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煮烟霞水,越南美女一晚是多少钱读心灯

当前位置:&&>&&>&&>&&>&&>&正文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16:57:56
  茶叶外形简单但内涵丰富,内涵包括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茶之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很难用具体的形象确切地表达出来。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诗词、文赋等文学形式,当仁不让地大显身手了。
  多少文人学士,与茶“结缘”。他们爱茶、恋茶、颂茶。所以,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以茶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琳琅满目。这些作品借茶为题,用茶抒怀,写人、写物、写情,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的喜爱。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唐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恐乖灵草性, 事皆手亲。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敲石取鲜火,撇泉腥鳞。
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
荧荧风铛,拾得堕巢薪。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
宛如摘山时,自指下春。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此游醒趣,可以话高人。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赵莒茶宴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喜园中茶生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吴僧漫说鸦山好,述叟休夸乌嘴香。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蒲酒对病眠人。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ゼ囊叭思摇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湖州贡焙新茶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西陵道士茶歌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尝茶和公仪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烹北苑茶有怀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次韵曹辅寄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谝香肌粉末匀;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寄茶与平甫
观化十五首(选一)
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
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踯躅南溪花。
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
雪芽近于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临安春雨初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伯坚惠新茶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选二)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喜春来*赠茶肆(选三)
茶烟一缕轻飞扬。
兔毫盏内新尝罢,
金芽嫩采枝头露,
搅动兰膏四座香,
留得余香在齿牙,
雪乳香浮塞上酥,
烹煎妙手胜维扬,
一瓶雪水最清佳。
我家奇品世间无。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君听闻,声价彻皇都。
伯自子惠虎茗谢之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虎丘春玟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乱坏啤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题《品茶图》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余姚瀑布茶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鱼前。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两_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F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盛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 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m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S,自作蒙山紫笋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至于现代,咏茶诗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
  中国的茶诗、茶词,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十分广泛,如写名茶的有王禹的《龙凤茶》、范仲淹的《鸠坑茶》、梅尧臣的《七宝茶》、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苏轼的《月兔茶》、苏辙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于若瀛的《龙井茶》等等。写名泉的有陆龟蒙的《谢山泉》、苏轼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朱熹的《康王谷水帘》等等。写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陆龟蒙分别作的《茶k》、《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瓯》等等,写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皮日休的《煮茶》、苏东坡的《汲江煎茶》、陆游的《雪后煎茶》等,写品茶的有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白居易的《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之》、刘禹锡的《尝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等。写制茶的有顾况的《焙茶坞》、陆龟蒙的《茶舍》、蔡襄的《造茶》、梅尧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等,写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张日熙的《采茶歌》、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陆希声的《茗坡》、朱熹的《茶坂》、曹廷栋的《种茶子歌》等等,在历代诗人中,由于他们爱茶、饮茶,因而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的句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咏》诗中,有“从来佳茗如佳什”,将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诗中,“若不愧杜蘅,清堪拚椒菊”,将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词》中,“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将茶比作琼浆,都表达了对茶的赞颂。陆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陆羽自比,在《试茶》诗中称道: “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表示宁可舍酒取茶;沈辽在《德相惠新茶奉谢》诗中认为: “无鱼乃尚可,非此意不厌”,则表示愿意取茶舍鱼,都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在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除写谢孟谏议寄新茶,和对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余写的是煮茶和饮茶的体会。诗中说由于茶味好,诗人连饮数碗,每饮一碗,都有一种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卢仝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茶感受,对提倡饮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唐以后,卢仝连同他的七碗茶诗一起,每每为后人所传诵,卢仝亦从此被后人称之为爱茶诗人。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梅尧臣的《尝茶与公议》、苏轼的《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元代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等诗中,都谈到了对卢仝的推崇。
  自卢仝之后,还有许多诗人谈了饮茶的体会,肯定了茶的作用,可谓是补卢仝之不足。继卢仝之后,唐代诗人崔道融的《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认为茶可醒酒,使人轻健。宋代苏轼的《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 “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陆游的《试茶》:“睡魔何止退三舍, 欢伯直知输一筹”,都认为茶有“破睡之功”; 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 “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认为茶可以治“眼花”。此外,欧阳修的《茶歌》、陆游的《谢王彦光送茶》、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高鹗的《茶》等等,也都论及茶的功效。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
  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他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 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回文诗
  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作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曰: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唱和诗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k》、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责任编辑:云海逸鸿&
【】【】【】【打印此文】【】
::e景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景苑文化”的作品,版权属于景苑文化,未经授权不得商用。已经授权,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景苑文化”。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景苑文化)”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本站为个人网站,为个人收藏性质,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具任何商业目的,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处理。※联系方式:
?茶文化 栏目寄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凡本网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本人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战略与管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中国战略与管理网不拥有该文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Copyright & 2015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版权所有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洞茶》,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洞茶毕淑敏①16岁...”,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洞茶》,完成小题。(共15分)洞茶毕淑敏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有删改)1.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2.品读第○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3.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7 段和○12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阅读《盲人看》,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盲人看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地反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奋斗目标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首,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年,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丰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姨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1.找出文中最能诠释文章题目“盲人看”的语句,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我好悔”和“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的原因.(4分)“我好悔”:()“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3.作者写盲人的孩子,突出了孩子的哪些特点?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4.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说说你对“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这一句话的理解和切身体会。(4分)
阅读《洞茶》,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洞茶毕淑敏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有删改)1.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2.品读第(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3.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12)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干了表姨一晚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