州、大塘、武鸣诸役。40年到杜聿明部,中国第一支“第五军”。任杜聿明参谋。41年任200师中尉排长留军兼杜聿明警卫连长。42年2月随第五军到缅甸和日本作战,任96师中尉炮排长、后炮排并炮连任连长(上尉副营级)。42年4月从缅甸撤退途中,在团长负伤不在,副团长负重伤的情况下,在密支那区域指挥96师287团掩护全军撤退。 42年6月,远征军残部从缅甸败退回国后,到昆明整训。六军49师划归五军。杜聿明令其在中、缅、老、印边界寻找失散的49师;完成任各后,为了再战缅甸,又曾勇闯野人山九死一生;数十月滇缅敌境绘制作战地志图。 1943年第五军扩编为第五集团军,杜聿明任,邱清泉任军长。任邱清泉的机要参谋,为其编纂“抗日战术”一书。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5年10月,参与五军在昆明发动突然袭击,解除了龙云在云南的军政大权。46年调南京守备。47年后任军参处一科科长,作战室主任,汽车营长、副团长。48年2月到徐州。48年11月调离徐州在淮海战役中负责增援机动。49年1月5号在投诚。后到薛城敌工部学习,南下做策反工作。50年初回家,劳教; 56年煤炭店工作。58年政协工作。66年文革受到冲击,下放农村(宿迁县曹集公社冒店大队冒店小队)。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回城。任县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86年参加南京。日病逝,终年73岁。 大姐一家 二姐一家和父母在一起 1990年 安民小家1990年 心,随风。泪,随心。那些心痛、甜蜜,忧伤、幸福、凄惨、美好的往事,象一个个音符,在人生的五线谱上跌宕起伏,奏出那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欢快,时而忧伤的旋律。如怨如慕、如醉如痴、如歌如泣......。如歌的岁月......。咋天,无法忘怀;今天,珍藏铭记;未来,传承永恒。自传序父亲是个军人,曾打过日本兵;16岁黄埔军校十六期的优等兵,20岁排长、21岁连长、24岁营级、27岁中校副团长;曾缅甸远征,深入敌区勇战日寇,立下赫赫战功。 父亲是个文人,曾做过将军秘书,编纂过战书,写过史志、诗词、书法、散文无一不精;其“祖国江山破碎,爱国儿女怎不懊恼,遥盼成熟早”;“横眉冷对烟起处,热血愿洒江北天”;到“中秋竞使游人醉,倍思亲人紧锁眉 ”;“南国红豆指相思,丹心坚实人少识,闲来沿红寻求去,三月洞前撷一支 ”。的忧国忧民博大胸怀及对爱情坚贞浪漫之情的诗词佳句及一手秀美、飘逸、挺拔显骨气, 疏朗有情趣的书法,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中。 从我记事起,我只知道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父亲是个兵,曾打过日本兵的英雄兵;解放后在政协工作,(不是英雄怎能在政府部门工作呢?)。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我8岁,我才知道父亲是个国民党的“大兵”,一个反革命的兵。从此,天塌了。40多岁的父亲白发爬上了两鬓,牙齿脱落,虽如此,父亲的腰板永远是挺直的。父亲从没认真地向我们子女解释过自己的历史,他面对历史采取缄口沉默,直到父亲去世,才将父亲平时写的手稿从史料手稿中整理出来。多年后我们才明白,父亲的沉默不是屈服,当不得不屈服的时,他把自己溶入平静的河流中,谁能说河流中没有涟漪? 转眼间父亲已离我们远去快二十二年了,终年七十三。父亲是在人性的挣扎中,心灵的不屈不饶中,和病痛抗争中走完他光辉、崇高、值得尊重敬仰的人生之路。 母亲离开我们五年了,享年八十八。母亲是在睡梦中安祥的,或者说放心的,幸福的走完她坚强、幸劳、宏恩深情、平凡伟大一生。 悼父亲报国从戎 冠黄埔精英 浴血湘桂 诛日寇 披荆棘 缅甸远征 辛酉赤子赫赫战功 弃军从政 聚统战贤能 参政议政 促协商 善斡旋 内外融通 癸酉圣翁熠熠终生悼母亲 颠沛流离艰渡四十寒 身患绝症笑傲五十载 峰帐传艺桃李三千士 蜡炬成灰八十八春秋 这是后人对我父母的评价,更是我父母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写照。 家父是一位出身于小贫市民、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生活严谨、通古博今、文武双全、魅力无比、德高望重的父亲。 家母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聪穎开朗、温柔体贴、勤劳贤惠、心胸大度、秀丽善良、坚贞不屈的母亲。 从我的外祖母算起,我们家是四代从事教育的世家(外祖母、大舅、大舅妈、姨姨、姨夫、二叔、母亲、大姐、二姐、外甥、外甥妻)。外祖父经商,外祖母曾是宿迁教育界元老,省优秀教师,县人大代表,县人委委员。母亲从徐州师范毕业后在徐州教书,是经历了三朝的教书匠(日寇,国民党,共产党)。解放后在新盛小学,平民小学、城中小学、新华书店、图书馆工作。60年代的母亲曾大病一场,但母亲的坚强、勤劳、乐观、大度、开朗的性格使母亲迈过了重重灾难之门。到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身体硬健,思路敏捷。母亲80岁的生日是我陪同在徐州、北京、开封、郑州度过的。在徐州,我曾陪母亲去父母举行婚礼的“花园饭店”游览,母亲站在中山东路远眺,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久久不愿离去。在北京天安门、天坛公园,母亲曾和众人晨练,在开封、在少林寺......。 在家中,因我多次工作调整及住所搬迁,母亲随我“南征北战”,勤俭持家,日夜操劳,直至离世未让儿女操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父亲一九二一年出生于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小店员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十六岁,凭一腔爱国之心,投笔从戎,在徐州参加李宗仁的抗日学生军。后转辗到信阳潢川。军校招生,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军校,老师带队一路北上到延安,进了共产党的抗日军政大学;一路南下进了国民党黄埔军校设在桂林的六分校;成为黄埔十六期生(这是命运的安排,父亲岂能把握,从此注定父亲的后半生及我们家庭的悲剧)。进黄埔后父亲刻苦学习,以优良成绩被杜聿明要到国民党精锐部队,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曾参予昆仑关战役,长沙保卫战及到缅甸和日本作战,成为著名的中国远征军一员。 第一次远征缅甸失利撤退中,在团长不在副团长负重伤的情况下,父亲以上尉营副(炮连长)指挥96师287全团掩护全军撤退;曾只身在中、缅、老、印边界寻找失散的49师;曾勇闯野人山九死一生;为了再战缅甸,1942年底至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二次缅甸作战前,父亲近二十二个月多次深入滇西、缅北、老、印边界,偷入敌境绘制作战地志图。先后任杜聿明秘书、警卫连连长,邱清泉的机要秘书,汽车连连长,营长,机械化团中校副团长;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日本战败投降后,父亲回国。准海战役开始后投诚,后父亲带着留在丹阳五军留守处的母亲一行辗转到上海、福州、厦门。在厦门,原新五军军长,被俘后潜逃的第2兵团副司令、70军中将军长高吉人亲自把去台的船票送我父亲处;我父亲厌倦了政治游戏,毅然拒绝,解甲归田。 由于父亲的个人魅力、才华及军队生涯主要是在滇、缅抗日,按共产党统战政策,父亲进入了原宿迁县政协工作,母亲在县平民小学任教,虽然郁郁不得志,但这段生活一切还算平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使我们自幼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在三年自然灾荒时我们的生活质量都没受影响。我姐弟三在当地曾是骄傲的公主和王子。 文革前母亲重病,在南京鼓楼医院医治数月,暂寄住在父亲在黄埔同学王方和伯伯家(王方和,宿迁曹集人,解放后落户南京),我随父母在南京并在同仁街小学借学。 文革开始时,我八岁,二姐和我在母亲任教的学校上学,大姐上省高中。由于父亲是国民党残渣,母亲是臭老九,恶运如暴风骤雨袭来,政协被撤消,父亲失业被批斗,交居民委员会管制劳动。母亲在学校被批斗、游街、扫厕所。我一个初有朦胧意识的孩童,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迷惘不安,更不解;在我的心灵中,我的父母是天下最伟大,最有才华、最好的人,怎么一夜间成坏分子了?现在回忆起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命运如此残酷,大姐做为知青,父亲做为坏分子,反动派,我的祖母,一个留着小脚年迈不屈的老人,三人不同的命运组合被下放农村(曹集乡冒店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母亲、二姐和我留城。这时的家庭已经破碎了,重病缠身的母亲拖着虚弱的身躯,以顽强的意志、艰辛的、痛苦的、却又积极乐观地笑对人生。以她39元工资,来养活两个处于所谓“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的,“社会低层”不完整的家。二姐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只得放弃学业进了工厂学徒,我十一岁上马陵中学,虽倍受不平和歧视,但我有父母榜样,有一种身处逆境不服输的理念在支撑着我。 七一年底初中毕业,我能否上高中已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事了,因家庭历史的原故,老师虽保送,(那时不凭成绩而凭成份)但因政审过不了关。十四岁的我只有离开学校。做过工地杂工、打过井、抬淤泥、纺织厂钳工、电工、打被胎。一九七四年我勉强算个成人了(十七岁),是个小青年人了,政府一声令下,我背包一打,也成为一个小知青,孤身一人插队农村,(现顺河镇陆桥村码北组)只有一间草房,一张床,一个锅台,一个水瓶,一只用棺材板做成的桌子(氨水桶)和一架手风琴伴随着我。我的六口之家被人为地分为三处。前途,理想,幸福、未来,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灰尽。 祖母、父亲、姐姐和我的农村的枯燥无味的生活,母亲、二姐的小城穷困潦到的岁月,像死水无澜般。我时而麻木,时而清醒。此时的我已无力考虑我的前途和理想了。但父辈的遺传,天生的不服输却始终占据我的心灵。我一直认为,我始终相信:我的父亲是伟大的。我在八十年代曾给我父亲在徐州的好友写过信:“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 但是,物极必反,我在文革期间的痛苦经历和农村的五年的非人生活却是我人生重要财富和转折点;因为残酷的现实使我懂的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理解人生,怎么样不随波逐流,怎么样和命运抗争,怎么样去做人,怎么样出“污泥”而不染。 “人人都望真聪明,我被聪明害一生,但愿尔今皆愚蠢,无灾无祸过一生”。我时刻以父母的正直,坚强、睿智的人生为镜,时刻以父母的人生坎坷经验教训为师,去顽强生存,去适应社会,去向人性的善良一面探索,去和不屈的命运抗争,老老实实去做“愚蠢”的人,踏踏实实去做“糊涂”的事。 现在,我们姊弟三可以告慰二老,我们没有丢下张家的优良传统,我们没有辜负二老的期望,我们没有愧对二老的教悔,您们的儿女已经做到了,您们的儿女生活的很幸福,您们的孙辈已经成家立业,您们的重孙辈已经健康在成长。 2011年,我和家人着手整理父亲的遗作,父亲在世时写下大量史稿、诗歌、传记;通过亲友的帮助,在宿迁市政协、宿城区政府的支持下,原宿城镇退离休老干部成立了《宿城镇志》编纂,以父亲已成稿的宿城镇志资料,整理出版发行了《宿城镇志》,完成了父亲未了的夙愿。2012年3月,在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70周年的到来之时,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约我家人赴宁座谈,我因工作关系由大姐夫前去。《现代快报》在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70周年的专刊中组稿我父亲在缅寻找失综部队的资料。后我们家人约定,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将父亲自传资料整理成书。“追忆父母的如歌岁月”(因父亲的自传以“老龙伏撼歌-追风”来表达其蹉跎岁月)。 一是完成父母亲的心愿,父母虽然离我们远去,未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父母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是让子孙后代能记住历史,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父母的人生如灿烂的火把 给我们曾凄凉的心灵温暖 父母的胸怀如宽广的宇宙 给我们有自由翶翔的天空 父母的人格如坚硬的磐石 给我们最真挚的坚强依靠 父母的魅力如大海的航标 给我们指明到成功的彼岸 如有来生,我们还愿做您们的儿女,只希望永不让二老再有遗憾,只希望永恒的微笑永驻二老。安民 写于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老龙伏撼歌-追风 父亲回忆录-家书幼时家贫,不能自给,父锡九公佐人为商,赖以活五口之家,不时朝不保夕之实。衣食住行处于下层,无他术,顶天立地耳。 父欲我承其业,未不投,奈父为子纲,不敢言,默默凄然。遂不能适龄求学,八岁为人謄粮串,私蓄攻读之需,十一岁完小完,中学费高乏力,继抄写事,后考中学。明于自知,苦学奋发获校方免费入学。首期满即获奖学金制服费等优等。十六岁中学成,家计如是,望学兴叹,已无深造之门矣,时日寇侵华,国事,家境反复考虑,毅然投笔从戎。 始举彭城,入李宗仁先生“抗日学生军”,是时,国共二次言好,双方均重视青年学生,皆择优千人,分往延安抗大、黄埔军校。余为选送黄埔十六期。自知学浅才疏,根基不固,只身南国,孓然无靠,不努力恐不成才,倘能不弃,恐不免为世淘汰。乃百倍苦读,奋发图强,勤学苦练。未弱冠,军校三载结业,赢得全校第一。为蒋接见勤勉,宋氏夫人授奖鼓励。遂被留校任教。并直保送陆军大学参谋班深造。业成又受首奖。时抗日方酣,为杜聿明先生所识,商调达云黄(杰)先生,遣任杜参谋于第五军,到全州兼长警卫连,时年十九岁。 黄埔学习后期,(即三九年中后期),以军校学生参战于桂、柳、贵、武,年底随五军先后战于昆仑关、保卫柳州、大塘、武鸣诸役。四二年随军远征缅甸,入东南亚盟军序列。 一九三三年,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全球引火,美、英、法则姑息养奸,纵虎成患。三九年正值我国抗战艰难,各线失利,德寇空袭波兰,未两周波兰亡。又一月占丹、挪、荷、比、卢,法国勇于内战,不一月却为攻占全国,不久又占罗、匈、保、南、希腊等十四个欧洲国家。得集中兵力操戈入苏联。 日军当时意图待德军攻破苏都莫斯科后,北进攻苏。但苏军斗志争,使德不敢越雷池一步。北进失败,彼鉴于美英无暇东顾,乃下手攻击远东英美势力,以建亚太霸权。 四零年,印支北部受日军侵占,直接波及诸国,四一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随爆发太平洋战争序幕,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范畴。 四一年初,日军席捲东南亚诸国,中美英法苏等二十六国缔结同盟,共同对敌,盟军建东南亚盟军总 部,蒋任总司令,美人史迪威任。日军计占缅窥印以伊朗、在土耳其与希特勒会师。盟总调第五军入缅远征,堵截日军西进。杜聿明率五军先行入缅,竟为英军阻于边境。不得已强攻入缅,继尔为缅军阻,缅奸刁难,使五军急进迟缓,日军遂得时间集结大量兵力向仰光入口图登陆。待五军进抵时,日军已于仰光登陆成功,其先头已向北推进。五军猛攻毛淡棉勃牛等地,日军受挫,退缩仰光。稍事调整,大举北犯,当时兵力部署为英、美、印、缅四军居左右翼,第五军居中,二、六、八军尚未入缅,日军窥左右乃迂回包剿,四国盟军竟一战即溃,分往印度撤退。日军得以集中七倍兵力层层包围五军。是时孤军深入,苦战无援,尤以后勤困难,大战一月,得盟总令,逐次抵抗,退回中国。自后展开仁安羌、曼德勒、腊戎、八莫、密支那等保卫战,双方损失均严重。尤以中断联系,无补给,食则野生植物,行于原始森林,无医药可言。病、饥、死难者十之八九,但五军健儿英勇杀敌,不为所灭。当时曾有,“皮鞋兵尊敬草鞋兵”之美谈。日军层层包围,五军多次突围,齐头北撤,郑师退入印度,后扩编新一、六军;主力则集结于保山,但已不足三千。由盟总配以美械,扩为第五。杜任总司令,辖二、五、六、八军,此美械之始。 四三年初,苏军节节取胜,美、英军北非大捷登陆西西里意大利达。中美英三国首脑会于开罗,决定日本归还中国一切被占领土。苏美英三国会于德黑兰,决计开辟第二战场,四四年夏,盟军登陆法国西北区,集中英美法兵力攻进德境,三国又会于克里盖,决意胜后三月向日军攻击。 四五年初,德军投降,再会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八月,由天皇宣布投降,九日冈村宁次签降于中国,八年抗战至此获全胜。 五军突围中,因受盟总令破坏装备求人回国,均衣单衣,食野生穿梭于原始森林,无休息可言;疲惫时依树小息,时值雨季,瘴疾严重,刘师输送连只剩七人,警卫连后改为警卫班,可见惨痛一般。保山集结后,总部拨49师归五军,補充邱22师,但该师无下落,杜令余率电台及警卫班前往五国边陲地区寻找,设法带回。回国后,邱清泉长五军,留任机参,为其编纂“抗日战术”一册近二十万言,“半实兵指挥”成书,抽暇学技艺于盟军驻滇机械化学校,又次第一。 单身入伍,几第葬异国,日夜兼程,辗转奔波于五国边陲,千苦万难历尽危困,后满身疮孔。五月困于哀牢山南,穿梭,不食烟火三月,徘徊于媚公河、伊洛瓦底江畔、萨尔温江西岸与日寇周旋九月之久。曾为澜沧孟定土司、镇康猛勒任参谋长秘书协助军建。曾中瘴疠,已为不治,幸为少数民族抢救后以化险为夷。一年又十月使命成,始回国转昆明,归国昆明疗养于“甘美”,凡半年始愈,自是为多年来瘴疾复发之因。晋级校干任营职。兼长炮兵连,继而军参处一科长,团作战主任,副团长等职。 余生平素本极横流,消平靖宇荡洗敌寇,为国为民,赤胆忠心,凡事秉公无私,每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庶几于傲仰无愧”勉之。获同仁等爱戴。对部属好兄弟,急其所急,获饷所蓄皆用于士卒疾苦,凡乡族学生皆大力支援,促深造就学于西南联者三人。念为国不谋私利,谦虚谨慎,夺刀勇直前,教战均有所建树,先后获军训、军政、国防部干将、干城、等勋章,嘉獎会见于报端。 四五年抗日胜利,鉴于横流已极,靖宇已平,本应解甲归田,顾家计何以况前途尚远,而以驰骋疆场十年戏马生涯,已定形,兼黄埔成系,前程似锦,职业初定,况为抗日功勋部队,列为五大主力中坚,与,英五军、美八军号称世界三大名牌军,后以扩编再则杜、邱等深信,引为臂膀,委以重任,为吾提携,是故不能勇退。 忆者,当年深山曾伏虎,数渡怒江擒蛟龙,满腔热忱周身是胆,为祖国兴亡愿献心身。愤世妒俗克制左右,以身作则欲解民于侧悬。痛时势空唤奈何? 余曾反复痛思,蒋先生之所以身败名裂,功归一簧实非偶然。夫为政以德誓如北辰,众星拱之。蒋先生奋斗志与势远,失败势在必然,故抗日末倒。国民党不亡乃无天理。 溯自中山先生首教革命,惜创业未半中道辞世北京,蒋继之,本应遵循遗教,承遗训,但安内攘外代之,三大政策,况当时国困民穷,推翻满清留下破烂,外侵内忧,自古所罕,国防无,民心散,然立不应,“外媚”、“内残”箕豆煎。 洪宪后,军阀割据,霸权一方,连年兼并,国民党终为正统。蒋亦露头角,是时堪称人杰。故有世界三大怪杰之称。乃挟中山遗教迫使分割皆成一统。奈同床异梦,各为所需,日寇唾涎已久,蚕食鯨吞不一而足,九一八后图穷匕露,适西安事变,张、扬兵谏,内乱外患,形如壘卵,幸周恩来先生据势居中调解,迫使国民党统一抗日,还政于民。虽何应钦阴谋不轨,孤注一掷,几造亡国大错,幸蒋先生尚能为取信于民,遂作一致对外,使国共再次合作。自是举国上下,一致拥戴,成三十年代首次全国统一。政由蒋出,集军、政、学、权于一身。日酋见势,急不可待,乃冒天下之大不韪,捍然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起迁都武汉,当局仍犹豫于“和”“战”之间。适日寇失策,挥戈西进,直逼武汉;蒋见势,不战不能生存;迫于民心乃作全国总动员,决心抗战到底。随西迁陪教重庆,抗战之所成定局,是势民心耳。 “ 七七”首难,华北苦战,“八一三”日寇挑衅于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力战,使敌丧胆,张治中自告奋勇增援上海,沭血三月,军民鱼水情,使上海战局日寇为难。旋日寇大举增派侵略,而上海孤军无援,谢晋元孤军守“四行”八百壮士视死如归,名垂千史,需憾人寰,上海南京相被敌陷,国民党犹豫未决,措施不利于前线,然将士不以为受,专志抗日,坚贞如一,为图国存。人民只以“抗战”二字为准,虽水深火热苦不堪言,却无丝毫怨言,南京失守,未作丝毫计划,渡江死于抢渡者不下万千,部队相互无联系,混乱不可言,其后如花园口决堤造成河南灾民万万,重庆防空洞失检,使数千人死于窒息,未责营造人员。桂柳战役,兵空无防,却陈、白勾心不服,派调未非加。长沙大火,千百万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只以替罪羊以示消民愤。汤恩伯、刘海明平汉路与敌赛跑,、刘峙遗误战机,商震、每战皆败,一错再错,即反对当局不予严惩,但军民均作谅解不究。张自忠临危不惧,引恨自杀,孙明谨常德杀敌成仁,前数万英儿捐躯,缅甸歼敌中十存一二,日寇疲劳轰炸民生难艰,但军民无一消沉抗日决心,越战越勇,无一俘降。国人全心抗日寇,置当局失策错误于不顾,可见军民之心如何善良。 胜利后,国民党自矜功劳,蒋先生仗私智不以师古,信实力不顾国情大局,过低估价置教训于不顾,乐受蒙蔽迷信武力,一反民心,不及早治国安民,息生休养,致胜利后反使民生凋敞,经济加速崩溃,反饥饿反内战此起彼伏,简而言之,胜利冲昏头脑。昔日,五剿赣南不胜,非瑞金之坚不可摧,只非将士之不力战,乃党义耳。万里长征共产党损失怠尽,存十之一二,前有堵击后有追兵,非其神兵天将,乃人和也。人和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助于民,飞渡长江,天堑也非其不险,只非装备之不坚利,美械现代化比之小米加步枪天壤之别,何况所驱之军皆抗日八年素质经验皆可称优良。何以?乃天时、地利、人和皆利于共产党。而国民党未占其一,亦即正义比非正义。人,决定因素。当局后方補给,决非物之困乏,亦非战线长,实为由上层后勤人中饱私囊,贪污腐败,无法收敛。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置中下层于不顾,军心何以收拾。如何不涣散。人心失,军心涣散,势已危急,更况苦战八年,应立即停止党派斗争,一统天下,共赴国是,恢复生产,发展民生,已拯八年离乱,使重整家园,再建祖国。奈国民党少数顽固,仗气势束战日余威,企短制内安内,一举消灭共产党,冒然发动内战。 抗日八年,初取敌,我无论兵力、素质、装备等皆相悬甚巨。犹如内战初国共双方相比。但后期国民党装备全部美械,训练有素,战争经验丰富,何以战胜日寇威震全球,而四七年共产党一举反攻,势如破竹,国民党一败涂地,兵败如山倒,遂自共产党席捲大陆,可见天时地利人和,共产党正义之战。 城民不以疆封为界,仁人志士从戎延安,称为革命圣地,周围承以山岗之险,长江千百年来皆为天险,却一举飞渡占领南京。战天下不以兵之革之利,小米步枪对飞机大炮,即能解放?太浅。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寡助则众叛亲离,多助天下顺之。能不为失败之基否? 蒋并非庸才,虽自欲立国,然而,安内攘外方针宗旨已乱,政随乱出,焉能成事。但千百万中华儿女何以侍卫不懈于内,忠心国家舍生取义,置死生于度外者何?乃追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建国大纲,遗训耳。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及到抗战后内战兴,党不明于真相,偏信于妄言宣传,诉诸武力解决统一后屡屡失败,国民党仍不觉悟,至不可自拔,亦不自责,反而孤注一掷,国人渐明真相,士所消沉至兵败山倒,实非战之罪。 国民党从始至亡,错也。尤耳胜利后,本应广开言路纳贤容谏,以光中山先生遗教,逐一实施,恢弘士气,团体党派,救民建国,容多党派成联合政权。但蒋失去远贤亲妄,塞忠谏,毁异党,居功拔扈,沽;恢廓大度美名,忠奸不分,钩;待部属宽厚美誉,增加集团派系勾心斗角,造成新军阀争权夺利,七二军阀复谋割据。陈诚抓嫡系,何应钦夺军权,阎、龙欲死灰复燃,军调、军统明争暗斗,四大家族二陈互为牵掣,遂造成嫡系杂牌对峙,尔愚我讹互拆台,无志派反复无常,少壮派目空一切,保皇派欺下瞒上,太子派无法无天,资敌投敌双料汉奸却全反侧于自安,无予追究,龙云土皇云南二十载却一再反谋,仍以军事参议院院长满足。陈诚罪不容诛;刘峙“福将”应千刀万剐;早有反骨,顾祝同等人皆庸碌之才,均能高官封爵,美矣名“欲以推赤心置彼暖中,使若干高级党政军将领却能稳坐阎王殿,河南一霸,民愤冲天,孙殿英、孙良诚投敌变节,却一夜间成为国军将领,皆军民之所痛心者。 对有功之者,虽为客,立下罪责,竟美其名“一反帝至戮杀功臣”之举,满朝遗老遗少,北伐后历代元老功罪不一,但皆各有体系宗派,互为斥纳,互为牵制,各有靠山,政府非无法可依,只是不可为也,法律与彼等无关,不可动其毫毛。汪精卫叛国自立,不谓不知,除政治阴谋外,集团实力不能及也。诚向汪府要人,何以战后无区处。龙三公子、孔二小姐、为非作歹,非法之不循,乃龙云、孔祥熙也,胡宗南蓄精养锐数年,东渡黄河一战即溃;黄维任性造孽,恶事多端,何以安然无事?陈诚系也。任人唯亲,由亲举“贤”,拒真贤于外。四二年,广西危,贵州急,四川惊,却无兵可调,乃陈诚私部七军保存实力作政治资本,以图尔今后夺权。蒋何以不知?受左右蒙蔽耳。大桥村批评陈由然仍坦陈。却此不见内幕。 八年抗日,军民无愧于中山先生,不愧是炎黄子孙。当局本应休生养息,重振法度,开诚心布公道,赏罚严明,精兵简政,正军修武,奈由“国难财”转向“接收财”扯录不迭;继“前线吃紧”,“后方紧吃”,又成新局面。 当局内战蓄谋已久,胜利后竟将和平军、汪伪军、地方团队收编扩充内战实力,自使军民鱼水关系变为军扰民趋势。原先嫡系军严惩杂牌军之害民行为,结果成对立状态,相互为敌,况当局采不同待遇,装备区别嫡系杂牌,为中上军需人员乘机大饱私囊, 大喝兵血,相沿成习,后渐蔓延至全军,矛盾丛重,士气大落。举一例可见一般。 48年返回途中烧死于苏船的原国民党副委员会冯玉祥先生,系蒋府中唯一勇于直言者,该部曾佩“不扰民, 真爱 民, 誓死救国”章,曾任检阅使视察各军,当发现士兵生活时,信口:“待兵不当人,害国无良心,打跑日本人,革除恶病根”。其一生朴素不烟不酒,每宴会开水代酒,自备干粮,布衣工兵装,每以叫仪仗队藐之,其对下属士卒爱之如子弟,善“丘八诗”“三字经”。汪逆叛国时,曾作:“ 时当二九天,蜀道菜花黄; 灿灿真悦目,风来阵阵香; 此花有傲骨,胆敢战风寒; 前方正抗敌,汪贼竟投降; 平素空谈论,离奇又狂妄;岳飞是军阀,秦桧是忠良。 有人对我说,此话出于汪。......。汪贼之哲学。有奶便是娘”。能于蒋直言增欺者,唯他无人。某次白日提灯入蒋室,蒋奇之冯:“外面都黑天了,你处还是亮的”。在韩复渠误战机后,曾问:有谁颇有维持冯韩关系不准法办,冯却力办处决。足见冯先生一生正直。 陈诚胜利后,大扩十八军系统,大削杂牌军乃非陈系者,三日间,裁平汉路二十万中下军官不予安置,听之任之,造成忧民祸根。虽抗日有功之臣,因拒不服陈拉关系之高级将领亦在所不免。余部等一百余人哭于中山陵,何其忍也。各地军、师、团、营还在“壮丁”工作中造成惨不忍睹之罪,形成好男不当兵之谚,遂成内战中兵源问题。物资层层剥削,人民不事生产,军民关系已成水火,良莠难分,不败为何? 内战初,抗日余威,装备优异却所向披靡,使解放事业却蒙相大损失。但为时甚短,待中下士卒真相明,是非辨后,遂由胜而败,并提前中共预料完成大陆解放事业,蒋军败非战之罪,实政败德败心败。 历史,客观存在者,当年时代背景,潮流趋势,壮年血气方刚,知国家民族之兴亡有责,不知党派政治观,况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枪口一致对外,似无可虑。“正统”周知,何能洞察“革命”内情。知救亡国存,不畏生死,但是非区直何在,又为谁知。正统名正言顺,何去何从,似无可非议,知救国革命,但不解革命尚有不同道路,总以均为国家,何考虑尚有分歧。况自认身经苦战,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一心抗日救国,何能获罪于国于民。知救民于水火,而不知各有所怀,在抗日军营中只杀敌报仇,何有心顾及,所怀秋毫,对中共之认识欠足, 况在长征后偏安于西北一偶,如何觉察其为解放中国。何能视闻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至于一般政策、方针,在“正统”又何人可羡何人可明。况尚是国民党之宣教乎。 抗日胜利后两党决裂日趋严重,作为“正统”王牌军势心成为中坚,造成内战灾难中真正的灾难者。 国为民为本,得道者昌,薄民政府与人民离心离德,终为人民唾弃,树倒猢狲散,兵败如山倒,一时之隅,竞成千苦罪人,前功尽弃。 一九五0年重返家园.用尽运河水,难洗满面羞.真乃"未遂平生志,却成害国妖。羊肉未吃到,惹来一身臊”。阶级斗争为纲,出于阶级仇恨,为了巩固政权,无可避免要进行大范围阶级报复打击直至消灭,此实应有之道。趋势需要规律也。自后罚劳役,不得食,本家徒四壁,无片瓦块砖立锥之地。回里途中,衣物为搜之尽,真两袖清风,面对现实,空唤奈何!靠尔母菲薄薪粮糊口,得以苟活,五四年尔祖父去世,祖母邱氏随我度日,尔叔蔚居乡任教,自顾不暇,虽铸成亘古遗憾,但又奈何于现实。人世冷暖,世态炎凉,况我落魄乎。虽千足难越世态一步,不值惋惜。尔姑兰家计上难,且为人忠厚无能,其已盂锅,何顾及我。 自此,凡运动皆波及,并首当其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经受考验,锻炼,志在跟上形势,适应发展,掌握命运,逐解是非,悟出党的正确、伟大,明政策之有利于改造.始知今是咋非,决心从头越,知来日可造,年未卅,尚可直追。虽肝脑塗地,粉身碎骨,定为国、为民重建贡献,以赎前衍。 原以山重水复疑无路,却为安排政协工作,望天宇云开雾散,喜人间冬去春来。此今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少事,休回顾,从头越,再起步,举足轻重无视坎坷道路,十年若干,结不少党内干部。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文革兴,祸又临,批斗游街挂牌示众,摧残身体,备受折磨,横扫出门,撵下乡去,扣发薪金,以示打翻在地。 农村十年,于世隔绝,辛酸苦辣,不恕在言。谁能料爱国、爱党、实事求事惹火烧身,赤胆忠心为党担责,却惹来诺多灾难。 但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抚心自问,无愧于心。 余与郁君(郁云岭)皆搞统战工作达十数年。素无瓜葛,本无相识,因需要兼政策为郁所识,调我政协工作.未尝有杯酒之嫌。视其人事亲孝,待人礼,和蔼平等世人信,深为各界所推崇。执行政策,秉公无私,不畏权势,不计诽谤,人称真正共产党员。郁君与我十数年深践各阶层,彼一视同志无岐视,不仗权特殊,奈因工作性质,往往与专政机关相抵,尤以不明统战政策者,每每误认其阶级路线欠明,文革起,因党校三家村波及,郁乃“框定”为众矢之的。一时谣造中伤满天飞,无奇不有,实令人发指.我本素重实干,但自料卑贱,虽欲直言,谁听之,况世道沿习,破鼓推墙,谁敢违势,能守中立已算正大,乘机谋求私欲者多矣!值县又派工作组调动围郁实力,动员政协、工商联揭书罪状,限人五条,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时污烟瘅气,余素不违心行事,宁可负罪,不能随波逐流以合污.味心趋附。乃决心为党,为同志负责。言实情凭依据,表明郁行皆有政策为依,引经据典并非郁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力言不接近统战对象,何以搞好统战工作,焉不成还统党内否?即此为郁对立面所不满,自后,派性威,反郁者皆又对立派,乃变本加厉怒斥我为郁之红人,为郁翻案等等。 奉天之忠,实不能自我解辩,一时人畏阶级谁敢力争,谁能为之一言,谁又勇于听之。幸者我之所行,有目共睹,既无利已心愿,又无损于他人,因事论事,实也。虽遭彼等刁难非议迫害,但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无愧于党、人民。众人之所低首不语,势也。然心明,实也。自后为彼等所歧视戏弄,蒙辱垢面,百般刁难摧残,顿感心灰意冷,疏亲友免为影响,但对己何处之负,似我者,能不以得天独厚视之。九牛一毫,与蝼蚁何异,昔日驱虎, 如今陷阱俯首乐于承受。实古今中外无二。两者曾败为寇矣!古今一体,何奇之有,勇怯势也,强弱形也,何怪之有我能健存?足矣!何求。 历历在目,人或曰“无生趣”。余认为一则党之政策所依,二则"人性"所击,理解去留之分,之所以苟活者也,每念及实言招祸,汗流浃背,沾衣欲与世隔绝,自引涂藏岩穴,不能引也,只有从俗浮沉,随波逐流与时俯仰。作狂妄不明,深居简出,苟延残喘以度限年,待诸子成人,愿足矣! 顾自解放以来,实处险艰岁月,动辙为人指责,虽欲益于国家,反损自已,为人冠以别有用心,是似终日郁悒,何去何从,欲展翅追风。却为谁等做,又为谁听,不容你超俗问津。 当下可以失足而论,只成千古遗憾。斥老天之不向耳,遂成不齿于人类狗屎堆.半生塞北江南,此时鬓发白而苍颜,且以罪者应得视之。决不如此,谁容展翅,谁容追风。一生春蚕丝,兢兢业业至死方休精神,谁容你吐丝?多少年来,消沉忧闷欲绝,疏远亲朋,深居简出,欲罢交游。 满身疮孔,愁云遮怨,心灰意冷,虽不能冀图超脱人世,回避现实,却不能不洁身自爱而消极遁世,独上小楼,早已望尽天涯路.我已年逾花甲,幸超限年,且立日落西山,风烛残年,对形自顾。 哽咽泣凄语无尽, 齿脱唇塌才六三, 独坐默思已往事, 哀吟凄楚增新愁. 此心郁郁无人问 斜望弯枝知也无, 回味世间万种事, 如云变色一瞬间。 前路不远,况遍体鳞伤,五内早裂,其形虽尚未入膏盲,而内伤难医,无药可救,是故多年来,强挣扎苟延残喘,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虽不再斥老天。执耳缘耳,时也运也。 余一生有惊人耐力,加身体素质好,堪受外来任何压力打击。虽粉身肢解,自认顶的住挺得起。虽百般折磨,有什了不起,事实并未倒下,活过来了。卅多年狂风骤雨,仍能巍然不动者,足可说明。独有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株连尔母子四人,难以平静,此即为内心创伤非药可治之症结所在。 自安莉出生,希莉安民成长,内心隐外伤能忍,内伤隐痛无情.折磨大,筋骨损,然精神压抑,思想受缚,苦痛万分。况反反复复多次连击,无可理解,只唯心“律已”。凭你用尽千钧力,命运安排已注定,只能强振精神,夜怎能眠,自嘲,早知命运安排,悔恨从前狂用心。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故事分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