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从前有一个人叫我爱你范富钊

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暑期私人培训大多只有口头约定 出现纠纷难维权
 来源: 王皇
来源:作者:王皇责任编辑:战钊
  本报7月31日讯(记者 王皇 实习生 赵洋 齐琳珲)
近日,有市民反映自己报的培训班课程还没结束,老师却因私事而无限期推迟教学。记者发现,不少私人培训大多只有口头约定,对教师义务并未明确。山东舜启律师事务所主任孟宪强律师表示,无直接证据证明补习班有违约行为,消费者无法提出退款申请,建议报名时签订详细合同或留好录音证据。
  近日,在济南某高校读书的刘女士反映,自己花了近3000元报的电脑做图课程还没上完,老师却因家里装修而没法上课了。“当时跟我说的是周六周日和平时晚上有时间时上课。见了次面,我觉得那个老师还不错,教学环境也还行,就直接交钱了。”
  但很快刘女士发现,自己的上课时间只有周六一天,并且一半的时间是自己练习,原定的周日上课时间也变成了自己在家练习。“只上了10节课,我还没有学会,但是老师却一直说家里有事,下次再补。”刘女士希望能协商退款,但由于报名时没签订合同,交钱时也没有收据,要维权很麻烦。
  31日,记者在网站搜索“家教
个人”,有大量结果。记者随机挑选了4家个人开设的培训班咨询发现,除1家能签保过合同外,其他几家均无法签合同。口头约定多以“双方协商”为主,而无法在报名时明确具体上课时间。不少教师只表示学生要好好学习,而未明确自己的义务。
  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咨询明湖天地附近的一家英语培训班,老师称能提供固定的上课地点,报名缴费后即可安排上课。在课时安排上则相对自由,可根据个人要求,双方协定。而记者表示想签合同保证课时和上课内容时,该老师则以报名人数众多,都未要求签合同为由拒绝。“所有报名的都没有签合同,在交钱时也没有人要求开具发票。”
  另一家洪家楼附近的个人培训英语补习班也表示,一般情况下,学生报名时补习班不会签订合同,在交钱时会开具发票,注明交的钱数。“只有补习班与学生签保证考多少分时才会签合同。”该老师表示,具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也是双方口头协商,无法写入合同。
[责任编辑:战钊]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转载:2011“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公示
2011“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公示
(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家春(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推介标题:传播哲理智慧助推公益事业
王家春集智慧与勤奋为一体,创立了哲理中国画,王家春用善心与慈悲作阶梯,实现了公益事业化。分管陕西省统战部港澳台工作,积极搭建着和平与友谊之花。讲人生,办画展,心灵顿悟人民夸;捐钱物,助贫穷,默默回首奉献花。他利用工作之方便,传播传统文化,创作哲理之画风,契合当代生活,一位真正的文化智者,一位真正的文化使者,一位真正的文化慈善家。
主要业绩:
王家春作为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分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领导,在做好统战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港澳台海外朋友在陕西做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助学合计资金近亿元人民币。更为可贵的是,在做慈善的同时,他把在大学发奖学金时给学生们讲的人生哲理,用自己精湛的画技表现出来,创立了哲理中国画。“哲理中国画”独辟蹊径,将丰子恺的意境、齐白石的童趣、丰子范的大胆、刘二刚的顽皮有机结合,质朴天真、逸趣横生、清新隽永、意味悠长,被称誉中国画版本的“心灵鸡汤”和挂在墙上的“心灵动力”。
哲理中国画自创立以来,在北京、西安、香港、澳门、台北、悉尼、奥克兰等城市展出后,特别是在北京地铁、西安地铁及东莞的公交车站公益展出后,现场观众达数千万人次,很多热情的观众激动地说:“这样的艺术太好了,它不仅给了我们美的艺术享受,精神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慰藉和鼓励。”几年间,便在全国及海外华人中造成广泛影响,作品被《中国书画》、《荣宝斋》、《中国美术报》、《上海艺术家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文化艺术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西部网”及其他五大门户网站等近千家报刊、杂志、网站刊载和转发。正如中国著名评论家陈履生先生所说:“家春在审美功能之外将绘画中的哲学思考传授给人们……他的艺术能够让人顿悟,让人看到新的希望。”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博士也讲到:“家春的哲理中国画与丰子恺的画异曲同工,我倒认为他那朴拙的哲理画更能契合现代人的生活。”哲理中国画的成功,促使王家春出版了与中国画有关的画册书籍《挂在墙上的养生艺术—哲理中国画》、《陕西英才中国画卷—王家春》、《打开心窗—让幸福飞到你身旁》等多部作品集。其中《打开心窗》出版一个月便再次印刷,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倍增的今天,这本书如一缕春风,在送给大家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送给了大家一股清新的向上的气息。
哲理中国画灵感来自于慈善,王家春又通过哲理中国画支持慈善,他所创作的哲理中国画作品大部分都用在了社会公益及慈善事业上,并专门设立了哲理中国画奖助学金项目用以帮助在校贫困生完成学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大发展大繁荣,王家春身为一名行政干部,身体力行,努力行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他不仅用中国画的方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也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大讲堂开展讲座,受到高校老师和大学生的高度赞扬,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王家春把文化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文会友,积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把陕西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用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积极组织“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炎黄子孙林种植”、“两岸和合交流”、“雁塔祈福会”等文化统战活动,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百家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表扬。为凝聚全球华人之心,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祁玉江(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
推介标题:打造先进文化,让人民生活更精彩
祁玉江是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主政志丹五年期间,志丹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新时期,连续7年跻身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等30多项荣誉称号;调任宝塔区工作短短几个月,又使延安城乡环境面貌彻底变化、焕然一新。祁玉江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一方面是自身在文学创作上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更在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前瞻认识、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全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惊人地打造出《挂红灯》《兰花花》这些轰动省城的经典力作,使沉寂多年的陕北文化再度绽放出绚丽光芒,使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常丰富多彩。
主要业绩: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和灵魂。”基于这样的高度和认识,主政志丹以后,他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以先进文化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为推动志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建强文化阵地,构筑无差距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2亿多元,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体育馆、县歌舞团综合楼、城北城南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工程。启动建设了文化馆维修改造、红都保安革命纪念馆维修、新建太白山生态园等一大批工程。先后新建了金丁镇、杏河镇、旦八镇、顺宁镇文化站,启动了保安镇等7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县200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室160个,建成图书室、农家书屋200个,实现了行政村村村有图书室(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全面加强,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精品工程,优秀作品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食粮。先后成立了音乐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5个协会和《红都》杂志等平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新人,形成了多层次创作格局,累计在各级刊物发表文学、书法、美术、戏曲等各类作品642篇(件)。《我的陕北》、《踏遍青山》、《心系天涯》等有影响力的作品先后出版。相继推出了《红都颂》、《红都情》、《红都风》、《红都魂》、《挂红灯》、《兰花花》等一批主题鲜明、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特别是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挂红灯》、《兰花花》在志丹、延安、西安、南京、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荣获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奖等。《挂红灯》参加了迎奥运大型文化活动之“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的演出,获得文化部参演纪念奖,荣获了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组织奖、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奖、灯光奖、服装奖。舞蹈《陕北汉子》获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二等奖。小品《果花飘香》获2008年第二届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及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导演奖。“红都组合”获得陕西省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二等奖和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一等奖。调任宝塔区后,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适时提出建设“文化强区”战略,不断加强宣传、文化、广电队伍建设,充实整建了民众剧团,新组建了残疾人艺术团,启动了《宝塔文典》编纂和大型陕北歌剧《延河谣》编排工作,拉开了宝塔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
——传承传统文化,让黄土风情文化成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2010年3月,19卷22册约1200万字的大型文典《志丹书库》正式出版发行,全景式、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地反映了志丹这块土地的灿烂历史、多彩文化和辉煌成就。不久又推出约40万字的《陕北说书》,收集了大量研究陕北说书的论述文章以及15位作者对陕北一些知名艺人从艺经历和心路历程的阐述性文章,为研究陕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此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依托“红都志丹”这一品牌,喊响叫亮“红都保安”、“将军故里”两张名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坚持不懈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羊皮扇鼓、陕北说书、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使民间艺术在保护中传承,在继承中提高。建成九吾山景区,永宁山、三台山、旦八寨、金丁山、太白山、洛河峡谷旅游景区、道教真人坐化像、宋金古墓抢救保护工作成效突出,旅游朝阳产业方兴未艾。
——繁荣群众文化,红都儿女在精神世界享受文化大餐。坚持每年举办“志丹过大年”大型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都之夜”消夏广场演出、陕北民歌大舞台、陕北说书大赛等一系列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群众参与面较广的文艺活动,吸引着红都儿女纷纷大显身手、一展才艺。《洛河战鼓》、《腾飞的保安》、《唱响和谐》、《燃烧的青春》等多台高水平的文艺晚会,更是让志丹人民沉浸在艺术的海洋。成立了歌舞团和残疾人艺术团、民间说唱艺术团、街道办民间团3支民办演出团体,他们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走街串村进行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多年来分赴各乡镇、部分村(组)演出24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近5000场,全县80%的乡镇设有图书销售点,流动销售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图书销售逐年增长。同时,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活动蔚然成风。
祁玉江是个文化人,还在于他作为一名业余作家对于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孜孜追求。他自幼酷爱文学,参加工作后更是笔耕不辍,并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十月》、《散文》、《散文百家》、《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天涯》、《延河》、《美文》、《手稿》、《中国散文家》、《小品文选刊》、《西部散文家》、《安徽文学》、《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延安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或公开出版作品150余万字。有作品被收入《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选》、《2010年度华文最佳散文选》等选本。出版了《山路弯弯》、《心路历程》、《山外世界》、《征途漫漫》、《山高水长》、《一路风尘》、《我的陕北》、《踏遍青山》、《心系天涯》、《故土难离》、《红都情深》11部散文集、1部随笔集《杂树生花》、1部工作研究专著《探索之路》和祁玉江作品评论集《玉壶冰心》。与人合著长篇纪实文学《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主编大型文典《志丹书库》19卷22本和《陕北说书》。
他的散文《印象中的爷爷》荣获2008年“绵山杯”《中国作家》第四届“金秋之旅”笔会一等奖;散文《我的几位农民兄弟》荣获2008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散文《乡下过年》荣获2008年《延河》杂志散文征文特等奖;散文《二亩地》荣获2008年度《延安文学》、《十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延安杯”全国文学征文散文奖;2009年4月,散文《大上海》荣获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检察文学》杂志社主办的首届“金剑文学奖”;散文《陕北的山》荣获2009年8月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单篇散文诗奖,并被选为陕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篇目,占18分;散文《常思母亲教导》荣获2009年度《中国散文家》杂志社举办的“洁达杯”“爱在人间”纪实散文征文大赛三等奖;
2010年2月,荣获2009年度
“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最佳网络人气”人物。2010年8月散文集《我的陕北》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2010年8月,散文《归来吧,心中的精灵》荣获第二届中国西部散文节暨首届中国西部大生态文学奖;2011年12月,散文《共产党员》获得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作协、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化艺术报社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征文活动”二等奖。
成建正(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推介标题:此生属于自己,更属于博物馆事业
成建正从基层做起,曾做过博物馆讲解员,参加过考古发掘,编制过陈列方案,也做过一段公务员,三十多岁时走上博物馆管理岗位,对该行业从细节到宏观都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碑林的发展做过规划,对历博前景有过设想,更经历过带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使种种规划憧憬实现后带来的喜悦。他倾心于博物馆事业而为之不断努力,并由此默默地推动着陕西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主要业绩:
在半坡博物馆期间,他撰写了该馆的全套讲解稿和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电影脚本,发表了关于原始宗教、母系氏族组织的的论文。在陕西省博物馆期间,举办了《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展》、《丝绸之路遗珍》等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展览,做了“丝绸之路”、“碑林书法艺术”等专题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在几部出版物中任副主编。在历史博物馆即将建成、原省博将成为碑林石刻专题馆时,主持制定了《碑林博物馆规划》,其中绝大部分已实施。
在碑林博物馆期间,成建正改造了原石刻馆陈列、对碑林七个展室的碑石进行了加固与封护,举办了《盛世佛光》等大型展览,并进行了新石刻馆的前期设计、征地等工作。并进行了“碑林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为碑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许多工作。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期间,他提出了构建由“主题”与“专题”陈列组成展览体系的构想,主持了《陕西古代文明》(该展获2009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比第一名)、《大唐遗宝》(该展获2011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等多项陈列项目,与意大利方多次联系沟通,促进了意大利政府支持唐墓壁画馆建设的实施(该展已于2011年6月开放)。期间,还发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唐墓壁画与唐墓壁画馆》等数篇论文,主编了《陕西古代文明》、《大唐遗宝》、《丝绸之路》等图书。还组织了国内、国际几个大型的学术活动,如中意壁画保护学术研讨会、中欧博物馆论坛、何家村遗宝学术研讨会。参加了多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在多所大学和国内外博物馆举办过学术讲座。
除担任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博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外,成建正还担任了国家文物局课题评审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始终为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刘宽忍(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推介标题:奉行艺术职责促进文化繁荣
刘宽忍是一位民乐演奏家,埙声悠悠古城飘,国家大剧院的演奏齐叫好;刘宽忍是一位文化大管家,秦音阵阵雁塔绕,文化精品剧质量抓得高。土韵情,两项专利第一人,竹笛长,两袖清风任逍遥。他组织陕西文化所有赛事,呕心沥血任辛劳;他抢救文化遗产奔走呼号,个人功绩脑后抛。精品剧目奖里有他的心血,开拓市场化里有他的汗水,人才培养课里有他的思考。勇奋进,继续民乐的行者,敢创新,打造文化的高标。
主要业绩: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狠抓精品剧目创作,精心组织精品剧目,使我省实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零的突破。年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在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分别获得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009年、2010年《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分别入选国家艺术精品30台。在精品战略的带动下,全省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5年间创作剧目近百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之后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柳河湾的新娘》、《米脂婆姨绥德汉》、《长恨歌》等剧(节)目获得陕西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大树西迁》、《汉唐百戏》、《山丹丹》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展演活动,《西京故事》、《秦腔》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演出,享誉京城。
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入各地,摸清家底,一手发现、挖掘了西安鼓乐、华阴老腔等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没有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社会资金,不遗余力地对之进行推介宣传:2000年以来,多次组织专家对西安鼓乐进行论证挖掘整理,足迹踏遍了全省所有鼓乐社,并组织艺人演出交流等活动。2005年在西安古城墙成功策划组织了“长安古乐”周大型演出活动。2006年带百名农民鼓乐艺人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海淀剧院、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交流演出;2006年,成功创意策划举办了全国性高规格的理论研讨会,强化了西安鼓乐的学术含量,扩大了西安鼓乐在全国的影响。当年关中民俗博物院,在人们还不了解不认可的情况下,我顶着压力将其命名为首批陕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地,使之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成长。多次深入华阴双泉村,对濒临消亡华阴老腔组织专家挖掘整理,将幕后伴奏人员大胆地推向舞台,形成具有民间风格特色的表演,并成功地推荐与北京人艺联合演出话剧“白鹿塬”等举措,使之名声大震。2009年,西安鼓乐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级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陕西和中国赢得了荣誉。华阴老腔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成为陕西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符号,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已具规模,成为陕西的一个文化亮点,呈现出勃勃生机,并已对外开放。
搭建交流平台,弘扬传统文化。策划组织实施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节”“陕西优秀民间美术进京展”“秦腔晋京——陕西秦腔文化周”,“第五届省西省艺术节”“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为宣传陕西,树立陕西文化形象,展示陕西文化丰硕成果,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五届秦腔节”在城墙开幕,九个分会场东门、小东门、和平门、建国门、文昌门、小南门、西南城角、西门、玉祥门等演出点同时演出,万名观众齐唱秦腔成为全国瞩目的盛事。“陕西秦腔文化周”,在首都12场演出,场场爆满,首都万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古老秦腔唱响北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专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活动盛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项活动做了报道;中国文化报多次重点报道,并刊发专版对剧目进行评述推介,对此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第五届艺术节和第六届艺术节,近80台剧目参演,形成了文化的繁荣态势。
完全依靠社会资金先后举办了“农行银联金穗卡杯陕西省民歌民乐大赛”、“花溪湾杯陕西省民间歌手大赛”、“瑞林金秋俄罗斯芭蕾舞之夜”、“原生黄河—百名农民演绎中国古代音乐史诗音乐会”、“庆祝国家文化遗产日—秦汉唐民间艺术展演”、“陕西省庆祝国家文化遗产日戏曲专场”等大型活动,在探索社会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做了积极努力和尝试。
积极弘扬主旋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创意策划了“党在我心中书画展”、“延安颂艺术作品展”、“祖国颂美术作品展”、“陕西农民画新作展”、“陕西各界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文化部挂职锻炼期间,参与策划了建党80周年“红旗颂”大型晚会、“十·一国庆晚会”和2002年春节电视歌舞晚会,“全国画院首届中国画双年展”。创意策划并组织了“伟大的人格、共产党员的典范”郭秀明事迹展,十万余人观看了展览,展览成为学习“三个代表”的生动课堂,社会反响强烈,受到普遍好评。随后以中央五部委和陕西省委的名义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策划了“‘三个代表’进农家——陕西省乡村青年文艺汇演”。建党82周年之际,策划了“‘全省改陋习、树新风,文化进社区’活动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策划了“文化进村”项目,计划从2006年起至2010年,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100个文化村。
为了提高艺术院团的业务水平,我精心策划“一团一品工程”和各类赛事,建立分类比赛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专业人员业务提高和各类艺术的普及。创意策划举办了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陕西省首届声乐比赛;陕西省舞蹈大赛;2陕西省戏曲音乐、陕西省戏曲打击乐、陕西省秦腔专业演唱大赛和业余演唱大赛,通过各类专业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批不同领域的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为我省今后的艺术发展储备了后备人才,对陕西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管艺术几年来,采取了一系措施,提高陕西艺术人才素质。一是每年经过严格选拔,选送多名编剧、导演、表演、音乐、戏曲等方面青年人才去高等专业院校和上海、北京等地学习深造,二是每年举办一次全省编导人员高级研修班,聘请全国一流的编剧、导演、戏剧理论家、戏剧作曲家对全省专业和业余编剧、导演、作曲进行培训,建立陕西艺术人才高地。目前,回来的学员都在本团起到业务骨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拓文化市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几年来,在搞好陕西文化艺术演出的同时,注重实施推荐文化“走出去”战略,使一批优秀剧目走出陕西、走出国门。仅2010年,《大唐赋》、《杨门女将》、《迟开的玫瑰》等一批作品就在海外演出近30场。而陕西民间艺术剧院这几年则足迹遍布法国、英国、墨西哥、泰国、瑞士、德国、荷兰、瑞典、巴西、伊朗、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余个城市,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加强我省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促进我省艺术研究工作的良性发展,指导艺术创作实践,2008年,首先设立了陕西省首届艺术学科课题,2009年,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全省艺术学科的课题评审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全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申报的艺术学科课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和评比,实施科研推动艺术发展战略。
热心公益事业,服务基层群众。多次策划组织陕西省书画名家为灾区受灾群众、困难职工子女、遇难矿工家属等书画义卖活动。使部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困难职工生活得到改善;多次为老年大学学员开展专题音乐讲座、举办老年书画展,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陕西省首届少年儿童艺术节”,演出了音乐、舞蹈、木偶、皮影、杂技等优秀少儿剧(节)目,吸引了上万名少年儿童观看演出。与关工委等联合组织举办了“儿童节快乐成长经典儿童剧文化展演周”,并连续多年在六一期间为少年儿童策划举办少儿书画展览,并与宋庆龄基金会连续三年联合举办“陕西省少儿书画大赛”、“三秦少儿书画大赛”,陶冶了少年儿童的情操,激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热情。
筹建秦腔博物馆。2008年,成立了“秦腔博物馆筹备领导小组”,深入省艺术研究所进行调研,组织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对建立秦腔博物馆和进行前期论证工作,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决策秦腔博物馆建设筹备工作。在没有场所的情况下,我努力克服困难,主动与交大联系,多方沟通和协调,终于在日,陕西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通大学开馆揭牌。秦腔博物馆共陈列展品500余件,让陕西观众清晰地看到秦腔的发展脉络,感受秦腔的人文气息,为更好地传承和延续秦腔的历史文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吴克敬(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
推介标题: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各类报刊,近年来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近300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初婚》等十五部作品,外多部作品被改编拍摄为电影电视剧,虽人已中年,却正是创作的又一喷发期,
2008年获冰心散文奖,年获柳青文学奖。2010年以中篇小说《手铐上的兰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1年,长篇小说《初婚》获全国副省级城市出版社文学奖,获出版系统“三百”文学奖(公示)。2011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新闻人物,陕西省文化新闻人物。
主要业绩:
吴克敬,男,今年58岁,西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正局级),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吴克敬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做过关中西府农村的木匠,当过生产队长,也在建筑工地打过工,还在县文化馆干过临时工,出身草根阶层的他,对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关注,从基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和文学创作的血脉,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当代》杂志上发表的中篇小说《渭河五女》,集中反映了关中这块土地上的巨大变化,鞭挞了丑恶和落后的社会现象,使他成为陕西文坛上极少数认真关注农民生存的青年作家。1987年后,吴克敬进入西北大学新闻系,随张华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文化书籍,写了不少小说和报告文学,大大拓宽了视野,进一步练就了纯熟的文字功力。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咸阳日报》政文部工作,任主任,主管要闻、政法和文化、副刊,先后组织采编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1994年,吴克敬进入《西安日报社》工作,
1996年夏天,吴克敬等人为了采写科技工作者李淳基的先进事迹,先后多次深入长安县农村代访。当时,他任西安日报社总编室主任,晚上常常上夜班到凌晨一、两点,采访只能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和周未进行,他们几乎跑遍了长安县的乡乡镇镇。在充分采访的基础上,数易其稿终于写成长篇通讯《金色种子---长安县农技干部李淳基》,深情地把一位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普通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描写的栩栩如生,此稿在《西安日报》一经刊出,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含着热泪读完全文,时任市委书记的崔林涛、市长冯煦初读完此后,分别批示号召全市人民学习李基淳同志的先进事迹。《金色种子》也当之无愧地荣膺通讯类特别奖。在《西安日报社》工作,吴克敬先后任记者、总编室副主任、主任和副总编。在总编室主任岗位上,他充分发挥了总编室中枢系、采编中转站的作用,组织策划了一引起深度报道活动,显示了一个新闻多面手的热爱好功力,在事务管理、人员调配、工作安排上,他所显示的团结同志、协调组织能务和勤奋敬业精神,也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6月调任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在组织协调团结动员广大文艺家积极履行庄严使命上,充分发挥其高深政策理论水平和纯熟的文学创作能力,以文联中心工作为大局,为繁荣西安文艺事业大作了大量有益工作。
在此期间,小说《绣花枕头》、《花儿客家》、《草台班子》、《先生姐》、《羞涩的火焰》、《手铐上的蓝花花》、《墙隔墙》、《生活的智慧》、《梅花酒杯》、《碑说》、《俗人散文》等相继发表,在文坛产生巨大的影响。从2002年起至今,有60余部(篇)作品被《读者》《小说选刊》《散文·海外版》《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转载;另有16篇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年选;在今年的全国小说语文教材改编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半个苹果》编入了五年级语文课本。1989年获庄重文学奖。2006年小说《五味十字》获首届柳青文学奖。2007年仅两个月时间,已在全国发表作品32万字,其中中篇小说《状元羊》,一经发表,即被《小说选刊》第二期以头条的位置转载,《新华文摘》此后也转载了这部作品。
近年来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近300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初婚》及《渭河五妇》《碑说》《俗人散文》《状元羊》等十五部作品,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海外版》《读者》《散文选刊》等转载,2001年《羞涩的火焰》、《拉拉手》等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羞涩的火焰》参加美国纽约电视展映。2008年获冰心散文奖,年获柳青文学奖。年两年间,出版小说6部,发表中短篇小说11篇,另被转载3篇。另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吴克敬这种“创作井喷”之势引起中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以中篇小说《手铐上的兰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小说《手铐上的兰花花》描写了来自阎家沟的西府女子阎小样,因新婚之夜误伤丈夫顾长龙致死而被判为死缓,在被押往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人性的良善和唯美。小说通过多层铺垫手法扩殁了悲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含底蕴,凸现了人物性格的悲中之美和美中之悲,形成一种独特的悲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使悲剧在人性美中得以深化与升华。正是因为表现出“文学的良心存在,文学的情感存在”,《手铐上的蓝花花》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吴克敬始终坚持用手中的笔温暖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用美好的心态去创作好的作品,发现生活之外的人情之美。
陈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
推介标题:唱响时代精神,当代秦腔编剧第一人
陈彦是我国当代戏曲现代戏创作领域具有突出成就的剧作家。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大胆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并正确表现时代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关注现实,关注民众,叙写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的戏剧作品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迁,凸显了对社会的清醒观察和深刻感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学理想,为中国传统戏曲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感,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上均达到了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新高度。
主要业绩:
陈彦,一级编剧。中共十七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西安交大兼职教授。作为我国著名剧作家,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理解深刻且践行卓越,才华出众,创造力旺盛,不仅为戏曲舞台不断奉献出一部部高质量剧作,并活跃于戏剧、电视剧、歌曲、散文、文化随笔等创作领域,且硕果累累,为戏剧事业的弘扬、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之无愧地成为戏剧界的领军人物。
从事创作二十多年来,陈彦已发表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留下真情》《九岩风》《沉重的生活进行曲》《山乡县令》等数十部戏剧剧本及长篇电视连续剧《大树小树》等影视作品。他创作的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盛演600余场而不衰,数度奉调进京参加国家重大文化活动,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巡演,几乎囊括了戏曲类全部国家级奖项,荣列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2009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陈彦本人也因此剧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华编剧奖”。作为国家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十五部新时期优秀剧目之一,被全国多个剧种移植。2009年5月公演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相继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三届“文华新剧目奖”;荣列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陈彦因该剧再度荣获“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2011年刚刚问世几个月的《西京故事》,已连演100多场,收获无数好评,文化部部长蔡武称赞“这部戏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8月20日,被誉为“西京三部曲”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及三部戏的编剧陈彦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8月21、22日,由光明日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现代戏关注现实,关注大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现代戏发展暨陈彦作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主办方与80余位来自北京、陕西和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一致认为,陈彦是我国当代戏曲现代戏创作领域首屈一指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迁,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凸显了对社会的清醒观察和深刻感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学理想,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上均达到了我国现代戏创作的新高度,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戏力作。
陈彦涉猎广泛,活跃于戏曲、影视剧、歌曲、散文、随笔等多个领域。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歌词作品,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必须抵达》和《陈彦现代戏剧作选》《陈彦词作选》等著作,由他创作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大树小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获第二十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由他作词的《西部扬帆》一歌,在为歌手赢得全国“步步高”大赛第一名的同时,获得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能够横跨戏剧、歌曲、电视剧三个领域,荣获旨在奖励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成果的全国“五个一工程”的多次大奖,充分体现了一位新时代艺术家可贵的责任意识和价值取向。作为“西北秦腔最高学府”的掌门人,陈彦不仅在全院倡导学术研究之风、长期大专院校代课,教授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理论等课程,还身体力行,潜心钻研,自觉研读并大量书写中华文化元典,深化自己对中华文化、民族戏曲的认知。近年来,陈彦不断有文艺理论文章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对历史文化和秦腔的流播与影响、秦腔的文化内涵、美学品格、人文精神、剧目流传等方面做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筑就了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秦腔理论体系。为了使古老秦腔的生命链条得到有序传承,陈彦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
2004年,陈彦担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职务以来,带领新的领导班子,努力打造精品,托举人才,繁荣剧目,拓展市场,深化内部改革,建立了岗位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出戏、出人、出效益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成绩突出。该院创作演出了大量荣获全国奖项的作品,他为院演员训练班改编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2007年10月靓丽登场,至今演出已达数百场,已成为戏曲人才队伍崛起的标志性剧目,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社会各界好评如潮。2008年11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演员培训班(即小梅花秦腔团)项目荣获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站得更高”艺术人文奖,陈彦应邀赴美国白宫领奖。
2007年院剧场建成后,陈彦倡导开展了“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属四个团轮番在剧场演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创举。现此项活动已坚持四年,至今已演出近1300场,平均每年300多场;加上各团在农村、厂矿、部队、学校的演出,年均演出场次多达800余场。演出的繁荣,带动了院内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职工生活质量持续提升,院容院貌焕然一新,2007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被命名为西安市“文明单位”,2010年,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0年,陈彦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
2001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当选陕西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鉴于陈彦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文化影响,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中华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12月,与刘大为、成龙、杨丽萍、彭丽媛、濮存昕等9位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一起,荣获我国首届“中华艺文奖·艺文奖”。
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推介标题:文学陕军的先行者
他凭借一部史诗般的巨著《白鹿原》斩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坛“文学陕军”的领军人物,家喻户晓。2011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忠实新著“大家自述系列”《寻找属于自己的日子——&白鹿原&写作自述》;10月,《陈忠实集外集》印行,该书收录了陈忠实早期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电影电视文学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作品,从多种角度反映了陈忠实文学研究及创作之广博。而今已至古稀之岁的他,在2011年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八代会”上,连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为中国文学事业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能量。
主要业绩:
陈忠实,1942年生,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党组成员。他是西北五省自建国以来除柯仲平外,第二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的作家。
陈忠实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等。已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著作76种。截止2009年,陈忠实及其作品共荣获文学奖21项,其中三部(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荣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7项,其中主要有: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1983年《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散文《原下的日子》获2004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日子》获2007年首届蒲松龄小说奖,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获2007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2008年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2009年第13届百花奖,2007年陈忠实荣获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
《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该书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已被译成日、韩、越南、蒙古、法等国文字,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评论家认为,该作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年轻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白鹿原》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被中国出版集团列入“中国文库”系列,2008年11月入选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商报联合组织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人的30本书”,2009年全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白鹿原》是“30年30本书”唯一入选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百卷中唯一全文入选的陕西作家长篇小说,“大系”第五辑()全文入选大陆和台湾作家共七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已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连环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电影已经拍峻,电视剧正在筹拍中。
陈忠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为全国各地作者撰写著作序言数十篇,热心扶持青年,奖掖后进。热情参加全国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研讨活动,在全国多所大学、中学同学生谈创作。
李春平(安康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推介标题:让紫阳民歌唱响国际影坛的作家
以炽热的家乡情怀,以诗意的崇高赞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以实名实景为依托,创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音乐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第31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华语片唯一入围奖。第8届中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第6届中国电影先锋光芒年度最佳影片。
誉为陕南电影崛起的标志,开创了陕西电影的新类型。评论家认为,他以各种不同题材进入文坛,创作了大量城市小说,农村小说和官场小说,丰富了陕西作家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主要业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八部,主要有《上海是个滩》《上海夜色秀》《我的多情玩伴》《奈何天》《步步高》等,出版《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三卷本)。发表中篇小说30余部,多为《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小说精选》等报刊转载。
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6年);长篇小说《情人时代》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0年);长篇小说《步步高》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04年);长篇小说《奈何天》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再版(2007年);长篇小说《新情感年代》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再版上市(2007年);长篇小说新作《领导生活》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08年);长篇小说《玫瑰花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8年);中篇小说集《享受权力》,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篇小说集《一路飙升》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散文集《激动得很累》2011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年6月份,根据他为故乡量身打造的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向外界推出了紫阳文化,紫阳民歌,2011年1月至10月,紫阳县旅游收入实现2.11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使紫阳县旅游文化迈向了一个新高度。
李淑芳(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推介标题:传统戏曲守望者、秦腔流派传承人
李淑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从艺近30年来,一直坚守传统戏曲阵地,特别是作为目前最年轻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人(秦腔肖派),多年来一直为肖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默默坚守,耕耘不辍。特别是自08年以后,更是为了肖派发展,北上首都,携新创剧目《浣花溪赋》登上北京舞台,南下深圳,在深圳大剧院举办“秦腔发展历史与流派介绍”讲座,并演出肖派经典《藏舟》,《柳公馆》。在秦腔基础更为深厚的陕西,多次为广大戏迷辅导唱腔,指点表演,深的戏迷喜爱。
主要业绩: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秦腔肖派传承人),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学会会员。1968年8月生于陕西省周至县,自幼酷爱秦腔,1980年考入周至县文化馆戏校学戏,主工小旦,1985年考入周至县剧团,1988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秦腔皇后肖若兰老师为师学艺,1998年调入百年老社易俗社。先后主演了《法门寺》、《红珠女》、《玉虎坠》、《天河配》、《劈山救母》、《姐妹皇后》、《进妲己》、《王安石》、《浪子告御状》、《三堂会审》、《断桥》、《起解》、《蜜蜂记》、《狱卒平冤》、以及易俗社传统剧目《游龟山》、《三滴血》、《打金枝》,易俗社新编剧目《山乡御妹》和新编历史剧《浣花溪赋》等。从艺近30年,潜心学习,严谨继承,使得肖派代表作品《藏舟》、《数罗汉》、《河湾洗衣》、《柳公馆》、《于无声处》、《洞房》等得以传承。李淑芳学习肖派,并不拘泥于一味模仿,在继承肖派表演细腻、鼻腔共鸣的艺术特点外,大胆的结合自身嗓音条件,运用科学发声方法,与时俱进,在表演、唱腔上更加丰富了肖派艺术魅力,新编剧目《山乡御妹》、《浣花溪赋》就是她大胆尝试的例证。作为目前陕西省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淑芳为秦腔传承,特别是肖派艺术传承,不遗余力的耕耘着:2011年10月应邀参演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开幕式;2011年8月再次受邀为陕西省第二期戏迷培训班学员授课;2011年被文化厅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先进个人;2010年8月应邀参加中国第五届秦腔艺术节;2010年6月应邀参加首届秦腔戏迷培训班,与喜欢、热爱秦腔的戏迷交流学习;2010年1月应邀在深圳大剧院作题为“秦腔的发展历史及流派介绍”的专题报告,并表演肖派经典折子戏《藏舟》、《柳公馆》;2009年11月携新编历史剧《浣花溪赋》参加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秦腔文化周”进京演出活动;2009年6月参加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演”活动,在人民剧院演出肖派代表剧目《柳公馆》折子戏。
庞进(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
推介标题:龙凤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
从事龙凤文化研究24年,出版《龙的习俗》(大陆版、台湾版)《八千年中国龙文化》《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龙子龙孙龙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等专著14种,发表论文、文章上千篇;创办、主编“中华龙凤文化”网站。数十次出席或参与策划、主持全国性及国际性的相关研讨会、论坛,作主题发言;出任多家企业的文化顾问,担纲浙江、广东、陕西、河南、海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龙凤文化项目的主题策划。当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国际龙凤联合会主席。
主要业绩:
庞进于1988年开始从事龙凤文化研究。二十多年来,他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广涉博取,精考细研,像钻井一样做学问。作为一门学问,龙凤文化因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海峡两岸的统一、全球华人的团结紧密相连而凸显其重要。庞进的研究,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创建性和普及性独树一帜,成为该领域大家公认的开拓者、领军人,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相关研究专著,庞进目前已出到十四种:《龙的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八千年中国龙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的图章——说龙谈凤话麒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龙起东方——庞进世纪龙文新作》(重庆出版社2001)《博大精新龙文化——以浙江龙游为例》(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龙子龙孙龙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中国龙文化》(重庆出版社2007)《中国凤文化》(重庆出版社2007)《龙之魅》(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另有《龙的基本神性与民族文化心理》《龙文化的哲学思考》《龙起源的模糊集合说》《龙的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华龙的“扬”“汰”“建”》《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中华龙的定位》《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天道·龙德·人界》《龙道文明概说》等论文、文章上千篇。
在上述著述中,庞进提出了龙凤起源的“模糊集合——多元容合说”;分析了龙凤的基本神性及其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总结、概括、揭示了龙凤的基本精神。对炎黄子孙为何称龙的传人、龙凤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等均有创建性阐述。另外,庞进还于1999年7月在国际互联网上创建并主编了世界上第一个以龙凤文化为内容、以“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普天下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研究龙凤文化,弘扬龙凤精神,团聚龙凤传人,昌盛龙凤故乡”为宗旨的原创性中文站点—“中华龙凤文化(http://www.loongfeng.org)”网站。十多年来,该网站的访问量累计已达八百多万人次。
对庞进的龙凤文化研究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凤凰卫视、多伦多网上电视、北美时报等海内外数百家传媒曾上千次予以报道和介绍,有“龙凤文化研究第一人”之誉,其观点多为海内外学者引用,论文、文章有数百篇被转载。以特邀专家身份,先后数十次出席(或参与策划、主持)全国性及国际性的龙凤文化学术研讨会、论坛,作主题发言;受聘出任多家企业的文化顾问、首席专家,担纲浙江、广东、陕西、河南、海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龙凤文化项目的主题策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读到庞进的系列著作后,于2005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副委员长办公室召见了庞进,询问了庞进的工作、研究情况,肯定和赞赏了庞进刻苦自励、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之后,又专门为庞进题词:“研究龙凤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日,“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石兴邦、陈忠实、贾平凹等著名专家、学者对庞进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从民族文化的深渊大海中‘淘腾’出一门学问”、“体现着真正学人的品格”。
庞进龙凤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满足于一般化的对龙凤的阐释,而是努力创新,向理论的制高点攀登,力求从哲学的高度、人类文明的全方位视角来把握龙凤。用庞进的话说就是:“立足中华文化,容合世界文明;关注当下生活,瞩望人类未来。”
日,《光明日报》以整版的篇幅,配图发表了庞进的《中国龙文化解读》一文。日,庞进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龙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讨论会上作主题发言,提出了“龙凤文化,为世界开太平”的观点。他认为,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和美,是龙凤所蕴涵和体现的五种基本精神,也是龙凤学赖以形成的五大理念,即: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世界观、方法论;福生(造福众生)——价值观、幸福论;谐天(与天和谐)——天人观、生态论;奋进——人生观、强国论;和美——理想观、目的论。这五大理念,不仅能够为国人的意识形态、信仰体系、道德规范、话语系统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慧参照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作为公理和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构建新的人类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
庞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0年创办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任主任;2007年被推举为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2008年当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2011年8月,龙凤国际联合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注册成立,庞进被推选为主席。
在2012年壬辰龙年到来之际,庞进又撰写并发表了《龙道文明概说》一文。首次提出了“龙道”、“龙道文明”、“世界龙”等概念,将“龙道”定义为“以龙为象征标志的,来自中华民族,在冶炼萃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优秀精华基础上容合创新的思想学说、理论体系”;将“龙道文明”定义为“以龙道的创造、演进、宣传、推广、弘扬、应用所形成的文明”。从“天道”、“仁道”、“行道”三个方面举要说明了龙道文明的内容;提出“主体多元”、“世界可龙”为龙道文明的立论依据。庞进说:“提出龙道文明的一个主要动因是以美国为首推行的西方霸道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挑战和对世界和平的危害,龙道文明可以纠正霸道文化的偏差,克服霸道文化的弊端。霸道已衰,龙道当兴。”
上述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庞进的深厚学养和道义担当,是一位“文化自觉”者站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潮头,关注民族前途和人类命运的郑重发言。
范超(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推介标题:两年连获九大奖陕西文化新锐推动者
范超,青年诗人、散文家、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在媒体从业十年,荣获全国晚报新闻奖、陕西新闻奖等50余项,主持“经典陕西”、“文化深度”板块,倾心弘扬陕西文化,受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阅评表彰。2007年加盟曲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竭尽全力。2009年至今,他在业余笔耕不辍,先后有《土天堂》、《唐大明宫》、《麦草人》等著作问世。并接连荣获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第二届陕西柳青文学奖、参评鲁迅文学奖、曲江新区个人创作奖、2011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奖、2011年度中国散文奖等重要奖项,成为这两年来陕西年轻散文作者中获奖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位,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七卷本文集《大地结香》即将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
主要业绩:
范超,陕西青年诗人、散文家、地域文史专家、文化产业践行者。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至2011年底,出版《范超散文》、《土天堂》、《大明宫之谜》、《唐大明宫》、《麦草人——范超诗选》五部。参与编撰《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诗韵华魂》、《诗韵长安》、《临潼物语》等专著16本。《大地结香——范超文丛》共7卷本160万字。包括《西安书侠传》、《秦中风华录》、《关中掌故志》等,是对陕西地域文化的一次立体式厚重打捞和一次全方位磅礴推介。
新闻及论文类:中国晚报新闻奖、全国省级晚报协会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大奖、陕西新闻奖、西安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等50余项次;散文类: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年会最佳散文奖。2010年8月,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2009年10月,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得主,2009年11月“十月”散文奖,2009年3月,陕西新好散文联展奖,之前获华夏青年写作奖等;诗歌奖:2010年10月,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整体创作获2010年陕西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参评全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入选《思想站在散文上——新世纪的文学、思想和观念》、建国以来最大散文书系《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感动100位著名作家的美文精品》、中学语文课外读本、21世纪经典美文、《中国经典诗文中的陕西》、《我的读书故事》、《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乡村书系列》丛书等30余本权威选集。诗歌作品登载于《诗刊》、《散文诗》、《诗林》、《中国诗人》、《扬子江诗刊》等。大文化艺术类作品散见各处报刊。
作品、活动及相关新闻采访、消息见诸于多种纸媒、视媒和网媒及地方志书。包括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文艺报、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劳动者报等;文化艺术报专题《范超:关中传统乡村散文的颠覆者》,三秦都市报专题《范超:我只是我我与大地结香》,城市经济导报专题《范超,土天堂里麦草人》,当代女报专题《范超:眼高手低的活着是一种姿态》。
阎纲、林非、余秋雨、贾平凹等均对范超散文撰有评论文字,北方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宝鸡电大等均成立课题组对范超散文进行研究,国内名家评论文章先后登载于《文学报》、《长安学刊》、《陕西文学界》等报刊、《现代价值观与当代文学批评》等书籍。
2011年,范超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以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包括筹备并成立陕西散文学会,任常务理事,并作主旨发言;参与筹备并成立陕西职工作协,任理事;协调并参加“曲江杯”全国报人散文奖征文大赛及颁奖典礼等;参加“首届西部散文家高端论坛”;参加“首届当代中国散文写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坛宣讲陕西文化;参与北京“我的乡土中国论坛”。积极参与西安曲江新区、西咸新区、陕文投等重大文化项目的策划推广、西安世园会、东大街、文艺路、解放路等城市改造项目等等。撰写《发现曲江》、《大唐刀客》等一系列新稿件推介陕西文化、陕西人物。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推介标题:贯穿新时期文学的文坛“鬼才”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了的作家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2010年度,他的64万字长篇小说《古炉》,一部被评论家誉为“最广阔、最深刻、最能表达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的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他配音的《古炉》后记电视片由曲江出版传媒公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其散文《一块土地》折桂年度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长篇小说典藏大系》问世;《饺子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贾平凹一路走来,无论作品数量还是质量都位居时代前茅,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业绩:
贾平凹,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代表作有《满月儿》、《腊月·正月》、《浮躁》、《废都》、《高兴》、《秦腔》、《古炉》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至1973年开始写作至今快40年,从事文学创作。新时期文学一开始他就引起文坛瞩目,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贯穿性人物。至今出版文集22卷,其代表作《浮躁》、《废都》、《秦腔》、《古炉》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他几乎获取了当今文坛所有的大奖,并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获取国内外最多奖项的人: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获2006年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其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落叶》入选中学教材。
在北京、上海的几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国内外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他的创作,尤其《废都》、《秦腔》、《古炉》最传统也最现代,有着持久惊人的创造力,总是十年就有一部作品搅动文坛,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元素新的突破。在他手里真正完成了中国文学叙述。这些作品灵通天地,混沌叙写,可以比肩西方世界的作品。甚至评价“古炉”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仅在今年中国梦践行者致敬典礼上,宣读对他的评语是:贾平凹是中国最具文体意识的作家之一,他是《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伟大传说的当代传人。近四十年来,他勤耕不辍,追踪刻画当代中国的事态变迁和人情冷暖,其规模巨大的写作,元神充沛,想象丰富,写实入微。他是最具中国气派的当代作家。
贾平凹作为“文坛陕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在文学上的贡献外,贾平凹先生还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为中国首届秦岭生态旅游节《秦岭最美是商洛》撰写歌词,并为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题字祝福,贾平凹表示,近年来,“绿色生活”理念逐渐受到青睐,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相信随着西安世园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绿色生活必将成为未来人们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生活。
2011年,他的最新散文集《天气》出版,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评论家普遍认为该书代表了当下散文写作的高度,书中“定西笔记”同当年的“商州三录”一样是两个时期中国最主要的散文作品。其长篇小说《古炉》在本年度获得众多荣誉,包括:上海评年度汉语十大首届小说,《新民晚报》评2011年第一好书,2011年南方阅读盛典最爱读者关注年度文学类图书,2011年南方阅读盛典最爱读者关注年度作家,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广州日报广州购书中心,大洋网主办),2011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作品奖,2011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作品奖,《施耐庵》文学奖首位,《光明日报》2011年十大好书奖,2011年书业“十大好书“奖,新浪网2011年度“十大好”书奖,2011中国梦践行者“称号”。
高建群(陕西省文联驻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推介标题:陕军三驾马车 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中国文坛领军人物之一,“陕军东征”三驾马车之一。以《遥远的白房子》踏入文坛,以《最后一个匈奴》奠定其文坛地位,以《大平原》给力当代文学创作。近期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央视八套热播,并在各地方卫视热播,即将登陆西安台和陕西台。据长篇小说《大平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前期运作,央视立项,今年八月开拍。国际大片《最后的匈奴王》已完成文学剧本,亦在今年八月开拍。
主要业绩: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我们还是有一些真诚的艺术大家存在的,小说家高建群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踏入文坛,至今已辛勤耕耘近四十年了,有七部长篇小说,二十余部中篇小说,十部散文集行世,计一千五百万字。
一九八七年,《遥远的白房子》在《中国作家》问世,一夜间名满天下,迄今该作还是新时期中篇小说的最好作品之一。一九九二年,鸿篇巨制《最后一个匈奴》问世,在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九号召开的北京《最后一个匈奴》座谈会上,批评家们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收获,是一部陕北史诗。首都媒体以“陕军东征”为题报道了这次会议。这就是“陕军东征”一说的由来。该小说已由央视拍成三十集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它的影响力经久不衰。
《最后一个匈奴》、《最后的民间》、《最后一次远行》三部长篇组成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二零零四年《胡马北风大漠传》问世,并应邀以《游牧文化与中华文明》为题,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专题演讲,这是第一个在凤凰《世纪大讲堂》演讲的中国作家。二零零五年,在西安高新区挂职期间,开始创作渭河平原史诗《大平原》,该作二零零九年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宣部建国六十周年献礼书,被认为是一部为农耕文明树立的纪念碑,是一部渭河平原的百年沧桑史。该小说已由央视立项,由陕西一枝刘集团全额投资,将拍成四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最后的匈奴王》是应陕文投之邀,二零一一年一年时间完成的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剧本以匈奴民族的末代王赫连勃勃所建立的统万城为主题,讴歌了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深足迹、曾深深震撼了东方农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的伟大的游牧民族的故事,影视界专家认为,这也许是中国的《约瑟王》,中国的《斯巴达克斯》。
目下高建群正在把《最后的匈奴王》改成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统万城》,他说,这大约是自己对长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最后一次敬礼了。
埋头创作之外,高建群还肩负着众多社会职责,于1989年至1992年,任延安地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代理主席;1992年至1995年,挂职黄陵县委副书记;1993年当选陕西作协副主席,并连任至今;2004年,当选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并连任至今;2005年至2007年,挂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同时,他还是西北大学兼职教授、西安交大客座教授、陕西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陕西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
商子雍(西安市文联原副主席)
推介标题:退而不休,积极服务社会的文化人
退休已近10年的一位文化人,仍然活跃在文化领域里,不但坚持笔耕,每年都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数十万字的杂文散文作品,出版文集专著9部,而且勤于舌耕,在电视台电台长期担任特约评论员,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了北京奥运会残运会火炬传递电视直播和西安世园会开幕式闭幕式广播直播,在多地图书馆和高校&&机关&&企业举办数十场讲座,并且还给文学青年及书法绘画界人士的文集书画集撰写序言数十篇(其中多数士无偿),努力扶掖新人,对陕西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要业绩:
商子雍长期在文化部门供职,曾担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助理,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曾先后荣获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系政协西安市委员会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003年退休后,被西安市政府聘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担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馆专家委员会文史组组长。曾多次在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参加文史馆系统的学术活动,提交并宣读论文;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主编的“西安地域文化丛书”撰写《西安饮食文化》书稿。
2003年退休以后,继续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香港大公报&&天津今晚报等主流纸媒上发表大量评论文章,并曾在广州、天津、西安等地的报纸上开辟个人专栏。南非世界期间,曾为西安的两家报纸写专栏,同时还给一家电视台做“老商侃球”的专栏,一个月的时间里,写了60多篇文章,录制了30多期电视专栏,很可能在全国是独一无二。
先后还被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西部网等媒体聘为顾问或特约评论员,在西安电视台开设每周一期的评论栏目“直播说吧“已有3年之久,是在西安的媒体上有着广泛影响的评论家。
先后被陕西师大国际汉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及一些中学聘为客座教授或顾问,系西安市教育学会顾问,近10年来,在陕西图书馆、西安图书馆、铜川图书馆、大学、中学、机关、企业举办文化讲座近百次,产生了较大影响。
从2004年开始,先后出版有四卷本《商子雍文集》、《申酉杂品》、《戌子杂品》(两卷本);另有《丑寅杂品》(两卷本)、《西安饮食文化》两书即将问世,以上著作共约350万字。
曾作为嘉宾主持,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运会火炬传递电视现场直播,参加了西安世园会开幕式及闭幕式广播现场直播,参加了清明黄陵祭祀大典广播现场直播等重要文化活动,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的采访,并在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西安城墙》担任嘉宾主持。
现仍担任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及陕西省作家协会杂文专业委员会主任,继续为推动陕西杂文的发展殚精竭虑。
崔炳元(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陕西爱乐乐团团长)
推介标题:沟通传统与时尚,在世界奏响唐韵秦声
崔炳元以他不凡的才华,为我省许多重大活动创作了热情的音乐,交响组曲《大唐》在大雁塔北广场播放3000余次;为轩辕黄帝祭祀大殿创作的《轩辕颂》,年年在桥山回响;《天地社火》在奥运会主场、在爱丁堡、在莫斯科为国争光。与此同时,崔炳元率领的老牌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以其崭新的形象,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三秦大地,成为交响乐领域的主力军。
主要业绩:
作为专家型的管理者,崔炳元自担任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陕西爱乐乐团团长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使低谷中的陕西爱乐乐团发生了巨大变化,演出场次逐年增加,并两次到国家大剧院举办交响乐音乐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陕西爱乐乐团的经济收益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崔炳元在领导岗位上热情而又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了乐团演职人员的广泛好评。实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在增加演出场次的同时,增加演职人员的收入,增加积累,为改善演出条件、更换乐器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善于构筑平台,给年轻的音乐人才提供培训、表演的机会,为乐团举办各类音乐会提供了人才储备。善于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活动,带领乐团完成了200余场各种音乐会、讲座辅导、教学、制作音乐专辑等。班子团结、人心整齐、运营顺畅、工作落实,出色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作为我省著名作曲家,崔炳元的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戏剧、影视、仪式等多种体裁与题材,在近30年的创作中,共有200多部作品问世。
崔炳元创作的交响组曲《大唐》自2005年春节以来,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已播出3000多次,成为西安标志性音乐,并同《九曲秧歌黄河阵》、《红火火》等多部交响乐作品,由捷克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等,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成都、西安、兰州多次上演,获得好评。为公祭轩辕黄帝所创作的《轩辕黄帝颂》自2004年以来,被省政府指定为每年必用的祭祀音乐,被网友们称为“伶伦的《咸池》”、“东方的圣咏”。他还为纪念炎帝、舜帝、仓颉等重大活动作曲,均获得好评。崔炳元创作的《红火火》等许多音乐作品分别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等上演。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天地社火》创作了极具陕西味道的《秦腔吼起来》,是奥组委在参演的30多个节目中唯一没有提出修改意见的曲目,这首作品应邀于2009年8月在英国爱丁堡军乐节上代表中国演出,获得了西方媒体的好评。他撰写的论文《关于三份德格印经院的藏传佛教乐谱》分别发表在《中国音乐》、《西藏艺术》等刊物。他编著的《唱给你我他》(15万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成为普及音乐常识,增加音乐修养的优秀读物。他还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剧《龙年档案》、《双枪老太婆》以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热血兵团》、电影《犬王》、《家在远方》等创作音乐。
多年来,崔炳元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其中有:
音乐作品:钢琴组曲《川西高原素描》(西藏素描)全国第四届音乐比赛获奖作品,文化部八九年全国钢琴比赛指定中国作品之一,著名钢琴家鲍蕙荞、李民铎(美国)分别录制CD
唱片;阮族室内乐《阮魂Ⅰ、Ⅱ》由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演奏、录制CD出版发行,获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作品演奏比赛三等奖;音乐散文诗《读杏坛》(为山东电视台专题片《孔子》而作);英国管与小乐队《女神》(获中国城市电视台MTV大赛创作金奖);交响诗《炎黄颂》获陕西省第二届交响乐比赛创作一等奖;交响音画《敦煌舞韵》应总政歌舞团之约而创作;交响诗《背山的人》获全军第五届汇演创作一等奖;交响诗《拓荒人》获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铜管乐合奏《黄河瀑布进行曲》参加首届北京国际铜管艺术节;交响组曲《大唐》为大雁塔北广场大型音乐喷泉而作,自2005年春节以来已播出3000余次,并由中国爱乐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分别在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地上演;管弦乐《九曲秧歌黄河阵》(应邀为2008“上海之春”而作,由上海爱乐乐团首演,同年,由陕西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2010年春节,由捷克爱乐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
影视剧作品:《望长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拍摄);《犬王》(电影,八一厂拍摄);《梧桐雨》(电视剧,上海中路影视公司拍摄);《龙年档案》(电视剧,西影厂拍摄);《双枪老太婆》(电视剧,上海子能影视公司拍摄);《轩辕黄帝》(话剧,西安市话剧院演出);《热血兵团》(电视剧,西安市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女人心事》(电视剧,北京大唐辉煌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猎狐》(电视剧,西安市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娘啊娘》(民族音乐剧,在文化部、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获得三等奖);《蓬莱仙境》(大型乐舞诗,西安歌舞剧院演出);《周颂》(大型诗乐舞,2009年9月首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演片段);《青花瓷韵》(大型情景乐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演片段);
在大型活动中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国家体委、陕西省政府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特别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晚会(国家体委、陕西省政府主办);历年公祭黄帝陵大型祭祀活动(陕西省政府主办);历年中国东西部贸洽会开幕式(陕西省政府主办);纪念格萨尔史诗千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等主办);大型祭祀乐舞《虞舜乐舞》;陕西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黄河交响》;陕西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音乐会《永远的丰碑》;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陕西交响乐作品主题音乐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北京·国家大剧院)。
谢艳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
推介标题:戏剧作品屡获殊荣戏剧评论独摘桂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一级编剧,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从屡获殊荣的《柳河湾的新娘》、《风雨老腔》到誉满京华的《秦腔》,从稀有剧种阿宫腔《青天女巡按》到儿童励志剧《太阳神鸟》,她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陕西戏剧舞台创作了一部部有特色、有韵味、有新意、有文化价值的精品力作,在全国戏剧舞台为陕西戏曲撑起一片美丽天空。戏剧评论上的独特品格,使她摘得“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的桂冠,成为陕西独树一帜的在创作和理论上取得双丰收的领军人物。
主要业绩:
谢艳春从事艺术研究和剧本创作多年来,在话剧、舞剧、歌剧、秦腔、京剧、桂剧、豫剧、小品、小戏、电视剧、戏曲电视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先后创作有话剧《赴任》、《关中大厨》、《买布》,戏曲《银杏树下》、《私奔》、《柳河湾的新娘》、《赴约》、《秦腔》、《风雨老腔》、《大明宫》、《青天女巡按》,音乐剧《人面鱼》,舞剧《福满灵州》,儿童剧《太阳神鸟》,陕南歌剧《月缺月圆》等舞台剧及电视剧《与生命签约》、《狸猫换太子》、《关中影人》、《人大代表》等作品。
其中话剧《关中在厨》,2008年12月,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陕西省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大型舞剧《半坡神韵》(人面鱼)2009年月1日,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大戏项目;京剧《风雨老腔》2008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重大精品项目,秦腔现代戏《秦腔》,2010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重大精品项目,儿童剧《太阳神鸟》2011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重大精品项目,戏曲《冰雪红梅》2011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重点作者资助项目。电视剧《与生命签约》,中国武警政治部文艺中心拍摄,戏曲电视剧《狸猫换太子》,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拍摄,并于2004年在中央11频道和各省台播出,为秦腔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排演,并参加“2008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参加“延长石油杯”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11月,被中宣部选调进京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院团优秀剧目汇报演出”;2009年5月荣膺第十一届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9月荣登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12月,《柳河湾的新娘》入选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资助剧目。
秦腔《青荷吟》2004年由渭南市秦腔团排演,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剧本改编奖;京剧《风雨老腔》2008年由陕西省京剧团排演,11月参加“延长石油杯”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2000年由文化部调至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剧目展演,2011年11月参加第九届中国京剧节,荣获参演奖;歌剧《月缺月圆》,2008年由汉中市歌舞团排演,参加“延长石油杯”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剧目奖、编剧奖;话剧《赴任》2003年9月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赴约》、《银杏树下》、《私奔》2001年、2006年、2008年分别获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剧本二等奖和一等奖;大型现代戏《秦腔》,2010年参加第五届中国秦腔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2011年10月,《秦腔》参加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2011年9年,被文化选调参加建国60周年献礼演出,誉满京华;大型历史剧《大明宫》参加第五届中国秦腔节,荣获特别优秀奖;儿童剧《太阳神鸟》,2011年参加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
创作以外,深入进行戏剧理论研究,关注戏剧创作现象,撰写理论评论文章,培养秦腔编剧。发表了论文《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敦煌舞的审美合力》、《戏曲呼唤现代意识》、《秦腔的文化品格》、《秦腔现代化进程中的审美特征》、《罗怀臻九十年代剧作中的男性世界》、《康建海现象引起的思考》、《不容忽视的问题》等近百篇论文和评论。承担了省委宣传部精品图书《秦腔剧作家》项目,承担了陕西省艺术学科2008年度课题《当代陕西十剧作家批判》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基金项目《秦腔经典剧目导读》,出版有《秦腔剧作家》、《文化的产业追求》、《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远古的记忆》等著作。其中论文《秦腔的文化品格》2000年11月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节戏剧论坛,获论文一等奖;论文《秦腔现代化进程中的审美特征》2002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节论文一等奖;论文《敦煌舞的审美合力》2004年荣获甘肃省艺术科学论文一等奖;论文《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2006年11月,荣获戏剧理论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
雷涛(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推介标题:躬耕文学重镇高举陕军大旗
雷涛是一位引领作家的领导者,文风激越的文化人。杂文标杆迎风起,西影俊杰出国门;文学翻译硕果丰,社会责任重在身。他建培训基地,签文学新人,筹资助基金。工作勤,事业心,诚善真,思维新。他多次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极力推广陕西文学作品。他的《情系俄罗斯》里,有着《走出西影的女人》,他的契诃夫文学奖,装着永远的《心迹墨痕》。文学事业之神圣,文化重镇之陕西,成了他生命中枝繁叶茂的丛林。
主要业绩:
雷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主要作品有散文随笔集《走进阿尔卑斯山》,纪实文学《走向王国》、《走出西影的女人》,评论集《文心鳞爪》,雷涛书法作品集《心迹墨痕》等。
2008年,应俄罗斯作家协会邀请,以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同志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人,对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访俄期间,中国作家同俄作家进行了广泛地接触,并与圣彼得堡大学汉语教研室师生进行交流与座谈,有力促进了中俄文学的互动与交流。在他的鼎办支持下,陕西省多名著名作家先后访问俄罗斯,积极推动了中俄两国作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2009年,在雷涛书记的努力推动和积极奔走之下,以省作协雷涛书记、贾平凹主席为领导小组的陕西唯一的“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落户西安工业大学。“创作基地”的设立落成,为“文学陕军”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为陕西文化强省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6月,俄罗斯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莫斯科作家协会主席乌·盖·博利雅诺夫受俄罗斯作家协会委托,向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勋章及证书。以表彰他为中俄两国文化友好交往以及文学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1月,俄罗斯城市作家协会在中国作家协会10楼报告厅向雷涛颁发了“契诃夫文学奖”奖章,以表彰他对加强中俄文学交流、增进中俄友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为纪念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以陈孝英为主编,雷涛等为顾问,省作协组织省内外一批作家和俄语工作者编撰出版了五十多万字的缅怀中俄传统友谊的俄汉对照大型纪念文集《情系俄罗斯》,在中俄两国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雷涛书记作为省作协的“掌门人”,促使陕西省作协与陕西省翻译家协会联合启动了“斯劳特计划”,而《情系俄罗斯》的出版,只是该计划的开始,雷涛书记表示,作协今后还要进一步推出陕西作家作品,翻译成各国语言,让陕西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把陕西文学介绍到国外;同时,也要译介更多外国文学作品进入陕西,以使陕西成为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2011年,为了草根阶层,为了社会底层的打工族、漂族中诸多痴迷于文学却在经济上无力支撑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爱好者,省作协在雷涛书记的带动下,积极筹备的陕西省文学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并募集到首批基金400万元。这对于帮助陕西文学创作中的佼佼者以及农民、打工族、漂族作家,资助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创作难、出书难等一系列问题无异于雪中送炭,对陕西文学像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意义重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人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