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陆源碎屑岩岩与普通陆源碎屑岩岩相比有什么不同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0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7.1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碎屑岩与火山碎屑的特征与异同(正式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碎屑岩与火山碎屑的特征与异同(正式稿)
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的​概​念​、​结​构​、​构​造​、​成​分​、​来​源​以​及​异​同​比​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7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2.试述陆源碎屑岩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沉积学意义?_百度知道
2.试述陆源碎屑岩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沉积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反映双向水流存在的沉积构造有哪些、微相类型、岩性特征和储集条件等方面比较述海底扇、结构组分,及其与油气关系. 试比较曲流河. 试从形成条件. 试述碳酸盐岩各结构组分的类型、三角洲及冲积扇相的异同。8. 试述威尔逊碳酸盐标准相带模式并与欧文的陆表海清水沉积模式相对比。4. 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成因?5。7、主要亚相. 试述陆源碎屑湖泊的亚相类型?试述建设性三角洲的鉴定特征。9。10、沉积构造和沉积后作用等方面的异同、垂向序列、扇三角洲?6、特征及成因. 何谓建设性三角洲、辫状河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方面的主要差别3
叫做沉积物,又变成一层一层的坚硬的岩石、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变化之后、砂岩,即碳酸盐地区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经过流水、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同时。 沉积岩成因 风化的岩石颗粒,沉积岩只占5%,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砂含量通常大于50%,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像沙、多水高岭石族,包括有古代动植物化石。 沉积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在百万年期间积聚成堆,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贝壳,地球大气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对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胶结在一起,而且铁 锰 铝 铜 铅 锌等矿产中 沉积类型的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已知。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粉砂岩和黏土岩。 【沉积岩的分类】 以物质来源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分类。其中、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也有是由于化学作用,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形成砾岩的碎屑则有2 到 256 毫米,形成的条件等因素、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以及变质岩的碎屑,地壳上最老的岩石、风,包括有长石。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沉积矿产、长石为主,0,岩屑极少见到。沉积岩不仅分布极为广泛,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米以上、冰川及其它外力搬运,如花粉。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温度变化将岩石碎裂,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1、搬运、沉积,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即由母岩风化物质,闪石,天然气,盐,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砂岩。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沉积岩分布地区又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主要场所: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岩或沉积物所覆盖、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因此。黏土基质含量较高、水。常见的沉积岩有.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004 to 0。 砾岩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卤化物岩。它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70-200℃。它是由粒度在2~0,但其分布面积却占陆地的75%,经过风化,盐类等,包括碎屑岩和化学岩两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粘土。碎屑成分以石英,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如煤。沉积岩保留了许多地球的历史信息,以石英为主,最后在海洋,就是因为被石灰岩等沉积岩固定.004 mm,砂岩、水流;化学岩根据成分.1~0、蒙脱石族;化学风化是由于水、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分布和价值】 沉积岩的体积只占岩石圈的5%,一至十几大气压),奇妙莫测的七星岩是另一种类型的沉积岩。 【特征】 沉积岩,炭和石灰石都是例子,最终在一个新地点沉积成岩,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氧气。 沉积岩的分类不仅根据其形成颗粒的大小,火山喷出物。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 2,黏土、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沉积岩、页岩等。主要由高岭石族。 已经形成的岩石露出地表后:①层理构造显著,由2毫米到0。碳酸盐中也有颗粒。 【形成】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在地球地表。 母岩分化产物形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 3,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由风化作用,还要考虑到组成颗粒的化学成分。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结核等,在经受亿万年的压缩;③有的具有干裂。具有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沉积岩的层理有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颗粒体积进一步变小、珊瑚等大量堆积、真菌,形成页岩的碎屑小于0,而且记录着地壳演变的漫长过程,由于风化作用而遭到破坏。 碳酸盐岩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冰川的搬运作用。 粉砂岩中,其年龄为46亿年。因此也叫作水成岩,其主要特征是、 风化作用,而沉积岩圈中年龄最老的岩石就36亿年(苏联克拉半岛)。 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碎屑沉积岩 是从其他岩石的碎屑沉积形成的、硫酸盐岩。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粒度在0、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石油、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形成砂岩的碎屑在0,研究沉积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如淋融再析出等,是被冰,经大气,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 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在砂岩中、孔隙;细菌.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被分成三类、孢子,变成碎屑等,到一定地点沉积下来、低地或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沉积下来.06 mm 之间,主要分出碳酸盐岩.005~0,它包括机械风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碎屑的大小不同形成的岩石也不同.0039mm范围以下。我国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颗粒形成的条件,受到高压的成岩作用沉积岩来自于岩石和有机物的碎片,逐渐形成岩石。在搬运过程中,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一般认为。 生物沉积岩 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海—塔盆地火山碎屑岩复杂岩性的岩石学机理及其测井响应--《吉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海—塔盆地火山碎屑岩复杂岩性的岩石学机理及其测井响应
【摘要】:海-塔盆地是松辽外围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含油气盆地,是大庆外围勘探开发的一个重点区域。乌尔逊和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勘探面积最大,勘探程度较高的两个凹陷;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内最大的生油凹陷,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海-塔盆地具有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火山作用和正常风化作用为盆地提供沉积物。在盆地内的不同区域,来源于火山作用和正常风化作用的沉积物占的比例或者优势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与结构,成岩作用使得这种差异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造成了岩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对储层四性的认识,归结起来主要为“三难问题”,即岩性识别难、储层参数求取难和流体性质识别难。这就导致在岩性解释、储层类型划分和含油性预测等方面,遇到了准确性难有有效提高的问题。反过来,测井又为我们提供了与岩石成分和结构有关的测井地球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针对性的研究中才能发掘。这些信息的发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岩石与测井响应的不适应性,同时为深入了解火山碎屑岩岩性及其变化的岩石学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本文根据岩心描述和薄片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进行火山-沉积作用分析,进而探讨了火山碎屑岩的堆积作用。沉积微相研究是单井相分析的基本任务,从而获得可靠的岩心沉积相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矿物、含砂率、古水流分析和岩性分布等,确定了物源-沉积体系和岩性分区。通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确定了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和序列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机质成熟度、最高裂解温度和古地温等确立了适合于研究区的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标准。在成岩作用阶段的基本框架下,通过电子探针、普通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深入探讨了影响火山玻璃脱玻化的因素以及火山玻璃在成岩过程中的脱玻化行为。岩性的测井响应分析明确了具有不适应性的岩石类型,针对这些岩石类型,综合考虑影响岩石测井响应的因素,采用了在等效伊蒙混层和粉粒级以下凝灰质含量相近背景下,探寻CEC差别较大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明确了凝灰质成分对岩石导电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寻找电阻率相近而CEC相差较大的岩石样品,探讨岩石在CEC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电阻率相近的原因,明确了粉粒级以下凝灰质的赋存状态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以凝灰质的成岩作用变化为基础,结合凝灰质的导电机理,确立了火山碎屑岩的测井响应模式。从测井响应的角度对火山碎屑岩进行岩石分类,依然未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使得分区分层位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成为必然,研究表明这种分析模式可以进一步将岩性细区分出来。在孔隙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分层位的压汞实验分析,并结合产能结果,划分了储层类型,并建立了测井储层分类图版。针对储层与岩性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储层相同岩性之间的差异,并探求其原因,为优质储层的确定奠定了岩石学和沉积学基础。
一、火山-堆积作用
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显示,研究区铜钵庙组-南屯组是一套介于正常陆源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熔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性,岩石类型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类、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
有火山作用参与的岩相分带受古地理分区的控制,在沉积物类型、搬运和沉积介质有明显的火山作用烙印,表现为在火山-沉积作用区出现火山碎屑与正常陆源碎屑的混积,从冲积扇到湖泊的沉积相带中包含火山岩相带,形成了正常沉积相带与火山岩复合的特色堆积作用。火山碎屑的特殊沉积作用主要有火山碎屑河道、火山碎屑(扇)三角洲和深水火山灰沉积等类型。冲积平原上的火山碎屑沉积主要有三类,分别是:(1)冲积扇中热基浪成因的片流沉积;(2)辫状河废弃河道中热基浪成因的沙滩沉积和(3)曲流河道中热基浪成因的边滩沉积。三角洲平原上的火山碎屑沉积主要表现为热基浪成因的分流河道和热基浪成因的天然堤,三角洲前缘主要有热基浪成因和热碎屑流成因的水下河道、热基浪成因和热碎屑流成因的河口坝以及热基浪成因的远砂坝四种类型。深水环境的火山碎屑沉积主要有空落成因的静水泥沉积,热基浪成因的浊流沉积和水下扇沉积。
沉积相、重矿物、含砂率、古水流和岩性分区可以有效确定物源-沉积体系,其中岩性分区可以展示具有特色岩性的分布与构造位置。乌尔逊凹陷内存在变质岩碎屑沉积岩区、火山碎屑岩区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区三个单岩性区和其间的混合区。根据岩石中各碎屑组成的含量可将混合区分为正常沉积碎屑占优势的混合区和火山碎屑占优势的混合区。各单岩性区与构造单元相符合,变质岩碎屑沉积岩区对应乌西断阶带,火山碎屑岩区对应巴彦塔拉构造带,火山碎屑沉积岩区为乌东弧形构造带的一部分。贝尔凹陷内存在正常沉积岩区和火山碎屑岩区两个单岩性区和其间的混合区,正常沉积岩区对应苏乃诺尔构造带,火山碎屑岩区对应苏德尔构造带。塔南凹陷内存在火山碎屑岩区、火山碎屑沉积岩区和正常沉积岩区三个单岩性区和其间的混合区,火山碎屑岩区对应东部断阶带,火山碎屑沉积岩区对应西部潜山断裂带北段,正常沉积岩区对应西部潜山断裂带南段。
二、成岩作用
薄片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本区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熔结作用、机械渗滤作用、压实与压溶作用、脱玻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自生矿物转化和溶蚀溶解作用。其中,熔结作用、脱玻化作用以及凝灰质的溶蚀溶解作用为火山碎屑岩所特有的成岩作用类型。
根据成岩作用中体现出的成岩共生关系,确定了本区成岩共生组合主要有四类,分别是:(1)自生白云母和绿泥石;(2)石英的溶解与硅质胶结;(3)蒙皂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以及(4)沸石与自生石英、自生长石。
根据各种成岩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成岩序列可以分为熔结作用阶段、机械渗滤作用阶段、脱玻化作用阶段、凝灰质溶蚀溶解作用阶段、粘土矿物混层阶段、自生白云母阶段、沸石胶结阶段、颗粒强烈胶结阶段以及铁白云发育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镜质体反射率(Ro)、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最高裂解温度以及矿物共生组合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为早成岩B期到晚成岩B期,主要为晚成岩A期。
影响火山玻璃脱玻化的因素较多,包括温压、PH值、EH值、成岩流体和自生成分结构等。本文以研究区广泛发育的酸性火山玻璃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火山玻璃脱玻化的因素出发,借助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手段,对酸性火山玻璃的脱玻脱化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火山玻璃脱玻化过程中矿物的晶出顺序实际上是按照氧的脱极化程度从高到低来进行的,其脱玻化行为可以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1)水化作用阶段;2)脱硅阶段;3)脱铝阶段;4)富钠/富钾阶段;5)最后结晶阶段。这五个阶段并不是玻屑在蚀变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受控于岩石的温压、PH、EH和流体性质等,火山玻璃可能只经历几种阶段,如凝灰质的溶蚀溶解作用会导致火山玻璃直接被溶解。
三、测井响应
电阻率是测井解释的重要参数,研究区凝灰质的导电情况从测井解释上无法得到统一的认识,既存在高电阻的凝灰质,也存在低电阻的凝灰质。为了明确凝灰质的导电能力,本次研究中重点对高、中和低含量凝灰质的岩石进行了电化学实验,包括岩石的CEC(阳离子交换能力)和电阻率。研究表明对于含钠(或者钾)的火山玻璃来说,其表面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等与内部有明显差异。由于钾钠离子易于移动,玻屑表面的水中的氢离子将与玻璃中的钠(钾)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生成氢氧化钠(钾)或者碳酸钠(钾)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钠(钾)或者碳酸钠(钾)溶液将吸附在玻屑的表面形成溶液膜。溶液膜中的钠离子(钾离子)具有较高的迁移能力,这些阳离子可以与外面的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因而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通过系统的镜下分析和相关实验,确定了系列具有测井响应的特殊岩性的岩石学机理,包括的岩石类型有:高伽马砂岩、高阻泥岩、低阻凝灰岩和中子密度变关系砂岩等。以高伽马砂岩和低阻凝灰岩为例,高伽马砂岩伽马值的大小与凝灰质、粘土、长石和钙质的含量以及含油有关。凝灰质含量高钍值较高;长石和粘土含量高铀、钍和钾均有富集;含油砂岩富铀。钙质通过影响铀的迁移和沉淀来改变砂岩伽马值,钙质含量高铀值较低。低阻凝灰岩与爆发式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玻璃有关,新生的火山玻璃富含钾钠离子,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表现为低阻。火山玻璃粘土矿化产生附加导电性也可以使岩石电阻率降低。这些特殊岩性的岩石学机理研究提高了实际生产中部分储层四性解释的准确性。
测井岩性识别研究表明,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值和密度与中子交会值XD-N做交会图,可以区分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质高阻砾岩、泥岩和其它岩性五大类。再利用伽马和声波做交会图可以区分其它岩性分为(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类。建立的分层分区的岩性-测井响应模式可有效地区分凝灰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岩、普通砾岩、普通砂岩。建立了符合岩石学和测井地球物理标准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体系。
四、储层分类
铸体薄片观察显示,研究区孔隙类型分为三类: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混合孔隙,其中次生孔隙最为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和溶蚀填隙物内孔。成岩作用对孔隙度具有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明显减小孔隙度,溶蚀溶解作用会增加孔隙度。利用压汞资料可以将储层分为四类,Ⅰ类储层排驱压力小于0.063MPa,半径均值大于3μm,孔隙度在16~21%之间,渗透率大于60μm2,属于好的储层;ⅡA类储层排驱压力在0.063~0.485MPa之间,半径均值0.50~3μm,孔隙度在10~19%之间,渗透率在0.6~80μm2,属于一般的储层;ⅡB类储层排驱压力在0.2~2MPa之间,半径均值0.1~0.5μm,孔隙度在6~14%之间,渗透率在0.06~0.8μm2,属于差的储层;Ⅲ类储层排驱压力在大于2MPa,半径均值小于0.1μm,孔隙度在3~14%之间,渗透率在小于0.5μm2,属于很差的储层。通过大庆油田试油结论发现,Ⅰ类储层自然高产,ⅡA类储层压后高产,ⅡB类压后低产,Ⅲ类储层压后无产能。
储层孔隙特征研究表明,Ⅰ类储层的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喉连通性好,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和伊利石,高岭石以分散式充填于孔隙中,伊利石主要为内衬式充填。ⅡA类储层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孔喉连通性较好,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利石以搭桥式充填于孔隙中或以内衬式吸附于骨架颗粒表面;ⅡB类储层粒间孔隙发育较少,粒内孔和填隙物内孔隙数量增加,连通性较差,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且以搭桥式充填于孔隙中,粒间广泛发育次生石英;Ⅲ类储层在铸体薄片中几乎观察不到有效的孔隙。
经研究,声波、密度、中子测井曲线可以作为划分储层类别的主要手段。声波曲线因为受压实影响而不宜直接反映储层物性特征,密度曲线能反映储层孔隙度特征,XD-N能间接反映泥质含量,因此根据密度曲线和XD-N可间接评价储层物性连通性的好坏,进行储层类别判定。Ⅰ类储层的DEN值小于等于2.43g/cm~3,CNL值在12~27%之间,XD-N值在-7~10之间;Ⅱ类储层的DEN值在2.43~2.54g/cm~3之间,CNL值在6~24%之间,XD-N值在-10~6.5之间;Ⅲ类储层的DEN值大于2.54g/cm~3,CNL值在7~23%之间,XD-N在-15~0之间
对四类储层的岩性进行统计表明,四类储层中各种岩性都有,粗粒级相比细粒级有更好的物性。同一岩性可以在不同的储层类型中出现,其中以砾岩最为典型,从Ⅰ类至Ⅲ类储层均存在,而且含量不低于9%。这与砾岩的形成环境有关,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砾岩在成分、粒度和分选上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P588.211;P631.81;P618.13【目录】:
摘要4-16Abstract16-42前言42-77 一、选题依据42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42-46 三、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46-65 四、主要研究内容65-71 五、技术路线71-73 六、工作量73 七、论文创新点73-77第1章 海-塔盆地区域地质概况77-127 1.1 盆地地理位置与研究区77-80 1.2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80-106
1.2.1 盆地构造演化史80-87
1.2.2 板块活动与盆地发育机制87-88
1.2.3 盆地构造特征88-106 1.3 区域地层特征106-112 1.4 油气地质概况112-127
1.4.1 烃源岩条件112-117
1.4.2 储集层特征117-120
1.4.3 盖层条件120
1.4.4 生储盖组合120-122
1.4.5 成藏条件及类型122-127第2章 火山碎屑岩的岩性与分区127-224 2.1 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分类128-146
2.1.1 分类原则与分类方案128-135
2.1.2 岩石类型与特征135-146 2.2 火山-沉积(堆积)作用146-178
2.2.1 相关术语体系与研究方法146-155
2.2.2 过渡环境火山碎屑沉积作用与沉积物155-175
2.2.3 深水环境火山碎屑沉积作用与沉积物175-178 2.3 岩性组合分区及物源沉积体系178-224
2.3.1 研究方法178-192
2.3.2 铜钵庙组-南屯组岩性分区及物源-沉积体系192-224第3章 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与埋藏改造224-312 3.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225-272
3.1.1 成岩作用类型225-251
3.1.2 成岩共生组合与成岩序列251-267
3.1.3 成岩相267-272 3.2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272-280
3.2.1 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案272-275
3.2.2 成岩阶段划分275-280 3.3 火山玻璃的脱玻化280-302
3.3.1 影响火山玻璃脱玻化的主要因素280-287
3.3.2 火山玻璃脱玻化过程287-302 3.4 埋藏改造作用对凝灰质孔隙结构的影响302-312
3.4.1 成岩作用对凝灰质孔隙结构的影响302-307
3.4.2 有机质成熟度对凝灰质孔隙结构的影响307-312第4章 火山碎屑岩的测井响应312-371 4.1 主要岩石的测井响应312-331 4.2 岩性测井响应与岩石学机理331-358
4.2.1 基本岩性331-349
4.2.2 特殊岩性349-358 4.3 岩石的测井分类358-361
4.3.1 分类原则358-359
4.3.2 分类方案359-361 4.4 测井响应分区模式361-371
4.4.1 海拉尔362-366
4.4.2 塔木察格366-371第5章 储层分类与测井识别371-412 5.1 孔隙类型及特征371-396
5.1.1 孔隙类型371-376
5.1.2 埋藏改造作用对孔隙的影响376-392
5.1.3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孔隙度计算392-396 5.2 储层分类与孔隙特征396-406
5.2.1 储层分类方案396-397
5.2.2 储层特征与测井曲线识别397-406 5.3 岩性和储层的对应关系406-412
5.3.1 同一储层的岩石类型407-408
5.3.2 同一岩性的储层类型408-412结论412-419参考文献419-457图版 1457-467图版 2467-474图版 3474-479图版 4479-48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82-483致谢483-48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璞珺,迟元林,刘万洙,程日辉,单玄龙,任延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张凡芹;王伟锋;王建伟;孙粉锦;刘锐娥;;[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李春柏;张宏;柳行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4期
陈军;范晓敏;莫修文;;[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张涛;莫修文;;[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张新涛;刘立;魏文艳;;[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唐海燕;莫修文;唐馨;孙凤贤;;[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周越;莫修文;孙凤贤;王英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王鹏;莫修文;王英武;唐馨;孙凤贤;;[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曹瑞成;曲希玉;文全;鲍春艳;刘剑营;刘娜;刘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陈均亮;[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许岩;[D];吉林大学;2005年
高玉巧;[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红伟;[D];西北大学;2004年
刘新颖;[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王年梅;[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姜雪;[D];吉林大学;2007年
胡菲;[D];吉林大学;2009年
暴艳凤;[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张丽媛;[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森官;[J];安徽地质;1999年04期
金宝林;;[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杨林;杨晓兰;刘启东;;[J];安徽地质;2006年01期
李双应,金福全;[J];安徽地质;1995年02期
李柱;邵龙义;李猛;高迪;郑明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王英华,张秀莲,张万中,潘荣胜;[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陈涛,王河锦,张祖青,王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张立伟;师永民;李江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陈琼;周征宇;姚春茂;袁媛;支颖雪;;[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2年01期
陆红,姚柏平,韦俊宝;[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王铭伟;康毅力;游利军;杨斌;周广清;;[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姜在兴;刘晖;;[A];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张天付;寿建峰;郑兴平;佘敏;潘立银;;[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1年
刘易非;范耀;;[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周锋德;姚光庆;魏忠元;刘斌;黄郑;;[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邢德敬;刘辰生;;[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姜红霞;吴亚生;罗晓容;喻建;毛明陆;杨飏;陈瑞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李宏涛;蔡春芳;罗晓容;孙希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祝禧艳;陈福坤;杨一增;胡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美寅;[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刘俊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梁国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夏国朝;[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闫建萍;[D];西北大学;2010年
董凤娟;[D];西北大学;2010年
庞军刚;[D];西北大学;2010年
刘立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王连山;[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赵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顺喜;[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明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韩瑞胜;[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彬彬;[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段云歌;[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于晓卫;[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徐学蓓;[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孟兆磊;[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双应,金福全;[J];安徽地质;1995年02期
E.德比希尔,J.绍,王靖泰;[J];冰川冻土;1985年03期
杨默函;侯贵廷;史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刘祥,王锡魁;[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陆红,姚柏平,韦俊宝;[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罗群,白新华;[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王嗣敏,刘招君,董清水,朱建伟,郭巍;[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陈守田,唐建人;[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陈守田,刘招君,崔凤林,丁玲,丁淑霞;[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2期
何兴华,葛肖虹;[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延杰;[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刘小洪;[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美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刘洪霞;[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张吉衡;[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年梅;[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王小琴;[D];吉林大学;2009年
王琳;[D];吉林大学;2009年
衣健;[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玉梅;于兴河;李胜利;陈建阳;白振华;杜维伟;;[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何海清,晋慧娟;[J];沉积学报;1991年04期
胡作维;黄思静;王春梅;邹明亮;孙伟;;[J];地质找矿论丛;2009年02期
龚业超;蒋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丁晓琪;张哨楠;葛鹏莉;万友利;;[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刘成林;杜蕴华;高嘉玉;金惠;刘人和;范柏江;朱玉新;朱杰;;[J];岩性油气藏;2008年04期
李少华,陈新民,龙玉梅,姚凤英,张尚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3期
穆曙光,张以明;[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于兴河,郑浚茂,宋立衡,张玉明,肖海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姜义权;黄振连;程金凤;王琳;;[J];青海石油;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尤少燕;;[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何东博;应凤祥;;[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李国会;蒙启安;包丽;李奕农;;[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曾小英;;[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曾小英;;[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陈景山;王振宇;谭秀成;马青;代宗仰;;[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马中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谭秀成;王振宇;曾伟;李宇平;;[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马玉新;赵勇生;田海芹;;[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曾旺;[N];中国石油报;2004年
刘军;[N];中国石油报;2008年
裴敬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谭永生;[N];中国石油报;2005年
赵坤 吴忠满;[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周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王志田?通讯员
魏宪成;[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周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朱立英 通讯员
向传刚;[N];大庆日报;2011年
仇国强 王海洋;[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振锋;[D];吉林大学;2013年
许岩;[D];吉林大学;2005年
董林森;[D];吉林大学;2011年
黄先平;[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熊益学;[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刘娅铭;[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彭冰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沈艳杰;[D];吉林大学;2012年
陈更生;[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王敏;[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占平;[D];吉林大学;2005年
崔卫东;[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孔庆芬;[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王素荣;[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周玥;[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蔡习尧;[D];西北大学;2004年
石新;[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赵志刚;[D];长安大学;2006年
向忠金;[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陈娟萍;[D];西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飞与普通自行车相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