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通史上,看到千纪年,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意思?

1.CD2.B3.因为在百年间,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失落和价值符号错位;在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遭遇古今、东西、南北、灵肉之争的困惑。(意思对即可)4.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应该:(1)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2)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话语体系。(意思对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草木有本心
读唐诗,读到这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突然想:世上什么东西最惨?是次品。我怎么会从这一句唐诗想到次品呢?不知道,反正我就是想到次品了。&
说次品是婉转的说法,其实就是废品。废品与无用之物是不同的概念。无用之物就是无用,没有什么过错,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出它的用处,也许是它并不想为人所用就装出一副全不起眼的样子,总之,无用不是褒义,也并不是贬义。但是废品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被按照某种希望、某种模式改造,加工(扭曲或者提炼),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却没有达到被改造的彼岸,没有达到改造者所希望的那种被用的要求,因此被扔到一边,不再被“用”。
我看不起废品,觉得它很可悲。&
而无用之物有趣啊,它自然&&&& 春来草自青;它放任&&&& 纷纷开且落。保留了许多可能却引而不发,终于任其凋零如陨叶落花,以一无所有保全了天然。
竹子是最中国化的草木,很有用。古时用来做简,用来刻字,一烤会出汗的,所以史书又叫“汗青”。可以建竹楼,可以扎筏,还可以制家具、桌椅、屏风,还有床。&
许多熟悉的带“竹字头”的汉字:竿、竽、篱、笼……都在告诉我们竹子的用处。&
雅一点的则是笠和笔,文人出门和在家随时相伴的。&
最风雅的自然是箫、笛,还有笙。&
人喜欢这些竹制的器物,是从人的立场出发的,若是从竹子的立场出发,被人如此看重是荣宠还是不幸则很难说。&
要被砍下来,接受挑选,然后或劈或凿,又削又磨,甚至千揉百烤,真是苦心志,伤筋骨,可伤可叹。何况还有那些被砍了下来,又因为形状不合要求,或者后来爆裂,或者凿错削坏了……弃而不用的,何等可悲!一旦次了,便什么都做不成了,它永远不能回到山间坡上,做自由自在沐雨栉风的竹子,而且连露水都不来打湿它,它连哭泣都不能够了。它不再是竹子,而且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竹,也不是竹制品,它没有姓氏,只有一个统称,叫做“次品”。&
人总是这样,看到竹子就想到要做成什么,而且相信,经历的所有折腾劳苦都必然会有报偿,要奋斗就要牺牲,而牺牲了就会成功,至少有意义。似乎没有人肯正视一个真相,或者说因为对成功不可抑制的欲望而假装忽略了它:成功都是用牺牲换来的,而牺牲不一定与成功有联系。
何况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成功?现在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的,而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一出发就是错的。
一违本性就是错了,再努力就是错上加错;再不走运成为次品,那真是万劫不复。但是一竿竹子要有用,就是要冒这样的风险的。一个人要成功,是不是也一样?&
所以我喜欢这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不论是次品还是成品,都不是它的本心。它的本心是做一竿不被理会的竹子,钻出土,解开带绒毛的笋衣,拔节,抽枝,在风里婆娑,在雨中瑟瑟,如果没有葬身熊猫之腹,那等待着它最后结局的是开花,死去……远离欣赏和利用,也远离扭曲的企图,这样自然就避免了厄运。&
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作为竹子,没有比这更好的命运了。不想有用,就不被扭曲,更永远避免了沦为次品的悲惨。&
在无用中保全了自己,这样就不用为了实现一种可能而舍弃生命内在的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绝盛放,那么也就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14.文中“废品”和“无用之物”的含义是什么?&
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用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说“无用的竹子应该是快乐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解释“不是不能,是不忍,不愿,不甘”这句话的含意。
答:&&&&&&&&&&&&&&&&&&&&&&&&&&&&&&&&&&&&&&&&&&&&&&&&&&&&&&
1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怎样的价值观?你怎样评价作者在文中对成功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汽车等着的时候
夜幕初降,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来到小公园里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现在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他们为什么如此匆忙?”年轻人没有回答,他捉摸不透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瓦尔特·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他像一枝箭,穿过一层厚厚的藤叶与尖利的荆棘,沉沉地跌坐在一堆石子上,脸与双手都被荆棘划破了。靠头顶上缠绕的藤枝当掩护,他尽可能地快爬,想离开战场远一些。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瓦尔特·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这时,瓦尔特·施那夫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寒冷难熬。接着迷迷糊糊,噩梦不断。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有个女仆吓得张大了嘴,两眼直瞪,一动不动,手里的杯子砰然掉在地上。其余的人,都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
开始,就这么一声惊呼,由八个不同的嗓音同时发出的惊呼,骇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紧接着,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瓦尔特·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这是黎明前寒冷的时刻。矮树丛中,有许多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偷偷移动,黑暗里,不时有一两把铜铁利器的尖梢,被缕缕月光照得闪闪发亮。
突然,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瓦尔特·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瓦尔特·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作品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使施那夫斯的形象真实鲜明。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E.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3)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很精妙,请说明这些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处在全球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形的交叉点上:它一方面要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综合,一方面则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综合。这一情况发生的物质层面的根源在于,当代中国要跻身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这对中国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特殊的发展机遇。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很大的互补性。汤因比认为,稳定与活力是人类安居乐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恰恰分别蕴含了这两种东西。因此,他满怀希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两极——中西文化的接触,极有可能融会出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体现西方现代文化活力的、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人类得以生存,而且还能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不仅如此,汤因比还坚信,能够实现这种综合与统一的将不会是任何西方力量,而只有可能是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有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的悠久和深厚的历史传统,而且正在开辟和尝试走出把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避免二者的缺点这样一条道路。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乃至知识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式。华夏文化它将有可能做到:既享有科学理性所带来的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又高扬和弘大民族的人文精神;既获得经济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拥有经济效率,又具有社会公平。总之,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节选自侯才《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
6、下列表述不属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综合的问题。
B.中国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在于,当代中国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
C.中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在互补中共同发展,融合出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
D.中国文化有可能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西方现代文化体现的活力是人类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要素。
B.中西文化的综合与统一应该由中国来实现。
C.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稳定性的表现,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D.科学精神可以带来高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财富的增长,并提高经济效率;人文精神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公平。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定能把前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B.中国传统文化使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而西方现代文化又无法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所以中西文化的融合才有必要。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社会形式。
D.现代化从程度上可分为前现代化、现代化、后现代化三种,中国目前处于前现代化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后现代化阶段。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规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拨”、“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皇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16.本文主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除标点不超过10个字)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B.文章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目的之一是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C.林则徐在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曾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
D.文章第三段说:“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林则徐的这一功绩巨大。
E.本文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海豚书馆:中国历史上的纪年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jd_takcho(江苏)
jd_pinkel(陕西)
myzzbl(湖南)
Levin_WANG(浙江)
戒铭(四川)
墨罕(北京)
123北极熊(上海)
卫扶离(浙江)
不会卖萌的二货(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世界历史大事纪年表(1)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
约四千年代中期&&&&&&
埃及州(诺姆)形成&&&
乌鲁克文化&&&
苏美尔城邦形成&&&
约3100&&&&&&&&&&&&&
米那(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埃及前王国&&&
埃及第一王朝&&&
埃及第二王朝&&&
埃及古王国&&&
埃及第三王朝&&&
埃及第四王朝&&
金字塔的兴建&&&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
埃及第五王朝&&&
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
温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
阿卡得王国&&&
阿卡得国王萨尔贡一世&&&
埃及第六王朝&&&
阿卡得国王纳拉姆·辛&&&
埃及第一中间时期(第七至第十王朝)&&&
埃及第七王朝&&&
埃及第八王朝&&&&&
埃及第九王朝&&&
埃及第十王朝&&&
埃及中王国&&&
埃及第十一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
克里特早王宫时代&&
米诺斯王宫兴建&&&
埃及第十二王朝&&&
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第一王朝)&&&
埃及法老阿美涅姆黑特三世&&&
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
埃及第二中间时期(第十三至十七王朝)&&&
埃及第十三王朝&&
埃及贫民与奴隶大起义&&&
1786—约1603&&&&&&&
埃及第十四王朝&&&
克里特后王宫时代&&&
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
埃及第十五王朝&&&
埃及第十六王朝&&&
埃及第十七王朝&&&
迈锡尼坑墓王朝&&&
1595&&&&&&&&&&&&&&&
赫梯灭古巴比伦&&&
埃及新王国&&&
埃及第十八王朝&&&
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哈特谢普苏女王共治&&&
1400初&&&&&&&&&&&&&
迈锡尼圆顶墓王朝&&&
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顿)&&&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埃及法老哈列姆黑布&&&
埃及第十九王朝&&&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与赫梯缔结和约&&&
希腊多利安人南下,迈锡尼国家亡&&&
埃及第二十王朝&&&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
伊新第二王朝&&&
约1115—约1077&&&&&
亚述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一世&&&
&&&&&&&&&&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
十一至九世纪&&&&&&&
荷马时代&&&
海国第二王朝&&&
犹太国王大卫&&&
969—936&&&&&&&&&&
推罗国王希兰一世&&&
约960—约930&&&&&&
以色列—犹太王国国王所罗门&&&
945—525&&&&&&&&&&
利比亚·塞易斯时代&&&
约945—715&&&&&&&&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
945—924&&&&&&&&&&
埃及法老塞桑克一世&&&
883—859&&&&&&&&&&
亚述国王亚述那西帕二世&&&
858—824&&&&&&&&&&
亚述国王萨玛那萨尔三世&&&
818—715&&&&&&&&&&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
约814&&&&&&&&&&&&&
迦太基建城&&&
786—764&&&&&&&&&&
乌拉尔图国王阿吉什提一世&&&
776&&&&&&&&&&&&&&&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亚赛会&&&
约754&&&&&&&&&&&&&
罗马建城&&&
约754—约509&&&&&&
罗马王政时代&&&
约744—约727&&&&&&
亚述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
734—714&&&&&&&&&&
乌拉尔图国王鲁萨一世&&&
约730—715&&&&&&&&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
730—656&&&&&&&&&&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
722—705 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
722 亚述灭以色列王国&&
704—681 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
671 亚述征服埃及&&
668—626 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
664—525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664—610 埃及法者普萨美提克一世&&
632 古雅典基伦暴动&&
约628—551 琐罗亚斯德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
626—538 新巴比伦王国&&
约626—605 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萨&&
625—585 米堤亚国王奇阿克萨&&
621 古雅典德拉古立法&&
约616一509 伊特鲁里亚人占据罗马&&
612 米堤亚和新巴比伦联军攻占尼尼微&&
610一594 埃及法老尼科二世&&
655 卡赫美士战役亚述帝国亡&&
605-562 新巴比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约600 埃及法老尼科二世遣腓尼基水兵首次环航非洲&&
594 古雅典棱伦改革&&
586 新巴比伦灭犹太王国&&
585 米堤亚进攻吕底亚传5月28日日食&&
约578一534 塞维·图里乌及其改革&&
约565一485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560-527 古雅典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
558一529 波斯国王居鲁士&&
约554一489 古雅典统帅米太亚得&&
波斯征服米堤亚,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
546 波斯灭吕底亚&&
约544~493 印度摩揭陀国王频毗婆罗&&
约540一468 耆那教创立者筏驮摩那&&
538 波斯灭新巴比伦&&
约530 “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
529一522 波斯国王冈比西&&
525 波斯征服埃及&&
525-404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522 波斯高马达政变&&
522-486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
约509 “高傲者”塔克文被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508一507 古雅典克里斯梯尼改革&&
500 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米利都反波斯起义&&
500-449 希波战争&&
495一429 古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
494 罗马平民第一次撤离运动&&
约493-462 印度摩揭陀国王阿闍&&
490 马拉松战役&&
约488一480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
486-465 波斯国王泽尔士一世(薛西斯一世)&&
约484一425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483一396 维爱伊战争&&
480 德摩比利(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海战&&
478 “提洛同盟”(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建立&&
469一399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461 古雅典政治家厄菲阿尔特被刺&&
约460-约40O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约460一370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约451-450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布&&
希腊与波斯缔结《卡里阿斯和约》,希波战争结束&&
444一429 古雅典伯里克利时代&&
436-338 古雅典雄辩家伊索克拉底&&
431一404 伯罗奔尼撒战争&&
约430一354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427一34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古雅典与斯巴达签订《尼西亚斯和约》,柏罗奔尼撒战争暂停&&
413 雅典两万奴隶逃亡&&
411 古雅典寡头派(忒拉米尼等)发动政变&&
斯巴达统帅来山得入雅典城,建“三十暴君”统治&&
399 斯巴达基那敦起义&&
395-387 科林斯战争&&
390 高卢人进攻罗马,“鹅救罗马”&&
斯巴达与波斯签订《大王和约》(《安塔西达和约》)&&
384一32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梯尼&&
379-362 底比斯伊巴密浓达当政&&
387一377 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
376 古罗马《李锡尼法》通过&&
371 留克特拉战役,底比斯击败斯巴达&&
约364一324 印度难陀王朝&&
362 曼提尼亚战役,底比斯再败斯巴达&&
359-336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
343一341 萨谟奈战争(第一次)&&
338 喀罗尼亚战役,马其顿征服希腊&&
336-33O 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
336-323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334 亚历山大入侵东方&&
333 伊苏战役,亚历山大打败波斯王大流士&&
332 马其顿进占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始建&&
330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亡&&
约330一约275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
327或326 马其顿侵入印度&&
327一304 萨谟奈战争(第二次)&&
约324或约321一187 印度孔雀王朝&&
约324一300或321-297
印度孔雀王朝创立看旃陀罗笈多&&
312一64 塞琉西(叙利亚)王国&&
307-303、97一272 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
305一30 埃及托勒密王国&&
301 易普斯战役&&
298一29O 萨谟奈战争(第三次)&&
约287一212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基米得&&
276一168 马其顿安提柯王朝&&
271-213 亚加亚联盟统帅亚拉图&&
268一232 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
264一241 布匿战争(第一次)&&
约250 大夏建国&&
247一226 安息王国&&
247- 迦太基统帅汉尼拨&&
244一241 斯巴达国王亚基斯四世及其改革&&
241 迦太基雇佣兵暴动&&
235一222 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及其改革&&
234一149 古罗马政治家和作家大加图&&
221一179 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
218一201 布匿战争(第二次)&&
217 特拉西米诺湖战役,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阵亡&&
216 坎尼战役&&
215一205 马其顿战争(第一次)&&
约205一125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
202 扎马战役,罗马统帅大西庇阿胜汉尼拔&&
200一197 马其顿战争(第二次),罗马侵入希腊&&
194 卫满建立卫氏朝鲜&&
187一75 印度巽加王朝&&
马其顿战争(第三次),马其顿归属罗马&&
157一86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马略&&
149一146 布匿战争(第三次)&&
146 罗马统帅小西庇阿毁迦太基城&&
138一132 西西里奴隶起义(第一次)&&
133 拍加马王国亚里斯托尼哥起义&&
133一121 古罗马格拉古兄弟改革&&
121一63 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悌六世&&
约115一53 古罗马统帅克拉苏&&
111一105 朱古达战争&&
106一48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庞培&&
106一43 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西塞罗&&
104一101 西西里奴隶起义(第二次)&&
约100一44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恺撒&&
约98一54 古罗马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
91一88 意大利同盟者战争&&
82一78 古罗马苏拉独裁&&
82一30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安东尼&&
75一30 印度甘婆王朝&&
73一71 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70一19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63 古罗马喀提林事件(“阴谋”)&&
60一48 古罗马“前三头同盟”&&
59一后17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
58一51 高卢战争,罗马合并高卢&&
约57 新罗建国&&
48 法萨罗战役,恺撒击败庞培&&
45 儒略历始行&&
43一31 古罗马“后三头同盟”&&
42 腓力比战役&&
约37 高句丽建国&&
31 亚克兴战役,安东尼、克娄巴特拉七世败&&
30 罗马共和国终&&
古罗马奥古斯都(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蒲林斯制)&&
18 百济建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千纪年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