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池里有蓝藻发生了,目前还没大面爆发,蓝藻水解燕窝丝肽精华肽哪有卖。

反思 下一次“蓝藻”会在哪里现身
-焦点网谈 -法制网
发布时间: 【】【字号
  太湖排污达标标准有望提高    
  法制网无锡6月3日电 记者丁国锋 “提高太湖排污达标的标准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将加快‘引江济太’工程,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今天对记者说。
  “实现达标排放后水质为何还在恶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说。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那些所谓已经“达标”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废水,如果按1∶9以上的比例用洁净水来稀释后,纳污水体才能够勉强达到地面三类水的标准。但现在太湖流域的水体,哪里有这样的好水来释污?结果是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脏上加脏。
  “沉积在湖体淤泥里的有机物和有害金属元素不加以清除,很难彻底改善水质。”无锡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事件的发生使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将大力推动我们治理太湖的决心。”毛小平向记者表示。
太湖蓝藻事件警示 排污达标标准过低 执法不严处罚无力 饮用水危机难摆脱 
反思 下一次“蓝藻”会在哪里现身
   
法制网记者 丁国 锋
  “蓝藻技术处理取得决定性进展,无锡市民将重新用上清洁水。”6月3日早晨,江苏省无锡市的张女士一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新闻,便马上奔到自家的水龙头前。
  拧开接上一碗,又是看又是闻,还用手指蘸了一点儿,放到嘴里尝了尝。“好像没有臭味了。可我还是放心不下,给家人做早点时,用的还是桶装纯净水。”张女士对记者说。不过,自从太湖蓝藻引发饮用水危机后,第一次从水龙头里接到无色无味的清水,张女士还是兴奋不已。
  记者来到解放西路的几家饭店,服务员告诉记者,近几天用餐的客人明显减少,饭店一天要用掉桶装纯净水三十多桶。而沿街的很多宾馆,“客房暂停”的告示也还没有摘。
  “谁也没有预料到,年年会爆发的太湖蓝藻今年来得这么厉害、这么突然,并迅速演化成一场威胁几百万市民生活用水的严重危机。守着太湖却没有水喝,无锡发展得够好了,政府要那么多GDP干什么,是关心民生的时候了。”一位公务员抱怨道。
  就在昨天下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称:6月2日上午8时至10时,对无锡市中桥、贡湖、充山、锡东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进行了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出厂水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标准。威胁两百多万市民饮用水安全的危机初步得到了缓解。
  但据专家介绍,随着未来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水源地水质污染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遏制。“不知道下一次爆发会在什么时候!”一些市民向记者道出忧虑。
无锡陷入饮用水危机
  自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高温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湾,比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
  5月28日,无锡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太湖蓝藻治理的紧急预案,水利部太湖局紧急启用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从长江实施应急调水。
  5月29日,无锡市区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发了无锡市有史以来因太湖蓝藻爆发导致的最大规模的供水危机。
  5月30日,根据水利部的要求,太湖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无锡市人民政府紧急会商,最大限度地加大望虞河引江入湖水量,在当天下午还拆除了管杜山围堰,并协调常州武进港水利枢纽关闸挡污,加大了江阴沿江水闸泵站引长江水力度,共计调引长江清水超过3.67亿立方米,入湖超过1.9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市面上的桶装纯净水价格疯长,有的卖到35元一桶,很多地方出现了水荒。
  5月31日至6月1日凌晨,无锡市气象局发射了共计15枚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弹,27小时内湖区雨量平均超过23毫米,大大缓解了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压力。
  在政府的干预下,很多水果店、棋牌室、理发店门口开始卖水了,但瓶装矿泉水价格涨了近一倍。
  6月1日晚8时,无锡市太湖蓝藻应急指挥部传出消息,蓝藻技术处理经实验后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无锡市民有望在未来几天重新用上清洁水。目前,恢复正常供水的初步目标已经实现,无锡房管部门也通知全市小区物业打开水箱放空存水。
污水加污水脏上加脏
  按照事件发生之后无锡市政府对公众的解释:这是一次“水生态灾害”。
  危机发生后,无锡市在几天内几乎是全城动员,面对危机。那么,这次饮用水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据了解,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给太湖带来了沉重的环境污染压力,太湖流域范围的各类河湖水体,隔三岔五地变黑、变红、变黄,太湖水体和沿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太湖的水环境问题,一直是无锡市民心中的隐痛,日复一日,挥之不去。
  据了解,就在爆发这次严重危机之前,无锡市政府治理太湖水环境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歇,各种有关治理蓝藻的研讨会、论证会、达标排放行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近几年共搬迁、关闭了沿湖企业48家,退渔还湖3282亩。”无锡市环保局法规处长高叶青对记者说,“但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氮、磷的含量,这些污染源大部分由生活污水带来,在水体和湖底淤泥的含量都很高,不容易清除。”
  当记者问到为何不能及时清淤时,高叶青说:“面积太大,理论上讲应该,但这样的工程要花多少钱啊!太湖这么大,可不是西湖啊!”
  “实际上,对水体进行清淤,是解决问题的直接途径。”一位环保局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农村为了养鱼每年冬天要抽干河道里的水,农民们都下河床挑淤泥。但是现在,农民都进城打工去了,养鱼的都进了开挖出的鱼塘,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多少年都没有彻底清理了,沉积在湖体淤泥里的有机物和有害金属元素不加以清除,很难彻底改善水质。”
  同时,在湖区受到严重污染的淤泥不能“痛下决心”治理的情况下,沿湖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却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向太湖排放,考验着湖体的承受能力。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总工程师黄宣伟说:“那些所谓已经‘达标’了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废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洁净水稀释后,纳污水体才能够勉强达到地面三类水的标准,也就是达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标准。但现在太湖流域的水体,哪里有这样的好水来释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脏上加脏。”
  “按现在的城乡排污量和达标排放的标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远达不到清洁地面水的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后水质为何还在恶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说。
  据了解,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了解了无锡蓝藻事件后强调,要以铁腕治理“三废”,太湖和周边地区除小化工企业要坚决实施关停并转外,还要实行更严格的区域环保制度,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环保标准,并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要加快建设更多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坚决把农业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减少到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提高太湖排污达标的标准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将加快‘引江济太’工程,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力度,这次事件的发生,将大力推动我们治理太湖的决心。”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向记者表示。
太湖蓝藻爆发或许不完全是坏事
  经历了这一次水危机之痛,我们应当认识到,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危机和饮用水水质恶化引发的公共危机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超标准排污、围湖造田、网箱养殖、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在“GDP政绩观”麻木、放任污染行为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个个重病缠身的河流湖泊一再承受着极限。
  久负盛名的“八百里洞庭”从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到解放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再到2005年的2840平方公里,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围湖造田”等人为原因是“主凶”。
  鄱阳湖同样受伤不轻,2000多公里的湖岸线曾减少了近一半,水域面积也曾由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一度缩小至3900平方公里。
  巢湖全湖总体已经呈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而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水域距合肥市、巢湖市较近,尤以合肥市饮用水源所在地最为严重。
  滇池水质自1988年以来基本为5类、劣5类。在入湖污染总量构成中,城市生活污染仍占主要地位,占入湖总量的52%至74%,在环保部门已监测的19条入湖河流中,90%以上的河道水质均为劣5类,湖水属重度富营养状态。
  根据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在2005年监测的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2类水质的湖(库)只有2个,仅占7%;3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4类水质的湖(库)3个,占11%;5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5类水质湖(库)竟达12个,占43%,被污染的湖(库)高达72%。
  治理水污染,靠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靠法制。”
  我国有水污染防治法,而且刑法“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将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罪”等规定都很详尽,但由于目前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相关处罚程序制度建立不到位,种种“不够”,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环境治理的要求。
  因此,在完善法律和严格执法方面,我们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
  无锡太湖的此次蓝藻爆发,或许不完全是件坏事。至少,在环境污染不重拳治理就会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的公共安全危害的这一认识上,可谓给我们敲了一声洪亮的“警钟”,如果再不警醒,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问:
  下一个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湖泊是哪个?
  下一个出现饮用水危机的城市又是哪个?
  但愿这样的危机,在未来的时间内,越来越少,越来越远。
 <font face="楷体_GB年6月3日,长江武汉段江面出现大面积绿色藻类植物。 李理 摄
  日,安徽合肥,在巢湖沿岸,大面积的蓝藻污染了湖水。&#160; 江永 摄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
&#160; &#160; &#160;最近在做一个课题,找不到蓝藻爆发的条件.不管是人为的,自然的,不管是小是大都可以.最好还有治理蓝藻的方法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最近在做一个课题,找不到蓝藻爆发的条件.不管是人为的,自然的,不管是小是大都可以.最好还有治理蓝藻的方法
最近在做一个课题,找不到蓝藻爆发的条件.不管是人为的,自然的,不管是小是大都可以.最好还有治理蓝藻的方法
蓝藻主要是水质不好(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又连续多天高温无雨所引起大量繁殖.蓝藻在高温状态下能很快大量繁殖.治理:杜绝污染源,组织人员打捞海藻,如老天帮忙,一场大范围的降雨能大大缓解蓝藻的繁殖速度,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影响和导致蓝藻爆发的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太湖蓝藻的爆发和生物治理98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太湖蓝藻的爆发和生物治理98
资源与环境;责任编辑叶佳林;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07年4月底5月初,太湖梅梁湾提前爆发了大规;一、太湖蓝藻爆发及其生态影响;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二、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太湖蓝藻爆发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戈贤平陈家长吴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中国水产》2008年第3期
资源与环境 责任编辑  叶佳林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2001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六”字方针。2007年4月底5月初,太湖梅梁湾提前爆发了大规模的藻类水华,导致周围水域大面积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生产。特别是5月29日,在高温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使全市市民的饮水水源地被污染。现场虽然进行了应急处理,无奈蓝藻爆发太严重而无法控制。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浓浓腥臭味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因蓝藻爆发而引发的公共危机迅速通过传媒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一、太湖蓝藻爆发及其生态影响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而此次太湖蓝藻的爆发,是太湖水质富营养化加剧、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太湖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太湖蓝藻的爆发又加剧了太湖的水质污染,对太湖生态环境及沿湖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太湖蓝藻爆发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0.02mg/L和0.3mg/L,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戈贤平  陈家长  吴  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14081《中国水产》2008年第3期      7资源与环境责任编辑  叶佳林富营养化的状态。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水中营养物的浓度和含量,而且与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盐的负荷量密切相关。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整个太湖全湖平均氮磷含量分别高达4.0mg/L和0.13mg/L,已远远超过富营养化湖泊的标准,藻类已经呈全湖性分布。造成太湖水体氮磷增高,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太湖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巨大。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增多使得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量迅速增大,成为太湖河网地区氮磷指标的重要来源。据太湖流域管理局资料显示:2005年,太湖流域点源废(污)水排放量为60.4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5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36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9.4亿吨。如此巨大的排放总量,导致在太湖各湖区中地处角落的五里湖、梅梁湖和竺山湖水质最差,2002年以后均劣于Ⅴ类。东太湖水质为Ⅱ ̄Ⅲ类,东部沿岸带水质为Ⅲ ̄Ⅳ类;其余湖区水质均为Ⅳ类。2000年 ̄2005年间,太湖全湖平均水质为Ⅳ类。多数水体的使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导致流域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当污染连年加剧时,蓝藻一年比一年来势凶猛。2006年,太湖里的蓝藻一直持续到10月份才完全消失。而2007年,藻类已呈全湖性分布。2.环太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上农家肥不再被利用,农民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不少农村河道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化粪池”和农村垃圾的倾倒场所。其次,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60%以上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排入河道水体。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从1979年的24.4kg增加到目前的66.7kg。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kg。另外养殖业的污染也在不断加大,仅江苏苏州一个市上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和水产养殖户分别有一万多家和六万多户,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道。140多万亩的水产养殖水面,大面积进行网围养殖,虽然研究和实践已证明生态型的水产养殖并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但一些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则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3.气候变化及湖体水循环能力降低。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环太湖区域冬春季温度逐年上升,导致越冬藻类数量的提升和爆发性生长期的提前。同时由于太湖流动缓慢、蒸发量大,降水补充少,水位下降,水循环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从而促进了太湖蓝藻的爆发性。2007年1月 ̄4月太湖水温高于正常年份,尤其是4月25日以后太湖水温一直维持在20℃以上,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条件;2007年1月 ̄4月太湖水位相对较低,4个月平均水位为2.94m,比常年平均水位低5cm,单位水体光照强度较大,再加上整个太湖水温相对较高,促进了藻类生长;同时,2007年1月 ̄4月偏南风风向显著高于往年平均,使得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湾聚集,加上3月至4月风速明显偏小,有利于微囊藻上浮形成水华。三、太湖污染的生物治理措施太湖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全流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环太湖流域区的统一行动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在于污染源的治理。只有从源头解决,通过堵源截流,彻底解决太湖的污染来源,才能还太湖一个“清白”。但这项工作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才能实施和落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作为农业部的部属研究所,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长期开展了太湖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净水渔业”的实施方案,并在五里湖的综合治理中初战告捷。针对太湖污染水域的环境修复,我们认为在生物治理方面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1.建立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生态系统。该技术是直接在严重富营养化的大体中,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的高等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微生境的特点,利用漂浮、浮叶、沉水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净化富营化水体。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可使藻类生物量下降58%,总氮下降60%,总磷下降72%,可溶性磷酸盐下降80%,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抑制藻类的生长,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吸收、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使得整个系统处于良性状态。上述方法取得的水生植物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动物饵料,同时能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如作为水稻基肥、追肥,可亩增产75kg ̄100kg,在莲田使用可增产8% ̄10%,且可亩节约化肥15元;用做鱼饲料,50kg可增重1kg鱼,利用做猪、鸡、鸭青饲料,能减少精饲料20% ̄30%,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投放滤食性鱼类进行生物控藻。通过品种改良、搭配和养殖新技术的使用,在生态功能区引入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鲢鱼、鳙鱼、细磷斜颌鲴等。利用鱼类来稳定生态群落,平衡生态区系。通过鲢、鳙鱼的滤食作用,一方面可直接消耗水体中的过剩的藻类,另一方面可消耗利用水体中其它的浮游生物,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总含量,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据测算,每产出1kg花白鲢将从水中带走29.40g氮、1.46g磷、118.60g碳。根据2006年渔业统计年鉴,全国鲢鳙鱼的养殖产量为608.75万吨。据此算得,鲢、鳙鱼从水体中带走的氮、磷、碳总量分别为17.95万吨、0.92万吨和72.59万吨,相当于39.02万吨尿素和10.50万吨特极品过磷酸钙。据研究,只要水体中鲢、鳙鱼的量达到46g/m3 ̄50g/m3,就能有效地遏制蓝藻水华。此外,投放底栖动物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控制效应也十分明显,并有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3.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是在深入调查湖泊、水库等水域生态系的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了解生态环境恶化对这些重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确立影响湖泊、水库水域(下转第11页)8     《中国水产》2008年第3期资源与环境检测以及放流效果评价等环节由相关的水产科研院所或高校承担,对放流品种的亲体选育和苗种培育可公开向社会招标,由达到相关资质的单位来承担,这就要求农业部制定有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品种的亲体选育和苗种培育单位的资质标准。关于资质标准的认定应有省级及以上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考核后予以确认,并发放资质证书。为高效完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建议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各环节操控规程标准。5.建立民主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决策与管理机制。成功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不仅能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也能提高渔民收入,繁荣渔区经济,保持渔区稳定。相反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不慎,不但无助于渔业资源的改善,反而会起到破坏作用,这将直接影响到渔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增殖放流是一件极为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所以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建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案制定要经渔业专家论证,并召开听证会,听证会人员须有渔业生产者代表、水产品消费者代表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然后决定是否实施或作相应修改后实施。方案实施中,要积极组织渔业生产、水利工程、环保、交通、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由于环境污染、水利建设、围湖造田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渔业资源处于不断衰退状态,严重影响到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在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群落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我国增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进而促进我国渔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叶佳林(上接8页)生态系的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提出湖泊、水库水域生态环境和珍稀、经济水生生物保护和种群恢复的对策。要对太湖的水生生物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太湖水生生物资源的变动规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当前首先要进行水生生物资源普查,加强对珍稀品种和经济品种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地开展资源的增殖和放流,将太湖的渔业功能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4.建立蓝藻爆发的预警机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太湖的贡湖建立了太湖水环境野外观测台站,将对太湖水环境现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解太湖蓝藻的消长变化规律,对太湖蓝藻动态进行预测预报。通过对与蓝藻爆发相关的水质、生物因子的研究,了解其内在的关联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将建立藻毒素检测方法,使其能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并建立蓝藻有害藻类种原库,对国内有毒品系进行分离、鉴别、保存,并进行产毒特性的筛选,建立适宜它们的培养条件以及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此外,还将建立以背角无齿蚌作为指示生物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为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和监测环境污染服务。5.科学规划太湖全流域的水产养殖。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九五”期间,通过国家科技攻关专题筛选出蟹鱼混养、蟹鱼轮种轮养、河蟹养殖、草食性鱼类五项网围养殖技术模式,并在东太湖1.5万亩水域中成功示范推广,达到了湖泊养殖氮、磷的投入呈负增长,使养殖污染转为养殖治污,对制约湖泊的富营养化、沼泽化进程以及植被保护作用明显。在获得养殖高效益的同时,又充分兼顾了湖区水利、航运、自然景观,使湖区综合生态同步改良。因此,在当前的太湖综合治理中要合理控制围网养殖规模,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并兼顾到围网区域的整洁美观,创造与环境相统一的自然景观。需要对环太湖区域的水产养殖现状进行调查,摸清渔业在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份额和作用,为调整养殖结构、改善养殖模式、指导养殖生产提供依据。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区域内规划为主养区、混养区、湿地净化区和水源区这四大功能区,构建养殖池塘―湿地系统,实现养殖小区内水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多级生物系统修复技术,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进行修复。四、湖泊的渔业利用和保护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天然捕捞――资源增养殖――规模型网围养殖的历史轨迹。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湖泊渔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解决曾经的“吃鱼难”问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很多湖泊也因此成为当地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然而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网围和围湖筑池等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对天然水域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网围养殖面积发展失控、低值鱼和低质饲料的大量投喂、湖泊周边池塘养殖用水的直接排放等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也对湖泊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太湖蓝藻爆发给渔业工作者新的启迪,湖泊渔业只有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才有新的生命力。为了探索我国湖泊渔业发展的方向,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湖泊渔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研究工作,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湖泊渔业发展的新路子――净水渔业。所谓净水渔业,就是指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以改善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保障生态平衡,从而既达到保护水环境,又能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为目的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以渔治水和以渔养水”。近年来我国许多湖泊环境已在整治,包括:污水截流、生态清淤、退渔还湖、动力还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然而,上述的综合治理是通过外源性的调控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而运用生物内源性手段,即利用鱼、虾、贝、藻为主要实验生物进行生态修复,以渔治水,修复与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实现湖泊水体多功能的服务价值,维持稳定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可以达到外源性手段所不能及的目的。因此,发展净水渔业是一项渔业和环保双赢的发展之路。《中国水产》2008年第3期      11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太湖蓝藻的爆发和生物治理98等内容。
 (一) 、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 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更应该 注重全区的综合治理, 主要采用用生物调控措施实现湖内生态恢复,着力改善...  一条 鲢鱼一共能吃掉 60kg 左右的蓝藻。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 1 亿元、大约 2.8 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通过鱼类的代谢,蓝藻最 终...  据了解,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 季大量繁殖, 腐败死亡后...五是根据 国外治理蓝藻的经验,研究为太湖流域购买捞藻船,从太湖流域发生蓝藻开始...  到 2007 年 5 月 29 日无 锡太湖蓝藻全面爆发,导致无锡城市水危机;随后安徽...第一,生物防止法。蓝藻是淡水鱼类的食物,因此可以通过投放 此类鱼苗治理藻类,...  的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 2007 年太湖无锡 水域的大规模蓝藻爆发却令人们对其...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 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  蓝藻等藻类是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 类,防止藻类爆发。 蓝藻...意义: 太湖蓝藻的爆发不仅造成了太湖水域内鱼虾等生物的大量死亡, 还给整个太湖...  太湖污染与蓝藻爆发防止措施探析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选填,简要介绍文档...更应该 注重全区的综合治理,主要采用用生物调控措施实现湖内生态恢复,着力改善和...  5,今年6月以来,我国太湖和滇池出现蓝藻大规模爆发,...生物因素:生物特点(有伪空胞使蓝藻控制浮力,使其...蓝藻的危害与治理 暂无评价 4页 2.00 夏季池塘...  为进一步巩固 已取得的饮用水源水质治理成果, 该县拟试验投放滤水生物河蚌, 再...[2 ]顾岗.太湖蓝藻爆发成因基辅营养化控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肽键水解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