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肃过吕蒙屯下与吕蒙想到交朋友的作文

卷五十四&& 周瑜鲁肃吕蒙传 吕蒙传
类别:史部
作者:陈寿(晋) 书名: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近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官属三十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士,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师还,遂征合肥,既撤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淩统以死扦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霸卒,兄琮袭候。琮卒,弟睦嗣。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译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破县人。他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征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地跟随邓当的队伍去袭击山越反叛者,邓当回头看到了吕蒙,大吃一惊,大声呵斥制止他,但他不听。回来后邓当将此事告诉吕蒙母亲,他母亲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再说不人虎穴,焉得虎子了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当时邓当部下的官吏以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小子能干什么事,不是送肉去喂虎吗?”过些日子碰到吕蒙,又嗤笑侮辱他。吕蒙十分愤怒,当即抽刀就把那个小官员杀死,随即拔腿就逃走,逃到同乡郑长家。后来又自己出来通过校尉袁雄向上面自首,袁雄趁机替他求情,孙策于是召见他,感觉到他非同一般,便留在自己身边。
&&&&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接替邓当领兵,被任命为别都司马。孙权统领国家事务后,考虑到那些小将军兵员少而费用不足,打算将这些部队合并。吕蒙暗中借贷,为将士们做了大红衣服和绑腿,等到检阅那一天,他的部队队列齐整威武,全军人人都能操演,孙权见了非常高兴,于是给他增添兵员。他跟随孙权进讨丹杨,每战都立有功绩,被提升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县县长。
&&&&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令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孙权。吕蒙率领先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的头,全军将士乘胜进击攻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走,东吴兵士追击活捉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的成功,起因于先击败了陈就。”于是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同年,吕蒙又与周瑜、程普等西向乌林击败曹操,在南郡包围曹仁。益州将领袭肃率领军队前来归附,周瑜上表建议将袭肃的部队交给吕蒙,吕蒙盛赞袭肃有胆略才干,且能仰慕教化远程来附,从道义上讲应增加他的兵员而不应当夺取他的队伍。孙权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就把部队归还袭肃。周瑜派遣甘宁前往占领夷陵,曹仁分派部分军队去进攻甘宁,甘宁被围情势危急,便派人请求救援。众将领都认为兵力不足不能再分,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公绩,我与您一道,前去救急解围,按情势不会要太多的时间,我保证凌公绩能固守十天。”又建议周瑜分派三百人去用木柴堵断险要路口,敌人逃跑时可以得到他们的马匹。周瑜听从他的计谋。部队赶到夷陵,当天就与曹军交战,杀伤敌军过半。敌人连夜逃走,行至木柴阻塞的山道时,骑兵都弃马步行逃走。吴军急追直撵,缴获战马三百匹,用连并起来的船只载回东吴。于是吴军将士士气倍增,就渡江建立据点,进击敌人。曹仁后退逃走,于是又占据南郡,安抚平定荆州。吕蒙回京后,被升为偏将军,兼任寻阳县县令。
&&&&鲁肃代替周瑜后,前往陆口,路过吕蒙军营。鲁肃有点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不可用老眼光看他,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拜访吕蒙。饮酒正酣时,吕蒙间鲁肃说:“您身负重任,与关羽结邻,打算用什么计谋,来防备意外的变故呢?”鲁肃很不经意地回答说:“具体情况因时而定。”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联盟,然而关羽实为熊虎之将,岂可不预先订好计谋策略?”于是替鲁肃策划了五种应对方案。鲁肃于是离席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你的才干谋略竟能达到如此的水平。”于是前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而别。
&&&&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都彼此挨连,这三位将领战死后,他们的子弟都很小。孙权想把他们的军队全部合并给吕蒙,吕蒙坚决推辞,上书陈说徐顾等都辛勤操劳国事,他们的子弟虽说幼小,但不能废除他们的兵权。连续上书三次,孙权才答应他的请求。吕蒙于是又给这三家的子弟挑选老师,让老师辅导这些孩子。对此类事情,他都是如此尽心。
&&&&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都尉,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东吴边境。吕蒙派人引诱他投降,他不答应,于是吕蒙寻机袭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他的部下孙子才、宋豪等,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降吕蒙。后来吕蒙跟随孙权在濡须抗击曹操,多次进献妙计,又劝孙权在濡须口两面都建起堡坞,防御工事做得很精细,曹操攻占不下,只好退兵。
&&&&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太守,驻兵皖县,大力开垦稻田。又令间谍招诱鄱阳贼兵头领,让他们作内应。吕蒙说:“皖县田地肥沃,如果粮食丰收,他们的兵员就会添增,这样一连几年,曹操的态度就露出来了,应该早点除掉他们。”于是向孙权详细地陈述了情况。孙权由此亲自征讨皖县,召见各位将领,询间有何计策。吕蒙就推荐甘宁为升城督,在前线督率攻城,吕蒙自己率领精兵紧随其后。凌晨就进攻,吕蒙亲自击鼓,将士们踊跃登城,到早饭时分即攻破皖城。待张辽率军赶至夹石时就听说皖城已被吴军攻破,只好引兵退还。孙权嘉奖吕蒙的功劳,当即升任吕蒙为庐江太守,所缴获的兵卒车马都分归他,另外加赏寻阳屯田客六百人,属官三十人。吕蒙回到寻阳,不及一年庐陵的贼寇又在闹事,诸将领征讨不能擒获,孙权说:“鹜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鹏。”又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庐陵后,即杀死贼寇的首领,将其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平民身份。
&&&&这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他占有的荆州全部上地,孙权命令吕蒙西往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致信长沙、桂阳二郡,二郡守将望风而归服东吴,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固守城池不降。刘备亲自从蜀地赶至公安,派遣关羽争夺这三郡的地盘。孙权当时住在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马驻扎益阳抗拒关羽,派人飞快传书吕蒙,让他放弃零陵,急速返归援助鲁肃。当初,吕蒙平定长沙,正当前往零陵经过&&县时,南阳人邓玄之与他同车,邓玄之是郝普的老朋友,吕蒙想让他诱劝郝普投降。接到孙权召他返还的信后,吕蒙秘而不宣,当夜召集众将领,授以攻城计谋,定下次日凌晨攻城。会后他对邓玄之说:“郝子太知道世间存有忠义,也想行忠义之事,但不明白时势。左将军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住。关羽在南郡,而今我们主上亲自前抵南郡。近来攻破樊城关羽的大本营,解救县,关羽已被孙规击败。这些都是近期发生的事,您都亲眼所见。他们现在首尾各处一方,自救都来不及,哪有余力再营救零陵啊!现在我们的士卒精锐,人人都想为国立功,主上正调遣大军,相继上路进发。眼下子太的性命朝夕难保,却苦等毫无希望的救援,就同牛脚印坑中积水里的鱼,还希望用江、汉的水来活命,其毫无可依赖也是很清楚的事。如果子太能够将士齐心,坚守孤城,尚能苟延残喘一些日子,以等待后来有所投靠,这也算可行。如今我填密计划安排好兵力,用来攻城,过不了一天,就会将城攻破,城破之后,他自己身死于事无补,而让百岁的老母,满头白发受人诛杀,岂不痛心?我猜想他是得不到外面的信息,还以为有外援依靠,故此才顽固到今天这个地步。您可前去见他,向他陈述这种利害。”邓玄之前去见郝普,详细地转述了吕蒙的意思,郝普听后惧怕而服从。邓玄之先出城向吕蒙汇报,说郝普随后就来。吕蒙预先吩咐四位将令,各挑选一百人,郝普一出城,他们就马上进去守住城门。一会儿郝普出了城,吕蒙迎上去握着他的手间候,同他一起下船。寒暄完毕,取出孙权写给他的信让郝普看,因而拍手大笑。郝普看了信,方知刘备驻扎在公安,而关羽近在益阳,惭愧悔恨,恨不得钻人地下。吕蒙留下孙皎,将善后事宜委托他,自己当天便率领部队赶赴益阳。刘备请求与孙权结盟和好,孙权于是归还郝普等人,划湘水为界,将零陵郡退还刘备。又以寻阳、阳新作为吕蒙的奉邑。
&&&&吕蒙班师回还,于是前去征讨合肥,撤军时,受到张辽等人的袭击,吕蒙与凌统以死保卫着孙权。后来曹操又大军进攻濡须,孙权用吕蒙为濡须督,据守以前所建的堡坞,在堡城上设置强弩一万具,以抵御曹军的进攻。曹操先锋部队安营未稳,吕蒙即出击打败他们,曹操引军撤退。孙权授予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吕蒙西向驻守陆口,鲁肃军马万余人全归吕蒙节制。又被任命为汉昌太守,食邑包括下隽、刘阳、汉昌、州陵。吕蒙与关羽分荆州而治,边界相接,他深知关羽晓雄,有兼并东吴之心,况且关羽居东吴上游,分上而治的形势难以持久。起初,鲁肃等考虑到曹操尚在,对双方都构成威胁,应当孙、刘合作协力,同仇敌忾,不能相互背弃。吕蒙于是秘密向孙权献计说:“让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击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行动,随时应对敌方,吕蒙我为国家前去占据襄阳,这样还怕什么曹操,依赖什么关羽呢?况且关羽君臣,玩弄欺骗手段,反复无常,不可把他们作知心朋友看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领兵东向,是因为您的圣明、吕蒙等人还在。现在不趁我们正强壮时期谋取他们,一旦我们老死,想再陈兵出力,还能办到吗?”孙权深深领受他的计策,又顺便与他闲谈到攻取徐州的间题,吕蒙回话说:“如今曹操远在黄河之北,刚打败袁家诸子势力,正安抚幽州、冀州的社会秩序,没有力量顾及东面。徐州地方的守兵,听说还不怎么强,前去攻占能够取胜。然而那地方只有陆路相通,是骁勇的骑兵长足驰骋之地,您今天得到徐州,那么曹操后十天就会来争夺,虽然用七、八万兵力守着它,还是免不了常常担心受吓。不如攻取关羽的地盘,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形势就更为壮观。”孙权觉得这些话分析得特别有道理。及至吕蒙接手鲁肃,初到陆口,表面上倍加与关羽修好结盟,恩赠更为厚重。
&&&&后来关羽征讨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南郡。吕蒙上疏指出:“关羽征讨樊城而多留防守的部队,必定是担心我谋取他的后方。我时常患病,请分派一部分兵力回建业,以我治病为名。关羽听到这一消息后,必定撤走留守后方的部队,尽数开往襄阳。那时我们大部队从水路昼夜逆流而上,袭击蜀军空虚所在,则南郡可得,而关羽也就可以擒获了。”于是假装病重,孙权就公开发布文书召吕蒙回建业,暗中与他密商计策。关羽果然信以为真,逐渐撤走南郡的留守部队开赴樊城。魏国派遣于禁救援樊城,关羽将于禁等全部抓俘,夺得人马数万,借口缺粮,擅自取走吴国运往吴、蜀交界处湘关的大米。孙权听说,即开始行动,先遣吕蒙在前出军。吕蒙军至寻阳,将精兵全部埋伏在大船之中,让人穿着一般衣服作百姓的模样摇格,船中坐着的人都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昼夜兼程,来到关羽设在江边的哨所,将哨兵们全部俘虏,所以关羽根本没有听到东吴进军的消息。吴军抵达南郡,士仁、糜芳都投降吕蒙。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劝慰,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不能索要任何东西。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遮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以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震惊,做到路不拾遗。吕蒙日日派出亲近的将士去慰间抚恤老年人,询间他们缺少什么,有病者给他派医送药,饥寒者给他送粮送衣。关羽府中所藏的财货,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置。关羽在返回江陵的路上,多次派人打听吕蒙互通消息,吕蒙都厚待关羽派来的人,让他们周游城中,到各家致意间候,或者让家人亲自给军中的将士写信说明情况。关羽的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后,将士们私下里互相探询,都知道家中安然无恙,所受的待遇比过去更好,故此关羽全军将士失去了斗志。正逢孙权大军紧接着来到江陵,关羽自知势孤力穷,于是逃往麦城,西行到漳乡,兵士们都离开关羽投降孙权。孙权派朱然、潘璋卡住关羽必经的道路,将他们父子二人全都抓住。于是吕蒙平定了荆州。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国屏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应。封爵令尚未颁发,适逢吕蒙发病,当时孙权在公安,把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用了千万种药方给他治病,并悬赏国中有能治好吕蒙的疾病者,赐予千金。有时医者用针扎刺吕蒙,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为自己而过于劳累,常在壁上凿洞观望吕蒙,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叹息不止,夜不能寐。吕蒙病情有所好转,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吕蒙祈求延寿。吕蒙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内殿。当时孙权悲痛异常,为此减少各种娱乐活动、减少了食量。吕蒙未死之前,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等赐物全部交付府库收存,嘱咐主管人员在他死后全数上交,丧事务必简约。孙权听说这些,益发悲痛感动。
&&&&吕蒙年少时不学习经典书籍,每次陈述大事,常常口述让别人记录后作为奏书,他曾因自己亲兵的事受到江夏太守蔡遗所弹劾,但无怨恨之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间吕蒙用谁接替为好,吕蒙因而举荐蔡遗担当这个职务是个好官吏,孙权笑着说:“你想当祁奚呵了于是任用蔡遗。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常令吕蒙不满意,又不时违背孙权的命令,孙权很恼火,吕蒙多次替甘宁求情说:“天下尚未平定,猛将像甘宁那样很难得,应当对他宽容忍耐些。”孙权于是厚待甘宁,后来尽得其用。
&&&&吕蒙儿子吕霸承袭吕蒙的爵位,受到赏赐守护坟墓的人三百家,及加赏的免税田亩五十顷。吕霸死后,他的哥哥吕琼承袭侯爵。吕琼死后,他弟弟吕睦续承其爵。
&&&&孙权与陆逊评论周瑜、鲁肃和吕蒙时说:“公瑾雄威刚烈,胆略过人,于是打败曹操,开拓荆州,确实难得接替他的人,现在有你接替了。公瑾过去要子敬到江东来,将他推荐给我,我和他饮酒交谈,他就提出了统一天下建立帝王基业的谋略,这是第一件令人快慰之事。后来曹操因为得到刘琮兵力的力量,扬言要率领数十万兵众水陆共进东吴。我将所有将领召请来,询间如何处置,没人率先提出适当的计策,至于子布、文表,都说应该派人送降书迎接曹操,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我迅将公瑾召回,委以重任授以军队,前往迎击曹操,这是第二件令人快意之事。况且他的谋划,远远超过张仪、苏秦之计谋。后来他虽然劝我借地刘备,是其一大不是,但不足以损折他的两大长处。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故孤人忘其短而敬其长,常将他比作邓禹。又子明年少之时,我只以为他不畏劳苦,行事果敢有胆量而已。及至他长成以后,学问增进思想开通,奇谋异略,可说仅次于公瑾,但言谈议论才气英发不及公瑾。在图谋打败关羽方面,胜过子敬。子敬在给我的回信中说:‘帝王的兴起,都有要驱除的敌手,关羽不足以让人担忧。’这是子敬实际上不能办到,表面上说说大话而已,我也宽恕了他,不随意责备。但是他统领军队,没有失损任何营寨,能令行禁止,部下辖区内没有荒于职守的官吏,路无拾遗,他的治理措施也颇为完善。”
(快捷键:←)
&nbsp&nbsp
&nbsp&nbsp
(快捷键:→)
如果你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重要声明:典籍《》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BDCBB1、B(B项中的“苟”应解释为“马虎、随便”。)2、D(A项中的“意思”在文中应解释为“思想”;B项中的“委心”在文中应解释为“放心”;C项中的“西边”在文中应解释为“西部边境”。)3、C(①中前一个“疾”是动词,应解释为“痛恨”;后一个“疾”是名词,应解释为“疾病”。②中前一个“贤”是动词,应解释为“认为贤能”,后一个“贤”是名词,应解释为“贤能的人”。)4、B5、B(A项错在,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主要是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C项错在,他们四人相继掌权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四人相互推荐,还在于孙权的信任;D项错在,他们四人在打败曹操、刘备、关羽之前,就已经是有威名的将军了。)6、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胜者,知胜之道也。7、所以说有五种情况能够预知胜利:知道能否作战的一方胜;知道人多时如何运用,人少时如何运用的一方胜;军中上下齐心的一方胜;用充分的准备来等待毫无准备的一方胜;将领有才能,而且君主不扼制将领的一方胜。这五种胜利的情况,是预知胜利的方法啊。参考译文:孙吴占有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与中原抗衡,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然而当时的英雄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真称得上国家的心腹、臂膀,与国家共存亡的臣子。自古以来的将帅,没有不夸耀自己才能,认为自己贤明的,痛恨超过自己的人,这几位贤明的人却不是这样。孙权刚刚执掌国家大事的时候,鲁肃想回到北方去。周瑜劝阻了他,并把他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应该用来辅佐时政,应当广泛寻求他这类的人,来成就功业。”后来周瑜临终时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诚刚烈,遇事不马虎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就死而不朽了!”鲁肃于是代替周瑜统帅军队。吕蒙做寻阳令,鲁肃见到他说:“您今天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吴地时的阿蒙了。”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吕蒙于是也就代替了鲁肃。吕蒙在陆口,说是有病回去,孙权问吕蒙:“谁是能够代替您的人呢?”吕蒙说:“陆逊的思想深刻高远,才能可以承担重大的责任,看他的规划考虑,终究可以寄托大任,没有再超过他的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四个人一个接替一个,镇守吴国西部边境三四十年,成为威名远扬的大将,曹操、刘备、关羽都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是互相举荐的,但孙权能够放心地听从他们,吴国之所以成为吴国,并非偶然的。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蜃说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小题1:“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1)家僮走报怪事(2)第见沧溟浩渺中(3)鱼鳞相比(4)冉冉漫灭小题3: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小题4: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小题5: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小题6: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宠幸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陷害C.闲先王之道&&&&&&&&&&&&&&&&&&捍卫D.距杨、墨,放淫辞&&&&&&&&&&&&&&&&&&&&&&&&&&&&&抵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8.断句和翻译。(8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①随属:连续。②醨(lí):淡酒。③温蠖(hù):昏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 举贤以自佐B、举贤以自佐 /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何故怀瑾握瑜D、是以见放 / 而自令见放为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屈原)博 闻 强 识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 以 出 号 令 出 则 接 遇 宾 客 应 对 诸 侯 王 甚 任 之 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 争 宠 而 心 害 其 能 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 令 屈 平 属 草 未 定 上 官 大 夫 见 而 欲 夺 之 屈 平 不 与 因 谗 之 曰 王 使 屈 平 为 令 众 莫 不 知 每 一 令 出 平 伐 其 功 以 为 非 我 莫 能 为 也 王 怒 而 疏 屈 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6、请翻译上段文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累迁中书郎。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章怀太子①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②义之。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                       ——《新唐书·李义琰传》【注】① 章怀太子:李贤,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章怀”为封号。   ② 搢绅:同“缙绅”,代指士大夫阶层的官僚。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司刑员外郎            擢:提拔B、义琰与郝处俊固争          固:坚决C、事得寝               寝:停止D、是速吾祸              速:加速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    ② 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凡仕为丞尉          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A、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不同B、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不同C、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相同D、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相同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义琰刚正不屈的一组是( )①义琰独敢廷辨曲直    ②义琰与郝处俊固争③义琰独引咎涕泣     ④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4、下列各项叙述与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义琰任太原尉时,太原的官员都惧怕都督李勣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在朝廷上与他分辩是非曲直。因此李义琰遭到了李勣的忌恨。B、上元年间,李义琰入朝为官。此时,皇后武则天已经代替唐高宗管理朝政,对于这种做法,李义琰与大臣郝处俊是坚决反对。C、章怀太子被废黜,朝廷赦免了太子手下所有大臣的罪,身为太子手下庶子之职的薛元超极为高兴,李义琰对他的这副嘴脸十分憎恶。D、李义琰的弟弟认为,李义琰的居住条件与其身份地位不相称,因此主张兴修宅院。可李义琰认为这样做会招致祸患,因此坚决不许,这体现出他的谨慎、小心。(晋)文 公 问 于 郭 偃 曰 始 也 吾 以 治 国 为 易 今 也 难 对 曰 君 以 为 易 其 难 也 将 至 矣 君 以 为 难 其 易 也 将 至 矣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6、请翻译上段文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 伏不肯起,对曰:“瓮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汉书?七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法:文章格式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案事:案子C.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中伤:受到毁谤D.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治理:政治太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后去吏居家 &&&&&&&&&&&&&&&&&&&&&&&&&&&遂召上辞问A &&&&&&&&&&&&&&&&&&&&&&&&&&&&&&&&&&&B昂其直,居为奇货&&&&&&&&&&&&&&&&&&&&&莫辞更坐弹一曲&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所举应法,得其罪辜C &&&&&&&&&&&&&&&&&&&&&&&&&&&&&&&&&&&D乘楼车,从吏卒 &&&&&&&&&&&&&&&&&&&&&&&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指尹翁归)B.延年大重之 &&&&&&&&&&&&&&&&&&&&&&&&(称代前文的“事情””)C.得其罪事 &&&&&&&&&&&&&&&&&&&&&&&&&&(称代前文的“所举””)D.不敢见其邑子 &&&&&&&&&&&&&&&&&&&&&&(指于定国)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③独伏不肯起。④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⑤征拜东海太守。⑥不敢见其邑子。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5.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尹翁归既晓文尚武,又善击剑,人莫能当,因此依恃霍光在市场斗殴闹事的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捣乱。B.尹翁归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不卑不亢,应答如流,赢得田延年好感,而被委以官职。C.尹翁归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核事发奸,穷根究底;查办案子,合乎法度,重在罪证。D.廷尉于定国想将两同乡嘱托给尹翁归,与之言谈终日竟不敢提及。尹翁归廉洁无私,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敢见其邑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见故相江万里&&&&&&&&&&&&&&&& B.君其勉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其如是,孰能御之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友止之&&&&&&&&&&&&&&&&&&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指代上文的“张弘范”C.召入谕之曰&&&&&&&&&&&&&&&&指代前文的文天祥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没有才华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 同“仇”,仇恨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节选自《宋史·朱熹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悉厘而革之&&&&&&&&&&厘:整理。&&&&&&&&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D. 有短朱熹者&&&&&&&&&&短:诋毁,指摘。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A.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箪瓢屡空,晏如也B.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大抵穷理以致其知C.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D.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所著书皆行于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B. 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D. 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2)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蒙对鲁肃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