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小记者怎么翻译

郑可彤的日志
小记者们的快乐聚会——小伙伴网小记者受聘仪式暨2010年度金牌小记者颁奖典礼
热7已有 178 次阅读&
20117302892010
3-18819825820
20101232011
刚表态过的朋友 ()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探秘 洛阳小记者采访心中的偶像—今报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探秘 洛阳小记者采访心中的偶像
&&时间: 2:54:25
&&& 在我国第十一个记者节到来前,11月7日上午,东方今报社洛阳小记者团的50余名小记者走进洛阳广播电视总台,与记者叔叔、阿姨一起畅想未来,展望广电传媒业的前景。&&& 当天上午,洛阳广播电视总台党政办副主任于翔、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负责人滑洪涛及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制片人李明老师,给小记者们介绍了洛阳广播电视的历史和发展前景,并接受了小记者的集体采访。更让小记者们兴奋的是,他们还首次与洛阳广播电视总台的一线记者曹均一及名主持人杨冉有了亲密接触。在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探秘□小记者 刘颖颖 洛阳市第59中学&&& 你们想知道电视节目是怎么播出来的,电视的“背后”到底啥模样吗?我们东方今报社洛阳小记者团的小记者来到了洛阳广播电视总台,实地感受了一回。&&& 我们来到了洛阳广播电视总台的第18层会议室,洛阳电视广播总台于翔副主任首先对小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给我们介绍了洛阳广播电视总台的发展史,又向我们介绍了以后的发展趋势。小记者们听得都很认真,在采访环节提出了很“专业”的问题。“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直播和录播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对洛阳未来新闻传媒的发展有何建议?”&&& 在传播机房内,洛阳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负责人滑洪涛老师介绍,传播机房处在电视台的核心地位,主要有光纤传播和微波传播两种方式。新闻编辑机房是叔叔、阿姨们把录好的磁带利用现代的编辑工具把多余的部分及时剪切掉,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的地方!“真漂亮!”小记者们刚踏进直播室门槛,眼前为之一亮,因为我们看到了平日只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直播室,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叔叔阿姨的讲解,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我们终于看到心中的偶像——主持人杨冉,她看起来阳光、漂亮,还给每位小记者留言签字和合影留念呢,把这次采访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采访心目中的记者榜样,我们明白了作为记者不仅肩负着历史使命,还承担着社会发展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的责任!■ 小记感言&&& 我们来到电视台的直播间,正好赶上 《午间快讯》的录播时间。我们见到了主持人杨冉,她很镇静,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出乱子,一边播报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镜头。录完之后,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演播室找杨冉阿姨签名、拍照,好“过瘾”呀!&&& 小记者 薛家祥&&& 洛阳市东方第一小学&&& 短短两个小时过去了,活动也结束了。通过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我明白了做一名记者是多么辛苦,并且深深感受到记者这份职业多么伟大,多么神圣。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真正的记者。从今天开始,我要不断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也祝愿所有记者记者节快乐。&&& 小记者 李江峰&&& 洛阳市东升第三小学&&& 东方今报社洛阳小记者团的老师平时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他们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为我们精心组织了近50站的小记者活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使我学到了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也使我的眼界更开阔了。在记者节到来之际,请小记者团的老师接受我们小记者忠心的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小记者 李欣怡洛阳市凯旋路小学
姜斌:这个职业给我更多感动
□见习记者 章杰/文图&&& 姜斌,洛阳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从事媒体工作15年,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好新闻奖,并连续三年成为洛阳电视台优秀记者。他的镜头里,总是充满着温情,他经常带着摄像机走进福利院,把关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东方今报: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少年?当初为何选择这个职业?&&& 姜斌:我大学毕业先是在学校里做少先大队辅导员,后来去了一个国企负责宣传,接着又通过考试到洛阳电视台。&&& 东方今报:做这一行也有15年了,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事情?&&& 姜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残联的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峥伟。&&&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西安参加特奥会。有一个穿得很破、手很脏的残疾人忽然跑过来和我们握手,刘峥伟很高兴地与他握手,并向他表示祝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就是这些细碎的事情,很让我感动。&&& 他是我当一名善良勇敢记者的精神支柱。&&& 东方今报:您认为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姜斌:能收获更多感动。&&& 2002年,在西安的特奥会上,残疾运动员杨博得了金牌之后,跑过来非常认真地跟我说,要用他的金牌换我的摄像机。他们把金牌看成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当他说这话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止也止不住。&&& 东方今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姜斌:别人打牌喝酒时,我都会陪着家人,尽量多做一些家务。&&& 东方今报:如果有长假,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姜斌:我每年都计划年休,可每年都落空。母亲年龄大了,我希望多陪陪她。&&& 东方今报:如果不能再做记者了,您做什么?&&& 姜斌:如果真的不再做记者了,我肯定会去学校。我喜欢孩子,希望能够帮助他们。&&& 东方今报:想对同行说些什么?&&& 姜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持淡然的心态。
徐大明:做新闻一定要有“精、气、神”
&&& 徐大明,洛阳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记者。1996年从事新闻工作,从业14年来,采制的新闻作品数十次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因工作成绩突出,徐大明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九五期间助残工作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洛阳电视台优秀记者”。 □见习记者 章杰&&&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东方今报:您从事新闻行业多少年?当初为何选择这个行业?&&& 徐大明:我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翻译,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了一年多,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回到洛阳做一名记者。&&& 东方今报:记者经历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徐大明:虽然我主要负责时政新闻的采写,但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所以我常常会去跑文物类的新闻。前不久,曹休墓被发现后,我们的采访比较深入,前期工作很充分,留下了很多重要资料,传到中央台的稿件也连着三天都被采用。&&& 东方今报:您认为记者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 徐大明:记者要对社会负责。例如《东方今报》的一篇文章《“小区自治”成功样本》就很有指导意义。一篇报道使这种原本不为人知的成功经验有了推广的可能,也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就是记者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 东方今报:作为一名记者,除了责任以外,还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 徐大明:细致、谨慎,还要有创新精神。做新闻、做媒体一定要有“精、气、神”,保持一股锐气,一股闯劲儿。如果没有“精、气、神”就会失去读者,失去观众,失去广告客户。&&& 东方今报:您怎么照顾家人?&&& 徐大明:业余时间多和家人在一起,陪陪老人,分担一下家务。&&& 东方今报:如果有长假,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徐大明:陪伴家人一起外出远游,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东方今报:如果有一天您不能再做记者了,您会做什么?&&& 徐大明:我想我这辈子恐怕要和这个职业绑在一起了。&&& 东方今报:您想对同行说什么?&&& 徐大明:珍惜自己的职业,干好自己的工作。
马艳丽:孩子们有成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 马艳丽,东方今报洛阳小记者团团长。她不是一线记者,却带着1800多名小记者执行一线采访工作。在同事眼里,她的工作就像是打仗,每天围着小记者转,既要统筹小记者活动,又要照顾小记者的安危。她在小记者的眼里比老师还亲。□见习记者 严坡实习生 程国昌/文图&&& 东方今报: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少年?当初为何选择这个行业?&&& 马艳丽:2003年,我加入了洛阳交通广播电台的交通热线栏目,从此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上了记者这个职业。2009年7月,我来到东方今报洛阳工作站。&&& 东方今报:在您的从业经历中有没有一件事或者是一段时期,让您感到困惑?&&& 马艳丽:虽然带着小记者采访很辛苦,很累,但我从没想过放弃。&&& 今年10月,我带小记者去孟津搞了一次采摘活动,有个小记者签完名字以后没去。活动结束时,我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我就急了,冒着雨在院子里找,当时心里非常难受,直到得知孩子在家后才放下心。&&& 东方今报:您认为记者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 马艳丽:我不认同“无冕之王”的观点,记者的职责就是让大家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公众享有应有的知情权。记者起到的只是监督社会的作用。&&& 东方今报:您怎么照顾家人?&&& 马艳丽:我能做的就是跟家人多沟通,现在家人也都很支持我。孩子今年3岁半了,一直由婆婆带,特别感谢婆婆。&&& 东方今报:如果有长假,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马艳丽:我希望能有一个月的长假,陪着孩子、家人出去旅游。&&& 东方今报:如果有一天您不能再做记者了,您会做什么?&&& 马艳丽:要说影响,那是肯定有。不过我觉得我的职业很有挑战性,我很喜欢。虽然很累,收入也不高,但是我想主要承担的还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做一辈子“孩子王”。&&& 东方今报:您想对同行说什么?&&& 马艳丽:要爱护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游凯:做时代的瞭望者
□见习记者 杨珊珊&&& 游凯,洛阳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记者,集采、编、播、制于一体的“多面手”。&&& 拿起话筒能进行现场报道、扛起摄像机能拍出高水平的画面,拿起笔来便呈现出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文字功底。&&& 他从事媒体工作18年,先后被评为洛阳市十佳记者、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是洛阳市第一位记者“劳模”,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好新闻奖、省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提名等。&&& 东方今报: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少年?您是怎样走上这条路?&&& 游凯:我199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先是做了2年多教师。之所以从历史走向新闻,是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走出岁月尘封的历史,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这是一件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事情。&&& 在电视台的14年里,我一直从事一线采编工作。我每天要面对很多不同的事件和人物,面对众多不可预测的新闻事件,必须保持勤奋、用心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尤其是政治敏感性,当好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见证者。&&& 东方今报: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游凯:18年的工作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一些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1997年,中央提出国企三年改革脱困时,我了解到安阳的一个用户想从一拖公司购买一台软履带拖拉机。众所周知,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机企业,一拖一直大批量生产钢铁履带拖拉机。但是,当时这家特大型企业竟为满足一家小用户的特殊要求而煞费苦心。&&& 当时,我敏锐地意识到要从这个角度入手,以小见大体现国企从计划经济模式挣脱出来走向市场的“上进心”,于是做了新闻《一拖人的市场观》。这个作品获得了当年省市好新闻一等奖,并获中国新闻奖提名。&&& 从这件事我认识到,做记者要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时刻敏锐地观察和审视面前出现的蛛丝马迹。记者还要做到腿勤眼勤脑勤手勤,采访时一定要深入,一定要深入现场,深入采访新闻事件的主要人员和相关人员,才能了解和发现新闻的发生、发展的变化,深刻把握新闻发生的深厚背景,发掘到新闻背后的新闻。&&& 同时,记者还要做到广交朋友,广泛培养自己的通联队伍,做到立意天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003年牡丹花会期间,我和部门领导、同事一起策划实施了《当年花客今何在》,寻访第一届牡丹花会出现在我们镜头里的人物,从人的变迁记录时代的变迁。印象深刻的是,之前被妈妈抱在怀里看花会的小女孩,现在已经长成20多岁的大人了。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洛阳的发展,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对这个专题我至今印象深刻。&&& 东方今报:您的从业经历中,有没有一件事或一段时期让你感到困惑、质疑甚至想要放弃?&&& 游凯:就我个人而言还没有过,只要对记者这份工作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从事媒体工作18年来,我的确看到了不少同事转行,这个可以理解,媒体行业也有“七年之痒”,很多人觉得见识多了,对新闻会产生厌倦感,想要离开。&&& 在从事媒体工作第9年时,我感觉自己进入了平台期。为了能有新的突破,我报考了郑州大学的在职硕士研究生考试,2007年拿到了硕士学位,这样我就不断充实了自己,水平也不断提高。&&& 如果你能把每次采访都当成有意思的事来看,就不会感觉到累了。我跑时政时,有时参加的会议确实比较枯燥,但认真听的话,就能发现这会议里面有很多政府、公众关注的问题和需要警示的问题,然后我会带回单位和同事分享。有时候通过一次会议,我们一段时期的报道计划就能制定出来。&&& 东方今报:您认为记者作为“无冕之王”,和其他行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游凯:西方新闻界称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 我是这样看记者这个行业的。记者要当好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就像在航行中勘查浅滩暗礁一样,去寻找人们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以及需要警示的问题,揭露社会假恶丑现象,帮助政府和公众提出解决困难问题的方法,促使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这就要求一个记者在新闻活动中,无论面对的是谁都要用平常心对待,做到客观、公正。&&& 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注意杜绝“媒体审判”现象。“媒体审判”就是指媒体做了本该由司法机关做的事,通过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司法机关按舆论代表的所谓“民意”办案,从而影响司法公正。&&& 加强媒体监督并不意味着可以进行“媒体审判”,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时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到冷静、客观,掌握素材的准确性,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握公开报道和内参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记者没有固定的时间表,我们的行程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像1998年抗洪报道,哪里有危险我们就要去哪里,这是这个行业习以为常的事情;1999年春节,大年三十下午我还要去嵩县的深山沟里,采访当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通,拍下了当地农民看上春节联欢晚会的画面。大年初一凌晨三点多我才回到台里,等编完片子天都亮了。&&& 东方今报:记者的生活节奏快,属于自己的时间少,那您怎么照顾家人?&&& 游凯:一年四季,365天,我们在思想上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万家团圆的节假日,记者还在奔波忙碌采访写稿,难得有和家人团聚共同休闲的时刻。虽然到过许多地方,但没有很好地游览各地的风光。揭露一些时弊,还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的家人还是很支持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我有空就会陪陪他。有时候太忙没时间陪家人,他们也会理解,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东方今报:如果有长假,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游凯:如果真的有长假,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待着。看看书,陪陪老婆、孩子。工作时天天往外跑,还是待在家里最有意思。&&& 东方今报: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再做记者了,你会做什么?&&& 游凯: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就算我不能在传统媒体做记者,我照样可以在网上注册网名、开微博,照样能报道新闻,审视社会。即使没有传统媒体这块阵地,还可以借助新兴的网络媒体记录新闻、瞭望社会、传承文化。&&& 东方今报:记者节到了,您想对同行说些什么?&&& 游凯:新闻工作苦中有乐,当好时代的瞭望者,体验新闻带来的乐趣。
李婷:把握好自己的话语权
□实习生 陈弘毅/文图&&& 李婷,洛阳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其作品《洛阳成为中国唯一拥有钛产业链的城市》获2008年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2008年洛阳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欢乐庆五一,劳动也快乐》获2007年五一新闻奖一等奖;主创的《神秘女子拐卖婴儿,糊涂民警草率办案》获2004年度洛阳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等。&&& 东方今报:您从事新闻工作多少年了?为何选择这个行业?&&& 李婷:我父亲就是从事新闻行业的,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算是“承接父业”了。高中时读的就是文科,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新闻行业工作。我本身也喜欢这个行业,因为感觉做这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东方今报:在您的记者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李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对我打击比较大的一件事。刚上班时,我跟着老师到处采访,但没有独立操作过。后来遇到一件事,洛阳师范学院有一位老师家里的高压锅爆炸,老师为了锻炼我,让我独立完成这篇报道。&&& 我自认为写得不错,可老师却把我的稿子全部推翻又亲自重写了一遍。通过这件事儿,我才明白文学和新闻是不同的,这几乎是每个记者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吧。&&& 东方今报:有没有一件事或一段时期让你感到困惑、质疑甚至想要放弃?&&& 李婷:困惑总是有的,尤其是在跑社会新闻的时候,被“毙稿”的心情无法形容,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微弱,心中会产生质疑。&&& 东方今报:您认为记者和其他行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李婷:挑战、新鲜。做记者这一行,每天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因为记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学然后知不足。&&& 并且如今的年轻人为这个行业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使竞争也激烈起来。&&& 但是正因如此,做记者也很有意思,可以接触到社会层层面面的问题,在待人接物、生活态度方面,都让我飞速地成长起来。总的来说就是越干越喜欢。&&& 东方今报:记者的生活节奏快,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家庭生活如何兼顾?&&& 李婷:那就要不断地“挤”时间。工作重要,家庭也重要。尤其对于女同志来说,一定要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但也不要失去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耽误了工作。我认为,女记者其实有优势,只要用心丝毫不比男记者差。&&& 记者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但是也要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留有自己的空间。会生活,才会工作。&&& 东方今报:如果有一个长假,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婷:我上班以来,还没有过长假(笑)。如果有长假,我一定会出去旅游。第一个目标是青海湖,因为我老家就是那里的,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 东方今报:如果有一天您不能再做记者了,对您的生活有多大影响?您会做什么?&&& 李婷:我会很失落啊,即使不能在一线采访,我还会从事跟电视相关的工作。但我觉得我不可能放弃记者这个职业,还是那句话:做记者,越干越喜欢。&&& 东方今报:记者节到了,您想对同行说些什么?&&& 李婷:我想对同行说,做记者要把握好自己的话语权。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充当社会良心。尤其是跑热线,可以帮老百姓解决很多事情。曾经我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在新开的楼盘买了两套房子,房子结构不合理,卧室全都是黑屋子。因为这事情牵扯面广,比较复杂,我稿子写得很头疼;最后在不涉及很多尖锐问题的情况下,经过我们的努力,房款全退了。老先生很感激我们,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钱肯定要不回来。&&& 还有一次,偃师一个领导的孩子结婚,整个单位的人都去帮忙,于是办公楼一下子便空空如也。我们赶到现场却发现当地的结婚风俗很淳朴,当我看到老头老太太一起拉红绳的场景,突然就有了一种恻隐之心。&&& 后来我就跟大家商量,人家办喜事也不容易,虽然这种做法不对,但是如果此事报道了,伤害的会是很多家庭。最后我们决定不报道。&&& 另外,责任心也很重要。现在不少年轻人恃才傲物,这不好。
【网络编辑:郑国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牌翻译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