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求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的例文?
求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的例文?
09-06-29 & 发布
中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组长: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2006级高二(5)班 赖梓豪组员:张惠华、苏俊铭、梁元俊、陈浣雯指导教师:曾洁玲学科:政治一、问题的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作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二、具体目标1、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当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2、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实现预设目标。三、研究过程我们的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我们对三水华侨中学40名学生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36份(男生18份,女生18份)。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1、准备工作:在众多课题中我们选择了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2、调查过程:把调查问卷派到同学们的手中。调查对象是高一的男女生。3、统计过程: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问卷进行统计。4、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另外还参考查询到的资料,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分析对象,撰写成文。四、分析和结论(一)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1、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消费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所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第二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约64%的中学生每月花费比较合理,只有小部分中学生的花销较大。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根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1)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协调。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阅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2)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之后,居于第三位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变化也是中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你认为高中生的月消费应在
  300元以下   300—400元   400—500元  500元以上
   人数 17      12       3      4
 百分比     47.2%     33.3%    8.33%     11.1% 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关于银行卡
使用情况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没用过   没见过
  人数    5    12    18      1
 百分比   13.9%    33.3%    50%     2.8%
拥有情况         有   偶尔有    没有  很快就会有
  人数     18     7     11      0
 百分比    50%   19.4%    30.6%      0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第一题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数目可观。据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中学生再也不是过去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翁。另外,第十题显示,有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更有66.1%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也充分证明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的思考逐渐趋于成熟。                                经济来源
   父母    其他亲属   你的储蓄 自己的劳动所得
   人数    34      2      3       2
  百分比    94.4%     5.6%     8.3%      5.6%
                       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有          无
        人数          31          5
       百分比         86.1%         13.9%
     
                     消费时是否考虑家庭情况
                是          否
       人数         34           2
      百分比        94.4%          5.6% (二)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的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
      合理     一般     不合理
     人数       22      12       3
    百分比      61.1%     33.3%      8.3% 2、攀比现象严重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于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扭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有无攀比现象
       有        无     不知道
    人数        19        9        8
   百分比       52.8%       25%      22.2%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到位据第八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子女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家长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
     经常     不经常       没有
    人数       14       14        8
   百分比      38.9%      38.9%      22.2%
                        自食其力的准备情况
        心理上            有      无
    人数      24      12
   百分比      66.7%      33.3%
    行动上    
     人数      22      14
   百分比      61.1%      38.9%
                         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
           是           否
       人数            21           15
      百分比          58.3%          41.7% (三)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1、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合理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待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唯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分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3、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研究的收获1、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而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们的一些关于消费的观念和消费方式等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看来,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一致的,并且,大多数的同学们也能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加强理财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消费问题。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收获,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了,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通过大家努力,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教师评价: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能互相协助,态度认真,不怕困难。论文行文流畅,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同学们在整理材料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要注意分析的深度,如能更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一贯所倡导的  五、六十年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明确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更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实质上也蕴含着劳动教育。97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明确倡导中小学生要热爱劳动。由此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措施,也是当代世界生产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包含内容甚广,其中劳动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农村小学生劳动素质现状调查及成因  五、六十年代,一提到“农村孩子”,给人印象是“朴实、勤劳”。那时,几乎所有的农村小学生都会干家务活,平时一放学和星期日,有的提着篮、背着筐、拿着镰刀去割草,有的喂鸡鸭放牛羊,有的还参加一些农田劳动。“劳动光荣”思想在社会上很盛行。八十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教育发展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方面重文轻劳思想作祟,社会上、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一股“望子成龙”、“跳农门”思潮。学校受应试教育束缚,明显存在片面讲分数、追求升学率倾向,忽视学生劳动教育。这个时期,农村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明显淡化,不爱劳动、害怕劳动现象很普遍。进入九十年代,不论是杜会舆论导向,还是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宣传、领导力度都是不够的。学校对于劳动教育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农村小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滋长了他们“骄”“娇”两气。随着农村经济模式变化,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存在不爱农、不学农、不务农的现象,对农村小学生影响很大,使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艰苦生活环境的磨炼,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少农村小学生也养成了讲吃穿、乱花钱、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的简单劳动也依赖父母。  我们学校地处交通要道,又是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除少数外省市借读生,其余均是清一色农家子弟。我们曾对三年级以上653名小学生就劳动认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能力、艰苦朴素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类别劳动态度 每月人均零花钱28.8元项目喜欢劳动程度当农民程度喜欢一般不愿意无所谓不人数22939925102269284选择频率35.161.13.815.640.943.5  表二类别自理劳动项目洗鞋、洗衣服叠被子、铺床扫地程度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人数268343422913233929833718选择频率4152.56.544.649.55.945.651.62.8  表三类别生活劳动项目拣菜、洗菜烧饭、炒菜洗碗筷程度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人数10741613010239515623338139选择频率16.463.719.915.660.523.935.758.36  表四类别生产劳动项目喂鸡鸭除草摘菜、种菜程度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经常有时不人数992393155223536671324258选择频率15.236.648.28365610.949.639.5  农村广阔天地曾滋润、养育了一批批朴实、勤劳的农家孩子。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生不爱农村,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技能低下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调查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如下几种令人担忧的趋势:(1)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发展,而是相反;(2)农村小学生对各类劳动参与率低,且参加情况差异大,越是辛苦花力气的劳动参与率越低,坚持参加自理劳动不足1/3,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只有20%-25%,而常能参加简单生产劳动的只有10%-15%;(3)环境变化起着一定熏染作用。搬迁到城镇的农村小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四分之一学生家庭搬迁到镇上居住),由于劳动内容、场所减少,劳动习惯养成更差,极少参加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基本不参加。  综合上述,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结合正面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努力去改观这种现状。  加强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第一,要重视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劳动教育新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教育和各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他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知,较少针对学会做事。而另外两种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也被看作是前两种学习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当前,我们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既要让小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目的,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理,又应让他们知晓劳动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两大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劳动的含义也发生着变化,劳动不再是谋生一种手段。体力劳动的强度日益减轻,单纯的体力劳动正在被更带有知识性和脑力性的生产劳动所取代,但不管是劳动形式变化,还是劳动价值的变化,社会现代化既需要培养大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少大批的工人、农民,不能缺少大批的热爱劳动、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从我国国情来分析,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组织和指导好农村小学生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家庭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简单生产和科技劳动,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磨炼意志,增强体质,陶冶情趣,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培养自力更生和创造精神。  第二,劳动教育要体现知行结合原则,特别要重视体验教育。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力度,明确劳动教育任务、目标,开设好劳动教育课。教育和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劳动习惯,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还要让小学生明白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代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在成才过程中,劳动是必修课。  要注意优化劳动教育环境,如我校有五百多名农村小学生在校用午餐,针对他们浪费饭、菜的现象,我们在餐厅醒目的地方,张挂一些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等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标牌,经常展示一些农村小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校园劳动的照片,起到宣传作用。  我们还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劳动教畜资源,加强劳动基地建设,开展好劳动实践活动。这对乡镇农村学校来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上海菜篮子工程单位----农篮公司,腾达毛巾厂既是我们学校德育基地,又是学工、学农劳动基地。我们定期请这些单位领导和技术员来校讲菜篮子工程重要性,以及传授怎样栽培蔬菜技术,毛巾生产工艺流程,并组织小学生到实地考察和实践。在农忙季节,要求和组织小学生到田头,感受农田劳动艰辛和领略丰收喜悦。我们还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在每周中“当一天真正农家娃”,并写好劳动日记,班主任、语文老师要经常阅看。  我们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安排好自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一些简单生产劳动,我们还开展“当劳动小主人”活动,教育和要求小学生自己事自己做,自己东西自己洗。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校园劳动,如辟出一些绿化地交给小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采购树苗和花种,亲自动手种植、浇水、管理,命名为少年林等。对没有成活小树,他们还会分析原因,到第二年的植树节,他们就会及时补种。这些小学生有空就去观看亲手种植的小树和盆花,心里甜滋滋的,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幸福。  通过这些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农村小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熏陶、情感交融、意志培养、知识积累、技能互补。  第三,劳动教育要注意针对性、艰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  根据市情、县情、乡情,学校可以自编一些劳动教育乡土教材,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海郊区各个乡镇在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开发了一些特色项目,如特种家禽养殖,珍贵水产饲养,菌类培植,花卉栽培等等。学校编写劳动教育乡土教材时,也可将这些劳动项目内容编写进去,使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我们泗泾地区,培植蘑菇比较有名,我们就可编写一些关于蘑菇如何栽培和管理的教材,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试验,初步掌握培植蘑菇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受当地欢迎,最符合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  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趣味型”“知识型”和“艰苦型”相结合的劳动竞赛。如进行穿衣服、系鞋带、洗手绢、洗衣服、穿针线、钉纽扣、包书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进行剥豆、削土豆皮、削水果皮、包水饺等家务劳动比赛;进行挖坑种树、挑土负重简单生产劳动竞赛;还可开展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劳动竞赛。同时,评选出一批劳动小能手起示范表率作用。特别是小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奖或予以认可后,他们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我们曾组织过剥毛豆、蚕豆比赛,小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回家就练,手剥疼了也不叫苦。这样既有利于变被动劳动为自觉劳动,又有利于坚强毅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劳动教育发展。  第四,要通过立法等手段,保证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参与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有必要制订劳动教育法规,促进我国的劳动教育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学校应坚持劳动教育制度化,建立劳动检查、总结、评比制度,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案,定期对学生劳动认识、劳动态度、劳动实践、劳动习惯、劳动成果进行考核鉴定,并将劳动教育达成度作为班级评先和个人操行评定、三好学生评定基本依据之一。学校要经常分析研究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利进一步改革和深化劳动教育。  人类离不开劳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即使国家进入到现代化程度很高阶段,也同样离不开劳动。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劳动是立国之本;对于个人来说,劳动是成人之本,成才之本。从我国国情分析,农村学生始终占全国青少年的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是现代教育需要,是现代化建设需要,是21世纪需要,是农村学校当务之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部分学生感到羡慕,然后纷纷效仿,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种追逐潮流时尚的感觉。&&&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国目前中学生的消费人数高达7300万,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势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据初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人均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达到500多元;而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学生约占了80%,其中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的占了50%,而30%至40%的女声则热衷于书店和商店,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25%左右的中学生其印象最深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等。&&&&长期以来,假期消费在学生生活中一直扮演看调剂品的角色,他被认为是文化生活的一种补充。60%的中学生认为假期消费本来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在我们目前看来,多数区县城市中,因环境的局限,除少数学生能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文娱,体育领域之外,大部分学生的假期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的小天地了被动的进行,如闲聊,闲玩,看电视等,另有相当于50%的中学生则沉浸在无所事事的消费之中,如打扑克,打电子游戏机等,还有50%的中学生则从事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而在一些专门为学生提供的消费活动中心看到的中学生,简直少的可怜。&&&&&其次,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也在日趋加温。就拿我们就读的实验学校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物的同学很少,男生一般都请吃饭,而女生都是送小礼品或小玩意。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1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据了解,学生这些人情费的支出,主要向家长要。面对学生这一消费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能合理进行?政治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收入和关注往往是超过对自身的关爱,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吃要好,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档消费,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校园里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主张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有个家的不同的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觉得“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首先,应树立适应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应中学生正常需求量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合学生的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学生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份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吃,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其次,中学生还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着个。”“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如有的同学进营业性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好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应当走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等,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惕,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在中学生中要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应当从消费行为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部分学生感到羡慕,然后纷纷效仿,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种追逐潮流时尚的感觉。&&&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国目前中学生的消费人数高达7300万,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势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据初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人均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达到500多元;而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学生约占了80%,其中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的占了50%,而30%至40%的女声则热衷于书店和商店,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25%左右的中学生其印象最深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等。&&&&长期以来,假期消费在学生生活中一直扮演看调剂品的角色,他被认为是文化生活的一种补充。60%的中学生认为假期消费本来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在我们目前看来,多数区县城市中,因环境的局限,除少数学生能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文娱,体育领域之外,大部分学生的假期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的小天地了被动的进行,如闲聊,闲玩,看电视等,另有相当于50%的中学生则沉浸在无所事事的消费之中,如打扑克,打电子游戏机等,还有50%的中学生则从事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而在一些专门为学生提供的消费活动中心看到的中学生,简直少的可怜。&&&&&其次,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也在日趋加温。就拿我们就读的实验学校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物的同学很少,男生一般都请吃饭,而女生都是送小礼品或小玩意。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1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据了解,学生这些人情费的支出,主要向家长要。面对学生这一消费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能合理进行?政治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收入和关注往往是超过对自身的关爱,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吃要好,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档消费,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校园里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主张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有个家的不同的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觉得“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首先,应树立适应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应中学生正常需求量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合学生的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学生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份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吃,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其次,中学生还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着个。”“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如有的同学进营业性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好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应当走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等,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惕,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在中学生中要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应当从消费行为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