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小上学三年级三三班的王天泽个人资料长什么样子

便民导航&Copyright&2015&&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卷一-卷二六
卷一-卷二六
超星阅读器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读器,18中国金元时期作家名览(一)
<font size="4" color="#中国金元时期作家名览(一)
中国金元时期作家名览(一)
 丘处机(1148――1227)
   金元之际诗人、道士。字通密,自号长春子,世称为长春真人。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出家学道,师事全真教祖王结。为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蒙古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应召往西域,以敬天爱民、清心寡欲、少杀生民为言。成吉思汗赐以金虎牌,令回燕京(今北京)掌管道教。能诗词,多涉道家语。遗著有《播溪集》。《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三十九首。其弟子撰《长春真人酉游记》中亦有其西行途中所作若干诗篇。生平事迹见元李道谦《甘水仙源录》卷二陈时可《长春真人本行碑》、《元史倦二0二。
 杨克()
   金元之际诗人。又名知章,字焕然,人称紫阳先生。乾州(今陕西乾县)人。金末举进士不中。对京被围时,元好问曾荐之于耶律楚材。后经考试,被任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任职十年,以老病请休。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及《大典近鉴》、《正统书》等,皆已散失。今存《还山遗稿》,乃明人所辑。生平事迹见金元好问《造山先生文集》卷二三《故河南路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公神道之碑》、元姚使《牧庵集》卷三《紫阳先生文集序》、《元史》卷一五三。
 杨弘1(1189一约1271)
   金元之际诗人。字叔能,号素庵。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金末曾监城游(今属陕西)酒税,后转襄阳府学教谕。金亡入宋,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任唐州司户。不久,蒙古军攻下唐州,遂寓居济源(今底河南)及济南等地,俭素自守。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自编《小亨集》成,元好问为之作序,盛赞其诗,引为同调,其时已年过六十。《元诗选》小传谓其“年八十余卒”。诗宗唐人,《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五言古诗,得比兴之体,时时近汉魏遗音;律诗风格高华,亦颇有唐调,虽不及好问之雄浑苍坚,然就一时诗家而论,不可谓非北方之巨率也”。其诗如《空村谣》,记蒙古军屠戮之惨,可补史料所不及。生平事迹见金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六《杨叔能(小亨集)引》、元魏初《青崖集》卷三《素庵先生事言补序》、《元书》卷八九。
 耶律轻材()
   元诗文家。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王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义州弘政(今辽宁义县)人。十七岁应进士试,成绩独优。后出任开州同知。金贞枯H年(1214)以左右司员外郎留守燕京;燕京陷,拜名僧行秀(万松老人)为师,受显诀。贞访三年始随成吉思汗征战疆场,颇受亲信。太宗窝阔台继汗位后,拜中书令。为官三十余年,为确立蒙古之统治中原,出谋划策,功勋卓著。又曾倡议设立燕京编修所,对保存和发扬文化也作出了贡献。著有《湛然居士集》十四卷、《酉游录》二卷。因随成吉思汗征行六万里,曾旅居西域十年之久,故对边疆塞外之风土人情、山川景物颇熟悉,诗文中常有生动描写。其中《西域河中十咏》以清新笔触,展现出一幅幅边地民族生活画面,最为人称道。《西游录》系其从征西域后所作,文笔流畅自然,亦生动地描绘了酉域风光特色。王邻序其集曰:“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或吟哦数句,或挥扫百张,皆信手拈来,非积习而成之。如宝鉴无尘,寒冰绝钱,其照物也莹然。”清顾嗣立评其文学创作亦云:“当经营创制之初,驰驱绝域,宜若无暇于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元诗选》)生平事迹见《元支》卷一四六。
   元杂剧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孙楷第考见金武德将军石钱德玉者,字君宝,辽东盖州人,女真族。金亡后居燕城(今北京),两子(1276)年八十五卒,疑即石君宝。(见《元曲家考略》)然与《录鬼簿》所录姓氏、籍贯不合,仅备一说。所作杂剧十种,今存《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三种,余《柳眉儿金钱记》、《东吴小乔哭周瑜》、《吕太后困彭越》、《赵二世醉走雪香亭》、《张天师断岁寒三友》、《穷解子红绍驿》、《士女秋香怨》七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李治(1192――1279)
   一作“李冶”。金元之际诗人、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染城(今属河北)人。才名与元好问相当,世谓“元李”。金亡时,元好问荐之于耶律楚材。元世祖至元二年(126)召拜翰林学士,三年以疾辞归。精于数学,著有《测圆海镜》十二卷、《益古演段》三卷。诗文亦工,有《敬斋文集》,今佚。另有《敬斋古今胜》四十卷,原书散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八卷。《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五首。生平事迹见《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三、《元史》卷一六O。
   金元之际诗人。字君举。澳州(今山西河曲)人。金末任怀宁主簿、歧山令。诗名与元好问相上下。入元后,于澳阳结茅为享,著有《茅事诗》。李治序之,称其诗“龙韬雷厉于纷壁之顷,玉唾川流于谈笑之间”。惜多不传。《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二首并附其小传。
   元诗人。字文举,号寓斋。澳州(今山西河曲)人,与元好问为世交。兄责有诗名。子白朴为元名曲家。金末进士,曾任枢密判官。金亡降宋,子女养于元好问。后复归元,依史天泽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子女复聚。其题《屏上梅》诗,有“部借调羹品,空为落额妆”之句,颇自伤。亦能词,有《满庭芳?示刘子新》等。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一四。
 商行(1194一?)
   金元之际散曲家。字正叔,或作政叔。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商氏为济阴世家。兄衡(平叔)官威戎(今甘肃静宁境)时,行曾随游,晚年作《陇山行役图》留念。金亡时,年四十。人元后年六十犹存,《录鬼簿》称为“商政叔学士”,或在元初曾为学士。工于散曲,今存小令四首,套数八篇,收入《全元散曲》。生平事迹见金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
 杨果(97―1269)
   金元之际诗人。字正卿。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末进士。金亡时,元好问荐之于耶律楚材。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宣抚辽西,二年升任参知政事,后出任怀孟路总管。为人善谐谁,文采风流,照映一世。工诗、词、曲,有《西庵集》。其诗多兴亡之感。其词如《摸鱼儿?和元好问(雁丘词)》微有感受封建礼教压抑之情绪。散曲存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等书中者,计小令十一首,套数五篇。生平事迹见元王泽《秋涧大全集》卷一七《参政杨公挽章》、《元史》卷一六四。
 王磐(120―1293)
   金元之际文学家。字文炳,号鹿庵。永年(今属河北)人。金末进士,入元后历任益都等路宣慰副使、参议行中书省事、翰林直学士、翰林承旨、太常少卿等。其论文为主独创;文词波澜宏放,浩无津涯;作诗述事遣情,闲逸豪迈,不拘一律。著有《鹿庵集》。《元诗选》H集录其诗十一首。生平事迹见元程短夫《雪楼集》卷二四《跋商季显所藏王鹿麾先生诗》、《元史》卷一六O。
   元诗人。字善卿。卫州(今河南卫辉)人。性豪荡,嗜酒业诗,不事生产。元初一度监嵩州酒税,旋即辞去。长游河朔,褐衣麻履,居处惟诗稿、酒瓢,酒酣则以巨挺横膝上,掉头吟讽歌谣。杨弘道《小亨集》有《大名赠员善卿》诗,当与杨为同时人而略晚。卒时六十七岁。《元诗选》癸集录其诗六首。生平事迹见元王泽《秋涧大全集》卷四九《员先生传》、《天启同州志》卷一
   元诗人。字邦彦,号玉峰。顺圣(今河北阳原)人。金未为大学生,任尚书省令史,迁褒信县令。召拜朝列大夫、翰林修撰。金亡还乡里。蒙古海迷失后Th年(1250),忽必烈召之至和林,问统一之计,播条陈便宜三十余事,举名士六十余人以应。享年七十。《元诗选》癸集录其《燕城书事》诗一首,格调豪迈,对成吉思汗残破燕京后之荒凉现实有所描写。生平事迹见元王律《秋涧大全集》卷八二《中堂事记》、《元史》卷一六四。
   元诗人。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余干(今属江酉)人。元世祖时任国子司业、礼部侍郎,官至南台御史。曾与秃卢奉使招谕安南,秃卢受安南厚币,思衍不受。世祖怒秃卢受币,思衍曰:“秃卢受,安小国之心,臣不受,全大国之体。”颇受世祖赏识。卒后张伯淳曾有挽诗,其年岁当与张相上下。有《两山稿》传世。《元诗选》H集录其诗二十二首。其中有(孙谣)等篇,对元初社会现实揭露十分深刻。生平事迹见元盛如样《庶斋老学丛谈》卷三、《元诗选》H集乙。
 刘祁(120―1250)
   金元之际文学家。字京叔,别号神川邂士。浑源(今属山西)人。刘从益子。金太学生。金亡,筑“归潜堂”乡居。后出为山西东路考试官,又在蒙古征南行台粘合重山幕中作幕宾七年。著有《归潜志》、《处言》、《神JI胜士集》等。生平事迹见元王浑《秋涧大全集》卷五八《浑源刘氏世德碑铭》、《归潜志自序》、《金史》卷一二六。
 姚枢(1203――1280)
   元诗人、政治家兼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后迁洛阳。少年力学,被称为有“王佐之略”。随蒙古军南征途中,与杨惟中搜集儒书、儒士,获理学家赵复,送往北方讲学。后与许衡等同在辉州(今河南辉县)筑室讲学,遂传朱学于中原。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为东平宣抚使,后拜太子太师,不受,改大司农。建议振兴儒术,并参与编制《至元条格》,法制始立。至元十年(1273),任昭文馆大学士,制定礼仪。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于中原兵烫频仍、版快散亡之际,曾“自板诸经,散之四方”,致力于恢复文化事业,许有壬称其“功不在禹下”。著有《雪斋集》。《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二十五首。生平事迹见《国朝文类》卷六O《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元史》卷一五八。
   金元之际诗人、曲家。原名之元,字仲梁,一字善夫,号止轩。长清(今属山东)人。金末隐于河南内乡山中,与元好问、麻革、张澄诸人游。金亡,好问荐之于耶律楚材,未仕。至元世祖时又屡征不就,人称“杜征君”。胡抵运《挽杜止轩》诗云:“八十康强谈笑了”,其卒时当在八十以上。能诗,王泽挽仁杰诗有“细吟风月三千首”句,而大部散佚。有《善夫先生集》。散曲今存小令一首,套数四篇,颇具特色。其中散套《庄稼不识勾栏》,写金末戏曲演出情景,诙谐有致。生平事迹见元王旭《兰轩集》卷一四《祭止轩先生文》、《元书》卷九一。
   宋元之际诗人、理学家。字仁甫,号江汉。德安(今湖北汉阳)人。蒙古太宗七年(1235),太子阔端伐宋,攻陷德安,赵复被俘,欲自杀。杨惟中、姚枢奉诏于军中求儒、道、释、医、卜等士,救之,强赴燕京。于太极书院讲授所遗书籍。此前南北道阻,载籍不通,所讲程、朱诸经传注尽录以付姚枢,后枢退隐苏门,许衡、郝经、刘因皆传其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能诗,《元诗选》癸集录其诗六首。生平事迹见元姚健《牧庵集》卷四《序江汉先生事实》、《元史》卷一八九、《宋元学案》卷九O。
 杜琼()
   元学者、文学家。字文玉。霸州信安(今河北霸州)人。金将亡,避地河南维氏山中。战乱后,转徙教授汾、晋间,迁居彰德安阳。蒙古宪宗九年(1259),世祖忽必烈曾召问取宋之策,被从容对答,世祖悦,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忽必烈即位,诏征之,辞不就,社门著书,以终其身。天历间,追封魏郡公,溢文献。《元史》本传谓其所著有《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语盂旁通》八卷、《律吕律历礼乐杂说》三十卷、《狼山文集》十卷等,但均未见传本。《元诗选》三集有《维山集》一卷,录其诗十一首。其诗格调高古、沉郁雄阔。生平事迹见元马祖常《石田文集》卷―一《杜文献公神道碑》、《元史》卷一九九。
 徐世隆(206―1285)
   元诗人。字威卿。西华(今属河南)人。由金人元,历官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山东、淮东道按察使。《元史》称其“有《流洲集》百卷、文集若干卷”,今未见传本。《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七首。生平事迹见元王辉《秋润大全集》卷一九《大卿徐先生挽章》、《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元史》卷一六0。
 许衡()
   元诗文家。宇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颖悟不凡,稍长,嗜学如渴。后与姚枢、窦默同隐苏门,讲习理学。中统元年(1260)召为国子祭酒,未几,谢病归。至元二年(1265)复召入京,命议事中书省,七年除中书左丞,八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体教之。十年辞归。十三年再召至京,领太史院事,修成《授时历》,十七年以疾归。卒后溢文正,封魏国公。衡乃元开国大儒,其诗古朴坦诚,自成一家。其文章自然明白醇正,乃典型的理学家之作。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五八。
 商挺()
   元散曲家。字盂卿,一作梦卿,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年二十四对京破,北走与元好问、杨矣游。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出判曹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于潜邪,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就迁副使。中统元年(1260)金陕西行省事,二年进参政。四年迁四)1行枢密院事。至元元年(1264)入京拜参知政事。六年同签枢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罢。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赠太师鲁国公,溢文定。有诗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存其诗四首。《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辑其小令十九首,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五九、《元朝名臣事略》卷―一。
   一名杨鹏。元诗人。字飞卿。韩城(今属陕西)人。生于金,金未曾任详议官。早年从师李献能。入元后,客居东平(今属山东)达二十年之久,以元好问为知己,每有新作,必寄之。曾辑诗二千余首,号《陶然集》,请元好问作序。然此诗集未见传本。《元诗选》三集仅选其诗十九首,亦题为《陶然集》,并引元好问序日:“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手笔端,寄妙理于言外。”其诗沉郁苍劲,七律近元好问。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金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七《陶然诗集序》。
 王义山(1214――1287)
   元诗人。字元高,号稼村。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历永州户曹,升通判瑞安军府事。至元十七年(1280)被荐掌江西学事,一年后,退老于东湖之上,环所居皆莲花,因名其堂曰“君子”以自况。又题所居祖宅曰“稼村”。从学者称为稼村先生。《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文“往往自出新意”。其论诗有“吾间诗之天,不在巧与新,纤种寄淡泊,清峭寓简淳”(《跋杨中斋诗词集》)之句。著有《稼村类稿》。《元诗选》H集录其诗十四首。生平事迹见《稼村类稿》卷二九《稼村自撰墓志铭》、《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八。
 刘秉忠(121―1274)
   元诗人。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名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那州(今河北邢台)人。海云禅师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才艺,邀与俱行,同见世祖。其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甚爱之,遂留藩邻。中统元年(126)世祖即位,一时典章礼乐规模制作,皆由其草定,时人称之为“聪书记”。至元元年(1264)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在官以天下为己任,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车后赠太傅,溢文贞。其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犹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工诗词,有《藏春集》六卷。史称其诗萧散闲治,类其为人。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五七、《藏春集》附张文谦为撰《行状》。
   元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历任警巡院判、除县尹,又除大兴府判,后知和州。与关汉卿为世交。孙楷第据孙德谦辑《善夫先生集?与杨春卿书》考知乃杜善夫妹婿,善医,为“医之翘楚”,由金人元(《元曲家考略盯。贾仲明《凌波仙》词吊云:“行文高古尊韩柳,诗宗李杜流。”然其诗文今不见传。所著杂剧《东海郡于公高门》、《赵光普进梅谏》H种皆佚。《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花里啼驾”。生平事迹见《录鬼a》。
 王修甫(约1218一约1273)
   元散曲家。东平(今属山东)人。曾受荐举。与王辉交善,挥称其“樊川风调锦囊诗”,“望君冠盖凤凰池”(《赠王修甫》)。至元十年(1273)许,挥又作《挽王修甫峙,谓其“少日才情惊小杜”、“五十五年成底事”。《全元散曲》辑存其套数两套。生平事迹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名建中,以字行。祖籍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石晋之后。曾寓居大都(今北京),客游真定(今河北正定),后家于郑南(今河南郑州,一说今陕西汉中)。金亡后曾随乌古孙仲端出使西域。与元好问、李显卿、张肃、陈述、王旭等交游友善,此数人多有寄赠子章之诗,则子章亦由金入元时人。为人“疏狂放浪无拘禁”(《录鬼簿》补吊词)。所作杂剧二种:《秦储然竹坞听琴》今尚存;《黄桂娘秋夜竹窗雨》仅存残曲一套,见《元人杂剧钧沉》。《全元散曲》辑存其散套一套。《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清风爽籁”。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人。“滑稽挑达,传播四方”,中统初,因赋[醉中天]《咏大蝴蝶》,“由是其名益著”,与关汉卿交善,而车年在关前。《全元散曲》辑存有小令二十一,套曲一,残套二,亦多有滑稽嘲话,或借以讽世,笔调辛辣夸张,语言俚俗徘谐。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见中统元年行中书省架间仓官有太原人王和卿,又有蔚州人王鼎字和卿(),以籍贯未合,未知与曲家王和卿是否一人。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三。
   元杂剧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与白朴、王思廉友善,从元好问、李治、张德辉等金遗老游于封龙山。至元十七年(1280)后,曾寄书白朴,时白已五十五岁,其年岁当相近。至元中尝任江州路瑞昌县尹。著有杂剧十二种,今存《把桥进履》、《燕青博鱼》、《蒋神灵应》三种,其余《题红怨》、《李夫人》、《浇花旦》、《东山高卧》、《石州慢》、《鱼雁传情》、《芭蕉雨》、《推车旦》、《燕青射雁》九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雪压苍松”。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为莫逆变,凡有文辞,每相切磋修改,时人号为“杨补丁”。曲家王元鼎称之为师叔,名女优顺时秀称之为伯父,可见其知名曲坛。所著杂剧九种,今存们隆江驿滞湘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H种,余《黑旋风乔断案》、《借通县跳神师旦婆》、《报冤两世d\刘屠》、《蒲鲁忽刘屠大拜门》、《萧县君风雪酷寒亭》(旦本)、《丑驸马射金钱》、《刘泉进瓜》七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瑶台夜月”。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云:“仲文踪迹住金华,才思相兼关郑马。”孙楷第据元黄增为史惟良所作《史公神道碑》中“惟良少受学前进士王仲文”等语,考证王为金末进士,由金入元者,至元末尝为史惟良授学。所作杂剧十种,今存《不认尸》一种,仅存残曲者有《五丈原》、《张良辞朝》两种,其余《董宣强项》、《王祥卧冰》、《锦香亭》、《王孙贾》、《韩信乞食》、《石守信》、《诸葛祭风》七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剑气腾空”。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曲家。号已斋基,一说“名一斋,字汉卿”。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伍仁村人(清乾隆《祁州志》)、解州(今山西运城)人诸说。生卒年约有三说:(一)元末部经《青楼集序》、杨维检《元宫词》谓为“金造民”、“大金优谏”;赵万里、郑振蜂皆主其说,卒年赵考为约至元十七年(1280),郑考为约大德二年(1298)。(二)胡须、吴晓铃、王季思主生于金末(),卒于约大德四年(1300)。(三)冯沉君、孙楷第主生于蒙古时代(),卒于延枯末或更晚。身分亦有太医院尹、金太医院尹、“入元不佳”、大医院户诸说。《析津志》又列之于《名宦传》,云其“生而调境,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青楼集序》称其“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贾仲明《书录鬼簿后》称之为“前辈玉京书会燕赵才人”,并于《凌波仙》挽词誉之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其散曲《不伏老》还自述擅长围棋、欧鞠、打围、歌舞、吹弹、篆览、吟诗、双陆等多种技艺。《元曲选序》中则述其常“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于当时剧坛享名极盛,致后起之杂剧作家如高文秀、沈和辈,被人称为“小汉卿”、“蛮子关汉卿”。与当时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家王和卿,名艺人朱帘秀等皆有交往。宋亡后曾到过杭州等地。所著杂剧共六十余种,今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调风月》、《单刀会》、《西蜀梦》、(蝴蝶梦)、《排衣梦》、《玉镜台》、《金线池》、《谢天香》、《哭存孝》、《鲁斋郎》、《王侯宴》、《陈母教子》、《裴度还带》等十七种,后四种令人或疑非其作,然乏确证;仅存残曲者有《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剧目者有《破窑记》、《哭魏徽》、《三负心》、《玉堂春》、《万花堂》等四十六种。散曲今存套数十三、残套二、小令五十七。其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封建社会之黑暗腐败,表现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之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谭记儿、王瑞兰、燕燕等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人物个性鲜明,戏剧冲突强烈,关目生动曲折,结构布局严整,语言本色精练。王国维比之为司马迁、白居易、柳永,言其能“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自周德清《中原音韵》以迄明清,皆以“关、马、郑、白”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望江亭》等剧,为南戏、明传奇及后起之地方戏或改编,或吸收为一折,七百年来上演不衰。其散由多婉约幽默,“造语妖娇,却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猪”(贯云石《阳春白雪序》)。今人编有《关汉卿戏曲集》、《关汉卿全集校注》。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元史类编低三六、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
   元杂剧作家。字圣父。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相友善。著《爱女论》行于当时。所著杂剧仅《才子佳人菊花会》一种,今佚。于唐臣,亦杂剧作家。生平事迹几《录鬼簿》。
 朱o陨()
   元文学家。字景渊。长兴(今属浙江)人。初因能“国书”(蒙古文)而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椽;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后曾为江西瑞州监税。早年笃志于学,居闹市而能伏案危坐,牟峨称其为“应隐”。入仕后,为良吏,士大夫多从之游。尝与杨载、揭溪斯、鲜于枢唱和往还,颇受影响。焦站《国史经籍志》载其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冲辑出其诗二卷、词一卷、文二卷,编为《瓢泉吟稿》。《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牟峻《瓢泉吟稿序》评其诗:“读之愈出愈奇,拟古则不失古人作者之意;咏史则能得当时之情。至于他诗,各有思致,大抵老苍隽健,尤非近学所能窥,俗情所能泊。”生平事迹见《瓢泉吟稿》卷五《自写真赞》、《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
 郝经()
   元文学家。宇伯常。陵川(今属山西)人。其祖天挺为元好问之师。金亡,徙家顺天。家贫,昼负薪,暮读书,与元好问交好,为贾辅、张柔所赞赏,先后聘为家庭教师。两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蒙哥汗九年(1259),忽必烈围鄂州,宋相贾似道向忽必烈求和,并向宋廷伪称自己击退蒙兵。忽必烈即位,以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出使南宋,贾似道恐经泄露求和事,拘经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至元十一年(1274)伯颜南伐,经始获释,回大都卒,溢文忠。经被留南宋十六年,益致力于文章,著《春秋外传》、《易外传》、《太极演原》、《续后汉书》及《陵》11集》等。其文丰蔚豪宕,诗多奇崛,而真州话作,尤极凄惋。生平事迹见无间复《静轩集》卷五《元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郊公墓志铭》、《元史》卷一五七。
   元曲家。名一作天福,字吉甫。大都(今北京)人。约与关汉卿、白朴同时。曾任中书省椽、除员外郎、中山府判。所著杂剧《中郎将常何荐马周》、《隋场帝江月锦帆舟》、《孟尝君鸡鸣度关》、《会稽山买臣负薪》、《薛昭误入兰昌宫》、《封驾先生骂上元》、《善盖厉周处三害》、《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裴航遇云英》、《列女青陵台》、《玉女琵琶怨》、《秋夜凌波梦》、《秋月蕊珠宫》、《苏小卿丽春园》计十五种,皆佚。贾仲明《凌波仙》赞其人品作品:“语言脱洒不粗疏,翰墨清新果自如,胸怀调优多清楚……腾今换古,嘿玉喷珠。”又吊马致远云:“共应、白、关老齐肩。”将其与关、马、白并举,足见时望。《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七首,套数四套,皆写景、言情、怀古之作。元贯云石《阳春白雪序》品评当代散曲,亦以天锡与关汉卿并论,谓二人“造语妖娇,却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韩”。《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奇峰散组”。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白朴(1226一?)
   元曲家。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澳州(今山西河曲)人,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华仕金为枢密判官,与元好问为中州世契。金天兴元年(1232),蒙古攻对京(今河南开封),华随哀宗出就外兵,翌年城陷,朴年七岁,母被俘离散,得好问军以北渡,教其读书。自是不茹荤血。四年后父归,同卜居湾阳,治律赋之学,为后进之翘楚。然幼经丧乱,恒郁郁不乐,有满目山川之叹,故放浪自适。尝游燕京,与杂剧女伶天然秀有交往。元中统二年(1261),丞相史天泽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淡泊荣利。寻弃家南游至汉江、九江、巴陵等地,其间曾北返真定、客怀州(今河南沁阳)依父执杨果。至元十七年(1280)始徙家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诸遗老诗酒优游山水间,屡游杭州、镇江、扬州等地。有欲荐之从政者,乃引税康《绝交书》以拒之。大德十年(1306)年八十一尚重游扬州,作《水龙吟》词。自幼与侯克中、李文蔚、史樟等相友善,后又与卢挚、胡抵运、王泽、王博文、王思廉、王利用、奥敦周卿等相交游。著有词集《天籁集》二卷,今存。皆“清隽婉逸,意惬韵谐,可与张炎《玉田词》相匹”(《四库全书总目》)。清初杨友敬掇拾其散曲附于集后,名《沈遗》,有小令三十七,套数四;《全元散曲》亦收之。撰杂剧共十六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流红叶》、《箭射双雕》二种仅各存一折曲词,其余《游月宜》、《崔护谒浆》、《高祖归庄》、《梁山伯》、《绝缨会》、《斩白蛇》、《银筝怨》、《赚兰亭》、《钱塘梦》、《凤凰船》、《阎师道赶江》十一种皆佚。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槐,词源滂沛”。王国维评其曲:“以唐诗喻之……仁前似刘梦得”,“以宋词喻之,仁甫似苏东坡”。(《宋元戏曲考》)生平事迹见《录鬼簿》、《金史》卷―一四、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附有《白朴年谱》。
 胡抵t()
   元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字绍开,号紫山。武安(今属河北)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被荐出山,历任中书详定官、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兼左司员外郎,出为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使、济宁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元初对整顿官制有所建树,力主裁减机构,以经民困,因而为奸相阿合马所忌,离开中枢。转官地方后,又以清廉著称。暇时优游文艺,兼治伊洛之学,并工书法。诗文不拘一格,而涉及戏曲与杂技艺术者颇多。所与往还之著名戏曲艺人,有珠帘秀、宋氏、黄氏、赵文益等。其《赠宋氏序》对杂剧“悦耳目而舒心思”之娱乐功用予以充分肯定,颇具卓见,为元代最早之重要戏曲批评文字。著有《紫山大全集》。生平事迹见《紫山大全集》卷首刘庚序、《元史》卷一七O。
   元文学家。号梅洞,涂J【;(今江西南昌)人。曾与股宾、周景、萧列、刘将孙邂逅于南昌樟树镇华光阁,赋有《意难忘》词一闭,可知其为元世祖时期人。又有《挽胡宣慰(抵运)峙,可知元贞末年(129)尚在世。诗词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二首。其小说《娇红传》,记申纯与王娇娘二人恋情,谴责封建礼教。王实甫曾据此撰写杂剧《娇红记》。生平事迹见元庐陵凤林书院辑《名儒草堂诗余》卷中、《元诗选》癸集。
   元诗人。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入仕,元兵逼江南时,还乡隐居,以文自娱。好《庄子》、《战国策》。人称其文有霸气。文天祥被俘押送大都,路过江西,应凤疑其降元,故写《送文总管朝燕》四首以讽之。其第三首云:“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天留仲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盖因怕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下;而文天祥被俘初未死,故以诗促其死节。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清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元诗纪事》卷三一。
   元文学家。字百正(一作佰正),号应山。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宋太学生,仕展不详。宋亡,与诸遗老吟诗唱和,人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其诗被推为第一,评语日:“众杰作中,求其粹然无疵,极整齐而不窘边幅者,此为冠。”著有《百正集》,但久已失传,《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编为三卷。又有赋三篇,序二篇,记二篇,说一篇,传一篇,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于卷末。《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作品曰:“大抵清切流丽,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矿之习。”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但亦未忘情于世事。生平事迹见宋刘辰翁《须溪集》卷六《连伯正诗序》、《元诗纪事》卷六。
 奥敦周卿(约1227一约1297)
   元散曲家。汉名希鲁,姓奥敦,字周卿,别号竹庵、沧江。女真族。淄(今山东淄博)人。至元六年(1269)累官为怀孟路总管,迁侍御史,改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金事,十四年迁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五年调江东建康道副使,升江北淮东道按察使、江南湖北道廉访使,终渲州路总管。与曲家白朴、杨果,诗人张之翰有交往。诗词皆不传,仅存散曲小令二首,套数一套,见《全元散曲》。生平事迹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宁希元《奥敦周卿家世生平考略》(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散曲研究与教学》)。
 王挥()
   元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初,任翰林修撰、同知制诸兼国史编修。至元五年(1268)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论列五十余章,权贵侧目。出为平阳路总管府判官。历河南、燕南、山东宪副。进福建宪使,黜官吏贪污枉法者,凡数十人。二十九年,召至京师,上书极陈时政,招翰林院学士、嘉议大夫。大德元年,进中奉大夫。大德五年(1301)致仕,卒后溢文定公。著有诗文曰《秋润集》,凡一百卷。其诗才气横溢,散文则学韩愈。生平事迹见《秋洞大全集》附录王公儒《溢文定王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六七。
 方回(227―1307)
   元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江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宋末知严州。元兵至,迎降,官建德路总管。未几被罢黜,遂往来于杭州、跌县之间,以遗民自比。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流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流奎律髓》,选唐宋以来近体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元诗选?方回小传》)。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生平事迹见《元书》卷八九。
 徐球(?一1301)
   元诗人。字子方,号容斋、养斋、汉史。东平(今属山东)人。钟嗣成《录鬼簿》列其名于“前辈名公乐章行于世者”节。魁岸有襟度。早年曾受教于元好问。弱冠在东平,与阎复、李谦、孟棋四人同称“四杰”。仕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拜南台中丞,日与苟宗道、程短夫、胡长孺相唱和,极一时之盛。累官至江南浙西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工于诗。有《爱兰轩诗集》,已佚。在杭时,名画家高克恭与李公略同观钱塘夜景,因作《夜山图》,有月下看山之妙趣。时题诗者甚多,惟破所作能得其大要。散曲今存小令十二首,套数一篇。《元诗选》以翔”为“瑰”,系避嘉庆市名讳。生平事迹见元戴表元《剜源文集》卷二三《众祭徐子方承旨文》、《元史》卷―一五、一四八、一六O、一七三、一九0。
 卯昂(约1229一约1289)
   元诗人、军事家。字彦高,号野斋。林州(今属河南)人。少习刀杀,能挽强管。至元二年(1265),上书言事,廉希宪赏其才,授山东统军司知事,屡立战功。官至安远大将军、广东宣慰使。工诗,多江关戎马之作。柳贯称其“横梁赋诗,下马草极,虽古良将复出,未敢多让”(《柳待制文集》卷八)。著有《野斋集》。《元诗选》二集录其诗十首。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六五。
 魏初()
   元诗人。字太初,号青崖。顺圣(今河北阳原)人,魏玛之养子。幼而好学,曾受业于元好问,文简而有法,世祖雅重之。历官国史院编修,监察御史,陕西河东按察副使,治书侍御史,江西按察使,御史中丞。曾上书请优待儒户及禁止役使工匠。著有《青崖集》十卷,今存辑本五卷,收入《四库全书》。《元诗选》要集录其诗一首。能为词,《全金元词》录其词四十三首。生平事迹见元王侯《秋涧大全集》卷j\o《中堂事记》、《元史》卷一六四。
 陈思济(123―1301)
   元诗人。字济民,号秋冈。拓城(今属河南)人。弱冠事世祖于潜邪。至元六年(1269)授高唐知州,除监察御史,改知沁州。累迁两浙盐运史、湖南廉访使、池州路总管,改江西廉访使,所至皆有政绩。大德五年(1301)金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卒后溢文肃。虞集《陈文肃公秋风诗集序》谓其“平生文章之出,沛如泉原之发挥,而波澜之无津;譬如风云之变化,而舒卷之无迹。”(《道园学古录》卷三三)《元诗选》二集辑有《秋同先生集》一卷。生平事迹见无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二《溢文肃陈公神道碑》、《元史》卷一六八。
 侯克中(约1233一约1328)
   元曲家、诗人。字正卿,号良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居呼梁(今河南开封),至元中徙居浙中。幼丧明,聆群儿诵书,不终日能悉记其所授。稍长习词章,自谓不学可造诣。既而海之,乃精心读《易》。著有《大易通义》,泰定二年(1325)付样,诗人袁桶为之序。与曲家白朴为总角交,与名公曲家史天泽、徐玻、胡抵运等亦相善,有诗文往还。年九十余尚健在。有《良斋诗集》十四卷行世。其诗多涉理路,颇近邵康节体,而抒情写景亦有足资讽咏者。所作杂剧仅《关盼盼春风燕子楼》一种,今不传。《全元散曲》辑存其散曲二套。生平事迹见元袁确《清容居士集》卷二一《大易通议序》、卷二七《郭公神道碑铭》及王国维《曲录》二。
   元诗人。字彦举。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原不解文字,后自学作诗,出语奇特。郝经、王泽,皆与之相识。郝经《与撤彦举论诗书》中称其“瑰丽奇伟,固非时下所及,然工于句字而乏风格”。王辉《员先生传》中附载其小传,言其客死保塞(今河北清苑)。其诗《函谷道人集》三卷,元时曾刊行,已佚。今仅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存其佚待五首。《录鬼簿》列为曾作“乐府”之“名公”。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卢亘(?一1314)
   元诗人。字彦威。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博学,善为文,尤工诗。元贞间,以拟著《膝王阁记》而受知于姚使,荐为国史院编修,时年二十四。历翰林应奉、修撰,进待制。袁确《卢彦威与余同为待制……感怆写情》诗有句云:“诗艳欲追长吉制,词新深爱小蛮歌。”(《清容居士集》卷一六)《元诗纪事》谓其送邓文原十首“格调规仿唐人,而气骨成就,意象老苍”。《元诗选》二集辑有(彦威集)一卷并附有其小传。
   元杂剧作家。东平(今属山东)人。曾为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称“小汉卿”,其创作年代当在关汉卿之后。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其至元十七年(1280)任保水县达鲁花赤或曾任山阴县尹。但天一阁蓝格抄本《录鬼簿》中贸仲明所补高文秀吊词,有“早年卒不得登科”句,可证高氏未曾人仕。剧作多以历史故事及传说中侠客义士为题材,其中黑旋风故事剧即达八种,对后来《水湖传》李逢形象的塑造颇有影响。不少作品表现了正义压倒邪恶、弱者终胜强敌之主题。曲词通俗奔放,风格与关汉卿相近,《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金瓶牡丹”。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赞誉高、关同为本色派中之豪放激越者。所作杂剧达三十四种,数量仅次于关汉卿。其《好酒赵元遇上皇》、《黑旋风双献头》、《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须贸大夫淬范推》、(保成公径赴涓池会)五种,今存;《周瑜谒鲁肃》一种,残存第二折曲词,见《元人杂剧钩沉》;其余《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斗鸡会》、《黑旋风敷演刘要和》等二十八种皆佚。生平事迹见《录鬼薄》、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佩玉鸣銮”。日本青木正儿则列之于本色派中敦朴自然者一类(《元人杂剧概说》)。所作杂剧见于著录者共二十三种,其《楚昭公疏者下船》、《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布袋和尚思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智》、《崔府君断冤家债主》六种今存,余《吹萧女侮教凤凰儿》、《风月郎君双教化》、《子父梦秋夜来城驿》、《老敬德鞭打李焕》、《曹伯明复勘赃》等十七种,皆佚。作品虽显露宿命、轮回思想,但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多有指责。擅写公案戏,以朴实见长。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杂剧作家。山东济南人。所著杂剧十二种,今存《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李素兰风月玉壶春》三种,仅存残曲者《虎牢关三战吕布》一种,余《女元帅挂甲朝天》、《四哥哥神助提头鬼》、《抱侄携男鲁义姑》、憎伯明错勘赃》、《赵太祖创立天子班》、《穷韩信登坛拜将》、《郑琼娥梅雪玉堂春》、《谢琼双千里关山怨》八种皆优《大和正音谱》称其词“如远山叠翠”。生平事迹见《录鬼簿》、清姚公《今乐考证》。
   元诗人。字立雪。江西人,县籍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年(1294)前后在世。与邓判为同门友,宋末连举不第,着意于诗,鳏居独处。人元后隐居不出,年至七十余岁,当卒子大德以后。著有《立雪稿》。《元诗选》二集录其诗十九首并附其生平事迹。
 姚$()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属河南)人。姚枢之侄。初从许衡学,并助教贵胄子弟子国子监,年近四十出仕,始任陕酉、四川、中兴等路学校提举,曾奉命招降王立于钓鱼城,任陕西汉中道按察司副使,改山南湖北道按察副使,所至以兴学赈民为务。至元末年,任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翰林学士承旨知制法。元贞初与高道凝负责纂修《世祖实录》。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已散佚。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元史》本传称其文“阎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春容盛大,有西汉风……盖自延格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诗名不及其文。《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二十首,其中《莅苇叹》一篇,写江淮人民缴纳草料之苦,为同时诗家中少见。词作疏放,似学东坡而才力不及。《全金元词》录其词四十九首。其中《贺新郎?杜宇为谋拙》一首,责怪杜宇不善治国,化为杜鹃不应啼血,设想别致。散曲多散佚,隋树森《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诸书中辑得小令二十八首,套曲一篇。其《寄征衣》一首,语浅情深,传诵不衰。生平事迹见《牧庵集》附录《年谱》、《元史》卷一五八。
 王思在()
   元诗人。字仲常。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幼师元好问,长而仕元。官至集贤学士,授太子宾客、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六O。
 钱选(123――1301)
   宋元之际诗人、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别号习懒翁、雷)l翁、清鹏老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画。与赵孟撷八人并称吴兴“八俊”,赵被荐入朝,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独选流连诗画,不屑仕进。元末名画家黄公望深赞其学问人品。遗诗有《习懒斋稿》,多为题画之作,风格雅淡。《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二十五首。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四O、清陆心源《仪顾堂集》卷一四《钱选传》。
 史樟(约1240一约1288)
   元戏曲家。字敬先,一作敬仙,号散仙;元初名臣史天泽次子,大排行第九,故又称史九敬先(仙)、史九散仙。祖籍永清(今属河北),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先以荫袭为真定顺天万户,后以军功任武昌万户、金吾元帅等职。然爱庄、列之学,遂弃官入道,常麻衣草履云游四方,虽出纨绔之间而无豪贵之习。著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一种,今尚存。另据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宋元南戏《东墙记》,题名“九山书会捷讥史九敬先著”,《李勉》之下题名“史九敬先、马致远合著”。是否即史樟,尚存争议。生平事迹见王泽《秋涧集》卷六六《九公子画像赞》、《元史》卷一五五。
 陈早()
   元诗人。字刚中,号饬斋。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被任为上蔡书院山长,后历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至元末,以副使身分出使安南,不辱使命。大德七年(1303),上书斥责浙东元帅脱欢察儿估势立威、不恤民隐等罪状,又发仓赈民、以此过劳成疾,病卒于家。《元史》本传记其作诗为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析”。著有《观光稿》、《交州稿》、《玉堂稿》等。有《陈刚中诗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九O、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
 刘扬()
   元诗人、理学家。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诗文鸣。宋亡人元,任延平教授。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曾作《补史十忠诗》以哀悼宋末死节义士李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张江等十人,为时所称。论诗主张“以厚伦美化为本,非曰谐俗寄情而已”(《补史十忠诗?序》)。著有《经说讲义》、《哀鉴》、《英华录》、《隐居通议》等,诗集有《水云村稿》。《元诗选》二集录其诗十八首。生平事迹见元吴澄《吴文正集》卷七一《故延平路儒学教授南丰刘君墓表》。
 汤炳龙(1241一约1323)
   元诗人、学者。字子文,号北村老民。原为山阳(今江苏淮安)富家,家破后流寓京口(今江苏镇江)。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渊博,善谈论。于《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精于《易》。诗歌甚工。元戴表元《汤子文诗序》曰:“子文诗肆丽清这,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搜罗虫鱼,抉摘烟霞。”(《刻源文集》卷九)著有《北村诗集》。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
 卢挚(约1242一约1315)
   元文学家。字处道,一字事老,号疏斋,又号嵩翁。颖J川今属河南)人,祖籍琢郡(今河北球州)。弱冠由诸生入仕,为元世祖侍从。至元十二年(1275)起,先后出任燕南河北道、江东道提刑按察副使,转陕西道按察使、河南路总管。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持宪湖南。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大德末致仕卜居宣城。与姚推、刘因、吴澄、程短夫等文坛宿旧交厚,与曲家白朴、马致远、贯云石、张可久、刘致,诗人揭溪斯、张之翰、宋裂、张雨,名优珠帘秀、张伯云、杜妙隆、解语花等皆有酬唱。诗文有《疏斋集》行于世。论著有《文心选诀》和《文章宗旨》。元吴澄评其“所作古诗类魏晋清言;古文出入盘港中”(《新元史?文苑传》引)。元苏天爵则称其诗“始以清新飘逸为之倡”(《滋溪文稿》卷二九《书吴子高书稿后》)。文与姚键齐名,诗与刘因比肩(《元诗选?疏斋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多抒情写景、咏史怀古之作。元贯云石《阳春白雪序》评曰:“疏斋妩媚,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今人李修生辑笺《卢疏斋集辑存》四卷,收诗、文、词、由各一卷,并附《年谱》。生平事迹见《新元史》卷二三七及《天下同文集》卷五、卷一九、卷二三、卷二四中所收卢挚《移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乞致仕碟》等文。
   元杂剧作家。名德信,以字行。大都(今北京)人。约与关汉卿同时而稍后。今人王季思等考证其杂剧创作活动在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孙楷第复考证元代名臣王结之父名德信,祖籍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后徙家中山(今河北定州)。曾任县尹,“治县有声,拥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与台臣议不合,年四十余即弃官不复仕。累封中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护军,太原郡公”。妻“张氏,封太原郡夫人”。事见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三《王结行状》。此文作于后至元三年(1337),以其有封而无赠,知德信夫妇彼时犹存,年约近八十(《元曲家考略》)。《元史》卷一七八有《王结传》。《全元散曲吟存王德信《集贤宾?退隐》散套中“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且喜的身登身登中寿。有微资堪赡调,有亭园堪纵游”等句,确曾为官而中道退隐,六十岁尚“诗酒风流”、“抱孙孙儿成愿足”。然其卒年与《录鬼簿》“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不符,故王结之父是否即曲家德信,尚无定论。所作杂剧十四种,其中《崔驾等待月西厢记》、《昌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三种今尚存;《苏小卿月夜泛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H种,各存一套,见《元人杂剧钩沉》;余《才子佳人多月庭》、《作宾客陆绩怀橘》、《厚阴德余公高门》、《曹子建七步成章》、《诗酒丽春园》、《赵光普进梅谏》、《孝父母明达卖子》、《双渠怨》、《娇红记》九种皆佚。又《曲海总目提要》以《古名家杂剧》本中《月明和尚度柳翠》亦为实甫作,然未云何据。其《酉厢记》被后人誉为“北曲之冠”,流传极广。散曲仅存小令一、套数一、残套一,见《全元散曲》。元末贾仲明称其“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凌波仙》吊词)。《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王敏德《曲律》更以实甫未与“元曲四大家”之列而深致不平,言“世称由手,必曰关、马、郑、白,顾不及王,要非定论。”近人曾将实甫、乔吉并关、马、郑、白合称“元曲六大家”。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张伯淳()
   宋元之际诗人、书法家。字师道。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宋末举进士,累除太学录。人元后,历任杭州路儒学教授、翰林直学士、庆元路总管府治中等,大德四年(1300)拜侍讲学士。与赵孟撷、邓文原交厚,皆长于书法。《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源出韩愈,多谨严峭健,得立言之体。后人对其诗评价不高,清顾嗣立云:“师道古诗,语意肤浅,近体率皆应酬之作,全篇殊不足观。而佳句颇多……觉意深语健,耐人吟讽也。”(《元诗选》Th集)著有《养蒙先生集》。《元诗选》录其诗五十四首。《全金元词》录其词二十二首。生平事迹见元程短夫《雪楼集》卷一七《翰林侍讲学士张公墓志铭》、《元史》卷一七八。
 刘敏中()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中庵。章丘(今属山东)人。早年受知于杜仁杰。至元十一年(1274)由中书省椽招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遂辞归故里。后起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学士。大德七年(1303)以宣抚使巡行辽东诸郡,除东平路总管,招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九年,召为集贤学士,议中书省事。武宗即位,召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旋拜河南行省参政,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酉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拜翰林学士承旨,以疾辞归。延枯五年卒,追封齐国公,溢文简。其为人,每以时事为忧。其为文,理备辞明。著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勾章棘句之习”。韩性《中庵集序》亦谓其“不藻绘而华,不琢接而工”。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七八。
 戴表元()
   元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别号谢源先生。奉化(今属浙江)人。受业于王应城、舒岳祥。宋度宗咸淳中人太学,登进士乙科,任建康府教授。后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皆不就。元初寓居于勤(今浙江宁波),大德八年(1304)为信州教授。调要州,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二职交荐,仍以老疾不应。著有《刻源集》三十卷。其学识渊博,文清深雅洁,许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词。悯宋末文风之萎靡,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为至元、大德间文章大家,名重当时。生平事迹见元袁树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元史》卷一九O。
   元诗人。字君王,号辉山。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乡举官吴江,遂家焉。有《辉山存稿》一卷,仅存诗二十四首。乃其嗣子萧英所编,东鲁孔涛为之序。《元诗选》初集有《辉山存稿》一卷,录其诗十二首,并谓孔序“称其握瑜怀噗,温而不沽,发而为诗,皆有补于世道”。生平事迹见《元诗选》初集。
 文矩(?一1323)
   元诗人。字子方。长沙(今属湖南)人。起家湖南宪司书吏,大德十一年(1307)授荆湖北道宣尉司照磨,补刑部宗正,历秘书监校书郎、著作郎。延访间改翰林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治元年(1321)奉使安南,还进大常礼仪院判官。工诗文,吴澄志其墓,称其“文章歌诗,虽疏宕尚气,有陈事风赋之志焉,惜其未传而这止也!”(《吴文正集》卷/\O)赵孟倾赠诗有“我友文子方,其人美如玉。高谈动卿相,惠利厚风俗。文章多古意,清切绿水曲”之句。(《松雪斋文集》卷二)《元诗选》二集辑有《子方集》一卷。生平事迹见元吴澄《吴文正集倦八0故太常礼仪院判官文君墓志铭》。
   元诗人。字得之。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以织帽纱为业。负才气,善诗赋,思致不凡。与高彦敬、鲜于伯机同学为诗。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不就,年八十而终。其诗集散亡。《元诗选》二集辑有《得之集》一卷。生平事迹见《元书》卷八九。
   元诗人。字敬仲。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尝与戴表元、郭顶孙唱和,尤工五言。戴表元《题王敬仲野亭》诗有“披衣晓斋伴云坐,散发夜凉须月眠”,“问君生涯几何许,笑指渺漠沧洲烟”之句(《刘源文集》卷二八)。《元诗选》三集辑有《敬仲集》一卷。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
   元散曲家。东营(今辽宁辽阳)人。生于豪族。自幼游学于燕,交游宿儒名士。至元三年(1266)立制国用使司,首蒙选拔,以宿卫入仕。八年官奉训大夫彰德路转运副使,为武安县书《文庙瑞芝记》。十一年、十八年两次从忻都、范文虎等东征日本,为征东都元帅府参军书记、参议。王浑有《送荆书记斡臣北还诗并序》,称其诗“清雄奇丽”(见《秋涧集》卷二三)。李庭《寓庵集》卷四《送荆或臣诗序》亦称其诗“语意天出,清新赡丽”。其诗今不传。《全元散曲》仅存其套数二套。《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珠帘鹦鹉”。生平事迹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字才英,一作才美。东平(今属山东)人。府学生员。居长芦(今河北沧州西)。所著杂剧《昭君出塞》、《赛花月秋千记》、《霸王坟下别虞姬》、《沉香太子劈华山》四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雁阵惊寒”。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甘泳(?一1290)
   元诗人。字中夫,一字泳之,号东溪子。崇仁(今属江酉)人。性刚正,不随时俗。年二十余,浪迹东南,读前人书而不拘于古,尤工诗。《元诗选派I黄大山序其诗云:“高不诞,深不晦,劲不粗,全体似李贺而不涉于怪怪奇奇。”尝赋《出岭杂言》一首,凡一千四百字,随事起义,随义炼句,古今大篇,未或过之。著有《东溪集》。生平事迹见《万姓统谱》卷六六、《元诗选》三集。
   元诗人。字静可。建安(今福建建巨)人。工诗文,与同邑刘边、虞韶、虞廷硕并勤著述,宋末领乡荐。人元不仕,乃优游乡里,授徒讲学。延访复科举后,其徒多中进士,遂得荐为教授。著有《聊复轩斐稿》、《冶灵稿》,又编《诗宗群玉府》、《诗学大成》等。生平事迹见《万姓统谱倦三三、《元诗选》三集。
   元诗人。字近道。建安(今福建建厦)人。元初与同邑毛直方、虞韶、虞廷硕齐名。工诗文。与建阳熊禾友善。著有《自家意思集》、《读史据言》等。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三集。
 除草庵(?)
   元散曲家。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析津(今北京)人。沉毅有才略,早年受知于御史大夫、太师、忠武王伊吸勒诺延,尝从见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任山东肃政廉访副使,曾荐张养浩入京为曹椽。大德七年(1303)为江西福建宣抚使,改浙东廉访使;十年迁甘肃行省参政。延信元年(1314),奉使河南经理钱粮,寻拜河南行省左丞。此外尚历任监察御史、抚州判官,河东、陕西、河北廉使,江南行台侍御史,泉州治中,雄州、孟州太守,平阳、潭州路总管,右司都事,大都路知事,兵马指挥使都目等职,终资善大夫、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录鬼簿》称其为“中丞”,盖行中书省左丞之简称。《全元散曲》辑存其《山坡羊帅令二十六首。生平事迹见元张养浩《归田类稿》卷五《甘肃行省创建来远楼记》、卷一二《析津陈氏先莹碑铭》。
 仇远(124――1326后)
   元文学家、画家。字仁近,一字仁父,号近村,又号山村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咸淳()年间,诗名与白理并称吴下,人谓“仇白”。又与赵孟撷、戴表元、方回、鲜于枢、吾丘衍等为诗友,常相赠答。元至元中(127年前后)应荐为保阳(今属江苏)州学教授。晚年谢事,与方士游。名山胜地、佛刹灵区,多所题咏。方回《仇仁近诗序》言其作诗近体学习唐人,古体效法《文选》。释弘道赠诗云:“吾爱山村友,诗工字亦工。波澜唐句法,深洒晋贤风。”(见《元诗选》二集小传)。遗著有《金渊集》、《山村遗集》、《无弦琴谱》、《稗史》等。其《书与土瞻上人》七律云:“末俗由来不贵儒,小夫小妇恣椰榆。……咸平处土(林通)真堪羡,死守梅花住里湖。”对元朝轻视儒士的风气,颇致不满。生平事迹见《弘治课阳县志》卷四、《万历杭州府志》卷七五、《元书》卷八九。
 高克恭()
   元诗人、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西域色国人,父祖随元军进据中原,遂定居大都(今北京)房山。至元十二年(1275)任工部令史,始入仕途。二十五年累迁监察御史,历中书都事、兵部郎中,出为江淮行省郎中。大德元年(1297)除南台治书侍御史,历工部、吏部侍郎,改刑部,升刑部尚书。入京朝觐时,病逝于城南客寓。溢文简。好写墨竹。山水画造诣精绝,兼工诗。赵孟颁题诗有“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之句。柳贯谓其诗“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柳待制文集》卷一八)。著有《房山集》,久已散佚,仅有数十首诗散见于《元诗选》、《元文类》等书中。其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尤以七绝最佳。生平事迹见元邓文原《巴西集》卷下《故大中大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元史类编》卷三六。
 白ffi()
   元诗人。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又离名唐楚友以参加月泉吟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执教于藏书之家,昼录夜诵,学业大进,宋末与仇远同以诗知名。元初应荐为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淮东盐仓大使,兰溪州判。晚年结庐西湖之金沙滩,归老于栖霞山。著有《湛渊集》二十卷,已散佚;今存《湛渊遗稿》三卷,为清人沈景梁辑。另存《湛渊静语》二卷。《元诗选》二集录其诗四十八首。生平事迹见明来深《宋文宪公全集》卷一九《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万历杭州府志》卷七五、《元书》卷八九。
 刘@(1249――1293)
   元文学家。初名驷,字梦驶,后改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得南宋入元理学家传授程朱之书,杜门深居,专精理学,以教授为生。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名所居曰“静修”。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召人朝,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二十八年再召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坚辞不就。卒于家。仁宗延枯中,赠翰林学士、追封容城郡公,溢文靖。曾自编其诗为《丁亥集》,诗风平正通达,力矫时弊。后人为之编《静修先生文集》,有影印元刻本。生平事迹见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八《静修先生刘公墓表》、《元史》卷一七一。
 程相夫()
   元文学家。初名文海,进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建昌(今江西永修)人。元兵南下,从季父入觐燕京,授管军千户。世祖见而奇之,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复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撷等二十余人。大德八年(1304),召为翰林学士。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延枯初,议行贡举法。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敕行省时加存问。居三年卒。其仪状峻伟,音吐如钟。所著有《雪楼集》三十卷。虞集谓宋季士习卑陋,公“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今代古文之践,实自公倡之”(《元诗选?程短夫小传》引)。生平事迹见《雪楼集》附录揭溪斯《无故翰林学士承旨程公行状》、《元史》卷一七二。
 胡长孺()
   元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婆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性刚直,与高彭、李提、梅应春等号“南中八士”。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强之入都,拜集贤修撰。与宰相不合,改官扬州教授,移建昌录事官、宁海主簿。晚年隐杭州虎林山。其诗颇有奇气,赵孟撷称其“天资高爽,发言便自超诣”(《元诗选》二集引)。著有《石塘文稿》。生平事迹见明宋洲宋文宪公全集》卷四八《胡长孺传》、《元史》卷一九O。
 吴澄()
   元文学家。字幼清,晚称伯清。崇仁(今属江酉)人。至元二十三年(1286),征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至大元年(1308),召为国子监丞。皇庆元年(1312),进司业,谢归。英宗即位,拜翰林学士,同修国史。泰定初,为讲官,《英宗实录》成,加授资善大夫。卒后溢文正。著有《草庐集》四卷。平生雅好邵子(雍)书,故其诗多近之。尝作草屋数间,题其确曰:“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故学者称草庐先生。生平事迹见元虞集《道国学古录》卷四四《故翰林学士吴公行状》、《元史》卷一七一。
 马致远(约1250一约1324)
   元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说东光(今属河北)人。其仕历有诸说:《录鬼簿》只云任“江浙省务提举”。贾仲明《凌波仙》则云“战文场,曲状元”,明臧晋叔等亦云其举填词科(《元曲选序》)。明清方志更载其举进士,任真定府教授、知六合县、把工部主事(《嘉靖河间府志》卷二六、《康熙能辅通志》卷一七、《光绪四辅通志》卷三四及《东光县志》卷一二)励措第考致远其字,名称德(一作呗德),广平(今属河北)人。至大四年(1311)由江浙行省员外郎把宁国路总管府判,延枯三年(1316)丁父忧去职,六年眼闭,授庆元路奉化(今属浙江)知州,至治二年(1322)除吉安路知吉水州(今属江西),三年到任,以后仕历不详。官宁国(今安徽宣州)、奉化,皆有善政。与邓文原、袁确相友善。元贞中(),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人曾在大都参加元贞书会。晚年勘破红尘,辞官隐居杭州西湖。与卢挚、张可久等有散曲唱和。又与王伯成为忘年交。所作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岳阳楼》、《荐福碑》、《青衫泪》、《陈传高卧》、(任风子)及与人合作之《黄粱梦》七种;残曲《误入桃源》一种,见《元人杂剧钩沉》;其余《酒德颂》、《马丹阳》、《戚夫人》、《斋后钟》、《岁寒亭》、《孟浩然》、《踏雪寻梅》七种皆佚。另据明吕天成《曲品》及清《传奇汇考标目》载,南戏《牧羊记》亦系马作,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于该剧曲下注“江浙省务提举大都马致远千里著”,且云其与史敬德合著《萧淑兰祭坟重会姻缘记》(一名《刘文龙传》)、与史九敬先合著《风流李勉三负心记》等南戏。《牧羊记》今存明改本,余二种仅存残曲。散曲有今人任纳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残套三。其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情逸。贾仲明称之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共债、白、关老齐肩”([凌波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太和正音谱》评其曲词“如丹凤朝阳”,“典雅清丽”,列为“元人第一”。生平事迹见《录鬼簿》、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
 郭安过()
   元杂剧作家、书法家。名贯,以字行,号西楚。保定(今属河北)人。以才行见推择为枢密中书椽。至元二十七年(1290)拜监察御史,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官至集贤殿大学土,朝中册宝碑额多出其手。博学善文,精篆箱,尚气节,姚除、刘因及陶宗仪皆有文赞之。曹本《录鬼簿》于“彭伯威(成)”《四不知月夜京娘怨》剧下注:“又云郭安道作”,则其所作杂剧仅此一种。生平事迹见元姚位《牧庵集》卷四《郭肃政安道序》、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元史》卷一七四。
   元诗人。字国泉,号水镜。临川(今属江西)人。至元初,曾率军平定闽中地方武装。至元H十四年(1287),任保阳路总管。曾有《绝句》云:“截发搓绳联断盗,搭旗作带系金创。卧薪尝胆经营了,更理毛锥治保阳。”(见《元诗纪事》)以书生而才兼文武颇自矜许。著有诗集《金渊集》,与仇远之诗集同名,有人因改元淮此集为《水镜集》或《金困吟》。集中《吊昭君》、《昭君出塞》二律,概括马致远的《汉宫秋》杂剧,《贵妃人蜀》一诗源于白朴的《梧桐雨》,为诗坛少见。生平事迹见《元史类编》卷22八。
   元散曲家、诗人。临川(今属江酉)人。曾为行省曹郎,后去官归隐。工诗,有《环籁小稿》及《一笑集》,今俱不传,唯《元诗选》存其诗十一首,有题画、赠答、抒怀。散曲存小令《一半儿》八首、套数一套。因《太平乐府》将八首《一半儿》归为查德卿,故《全元散曲》仍之。然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录其中一首评曰:“一样八首,临川陈克明所作,俊词也。……音律独先。”《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九晚芳兰”。生平事迹见元朱晓颜《瓢泉吟稿》卷五《环籁小稿序》、黄元镇B秋声集》卷七《一笑集序》。
 胡炳文()
   元学者、诗文家。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委源(今属江酉)人。自幼潜心于朱高之学,上溯伊、洛,以达孔、孟,靡不推究。至元二十五年(1288)任江宁教谕;大德五年(1301)历信州路学录;延枯中被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未赴。受聘掌委源明经书院教事,成材者颇多。车后集贤院礼溢文通先生。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叶二卷、《四书通》二十六卷、《纯正蒙求》三卷;另有诗文《云峰集》二十卷,元末毁于兵,至明正德初其八世孙胡浚重辑残篇编为十卷传世。生平事迹见明正德刊本《云峰集》卷九《云峰胡先生行状》、《元史》卷一八九、《元史类编X卷三二、《元诗选》初集。
   元杂剧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官将仕郎,除县丞(《录鬼筹》)。孙楷第考得其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时为江浙总管,三十一年时为提举,皆管理则赋工匠之官。且能诗画。杭州漂阳,对其宦游之地。(《元曲家考略》)所作杂剧十种,今存《月明和尚度柳翠》(一作《月明三度临歧柳》)、《说鳍诸伍员时来》二种;《鼓盆歌庄子叹骷髅》仅存好曲一套,见《元人杂剧钩沉》;余《司Q昭复夺受禅台》、《吕太后使计斩由信》、《吕太后夜锁鉴湖亭》、《吕太后经沪水》、《吕无双远波亭》、《船子和尚利莲梦》、《辜负吕无双》七种皆说《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一首。《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洞天春晓”,“雍容典雅,9化的玄,造语不凡”。生平事迹见《录8簿》、孙格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说湘江省乡提举,与戴善夫相善。孙楷第考证疑8尚仲良,名从善,大名(今属河北)人世业医。历官御诊太医,宣授成全郎B民司提点,提举江浙医学。后至元三主(1337)时年近六十,尚在世。(见《元d家考略》)然与《录鬼谢列仲贤为“B辈已死名公才人”之年代不合,仅可①备一说。所作杂剧共十一种(一说一种),今存(洞庭湖柳毅传书)、《尉迟恭三夺第》、《尉迟恭单鞭夺纪》、《汉高皇恒足气英布》四种(一说《尉迟恭单鞭夺梁》为他作),仅存残曲者有《海神庙王魁负桂英》、《陶渊明归去来兮》、《凤凰坡越娘背灯》三种,余《武成庙诸葛论功》、《没兴花前秉烛旦》、《崔护谒浆》、《张生煮海》(次本)四种全佚。《大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山花献笑”。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一作纪天祥。元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所著杂剧六种,今存《冤报冤赵氏孤儿》一种;《陈文图悟道松阴梦》仅存残曲,见《元人杂剧钩沉》;余《信安工断复贩茶船》、《曹伯明错勘赃》、《韩湘子三度韩退之》、《驴皮记》四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雪里梅花”。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杂剧作家。夫一作甫。名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与尚仲贤“同里同僚”。所作杂剧共五种。其中《陶学士醉写风光好》今存;《柳啻卿诗酒玩江楼》仅存残曲一套,见《元人杂剧钩沉引其余《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关大王三提红衣怪》、们白俞泣杖》三种皆说《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荷花映水”左平事迹见《录鬼簿》。于伯渊
   元杂剧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所作杂剧《白门楼斩吕布》、《吕太后饿刘友》、《丁香回回鬼风月》、《养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六种,皆佚。《全元散曲》辑存其散套一套。《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翠柳黄鹏”。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曲名优。住大都海子(今北京什刹海)。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赵孟倾、商传、高克恭等画家,皆为写《恰云图》以赠。翰林承旨姚位、阎复及中书左丞史彬亦与之善,尝同至其家听曲。姚偶言“暮秋时”三字,张应声续作《双调?小妇孩儿》曲,才思敏捷如此。翰林学士卢挚、程距夫亦有《蝶恋花》词赠之。《全元散曲》仅存其残令一首。卢挚词赞其歌曲云:“忽听梨园新乐府,离奇别鹤清如许。”生平事迹见《青楼集》。
   元曲家。字君深。江右(今江酉)人,一说源阳(今属江苏)人。元惠宗至正中前后在世。与元初诗人仇远交厚。仇远至元中任保阳教授时有诗《和李致远君深秀才》(《金渊集》),感叹彼此功名失意。《元曲选》存《大妇小妇还牢末》杂剧,题“李致远撰”。《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玉匣昆吾”。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散曲家。名天取。磁州溢阳(今河北磁县)人。中统元年(1260),立行中书省于燕,与胡抵运、李谦同为到省听任人员。至元前期官御史台都事。与王泽亦有交。博通经史,荐把风宪,有声誉,弹劾无所避,仕至治书侍御史。今仅存《一枝花?春雨》一套,见《全元散曲》。生平事迹见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五《户部尚书马公墓碑》、《康熙磁州志》卷一六。
   元散曲家。曾官同知,后弃官修道。《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四首,套数四套,多写弃官道情。《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幽谷芳兰”。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杂剧作家。益都(今属山东)人。淘金千户。孙楷第考证元有三王廷秀:一为由金入元者,金未尝从诗人李俊民游;二为镇阳(今河北正定)人王笃字廷秀,号竹居,元贞间曾任上犹县尹,后改任庐陵县尹;三为王大有字廷秀,至顺中为湖北宪禄,后至元元年(1335)为平江路推官。三者孰是曲家尚难辨定(《元曲家考略》)。所著杂剧《盐客三告状》、《秦始皇坑儒焚典》、《周亚夫细柳营》、《石头和尚草庵歌》四种,皆佚。《全元散曲》存其散套一套。《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月映寒潭”。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杂剧作家。保定(今属河北)人,又有酉平(今属河南)人、东平(今属山东)人之说。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证:西平人李好古,号浴雪,家于江南,至正六年(1346)曾官南台御史,后移官陕西行御史台,与诗人欧阳玄、许有壬等交善。又有李敏中字好古,河南人,官至陕西行省郎中,疑即御史李好古。孙氏之考甚详,唯与《录鬼簿》列李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时代不合,姑以存疑。所作杂剧三种,今存《沙门岛张生煮海》一种,《赵太祖镇凶宅》、《巨灵神劈华岳》二种佚。散曲仅存《双调?新水令》套残句,见《全元散曲》。《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孤松挂月”。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元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费君祥子。著杂剧三种,《苏子四风雪贬黄州》今尚存,《斩邓通》、《汉丞相韦贤篮金》,二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三峡波涛。神风耸秀,气势纠横。”列之第六位。生平事迹见《录里簿》。
   元杂剧作家。籍贯未详。贾仲明厅词,有“一时人物出元贞”、“传奇乐乐时新令,锦排场起玉京”、“《丽情集》于下流行”诸语,似亦元贞书会中人,曾编《丽清集》,惜今未传。所著杂剧《崔和担生》、《风月害夫人》、《太祖夜斩石守信》三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马嘶芳草”。今人孙楷第考证赵熊字子样,安徽宣城(今宣州)人。约生于大德末,曾为池阳郡府椽曹(《元曲家考略》)。唯与《录鬼簿》列之“前辈已死才人”时代不合,姑存疑。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元曲家。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辽阳)。姚位侄,姚枢孙。曾任平江路吏。至元、大德前后在世。所著杂剧《汉太守郝连留钱》、《东都门逢萌挂冠》、《格遂良扯诏立东宫》三种,皆说《全元散曲》辑存其散套《牛诉冤》一套。《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月扬辉”。孙楷第考证《牧庵集》卷一二《希真先生词碑》中“族侄场”即守中(《元曲家考略》)。生平事迹见《录鬼簿》。
   名一作“文殷”或“敬夫”。元杂剧作家、著名演员。艺名明镜。彰德(今河南安阳)人。元世祖至元年间曾任教坊色长。贾仲明吊其词云:“文敬超群众所推。”(《凌波仙》)声望可见。所作杂剧《宦门子弟惜立身》、《渡孟津武王代纣》、《张果老度脱哑观音》三种,皆快。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参考录入:丁冬  责任编辑:丁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小圈上学记三年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