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动画制作,大家,给我的动画工作室的名字起一个名字。

影视动画工作室名字,大家帮我想一个啊···谢谢了!_百度知道
影视动画工作室名字,大家帮我想一个啊···谢谢了!
不要跟“影视动画”这一主题偏离太远就行了最好带有“源”字。。没有也没关系 主要是要好听、好记、寓意深刻最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化妆舞会”首先这个名称在《灼眼的夏娜》中是最大反派组织的名称。这个组织里的人都是精英,做事很有效率。嘛嘛,虽然是反派啦~~~这样就不偏离动画了,实在不行,可以叫化妆舞会动漫工作社,简称化装舞会就好,好多字幕组都是这么干的。其次“化妆舞会”是个挺华丽的词,而且既然是化妆,那么各种装束也就无奇不有,动漫的世界也是非常的华丽的,也是有深刻内涵的。最后每个动漫都是一个舞台,每个角色都是化着不同装束的演员。动漫本身就是一个化妆舞会嘛~~`
影响天下,这名字好。有霸气
娶动感源于音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影视动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动画能够有什么盈利创新?
电视台收购价钱很低,版权产品又受限与动画的影响力,如何让更多的独立动画公司能成功维持生计。
按投票排序
匿吧, 因为必拉仇恨:国动发展至今, 很多环境和机制上的外因问题都改善了不少.看起来能赚钱的方式,也有人赔钱, 看起来会赔钱的方式, 也有人赚钱. 所以片子赚不赚钱, 其实更多的不是方法问题, 而是选择问题.说白了, 很多动画人,并不是真想让片子赚钱.动画人和动画片之间的利益关系, 也并不是嘴上的爱与梦想那样美好简单. 先普及:国内一部动画片的构成经常如下: A投资方+ B制片方+ C制作方 + D运营方也就是说, A给B钱, B给C钱, B给D钱或D给B钱,不管中间谁的音量大,但真正花钱的都是A.因此,动画公司一般分为以下三类:C型, 纯粹的加工团队, 主要收入来源:加工费基本上不承担动画最终的收益风险, 一般对动画盈亏也不具决定性. 这类公司有可能很赚钱,也有可能揭不开锅, 区别在于他的客户类型. 对作品的核心决策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就不多说了.最爱向动画爱好者揭穿动画界"黑幕"的, 基本都是这里的.谁信谁傻, 幕那边儿到底有啥,他们自己都没见过.相反, 由于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加工的工艺品质是呈反比的.所以...有时候吧...呵呵.B+C的复合型, 一般理解上的原创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外来的原创投资+ 委托项目制作费主导动画的策略定位以及全程品质, 对动画盈亏具有相当的决定性.但对收益风险的承担有限.注意: 真正够水准的BC复合型, 是可以靠投资来保障稳定生存的,不论作品本身是否盈利.(当然,要从C转型为BC的过程中, 通常都要先用一些方式来分担A的风险. 比如自己拿一部分现金, 更多是用自己其它制作项目的收入来内部贴补原创项目.但只要转型成功, 这个分担方式就不太会采用了. 动画实际收益对上轨道的BC公司影响会越来越小) 因为市场上盈利作品很罕见, 而能够盈利的基本都很少再开放合作. 所以即使一家BC型公司的作品赔钱,也不会太影响评价, 毕竟责任可以推卸给很多其它环节.关键在于赔钱之外, 作品在品质\题材\风格上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如果能做好这一点,不论赔几次,都可以继续拿到投资继续生存. 同时还能靠口碑的提升, 赢得很多其它的高利润加工制作业务.但是要达到影响力, 就是要所谓的吸引眼球, 就是要所谓的国动希望,通常就意味着: 成本上的高额投入和类型上的冒险,越是同行不敢花的不敢做的,自然就越容易鹤立鸡群.再加上国内盈利模式不成熟的现状, 对于BC型公司来说, 越是不利于A的, 通常就越利于自己. (虽然BC公司不一定都是如此主观恶意, 但毕竟最终赔钱的不是自己, 所以决策时常有很大的侥幸心理,面对风险易冲动,而且BC公司的真正风险是片子没有爆炸性影响力, 赔了一个投资方,还有另一个,作品放了蔫儿屁, 死的就是自己.两害相权,很难客观.
)动画爱好者追捧的,基本都是这类.A+B( 有时也+C或能够深度介入C )的综合型,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动画企业, 主要收入来源: 片子的直接或间接盈利.自己花钱自己干,除了片子本身的收益,得不到源于第三方的好处.(有些公司虽然是自己花钱自己干,但目的是事后套取政府补贴, 制作成本也一定控制在补贴标准以内, 所以属于低级的BC型, 只是投资后置而已)(也有些公司刚开始是C, 攒足本钱直接升级到ABC, 但对产业布局的资金规模估计不足, 过了初期就只好退回BC)目前动画中盈利,或盈利方向较明朗的案例中, 基本上都是这个类型.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 讲一个更冷门的例子:有一部很低调的动画电影, 没有电视原作,没有游戏原作,没有玩具打底.完全零基础原创, 票房接近四千万, 高于同期上映的某大作.但成本是后者的起码五分之一以下, 也就是说, 盈.利.了.原因很简单, 预期到上映档期的票房容量, 这个类别的分流能力,以及自身的宣发能力, 票房的可预计安全线就是三千万左右, 虽然成本加多一些可以令片子品相大增, 但在以上分析中,这个品相增幅是很难等比体现到票房上的. 那么同样身为投资方的制片方, 就会精确克制成本在可预计收入内.于是, 盈.利.了.很遗憾,动画爱好者唾弃的,很多都是这类. 但真正能让国动逐渐进入健康发展模式的, 更可能是他们.虽然动画作品盈利还是有不少具体问题, 但目前所有案例都呈现了一个很让人遗憾的规律:想挣钱, 先要敢花自己的钱. 起码像在乎自己钱一样在乎别人的钱(很难).然后多句嘴, 围观国动的朋友们, 心态应该健康一点, 你花1元就能吃到海鲜套餐,当然开心, 当然觉得厨子大哥厚道,但是老板就离死不远了, 而且客观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把正常商家置于不义 ,最后, 逼得大家全来赔本赚吆喝, 所有饭馆都开不下去.中国纯商业的原创动画起步十几年, 远远没到可以狂欢庆功的阶段,首要任务是活下来. 你们的G点却已高到了超日赶美, 注定不幸福.动画人陪着你们满嘴伟哥扮猛男, 注定不得好死.--------------------------------------------------------------------------------------------------------------------------补充: 评论中问具体的各位我已经不要脸地匿名了, 就不好更不要脸地指名道姓了见谅~
在中国最大的动画公司之一里做核心管理层,非技术岗。说一下商业这一块。
前面的小伙伴们说的都有理,但是有局限性和偏差。有可能是规模不够大,可能是位置看到的不深入全面,毕竟这行盈利的公司的是少数,而且行内做技术占大头做商的是少数。
票数最高的那个回答的差不多,盈利点包括在电视台什么的上面发行,衍生品,外包,政府补贴,另外大到一定程度还会涉及文化地产。这一块比较敏感特殊,做的少知道的更少,是块让我撇嘴的业务,不好说。————————————————————————————————————————1.发行是这样的,牛逼的有钱的电视台会给钱,会拿钱买动画片。但是他们很挑,比如中央,金鹰。不是很出色的有名的你想进去还要交钱呢,包括给个人和台。我们当年一个数百集片子在央视3个频道上播,我们不用给钱,但是这片子几乎为央视定做的,是跟央视某相关频道台长先沟通好的。制作花费够在今天买两百多辆特斯拉(当然大大超出预算,中间差点撑不下来),但那时候年份还是200开头呢。央视没给钱,我们也没给他钱(公关这块不算)。后来又借中国某一国际型特大盛会机会,弄点特许啊什么的,卖影像品,这样政府很高兴,批了几个厉害有用的资质,得了些有用的税费政策。就这样还花了好几年才收回成本。
不厉害的台,是置换。片子给他们,他们给广告时段,反正他们也卖不掉,你把广告时段卖出去就是你的钱了,你有本事卖很贵人家也不管,只要内容审核合格就行,药品什么的就不太好。但是这种广告资源不好卖,分散,关注率低,又多而零散。要么自己有精力一个个找客户,要么打包卖给大广告公司,他们再卖出去。2.这一块另起一段吧,说起来算政府扶持这一块了。接上文,比起来现在各地的动漫扶持政策真是小打小闹,什么奖励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最高不超过十万元。。话说你们知道文化口啊动漫办啊这些手上能调动能申请多少钱么,我接触到的有的地级市是九位数,这个比较机密,一般人家不会说的,我也只知道几个城市的,当然扶持的不止动漫还有其他文化企业比如教育培训。你要申请大的奖励啊政策啊奖项啊什么的,几个人十几个人的跟几百几千人的公司比真的让人心酸,信息敏锐你不好比,公关也不好比。一个地级市动漫口某科级副职的身上能让我同时看出fendi burberry bally和chanel的服饰,那是ta自己赚的?动漫业本来就很困难,绝大部分还是一腔热血的小青年啊!我当时刚回国工作不久,内敛不够,心里立时很难过很不舒服,因为那时候刚听说某动漫公司老板因财务紧张觉得有愧跟着自己的兄弟们而自杀的事(还是ta那片的),遂对ta冷冷,ta对我的不恭敬态度非常不爽,事后直接跟我老板告状。我被骂了好很久很久,差点被开了。我说我就是不喜欢ta!老板说ta一天是那个职位就一天由不得你不喜欢!你不要太理想化!你要不要吃饭赚钱!我现在还是讨厌ta,但是老板的话也送给众热血青年们,(团队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上面算碎碎念了,而且写这么细会被查水表或者叫到法务办谈话么。。正经想一想每年政府补贴给我们的钱真的很多(当然我们也有硬资本领这些补贴)。但是我想点给大家的是,这个钱是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难拿的,我们大部分分公司拿的奖励补贴都有一点缩水。某土豪地级市欠我们的差不多等于还不错的手游公司一个月流水,不好要呢,政府口袋捂的紧呢,答应过得都给不出来了。这个是必然趋势,一个是任何行业扶持完都是要撒手的,指望还靠补贴来做收入半壁江山的时代要过了;另一个习老大很给力,政府是真真老实多了。至少我们在政府跟地处级以上吃饭,基本都不用喝酒了,碰上爱酒的领导,也不喝高档的了,喝的跟咱们中等百姓家宴酒差不多,也是点到为止,地处级以下大部分都不用吃了,谈完就走,来考察我们也不太用请,去谈事情有时候在机关食堂包间,让我这样讨厌酒场的姑娘大大轻松。上周还是看到中华烟,一桌十来个人,就一包。3.说一下外包,这个利润比原创要高(我说的不是喜羊羊那种很红的原创)。外包的问题一个是打不出名气,一个是接单要跑市场。所以公司如果已经运营的还可以,你有一点资本做选择的话,原创的,打名气的,赚钱的,几块要平衡好。原创要做好赔钱的准备,这个是理想。打名气的,可以不赚钱或者少赚一点,比如我们给政府很多牛逼部门或者牛逼企业做过片子,几乎不赚钱甚至赔钱,但是换来的是你跟这个客户的关系或者跟其他客户的底气。最后就是赚钱的,小团队可能不能一下拿到利润很高的,但是可以细水长流,以量取胜。就算我们公司,几万块的小活也不一定不做呢。那么接单的时候要么就是有政府资源(我不会告诉你这是最好赚的一块,哪怕是现在政府开支压缩。另外,党和政府是不一样的,有商业头脑的请自行理解)。什么叫政府资源,你有没有亲戚朋友是公务员?只要有一个哪怕是在基层的都可以开发出来,清水衙门都有油水。另外一个启发点是接国外的订单,如果你技术过硬的话。如何接到?开动下脑筋啊,你团队里总有人稍微会一点点英文么,互联网这么开放的平台你找不到一点点资源和门路么。你有认识的从国外回来或者在国外的人么,找他谈,让他找其他人谈,世界上两个毫无关联的人平均起来通过7个中间人就能找到,更何况还是同一行业内的。我自己试过,比想象的容易太多。只是太多人没有尝试罢了。还有一个,小团队,可以找大团队。大团队的boss不理你吗?没关系,里面的小boss呢?导演呢?后期导演呢?配音导演呢?哪一个手上没有资源没有活,不跟他的公司合作直接找他他可能更高兴呢!
4.衍生品的话,说下两个可能受关注的问题吧。一个是衍生品怎么做在哪做。这个分种类的,毛绒么扬州那边,塑料的什么的就广东那边,这个信息好查到,不说了。深圳东莞满足大部分需求了,不然东莞漫博会是为了这个会能赚钱而做着玩的么。设计就不说了,开模是很贵的,而且不正规不统一,很有名的就贵的要死,我们当年也吃过亏。最好是认识的有做过,觉得是有良心的厂子介绍给你。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衍生品做了几百种,对广东的厂子们真是无语,签的合同规定交货时间几乎没用啊。要是找xx轻工这种,对量有要求,质量时间有保证但是贵。一开始不会大规模做啊,真是怎样都捉急。现在有的政府开始做这些事了,比如建设衍生品设计制作中心或者平台。长三角这边有个地级市通过了国家文化部验了一个衍生品设计制作实验基地,不知道能开始对外了没,有的技术蛮先进的,但是我怀疑价钱不亲民。。
还一个是版权的问题。中国没有保护版权的意识。我记得我年轻时候(/捂脸)写游戏攻略,发在特定论坛每一篇都注名不许转载,全被电玩巴士copy,我跟他们联系,鸟人爱理不理也就罢了,有反应了以后,跟我说那意思是我们给你平台你应该荣幸。我去你大爷的,姐不稀罕,少特么装逼,姐的东西放你们那是玷污!你跟我们大NGA比啊!(是不是要拉仇恨了(&_&))我就很直白的回信说,你不24小时撤掉,我人在美国一样可以起诉你。他们撤了,但是没回信鸟我。艹。
——电玩巴士,我就是在说你不要脸的!——
衍生品也是这样,人家copy你,根本不鸟你也不怕你。你有精力让法务一一追究也行,但是有几个动漫公司费那个劲。你可以这么想,人家帮你宣传品牌形象了。你就跟他谈,你在做我的东西啊?非法的吧?没关系,我们补一个协议就好了,我免费授权给你,你继续做,而且以后还合法了。他们一般不反对。等你发展壮大以后,跟他谈,要扣点,或者年费。他如果有甜头了,钱不多的话就给你了,不愿意的话那就停止授权,说我要告你了。这时候他跟你一起成长的,不知道合法不合法谁好?你再晓之以理,以后你的东西我替你在官网卖呀,基本就好了。不愿意的也不想惹麻烦,或者低调的继续违法,那你了解他了就可以告他,或者去复制好惹的新兴形象不跟你玩了。
是不是还该说一点衍生品销售渠道的事呢?先保存,晚点看情况再编辑吧。没人看还费这么大劲。。还有,动漫游戏产业都是粗放式经营。如何在粗放经营的基础上尽量精细化管理又不约束创造才能也是一门艺术。开源同时要节流。另外还有一点痛心疾首的就是,动画做大的,老板都不是动画出身,为什么?你想用艺术文化赚钱,就不能从文化的头脑出发,要从商业的头脑出发。你现在接触的客户有哪些,你还可以做哪些?之前考察的北方某地的小团队,只做工业动画也上百万了。为动漫业热血草根加油。
想了半天……总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发言权非常有限,可是又特别想回答。总之我来试试。答案是这样的:模式创新……还真不太容易。首先抽取一下LZ的几个关键点:电视台收购动画本身的盈利有时候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版权产品因为动画影响力有限,盈利也不尽人意。独立动画公司怎么办?我把“独立动画公司”理解成,基本“不怎么依赖或者没办法依赖政府补贴生存的动画公司”。不知道是否恰当。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们想提出创新盈利方式,实在是难上加难。电视台收购价位这件事,自然灾害,谁都没辙,先不讨论。单说版权产品。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动画公司之一,日升,也就是高达系列的缔造者,本来是真神·手冢治虫的虫制作公司里,一群人脱离之后自立门户形成的公司。可是后来就被万代公司收购,成了全资子公司。这个万代是干什么的呢?做模型的啊……动画行业最赚钱的方面是啥?周边。手办模型抱枕浴巾手机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可是模型就属于LZ所说版权产品的一部分,中国动画一来影响力有限,二来盗版产品确实很多,版权产品不好赚钱。所以卖周边这条路恐怕走不通了。电视台没啥购买力,周边又不赚钱,还没有政府资金扶持。这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马路上还堵车啊。那中国动画咋办啊?不论是日本动画还是美国动画,在它们完整的产业链的最底层,是漫画。(现在日本人又发明了轻小说这个东西,作为动漫产业的底层。)庞大的日本动漫产业,是由无数胸怀梦想的漫画家、无数让漫画家恨到牙痒痒的编辑、无数每周都买漫画杂志的读者支撑起来的。想发展动漫产业,缺失了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都是空谈。中国漫画能否有效支撑起动漫产业?很遗憾,现在还不能。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尝试,目前来看都很乐观。我所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网站连载。网上的读书网站可以积累那么多读者,那么多愿意花钱的读者,同时也诞生了那么多虽然格调非常局限却也会被读者推崇的小说,更硬生生培养出了网络小说这种新的赚钱方式,那么漫画也能。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网站采取类似起点的收费读漫画方式,连载国产漫画,反响还算不错。能赚到钱,就能吸引更多人投身这一行,就会有更好的作品,就会有更大的市场。漫画市场繁荣了,动画市场自然就会逐渐成熟。动漫产业的高处是动画,基础是漫画和轻小说,与其直接去考虑中国动画盈利模式,不如先去做制度限制更小、成本更低的漫画和轻小说。毕竟罗马至少也得好几天才能建成嘛。写到这里看上去文不对题,不过个人认为,从基础做起,“中国动画的盈利创新”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根本不是问题。三月十日补充一下:几天不上知乎发现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高票回答,是业内人士的答案。我不是业内人士,对于动画来说我只是个观众,对于漫画来说我只是个读者。我想理直气壮地说,动画是做给观众看的,而漫画是做给读者看的。在如今的社会里,动画不是单独给制作者用来自嗨的,而漫画更不是只用来让编辑和作者自我陶醉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骂还是夸,观众和读者永远、永远、永远有发言权。哪怕是张嘴就贬低。我也从来没因为自己写的东西被读者喷,就说读者是脑残粉之类的。哪怕读者真是脑残粉。另外很想借这个地方提一句,动漫指的是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事物的合称~~~~~~~
回答题主的问题,就说点我知道的1、电视版权引入,视频平台版权引入,无线平台付费分成,视频平台分成。2、国家政策扶持补贴。3、授权做游戏,授权做周边玩具。还有授权做电影,出版DVD等各种小的授权。4、广告植入分成,新模式,但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容易。暂时就想起这么多。--------------------------------------------------------------------------------------------------------------------------------然后开始纠正一些同学的错误理解,希望不要把一些错误观点胡乱传播。1、首先是认为周边是最高的盈利点的错误认知。一个动漫品牌不出名到一定程度,便无法产生盈利。百度指数国产动漫排行前十算是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其余的大多不具备周边生产的价值。对周边来说,并不是光有品牌就一定能盈利。还需要渠道,消费者都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像《偷星九月天》的周边就卖的不错,即使它没有动画。2、对《赛尔号》淘米和《洛克王国》的理解混乱,上边两个都是主体是游戏,而动画是作为附属品和宣传作用。本质就不是动漫衍生,而是游戏衍生。如果说是国产动画衍生游戏,最成功的例子是《我叫MT》,核桃他们确实厉害。3、对于政策补贴扶持的认识,首先政策是没错的,发起的目的也是好的。只是执行人的问题,拿政策占地,骗钱,洗钱。这些是很多规章制度模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扶持力度就在收缩,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泛滥。虽然骤然断奶影响了很多动画公司,使得很多动漫公司倒闭,从业者失业。但如果指着扶持活着,没有自身造血能力,倒闭是早晚的事。长痛不如短痛,放下这个可以再开始新的人生。4、另外就是很想说的,不要一谈国内动画,就扯日本动画如何如何。一些日本动画脑残粉言论,对日本动画本身就是一知半解,就对国产动画指手画脚。国内有许多日资动画制作公司,做日本动画外包。国内动画行业的一些技术比较好的,一般不是跳到游戏就是跳到了这些外包公司。很多脑残粉对这批人寄予厚望,认为中国不是没人才。我想说,他们虽然技术好,但振兴中国动画的不会是他们。如同在中国境内日本租界内,从心态和习惯上,大多已经无法回头投入中国原创动画这个产业里。另外就是整个行业每个环节人才都太少,少到令人发指。有很多自私,自负,贪婪,爱抢功劳的领导者。如果没有真正专业的人领导,结果一定是崩溃的。5、做搞笑题材就容易火?真是一个让人“呵呵”的回答。很多人拿冷笑话和万万没想到做例子,首先说这些话的人们,你们侮辱了绞尽脑汁想内容的原创者们。再有我会很乐意希望看到一些认为这很简单的人,也去做个搞笑动画或者搞笑真人剧。最后撞个头破血流,喜闻乐见。另外我会更看不起连尝试碰个头破血流的能力都没有的人。要知道越是这种火的题材,做的人越多,越容易产生同质化,观众接受度越容易麻木,笑点升高。没有光环影响,不断地创新,很难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我们能看到一些火爆的作品下边,不知夭折埋葬了多少好作品。6、看到有又扯到彼岸天的《大鱼海棠》,由于知道他们的槽点太多了,就不多说了,业内口碑真是……做中国的宫崎骏……这又让我想起了有国内漫画编辑学日本给作者推荐买日本的一些漫画技法的书籍,这槽点也爆了。那些写书的人到中国都无法获得成功,你学他做的教材就能成功了?执着于日式漫画的技法就可以成功?那日本漫画编辑在中国都有多少了,那三大出版社都进来了,哪个成功了?7、对于动画成本,曾经没干这行时也不清楚。但有个同学说喜羊羊2000一集,就是最简单的那种Q版FLASH最最便宜也要2000以上一分钟明白么?FLASH逐帧非Q版动画成本并不低,了解下FLASH原理。试试做一个非Q版需要做动作的动画试试,有转身各种动作。像你们说的,好像关键帧不需要画一样。8、终于能吐个自己负责的尸兄的槽了,首先在腾讯出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先会有一片骂声砸来。做一个一群喷子上来就给喷成屎的动画,蛋疼是少不了了的。先说的是画面,动作这些,不用你们吐槽,领导吐得槽已经够多了。像之前说的,动画没有那么好做。我可以拍着良心说,任何一集的画面质量与制作方沟通,都是做到了尽可能做到的最好。无论评价怎么差,被谁吐槽,人气高低,从来都没应付过。与动画制作方电话过6个小时,频率多的嘴下边由于长期贴着话筒起了疙瘩(经常有别的工作,两手需要打字,用头和肩膀夹着)。被咔嚓了,原作不知道怎么改,多方信心缺失,熬夜写修改文案。被吐槽说是炒作,你XX干影视媒体的脑残了敢拿XX当炒作踏脚石。还有尸兄是尽量2周一集,由于很多意外给打断,但速度没那么慢。如果一月一集,自己数数,4月12日尸兄上的第2集,到现在18集了。想想中间遇到了多少难题破事,能出18集我表示很自豪!再就是对配音不满的一些日脑残粉们,你们喜欢听日文可以自己脑补去,我也不会介意你们把声音给关了。我认为皇贞季他们配音很好,没问题。中国动画制作质量不高的原因1、投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没钱怎么做?很多人会说看到一些独立动画人,花几年做个片子。但那能适应市场吗?中国动画产业从上美那一代断档后,基本就没出现能赚大钱的动画(没说上美就赚了,只是说一个时间点)。如果赚不了大钱,社会资本怎么会进来?投资房地产,游戏不是更赚钱吗?直到国家出扶持政策,结果由于缺乏监管,都是进来圈钱骗地的。而在国内乱糟糟的行业气氛下,有能力,且坚持下来的都是对动画极为有爱的一批人。2、创作人员心态:在混乱的气氛下坚持下来比较有能力的那部分人,基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执拗。很多人很多时候做事很死板,考虑的不多,只是因为想那样做所以就那样做。缺乏从全局考虑问题的,容易为一个并不重要的问题钻进牛角尖。从而浪费机会,浪费时间,更是浪费了行业内日渐减少的资源。3、技术:看看上边两点,投资少,又总错过机会,浪费时间和资源。技术这东西有,但是问题是有技术的人日渐变少。因为不管老人还是新人很多都跳到游戏了,回过头来重拾这活基本没戏。所以不用说技术进步了,技术经验,技术进步这些是需要用钱砸项目养出来的,动画是个团队才能好好完成的工作,团队的平均技术水平要比个人的技术水平重要的多。4、市场环境:那么以上看到的,市场环境就是个恶性循环。动画越不赚钱,越没人投。越没人投,越没钱养人才,养项目。越没有好的人才和项目,越没有越出不了好的能赚钱的动画……然后循环了回去。我曾思考我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做一部好作品?这问题想了3年,越了解越发现,国内需要的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大产业链。让干这行的同伴们都有饭吃,能好好地活着。商业化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一直致力在做这这件事。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人才,有限的技术,有限的市场,更还有有限的时间,那么如何做出高质量动画?---------------------------------------------------------------------------------------------------------------------------------对于看到我叫苦叫累看的反感的同学们,求理解。平时也极度反感光喊的人,所以基本不叫苦,干了1年,2年,3年……蛋疼事太多,实在是压抑。干成功了无数人来抢功,都说这东西是她做的。我其实心想,你填的乱怎么不说说,求帮忙时给后脑勺的事怎么不说说,抢功劳就嘚瑟的和什么似的了。干砸了的事无数人推过来,各种帮人擦屁股。就是顺势发泄下,大家别介意。
我认为在中国,多数人习惯了看免费的动画片,以后还会继续选择免费的动画片。所以我的建议是,做品牌植入式动画,像婴童食品类,比如说贝因美,以奶粉为例。动画片或者早教课程制成DVD,作为贝因美的赠品,赠送给婴童食品的消费者(主要是买奶粉的父母),父母们把DVD拿回家给孩子们看,或者和孩子一起看。动画公司的客户是贝因美公司,决定是否接受动画片DVD赠品、决定是否观看动画的是买奶粉的父母,观众是吃奶粉的幼儿、儿童,可能有部分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看;或许有些是科普类内容,是给爸爸妈妈们看的。动画公司想要的是盈利。贝因美公司要的是什么?买奶粉的父母们要的是什么?关键是孩子们要的是什么?贝因美“冠军宝贝”系列产品有个卡通形象——小龙容(龙的传人,有容乃大),有一个名为《小龙容来啦》的动画片,具体请看百度百科,但是我找不到这部动画更多的信息了。暂时先不管它。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做一个科普性动画,内容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渐渐长大,胎儿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怎么做能让妈妈和宝宝都健康舒服,要准备哪些待产用品,妈妈应该怎样做定期检查,妈妈不舒服、没胃口怎么办,爸爸应做些什么,怎样照顾产妇,宝宝要出生了的信号是什么等等。也可以增加怎样给新生儿办户口、办落地险和其他保险、打预防针等等提示类内容。做为赠品,送给购买孕产妇奶粉的顾客。观看者,是准父母们,以及将来照顾产妇、新生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给购买1段奶粉(通常适于-0-6个月婴儿)顾客的动画,内容除了怎么给新生儿办户口、办保险、打预防针之外,还有新生儿是怎样飞速成长的,宝宝的喂养、按摩、早教、注意事项等等。观看者,是爸爸妈妈和其他照顾小宝宝的人。
另外,我还建议增加新创作的儿歌,因为在网上能搜到的免费儿歌,基本上是以前的经典,新近创作的却很少。儿歌也可以作为其他阶段的赠品。送给购买2段奶粉(通常适于6-18个月婴幼儿)顾客的动画,内容为此阶段的宝宝是如何成长的,如何喂养宝宝及添加辅食,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儿的早教课程、亲子游戏等等。送给购买3段奶粉(通常适于1-3周岁幼儿)顾客的动画,是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父母们看的,内容与上一阶段类似;另一部分是给1-3周岁的宝宝看的。送给购买儿童奶粉顾客的动画,内容与上一阶段类似。但是,有这样一些问题:1.上面有些内容用文字和图片就能表达清楚,不必做成动画片,做成小册子甚至卡片赠给顾客就行。2.动画DVD能不能碾压常见的奶粉赠品?它在奶粉赠品中如何定位?如果某阶段的DVD张数很多,是整套赠送还是分开赠送?成本多少?在顾客的心目中价值如何?常见的奶粉赠品,小件的有奶瓶、毛巾、围嘴、婴儿皂等等,中件的有玩具、餐具、婴儿背兜等等,大件的有各种车、厨房用电器等等。3.作为赠品的动画片,品质如何?能不能碾压《巧虎》《希尔斯亲密育儿》《定本育儿百科》《天线宝宝》《小马宝莉》?即使顾客看过它们的免费盗版,对比之后依然觉得贝因美奶粉赠送的动画片很好看,很喜欢,很值?现在的年轻父母,小时候往往看过海尔兄弟舒克贝塔机器猫灌篮高手,他们对动画片品质的要求有多高?什么样的动画片能打动他们,和宝宝一起看?什么样的动画片,让他们看过之后,乐于向亲友们分享?4.关键是,孩子们要的是什么?(第2和3条我用了“碾压”这个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能分庭抗礼就已经很厉害了)
都没有形成产业,何来盈利?目前只能保持不亏损的方法只有一个,凑钱先做着,火了植入广告。你看不有一个挺成功的例子么?呵呵。求折叠。——————————————————————介于回答过于草率,在下面进行展开。中国动画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产业,种种原因大家心里基本都能说出个不止五条的原因,也不多赘述。那我们看动画产业无比发达的日本是如何做的。日本动画,尤其是深夜档动画,归根结底四个字——消费主义。消费什么?BD/DVD、周边、CD/OST、原作、游戏,甚至是同人本/小说。这个产业链是如何运作,契合消费主义的呢?前期策划:从EVA开始,动画制作方就形成了“××制作委员会”。叫我说,EVA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制作委员会。动画公司从原来的自负盈亏到现在的类似于吸引风投一样的形式吸引各位金财主投资。看下图就可一目了然。举几个例子(EVA这种圈钱计划都能出本书的例子咱就不举了):举几个例子(EVA这种圈钱计划都能出本书的例子咱就不举了):1.银魂,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有一群近乎疯狂的死忠,在OP最后除了日升、每日放送之外,还有一个比较让人容易忽略的六个字母——Dentsu,电通。2.sony音乐借助高达SEED系列的热播推了两个新人——玉置成実和高桥瞳,当时也算名噪一时。现在名声较小,只怪日本娱乐界更新换代太快。3.更不用说日升是万代的子公司,A-1是索尼的子子公司了。制作&流通,不多说,与需求挂钩,宅男看萌,腐女看腐。深夜档动画根本不看收视率,很多人都都录下来白天看的,电视台更多类似于一个宣传平台——“这有圣光?想去圣光,买BD吧!”就看后期的BD/DVD销售。后期周边,如果卖的大热(名作之壁),那么周边、手办就会接踵而至。这是产业。回过来看,中国动画能这么办?金财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房地产、金融都没投够呢,为什么投动画?你能够给我创造多少利润?中国盗版山寨这么猖獗,你做周边不怕被盗版山寨?喜羊羊那些周边,有几个是买正版的?小学门口买的贴纸什么的,有授权?中国视频网站纷纷购买日本动画版权,四个季度的新番看都看不过来,真看动画的人哪有时间看既有认知是“粗制滥造”的国产动画?(注意,是既有认知,中国技术不差,众多动画公司在为日本大厂代工是就能看出来了)。你有多少把握让不看动画的人看动画?如何创造需求?你说十万个冷笑话做的不错,我更理解成这种类型的东西做什么都会很火。你看看爆漫和万万没想到,其实就属于一个类型的。中国电影、电视剧植入广告这么多年尚且屡试不爽,你说动画怎么做。这就是现实——没有需求,没有产业,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这个真怪不得体制,因为现在中国动画这个现状,体制根本不搭理你。所以,盈利别想了,既然都在了这条不归路了,想想怎么吃的上饭吧。以上。
自问自答。这个问题提出了很久,当时还在一家动画公司上班,才会想到这个问题。今天看到 的答案,想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想法。先明确一点,提到独立动画公司,其实是为了说明一种不以政府补贴为目的,而是以面对消费者为目标。下面的内容不会涉及获得政府补贴,但会提到政府资助形式的一些内容。任何行业的目的是活下去。如果不以政府补贴作为生存资金的话,那就意味着必须是以行业内的资金作为来源。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动画公司的资金来源在哪?和动画公司相关的资金来源有三项:1、电视台2、玩具厂3、IT网游公司粗略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先要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获得成功的动画类作品有哪些?《熊出没》(电视台类)(待证实)《巴拉拉小魔仙》(玩具厂类)(不算动画作品,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动画类的产品,也有动画作品存在)《洛克王国》《摩尔庄园》《赛尔号》(IT网游公司)在将上述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之后基本就代表了现阶段的动画公司生存之路。电视台:伴随着制播分离的完善,单纯的电视台投资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以收片的形式。而国内的专业动漫频道:卡酷、炫动、金鹰三大上星动漫台以及央视作为主要的收片平台每年播放时长有限,且关注度有限。至于其它的电视台迫于收视率的压力,在收购动画方面更多的会选择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对于单纯以作品为核心的动画公司而言,没有足够的关系网,靠收片存活基本等同于玩笑。玩具厂:之前在回答其它有关动画的问题的时候,提到过这一部分。在这里再说一点。改革开放后,广东地区有大量玩具厂依靠代工生产出口玩具获得了初期的资本积累。少数玩具厂在80、90年代也尝过动画带动玩具销售的好处。例:《魔神英雄坛》《铁胆火车侠》《四驱兄弟》等。这些公司当年以低价销售甚至免费赠送的形式获得了电视台放映的权力,并以此带动了玩具销量。在2000年之后,伴随着限播令的出台,这种形式近乎绝迹。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外需求疲软。这些公司转而寻求开辟国内市场。这也是08年之后大量三维动画出现的原因。IT网游公司:淘米网、腾讯的少年向网游《摩尔庄园》《赛尔号》《洛克王国》是紧接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为普通观众所熟知的动画作品。这三部作品的特点来自于两点:1、游戏的影响力2、IT企业的资本实力国内的IT行业的游戏盈利能力最稳定,融资实力较高。也为动画输送了足够的资本血液。总结:在可预见的将来,独立动画公司依然不太可能拥有足够操作单个品牌的能力,更多的是以纯动画制作公司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原创作品的风险依然极大。未来的动画行业需要的是什么?是一批能够利用上述三个资金来源来完成自我动画梦想的公司。当活下去成为可能之后,就会开始出现一批制作精良的商业作品,然后逐渐诞生出一批以动画起家的文化品牌公司。ps.前面提到要谈到一点政府补贴的内容。国内的补贴形式是根据作品时长来进行补贴,这是造成粗制作品诞生的原因之一。而动画行业真正所需要培养的优秀的原画师与动画师却完全没有受到好处。而日本动画却有一套值得借鉴的补贴形式。也就是近几年的《青年动画人育成计划》政府以单一作品入股的形式,要求动画公司扶植原画师、动画师进行实验性的作品制作。这样的作品的存在至少给了一批年轻动画人制作商业动画的机会,也有足够的锻炼。以上。
曾经从一线创作者做到幕后操盘手;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经历原创,外包,网络,植入,联合投资等风雨市场;见证过各种来路的资金和玩法,甚至目睹这个产业中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还是尽量乐观的回答这个略有沉重的话题,希望对一些还在探路的前辈与晚辈提供线索。不看历史,只讲当下。1.
众筹:先说一个短片《茗记》。它曾经以唯美的画风,优雅的视觉语言,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在80后之间掀起怀旧的风潮,但由于作品的诞生远远早于成熟的视频媒体,社交媒体,和众筹市场,因而在今天L-key光环尤在80后,但它已经成为一间创意服务公司。同个时代的另一部作品《大鱼海棠》,由于同样的原因沉默了很多年,但它们在去年重返视线,登陆点名时间筹资成功。《大鱼海棠》和《十万个冷笑话》代表了在众筹市场的两个成功元素-品质与影响力,前者凝聚了创意人品牌,工匠精神和英雄主义故事的逻辑(参考苹果1984年广告的时代精神)后者汇集了粉丝经济,借势营销,社交媒体传播的极致操作。而在美国kickstarter上的动画,电影,甚至游戏众筹项目相当丰富,它们也遵循同样的商业逻辑,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动画原创作品走上众筹的道路。在美国我们访问了kickstarter上top10的众筹公司,一些操作的技巧在此适用:众筹不是预售,而是预售之前的预售准备一定量的风险投资,“众筹市”也需要大户来刺激散户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消息只有传播的快,才可以传播的广确定你在所有平台上都有伙伴,和KOL的支持线上公关公司的用户数据库是你最重要的广告预算可以想一下:两个如果六小龄童在今天与《大闹天宫》的关门弟子团队共同发起一部西游记的主题动画,你会去支持么?如果“玉兔”发起了一场筹拍中国第一部科幻动画“三体”的电影,你会心动么?在这个蹒跚前行的行业里,只要抓住那些长久压抑着我们热血澎湃的追求的东西,你会发现你所获得的力量与支持超乎想象。2.
网络这几年已经有很多短片常驻优酷栏目或者成为独立品牌,开始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感谢社交媒体的帮助。这方面有经验的公司应该很多,之前很多回答也是在这个方面讲的很深刻,我就说一些博弈的东西:当你想同时发布电视与网络的时候,局面是混乱的,甚至是将你的产品向两个方向撕扯,在这个时候要想清楚两件事。a.
检查自己发行生命线的状态:剧本审查-成片审查-发行许可-发行收益-公关成本-政府鼓励-现金入账,这条线很长,你的公司是否可以坚持到最后一环,少则数月,长则数年。这个运营对公司的本身的现金流,人员结构都有挑战。而对于网络动画,样片发布,传播做到位的话,广告和版权立刻跟上可以谈,现金流会轻松一些。有公司需要做对赌协议的,需要保持产量的,真的是举步维艰b.
在电视发行之前,你不可能做网络发行。所以你创作的内容无法因为时效性获得社交媒体红利,从长线来看对公司的品牌资产积累是不利的,陷入电视发行的怪圈后,团队创作力,成本和价值,作品的智商都会不断下降,需要用更高的效率来积累资产以弥补这些不足。3品牌植入双方共同投资,版权和收益共享,品牌植入式动画在《海尔兄弟》系列中已经有深刻体现(张瑞敏不愧是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海尔兄弟的动画商业模式竟然是由他这个“外行“提出并顺利执行,当然后面的版权纠纷是后话了),但这种模式一直沉默了很多年,主要原因在于现今动画行业操盘手的眼界与商业模式都过于单一。作为一个广告创意人,我们看到这样操作的共赢性,也打造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品牌植入式动画的核心在于,你需要从一个品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判断它在怎样的阶段需要通过新的创意形式来争取更多的用户?你的动画可以帮助品牌在怎样的维度上传递信息?你做到哪些他们自己依靠传统的广告手段无法做到的事情?将自己的身份变成一个广告公司来思考,或者在你的公司里引入一个资深广告人,往往会帮你找到新的机会。4 周边玩具,图书,音像,游戏,这种跨界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成功率越来越低,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品牌来覆盖传播,这些细分领域的市场才可以做到盈利。否则很可能在它们身上的投资换回来的仅仅是一些眼球经济,成本都难以收回。
同意罗啸的观点,也部分同意上面的匿名用户的观点。以下纯属小小的个人看法,乐观点吧。动画产业可以分多个路线走:1.结合教育产业发展,中国的教育市场上还是很大的,所以能否尝试在出版图书,教育课程内插入富有个性有故事动画人物,再出版动画人物的故事,例如漫画文字画集之类的。开发动画游戏,将教育结合进去,答题通关,奖励是播放一个故事性强吸引力大的动画短片,不断地循环,关键在故事内容的制作,能够做好故事连贯性和富有教育意义。先影响小学生,最让动画人物跟随着小孩成长,课程跟上去,人物也成长上去,再出版一些青少年成长烦恼之类的书籍,封面和内容上有该动画人物的相同的经历,最后把成长烦恼问题解决。【最好全国青少年通用的烦恼问题,例如对性的好奇?】这样让小孩对动画人物产生共鸣感,同时有利认可动画人物,以后就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做周边产品盈利。PS: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弱家长的阻力,但是也有稍许负面影响,就是加深家长认为动画就是小孩子看的等类似观点。在忽略资金的情况下,明显也存在有着不少的阻力,例如有关部门。2.动画走亲子和爱情文艺路线,毫无疑问的是亲子动画主要市场是家长和小孩,
就像宫崎骏那样的,动画主要是面向儿童,但是能老少咸宜。主要做亲子动画电影,跟电影院联系合作。个人认为日本亲子动画《白兔糖》不错。至于爱情文艺动画,这样类型的选择主要兼顾在青少年和大人,有句话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例如爱情的萌芽呀牺牲呀成熟呀balalalala的,全国有那么多的情侣,总会有共同的痛点。当然这样,最好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发挥宣传优势,最好有名人明星微博上提几下,做个宣传片制作话题点,掀起巨大热门话题讨论,先保证有一定票房盈利。在宣传片起码有动画制作技术的保证,特别在爱情文艺类,大部分女生都应该喜欢唯美风格画面,不过,个人认为国内的动画制作技术应该不成问题,近年日本新番动画都外包给国内的动画公司承担,例如请参考《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三季的第一集 22分22秒【 没记错的话,注意画面右边 深圳的大圆动漫设计工作室 和 北京金松林动画公司】3.实际上已经开始做了,建立类似有妖气的平台,鼓励原创内容生产,在无线领域上为原创者谋福利,请参考这个技术性强的回答。像有妖气的平台有盛大这样的大型公司资金支持,自然得到很快的发展。也有像腾讯动漫平台,例如 尸兄 这种搞笑吐槽+重口味 即使漫画动画化后,也是差不多半个月更新一集,还只是五分钟的泡面番,外加配音的问题,这种就不敢恭维了。【配音的质量对比日本那边就知道有多大的差距了,国内动画还是喜欢大喊大叫的,听听花泽香菜的配音,塑造一个软妹子形象是如何地入木三分。】不过,这些虽然说是泡面番,但也毕竟是动画,我们可以乐观点,嗯,例如,每更新一集尸兄,bilibili和acfun那边总会有大量的吐槽。请参考:个人只能这样说:虽然是NICONICO动画的仿制站,但是A站和B站是个潜力股。最后,就是版权保护问题,如果原创者付出了,而没有收益支持,那么一切只是镜花水月。--------------------------------------------------------------------------------------------------------------------------------------------------------------------3.10
批评是任何人的权利,一般观众的意见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看到这句后,再修改一下回答和正经地补充一下。以上和以下只是小小较片面的看法,非喷。只是站在观众角度看待不同的作品,去思考问题。的确如 所说,一个动漫品牌不出名到一定程度,便不会有消费者会因为这个动漫品牌而掏钱。顾及的是市场渠道和受众,但是即使一部动画或是漫画的诞生,只有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它都会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哪怕它只是一部小小的漫画,例如韩国漫画 听不见看不到的爱情是一部相当小众的漫画,甚至连百科都没有,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听过看过。它的画风比不上日本漫画,也比不上国内漫画。但是我认为它甚至比国内漫画和甚至大部分的日本的漫画要好,主要体现的不是画风风格,重要的是思想内涵。一个只是讲述两个残疾人的爱情家庭故事和反映一些社会问题。简单的故事拥有足以令人落泪的程度,如果这类小众型漫画周边衍生出产品,愿意掏钱的是少数观众,能否令制作方盈利我不能断定,但是再小众的市场也有成长的可能性。如果腾讯将这部漫画动画化,相信凭着故事的优秀和平台推广,它绝对会感动无数人和培养出一大批支持者。动画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本身,哪怕动画简陋到插画的形式播放,只要是故事的本身优秀,就不怕没有市场。可以参考下 阳炎Project 最初只是使用歌声合成技术VOCALOID制作的音乐,每首曲子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而每个故事都属于一个世界观,彼此间都有联系。不同的时间轴穿插故事片段,有种类似永生之酒的感觉,但是风格设定和故事方向是不相同的。再过20多天就会出现由新房昭之监督的动画。阳炎Project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小说—&漫画—&动画
原本阳炎Project只是小有人气,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逐渐引起动画公司注意并投资动画化,等动画化后,相信又聚拢一批人气支持者。这个例子是否值得国内制作动画的去稍微思考一下。像如最终兵器彼女,灼眼的夏娜,妖精的旋律 这类的世界系作品的进化和堕落,还有《叛逆的鲁鲁修》的剧情不可预见性,像未闻花闻的本身就是老套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但是同样剧情有不可预见性,剧场版相对TV版而言,就是逆转的视角下观察描述角色和人物的关系,画面设计和人物动作表达,也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并不是直观直白表现出来。仁太是可以“看得见”面码的。相对于仁太的可以看得见,鸣子,集,铁道和知利子则是完全相反的“看不见”面码的状态。 仁太是可以“看得见”面码的。相对于仁太的可以看得见,鸣子,集,铁道和知利子则是完全相反的“看不见”面码的状态。 类似的,在最终话里的最后捉迷藏大家都看到面码的场景的构图也被赋予了制作者相当的自觉性的主观意识。在这个场景的构图里,面码朝着画面背景望去,也就是采用了所谓的第三人称追踪视角。画面的左侧是面码,而其他人则被配置在了右侧的小广场上。类似的,在最终话里的最后捉迷藏大家都看到面码的场景的构图也被赋予了制作者相当的自觉性的主观意识。在这个场景的构图里,面码朝着画面背景望去,也就是采用了所谓的第三人称追踪视角。画面的左侧是面码,而其他人则被配置在了右侧的小广场上。也就是说,这里描绘出的就是被客观化了的面码看着大家的视线。如果在这里反过来分镜采用的是从大家的后方去映射远处的面码的构图的话,就会沦为单纯的叙事视角而失去这种客观化了的效果。而这样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转换就很难超出作品故事剧情之内的含义了。 未闻花名红遍日本和中国,又登陆欧美影线,并取得不错的票房。这对于国内动画都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像虚渊玄的小圆那种几乎接近抽象化去表达思想内涵,最终话联系上了俄罗斯的邬斯宾斯基的次元论,这种目前就国内很难做到。 至于配音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听惯日配,看日本动画超过十年以上的人来说,在看动画的同时,不但是看故事画面,而且更留意到配音将动画人物生动的表现出来,那种类似身临其境的语气,声线跟人物场景的契合度一致。这其中细微的差别,很容易听得出来。香港TVB电视台引进日本动画,重新用粤语配音动画再放送出来,例如 翼年代记 和 反叛的鲁鲁修 翻配出来。即使相比日本原配CV也不差,因为他们配音过许多作品,经验累积出来的。至于尸兄的配音,最初那数集的皇贞季他们配音,实在无法听出CV有真正地入戏,不过逐渐到12集后面开始有些好的变化。国内一些喜好配音的团队,专门重新翻配一些动画,个人就认为相当地好: 并不只是粤语的,还有普通话的配音,譬如 月声配音社 这个团队配音的一些作品,其声线语气 跟 原CV 配音还原度相当地高。以上只是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待评价,并没有特意贬低的意思。我们观众的角度可能跟制作方的角度有些差异,所以我们也并不清楚了解制作方其中的艰辛工作是如何的?我认为做国内动画制作这行业的是值得我们佩服的,至少他们坚持到为国内动画产业发展做贡献,就值得我们尊重了。
画日本风格,用日语配音,与日本的电视台和星海社(当然讲谈社也可以)合作在日本上画、发行文库版和蓝光版,提供官方中文字幕,投放在 AcFun 和 Bilibili。
1、利用互联网,作品直达最终用户2、社交媒体的联动,快速传播以上两点,抛弃掉电视这样的高成本传播途径3、用户参与动画设计制作,UGC和PGC结合,保证用户对作品的兴趣以上坚持下去,让动画角色成为用户熟悉、喜欢的形象,再做周边欢迎讨论
码字太多,所以只能写到这里了,我写的是一个朋友对今天国产动画质量的质疑,也对摩西朋友的一点支持。宫崎骏纪录片中提到过他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叫铃木敏夫,他是吉普力工作室的制片人。还有吉普力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德间康快以及他的德间书店出版社。老宫自己都说过,没有他们的支持,他走不到今天。所以我想再说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在找借口的理由,我们的动画真的从外部因素也急缺一个好的投资人或者投资商,我说的不是随便一个投资商,而是确实能欣赏像老宫这样画风的投资人。老宫纪录片中自述过,他没出名之前,他的风之谷漫画也是没投资商喜欢的,那个时代,超时空要塞的机械风正流行,当时很多日本投资商觉得老宫的漫画老气没有时代感,最后德间书店看中了宫崎骏,才有了今天吉普力工作室的成就。换回中国,有那个投资商愿意投资一个个性十足的创作人,而且任他花上五年时间做个电影?先看看这两年的我们看到的动漫,题材不都是靠近现在年龄层面在九零后的观众上?因为这样,做出来的才可能有人看。不管是一个楼主参与的尸兄,还有什么德玛西亚,都是九零后的口味。中国也有很多独立动画人,作品也在国外获过奖,但是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独立动画人想把片子大众普及化,必须需要一个经纪人。楼主提到的《大鱼海棠》不知你在网上看过没?其他不说,动作和人物细节刻画绝对很有质量保重,但是几年就出了个十分钟,现在又在拉赞助投资,不照样很郁闷。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你看到的国产动画虽然还是有差距,但是毕竟有进步,您应该这样想,比起前几年那种只能在央视放的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羊羊,尸兄起码题材广泛点了,因为和前几年比,现在有投资商愿意投资工作室做片了,现在这些网上播出的很多动画,在语言方面已经非常的接近生活,(确切的说是接近90后的人群),里面的说话用语算是什么有木有……等等,这放到几年前,只有央视一个渠道,这种题材敢做吗?而且您不知道注意到没?这些动画都是一星期一播,每集不过十分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品质,放到几年前,一下子几十集,每集二十分钟的动画您再看看,就知道现在已经进步不少,题材已经非常亲民了。所以,已经有改变,还需时间沉淀,已经有投资商支持国产动画,就让市场慢慢成熟吧。您不妨关注一下才放映过的《我是狼》,动作画面已经非常不错了,抛开剧情。最后举一个不知是否恰当的例子,小米手机现在火的不行,虽有质疑,但也有一批米粉,说明小米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你直接把它很苹果,安卓比,那就没可比性了,小米系统还是依托于安卓系统呢,但是为什么有人支持,因为他有他的特色,还有价格优势,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国货还是有发展前景的,包括华为这些厂商。而且我们自己国家的产品,你不买,起码不要诋毁,有了支持,才有进步的动力。国产动画也一样,只要看到它和以前有进步,我就会一直支持下去!
得票最高的几个答案貌似都答不对题啊?还是说你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动画没法盈利。奇怪了,日漫那些正品手办,淘宝月出货量也不少吧,你们真觉得国内缺乏付费观众吗?反正只要国漫出电影我一定去看首映。出光盘我一定入手正版。出实体漫画书也一定买。当然,前提是你得是面向我们这种年龄层的,喜羊羊很好,但是不适合我。
做了17年动画业的飘过,很多日本动画后面都有我名字那种。马上就要失业,或者转行了。自认为技术也不算差了。弄过工作室,组过团队。搞过游戏op,原创动画。可惜,咱是技术系的,上不着政府,下不接老板。政府补贴根本看不见,老板们投资早投手游了...就咱这,不靠外包靠啥?就算靠外包,还有一屁股债欠着没给制作费的.....
中国不缺好剧本
我和我朋友都有很好的剧本
但是没有哪个公司敢冒险去做即使我们自己 自信自己的剧本很好 专业人才也有 但也不敢去做
周边产品。《喜羊羊与灰太狼》不过是传统的flash动画,一集的成本估计控制在2000元以内,它的盈利不仅仅在"卖动画"上,更多在卖周边产品上,喜羊羊玩具,喜羊羊文具,喜羊羊电子产品……举个更直观的例子,最近几年每年都不缺贺岁档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也是利用电视动画的”名“圈钱,单凭电影,孩子们会去看么?
拍一部《功夫罗爷》!
产品质量不过关 如何盈利?还是踏踏实实做好动画片在谈这些吧
怎么去说呢!世界上分两种动画,一是中国动画,二是非中国动画,动画片面向的不仅仅是儿童,动画从业者要始终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心成年人,老年人也都可参与其中,也可成为观众,你弄清这个,再去想怎么挣钱,不能两眼摸黑,动画的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动画更加具有想象力,可以借鉴西方的,一部影片的成功,才会促进其周边产品的热卖,同时还要有政府的支持,这就是中国特色,不过政府支持的一般也不怎么出彩,动画从业者要铭记,最后,动画片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启蒙,你给他们编织了多彩的梦,他们自会给你花花绿绿的票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听的工作室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