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尺寸 是反受力吗?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思考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33: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思考.TXT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底层层高的选取
下载积分:1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3|
上传日期: 15:02: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底层层高的选取.PDF
官方公共微信基础拉梁建模及基础埋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基础拉梁建模及基础埋深
基​础​拉​梁​建​模​及​基​础​埋​深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JCCAD基础拉梁承担弯矩比例
JCCAD中基础拉梁承担弯矩比例,一般应填0。因为拉梁承担了一部分弯矩,传到基底的弯矩就会减少,也就是用来验算基底面积的弯矩会减少,这样有可能算出来的基底面积偏小,偏于不安全。而且拉梁到底能承担多少弯矩,也是无法确定的,它是与拉梁与柱的相对刚度有关系的。
另外,拉梁高宽一般按以下原则确定。高度取柱距的1/15~1/20,宽度取柱距的1/25~1/35.
拉梁的布置:除了桩承台外,一般宜靠近首层地面,按轴心受力构件计算;
在PMCAD中建模时,可以多增加一个标准层,让拉梁成为一个标准层中的框架梁,这样程序就会按照框架梁来给拉梁算出一个配筋来。当然这么做,就有可能导致底层柱出现短柱现象,不过大家清楚这是由于拉梁多设了一个标准层导致的就行了,不用按短柱设计,底层柱箍筋全高加密就行了。> 正文 国标图集101论坛经典问题的经典讨论(3)5)顶层层端节点柱筋锚入梁型:柱外侧65%的筋升至柱顶后水平弯90度,水平段长12d,梁筋伸到距柱外侧钢筋25mm处 向下90度弯曲,长度自柱顶-保护层的位置开始1.7laE;另外35%水平伸至柱内侧-保护层处下弯8d。 顶层
5)顶层层端节点&&柱筋锚入梁型:柱外侧65%的筋升至柱顶后水平弯90度,水平段长12d,梁筋伸到距柱外侧钢筋25mm处 向下90度弯曲,长度自柱顶-保护层的位置开始&1.7laE;另外35%水平伸至柱内侧-保护层处下弯8d。
顶层端节点的两种做法,实际工程只要任选一种。&
144、也许看一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的条文说明中的图6.3.12对理解&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和&箍筋类型4和5&的用法有所帮助。在老规范中,圆形箍筋的两端弯钩可同时钩住同一根纵筋,但在新规的条文说明的图6.3.12中,圆形箍筋的两端弯钩需钩住相邻的两根纵筋,圆箍的搭筋长度也许就是这两根纵筋的弧线距离,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145、1、剪力墙的保护层厚度是对于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而言。
&&& 2、从剪力墙的外边向里,各种钢筋的垂直层次依次是:
&&&&&&& 第一层次:水平分布筋、暗柱箍筋
&&&&&&& 第二层次:竖向分布筋、暗梁箍筋、暗柱主筋
&&&&&&& 第三层次:暗梁主筋
可见,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从暗梁箍筋外侧通过暗梁,剪力墙的竖向分布筋在暗梁主筋之外、与暗梁箍筋同一层面穿插地通过暗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
146、1、 剪力墙第一根竖向分布钢筋在距离暗柱主筋1/2竖向分布筋间距处开始布置。(原因是剪力墙暗柱是剪力墙的一个组成部分,剪力墙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对比:框架柱是框架梁的支座,所以框架梁的第一根箍筋在距框架柱外侧50mm处开始布置。)
&&& 2、以下两个问题在04G101-3图集中可以找到参考答案。(不能套用03G101-1图集)
&&& 基础梁的主筋在端部时弯直钩12d 。
&&& 3、基础主梁的箍筋全梁满布。基础次梁的第一个箍筋在距基础主梁外侧50mm处开始布置。
147、1、陈教授讲过,框架梁伸入剪力墙就成了边框梁。
&&& 边框梁的做法与框架梁不一样。边框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一起,按一个统一的配筋断面(如03G101-1图集第51页)全梁贯通布置,而不是像框架梁那样,上部纵筋(负筋)在支座附近按跨度的1/3或1/4截断。边框梁在箍筋的外侧布置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而框架梁在箍筋的内侧布置构造钢筋,这些都是不同点。
&&& 如果边框梁的上面仍然有剪力墙,则剪力墙竖向钢筋穿越边框梁直通到上一层;如果边框梁到了剪力墙的顶部,则剪力墙竖向钢筋穿过边框梁锚入现浇板中(见03G101-1图集第48页)。
&&& 2、非框架梁见03G101-1图集第65页。下部纵筋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
&&&&&&&&&&&&&&&&&&& Ⅰ级钢筋时,为15d& (直锚即可)
&&&&&&&&&&&&&&&&&&&& Ⅱ级钢筋时,为12d& (直锚即可)
&&&&&&&&&&&&&&&&&&&& 弧形梁时,为La
148、1、&P38页中当梁高小于0.5Lae时&,应该由设计师来给出处理方案。要么增加梁截面高度,要么给出别的结构措施。陈教授讲过,标准图集不能包打天下。许多结构中的具体问题,还应该请设计师出面解决。作为施工的一方,不要自作主张。
&&& 2、&地面&就是&0.00处的地面。&刚性地面&包括混凝土地面或岩板地面等。
如果你说的&承台&是指&桩承台&的话,那么,桩承台的顶面可以理解为&基础顶面嵌固部位&,也就是加密箍筋的起点。
&&& 3、P47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在转角墙中,外部水平筋通过转弯的长度是:
&&&&&&&& 绕过转角暗柱的边缘再向前伸出1.2LaE,这是第一个断点;另一个断点是继续向前伸出500+1.2LaE 。
(注意:2003年上半年出版的03G101-1图集在第47页有勘误,上述内容是勘误后的结果。2003年11月出版的03G101-1图集是正确的。)
149、两根框架梁交叉,其纵筋谁放在上边、谁放在下边,图集是没有答案的。只有设计人员才知道哪个梁的有效高度进行了扣减,所以设计人员能指出哪个梁的纵筋放在上边、哪个梁的纵筋放在下边。
150、墙钢筋下层是HPB10 ,上层是HRB12如何处理?谢谢!
应在下层完成搭接连接.
151、闪光对焊即可用于柱、墙等偏压构件,也可用于梁、板等受弯构件,而电渣压力焊只可用于柱、墙,不可用于梁、板。因此,闪光对焊的质量高于电渣压力焊。
152、陈教授,再请教一下:墙体顶部的暗梁的宽度与墙体宽度相同。那么,暗梁的顶部钢筋是否应该做在墙体竖筋的顶部弯折端上面?
暗梁箍筋与墙竖向筋在同一竖向层面,纵筋在墙竖向筋的内侧,因此顶筋与墙竖向筋的水平弯钩在同一水平层
153、主、次梁高度相同的时候,保护层的厚度是如何处理的啊
很好处理了
& 在主次梁交叉处,如在主梁底筋垫1.5cm垫块。& 当然不可行了,因为垫块是垫在箍筋下的.太薄了就碎了。
& 或者在主梁下不放垫块,在两侧30cm处放置垫块,那么在交叉处主梁就会自动弯曲向下0.5cm。上面再多浇1cm。这样梁板保护层都满足了规定偏差,高的地方反正上面是墙或者柱,浇地坪也不妨碍。
& 再者让木工把梁模高度做大0.5cm也行。
& 多好的方法啊,不过钢筋组长一般是不会听的,他们自己有一套。除非他前面出了几个问题,你在技术上帮他解决了,对你心服口服才行。
154、03G101-1第37页的A图中的&柱顶部第一层和柱顶部第二层&,是指柱顶有纵横四个&面&的钢筋,如果都伸到同一个高度拐弯,势必互相打架,所以有的侧面纵筋在&第一个层次&拐弯,而另一个侧面的钢筋只能从其下方的&第二个层次&拐弯。如此而已
155、上次的回答笼统说&最小锚固值&是否&250mm&是不对的。现在详细解答如下:
&&& 1、在03G101-1图集第34页表中,说的是&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表中的&注5&:&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这里应该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说的钢筋是&受拉钢筋&。下面举一些不是&受拉钢筋&的例子:
&&& 2、&构造钢筋&的锚固长度是15d 。(见图集24页)
&&& 3、&悬挑梁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是12d 。(见图集66页)
&&& 4、&非框架梁&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是12d 。(见图集65页)&&因为不是&受拉钢筋&。&&但是,对于&非框架梁&上部钢筋就不同了,因为它是&受拉钢筋&。
&&& 5、&抗扭腰筋&&&是&受拉钢筋&,要受&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的制约。
156、&负筋&就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对于梁来说,一般在跨中部位承受&正弯矩&,在支座部位承受&负弯矩&。
157、现浇板预留洞口大于300时设置(小于300时受力钢筋绕行),见04G101-4。
158、 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这个认识对吗?
&&& 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这个认识对吗?
1. 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
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
158、你可以把某种钢筋&第一根钢筋&的起始位置错开一点,这样的话,就算两种钢筋间距相同也能穿插开布置。
159、1、主梁的箍筋加密间距、加密箍筋的根数和非加密箍筋的间距由设计师给定,标注在基础主梁上。&&基础主梁的箍筋根数就这样计算得了。
&&& 2、基础主梁柱节点区的箍筋按梁端的加密间距设置。
&&& 3、&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交叉处&的基础主梁箍筋照常设置。&附加箍筋&由设计师给定并标注在交叉节点上,附加箍筋在基础次梁两侧对称设置。
&&&& 以上就是04G101-3图集关于基础主梁的箍筋设置的信息。
&& 160、请问陈老师:
1、在剪力墙结构中,墙立筋离暗柱钢筋多少距离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2、在剪力墙中,如两暗柱的净距为100(或者为50,150,200,250),而立筋间距为@200的时候两暗柱间是否设立筋,如果设立筋时几根?
1、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2、两暗柱距离大于或等于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时设置。
161、&墙体钢筋间距水平、竖向间距均为200,拉钩间距为400,梅花形布置。&
是按图1布置还是按图2布置?
1、墙体拉筋一般都是墙体钢筋间距的两倍,即&隔一拉一&: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要做到&隔一拉一&。
2、具体体现在施工中,就是:(我们按墙体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的交叉点来说话)
&&&&&&&&&& 对于第一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 对于第二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2、4、6、8、10 && 交叉点;
&&&&&&&&&& 对于第三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 对于第四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2、4、6、8、10 && 交叉点;
&&&&&&&&&& 对于第五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162、从03G101-1图集第51页左下角的&暗梁&、&连梁&断面图说起:
&&& 1、剪力墙外侧第一层次的钢筋是:水平分布筋,如果有暗柱,则还有暗柱的箍筋;
&&& 2、第二层次的钢筋是:&暗梁&、&连梁&的箍筋、暗梁处的墙身垂直分布筋,如果有暗柱,则还有暗柱的竖向钢筋(角筋);
&&& 3、第三层次的钢筋是:&暗梁&、&连梁&的纵向钢筋。
&&分析到这一步,&梁包柱还是柱包梁&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163、1、对于基础主梁顶部贯通纵筋,04G101-3图集指出,在柱中心线两侧Lo/4范围内为&连接区&,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在这个宽度为&Lo/2&的区域内,顶部贯通纵筋的连接效果都一样?&&是否可以在&柱中心线&的位置上设置连接点?
&&& 2、当&某跨&的顶部纵筋直径大于邻跨顶部纵筋,该跨的顶部纵筋也是在&柱中心线&的位置上设置连接点?&&还是伸到柱另一侧,在邻跨与直径较小的邻跨顶部纵筋连接?&&这两种连接方案哪一种较好些?
1、效果肯定不绝对相同,但均能满足受力要求;在柱中心线设置应是理论最佳位置。
2、在柱中心线较好,因钢筋用量相对较少。
164、圆柱型柱子的箍筋是应该做成螺旋箍筋,还是做成一个个圆环呢?
165、03G101第36页柱纵向钢筋连接是按每隔一层一个连接点,他们这样理解对吗?
& 1、从03G101-1图集第36页所给出的信息来看,柱纵向钢筋应该是每层一个连接点,这个连接点的位置在楼板以上由&三个控制条件&所决定。
&&& 2、&柱纵向钢筋每层一个连接点&,也符合分楼层施工的需要,如果在某一楼层施工时,伸出楼面的柱纵向钢筋有三四米长(伸到更上一层),这样对施工是很不方便的。
(**** CDF先生答的好!)
166、非抗震KL无箍筋加密区.
167、&梁上部通长筋&在支座附近时,就起到&支座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在支座附近是梁的&负弯矩&最大的地方,所以钢筋不能再那里接头。
168、1、 04G101-3图集第39页关于&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只标注了一个&&Lo/3&,并且&图形语言&表明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的端部与&底部非贯通纵筋&的端部相连。&&现在要问:钢筋下料或工程预算时,&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可以取定为&=Lo/3&吗?
&&& 2、如果与基础主梁或基础次梁相比,上述论点是不对的,因为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为&Lo/3且&a&,这里的&a&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所以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因此,基础梁&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的长度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是基础主梁或基础次梁(第28页和第36页)不同于LPB(第39页)的地方。
&&& 3、现在要问:LPB&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是否也和基础主梁或基础次梁一样,可以用&Lo/3且&a&来确定?
&&& 4、或者说,&第3条&不成立,LPB&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是由设计师来确定的,那么,对于设计师有没有这样一个约束:
LPB&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必须&&Lo/3&?
&&& 5、(紧接上问)如果设计师给出了LPB&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那么可否认为,本跨的LPB&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的长度等于跨度减去本跨左右端的&底部非贯通纵筋&单侧延伸长度?
发表时间: 31/12/2004 于 下午9:50 | IP 已记录****
1、不完全如此。&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单侧延伸长度有可能大于Lo/3,该&长度&之外为底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3、不可以。
4、没有这样的约束。因为当矩形板区的两向跨度不同时,长向跨度上的底部非贯通纵筋单侧延伸长度通常根据与其正交的短向跨度来定。
1、&刚性结点&&&就是不产生变形的节点。(这是&刚接点&与&铰接点&不同之处&&这都是结构力学的名词&&例如:简支梁的两个支座都是&铰接点&,而现浇梁支座为现浇柱时就是&刚接点&了。)
&&& 2、&砼结构长度过长&&&当温度变化时,就会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而&刚性结点&阻止这种变形,就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当&砼结构长度过长&时,这种应力是很大的。由于这种应力不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应力,也就是设计计算时没有考虑的应力,所以称为&附加应力&。&&所以,当混凝土结构长度过长时,要增设&伸缩缝&。
&&& 规范规定,一般构件长度超过55米就要设置伸缩缝,露天构件长度超过35米就要设置伸缩缝。
170、&红线图&是规划局划定的建设许可范围,画在总平面图上。有了&红线图&才能搞设计。
&&& &红线& 就是一条范围线,不表示&道路&。
171、 1、安全网分为&平网&和&立网&。
&&& 2、定额中的&安全网&用于平网。&&该网的网眼较大,网绳较粗,一般用白色尼龙绳做成,面积大约3米*6米一张。
&&& 3、定额中的&密目网&用于立网。&&该网的网眼较小,故称&密目&。就是常见的那种绿色的塑料纱网。
172、发表时间: 21/1/2005 于 上午8:54 | IP 已记录CDF
1、03G101-1图集68页的&井字梁JZL配筋构造&图上没有太多的确定信息,许多尺寸都留给设计师来确定,包括你所提到的&a01&和&a02&等尺寸,绝对不是&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关系。我问过一些设计师,他们说井字梁一般按简支梁来计算,而&简支梁&的支座是没有负弯矩的,所以井字梁的支座负筋一般按构造配筋&&其配筋也应该由设计师给出。
&&& 2、所以,我在讲课中讲到&井字梁&时,只能给出我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关于&井字梁&的一些技术要点:
&&& 井字梁在施工中,一般是短向的梁放在下面、长向的梁放在上面:梁的下部纵筋是短向梁的放在下面、长向梁的放在上面;上部纵筋也是短向梁的放在下面、长向梁的放在上面。(在设计时考虑放在上面的梁的有效高度的扣减)
&&& 至于两种梁的箍筋,可以做成不一样的,也可以做成一样的。可以仿照主次梁的关系来制作和安装箍筋。但是注意,井字梁并不是主次梁,井字梁的跨度按大跨计算,而不是按彼此断开的小跨计算。
173、1、04G101-4图集第25页给出了扣筋&腿长&的计算公式:
&&&&&&&&&&&&&&&& a = h - 15&&&&&&&&&&&&& (其中 h& 为板厚)
&&& 2、该计算公式是否应理解为
&&&&&&&&&&&&&&&& a = h - 板保护层& ?
因为,如果混凝土为&C20&,则因该是&&&& a = h - 20&
&&& 3、以前在本论坛上争论了一阵的扣筋&腿长&问题似乎有了定论了。但是,青来教授能不能解释一下,
为什么采用了&&&& a = h - 板保护层& ?
而不是&&&&&&&&&& a = h - 2 * 板保护层& ?
发表时间: 24/1/2005 于 下午9:24 | IP 已记录****
减一个保护层,扣筋支在底摸上,起支撑作用.如果再做细规定,可&隔一支一&,中间一根弯钩5d,但这样太细,故未规定.规定宜细,但不宜过细,这也是一种哲理.
174、04G101-4图集第25页关于&板下部纵筋&的构造:
&&& 1、&a&节点(当端部支座为&梁&时)板下部纵筋直锚水平段长度标注为&& 5d 且至少到墙中线&,是否应为&& 5d 且至少到梁中线&?(因为此处可能只有&梁&而根本就没有&墙&。)
&&& 2、板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直锚水平段长度标注为&& 5d 且至少到梁中线&&&本页注5:&当支座为混凝土剪力墙、砌体墙或圈梁时,其构造相同。&
&&&&&&&&& 当中间支座为&剪力墙&时,&其构造相同&可理解为&& 5d 且至少到墙中线&
&&& 3、但是,当中间支座为&砌体墙&时,
&&&&&&&&&&&& 直锚水平段长度是&& 5d 且至少到墙中线&?
&&&&&&&&&&&& 还是&& 120 且 & 板厚&?(见端支座构造)
&&我理解似乎是前者。
1、 应为&梁&,图中误为&墙&,感谢指正。
3、是。但中间支座为砌体墙,而现浇板在支座中线留施工缝时,下部钢筋入支座应按端支座。
175、 1、剪力墙矩形洞口的补强钢筋,如果设计上已经标明,则按设计师给出的补强钢筋来施工;如果设计师没有给出,则执行&缺省值&。
&&& 2、补强钢筋的&缺省值&是每边2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方向被切断纵筋面积的50%&&举例说明之:
如果该洞口切断的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为6&12钢筋,则洞口的上部补强钢筋采用&3&12&,同时洞口下部补强钢筋也是采用&3&12&&&换句话说,切断了6根&12钢筋,就&赔&你6根&12钢筋。
&&& 3、还要注意&补强钢筋&的节点构造要求(这在图集53页是看不见的):&在洞口处被截断的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口处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 && 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中,已经考虑了这些技术细节。
176、1、所谓&配筋率&,就是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构件混凝土的截面积所得的比率。但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所要求的&配筋率&,其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 2、03G101-1 图集55页所说的&柱外侧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柱总截面积。
&&& 3、03G101-1 图集56页所说的&梁上部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梁上部纵筋(如果有两排钢筋的话,两排都要算)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
&&& 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176、 1、&素土&就是不含杂质的自然土。(不能混杂施工垃圾)
&&& 2、关于&压实系数&:我查了一下《土建工程预算定额》第一章&土石方工程&的说明部分,介绍了各类土的&紧固系数&(这就是&压实系数&):
&&&&& 一类土 0.5-0.6&&& 二类土 0.6-0.8&&& 三类土 0.8-1.0&&& 四类土 1.0-1.5&
所以,所说的&压实系数 0.94& ,就相当于&三类土&的水平。但是要工人如何测定数值为&0.94&,除非到实验室去测定。
&&& 3、&素土分层夯实&:一般施工时,&素土夯实&或&灰土夯实&都是分层夯实&&每一层虚土30cm,夯实后成为15cm 。
177、 1、03G101-1图集67页的&U型插筋&,可以在绑扎梁纵筋之前,把&U型插筋&先套到梁纵筋上去(像套箍筋一样)。
&&& 2、如果换成&L型插筋&,则&L型插筋&直角底弯需要保证一定的长度(例如15d),这样一来会比&U型插筋&更费钢筋,而且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和绑扎效果不如&U型插筋&好。
178、达飞先生,我本人没有参加这两册图集的研讨,因此未加关注.您提的问题很实际,但修订要等下次修版.关于砌体结构的平法标准设计目前尚未排上计划,还是我那句话,天下的事情三个字&不要急&.
179、1、从图形来看,两侧的&支座&(阴影部分)似为剪力墙暗柱的&翼缘长度&,则&LL6&应为剪力墙的连梁。
&&& 2、但是,剪力墙的连梁,其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一般都为等截面配筋,但是此&LL6&按框架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而且按其标注的数据来看,该梁上部跨中的配筋值不等于支座两端的配筋值&&这样看来,其配筋特征更像是&框架梁&。
&&& 3、如果是&框架梁&,则干脆起名字叫&KL6&好了,但是偏偏又给它起了个&连梁&的名字。
&&既然要套用03G101-1图集,就应该规规矩矩地执行03G101-1图集的标准,却又偏要自行其是&&如今的设计人员真是五花八门。
180、& 1、03G101-1图集第37页是&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可见,所谓&顶层&就是该边柱(角柱)柱顶所在的楼盖(层)。
&&& 2、这样说的原因是:&顶层&也许是整个建筑物最高的顶上那一层;也可能不是&&当有&高低跨&时,只要某些边柱(角柱)到了&顶&&&
181、1、对于&边柱顶梁&节点,如果你是采用&边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即&第一种做法&,则对于角柱&&两个方向的外侧纵筋都要伸入顶梁。
&&& 2、此时,与其采用03G101-1第37页的&A&节点,还不如采用&B&节点。因为,&A&节点莫名其妙地加上&65%&的限制,不如&B&节点是所有的边柱外侧纵筋不是伸进顶梁内、就是伸进顶板内。
&&& 3、对于角柱,两个邻边的柱纵筋肯定要&打架&的&&即&好几层&的&&何筋在上、何筋在下,倒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 但是,造成梁柱交叉节点上部钢筋密集,影响混凝土浇筑,才是个大问题。&&如果,采用&顶梁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即&第二种做法&,会好些。
182、梁按图示搭接,搭接区箍筋要不要加密
需要加密,见03G101-1第54至57页注7。
1、03G101-1图集第54页注7 :
&&&&& 当梁纵筋(不包括侧面G打头的构造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时,箍筋应加密,其要求同第40页注第2条。
(第40页注第2条规定箍筋间距不大于5d及1不大于100)
&&& 2、所以,上问为梁的构造筋&时,箍筋不加密。
182、1、镀锌铁皮&24#&、&26#&都是(老式)英制单位&&国内早已改用公制单位(mm)了。&&& 2、&镀锌铁皮&的名称也不规范,正式名称是&镀锌薄钢板&。 3、&镀锌薄钢板26#&&& 0.50mm;&&&&&& &镀锌薄钢板24#&&& 0.55mm;&&&&&& &镀锌薄钢板19#&&& 1.00mm
183、& 一、关于&主次梁的箍筋&问题:
&&& 1、对于&楼层的主次梁&&&主梁的箍筋应该满布。次梁的第一个箍筋在主梁两侧50mm处开始布置。
&&& 2、对于&基础梁的主次梁&&&也是执行上述原则。(主梁的箍筋应该满布。次梁的第一个箍筋在主梁两侧50mm处开始布置。)
& 二、关于&梁包柱&或&柱包梁&的讨论:
&&& 1、在楼层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关系上,是&柱包梁&。&&这是众所周知的。
&&& 2、在筏板基础中,基础梁是主要受力的构件。基础主梁是框架柱的支座,此时的梁柱关系是&梁包柱&。当基础主梁的截面宽度小于框架柱时,要采用&侧向加腋&。&&这在04G101-3图集中说得明白。
&&& 3、桩承台的基础板不同于&筏板基础&的基础板。&筏板基础&的基础板是主要受力的;而在桩承台结构中,桩承台把框架柱的荷载传递给桩基,也可以说桩承台是主要受力的,而桩承台的基础板不是受力的(仅起到刚性防水层的作用)。而作为连接各桩承台的基础梁仅起到&基础拉梁&的作用&&与&筏板基础&的基础梁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框架柱的截面比&基础拉梁&大,形成&柱包梁&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184、 1、04G101-4中25页适用于&等跨&板的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你看相邻两跨的跨度都是&Lo&就知道了。
&&& 这种做法是:相邻两个搭接区域的净距离&&0.3Ll&。
2、2、04G101-4中26页适用于&不等跨&板的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主要是针对&短跨&的,其中又分为三种情况:
&&&& (1) &连接构造一&:当短跨的跨度Loy足够大时,也采用&相邻两个搭接区域的净距离&0.3Ll&的做法。
&&&& (2) &连接构造二&:当短跨的跨度Loy不怎样大时,采用&两个搭接区域重合&的做法,此时要求搭接区域的中心点到左右支座的距离要大于等于1/3的相应跨度。
&&&& (3) &连接构造三&:当短跨的跨度Loy较小时,不能采用搭接连接,只能让上部贯通纵筋&贯通短跨&
185、03G101-1图集第36页左边那个图并不实用。在实际施工中,当柱纵筋较粗时(&20以上),不要使用&绑扎搭接&,而应该使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另外的原因是,&绑扎搭接&很浪费钢筋(对于粗钢筋尤其浪费得厉害),而且效果不好(质量不好)。除非上下柱纵筋直径相差两个级差以上&&此时不能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但设计上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186、机械连接或焊接,其连接区域均为点连接(相邻两根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错开一定间距,这个间距不是连接区域),不象搭接一样是个区域连接,不必为保证连接效果增加箍筋。
187、《GB 》第10.2.10条规定: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 《GB 》第9.4.5条&& 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188、梁要考虑抗扭采用大套小效果会好些,施工人员无法判断梁是否考虑抗扭,所以陈教授推荐优先采用大套小。
就这个问题以前有人问过陈教授,他的回答是:当KL中有侧面抗扭钢筋时为大箍套小箍,没有的话就考虑施工方便了。
箍筋的方式是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在03G101-1中有明确规定.关于小箍的计算原则是让钢筋均匀布置.
18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page& 6& 右列& 第1第2行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
190、我认为地下部分的混凝土墙体的水平钢筋应放在里面,因为地下部分抗震剪力的成分不多,挡土的成分多一些,按档土墙考虑应为立筋受 力大,故立筋应放外。
191、一.剪力墙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1.剪力墙高和宽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而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可按柱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略大于4或略小于4时可视为为异形柱,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
  2.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 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
要求: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因此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3.实际工程中剪力墙分为整体墙和联肢墙:整体墙如一般房屋端的山墙、鱼骨式结构片墙及小开洞墙。整体墙受力如同竖向悬臂,当剪力墙墙肢较长时,在力作用下法向应力呈线性分布,破坏形态似偏心受压柱,配筋应尽量将竖向钢筋布置在墙肢两端;为防止剪切破坏,提高延性应将底部截面的组合设计内力适当提高或加大配筋率;为避免斜压破坏墙肢不能过小也不宜过长,以防止截面应力相差过大。
联肢墙是由连梁连接起来的剪力墙,但因一般连梁的刚度比墙肢刚度小得多,墙肢单独作用显著,连梁中部出现反弯点要注意墙肢轴压比限值。
  壁式框架:当剪力墙开洞过大时形成宽梁、宽柱组成的短墙肢,构件形成两端带有刚域的变截面杆件,在内力作用下许多墙肢将出现反弯点,墙已类似框架的受力特点,因此计算和构造应按近似框架结构考虑。
  综上所述,设计剪力墙时,应根据各型墙体的特点,不同的受力特征,墙体内力分布状态并结合其破坏形态,合理地考虑设计配筋和构造措施。
  4.墙的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压或偏拉进
  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当受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再增加对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在剪力墙承载力计算中,对带翼墙的计算宽度按以下情况取其小值:即①剪力墙之间的间距;②门窗洞口之间的翼缘宽度;③墙肢总高度的1/10;④剪力墙厚度加两侧翼墙厚度各6倍的长度。
  5.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时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区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时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以上所述的剪力墙设计中的概念问题可能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懂,但实际应用到工程设计中,施工图纸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时则存在很大差别,追究原因,许多是与具体的构造处理有关,因此造成墙的截面和配筋差别大不合理。
二.剪力墙的边缘构造
  1.结构试验表明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比工字形或槽形截面剪力墙差;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因此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动提高抗剪能力。从89规范开始在剪力墙中提出了暗柱、端柱、翼墙(柱)、转角墙(柱),也就是目前规范中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措施。
  2.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往往产生了五花八门的设计。有人将每一轴线的墙理解为一片墙仅在端墙设暗柱,有人将凡是拐角或洞口边都设暗柱,而即使是公开发表出版的权威参考书或设计手册对暗柱(翼墙柱)的截面取值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尺寸,因此造成配筋的差别很大,甚至相同的资料由于出版的时间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3.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建筑结构规范,根据结构类型及受力状况,对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的加强边缘,
按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轴压比的界线及加强部位要求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
  &抗规&GB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
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
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
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
,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三.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和配筋问题
1. 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例如5~15层的剪力墙结构,一般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轴压比都小于0.2,电算结果墙体往往只需要构造配筋,但只因底部功能要求3.9m层高,墙厚就得240mm,若业主要求室内视野开阔,不设外纵墙,横墙朝外端头不允许带翼墙或端柱时,当层高3&5~4.2m时,则墙厚需要320~350mm,显然不合理。所以像这样的特殊情况的低多层建筑不应要求死扣规范,而通过采用概念设计分析,控制墙肢轴压比,进行墙体截面条件、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并在构造上适当加强暗柱或配筋,保证其整体性连接等措施,是可以使墙厚减小的。  2. 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砼规&11.7.11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这配筋率比其在 80年代前的配筋率).07~0.1%要大多了,和国外的配筋率0.1~0.25%的高者基本接轨,这在高层或者较长的剪力墙结构中应该是合理的,但对于低矮、短小的剪力墙值得探讨。
  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但对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适当减小值得探讨。
  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但配筋时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中的钢筋,笔者认为竖向最小配筋率应该包括边缘构件中的钢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Q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四.剪力墙结构的超长问题  1. 混凝土规范9.1.1条规定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温度伸缩缝最大间距当在室内或土中时为45m,露天时为30m;而现浇框架剪力墙或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取45~55m.规范的这一规定显然与现今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但功能又要求不设缝发生矛盾;因此目前许多工程中的伸缩缝间距都突破了规范的规定,也造成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遇到超长结构时的胆量越来越大。笔者认为今后当剪力墙结构超长时,应该慎重处理为好,过长时应该尽量设置温度伸缩缝,宜较严格遵守规范规定的限值,理由如下:  ①.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受温差影响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产生的变形大,墙体对楼面、屋面产生的约束也大;当结构发生收缩变形时比其他结构易出现裂缝。一些未超长的剪力墙结构产生墙体或楼面裂缝,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②. 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商品住房和公寓,使用状况复杂,一旦私人购买的房子出现裂缝,虽然没有安全问题,但处理起来问题多,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③. 混凝土结构受温度或收缩徐变的影响与众多因素有关;而体型庞大的剪力墙房屋往往形状复杂,混凝土收缩大,约束应力积聚也大,施工工艺及管理也难控制,环境影响使用变化难于判断,因此更难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在受约束条件下引起拉应力而保证不出现裂缝。
④. 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不断增大,已由80年代的一般收缩量300&&上升到400&&以上,因此使混凝土用量大的剪力墙产生裂缝的因素在增大。
  ⑤. 目前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大部分工程要赶工加班,质量难保证,为赶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普遍增大,使混凝土收缩量增大,加上由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弹性模量增加将引起更大的约束拉应力产生,使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增多。
  ⑥. 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为了泵送,增大水泥用量,减少了中粗骨料含量和骨料粒径,加上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送料时的不良因素影响等都加大了结构收缩量,增加产生裂缝的因素。
  综上所述,今后在处理超长结构时,特别是处理超长的剪力墙结构时要特别慎重;当发生实在由于建筑使
用功能要求不允许超长建筑设永久缝时,建议采用对结搜索相关文章:(责任编辑:51自学网)
顶一下 (0)
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评价:中立好评差评表情:发表评论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
图纸,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施工的依据,整个施工过程从预算,施工...
本文结合上海鑫都城仁怡佳苑和航天苑工程的外墙施工实际,对外墙渗漏原因进行分析,提...
铝窗表面请勤加保养,以确保铝材表面不致因大气中所含的酸碱及盐分附着,日久发生腐蚀...
建筑工程的土方工程主要为场地平整、基坑(槽)、路基及一些特殊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回填...
本论题论述的是已不常见的砌体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使用范围还是很广,特别是新农村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基础拉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