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的人造屏障ppt》的读后感

向阳花木——寻乌留车中心校教研工作站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上传: 祝梅英 &&&&更新时间: 23:22:53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
(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2)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初步成果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潜心解读文本后,从整体入手,抓准点、线、面,对教材进行重组,既可突出教学重点,又可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三句话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到苏武&不变&的民族气节,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指导有序。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深入理解课文,积累了文中三句排比句。第二课时则通过对三句排比句的比较知道怎样写排比句,以及怎样可以将排比句写得更好。充足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扎实地学,有效地练。文本真正成了学习的例子,读与写自然而又紧密链接,积累、内化、倾吐环环相扣,最终达到教学有效的目的。
(三)有效提问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呢?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1、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2、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3、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感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例如:学习三年级《雨后》一课,小诗描绘了夏天的雨后,孩子们在广场上赤着脚使劲在水塘里踩水花的欢乐场景。当小朋友学完诗歌,对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文中孩子快乐的情感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问题马上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有的说:&她是一个快乐的人。&有的说:&她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甚至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觉得她是一个懂得享受快乐,热爱生活的人。&这一问题基于学生读文后的直接感受,又为进一步了解作者冰心奠定了情感基础,达到了水到渠成之效。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两位教师在教学《完璧归赵》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
第一位教师:
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位教师:
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
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的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去年的树》课文结尾这样写道:&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眼。唱完了歌,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眼,就飞走了。&这里两个&看&字,意蕴深长。教学中,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小鸟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后面的这部分文字,联系前面&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不辞辛劳寻找大树&的描写,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小鸟仿佛看到了他们俩以前一起快乐唱歌的情景。&有的说:&小鸟可能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为大树唱歌了。&&&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提供了有利空间,有效挖掘了教材空白,对文本意义展开创造性建构,丰富了课文内容,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有效训练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以下是课题组老师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根据文本特点,巧用&转换&,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方法:
1、转换在&角色&上
(1)换位体验&&说出内涵
文字训练的设计要与课文的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统一,要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好的文字练习,应该使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在丰富词汇、丰富句式上有所长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文本内容、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异。课堂上,学生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者&的角色进行思维,往往产生认识的障碍或是情感的疏远。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说话训练,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角色的转换,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内涵。
例如:《军神》一课的教学,品读完课文的关键语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相遇了,他们亲切地交谈起来&&
沃(师):你好,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你!
刘(生1):你好!
沃(师):现在你的眼睛感觉怎么样了?
刘(生1):挺好,谢谢!
沃(师):给你做的那次手术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你为什么坚决不肯使用麻醉剂呢?
刘(生1):因为眼睛离大脑近,我怕会影响神经,脑子坏了我就没办法打仗了!
刘(生2):麻醉剂会使神经麻痹,我怕影响我的脑子,没有清醒的大脑我还怎么与狡猾的敌人作战啊?
沃(师):可是摘除坏死的眼球不是一般的手术,是要把烂肉一刀刀割掉的呀!
刘(生3):我不怕,因为对我来说,一个清醒的大脑比什么都重要,我还要用它来指挥战斗,保卫祖国呢!
刘(生4):这点疼不算什么,我能忍,能够打跑鬼子我连牺牲都不怕!
沃(师):你真勇敢!为了消灭敌人,保卫自己的祖国,宁可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看到你当时手臂青筋都暴起来了,新床单也被你抓破了,这么疼,你为什么不大叫呢?
刘(生5):因为我是男子汉,而且是军人,如果这点疼都不能忍住,那还怎么上战场杀敌人啊!
刘(生6):因为我是军人,军人就应该勇敢坚强!
沃(师):你真让我佩服!在如此剧烈的疼痛中,居然还能数清我一共割了几刀,你简直超出了凡人,坚强得就像一块钢板,在我心目中你就是&军神&!
这一说话训练的设计,实现了学生身份的转变,实现了学生思维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走近人物,深入理解、感悟文本内容,使文本深邃的内涵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从而达到言由心生之效,可谓&一石二鸟&。
(2)变身模仿&&说出精彩
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及时地将课文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低、中年级偏重于模仿运用,我一般采用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由阅读者变身为解说员、导游、推销员、配音演员等,这样的练习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会主动地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语言吸收、内化、倾吐。
(3)改变人称,说出个性
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如《爬山虎》、《太阳》等常识性的课文,它们常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常识,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转化为新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之后,我常会设计让学生变换人称说一说、写一写的环节,意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语言、知识和精神的转换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
2、转换在&内容&上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例子,是学习遣词造句的例子,也是学习布局谋篇的例子,里面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例如:《花钟》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的文章,教学此文时,当学生熟读成诵,吸收了文本规范的语言后,我便趁热打铁,适时适量地补充了&蒲公英、黄睡莲、昙花&这三种花的资料,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种花,以&小狗&为主人公,仿照课文说两、三句话。另外,我还给学生提供了&着急、大声、热情、面带微笑、亲切&等修饰词语,鼓励他们在说话时用上这些词,当然能够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就更好了。反馈时,我特意请了三位选择不同花卉的同学来交流,我则为他们起头、结尾,使交流的内容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设计紧扣文本语言,又超越文本语言,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将&潜在的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文本&,语言、思维得到了锻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知道了&三段式&的写作结构。
3、转换在&句式&上
言语的发展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句式训练,教学时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文本提供的可进行句式训练的言语材料,指导学生替换或重组言语材料,完成新的表达。
如:学习《全神贯注》第一小节时,我请小朋友用&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女像。学生回答道:1、虽然女像仪态端庄,但是罗丹觉得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女像。2、虽然茨威格觉得女像是杰作,但是罗丹发现女像的左肩有点偏,所以要修改女像。3、虽然女像雕塑得很不错,但是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发现女像的左肩偏了一点,所以要修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言语材料进行了重组,把从文中学到的新词新句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并加以灵活运用。像这样,借鉴文本规范的言语材料进行句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4、转换在&小结&上
上课时,老师都会将一些关键的词句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当一篇课文学完以后,通常老师都要根据板书就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一次简要的小结,其实这也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好机会,老师何不放手让学生看着板书小结呢!
5、转换在&空白&上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含蓄的地方扩展出来,把写得简练的地方描写具体,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续写。
例如:《笋芽儿》第十自然段这样写道:&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其他春天美好的景色。教学至此,我便让学生说说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对于孩子们来说,春景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也有不少,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生1:美丽的迎春花向人们报告着春的讯息。
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生3: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小溪。
生4:孩子们在公园里愉快地放着风筝。
其实把小朋友讲的这些整理在一起,不就是一首春天的小诗、一篇春天的散文吗?所以教完此课我就结合习作1&我爱你&&&&&&&&&&&&&,指导学生写季节的作文。
6、转换在&体裁&上
&有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改变体裁。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过程,以原文的体裁、人物、结构、语言等为标准,再写出一篇同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来。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体裁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同时兼有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等形式,只要转换一下角度,许多体裁就可以相互转换。如:《绝句四首》、《游子吟》等诗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意或插图写一段话或编一个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将相和》等课文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段改编成剧本;《蝙蝠和雷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说明文可以改写成童话故事;《列车上的&人造屏障&》则可以辅导学生改写成新闻稿&&这样的语言实践是扎实有效的,也是实用的。它能促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对课文作动态分析,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无论是从表达还是想象的角度来说,对学生都大有裨益。
五、尚待研究的问题
1、要进一步研究教材的二度开发,盘活教材资源将&教学设计有效性&落到实处。
2、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策略,得出更多好方法。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鲁讯》2007年39期(二)上
《鲁讯》2007年39期(二)上
资料发布者:曹家鑫
发布时间: 阅读:<font color="#FF次
193510 1935102035200012700
有人说:“在1935年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以后,彭德怀在大部分时期仍然反对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并且在党内、军队内进行分裂活动。”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究竟有什么事实作根据呢?是完全没有事实作根据的。相反,在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击败追敌骑兵后,承毛泽东同志给以夸奖:“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我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诗退还毛主席了。从这诗中也可以看出,不仅没有什么隔阂,还表现了相互依赖。&&&&&&&&&&&&&&&&&&
4395% 193410193510
31978637591959 1985
19692198530
19572151958195919631976 1978121986 (摘自《军事史林》2007年第8期
80198319844 200320 19852010
2002118 2080
1、创建共和国大动脉――铁道兵
1982126 2、马刀下的辉煌――骑兵 1210 362529 3、经济建设开拓者――基建工程兵 1966198216 16132831800 4、蓝天上的屏障――防空军
1955814131559 5、夜空火眼金睛――探照兵
19508101100195756352 6、战场鼓动手――司号兵
1985 7、共和国卫士――公安军 5
1、低空雄鹰――陆军航空兵 19861999720 2、两栖劲旅――海军陆战队
6030 3、低空天网――陆军防空兵 199111 4、神兵奇旅――特种侦察兵
90 5、测天神兵――气象兵
1、陆地猛虎――山地战部队 1985 2、攻心尖刀――心理战部队 20 3、战场对手――模拟蓝军部队 19851 4、维和使者――蓝盔部队
10103 200781
安徽省宿州市校友梁超同志寄来了北京校友张国威同志2001年给他的信,以及广州校友郑绍成同志对这封信的读后感“假如……”。这是两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稿,语言朴实,推心置腹,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尽管是几年前的材料,今天读来仍感亲切温馨。这两篇材料虽已在《滇讯》、《黔讯》上刊登过,有的校友未必都能看到,现刊发于后,以飨读者。
195018174.8%12332320 201016522 1958197519811988199019931996 34
1 220 32150656 4
04550550 09
195219521953911955 100 90
195619571958911963 195350197819911561519811984198519972112001
507285926913500500030001980130056003863 196120021117821
1939219495 195019507195210195331973419834198633 195631962198635
1997 50103
19021993 1949--19506 1950819502203030 19311951
20011120 附:日,二野军大部分战友聚会曲靖, 纪念进军大西南52周年,张国威校友赠诗致贺: 少年从戎意气生,半世坎坷见忠贞。 曲靖城头宦游客,俱是千磨万击人。 &
&&&&&&&&&&&&
Copyright & 2012 军大人.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原创资料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