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稀硫酸对人腐蚀性强吗中加铜粉,铜粉表面有无气泡,原因是什么

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 Y Z 三种金属上,Y表面有气泡,X Z始终无明显变化;把X的硝酸盐溶液滴加到Z上,Z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_百度作业帮
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 Y Z 三种金属上,Y表面有气泡,X Z始终无明显变化;把X的硝酸盐溶液滴加到Z上,Z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
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 Y Z 三种金属上,Y表面有气泡,X Z始终无明显变化;把X的硝酸盐溶液滴加到Z上,Z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容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O2反应后,所得产物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A:1:1 B:4:3 C:2:3 D:3:2把一些锌粉放入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滤渣中一定有锌、铁、银B:滤渣中一定有铁、银,可能有锌C:滤渣中一定有锌、铁,可能有银D: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铁下列溶液中,跟铁片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比反应前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稀盐酸 B:稀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D:氯化铜溶液要讲解、
第一题,y>z>x,根据活动性顺序,y在H的前面,xz在H的后面,而z置换出x说明z在x的前面第二题,选C,Mg加Cu的质量为CuO的两倍,x+64=2*(64+16)则x=96,64:96=2:3第三题,选b,Zn可以置换出Fe和Ag,故铁和银一定有,锌有可能全部置换掉了也可能有多,不一定第四题,d,2Fe+3CuCl2=2FeCl3+3Cu,Fe和Cu是固体,根据质量守恒知道,溶液的质量变轻(1)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
③H+与形成了稀HNO3溶液,又与过量的铜反应产生NO气体(2分)
(2)0.3 mol·L-1(3分)& (3)3.2(3分)
解析:(1)开始时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结束时,铜与稀HNO3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停止后,再加入稀H2SO4,H+与构成了氧化性条件,发生3Cu+2+8H+====3Cu2++2NO↑+4H2O。
(2)解:n(Cu)=2.56 g/64 g·mol-1=0.04 mol,n(H+)=0.4 mol·L-1×0.1 L+0.2 mol·L-1×0.1 L×2=0.08 mol,n()=0.4 mol·L-1×0.1 L=0.04 mol
&&& 根据:3Cu+2+8H+====3Cu2++2NO↑+4H2O知:溶液中n(H+)少量,所以按H+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n(Cu2+)=0.08 mol×=0.03 mol,则c(Cu2+)=0.03 mol/0.1 L=0.3 mol·L-1
(3)根据题意,其反应过程为:
&&& 所以整个过程中14 g Cu、Ag失去电子数等于0.5 mol O2得到的电子数。
&&& 设Cu和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 铜的质量为:m(Cu)=64 g·mol-1×0.05 mol=3.2 g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1)开始反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激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要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3)反应停止后,再加入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稀硫酸中氢离子和硝酸铜中硝酸根离子又构成硝酸,和铜继续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12.8 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等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00 mL混合酸中,c(HNO3)=0.4 mol·L-1,c(H2SO4)=0.2 mol·L-1,向其中加入2.56 g铜粉,微热,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 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g。
科目:高中化学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2.8 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则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2014o句容市一模)将一定量的铜粉投入稀硫酸中无现象,滴加H2O2,铜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但无气泡生成,则方程式为______;待铜溶解完,再滴加H2O2,有气泡产生,则方程式为2H2O2 CuSO4 ._百度作业帮
(2014o句容市一模)将一定量的铜粉投入稀硫酸中无现象,滴加H2O2,铜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但无气泡生成,则方程式为______;待铜溶解完,再滴加H2O2,有气泡产生,则方程式为2H2O2 CuSO4 .
(2014o句容市一模)将一定量的铜粉投入稀硫酸中无现象,滴加H2O2,铜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但无气泡生成,则方程式为______;待铜溶解完,再滴加H2O2,有气泡产生,则方程式为&2H2O+O2↑2H2O24&.&2H2O+O2↑.
根据题意,反应物为硫酸、铜、过氧化氢,蓝色是铜离子的颜色,故有可溶性的铜盐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铜溶解完后,再滴加过氧化氢,有气泡产生,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4&.&2H2O+O2↑故答案为:Cu+H2O2+H2SO4═CuSO4+2H2O&&&&&2H2O24&.&2H2O+O2↑
本题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问题解析:
根据题意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当前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北京
A.CO2和SO2对应的酸比HCl弱,二者与BaCl2不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Cu(NO3)2固体,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溶解铜,故B错误;C.氨水呈弱碱性,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Al(OH)3,Al(OH)3不溶于弱碱,但可溶于强碱和强酸,则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故C正确;D.加入少量CuSO4固体,置换出铜,锌和铜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大,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主要考查你对&&二氧化硫,(浓、稀)硝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氧化硫(浓、稀)硝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氧化硫:①化学式:SO2②分子结构:SO2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因此易溶于水,其晶体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的SO2),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②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及某些盐反应。如:&(2)还原性 (3)弱氧化性 (4)漂白性(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易分解而恢复原色,因此,SO2的漂白并不彻底。在中学化学常见试剂中,能用SO2漂白的只有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无色溶液恢复原色。SO2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SO2与强碱反应后固体成分的确定:
SO2与强碱(如NaOH)溶液发生反应后的固体成分取决于二者的用量。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采用数轴分析法讨论。设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NaOH物质的量为n(NaOH),数轴代表,如下数轴所示:分析数轴可得:(1)则固体物质为Na2SO3,(2),则固体物质为NaOH 和Na2SO3.(3),则同体物质为NaHSO3(4),则固体物质为Na2SO3和NaHSO3,(5),则固体物质为NaHSO3。二氧化硫的制备: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1)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2)检验:品红溶液。SO2是中学阶段学到的唯一种既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能使其恢复原色的气体。 (3)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 二氧化硫的用途:工业上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此外,二氧化硫还可用于杀菌消毒,可以用作防腐剂。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硝酸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熔点:-42℃,沸点:83℃。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一般反应规律为: &&& 金属 + HNO3(浓) → 硝酸盐 + NO2↑ + H2O &&& 金属 + HNO3(稀) → 硝酸盐 + NO↑ + H2O &&& 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 硝酸盐 +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①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②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但要注意密封,以防止硝酸挥发变稀后与铁、铝反应。(与浓硫酸相似) C. 浓HNO3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而成的混合液叫王水。王水溶解金属的能力更强,能溶解金属Pt、Au。D. 能把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例如: E.能氧化某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等,应注意的是NO3-无氧化性,而当NO3-在酸性溶液中时,则具有强氧化性。例如,在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因引入了H+而使Fe2+被氧化为Fe3+;又如,向浓HNO3与足量的Cu反应后形成的Cu(NO3)2中再加入盐酸或硫酸,则剩余的Cu会与后来新形成的稀HNO3继续反应。 F. 能氧化并腐蚀某些有机物,如皮肤、衣服、纸张、橡胶等。因此在使用硝酸(尤其是浓硝酸)时要特别小心,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或肥皂液洗涤。 (3)保存方法:硝酸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而腐蚀橡胶,因此,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将硝酸盛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贮存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地方。 (4)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三大强酸:
几种常见酸的比较: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
由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的化合价由+5→+4;而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的化合价由+5→+2,由此得出稀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实验证明,硝酸越浓,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O3。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除前面的实例外,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浓硝酸的漂白作用:
在浓硝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微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氧化漂白)。但一般不用它作漂白剂,因为它还具有强腐蚀性。新制氯水或浓硝酸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漂白性,而是因为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这是因为过量的氯水或硝酸又把I2氧化成了HIO3而使试纸褪色的。另外,浓H2SO4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现象是先变红后变黑。这是由浓H2SO4的强酸性和脱水性造成的(脱水炭化而变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及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在一定温度下,同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如C与CO2的反应、Na与H2O的反应中,C的量和Na、H2O 的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其“浓度”减小,即不冈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会因固体表面积的变化而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经验公式为(3)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气体反应体系,压强改变时有以下几种情况:&(4)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增大同体的表面积(如将块状改为粉末状),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此外,超声波、放射线、电磁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反应速率。 3.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776598364243686249733139197131926(1)否 (2)石棉网 ;使烧杯受热均匀(或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破裂)(3)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4)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方法,用金属铜粉制取少量硫酸铜.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铜粉.此时铜粉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冒出?答:(填“是”或“否”).(2)加热烧杯中的稀硫酸和铜粉时,烧杯底部应垫上,使其受热.(3)如图所示(图中加热装置未画出):将导气管口对着铜粉连续不断地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写出此过程中发生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将所得到的溶液缓慢加热蒸发,至晶体析出.加热时,除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外,还需补充仪器,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其作用是.
科目:初中化学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方法,用金属铜粉制取少量硫酸铜.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铜粉.此时铜粉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冒出?&(填“是”或“否”)(2)加热烧杯中的稀硫酸和铜粉时,烧杯底部应垫上,使其受热.(3)如图所示(图中加热装置未画出):将导气管口对着铜粉连续不断地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铜粉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写出此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将所得到的溶液缓慢加热蒸发,至晶体析出.加热时,除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外,还需补充仪器,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其作用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课课练  初三化学 三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方法,用金属铜粉制取少量硫酸铜.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铜粉.此时铜粉表面是否有气泡冒出?________(填“是”或“否”).
(2)加热烧杯中的稀硫酸和铜粉.加热时应当将盛有反应物的烧杯放置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使受热________.
(3)在加热时,用一导气玻璃管,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对着铜粉连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发现铜粉最终全部溶解了.除了观察到铜粉逐渐消失以外,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4)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加热时,除选用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外,还需要一种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方法,用金属铜粉制取少量硫酸铜.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铜粉.此时铜粉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冒出?答:______(填“是”或“否”).(2)加热烧杯中的稀硫酸和铜粉时,烧杯底部应垫上______,使其受热______.(3)如图所示(图中加热装置未画出):将导气管口对着铜粉连续不断地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写出此过程中发生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将所得到的溶液缓慢加热蒸发,至晶体析出.加热时,除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外,还需补充仪器,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4?宿迁)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方法,用金属铜粉制取少量硫酸铜.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铜粉.此时铜粉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冒出?______&(填“是”或“否”)(2)加热烧杯中的稀硫酸和铜粉时,烧杯底部应垫上______,使其受热______.(3)如图所示(图中加热装置未画出):将导气管口对着铜粉连续不断地通入氧气.可以观察到铜粉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写出此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CuO;CuO+H2SO4═CuSO4+H2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